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打造卡丹王国

第一节 创造出卡丹风格

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在月球上开一家皮尔·卡丹分店。——皮尔·卡丹

与其说皮尔·卡丹20世纪60年代的成功是因为让时装平民化,还不如说是因为他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

皮尔·卡丹认为:“服装本身的作用,应该在于反映穿着者的个性与气质,所以其他装饰品尽可能该减则减,该省则省,甚至不需要。”

最令他难以忍受的是女人身上珠光宝气。“就好比把自己所有家产银行户头存款单全吊在脖子上,俗不可耐。”他说。

布料本是无生命的,但在皮尔·卡丹的手上,它却会变得流畅自然,能有力地衬托出服装造型设计上自由散发的色彩与线条。他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他曾经利用当时欧美年轻一代“解放自我,追求自我”的强烈欲望与要求,果敢地发动一场服装上的“大革命”,掀起服装改革的新潮流。

皮尔·卡丹总是紧紧抓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适时做出回应,并在他的服装设计上表现出来。他对时代节奏、未来造型的探索也十分敏锐和执着。他的女装造型抽象、概括,擅长使用各种几何形体,各种独特的耸肩、褶裥,犹如现代雕塑一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迈开探索宇宙空间的步伐,当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步入太空,将人类的想象带入宇宙时代的同时,像世纪初的时装大师保罗·波烈对俄国芭蕾着迷那样,皮尔·卡丹的思维也仿佛进入了太空轨道。

1964年,皮尔·卡丹的时装系列直指月球,竟然比宇航员抢先“到达”了宇宙空间。他吸收了宇航员的头盔、皮长靴和迷你裙的下摆,创造了铠甲式的针织“宇宙装”,给时装界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感觉。

如果说当时走红的英国女士玛丽·奎恩特的设计带有嬉皮士的哲理,法国的古海热具有表现主义或现代主义意味的话,那么,皮尔·卡丹的设计更具有科学时代的性质。

20世纪60年代皮尔·卡丹已进入“不惑之年”,但他因勇于探索,一直被人们视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

皮尔·卡丹的设计与20世纪60年代青年反叛的狂飙趋于同步。皮尔·卡丹认为许多设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服装性别上的生硬割裂或交换造成的,他抓住这一点,创造出没有明显性别特征的服装,并被随便命名为“无性别”时装,而这却又使他声誉鹊起。

大胆突破,不断创新,始终是他设计思想的中心,其手法则无所不用其极。皮尔·卡丹女裙开衩极高,领子设计也是极大极宽。我们可以从他那些稀奇古怪的领式上看出,他掌握了面料的性能和结构的技术处理,如一种大G形领子,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技术,无不令人赞叹不已。

在他的服装设计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建筑造型的美感。仿佛是著名建筑师格罗斯佩斯在服装界的再生。皮尔·卡丹十分重视并强调服装造型线或外轮廓线,常以圆形或矩形取胜。

皮尔·卡丹被时装界誉为挂式大衣的先驱,其特点是在宽大简洁的造型里,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多种打褶方法,有人说,他在褶裥方面运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全部音阶。

他长于任何可能的褶裥,或旋绕成锥形的领口,或形成放射状的夹克,创造出独特的凹槽或弹夹式褶裥,以及个性鲜明的褶裥孕妇服,都令人叫绝。

皮尔·卡丹的精湛技术和艺术的修养,使人体美丽曲线与服装的流畅线条融为一体,同时使面料特质与流动的褶、裥、绉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的皮尔·卡丹,设计仍然保留着他精致线条的特点,除了杰出的夹克、大衣、缎子礼服外,他设计的长及小腿的中庸裙也受欢迎,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他的特长大衣与迷你裙相结合的系列,更是大受西方世界瞬息万变的顾客们的欢迎。

皮尔·卡丹善用鲜艳强烈的大红、中黄、蓝绿、钴蓝和紫色,其纯度、明度、彩度都格外饱和,他用色强烈,给人以健康之感,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争议,有人对此赞不绝口,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尽管如此强烈的色彩加上独特的造型,更突出了现代雕塑感。

皮尔·卡丹对此曾这样描述:

我创作时,最重视色彩,因为色彩很远就可被人看到。其次才是式样,我喜欢用纯净的线条。

这也正是皮尔·卡丹的独到之处。

而这个时期的皮尔·卡丹也在时装事业上达到顶峰状态。1970年,皮尔·卡丹开设了“卡丹世界”,并创建了内装修美术馆。1971年,皮尔·卡丹因对服装表演界贡献卓越而获意大利“奥斯卡奖”。

皮尔·卡丹以自己独具匠心的创意,一直推动着服装界的发展。并且他的“服装真诚向群众”主义,间接导致以往靠少数富人领导衣着流行的倾向,被广大的青年群众所代替。

在服装领域,皮尔·卡丹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国际服装设计师的精神导师,如蒙达那、高奇悦等后起之秀,更是从皮尔·卡丹那儿学到挑战性与制造突破感。高奇悦曾说:“我从皮尔·卡丹那儿学来了椅子可当帽子戴。”

皮尔·卡丹从不否认他不断给予大众的惊奇感是他在服装界成功的主要因素。他更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领导时装靠创作,我的创作就是在“唐突”大众。

事实上,任何划时代的创作都会令人感到唐突,因新的东西创作指向未来。一项成功的服装创作,需要6年才能使它被大众习惯、接受而流行于大街小巷。

他还这样说:“一个服装设计师不应该只领导设计漂亮的衣服,他必须使他的创作令人感到惊奇。一般人一时的反应可能无法接受,甚至感到厌恶,但设计师已为自己树立起新的风格了。”

他说:“衣着款式有无品位,与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毫无关系。不要去在乎社会上已定了型的服装样式,更不要去理会保守派服装评论家的一味否定与众不同的新创作,一个服装设计家应该超越这些束缚。因为到最后优秀的创意一定会战胜时间的挑战,终于被大众所接受。”

皮尔·卡丹虽然单指的是服装一种,可其中的意义与内涵完全超越了服装界本身。这些早被服装设计家所接受的精辟的理论与见地,同样适用于哲学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及建筑家等。

皮尔·卡丹的创意源源不断,而又如此自信,其中自有道理。他说他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闭上眼睛创作:“在无尽的黑夜中,我先想出一些立体线条,一些活跃在空间的抽象图形:圆的、方的、三角的……我再开灯,用笔把它们画下来,继续想等待造型决定后,才把模特儿的轮廓套进设计好的服装造型中,就好像将花插入花瓶里一样。”

“我的创作就好比花瓶设计,而女人就是流体的水,流在我设计的模子里,随着花瓶的形状变化,而塑造出她的线条、她的造型。”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行头,想要永远领导潮流,机会更是渺茫,特别是在花样翻新、变幻无穷的时装界,皮尔·卡丹能领导20世纪60年代世界时装潮流,这已经是世界服装史上的奇迹。

造型现代是皮尔·卡丹时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服装造型常常是抽象的,包括服饰构件和服饰纹样,所以他始终被誉为法国时装的“先锋派”。

1973年的“中国热潮”里,他利用了中国建筑的飞檐的立意而创作出肩部高耸的女装。当皮尔·卡丹1978年第一次来华,在故宫游览时,他被这宏伟古老的建筑物惊呆了,他深深地折服于中国古代文化,并从建筑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对于化纤面料的新成果,也往往捷足先登,使他的服装特具挺直和色泽鲜艳。与此同时,前卫艺术家皮尔·卡丹也付出相应的代价,由于他超乎常人的敏锐审美意识和洞察力,往往遭到冷遇,正如评论家常说的,“卡丹的时机选择得很糟糕。虽然他常常率先推出最新款式,但其被顾客接受的程度却往往令人失望。”

同时,当人们回顾他的作品时就会佩服其超前预见性,例如,1962年他设计宽边领带,曾被人们定格为是“不高尚”的,然而在数年后,竟卖出了120万条。又如,他在1966年推出的格子呢围裙和马球运动衫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在市面上流行。

皮尔·卡丹的超前的设计使他不易在当时被接受,只有人们在反应过来之后才会对他进行重新认识,所以这类现象的出现是皮尔·卡丹服装设计的必然结果。

不管他的设计如何赋予现代抽象概念,不管他是多么的前卫,但他并没有像以后的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高田贤三,以及英国时装设计师韦斯特伍德走得那么远,他设计的基本原则仍是发扬高级时装的传统精神,高雅、优美、富有女性美。

他这种传统精神的继承,是与迪奥的师承关系分不开的。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能找到迪奥的遗风,也有他年轻时曾崇拜过的大师巴伦夏卡工作室的特点。就像评论家说的:“卡丹是唯一懂得现代派高雅的人。”

高雅是皮尔·卡丹追求的目标,也是许许多多时装设计大师们追求的境界。时装一旦离开高雅,也就谈不上美了。

提及卡丹风格,人们不免想起他那位同样有着蓝绿瞳仁的意大利同乡乔治·阿玛尼。人们说,夏奈尔意味着20世纪20年代;迪奥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奎恩特显示着20世纪60年代,那么,阿玛尼就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

但曾荣获尼曼·马科斯奖和克·沙克男装奖的阿玛尼说:“对我设计影响很大的是皮尔·卡丹的便装、职业女装和运动装,它看上去很简单,但当时的欧洲却没有。”

1974年12月,皮尔·卡丹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该杂志对他的评论是:“本世纪欧洲最成功的设计师。”

1975年,皮尔·卡丹在巴黎开办了设计时装店。1976年,他被意大利共和国授予“特等功勋”奖章。

第二节 收戈比·维尼为徒

除了服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戈比·维尼也是皮尔·卡丹的同乡,这位小同乡稍懂得一点服装艺术时就对皮尔·卡丹极为崇拜,他从小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有一天师从皮尔·卡丹。

但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师级人物能这么容易接近吗?戈比·维尼也说不准,但是他太想实现这个愿望了。

为了寻找一个接近大师的机会,戈比·维尼几乎想尽了各种办法。这天,他终于有了一个机会,事情缘起于一位苏联名模,是这位名模把他推荐给了皮尔·卡丹。

这位名模在皮尔·卡丹手下工作多年,与皮尔·卡丹私人感情很好。于是戈比·维尼费尽心机地认识这位名模,引起她的注意,博得她的好感。戈比·维尼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皮尔·卡丹的崇拜深深地打动了这位苏联姑娘,她乐于为戈比·维尼当一块敲门砖。由于她的出面,皮尔·卡丹决定对戈比·维尼进行考察。

当时戈比·维尼远在美国,卡丹就让他写一篇文章,讨论当时美国春夏服装的款式,考察一下戈比·维尼对时装的感悟力。

对戈比·维尼来说,这无疑是一线生机,他绝不能错过,于是他全力以赴,用了两天两夜时间完成了作业,并马上寄给了皮尔·卡丹。后来,这篇文章被登在《巴黎时装报》上面,引为经典文章。

戈比·维尼的文章是这样的:

美国各服装商店春、夏服装展览的一项指导原则就是多样性。新近生产的中式衣衫、夹克衫等均有新的变化,通常由亚麻布制作,亚麻布是今年春暖季节织物“明星”,顾客们并不在意它会起皱褶。由于美国服装设计师对式样的要求是“不复杂而又大方”,因此无饰边的服装广为流行。

春夏女服和套服均大量供应,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式衬衫,它已一改从前那种宽松下垂的外观,呈现出细长形。女服样式变化各异,有的配有白色的大领,有的背部骨要呈皱褶状,有附带的女服,多数的彩带都是系于腰下部的。

展出的多数入场服装都色彩绚丽,既有鲜艳明快的色彩,也有异乎寻常淡而柔和的颜色。3件和4件一套的内衣的情况也是如此。亚麻布衣服外面罩一件围裙式束腰外衣。这就是一家时装店挑选的新套服。

这样的见解深深地打动了皮尔·卡丹,他觉得戈比有设计时装的天赋,是一块可塑之才,不能让他埋没。于是皮尔·卡丹亲自到飞机场为戈比·维尼订了飞机票,让他到巴黎来。

戈比·维尼接到皮尔·卡丹的邀请信,激动得整晚都睡不着觉,他似乎看到成功在向他招手,他第二天便开始收拾行装,飞到了巴黎。

到达那里后,他并没有径直去见皮尔·卡丹,而是去会见了那位苏联名模,向她表示感谢。

第二天,他登门拜访了皮尔·卡丹,两个人在办公室里,谈了整整一个下午,这一个下午对戈比·维尼来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他真正步入了这块天地。在戈比·维尼的自传中,有这天下午的谈话记录。

当天才遇到名师,将会擦出怎样的智慧火花?以下就是戈比·维尼后来整理的他与皮尔·卡丹的谈话:

卡丹:时装式样变化无常已经成为日常闲谈的话题,大概因为设计师们的丰富想象力就是这样变幻莫测的吧?

戈比:服装上任何较大的改变都要受到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制约,并非某一个人随心所欲所致。设计师只不过是做些更为细致的修改,比如把紧身连衣裙改为宽款式等。而那些已经成为传统的款式,就无须改动。为了在传统中注入新生命,只要改变其颜色和料子就行了。

卡丹:从短裙到超长裙的大转变是由什么引起的?短裙在西方是由工厂主发起的,因为他们对生产连袜裤替代较为便宜的长筒袜感兴趣,而超长裙则是纺织商发起的,是真的吗?为什么短裙风行长久,而超长裙仅仅流行了一年?

戈比:短裙是我们时代生活节奏快的反映,它对妇女说来似乎在延长其青春。因为短裙总会使人联想到少女与女孩。这就是短裙经久不衰的秘密。遗憾的是,有些年龄和体形都不适合穿短裙的人,也穿上了短裙装,时装的声誉受到了损害。于是设计师们推出了超长裙。超长裙是被迫问世的,只持续了一年,就被中长裙所替代。后来就向较为雅致和舒适的传统长裙过渡了。

卡丹:让我们顺便也来谈谈男子的时装,如领带和上衣,是不是像人们所说,这些已经过时了?

戈比:这话是没有根据的。领带是西装的正式构件,使穿戴者具有个性色彩,有助于表现他的个性。

男式西装上衣已稳定了一个半世纪多,现在正在开始改变。首先,厚而重的上装不再受欢迎,而是时兴轻便的,使用轻、薄的半毛料和无重量的黏合垫衬制成的上装,但仍保持过去的式样。

卡丹:请谈谈妇女的服装近期将有何改变?您对妇女的穿着有何建议?

戈比:不会有大的改变。传统雅致的西装套服仍会继续发展,如严谨的英国风格配以浪漫色彩的饰件。对青年来说,最适合的是运动装。无论是礼服还是常服都要符合民间风俗习惯。青年妇女的服饰倾向于花色鲜艳,能呈现出体形美和腰身的款式。

比较柔和的色彩——淡褐黄色、咖啡色、银灰色、淡蓝色将占优势;暖色多于冷色。作为对比补充,可用极其鲜艳的绿色、红色、橙色。黑白两色仍将受欢迎,比如一件小小的黑色连衣裙配上一朵色彩鲜艳的小花。

服装首先应当合身,即应考虑到身材、肥瘦。总之,每个人都应力求适合自己的风格。

经过两轮考验,皮尔·卡丹了解了戈比·维尼,已经默认了这位弟子,并且时时加以指点,戈比·维尼由于得到了名师的帮助,在时装艺术道路上突飞猛进,最终也成为像皮尔·卡丹那样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名字是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骄傲,同意大利的白松露、糕点和歌剧享有同样的声望。戈比·维尼在衣着款式的改革上引起了不小的变动,他的改革影响深远,不仅包括穿着服装的人们,而且包括穿着受他影响的服装的人们,以及在服装的观念上不知不觉地受戈比·维尼影响的人们。

戈比·维尼设计的时装与当初处于顶峰的皮尔·卡丹设计的时装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智慧而不轻佻、优雅而不炫耀,在他设计的服装上完全得以展现。

行家都认为,把那种意大利式的在某些部位收小的男装式样移植到女装上去,是戈比·维尼的大胆创意,在以前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做过。

1975年,戈比·维尼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无论资金还是人员,公司规模都相当小。后来随着业务的蓬勃发展,公司规模逐渐壮大,资金迅速增加,办公室迁至罗马市中心一幢房屋的底层。

戈比·维尼对其他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饰也颇感兴趣,对时装大师圣洛朗尤为尊敬。他说:“圣洛朗对世界时装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使得妇女们更漂亮了。他打破了阻碍服装发展的旧传统观念,创造出更新颖更活泼的服装。也许,他和皮尔·卡丹一样是个天才,不过从对我的影响来看,谁也没有皮尔·卡丹那么大。”

后来戈比·维尼名扬天下,但他并没有忘记给予他无私的关怀和帮助的恩师——皮尔·卡丹,每年都要飞到巴黎去看望这位时装大师,而皮尔·卡丹也不会忘记这位优秀弟子和同乡,每次聚在一起,他们都会不停地聊天,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常在一起探讨的并不单纯是时装艺术,还有许多业外话题,比如做人的原则、生存的意义等。毕竟是先做人才能做事。

名师出高徒,皮尔·卡丹一生性格怪异,所以弟子不多,但戈比·维尼却是他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也是最成功的弟子之一,有了这样优秀的弟子,皮尔·卡丹非常自豪。

第三节 让丑小鸭变白天鹅

时装历来离不开名模,“皮尔·卡丹”品牌也是如此。在卡丹王国里,模特们在皮尔·卡丹对时装和美的艺术深厚造诣的熏陶下,不光是服饰的载体,又是品牌的文化使者。

法国著名妇女杂志《她》评论道:皮尔·卡丹,细高身形,他被视作法国时装界的一员,和他紧紧伴随的是繁荣景象。他总能让那些丑小鸭们变成白天鹅。

皮尔·卡丹说:“我偏爱服装,我为生活而创造它们,而这种生活并不存在——那是明天的世界。”

毫无疑问,皮尔·卡丹是时装界的名人,但他的性格却有些怪异,他像古莱和巴伦夏卡一样坚持遁世哲学。当人们同他谈话时,他似乎总是心不在焉,而他讲起话来,又往往以忧郁闪烁的目光盯住别人的脸,仿佛是同宇宙在对话。初次见到皮尔·卡丹的模特总是害怕同这位著名设计师难以相处。

皮尔·卡丹有时会让你觉得难相处,但那是在工作时,那是因为他一丝不苟的性格,他事必躬亲,对下属要求严格,近乎苛刻。

皮尔·卡丹这位时装界天才工作时的投入程度时常让人惊叹。他说:“我生活在工作中,我生活是为了工作。”平常他总喜欢在一间狭小的工作室里,倚着钢架和木板搭成的桌子工作。

皮尔·卡丹的生活极其简单,旅行也许是他唯一的爱好,除此之外他的生命也是寂寞的,在他辉煌而又孤独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和他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占据了他生活的很大空间。一个是她的姐姐,后来成了他的管家。

另一位是著名的电影明星让纳·摩若。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许多年,但最终并未成婚。也许,正是因为强烈的事业心,才使皮尔·卡丹不得不个人生活从简。有人说,他的多种才能是一种“天赐”,也是一种“灾难”,也许他的种种长处和缺点都同这天赐或灾难有关。

与皮尔·卡丹接触最多的倒是那些时装模特儿。皮尔·卡丹常有神奇的魔力,他确实能使那些“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伊莎贝尔就是这样的一位幸运儿。

伊莎贝尔出身贫寒,她的父亲是来自塞文山的杂货小贩,母亲是奥弗涅山区的牧家女。

伊莎贝尔的童年是不幸的。5岁那年,她的母亲死于肺结核。而她那年轻而喜欢寻欢作乐的父亲到美国去寻找乐土,便把女儿留给了伯父。

尽管遭遇了不幸的童年苦难,但是“灰姑娘”依旧长成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乌黑的头发,修长的身材,楚楚动人的眼睛,小而翘的鼻子和一张任性的嘴巴使她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美丽姑娘。

此时的伊莎贝尔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生活,她来到巴黎,希望能在歌坛上大展宏图。然而,当时的巴黎人才济济,作为一个外省人,要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是极其不易的,她只有整日在街头徘徊,寻找机会。

一次,伊莎贝尔看到迪奥服装公司招收模特儿的广告,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走进迪奥的办公室。眼前佳丽如云,伊莎贝尔简直不知所措,强烈的自卑感使她失去了勇气。她最终败下阵来。可由此,她结下了同时装模特儿的不解之缘。

这一次,当她看到皮尔·卡丹招聘模特儿时,她又报了名,而且这一次她是有备而来。尽管她在众多应聘的姑娘中并不显得出众,可皮尔·卡丹还是发现了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下决心要将这只“丑小鸭”培养成人人羡慕的世界名模。

名师出高徒。在皮尔·卡丹的精心培育下,伊莎贝尔开始在法国时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有一次,伊莎贝尔与皮尔·卡丹同去参加纽约举行的时装展示会时,伊莎贝尔一路上忧心忡忡,默默无语。皮尔·卡丹看到后一直鼓励她,认为她完全是因为参赛前的紧张。可伊莎贝尔摇摇头,说她根本不会因参加时装展示会而感到不安,在皮尔·卡丹的追问下,伊莎贝尔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佩特拉与伊莎贝尔是在同一所救济院长大的,感情非常好,后来伊莎贝尔还介绍她来巴黎。佩特拉来到巴黎后也做模特,但目前失业了,而且病倒了。

听完伊莎贝尔的介绍,皮尔·卡丹的又一伟大设想,就在这架飞机上酝酿开了,他立即决定雇用佩特拉。

从纽约回到巴黎,皮尔·卡丹见到了这位虽然面带病容,但仍然风姿绰约充满青春气息的佩特拉,这次见面,也成为佩特拉人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模特儿的人选方面,与设计师的个人爱好有着很大的关系,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就认为时装模特儿应能够赋予时装生命,展现时装风格。而现在的时装模特以年轻运动型为主,也正因为皮尔·卡丹的超前认识,佩特拉和伊莎贝尔才是他的中意人选,他要亲手把她们培养成能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和特色的超级模特儿。

皮尔·卡丹特意为她们制订了严格的训练计划,除了对仪表和举止的训练外,还有内在气质和素质的培养。他要让时装模特儿把他所需要的自然美和青春美全部展现出来。

走上T型台的幸运儿会大红大紫,但这种职业的前景是有限的。在模特儿职业学校接受过训练的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到时装公司去做“室内模特儿”,按月领取工资;第二种是由介绍所介绍到时装公司、杂志社、时装摄影社去当“流动模特儿”。

而这种职业的最大缺点是受到年龄的限制。当然时装式样的不断变化,同样也影响她们职业的稳定。例如,时装公司原来都喜欢体形丰满的模特儿,但后来设计出来的时装“女小伙子”却是瘦型女子风格。

佩特拉和伊莎贝尔在皮尔·卡丹的精心培育下,都已经成为红透时装界的超级模特,也正是她们赋予了卡丹服装以新的生命,使这个服装界的大师,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扬帆远航。

早年活跃在他身边的那些女模们,大都早已功成名就,享受着皮尔·卡丹带给她们的辉煌与财富,她们中有的在影视圈里展露风姿,有的成了企业家,也有雄心勃勃的女强人们,在政治舞台上开始了自己新的事业。

皮尔·卡丹麾下的一位名模,就曾任法国圣保罗市市长,每当这位女市长在公开场合讲演时,总不忘提起自己当年的老板皮尔·卡丹。那个时候皮尔·卡丹还在时装这个领地里奋斗、拼搏着。

第四节 进入制服领域

意大利的罗马城,可谓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米兰时装节,与东京时装节、巴黎时装节称为世界三大时装盛会。在这三个国家里曾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

但皮尔·卡丹能够在意大利罗马展示自己的新式服装,引起万众瞩目。罗马城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不过,有一个问题已彻底解决了:妇女警察队制服问题。妇女警察队成立已数十年,人员达600人之上。这些女警察该穿什么样的制服呢?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觉得事情好像还挺简单。负责城市警务的罗马市政委员和女警察恩里卡·皮里一起想了一个办法。女警察恩里卡·皮里曾经经营过时装,就决定让皮里来为女警察设计一套警服。比如说,用海蓝的裙服代替长裤和制服上衣,再在胸部打几个皱褶,用以衬托女子的体形线条。

当时还议定,要请几位著名的意大利和法国的时装设计师提出各自设计的服装原型。如果哪位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得到肯定,这位设计师肯定会声誉日隆。对于妇女警察队来说,可以从此一改旧貌,英姿飒爽,说不定还能赢得罗马城全体男公民的尊敬。设计方案将由市长亲自择定。

最终,他们的计划失败了。不是因为设计方案不过关,而是由于设计方案都非常好,根本无法抉择。

设计师皮尔·卡丹设计了一套笔挺的裙裤加海军蓝束带上装,还配了一件用本城官方所定的标准色,即红葡萄酒色和金黄色相间的针织套衫。这一设计很受女警察们的欢迎,报界也大为赞赏。

吉克西设计得也不错。芬迪姐妹与卡尔·拉吉费尔德合作,设计了一件非常好看的秋季羊毛大衣,还配有一件风雪披肩,这个设计也非常引人注目。其他的设计师,诸如米兰市的米拉·舍恩和罗马市的芳塔娜姐妹,也都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设计式样。各种方案琳琅满目,一时让人难以决定。

所有的设计原型是在1983年7月初展出的。有关当局也做出许诺,表示要尽快抉择。然后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在女警察中进行了民意测验。

最终在圣诞假期即将开始之时,总算把决定公布于众了。他们的用意是过节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好,即使落选者在这时听到结果也不会太难过,嫉妒心也不会发作。

名列榜首的是皮尔·卡丹。但是,吉克西也在优胜之列。吉克西与皮尔·卡丹战成平局,皮尔·卡丹提供女警服的基本式样,吉克西负责皮件部分。设计师们决定让他们的杰作在罗马建城纪念日的那天出现在街头。

设计师都是创新者。欧洲或美国的主要设计师差不多都为轻工业或干重活的某个行当出过力,搞出一件束腰女外衣,或是彩色法兰绒运动衫,或是成套的女子工作衣裤。

奥斯卡·伦塔为美国童子军设计了队服;霍尔斯顿为布兰尼夫和阿维斯的雇员设计了工作服;拉尔夫·劳伦为环球航空公司的机组以及地面勤务人员设计了专门服装,而三宅一生设计的工作服或制服则遍及日本劳动大军,从资生堂、可口可乐瓶子工厂和索尼公司的雇员到陆上自卫队的铜管乐队队员。乔治·阿玛尼和贾恩尼·弗塞斯两位甚至已给意大利陆军的女兵设计了军服,尽管意大利议会迄今尚未决定建立这支女兵队伍。

皮尔·卡丹的服装设计开始向制服设计方面拓展,他又为巴黎市政厅的接待人员设计了制服。

他还替纽约重新改组的考夫曼·阿斯特里亚电影制片公司设计长袍式工作服。这就是布拉斯设计方案,布拉斯使全体经营人员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制片公司的维修工一律穿上斜纹棉质布工装裤;女经营人员身穿运动夹克衣和连衫裙;男经营人员则穿铁灰色法兰绒西裤和藏青色运动夹克,戴一条与衣服颜色相匹配的领带,领带上缀一个代表公司名称的字母“K”。

有人对此评论说:“花不起大钱买衣服的女职工一早醒来很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衣服穿而闷闷不乐。这样,她们就不用为衣着发愁了。”

一套布拉斯设计的漂亮工作服,能使职工干起活轻松自如,这也许有些夸大其词。

早在1942年,海军当局别出心裁,他们希望把属下的女兵打扮得时髦一点,而不是像陆军的女兵一样穿上由男式服装裁缝们制作的又厚又重的军上衣,看上去全无一点女性的娇媚色彩,因此曾向时髦女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求助。

皮尔·卡丹以其特有的创新思维,结合海军的特点,创作了一系列式样潇洒又颇有实用价值的服饰,深受海军女兵的欢迎。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套裁剪得体、上身较短的深色制服和卷边的军帽。

在皮尔·卡丹时髦女服商店,为主顾设计缝制各种制服这一项占了全年总营业额的80%。仅1994年一年,这家公司为25家客户缝制了65000套制服。

然而,对大多数设计师来说,其所以愿意搞制服设计,与其说他们是为了追求高额报酬,倒不如说各界的褒扬与喜爱让他们颇有成就感。

皮尔·卡丹说:“干这事主要是出于兴趣,而不单是为了赚钱。”只有当设计师们既管设计又负责缝制成衣时,才能谈得上可获得大宗经济收益。

有的设计师承认设计制服可以替设计师带来“威望和地位”方面的好处,但同时也担心设计制服会扼杀了设计师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除了制服的设计之外,一个时装设计的新领域——教士服饰正方兴未艾。让牧师穿上设计师设计的坎肩,能使信徒们会觉得像个笑话而对此不屑一顾,还是反而能起到提高神职人员的干劲并扩大神职人员影响的作用?这还有待研究考证。

不过,世界总是不乏梦想者的。参加过上述女子警服设计竞赛而最终落选的设计师比亚吉奥蒂就打算替修女设计一件袍子,用宽大松散的衣服配上黑白相间的皱褶,让修女们也具有时代的气息。

皮尔·卡丹为罗马城的女警们设计的服装,到现在,她们仍在穿着。不过皮尔·卡丹打算为她们再重新设计一套警服,大家都在热切期盼着皮尔·卡丹的新创作。

第五节 服装博览会获殊荣

1995年法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又在巴黎拉开帷幕。

博览会的展览活动历来是重头戏,1995年更不例外。1995年2月1日,组委会展览负责人于勒在巴黎亚洲大酒店宣布说,设于巴黎国际贸易中心的500多个展位已告罄。鉴于国内企业报名踊跃,现组委会正设法从国外参展企业预订的展位中进行调整。

规模不断扩大,影响面随之越来越广的博览会更是引起国外同行的注目。在此届博览会上,加拿大著名时装品牌“宝姿”率先预订了300平方米的展位,意在前两年拓展法国市场的基础上再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力求在进军法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中先抢占有利地位。

在法国市场默默耕耘了50年的皮尔·卡丹此次更是准备以“50年情结”为主题再现辉煌,与此同时,皮尔·卡丹的所有本国代理一起在博览会上亮相,与许多国外品牌相比,皮尔·卡丹在法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除主动要求参展的品牌外,组委会还将出巨资邀请10家意大利著名品牌前来助兴。除举办专场表演外,组委会的另一番良苦用心是,将“师傅”请到国内同行面前,在对照中发现优势和缺陷,早日寻找到一条让更多法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坦途,此举也将成为不同于往届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四届服装设计师大奖赛与上一届一样,当年组委会也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1130份设计稿,还是和上一届一样,组委会组织评委筛选出了36件作品作为入围作品:16份来自国内,20份来自国外。而这诸多的一样将是博览会的另一个重头戏。

诸多的一样背后也隐藏着很多的不一样,例如这一年的大赛将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国的4所时装学院的院长前来观摩或担任评委。澳大利亚派一个摄制组,专门前来法国拍摄大赛的情况。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也认为这届大赛已具备了很高水准。

一年两次的流行趋势发布会可谓是博览会中资格最老的活动。早在1986年,它就成为了国家级科研成果。经过法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的不懈努力,它已举办了19届。

1995年博览会期间举行的“94—95秋冬流行趋势发布会”,尽管效果也许还不尽如人意,但法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上下的不懈努力却有目共睹。博览会期间的发布会将又有重大改革:邀请设计师和企业加盟,将以往简单的演示变为更实在而具体的引导。

这一年的流行趋势发布会简单地说包括两个步骤。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10名资格设计师。这10名设计师必须有较强的运作企业的经验,有很好的理解流行趋势的能力,同时又应该具备相当的实用装的设计实力,并且最好是有企业作为依托。

二是,邀请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面料企业参与,参考流行趋势开发面料。10名资格设计师将在流行面料的基础上设计出流行趋势的演示作品,让一些面料企业和服装企业充当流行先锋。

法国服装界尤其是时装界意识到了流行意识的薄弱就是法国服装市场落后于国外发达服装市场的致命环节,不解决好这一个环节,法国服装的品牌战略和高附加值战略将无从谈起。流行趋势发布会如此改革,也正是为尽快树立国内服装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流行意识。

虽然设计师和企业直接加盟的流行趋势发布会有些不合乎国际惯例,但对目前的法国服装市场来说,却是一条最实用的捷径。皮尔·卡丹的成功给了法国企业家们一个启示,并树立了一个榜样。

可评奖又可获奖的场合和机会在目前的法国市场上尽管很多,但很多的企业仍是看重法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40个金奖、40个银奖和20个商标奖,这不仅因为它是国家级奖项,更因为它还是一种公正和权威的象征。

1995年2月1日,巴黎亚洲大酒店的博览会评奖组负责人对记者说,评奖组的评委要过三关。

一是财务关。评委不能受那些不惜巨资赞助组委会要一举成“名”的企业的干扰。因此评审是采取封闭式的,国内和国外的评委各占一半,谁也无法左右。二是水平关。入选的评委都是各自领域的行家,有搞设计的,有搞销售的,有搞教学的,各方面都有,力求全面。三是道德关。要做到公平和公正。

评奖组对参评商标资格也有严格的规定。未注册或注册不到一年的,销售资料不够的,商标本身的设计不过关的,得到公众认可程度不够的,都不能参加评选。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条条款款,博览会的各项奖项的竞争还是激烈异常,每一个奖项都是名牌云集。一些连年获奖的品牌在谋求蝉联,新兴品牌更为跻身名牌行列大显身手。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博览会组委会上上下下那一份份急切盼望法国服装全部打入世界的爱心。

皮尔·卡丹在这次博览会上仍不负众望,又一次证实了自己是国际大师的实力,捧回了很多金牌,为自己事业的里程碑又添了光辉的一笔。

在法国服装界和皮尔·卡丹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法国举办了“巴黎皮尔·卡丹博览会”,博览会正逐渐成为显示欧洲时装面料演变的最佳窗口。无论是展厅的形式,还是展示的内容。

经欧洲经济共同体纺织工业委员会批准,经西欧各国时装协会的通力合作,皮尔·卡丹博览会拟办成西欧衣料流行趋向的联展中心。因此,欧洲纺织服装业权威组织,包括对世界流行织物的开发影响甚广的厂商们,各有千秋的设计派别和世界知名度挺高的服装设计界名流们,与时代新潮吻合的创新格调荟萃于此,从而形象地展现了欧洲这方面新的风尚。

在博览会的推动下,一些受欢迎的时装款式被设计出来,比如休闲轻便装、青春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实用性与欢悦感相结合的现代服装风采,过去那些重性感的女装大为减少,在裁剪手法上也有很多进步。

通过这些盛会,皮尔·卡丹从中体悟了一些深刻的东西,这对于他的事业来说,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也为后一代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机会。

第六节 “君王”的气派

皮尔·卡丹在服装领域获得了极大成功,但他并不满足,以他的非凡才华和执着精神,他又迈进其他领域。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一位超级大富翁对一般人来说都绝非轻易的事,他要付出百倍的辛苦、汗水甚至泪水。

要想“熊掌和鱼”两者兼得,则更是难上加难了,然而皮尔·卡丹却都得到了。

皮尔·卡丹的经营很早就拓展服装以外的领域。

从1968年起,皮尔·卡丹就开始为米兰市和威尼斯城设计玻璃制品,而后又为收录机、咖啡壶、闹钟、玩具等做造型设计,他还从事巧克力、卫生纸、地毯及涂料的制造业。他所涉足的领域是无人可比的,而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976年后,皮尔·卡丹又开始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品,并且在巴黎的福博·圣昂诺莱街上开设了皮尔·卡丹的专营商店,皮尔·卡丹的各类创作设计在此陈列,大至柜、桌、沙发,小至台灯、钢笔、餐具,造型新颖,构思精巧,使置身其间的人仿佛进入了现代派工艺品博物馆。

他曾为美国大西洋飞机公司设计私人小型飞机,飞机的造型及舱内装潢颇为别致,机身饰以黑、白、红三色条纹,宛如色彩斑斓的蜻蜓在空中飞翔。他曾为美国“卡迪拉克”牌豪华轿车设计造型;又为瑞士汽车设计外壳造型。他设计的汽车呈流线型,表盘、方向盘的设计都很别致,令人耳目一新。

他所设计的服饰用品、化妆品及日用工业品,更是举不胜举。比如他的香水“第十六系列”和“阿马迪”都成为20世纪60年代欧洲市场上的抢手货。皮尔·卡丹设计的卷边平顶帽和蓬松便帽成为旅法游客的最爱。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皮尔·卡丹终于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卡丹王国”,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皮尔·卡丹除了设计时装之外,还设计珠宝、首饰、化妆品、眼镜、床单、皮革制品、假发、手表、打火机、挎包、鞋、帽等,卡丹帝国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他自己曾自豪地说过这样的话:

用卡丹作为牌子的产品可以满足我的一切需要。我可以睡卡丹的床,坐卡丹的软椅,在我设计的餐厅里用餐,用我的灯照明,甚至去剧场看戏,到展览会参观,都可以不出我的“王国”。

美国巨商图林说过,自从他“把皮尔·卡丹的名字打在自己的250种产品上后,销售额增加了2000万美元”。他又说:“如果我的皮带上不打上皮尔·卡丹的缩写‘PC’这一标记,人们就不买了。”

这足以证明了,皮尔·卡丹在世界服装市场上的影响已令其他同行们难以望其项背。从某种程度上说,皮尔·卡丹的服装没有皮尔·卡丹的名字值钱,因为人们从皮尔·卡丹这个名字里读出了未来。

皮尔·卡丹在商标授权上似乎从不计较是什么类的产品,日本人骑着PC牌自行车,德国商店出售PC牌窗帘杆,瑞士有PC牌香烟,韩国盛行PC牌化妆品,中国有PC牌的儿童玩具及床上用品,越南胡志明市的大街上出现了PC牌的红色高跟鞋。甚至允许台湾地区用他的名字生产廉价的旅行包和钥匙链,而他对此全不在意,还说:“我赚了很多钱,真的是很多钱,从那些旅行包上。”

全球以卡丹品牌生产的商品,年利润超过12亿美元。他提供自己的“卡丹”品牌,每年也得净收入几千万美元。

他在自己的王国中是总经理又是会计师,因为卡丹王国的资金真正有多少,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不仅得到许多政界要人、文化名人一样的声誉,还有数以万计的资产。

这位自由的大师,不仅是当代运动距离最长的艺术家,也是整个时装界最有力的商标,他用自己的名字,其实就是“PC”两个字母,加上独特的授权方式和一种惊人的奋斗进取精神,掀起了20世纪一场大规模的商业革命。

皮尔·卡丹领导了这场商业革命,也是这场商业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

假如把整个戛纳城比作一部电影的话,那么,皮尔·卡丹就是这部电影中的当之无愧的主角。他所拥有的声名与荣耀是德帕迪约、伊夫·蒙当、贝尔·蒙多之类的电影巨星所无可比拟的。

皮尔·卡丹一向注重务实,但他除了在服装界的建树外,还投资房地产等进入多元化发展,借以巩固“卡丹帝国”的根基。

知名品牌与多元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名牌是一种无形的巨额资产,在商场上,很少会有人愚笨到面对驰名品牌无动于衷,不知道利用名牌效应走多元化之路的。

1981年,皮尔·卡丹又有了新的惊人之举,他买下了靠近巴黎协和广场、皇家路上的著名高级餐厅“马克西姆”餐厅。

“马克西姆”这个名称,是巴黎市无价金字招牌。皮尔·卡丹之所以把这块金字招牌的专利权购买过来,并不是看中了它的地位辉煌,而把这一法国烹调界的一个标牌买来“敬养”,而是加以利用,利用它来招财进宝,把它变为一件能够产生高额利润的工具。

1981年11月27日,路透社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塔巴拉市发出一条消息说,在美国全国共开设了1114家快餐店的三宝餐厅实业集团公司,已在该日回禀法庭,宣告它自愿破产。

而在1981年11月初,这家公司在美国46个州开设的1000多家快餐店中,已有447家关了门,它们大部分坐落在美国西海岸的城市中。美国在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发生经济衰退,但在商业银行利率长期保持在高水平上,中小企业倒闭之风越吹越猛烈。“三宝”餐厅实业集团公司自动宣布破产,是这场经济衰退的受害者之一。

与此番景象相反的是,在大西洋彼岸,皮尔·卡丹在巴黎经营的“马克西姆”却生意兴隆,异常红火。

在这方面,皮尔·卡丹何以如此游刃有余呢?他的生财之道在于有一套面向大众化的经营思维。在购买“马克西姆”之后,他首先把巴黎的“马克西姆”餐厅,从只对少数人开放的俱乐部式的高级餐厅,改为大众化的、人人都乐意光顾的快餐店。

他认为,如果“马克西姆”餐厅那种传统的只做少数人生意的作风不改,能够生存下去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改变作风,走大众化的市场,业务就大有发展前途,就可以恢复“马克西姆”的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形象。

在巴黎,他就这样做了。结果,在近年法国经济衰退,失业人数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巴黎“马克西姆”快餐店的生意保持了红火,而其他一些继续走老路,只对少数人开放的贵族化的餐厅,每天只在晚餐时间较为热闹,早餐和午餐时刻都生意冷清,门可罗雀。

一旦皮尔·卡丹的计划能够实现,“马克西姆”熟食店就会在全世界更多的城市出现。目前,新加坡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相继加盟,此后,依照皮尔·卡丹的计划,新的“马克西姆”餐厅也已于1983年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出现,芝加哥的“马克西姆”餐厅也已恢复了营业。

巴黎的皇家大道上,有一家“马克西姆”鲜花店,该店所售的白兰花每枝40美元。这家鲜花店,以及这家鲜花店所在的整座楼宇,其业主都是皮尔·卡丹。

在皮尔·卡丹的精心策划下,巴黎除了有“马克西姆”快餐店之外,还有“马克西姆”鲜花店。

皮尔·卡丹拥有永不枯竭的创造力、高瞻远瞩的鉴别力和一直要当“第一”的意志及无畏的冒险精神,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与别人谈话时,言辞中常出现野心、意志力这类充满尼采意味的字眼。

皮尔·卡丹说:“我要我的企业能无国界、无人种区别地尽量能触及更多的人。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在月球上开一家皮尔·卡丹分店,而且亲自到那里去主持开幕典礼!”创造、征服是他唯一的乐趣,也是他旺盛生命力的秘诀。

这就是皮尔·卡丹,这就是“卡丹帝国”的君王的气派!

第七节 与众不同的成功者

也许你不会想到“卡丹帝国”这样一个实力雄厚跨国界、跨洲界的庞大的国际企业组织,却至今使用着最原始的经营手法。

整个卡丹公司的营业数字,全由他的一位女秘书及一位会计每天整整齐齐地书写在30册小学生用的笔记本中,这恐怕是出乎现代人意料的。现代化的电脑固然也应用在他的企业管理中,30册记事本也同时使用,皮尔·卡丹一直坚持这样做。

“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迅速地对业务状况全部一目了然的方法。”他说。

同时他也承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维希市红十字会做会计师时养成的习惯。

皮尔·卡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经营者。他的经营虽不是专制的,但他并不相信任何人。皮尔·卡丹开诚布公地说:“我不需要什么董事、经纪人、合伙人。经营方面两次受过骗后,我不再对任何人有信心。我就是我企业100%的主人,我不欠任何人一分债。”

皮尔·卡丹每天必须签出300张支票,因为卡丹公司的日常开销,如收入、员工薪金等,皮尔·卡丹都要亲自过目。其中每个月为雇员发薪水便得签上相当于200万美元的1000万法郎。

身为一个庞大“王国”的总裁,而又事必躬亲,如此原始的经营手法被众多欧洲的企业家戏称为“穷人的经营方式”。美国的经济记者理查德·默雷斯曾批评皮尔·卡丹的企业“是世界上最混乱、也是职业性缺乏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而却拥有百亿美金营业额的企业组织”。

卡丹公司的员工可能多少会觉得皮尔·卡丹有些独裁。30年来,皮尔·卡丹从来不召开任何业务讨论会、分析会、名目繁多的交流会。如果有人反对,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他:“卡丹企业是我一手缔造的,理所当然是由我决定一切,我对我全球的企业了如指掌,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清楚。”

在如此庞大的“帝国”里,应酬活动的频繁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皮尔·卡丹经常忙得3个业务午餐集中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卡丹空间”的餐厅里进行:第一道前菜;第二道正餐;第三道点心与咖啡分别与3批各不相同的商业人士共餐。

然而,尽管名扬四海,衣装天下,但皮尔·卡丹一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不沾烟酒,奉行素食主义,尽管他有一座豪华的别墅,却很少有空在那儿度一个周末,享受一下财富带来的乐趣。

皮尔·卡丹从不粉饰门面,也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公众人物,到处上电视接受采访。他没有世界各国富豪们摆排场用的英国的“劳斯莱斯”名车,连头发都是在家自己理。

“王国”总部办公室,设备简陋,看起来与皮尔·卡丹强盛的知名度极不相称,与这个时代也甚至相隔了几十年。楼是旧的,门是旧的,过道走廊是旧的,员工用具也多为旧的,只有无数张设计草图是新的。

皮尔·卡丹自然不缺钱。这就是皮尔·卡丹的风格,这种风格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他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没有必要摆排场,我本身就是个大排场。”

皮尔·卡丹一贯主张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而他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却从不吝啬。他是个热心公益的人,他曾经自己出资建立“空间画廊”,专门介绍世界各地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画家作品。已有世界各地400个不同剧种的戏团,在“卡丹空间”进行过演出。

他还曾义无反顾地救援艾滋病患者、援助苏联原子能反应堆爆炸的城市车诺比等。可以说,皮尔·卡丹除了是个艺术家、经营家之外,还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皮尔·卡丹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往往语出惊人。他说话简洁明了有力,富有逻辑性,他崇尚实践,崇尚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

他是平易近人的,从不摆架子,任何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可是又过分自尊自信,过分突出自己。物极必反。正因为过分,有时竟固执到不情愿正视现实。如对待多元化企业的问题,本来多元化企业,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便已开始,战前各国也已存在。但当有人问他关于多元化企业的构思是否取于日本时,他武断地回答:“绝对不是,只可能是我教授给日本人,不可能是他们教授于我。”

皮尔·卡丹为人率直,所以他不讳言自己的孤独感,不过他有着自己的说法:“我喜欢孤独,孤独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又有人问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总有受挫折时的困惑,你是如何渡过难关,又如何寻找心理上的平衡的呢?

皮尔·卡丹以一贯自信的口气说:

我业务上若遇到困难,才没有人理会我呢!甚至令他们感到厌烦。我在我自己身上寻找平衡,或在工作上,或去看戏剧、上饭馆做娱乐消遣。当然,身为庞大企业领导者,责任十分重大,但这也是我的乐趣所在。

皮尔·卡丹口才极好,与众人在一起,他能滔滔不绝地一路讲下去,然而,他又好思考、沉默。有时走路,也会完全陷入沉思毫不顾及周围的一切。坐在飞机上,也喜欢耷拉着一双厚眼皮,也许他正在思考“帝国”明天的走向。

1992年,有位美国记者问他企业成功的秘诀,他特别强调创业时资金的重要作用,并自豪地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现有的经济能力已足够让我自由发展,不需向任何银行借钱,看银行脸色,我自己就是银行。”

多年来,卡丹企业没进行过有关企业预算或开业务计划会议。这曾一度遭到媒体记者的批评和同行的讥笑。但是,衡量一个企业的优劣,主要还是看效益。

如果每件事都因循守旧,走别人走过的老路,皮尔·卡丹决不会从一个两手空空的乡下青年,拳打脚踢几个回合,仅仅5年的时间便挤进了高档服装设计师的行列。正是他的不同凡响的才华、独特的思维与大胆的创新之道,才能使他迅速发展,令世人感到惊讶。

工作上的皮尔·卡丹是一位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人。即使在自己成名后,他也十分珍惜和维护“皮尔·卡丹”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

在一次世界性的服装展示会上,皮尔·卡丹在助手们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的展台前,他仔细地看了展台的布置,并在展台前与工作人员一一合影留念,然后一声不响地走了。

没想到,半小时后一位设计师带着两套女时装与两名模特又来到了展会。设计师告诉展厅的工作人员,说卡丹先生对布置不满意,没有体现出皮尔·卡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必须进行重新调整。

卡丹帝国的形成,自然有诸多因素,而这与他工作起来不顾自我的疯狂劲头是密不可分的。他没法度假,没法休息,他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日程都是排得针插不进,他的安排里没有空余时间,卡丹说过:“我这一生别无其他,只有工作,永远不停地工作。”

他认为自己个性中的“当机立断、迅速决定”也是成功的一项本钱。他说:“我不喜欢浪费时间”。卡丹做事总是快节拍、快速度,从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但又决非草率从事。深思熟虑与当机立断是他经营上的主要风格。

第八节 俭朴的卡丹之家

巴黎,是享誉全球的浪漫之都。

3月的巴黎,气候湿润而温和,穿一身单衣随意而行,也未觉得丝毫寒意。而皮尔·卡丹设计的服装也正如这春天,与美丽如影随形。

此时的巴黎到处都有皮尔·卡丹艺术的闪光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影子。美丽的塞纳河灌溉滋润着这块美丽的土地,造就出了像皮尔·卡丹一样的一位又一位超级服装大师。

世界上有四大服装中心,巴黎理所当然排在首位,因此,巴黎成为那些追求时尚的人们心中的圣地。这里代表着时装的走向,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左右着世界的时装市场。

走上巴黎街头,去倾听巴黎的钟声,观赏巴黎的风情的同时,人们又多了一个去处,那就是皮尔·卡丹时装专营店。

如果有一天你漫步巴黎街头,当走到圣·奥诺里大街将至尽头的时候,前方十字路口左侧,将会出现一座两面临街的暗绿色的二层小楼,正对十字街口的拐角处的墙上,映入你眼帘的将是英文书写的白色大字:皮尔·卡丹。

商店的位置得天独厚,处在十字路口,与总统府爱丽舍宫只有一街之隔,因此,进总统府办事的人们,不论有意无意,都能看见几十米外的绿色的楼房和墙壁上的皮尔·卡丹标志。

皮尔·卡丹时装专营店已遍及世界各地,而圣·奥诺里大街的这家店外表看来也并无不寻常之处,但因其近水楼台的有利地势,这里就成为卡丹艺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占领市场的第一站。

推门而入,店内静穆而温馨,挂出的服装不过20套,相隔不下几米,三四位十分体面的服务员很礼貌地招呼着来往的客人。顾客到此用心地品味揣摩,往往不像是衣物的买主,而是在高雅圣洁的艺术殿堂里欣赏一件件艺术品。

其实,这间店的主要作用不是销售,更重要的是展示。卡丹先生只要有新作问世,总要先在这里摆出,工厂也同时组织生产,然后走向世界。

如果你是来参观的,不要以为在此止步你就读到卡丹“服装真经”了,你应该接着走下去,来到奥诺里大街82号,你才走到了名扬世界的卡丹帝国的首府,皮尔·卡丹服装艺术的发源地。

就位置而言,整个法兰西,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这样显赫的门牌了。20多米之外的马路斜对面,是法国的总统府,由于街道不宽,无汽车行驶,门旁有两座岗亭,4位卫士分守两边,庄重威严,完全是古代将士装束,银盔亮甲,足蹬长靴。将士们每人头顶插着一支半米多高的红缨,在微风中飘拂着,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联想到法兰西将士的古韵与威风。

卡丹总部是一座旧式建筑,两扇老式的大木门上留有一小门,只能单人进出。卡丹只要在巴黎,就会每日4次进出这座木门。

当你把视线从总统府大门移向卡丹帝国的木门,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一个全球性的卡丹王国,并没有把门面装修得富丽堂皇,而仍然是两扇旧木门,这与皮尔·卡丹精湛辉煌的时装艺术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这也证明,当艺术与事业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当它的知名度已到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步,是完全不需要豪华的外包装来招徕人的。

这座陈旧的楼房,就是卡丹帝国兴起的最直接见证者,它记录着帝国的每一步脚印。

20世纪40年代,皮尔·卡丹还是个一文不名、空有满腔才华的热血青年,他从这里起步,从一个闯世界的愣小子到一位两鬓灰白的成功老者,时间过了足足半个世纪,卡丹先生建立了气势恢宏的卡丹王国,而此地依然是他最钟爱的地方。

皮尔·卡丹可以建造一座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摩天大厦,享受人类创造出来的最舒适的生活,但是,他没有那样做,仍旧日日进出这座旧楼,因为这里已灌注了他的情感,这里有他年轻时的梦想。在这里,他一如既往地用他超群的思维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构思着王国更大的蓝图。

在卡丹王国的总部不远处,坐落着一座两层旧楼,这就是皮尔·卡丹的家。他的家看来同样俭朴甚至寒酸,楼不高,一个旧而小的门,关得紧紧的。风风雨雨几十载,皮尔·卡丹每日都要从这道小门里进出步行上下班,每次都是10多分钟。

多少年来,姐弟两人分住上下两层,每日早晚两次见面,同平常人一样,他们的家庭生活俭朴而平凡。

白天,皮尔·卡丹的姐姐一人在家;夜晚,姐弟两人彼此用故乡威尼斯的方言交谈。“童年”是两姐弟谈话的共同的永恒的主题。当“童年”从遥远的过去乘着回忆的列车缓缓驶来,驶向这幢高楼的主人时,过去的日子带给两姐弟的幸福是旁人所难以分享的。大多数的节假日,皮尔·卡丹都是在这幢旧楼里陪姐姐共同度过的。

在皮尔·卡丹家不远处的总统府四周,坐落着一座连着一座,气势恢宏、直冲云霄的高大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以它们的赫赫名气,给总统府平添了几分光彩。

皮尔·卡丹把自己毕生事业的根基立在了总统府爱舍丽宫的高墙外,对总统府形成了三面包围。“势力范围”从东北角的现代超级商场开始,直至西南隅的一方重镇,只有西北角才是空当。就此一点,世界上绝无第二例。

皮尔·卡丹虽然功成名就,却一直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皮尔·卡丹,这就是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平淡中自有真意,平淡中也蕴含着卡丹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至今未娶,一直过着与自己的姐姐相濡以沫的生活。凭其实力,每日可雇用一连人马为他服务,但他没有那么做。当年皮尔·卡丹每日回到家中,还要帮着老姐姐做家务。

皮尔·卡丹的助理,是日籍高田美女士,与他密切配合40年。尽管她看上去老态龙钟,但皮尔·卡丹每次出面应酬,她总是伴其左右。

皮尔·卡丹有一种典型的怀旧情结,不光体现在那个木门上,他有一辆曾经开了20年的标致车被人偷走了,他时常对别人说起那辆车,总觉得现在手里的一辆宝马车远不如以前的那辆老车。

皮尔·卡丹还拥有伟大的博爱胸襟和情怀。皮尔·卡丹曾把一对法国夫妇的5胞胎收为义子义女,负担其全部费用。如今5个小家伙长得十分逗人喜欢。

皮尔·卡丹外出,常常有3个人陪同,一矮二高,二女一男,外形上看来倒颇有几分滑稽。

第一位是总裁的助理,即上面提到的日籍高田美女士。她的身高不足1.45米,和皮尔·卡丹的年龄差不多,是皮尔·卡丹最贴身的共事人,大小活动她都参加。

第二位是高档服装部经理玛丽丝女士,1.80米左右,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大眼镜,更显风度翩翩。玛丽丝,以前曾为皮尔·卡丹做过多年时装模特儿,然而,岁月不饶人,虽然风韵犹存,但若还要在T型台上叱咤风云,未免显得老迈了些。所以,从舞台上退出来的玛丽丝进皮尔·卡丹总公司担任了要职。

再一位就是身高1.85米以上的圣·布里斯先生,一副白色眼镜,比皮尔·卡丹小了20多岁,但头发已白了大半,也许是操劳过度吧。他管辖的商标代理部,在皮尔·卡丹的公司里举足轻重,几百项合同都要经他的手,他的名字签下去,就关系到几百万法郎的收入。

圣·布里斯是卡丹公司的“老资格”,他一口气干了20年,没有挪过窝。

在法国总统府斜对面的那座旧楼里,圣·布里斯与皮尔·卡丹进进出出,从一位普通员工,熬成如此一位人物,的确也很不容易。因为他从未学过服装,也不懂经营,他的专业是历史与哲学。事实上,他骨子里最感兴趣的仍然是哲学与社会学。

虽然他们性格各异,但他们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始终为卡丹王国默默地奉献着。 HnPR8mMo2A7r+oXbh7U4CuzQundhlwTv8O3xSx+TnjaBfz7O1DkLDctGiBfvr0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