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德军在苏联战场受挫2

1月29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始歼灭被围德军。任务最初由第三十八集团军以及第四十集团军部分兵力实施。沃罗涅日方面军主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则奉命开往提姆河和奥斯科耳河地区,以便向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实施新的进攻。

2月2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到指定地区。至此,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实际上已经结束。

由于苏军对德军估计不足,用于歼灭被围集团的兵力不够,无法构成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加之没有组织好参加歼灭被围之敌的部队之间的协同,肃清被围集团战斗一直拖延至2月17日。

经多次激战,被围集团损失惨重,但部分兵力得以突围西逃。通过此役,苏军夺取了沃罗涅日突出部,解放了沃罗涅日州大部和库尔斯克州一部,粉碎了德军第二集团军主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第三军,为向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两个方向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

由于苏军在北高加索、顿河上游和列宁格勒等地的进攻战役取得胜利,苏军战略进攻的正面显著扩大。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的防线被摧毁达2000千米,即从利夫内直至大高加索山山麓。

苏军在西方方向推进约300千米,在北高加索推进达700千米。苏军顿河方面军此时已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域被围德军集团,可以腾出手来在新的方向发展总攻。

1943年2月5日,顿河方面军改名为中央方面军,并将一部兵力调往库尔斯克地域。

1943年2月初,苏德战场上已经出现有利于苏军在宽大正面上展开进攻的条件,西南方向的情况则更为有利,德军在那里的防线已被摧毁。

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于2月初在苏德战场的整个西南方向继续采取攻势,以便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地区;同时计划在正西方向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在西北方向对杰米扬斯克德军集团实施进攻,以便向北扩大苏军进攻正面。

在西南战略方向,苏军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克拉斯诺达尔等方向同时展开进攻。参加进攻的有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队、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其中大多数兵团在过去一两个月期间连续实施进攻作战,人员和技术装备缺额很大。

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右翼部分兵力的任务,是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应从旧奥斯科耳、瓦卢伊基地域沿向心方向对哈尔科夫实施主要突击。正在库尔斯克方向作战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第六十集团军,则分别向马汉阿尔汉格尔斯克和库尔斯克两个方向发展进攻,从北面保障沃罗涅日方面军主力对哈尔科夫方向的突击。沃罗涅日方面军在收复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以后,进一步向西发展进攻。

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任务,是歼灭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和解放顿巴斯。

战役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主力负责切断德军顿巴斯集团向西的退路,然后会同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进攻的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以及南方面军将顿巴斯集团歼灭;南方面军应首先完成粉碎德军罗斯托夫集团的任务,然后沿亚速海北岸向西发展进攻,与西南方面军部队协同作战,消灭德军顿巴斯集团并解放顿巴斯东南部地区。苏军统帅部决定:

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大纵深作战的同时,在西方方向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实施几次进攻战役。在西北方向清除德军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并扩大列宁格勒与内地相通的走廊。

在此期间,德军统帅部也在采取紧急措施在苏德战场南翼建立强大突击集团,力图改善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的态势,阻止苏军继续向西推进,并企图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1943年1月,德军统帅部为加强苏德战场南方集团,从西线调来6个师和两个步兵旅,并把从高加索撤退下来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加强给顿河集团军群。此外,还决定通过缩短战线从杰米扬斯克和尔热夫两地域抽调部分兵力,组建新的预备队。2月上旬,仅从尔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就抽调了7个师。

苏军在南翼的进攻,未经间歇即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和顿巴斯等几个方向同时展开。

沃罗涅日方面军于2月2日至3日转入进攻,在两个方向作战。第四十、第六十九集团军和近卫第五坦克军计划前出到哈尔科夫以北地域,并从西北迂回该城。

第三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六骑兵军则实施机动,从南面绕过该城。右翼第六十集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第十三集团军协同动作,在库尔斯克——利哥夫方向进攻。

在获悉德军企图向库尔斯克地域调遣预备队后,苏军第六十集团军决定加速解放该城,以两个突击集团从南、北两面迂回库尔斯克。

2月8日晨,苏军收复库尔斯克,并继续向西面的利哥夫发展进攻。

沃罗涅日方面军主力第四十、第六十九集团军和第三坦克集团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作战行动也很顺利。它们粉碎德军在奥斯科尔河地区的抵抗后,向哈尔科夫迅猛推进,但越接近城市,遭到的抵抗越激烈,德军将预备队投入了交战。

2月9日,苏军第四十集团军主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10日,第四十集团军所属各兵团已进抵广阔的战役地区,前出到距哈尔科夫城北55千米处。这对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行动非常有利。

为免遭包围,德军哈尔科夫地域的部队开始从北顿涅茨河一线撤至哈尔科夫。

2月15日,苏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哈尔科夫城突击,激烈巷战持续一个昼夜。苏军于16日中午肃清哈尔科夫的德军,收复哈尔科夫。

在向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两个方向发展进攻的同时,苏军以西南方面军为主,进行了解放顿巴斯的战役。为完成任务,西南方面军专门成立了主要由第六集团军、近卫第一集团军和波波夫将军的快速集群组成的突击集团。

1月29日,苏军西南方面军第六集团军率先向巴拉克列亚总方向发起进攻。翌日,方面军其他部队也先后投入战斗。

最初,苏军西南方面军进攻发展十分迅速。第六集团军占领巴拉克列亚和伊久姆两城市后,至2月19日,已推进140至180千米。

进入克拉斯诺格勒郊区。近卫第一集团军在第六集团军左侧行动,于2月11日攻占洛佐瓦亚车站。快速集结的近卫第四军,进抵克腊斯诺阿尔美伊斯科耶地域。

2月9日,德军开始撤离北顿涅茨河下游和顿河地区。德军从北顿涅茨河下游撤到米乌河,并把装甲师和机械化师从罗斯托夫地域调到克腊斯诺阿尔美伊斯科耶。

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获悉与其右翼对峙的德军各装甲部队正在转移的情报后,错误地认为德军顿巴斯集团很快将放弃顿巴斯,向第聂伯河对岸撤退,并将错误的判断报告苏军最高统帅部,同时通知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

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发现,德军党卫坦克军从哈尔科夫地域向克拉斯诺格勒方向撤退,也误认为德军将从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内撤向波尔塔瓦。

西南方面军司令请求大本营批准方面军“倾全力发起神速的进攻,以彻底粉碎北顿涅茨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敌人,并在春季的泥泞开始之前前出到第聂伯河。”

苏军最高统帅部也犯了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样的错误,没有料到德军能发起进攻战役,不仅同意两位司令员关于发展下一步进攻的建议,甚至还扩大了两个方面军的计划。

结果,西南方面军根据错误的判断,决定全线发展进攻,先赶到第聂伯河,并特别强调部队务必推进至第聂伯河弯曲部,攻占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日耶渡口。方面军各部队不断向西方和西南方向边战斗,边前进,逐日扩大进攻正面宽度,在敌人反攻开始时,宽度已达400多千米。

2月18日,西南方面军所属部队抵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日耶附近。

当西南方面军开始遂行所受领的任务时,参加顿巴斯战役的南方面军也开始追击退却的德军。苏军从冰面上渡过顿河,于2月14日解放罗斯托夫和诺沃切尔卡斯克。

17日,南方面军追击德军,进抵米乌斯河。德军利用预先构筑的阵地迅速组织了强固防御。南方面军几次试图突破德军防御均未成功。

2月上半月,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部队在800多千米宽的地带内发起进攻,向前推进150至300千米,解放了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等城市,并使德军遭受较大损失。

正当苏军准备实现自己的企图时,德军统帅部已于2月中旬完成兵力集中和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反攻的准备。

德军统帅部取消了在一、二月的作战中遭到严重损失的B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的建制,以其残部为基础,补充人员和武器,建立了新的南方集团军群,组建了拥有800多辆坦克的突击集团。

在苏军西南方面军当面,德军在兵力上拥有一倍的优势,坦克拥有6倍的优势,航空兵拥有两倍的优势。

2月19日,德军重新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转入反攻。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东和东北同苏军展开了遭遇战,最后以苏军受挫而告终。德军向哈尔科夫西南地区变更部署后,于3月4日对沃罗涅日方面军暴露的翼侧实施突击。

3月16日和18日,德军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至3月底,德军将沃罗涅日方面军诸兵团击退到北顿涅茨地区。在这种形势下,苏军最高统帅部被迫全面修改计划,为击退德军反攻,从其他方向调来了两个集团军,从预备队抽调了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第一坦克集团军,派往哈尔科夫以东地域。

从3月20日至25日,德军企图往北奥博扬方向发展进攻。德军数次试图北进,突破苏军别尔哥罗德防线,未获成功,不得不于3月22日开始转入防御。

至3月25日,奥博扬方向的战线就在克腊斯诺波利耶、别尔哥罗德,再沿顿涅茨河岸直至楚古耶夫一线稳定下来。沃罗涅日方面军着手组织阵地防御,构成了所谓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部正面。

综上所述,苏军向第聂伯河实施深远突破后,在艰苦条件下抗击德军优势兵力的反突击,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但终于使战线沿北顿涅茨河以及在别尔哥罗德附近稳定下来,双方都没有达成预定目的。

对于苏德战场南翼德军反攻的结果,斯大林在1943年5月1日第一九五条命令中评价时指出:

德国人指望合围哈尔科夫地域的苏军,并为我军安排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但是,希特勒德军指挥部想报斯大林格勒一役之仇的企图破产了。

德军未能夺回战略主动权,也未能转入其反攻的第三阶段并围歼苏军重兵集团于库尔斯克地域。在西方战略方向,苏军的计划是:

以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方面军左翼部队,沿向心方向对奥廖尔和布良斯克实施突击,击溃德军奥廖尔集团。

待苏军中央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到达,即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展进攻,进至德军尔热夫——维亚兹马集团后方,并协同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

1943年2月6日,苏军各有关方面军接到准备进攻的训令。

德军统帅部为掩护其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不仅计划固守奥廖尔突出部,而且计划从这里向南对库尔斯克实施突击,接应第四装甲集团军,扩大德军在哈尔科夫地域内发起的进攻的正面。

为此,德军统帅部急忙由尔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和战场其他地段抽调兵力加强第二装甲集团军。至2月12日,该集团军已得到调来的7个师,这些师大部在奥廖尔以南展开。德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其正面大多数地段建立了组织完善、工事坚固的防御。

苏军西方方向和西北方向所属各集团军,因长期采取进攻行动,战斗能力已有所下降。西方方向各方面军投入战役时间先后不一,首先开始进攻的是布良斯克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队进展缓慢,两周内仅向北和西北推进10至30千米。

至2月24日日终,前出到诺沃西耳、马洛阿尔汉格尔斯克和布良策沃一线。应从北面突击布良斯克的西方面军第十六集团军,至2月22日才发起进攻。在突破德军第一防御地带并推进13千米后,遇到德军由尔热夫调来的2个装甲师有组织的抵抗,无法继续推进。

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主力直至3月初才转入进攻。这时,德军为腾出兵力投入奥廖尔地域,决定放弃尔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实际上已开始从尔热夫——维亚兹马登陆场主动撤出自己的军队。

2月24日,苏军中央方面军基本集结完毕,并在库尔斯克以西和西北展开。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原先计划由布良斯克方面军担负的进攻布良斯克的任务转交给中央方面军实施。布良斯克方面军奉命直接歼灭德军奥廖尔集团,解放奥廖尔。展开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奥罗涅日方面军接合部的中央方面军,从2月26日开始,以主力向布良斯克总方向,以骑兵、步兵集群向谢夫斯克和斯塔罗杜布总方向发起进攻。

由于遇到兵力不断增强的德军有组织的抵抗,苏军主力进展缓慢。德军统帅部因苏军中央方面军骑兵、步兵集群前出到杰斯纳河而深感不安,急忙从预备队中抽调9个师的兵力进行阻击。骑兵、步兵集群在遭到德军南北夹击的情况下,被迫退至谢夫斯克地域,沿谢夫河设防固守。

从3月21日起,苏军中央方面军在姆岭斯克、诺沃西耳、布良策沃、谢夫斯克和雷耳斯克一线转入防御,构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部正面。

由于苏德战场南翼苏军情况已开始恶化、德军防御的巩固,以及德军从尔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迅速机动大量兵力进行反击,苏军在西方方向的进攻未能奏效。但这一方向的行动,却粉碎了德军从奥廖尔突击库尔斯克、接应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扩大进攻正面的企图。

在西北方向,苏军统帅部打算使用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部队,击溃德军北方集团军群。

1942年,德军曾多次从南面向列宁格勒进攻,但始终未能进一步楔入,被迫转入防御。苏军也多次发起进攻,企图打破封锁,也未达到目的。

苏联军民因长期遭受围困,直至1943年初生活和斗争条件仍十分艰难,“街道和广场不断遭到轰炸和炮击,人员时有伤亡,建筑物常受破坏。由于与内地的陆路交通断绝,工厂所需燃料和原料运输极为困难,军队和居民迫切需要的食品也得不到保证”。

苏军在南翼的大举进攻,牵制了德军的基本兵力和预备队,使德军统帅部无法加强其列宁格勒方向的军队集团。苏军统帅部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列宁格勒附近实施进攻战役,以粉碎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封锁。

1942年12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准备实施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战役。

1943年初,德军第十八集团军共26个师从南面和东南面包围着列宁格勒,芬兰集团军以4个师以上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从北面封锁列宁格勒。德军在什利谢利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部署了密度很大的兵力,并在这一地区构筑了许多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

1943年1月12日晨,两个方面军同时发起进攻。苏军由于在突破地段集结了大量火炮和坦克,而且行动迅速,所以进攻第一天就在两个方向达成了突破。德军统帅部抽调预备队和其他方向的部队,力图恢复态势,但在苏军各集团军将第二梯队投入交战后,德军统帅部这一企图被粉碎。苏军冲破德军抵抗,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发展进攻。1月14日日终,苏军两个方面军相隔已不到2000米。1月18日,沃尔霍夫方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在锡尼亚维诺以北地域会师,从而在拉多加湖以南形成了一条宽8至11千米的走廊。通过这条走廊,列宁格勒军民便可以从陆路直接与内地联系。

至此,苏军终于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封锁。此后,苏军试图在锡尼亚维诺——姆加方向上继续进攻,但未获进展。

在战役进行过程中,苏军航空兵出动飞机9000余架次,积极配合两个方面军突击集团的进攻。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提供了有效的火力支援,以火力破坏敌方防御工事,压制对方炮兵,共发射1.5万余枚炮弹。

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时起,列宁格勒方向的作战主动权转到苏军手中。德军和芬兰军队在拉多加湖以东会合的威胁已经解除。突破封锁和恢复通向列宁格勒的铁路、公路交通以后,军民的粮食和武器弹药供应明显好转。列宁格勒的工业得到了开工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和燃料。从2月起,市内发电量和工厂武器产量都明显增长。

此后,苏军西北方面军所属各部队,在不同的时间发起进攻。对德军杰米扬斯克集团的进攻由此开始。苏军主要突击集团此时尚未完成战役准备,2月下旬才发起进攻。这时,德军已用退下来的杰米扬斯克集团的部队加强了突出部的底部。2月21日,德军开始把部队撤离杰米扬斯克突出部。苏军追击后退德军,遭到有计划的抵抗。随着德军向洛瓦特河对岸撤退,其防守达17个月之久的所谓杰米扬斯克登陆场便不复存在。

1943年春季,在从芬兰湾至亚速海的广阔战场上,战事停顿下来,苏军暂时转入防御,但仍保持着主动权。

苏军在包括斯大林格勒反攻战役在内的1942年11月至1943年3月底的冬季战局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德军被歼灭100多个师,占其对苏作战全部兵力40%以上。德军共损失火炮2.4万门,坦克3500余辆、飞机4300架。

苏军将德军向西驱赶600至700千米,解放了德军1942年夏季侵占的全部地区。苏军的反攻大大改善了战略战役态势,为然后展开广泛的进攻战役创造了有利局面。

第五节 扭转战场局势的库尔斯克会战

苏军在1942年底至1943年初的冬季进攻之后,于3月底暂时转入防御,但仍保持着战略主动权。

苏德战场出现了“平静的春季”,仅在库班继续进行着争夺制空权的激战。苏军要实现战争的根本转折,尚需做出巨大努力。

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宁静的1943年春哪一方能更迅速地弥补损失,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好地做好下一步作战的准备。

在1943年4月至6月这段战略间歇,交战双方都用来制订新的战略决策和准备夏季的行动。

在苏德战场,苏军在包括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在内的冬季进攻中,取得一系列胜利,进攻力量进一步增强。德、意军队1943年5月在北非的作战中败北。意大利已濒临被迫退出战争的前夕。大西洋交通线的斗争于春季取得有利于同盟国的转折。日本在太平洋已成强弩之末。反法西斯一方的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整个大战的战略形势对反法西斯联盟十分有利。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和1942年底至1943年初苏军冬季攻势中的失败,以及在其他战场的不利形势,使德国内部情况更趋恶化。

为了改善德国的困境和防止法西斯集团崩溃,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攻势,企图以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态势。进攻计划于3月初开始制订。

关于在苏德战场作战的战略方针和1943年夏的具体军事行动计划,在德军武装部队东线与西线的将领之间,陆军总部与德军最高统帅部之间存在意见分歧。但是,最终德军统帅部的计划是:

坚决削弱苏军将在夏季发动攻势的突击力量,然后向东方展开胜利的进攻,从苏军统帅部手中夺回战略主动权,力求战局发生对德军有利的转变。

德军统帅部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把库尔斯克突出部作为进攻出发地段。为准备在库尔斯克附近实施代号为“堡垒”的进攻战役,希特勒于1943年4月15日签署了第六号作战命令。

德军的进攻企图是:

从北面的奥廖尔和南面的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根基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然后向东南方向,即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后方突击。

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以图进至苏军中央方面军后方,威胁莫斯科,并计划重新向列宁格勒进攻。

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主要问题在于补充兵员和武器的损失,并建立相应的进攻集团。为了补充军队和组建新的兵团,德国不得不从1943年1月13日起实行总体动员,征召大量军工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人,以及老年男子和16至18岁的青年入伍。

新入伍的人员在后备军和正在整编或组建的师里经4至6个月的训练即被送往作战部队,有的甚至仅进行6至8周训练即被派往前线。根据总动员令应征入伍的士兵,无论身体条件或战斗素质都大不如以前。但是,动员毕竟使苏德战场上受到严重削弱的德军部队得到了补充。实行总体动员的结果,征召了200余万人。这使德军在1943年上半年得以新组建一批师,并对1942年底至1943年初遭受损失的一些兵团进行补充。

1943年,德国的工业加紧发展,军火产量比往年有所增长。1943年,德国火炮、坦克和迫击炮产量比1942年增加一倍多,作战飞机产量增加70%。但是,由于德军作战损失很大,超过其军工生产和人员的补充能力,德军统帅部仍被迫缩减了许多步兵师的编制规模。

截至1943年7月,由于实行总动员和加紧生产技术装备,德军在苏德战场共集中530余万人、5.4万多门火炮、5800多辆坦克、近3000架飞机,以及277艘舰艇,但仍未能补足其全部损失,使其苏德战场部队总人数达到1942年秋季的水平,约620万人。不过,德国此时仍是个强大的对手。在英美尚未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情况下,德军还能够从西线向东线抽调兵力。

为实施“堡垒”战役,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集中了苏德战场德军全部装甲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实施“堡垒”战役的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精锐师,其中包括16个装甲师。

集中于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南和以北的德军中央和南方两个集团军群,总兵力达90余万人。实施战役的德军各集团共装备火炮、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约2700辆、飞机2000余架。德军突击集团还装备了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以及“裴迪南”式强击火炮。

然而,至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前,整个苏德战场的兵力兵器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后,更加广泛地展开了军火生产,新式武器产量有了很大增长。军事经济迅速发展和部队作战技能的提高,使苏军各军兵种从1943年春季至夏初这一期间得以进行大规模组织整编,组建了大量的坦克集团军和空军集团军,基本完成了在全军中建立军一级编制的工作。

苏军装备了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诸如改进型坦克、自行火炮、飞机,以及大量火炮、迫击炮、自动步枪和弹药等。至7月初,苏军已取得对德军优势,许多武器装备的主要质量指标,已超过德军同类武器装备。

1943年3月末,冬季战局结束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即着手制订1943年夏秋作战计划。

最初计划先敌转入进攻,在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战局一开始就展开广泛的进攻行动。但是,在查明德军准备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采取大规模进攻行动的企图后,苏军最高统帅部于3月末至4月初进行了多次讨论,对夏季攻势计划做了重大修改,并于4月12日召集会议,定下了实施有防御的预先计划。

计划规定: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集中重兵集团,暂时转入有组织的坚守防御,在防御交战中疲惫、消耗德军集团,然后转入反攻,粉碎德军进攻企图;在粉碎库尔斯克方向德军后,计划在正西方向和西南方向全线出击,摧毁德军从斯摩棱斯克到亚速海的防御。

为牵制德军部队并使其无法机动预备队,在苏德战场南部一些方向上和西北方向上实施局部进攻。

会上也研究了另一种方案:倘若德军统帅部近期内不在库尔斯克附近发动进攻,则苏军将转而采取积极行动。

为进行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域建立了由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组成的军队集团。截至7月初,该集团编成内共有133万余人、火炮1.9万门、坦克近3500辆、飞机近3000架。

在两个方面军后方配置的大本营战略预备队——新编草原方面军,准备随时采取防御或积极的进攻行动。部署在这里的苏军占其整个作战部队人员约1/3,火炮的近26%,坦克的46%以上,作战飞机的1/3以上。

库尔斯克会战,从7月5日德军发起进攻开始至8月23日苏军胜利结束进攻,历时50天。为实施防御,苏军预先做了大量周密充分的准备工作。4月,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展开了坚守作业,接近前线地区的居民给苏军以巨大支援。6月份,计有30余万库尔斯克市、州的居民参加了防御工事的构筑。为实施稳固的防御,苏军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在库尔斯克方向建立整个纵深为250至300千米的多地带防御;将大本营战略预备队调到库尔斯克以东地域;向库尔斯克地域进行了整个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物资器材和部队的集中;组织了专门破坏德军交通线和夺取制空权的空中战役;加强游击队的活动,在德军后方开展大规模破坏活动和收集重要情报的活动;从4月起,部队利用战斗间歇进行战斗训练,特别是反坦克训练;实施一整套措施,以便保证苏军即将开始的行动。

防御作战从7月5日拂晓苏军实施炮火反准备开始,共有2460门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参加了炮火反准备,平均每千米正面的火炮密度达35门,在最重要的地段上达70门。炮火反准备使德军的首次突击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已做好进攻准备的德军战斗队形和指挥系统被打乱,因此,德军被迫推迟3个小时才发起进攻。

7月5日5时30分和6时,德军在炮火准备后分别由奥廖尔以南地域从北向南和从别尔哥罗德地域由南向北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

德军在苏军中央方面军地带内向三个方向实施了突击:向奥利霍瓦特卡实施主要突击,向小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格尼列茨实施辅助突击。

德军第九集团军在奥利霍瓦特卡主突方向上,将300多辆坦克同时投入战斗,大批轰炸机轮番轰炸,为坦克开路。苏军航空兵和炮兵对德军坦克实施了猛烈突击。德军步兵也遭到防御部队猛烈射击。

7月5日日终,主突方向的德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楔入苏军第十三集团军防御纵深7至8千米。

苏军中央方面军判明德军主突方向后,于6日以第十三集团军的近卫第十七军和第二坦克集团军的第十六坦克军向北,以第十九坦克军从萨莫杜罗夫卡向东北,分别对德军主要集团实施反突击,阻止了德军的进攻。随后几天,德军向波内里增调兵力,但通过这一方向向库尔斯克突破的企图也未成功。

7月9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迫把突击集团全部兵力投入战斗。

7月11日,德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未能突破苏军防御阵地,被迫转入防御。苏军在奥廖尔方向转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库尔斯克南面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内,德军共集中了约1000辆坦克同时投入战斗,其中700辆配置在奥博扬公路的主要方向上。

7月5日晨,德军向奥博扬实施了主要突击,在科罗恰方向实施辅助突击。

沃罗涅日方面军以3个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抗击德军的进攻。在防御的关键时刻,苏军及时调整部署,加强兵力,实施反突击,终于在奥博扬方向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7月10日,因在奥博扬方向未能继续前进,德军被迫将主力调到普罗霍洛夫卡方向实施进攻,企图绕道向库尔斯克推进。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百夫”战役集群实施了这次进攻。

苏军决定从两个方向对雅科夫列沃实施向心反突击,即以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近卫第五集团军从东北,以第一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六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二十二军从西北,分别实施反突击。第二和第十七空军集团军对反突击实施空中支援。

7月12日,在普罗霍洛夫卡以西和以南地域,双方约1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战。同时,双方飞机在空中也展开了激战,仅7月12日,苏军空军即出动飞机近300架次。

普罗霍洛夫卡地域的坦克战以苏军的胜利告终,德军被迫停止进攻,并后退10千米,德军损失坦克400多辆。德军由南面向库尔斯克的进攻已陷入困境,在楔入苏军防御纵深近35千米后被迫转入防御。

从7月16日起,在进攻计划已被彻底挫败的情况下,南面德军开始撤回出发地区。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德军后卫阻击下追击撤退之敌,于7月23日日终前出到交战开始前所占地区,并根据苏军统帅部指示就地做反攻的准备。

反攻的目的是歼灭德军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两个集团,并为转入总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苏军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方面军负责实施奥廖尔进攻战役。

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一部,负责实施别尔部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苏军的这次反攻在300余千米正面进行。

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分别负责协调沃罗涅日方面军与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与南方面军之间的行动。

7月12日,经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之后,苏军首先对奥廖尔突出部北部正面和东部正面发起反攻。西方面军左翼各兵团向霍特涅茨和博尔霍夫方向展开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向博尔霍夫和奥廖尔方向展开进攻。

进攻第一天,西方面军近卫第十一集团军为夺取主要防御地带与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第二天日终前已突破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域,向纵深推进近25千米。

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的进攻十分艰难,德军竭力扼守博尔霍夫,因为这是从北面掩护通往奥廖尔集团后方的重要防御枢纽。布良斯克方面军所属第六十一集团军在两天的进攻中接连击退德军的反冲击,楔入敌防御纵深8千米。

7月12日,方面军第三、第六十三集团军的部队未能突破德军主防御地带。近卫第一坦克军在第六十三集团军地带投入交战后,进攻速度才有所提高。7月13日日终前,第三、第六十三集团军楔入德军纵深已达15千米。

西方面军不断扩大和加深突破口,摧毁了博尔霍夫德军集团的抵抗,从西面包围了该城,并从北面和西北进一步威胁到奥廖尔城。布良斯克方面军从东北和东南向奥廖尔实施主要突击,布良斯克方面军所属第六十一集团军则由东面和东南面对博尔霍夫实施包围。

7月15日,中央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转入反攻,向西北方向的克罗梅实施主要突击。至17日,中央方面军完全恢复了自己在德军进攻前所处的态势。

为阻止苏军的进攻,德军急忙从第九集团军和苏德战场其他地段调来7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和4个步兵师。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发展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预备队投入交战。采取此举的另一个原因是,战斗至第七天,苏军进攻的总正面已大大加宽,随着部队日益楔入德军防御纵深,各兵团之间开始出现间隙,翼侧逐渐暴露。

7月19日至26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将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加强的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西方面军把最高统帅部加强的第十一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二骑兵军,先后投入交战。战略预备队投入交战后,大大提高了苏军的进攻速度。

7月29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攻克博尔霍夫。结果,奥廖尔德军集团被苏军3个方面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苏军的3个坦克集团军又构成了切断德军西撤道路的威胁。

7月31日夜,德军为免遭全歼,开始由奥廖尔向西撤退。

8月3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所部楔入奥廖尔。

8月5日晨,布良斯克方面军在西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的两翼配合下,经过激战解放该城。就在同一日,实施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草原方面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苏联首都莫斯科鸣放礼炮,以表示对解放这两座城市的苏军的敬意。消灭奥廖尔集团以后,苏军转入追击。

至8月18日,苏军前出到德军在布良斯克以东构筑的防御地区。此时,为了准备实施解放布良斯克的战役,苏军抵达该地域后便停了下来。

通过奥廖尔战役,苏军拔除了德军的重要战略基地,击溃德军15个师,向西推进150千米,为然后苏军向白俄罗斯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3日,苏军向德军占领的遏制着苏军通往乌克兰和顿巴斯进攻道路的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发动进攻。进攻第一天,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取得很大胜利。

8月5日,草原方面军攻占别尔哥罗德。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进攻,迫使刚被调走抗击苏军在顿巴斯方向进攻的德军几个装甲师又匆忙调回哈尔科夫地域。沃罗涅日方面军进攻较顺利,所属第一坦克集团军在实施战役的5天中,推进100多千米。

至8月7日日终,已攻占德军战役纵深内的重要抵抗中心和交通枢纽博戈杜霍夫市。此时,方面军近卫第五坦克师也攻占了德军从西北方向掩护哈尔科夫的两个重要枢纽位洛切夫和卡扎契亚洛潘。至此,德军已被分割为两个部分。8月1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大突破口,并切断了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铁路。此时,草原方面军各集团已逼近哈尔科夫德军防御外廓。西南方面军第五十七集团军已强渡北顿涅茨河,从东和东南逼近哈尔科夫。

为了粉碎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突击集团,消除包围哈尔科夫的最大威胁,德军决定使用从顿巴斯调到哈尔科夫方向的基本兵力,对楔入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反突击。

8月11日至17日,双方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德军将3个装甲师投入战斗后,把苏军向北击退20千米,但未能实现楔入博戈杜霍夫地域前出到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主要集团后方的企图。

8月17日,在苏军打击下,该方向德军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御。德军在这一企图失败后,又企图从阿赫特尔卡地域由西北方向突击博戈杜霍夫,计划切断阿赫特尔卡以南的战线突出部,由西北方向楔入博戈杜霍夫地域,粉碎沃罗涅日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基本兵力。

为此,德军在阿赫特尔卡及其以西地域集中了一个机械化师和第十九、第十一、第七装甲师的基本兵力。同时,德军在科帖尔瓦以南集中了党卫队的装甲师的基本兵力,企图从南面突击前出到科帖尔瓦地域的苏军后方。经激战,沃罗涅日方面军粉碎了德军的企图,德军被迫转入防御。

当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反突击时,草原方面军逐步摧毁德军的顽强抵抗,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了哈尔科夫。德军迟滞苏军反攻的企图遭到失败。为免遭歼灭,德军于8月22日开始向西南撤退。

8月23日,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协同下攻占哈尔科夫。此次战役,使苏军向南和西南方向前进140千米,击溃德军15个师,为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前出第聂伯河创造了条件。

苏军在反攻中肃清了奥廖尔地域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胜利结束了连续50天的。会战结果是: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余架飞机,德军30个师被粉碎。当然,苏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此战役使希特勒的进攻战略彻底破产,苏军在整个苏德战场完全转入战略进攻。

库尔斯克会战,如同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一样,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域的胜利,使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为然后在苏德战场全线展开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六节 砸碎德军梦想的第聂伯河会战

苏军经过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同时在西方和西南方向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使德军受到沉重打击,预备队消耗殆尽。

德军统帅部为了阻止苏军的进攻,稳定战线,保住第聂伯河以东的重要经济区,决定在苏德战场全线转入战略防御。

为此,德军在纳尔瓦河、维帖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中游、莫洛奇纳亚河,直至克里米亚半岛东岸一线,急速构筑了一道战略防御地区,即所谓“东方壁垒”,第聂伯河一线为该防线的主要部分。德军企图在这一战略地区阻挡苏军进攻,然后转入反攻。

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为苏军在广阔战场转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秋,苏军最高统帅部正确判断了德军稳定战线、转入阵地战的企图,决定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不失时机地在大卢基至黑海1500千米的战线上展开战略进攻,并决定在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按统一的战略企图实施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进攻战役,即“第聂伯河会战”。

第聂伯河会战在战略进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此外,在战略进攻中,苏军在西方方向上,计划以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进攻战役,使德军无法抽兵南下;在南翼,计划以北高加索方面军收复塔曼半岛,并在刻赤半岛夺取登陆场。

第聂伯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掩护着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和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两个战略方向,控制着盛产农产品的乌克兰地区和储存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顿巴斯地区,同时又能随时对距离较近的莫斯科构成威胁。

因此,德军统帅部对第聂伯河地区非常重视,企图依托这一天然屏障阻止苏军的进攻。然而,由于时间仓促,德军整个防御未能做好准备,有些地段尚未构筑工事,防御纵深没有强大的预备队,防御后方也不巩固,防御部队的士气因一连串的失败而日趋低落。

德军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集团军、第八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十七集团军,共62个师,其中包括14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共124万人、1.26万余门火炮、2100辆坦克、2100架飞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会战企图是:

彻底摧毁西南战略方向上的敌人,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地区、顿巴斯、基辅,并在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夺占河西岸的战略登陆场,为然后解放白俄罗斯和西岸的乌克兰创造条件。

1943年8月26日,在进行了45分钟的猛烈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苏军中央方面军开始向德军防御阵地发起进攻。中央方面军在谢夫斯克、诺夫戈罗德——谢韦尔斯基方向投入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

由于德军的顽抗,经过一天的激战,位于主突方向上的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和第六十五集团军进展缓慢,仅向前推进了3至8千米。次日,经过顽强战斗,苏军解放了谢夫斯克,但后因遇到德军激烈抵抗而前进受阻。

在左翼辅助突击方向作战的第六十集团军则进展顺利,很快就突破德军宽45千米,纵深40千米的防御正面,于8月29日解放了格卢霍夫,并继续向科诺托普推进,进入乌克兰北部地区。这样,该集团军就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上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为了扩大战果,加快推进速度,中央方面军出敌预料,把主要攻击方向上的基本兵力第十三集团军、第二坦克集团军,以及最高统帅部调来的第六十一集团军集中到左翼,在科诺托普方向上发展进攻,取得重大胜利。

至8月31日日终前,突破口的正面扩大到100千米,纵深达60千米。德军由于无力阻止苏军的进攻,被迫于9月1日撤至杰斯纳河和第聂伯河的对岸。

苏军中央方面军发现敌军撤退,立即追击。方面军左翼在行进间强渡谢伊姆河,9月9日解放了重要铁路枢纽巴赫马奇;9月15日,又解放了通往基辅道路上的德军重要支撑点涅任;9月19日在切尔尼戈夫以南强渡杰斯纳河;9月21日解放了切尔尼戈夫市。次日,在基辅以北前出到第聂伯河。方面军右翼部队也强渡了杰斯纳河,并在9月16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市。

9月22日拂晓,为了出敌不意,方面军左翼第十三集团军不等制式渡河器材运达,便开始在宽大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第一批强渡的是携带轻武器的步兵,接着是团属炮兵。师属炮兵在河东岸提供火力保障。一日内,集团军夺占了一个正面宽25千米、纵深2至10千米的登陆场,前出到切尔诺贝利、高查雷至普里皮亚季河口地区。

9月23日,登陆场正面扩大到35千米,纵深扩展到20千米。同一天,第十三集团军左翼部队又在普里波亚季河右岸占领一个登陆场。

德军调来若干个师,向苏军登陆部队实施多次反突击,均被苏军击退。与第十三集团军几乎同时在基辅以北强渡第聂伯河的,还有第六十集团军和近卫第七军机械化部队。

当中央方面军左翼部队在哥美尔以南进行紧张的战斗时,方面军右翼和中路各兵团也分别向日洛宾和哥美尔展开了进攻。

9月底,中央方面军巩固了第聂伯河、普里皮亚特河和索日河上已夺占的登陆场,并继续扩大登陆场战斗。

沃罗涅日方面军原计划在8月27日转入进攻。由于中央方面军在基辅方向上的胜利进攻,对防守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正面的德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构成威胁,加之不久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在阿赫特尔卡地区击退了德军的反突击,德军为免遭合围,便于8月25日开始从阿赫特尔卡突出部撤退。战场形势的变化促使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部队提前于25日转入追击,于当天解放了阿赫特尔卡,并向前推进近20千米。

9月2日,右翼部队解放了苏梅,继而向罗姆内、朴里卢基和基辅进攻。

方面军左翼部队与草原方面军配合,在哈尔科夫西南进行战斗。9月10日,方面军各部队突破了罗姆内东南的德军防线,3天后强渡了苏拉河。9月21日,加强给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先遣支队,在布克林附近强渡第聂伯河,并夺取一个登陆场。22日,方面军突击集团第四十、第二十七、第四十七集团军利用坦克集团军的战果也开始了强渡行动。草原方面军的情况与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情况均不同,它在8月底以前在哈尔科夫以西和西南进行了多次战斗,在解放哈尔科夫以后,应向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方向继续进攻,并前出到第聂伯河。但是,德军调来15个师,竭尽全力阻止苏军在该方向上的进攻。草原方面军在打退德军反突击后,直至9月初才向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方向展开进攻。9月6日,苏军最高统帅部调整了该方面军的任务,令其向波尔塔瓦和克列缅丘格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阻止德军在该方向上建立稳固的防线。

9月20日,方面军在追击敌人过程中,前出到距第聂伯河70至120千米处。23日,解放了波尔塔瓦,6天后又解放了克列缅丘格。

9月底,草原方面军已全线推进到第聂伯河,肃清了东岸的德军,并准备强渡第聂伯河。

当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阿赫特尔卡和哈尔科夫地域进行战斗时,西南方面军于8月13日从伊久姆地域向巴尔文科沃方向展开了进攻。但8月份进展不大,仅扩大了伊久姆地域北顿涅茨河右岸的登陆场。

8月18日,南方面军各兵团在伏罗希洛夫格勒西南地域发起进攻。南方面军第五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二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米乌斯河一线的防御。

近卫第四机械化军和近卫第四骑兵军组成的方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前出到亚速海沿岸地区,切断了塔甘罗格防御之敌的退路。

8月23日,苏军解放阿姆夫罗西耶夫卡,然后继续向南发展进攻。

8月30日,解放塔甘罗格。这样,南方面军就在顿涅茨克、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和塔甘罗格湾之间的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9月初,西南方面军左翼部队在伊久姆东南的北顿涅茨河地区重新发起进攻,突破了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的防线。这样,两个方面军的进攻很快汇合成一个强大的突击。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担心被包围,遂于8月31日开始把第六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右翼撤往戈尔洛夫卡、日丹诺夫一线的后方预设阵地,而以后卫部队顽强抵抗。

9月8日,苏军南方面军粉碎德军后卫部队的抵抗,解放了顿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诺。

9月15日,德军统帅部担心部队被围,遂命令南方集团军群放弃顿巴斯,全线撤至梅利托波尔、第聂伯河一线后面的“东方堡垒”。苏军两个方面军向西南和南方进一步发展进攻,于9月22日前出到扎波罗日耶以南和莫洛奇纳亚河一线,并解放了顿巴斯。

9月25日,西南方面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强渡第聂伯河。

9月底,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解放了除莫洛奇纳亚河以西和扎波罗热以东的小部分地区以外的整个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地区,在洛耶夫至扎波罗热之间近750千米宽的正面上先后进抵第聂伯河。部分部队还不失时机地实施了强渡,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取23个登陆场。

11月10日11时,苏军白俄罗斯方面军第四十八、第六十五、第六十一集团军向当面德军发起进攻,结果推进15千米。

在苏军猛烈进攻下,德军于14日开始向西北方向退却。方面军乘机追击,于15日切断了戈梅利至加林科维契的铁路线。

11月17日,攻占德军重要防御枢纽部列奇察,并对列奇察以南的德军形成包围之势。德军为了解救列奇察以南的部队,于18日在列奇察以南和马洛多什以南两个方向上实施反突击。经激烈战斗,苏军于21日击退德军,并将列奇察以南德军大部歼灭。

11月22日,苏军方面军右翼第三集团军在普洛布斯克以南转入进攻,当天突破德军防御正面20千米,纵深10千米。

11月24日,第五十集团军也转入进攻,与第三集团军协同作战,至25日将突破正面扩大至70千米,并前出到新贝霍夫附近,从而造成对戈梅利地区德军的包围之势。当日夜,德军从索日河与第聂伯河河口地带撤退。苏军追击退却之敌,于26日解放戈梅利城。

至11月30日,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强渡第聂伯河后向前推进130千米,解放了白俄罗斯东部一部分领土,扩大和巩固了登陆场,有力地配合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基辅战役。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实施基辅进攻战役于11月3日开始,根据方面军的最初企图,为解放基辅,决心实施两个突击:从布克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从基辅以北的登陆场实施辅助突击。

由于德军指挥部在10月初已集中30个师,其中在布克林登陆场苏军正面就有10个师,加之基辅以南的大起伏地给苏军的进攻、尤其是坦克部队的行动造成很大困难,方面军突击集团在10月份实施的两次突击均未成功。

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

由基辅北面的柳捷日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在基辅南面的布克林登陆场实施辅助突击。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迅速采取措施,将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和第七炮兵军从布克林登陆场隐蔽地调到柳捷日登陆场。由于集中了兵力兵器,方面军在主突方向达成了对德军的优势。

为了最大限度地达成战役突然性,方面军在主要集团发起进攻之前,首先命令第四十、第二十七集团军于11月1日由布克林登陆场发起进攻。这一行动迷惑了德军,牵制了德军大部兵力。

11月3日凌晨,方面军主力经过40分钟的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从柳捷日登陆场发起进攻,第一天即楔入德军防御纵深5000米至12000米。

为了达成突破并向西南方向发展进攻,4日中午,刚调来不久的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在第三十八集团军的进攻地带内投入战斗。为阻止德军撤离基辅,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连夜发起进攻。

德军防御部队开始撤退,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乘势突破德军战术防御地带,切断了基辅至日托米尔的公路,并继续向法斯托夫方向进攻。

11月4日至5日,近卫第一骑兵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均投入了交战。此时,第三十八集团军和近卫第五坦克军已接近基辅北郊和西郊。

11月6日晨,乌克兰首都基辅解放。同时,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解放了瓦西里科夫,11月7日,解放法斯托夫。方面军其他部队也乘势向西、西南和南方推进,11月13日,苏军前出到拉杰卡、日托米尔、法斯托夫地区。基辅登陆场12日已扩大到正面宽140千米,纵深150千米的范围。

德军统帅部决定实施反突击,拟合围并消灭苏军在日托米尔地域的集团,然后向基辅发起进攻。主要突击由法斯托夫西南地域向布鲁西洛夫实施;辅助突击由日托米尔西北地域向拉多梅什利实施。参加反突击的是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15个师。

苏军在查明德军企图和主要装甲集团在法斯托夫以南和西南集中的动向后,于11月12日停止了日托米尔以西的进攻。

从11月13日起,方面军以第三十八、第四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和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等部队,在中央和左翼组织纵深梯次防御,并向该地调派了方面军预备队;第十三、第六十集团军协同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右翼继续发展进攻,牵制德军兵力。在抗击德军反突击过程中,苏军力量不支,被迫回撤到有利防御地区。

11月20日,德军以沉重的代价占领日托米尔等地。

12月6日至14日和19日至22日,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两次企图以数个装甲师在苏军第六十集团军地带突向基辅,均被苏军击退。德军在伊格纳特波尔、梅列尼、斯塔维谢一线的进攻也被阻止。

德军通过近一个半月的进攻,在基辅方向仅前进三四十千米,突击力量遭到了疲惫和消耗。

12月24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得到加强后,转入反攻。12月31日,苏军攻占日托米尔。至此,苏军收复了德军之前夺取的全部土地。

第聂伯河会战于1943年年底结束。

此次会战,苏军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经过4个月的进攻,苏军消灭了第聂伯河接近地的德军防御部队,肃清了德军在左岸的全部桥头堡,并且在右岸建立了两个战略登陆场和数十个战役战术登陆场,粉碎了德军恢复沿第聂伯河进行防御的企图。

如果说库尔斯克会战彻底埋葬了希特勒的进攻战略,那么,第聂伯河会战则粉碎了德军统帅部建立坚固阵地防御并在这一方向扼守重要经济区的企图。苏军在第聂伯河会战中的胜利,还为在白俄罗斯的进攻和完全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以及将侵略者驱逐出境奠定了基础。

苏军不仅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而且在苏德战场的其他方向上都取得了胜利。北高加索方面军在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9月和10月解放了新罗西斯克和整个塔曼半岛。塔曼解放,高加索会战即告结束。

10月31日至12月11日,苏军进行了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并在刻赤半岛夺占了登陆场。

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的布良斯克战役,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也给德军以沉重打击,牵制了德军部分兵力,支援了第聂伯河会战。

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第聂伯河,以及在苏德战场其他地区的胜利,从斯大林格勒反攻开始的苏联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遂告完成,军事战略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对苏联有利的和不可逆转的变化。

正如斯大林所说,“这场战争已进入了把侵略者从苏联土地上完全驱逐出去和消灭法西斯欧洲新秩序的阶段”。 I7jyVZYgHvBgIv/jkC0gERj5u9CIN/8HwaAW/5QmejshADpmmLakBbdIaecjWV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