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服装界的奇才

第一节 出生在贫困家庭

我能画图、剪裁、缝合、试样,直至销售,这完全是我勤奋好学的结果。——皮尔·卡丹

1922年7月2日,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近郊,从一户贫困的农民家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这是老卡丹家出生的第七个孩子,是个男孩儿,老卡丹给他起了个“皮尔·卡丹”的名字。

老卡丹望着这个瘦小孱弱的孩子,毫无喜悦之情,他担忧着如何才能将他养育成人,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环境中争得一点儿生存的空间;如何才能使他摆脱贫穷和饥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得一技之长。老卡丹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个与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和民族英雄戴高乐齐名的时装巨子。

老卡丹一家人靠帮人种植葡萄为生。每逢年景不好时,老卡丹还得冒着危险和寒冷到山里为人开冰,一家人就这样过着艰难的生活。

小卡丹的童年时期,意大利还没有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风光旖旎的威尼斯上空充满战争的硝烟,整片整片的葡萄园被战火烧毁。

这场无情的战争不仅吞噬掉许多无辜的生命,连绵的战火也使土地荒芜,让农民们失去了最低的生活保障。为了逃避战乱和谋求生计,老卡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世代赖以生存的葡萄园,拖家带口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漫漫旅途。

在威尼斯河畔,老卡丹用一块破布浸湿了河水,仔细地给身上裹着破旧的蓝被单的小卡丹擦洗着稚嫩的脸和小手。满怀伤感的老卡丹心里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用家乡的水为小儿子擦洗了。

爱笑爱闹的小卡丹被始终没有笑容的爸爸吓住了,此时安静地坐在那里,小卡丹只知道总是吃不饱,却不明白为什么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像爸爸那样的不高兴。

经历了路途上的无数艰辛,在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卡丹全家人勉强定居下来。

一家人本来就十分艰难的日子,又历尽搬迁之苦,真正到了家贫如洗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老卡丹无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每天骑马冒险登上高高的雪山采下大块的冻冰,再运到城里卖给有钱人家,挣几个小钱,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皮尔·卡丹在格勒诺布尔度过了他的童年。

童年生活虽没有给小卡丹带来太多的欢笑,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却使他快乐地成长。

他不能忘记曾同小伙伴们一起,在宽广的草地上嬉笑打闹,忘不了因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而受到母亲的责备,更忘不了父亲进家门时疲惫的面容。

父亲又为生存奔波了一天。每当夜晚来临,老卡丹在一旁默默沉思时,小卡丹总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望着窗外繁星闪烁的天空,听着母亲轻柔的歌谣,幸福地睡去。

就在这里,小卡丹做出了一件特别的事情。这件事情让皮尔·卡丹走上了一个新的人生历程,就像牛顿观看苹果落地一样,纯属偶然,但是这种偶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使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逐渐变成了全球家喻户晓的时代巨子。

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7岁的小卡丹趴在绿茵如毯的草坪上,双手托着他那个充满了奇思异想的小脑袋,一对明亮的眼睛时而望着远方的地平线,时而又漫无目的地环顾四周的房子和不远处的小路。

蓦地,他的眼睛盯住一处不动了,一个衣着华美的小女孩走进了他的眼帘,小女孩怀里抱着一个十分漂亮的布娃娃。

那个布娃娃吸引了小卡丹的注意力,他不由自主地爬起来,来到那个小女孩身边,从他那双小眼睛里射出的目光在那个布娃娃身上不停地转动。

正当他看得入神时,那个小女孩非常生气地将布娃娃扔到草地上,噘着小嘴自言自语:“你的裙子这么难看,真让人讨厌。”说完,她一转身走了。

小女孩的举动让小卡丹吃惊,他小心地把布娃娃捡了起来,仔细地端详着,的确,那裙子的颜色太单调了,要是能给它换上一条鲜艳的裙子一定会变得很美。

小卡丹非常珍惜地将布娃娃抱在自己的怀里,希望它的小主人会回心转意把它带回去。他一边耐心地等待,一面幻想着布娃娃的裙子像鲜花一样不停地变换色彩。

小卡丹抱着布娃娃回到了自己那贫穷但充满温馨的家里。

“卡丹,你怎么把人家的东西拿回来了?”母亲气愤地问道。

小卡丹连忙将经过向妈妈讲述一遍,并且,还一再表示,一定要给布娃娃换上一条漂亮的裙子,再将它物归原主。

晚饭后,小卡丹从母亲的针线篮子里找来了碎布和针线,在昏暗的油灯旁,精心为布娃娃缝制小裙子。他的小手好几次被针扎出了血,他竟毫不在意。

他缝缝拆拆,拆拆缝缝,直至满意方才罢休。布娃娃穿上了一条漂亮的小裙子。

第二天早上,小卡丹抱着重新装扮好的布娃娃来到那片草地上,期待着它的小主人出现。

等啊等啊,始终不见那女孩出现,小卡丹想,她是否喜欢我的这个布娃娃?她还会像先前那么生气吗?

等啊等啊,终于,那位小女孩出现了,但手里却抱着一个新买的布娃娃。当她看见卡丹时,不禁惊讶地叫道:“啊,你的布娃娃是从什么地方买的?”

“不是买的,这还是你扔掉的那个。”小卡丹答道。

“不信,我的那个丑陋不堪,非常难看,哪有你的那么漂亮。”小女孩说道。

“我只不过给布娃娃缝了一条新的裙子。”

“真的?”小女孩惊讶地问道。

“我怎么会骗你呢?”小卡丹说道。

“啊,这么漂亮的裙子啊!”

听到小女孩的赞叹声,小卡丹非常高兴。小女孩看到小卡丹的布娃娃恋恋不舍。她忍不住要求将自己的新布娃娃与小卡丹那个漂亮的布娃娃相交换,小卡丹看着自己的布娃娃,他极不情愿地将手中的布娃娃还给了小女孩。

没想到,这条小花裙竟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因此,这条小花裙也成了皮尔·卡丹一生中设计的第一件裙子。

第二节 中途辍学的少年

小卡丹在8岁那年,举家迁往圣莱第昂。

父亲把他送进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然而,小卡丹对读书非常不感兴趣,那条裙子在他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永远也抹不掉了。

在他上小学时,甚至在中学里,法国同学经常恶意讥讽他为“通心粉、窝囊废”,这些歧视性的话,严重地伤害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在放学后经常溜到商店的橱窗前,站在那里痴迷地观看里面各式各样的服装,他觉得只有在那时才感到平静和心情愉快,做服装设计师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从那以后,皮尔·卡丹经常留意周围人的服装样式,一有时间就到服装店去观看那些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所有逛商店的人不同,他只是去看服装,从不买服装,他由于经常光顾,跟服装店的许多服务员都非常熟悉。

皮尔·卡丹在中学后期,曾参加过校内戏剧演出,从那时起,他对舞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非常乐意帮助那些管服装的人整理服装,看着那一件件色彩各异的衣服,他总是把那些他不满意的款式在想象中修改一遍。

父亲以卖冰块为生,加上孩子多,家里一贫如洗,卡丹10多岁便外出打小工,靠干零活来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因此影响了卡丹的学业,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不好。为此,卡丹的双亲为儿子的前途忧心忡忡,对儿子今后谋生的问题很着急。

然而,从苦难中磨炼出来的皮尔·卡丹,早就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志向已经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扎下了根,并且没有动摇过。

厄运接踵而来,皮尔·卡丹的父亲生意日趋惨淡,母亲卧病在床,家境更加艰难。14岁的皮尔·卡丹只好中途辍学,在一家小裁缝店里当上了学徒。

在小裁缝店,皮尔·卡丹真正地开始尝试服装的设计。虽说辛苦的工作使他时常疲惫不堪,但对服装的浓厚兴趣使他忘记了生活的烦恼,他积极地投入到服装制作的工作中去,一点一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剪裁技能。

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具备做服装的才能。不到两年时间,他的手艺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师傅,并在当地有了些小名气。他常常设计出一些款式新颖的服饰,很受当地一些富家小姐们的青睐,不时有人上门请他专门设计女装。

有一次,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非常喜欢皮尔·卡丹设计的款式,她决定将皮尔·卡丹请到家中专门为她设计服装。但是那时的皮尔·卡丹还离不开他的师傅,师傅也离不开他的帮助。所以,他回绝了那位小姐的请求。

在众多种类的服装中,皮尔·卡丹非常喜欢新奇高雅、款式多样的舞台服装。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开始研究各种舞台服装的样式。他白天在裁缝店工作,晚上到当地一个业余剧团当演员亲身体验。

舞台服装的新奇艳丽给皮尔·卡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他的未来设计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久,羽翼渐丰的皮尔·卡丹有些不安分了,觉得圣莱第昂的天地对他有些小了,在这里自己根本不可能实现他的远大志向。他下定决心,到世界服装的中心和艺术家灿若群星的巴黎去闯荡,在那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秋季的一天,在潇潇细雨中,一个瘦小的青年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在通往巴黎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着。这个青年就是17岁的皮尔·卡丹。

然而,皮尔·卡丹还不知道生在一个纷乱的时代和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对于实现一个人的理想有多么难。由于对当时战争形势的不了解,他选错了来巴黎的时机。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帷幕。巴黎战云密布,到处是逃难的人群,大街小巷站满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巴黎很难进去,即便进去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城里所有的时装商店为了逃避战争全都停业了。

在战争岁月里,时装对人们来说已不重要了。由于他违反了宵禁令,被德国占领军关进了监牢,幸亏他不是犹太人,经过重重审查,才被释放出来。

皮尔·卡丹的理想一夜之间化成了泡影。他怅然而无目的地走在巴黎的街道上,那满目的断垣残瓦,令他雄心勃勃的内心黯然失色,他的服装设计师的梦想破灭了。他恨这场战争,恨这个世界,同时也为自己不幸的命运深感悲伤。

皮尔·卡丹非常失望,但又不愿重返圣莱第昂,于是他决定到维希碰碰运气。

当来到维希时,皮尔·卡丹已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了。在维希这个地方,他没有亲友,身上没有一文钱,他只能像流浪汉一样,在街头巷尾徘徊。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机会往往就隐藏在危难之中。维希虽然也深受战争的创伤,但没有巴黎那么严重。

一天,皮尔·卡丹来到市中心的一家时装店,被橱窗里摆着的一排排时髦的时装样品所吸引,他忘记了疲劳和饥饿,冒冒失失地闯进店里,找到了老板,要求在店里当一名学徒。

店老板看着这个像个乞丐似的年轻人,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决定让他试一试。经过一番考试,老板对他很满意。

从此,皮尔·卡丹在这里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服装设计、裁剪技术,3年之后他便成了该店最好的裁缝。

当时,巴黎是欧洲的时装中心,到维希后,皮尔·卡丹还是日夜思念着巴黎。他认为只有巴黎,才能让他成为真正的服装设计师。然而,战火四起,灾难频发,皮尔·卡丹到巴黎的愿望很难实现,他只能在焦虑之中期待着、期待着。

他深知在这个战火连天的动乱年代中,要想马上踏进巴黎是不可能的。他决定暂时在维希落脚,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待战争平息后再去巴黎实现梦想。

时间飞逝,5年过去了。皮尔·卡丹的服装设计水平和制作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在当地非常受欢迎,找他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但是,皮尔·卡丹并没有被眼前的这点儿成就冲昏头脑。他的心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一心想着的是去巴黎,在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大都市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想法萦绕在他心中,使他夜不能眠,所以,年轻的皮尔·卡丹心情十分沉重。

一天,皮尔·卡丹闷闷不乐地来到当地一家小酒吧,在一个角落里独自喝闷酒。这时,一位神态高雅的老妇人向他走来。

这位老妇人是伯爵夫人,原来住在巴黎,家境破落后被迫迁居到维希。伯爵夫人主动与眼前萎靡不振的卡丹搭讪,皮尔·卡丹便将自己的身世和梦想告诉了伯爵夫人。

原来,伯爵夫人对皮尔·卡丹那身十分时髦的衣着很感兴趣。当她了解到皮尔·卡丹身上穿的衣服竟是他自己亲手设计和制作的时,便情不自禁地惊叹道:“孩子,你一定会成为一位百万富翁,这是命运注定的!”说完,便把她在巴黎的好友、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经理的姓名和住址写给了皮尔·卡丹。

伯爵夫人略带神秘感的预言,就像一把火炬重新点燃了皮尔·卡丹那日渐消失的梦想,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鼓足了生命的风帆。

“每个成功的伟人,似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句看来很荒唐的预言,竟激起了皮尔·卡丹心中的热情,他要做一只翱翔在天空的苍鹰,而不是天天待在树枝上的小麻雀。“决不能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皮尔·卡丹决心离开这座小城,再次去巴黎闯荡。

第三节 再次去巴黎寻梦

1945年风雨交加的年末,皮尔·卡丹毅然辞去维希时装店的工作,奔向了他理想中的服装圣地——巴黎。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这位23岁的青年,身无分文,两手空空,从乡下只身走进繁华的巴黎。那天,天气非常寒冷,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像要把他从巴黎吹回法国的乡下。

皮尔·卡丹在埃菲尔铁塔下不停地徘徊,想起离开维希前,那位伯爵夫人要他到巴黎后去找她的一位朋友帮忙,这人住在福布尔·圣·奥诺里大街。

皮尔·卡丹想去碰碰运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我要找的这个人会是什么样子,他愿意帮助我吗?更何况世事沧桑,人心不古,这人现在是否还住在这里?他会接纳我吗?皮尔·卡丹带着忧虑疑惑向伯爵夫人给的地址走去。

当皮尔·卡丹在爱丽舍宫对面的街上向一位过路人打听地址时,苍天不负有心人,真是巧合,这位过路人正是他要找的人。

皮尔·卡丹找到了帕坎女式时装店。这家时装店在巴黎很有名气,专门为一些大剧院设计和缝制戏装。

时装店老板是伯爵夫人的好朋友,他接待了皮尔·卡丹,并亲自对他进行了面试。皮尔·卡丹精湛的裁剪技艺征服了他,尤其是皮尔·卡丹对舞台服装深入的了解、独特的设计风格,他不敢相信这竟出自一个小地方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之手。皮尔·卡丹当即被留用了。

在这里,皮尔·卡丹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巴黎梦”,同时也把自己推上了服装设计的前沿,为日后成为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大师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到了日夜向往的巴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从此,皮尔·卡丹潜心于自己心爱的工作,刻苦钻研。在帕坎时装店,他尝试了制造高级时装。

不久,幸运女神便向他伸手,一个机遇使他能为著名艺术家让·谷克多的一部先锋派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剧装,皮尔·卡丹为角色设计的刺绣丝绒装一举成名,巴黎服装界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升起了。

《美女与野兽》使皮尔·卡丹这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获得成功,他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能画图、剪裁、缝合、试样,直至销售,这完全是我勤奋好学的结果。”

随后,皮尔·卡丹又到当时法国最具权威的时装设计大师夏帕瑞丽的时装店工作了一个时期,夏帕瑞丽设计的服装风靡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她使当时自负的“时装女王”夏奈尔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夏帕瑞丽的艺术家的修养加上意大利人的热情,给当时高级时装界盛行的功能主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她使服装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现代美学的魅力。

《时尚》杂志将她的作品选为“本年度的毛线衫”,从而使她在巴黎时装界崭露头角。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夏帕瑞丽的公司年利润已达1.2亿法郎,她拥有26个工厂和2000多名雇员,她的知名度和企业的扩大速度,更是令人惊赞不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在巴黎时装界是非常受欢迎的,她的作品被广泛复制、流传。在她那典雅的工作室里,有600个雇员为她加工和接待宾客和订货,虽然,这还不算是巴黎最大的工作室,但影响却是最大的。

皮尔·卡丹在那里工作时,得到了夏帕瑞丽的赏识,并在她那里学到了经营方面的经验。

一次,皮尔·卡丹因为对一位非常挑剔的顾客吼了几句,夏帕瑞丽一改往日的温柔形象,像一头被惹怒的母狮,把皮尔·卡丹大骂了一通,这件事被皮尔·卡丹一直记在心里,之后时常以此来教育他手下的人。

20世纪30年代巴黎高级时装界,已有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家,如维奥内、阿丽克斯、朗万、路易斯·布朗杰、帕杜、莫利内克斯等,在1933年之前,夏奈尔在众多设计家中独占鳌头,在服装界独领风骚,成了服装界的盟主。

巴黎五光十色的服装界提高了皮尔·卡丹的鉴赏能力。皮尔·卡丹开始感受时装的魅力,并且雄心勃勃,积极准备,计划向时装界奋进。他需要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壮大,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展示才华。

一天,当皮尔·卡丹听说被报界赞誉为最出色的时装天才、高档服装专家迪奥的设计室有空缺时,他立即前去应聘。

经过迪奥的考察后,皮尔·卡丹很幸运地成为了他的助手。和迪奥一起工作对皮尔·卡丹以后的服装生涯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克里斯蒂恩·迪奥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大师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时装界的领袖。迪奥之所以成为时髦的代名词,这是由于他最初设计系列的成功,1947年发表的“新造型”像旋风般地震撼了巴黎、美国和整个欧洲,成为20世纪最轰动的时装革新。那年他42岁。

“新造型”,突出和强调了女性的柔美,一改当时妇女们穿着单调、笨拙而呆板,带着沧桑的战争痕迹和时代颜色的服装。

“新造型”的成功为迪奥赢得美国德克萨斯的尼曼·马科斯奖,那一年,迪奥专程亲自赴美参加授奖仪式。同年秋,他应邀访英,在伦敦受到英王室的热情赞扬。法国政府也同时授予他最高荣誉“荣誉军团奖”,以表彰他为战后法国高级时装业的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迪奥每一次时装发布都会成为流行趋势,尽管只是些微妙的变化,也会引起西方社会的狂热追捧。法国的《巴黎观察》驻伦敦记者曾做过一段戏剧性的精彩描绘:

伦敦800万居民进入梦乡,万籁俱寂,在弗利特大街上一家权威报社的办公室里,新闻编辑们睡意蒙胧。

这时,一位新闻邮差跳下摩托,冲进《每日邮报》这座现代化大楼,将电稿交给值班总编。当总编读完目录,便高举手中稿子大叫:“放头版!”这是一条来自巴黎的新闻:迪奥在今天的冬季系列中,裙子下摆不再低于膝盖线。

第二天清晨,英国公民都读到了这条特大新闻。

“新造型”震撼了巴黎,席卷了欧美;“新造型”使克里斯蒂恩·迪奥成了世界闻名的时装设计大师。

1947年,皮尔·卡丹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并参加了曾轰动巴黎的“新造型”的诞生。所谓名师出高徒,没过多久,皮尔·卡丹的设计水平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皮尔·卡丹十分敬重迪奥,并且在迪奥那儿受益匪浅,在那里他学到了“高尚”、“大方”、“优雅”的服装的制作技巧,但他不甘心长期寄人篱下,内心强烈的创造欲望驱使皮尔·卡丹于1949年离开了迪奥,去构筑属于自己的王国。

第四节 独立创业获成功

1950年,皮尔·卡丹用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如果说,皮尔·卡丹在迪奥公司时仅仅是初露锋芒的时装设计大师的话,那么,在里什庞斯街,他则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这一年,皮尔·卡丹首次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戏剧服装和面具。

人们闻讯蜂拥而至,一件件独具创意的戏装和出神入化的面具,征服了现场所有参观者的心。行家们更是赞不绝口,称之为鬼斧神工之作。

法国高级时装业是一个限制极严、顾客有限的行业,时装公司大都是为贵妇名流等上层社会服务的,有时一个款式的衣服甚至只制作一套。

皮尔·卡丹认为,“高级时装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面,才可能使它产生普遍和广泛的影响,才可能经受更为有效的考验”。

1953年,在自己的服装店里,皮尔·卡丹第一次举办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式样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了浪漫情调,非常符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皮尔·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设计的时装更具诱惑力。

这批时装一上市,立即被抢购一空。有的人没有买到这批服装,便亲自到皮尔·卡丹的公司来要货。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使整个巴黎时装界为之震动。报纸的显眼处也都是皮尔·卡丹的名字。

甚至有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不嫌他的门面小,纷至沓来。一年后,他的第一家时装店在圣君子郊区大街正式开张了。

从此以后,皮尔·卡丹设计的各种式样、各种规格的流行成衣产品,以敢于突破传统、式样新颖、富有青春感、色彩鲜明、线条明朗、塑感强为服装设计的最大特点。他的许多时装,被推举为最创新、最美丽、最优雅的代表作。

在那一段时间里,皮尔·卡丹的这种风格引领了整个时装的潮流。

皮尔·卡丹在五光十色、群芳斗艳的巴黎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很快地打开了局面。

但是,一个独闯巴黎的穷小子,要打破传统、引领时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巴黎的时装界被一片富丽艳亮、珠光宝气所笼罩,而时装也只是为少数贵族和富豪所服务,普通大众从不敢问津。这种情况,使得时装市场销量极其有限,出路也是越来越窄。

身在时装界的皮尔·卡丹十分清醒地洞察到这一点,他决心要出奇制胜,一举攻破这个陈旧而又坚固的堡垒。他要给法国服装界注入新的活力,让时装成为大众的东西,使更多的人能够穿上时装。

战后的法国,经济迅速复苏,大批妇女冲出家庭的樊篱,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整个欧洲的消费大增。

皮尔·卡丹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机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并把设计的重点偏向一般消费者,使更多的人穿上时装。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不管是从社会意义上看,还是从时装本身的意义上看,这都算得上是一个创举。

皮尔·卡丹曾制作过一套白领的红大衣,卖给了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并被大量制作,并以美国中产阶级买得起的价格出售,大获成功。皮尔·卡丹从梅西成功的这个例子,联想到若将他设计的服装大量成批出售,可能是一种成功的路子。

时隔不久,皮尔·卡丹便推出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适度的成衣。而这些物美价廉的服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皮尔·卡丹时装店天天门庭若市,那些因循守旧的同行们却恰恰相反,生意冷清,顾客寥寥无几。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计,也是服装界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改革。

“成衣大众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它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消费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尔·卡丹的这一大胆创举,惹怒了保守而又嫉妒的同行们,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离经叛道,有伤风化。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竟联手将皮尔·卡丹逐出巴黎时装女服辛迪加。

面对世俗的偏见,同行的嫉妒,皮尔·卡丹没有屈服。依然我行我素,一次又一次使出奇招妙计,攻克和占领时装世界的一个又一个阵地。

他已经学会了在逆境中抗争的本领。

正如他说:“我已被人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们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骂我的人,接着就跟风做我所做的东西。”皮尔·卡丹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己的才华,在商场上与那些顽固的同行奋勇拼杀。

被淘汰掉的东西永远是落后的,进步的东西是无法阻挡的,就像皮尔·卡丹设计的服装并没因为同行的排挤而在时装界消失,反而在逆境中不断发扬光大。

法国数百年的时装历史上一直都是女装的领地,从来没有男装可以跨越。似乎亚当与夏娃生活在一起的第一天,就把爱美的权利交给了夏娃,让她乔装打扮出诱人的风韵,而亚当只配用树叶兽皮来御寒遮丑。

皮尔·卡丹又一次打破常规,他继“成衣大众化”之后,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充满阳刚之美的男性高级时装。

就在时装界的保守人士又一次群起而攻之时,皮尔·卡丹又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流行服装的设计上。不久,一批色彩明快、线条简洁、塑感强烈的流行服装投向市场,并一举成功。

1954年,皮尔·卡丹一举推出“泡状服”,泡状服的风靡使他从此开始跻身世界服装设计上层社会,他的设计也被同行竞相仿效。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脱离迪奥型传统束身线条服装款式,而发展变化为穿着舒适、行动自如的新型服装设计师。

皮尔·卡丹对自己的成就也有几分满意。

他说:

当我还在迪奥做设计师时,我便为自己立下诺言:等到自己创业之后,我的服装兴许能够穿在温莎公爵夫人身上,而同时连她的门房也有能力购买。

我在1955年向高档服装贵族化所进行的挑战,就是要我的服装从各百货公司的橱窗里走向广大群众,当时大家预言卡丹之名将变得一文不值,但事实证明我取得了成功。

皮尔·卡丹的系列童装一经问世,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他所设计的童装更是花样百出,极富幻想力,仿佛一幅幅童装图案就是一个个儿童神话和梦想,打破了童装市场一直保持平淡陈旧单调的形式,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在这以后,皮尔·卡丹以款式新奇、料质柔顺、做工精细的手法再次推出妇女秋季系列套装,受到年轻太太及时髦女郎的关注,又一次轰动整个巴黎。

经过这不断称奇叫绝的市场效应后,皮尔·卡丹的对手已由过去的排挤变为现在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便有一些人还在辱骂皮尔·卡丹,但同时他们接着就仿做皮尔·卡丹的东西。

皮尔·卡丹的男装在20世纪50年代是最出色的,他所设计的男装不仅仅停留于涉猎阶段,而是进行了真正深入的探索与开发。他提供了各式男装,如无领夹克、哥萨克领衬衫、卷边花呢帽、胸前镶皮的青年套装等。

1957年,他设计的斜纹软呢无袖套头毛衣及羔羊皮工作服、水手裤及双层式晚宴衬衫,为男士装束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皮尔·卡丹的男装在他的设计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收入为女装收入的5倍,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然而,皮尔·卡丹的女装还是以其特有的别致样式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同一年,他第一个成功的女装设计是一种有变化的宽大长衣,背部加上松松的褶裥。1958年,他的春夏系列赴英国伦敦表演,再次受到热烈的欢迎。英国大商号贝克购下了复制专利,不久,日本皇室委托皮尔·卡丹设计婚纱。

1960年前后,皮尔·卡丹开设了两家很出名的时装零售部:“亚当”和“夏娃”。前者专营男装,包括领带及束腰大衣、运动装;后者则是高级女装商店。光临的顾客不仅是那些富豪、贵族,就连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公爵夫人等也都为之着迷。

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同时使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1962年,法国巴黎时装女服辛迪加在所有会员的要求下,将皮尔·卡丹重新请回来,并请他出任行会的主席。

第五节 总统夫人的设计师

皮尔·卡丹经常说:“我要在世界树立法兰西的形象。”皮尔·卡丹走到哪里,就把法兰西带到哪里。他为法兰西在世界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敬、赞扬和歌颂。

一次,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悉尼的一家饭店下榻。在此之前甘地总是托人捎话,希望能与卡丹先生见见面。一位服装设计师能让一位古老的历史大国的领袖如是说:“这位先生我很看重,尽管我的日程表已排满,但还是可以见见面。”

最使皮尔·卡丹难忘的是为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设计服装。当时,被称呼为杰姬的杰奎琳在乔治敦医院的产妇病房里召见了皮尔·卡丹,以了解他对春装的设想,此时皮尔·卡丹早就以具备国际鉴赏力与艺术判断力而闻名于世。

当皮尔·卡丹带着一手提箱时装样式的素描抵达乔治敦医院杰奎琳·肯尼迪病房时,只见房内挂满了美国最佳时装设计师所画的素描,这并没有把皮尔·卡丹吓倒,而且这些优秀的作品在他眼里也并不是这些设计师用心设计的。

虽然这些素描是那些设计师们最好、最得意的作品,但皮尔·卡丹所提供的都是比他们的设计更为精心的全新式样,这些作品包含了他对杰奎琳·肯尼迪怎样去担当第一夫人角色的独特见解。

由于皮尔·卡丹所带来的作品都是特地为杰奎琳·肯尼迪而创作的,所以唯一令皮尔·卡丹担心的是杰奎琳·肯尼迪会不会聘请所有的时装设计师。那天,杰奎琳·肯尼迪异常动人和高兴,并且是把皮尔·卡丹作为她的老朋友而向他致意。

皮尔·卡丹的第一张素描是一件简洁的白色缎子的长夜礼服,这是皮尔·卡丹为她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庆祝舞会而设计的。他小心地观察杰奎琳的反应,而总统夫人看到后立即发自内心地说:“完全满意。”

接着,皮尔·卡丹对这件服装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最重要的是织物的质地,一种华丽的瑞士双料缎子,其线条非常端庄,给人一种洁白无瑕的感觉,而且,织物的稀贵和缎子的华美令人难忘。

皮尔·卡丹还告诉她关于她的服饰将发出什么样的信息——简洁、有朝气而又端庄优雅。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时代,嬉皮士运动、“甲壳虫”、音乐……人们追求新生活的浪潮已蔚然成风。

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完全明白皮尔·卡丹传递给她的信息,她开始激动地谈到需要在白宫制造一种崭新的气氛。她要将白宫变为全国尊重礼仪和尊重知识的地方,同时还要邀请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来到白宫做客。

皮尔·卡丹向肯尼迪夫人出示了其余几张图样,并特别建议她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穿纯料子大衣配无边圆帽。

他说:“夫人,您看,在场的其他女性一定都穿着毛皮大衣,而您的穿着与众不同,这件大衣将突出您的年轻。”

杰奎琳对皮尔·卡丹设计的式样,给予极大的赞扬,她一连说了4次“很好”,最后还真诚地说道:“我已经下了决心,你就是我所需要的服装设计师。”

皮尔·卡丹说:“可是必须是唯一的,我才愿意接受此任。”

她问道:“你能单独完成吗?我要好多好多服装呢!”

皮尔·卡丹说:“当然能。”

皮尔·卡丹在那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昂贵的,但荣誉和挑战深深地吸引了他,也将为第一夫人设计服装作为单独的任务,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

肯尼迪还曾这样告诉皮尔·卡丹:“根本不必担心钱的问题,年底我一张总账单就行了,我会付款的。”并要求皮尔·卡丹对于总数目持谨慎态度。“因为这可能被别人用来从政治上攻击总统,而我已经是总统了。”

皮尔·卡丹离开医院后,汽车把他送到乔治敦的肯尼迪家中。新任总统很高兴,他向皮尔·卡丹问道:“卡丹,和杰奎琳谈得如何?”

皮尔·卡丹回答说:“总统,您好,她要求我为她设计所有服装。”

皮尔·卡丹把最初两三周时间称之为“忙乱阶段”。那时,总统夫人整天来函来电催促。皮尔·卡丹按照杰奎琳·肯尼迪的要求迅速拿出服装来的压力的确很大。

当总统就职典礼的场面真正到来的时候,总统夫人这件浅黄色的全毛哔叽大衣配上黑貂皮大衣领和手套,再配上无边女帽,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从此著名的“杰奎琳式样”在服装市场上主导了新的潮流,皮尔·卡丹的大衣就像雨后春笋似的挂满了各时装店的每个货架,连杰奎琳式无边女帽也随之广泛流行。同时新闻界也爆发了一场报道杰奎琳·肯尼迪的热潮。

第一年皮尔·卡丹提供了100套的服装,在肯尼迪的总统任期内总共拿出了大约300套。

皮尔·卡丹常常处在赶制服装之中,例如,肯尼迪在和赫鲁晓夫举行美苏首脑会议期间,皮尔·卡丹通过“空军1号”专机向法国和维也纳赶运10套服装。在一次暴风雪中皮尔·卡丹亲自赶办,把装满12大箱第一夫人的服装,用出租车从华盛顿的联合机场送到白宫。

他们在工作上联系的方式是由杰奎琳·肯尼迪向皮尔·卡丹提出所需服装的清单,例如3件白天穿的亚麻布或丝绸外套,或夹克衫,或3件舞后服装,丝绸配以黑圆点花纹的草帽。然后再通过电话讨论一些设想。

此后,皮尔·卡丹就着手搞出设计图样和织物样品。杰奎琳每次定制10件,这些都是在皮尔·卡丹纽约设计室创作的,并由一位模特试穿。然后,他的助理凯·麦克高温就把样品拿到华盛顿进行最后试穿。

由于工作上的联系,也增进了皮尔·卡丹和杰奎琳·肯尼迪的友谊。杰奎琳·肯尼迪十分珍惜皮尔·卡丹同她的工作关系,更珍惜她同皮尔·卡丹之间的友谊。

当杰奎琳出访印度和巴基斯坦时,肯尼迪夫人特地向皮尔·卡丹发出贺信:“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设计的服装真是没话可说的,太好了!我非常喜欢它们,那件白外套可爱极了,的确是一件杰作。”

随着皮尔·卡丹与肯尼迪夫妇的关系日益密切,皮尔·卡丹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巩固,这也为皮尔·卡丹能及时促使肯尼迪总统允许其妻子在服装式样上进行新的突破。

有一次皮尔·卡丹为杰奎琳·肯尼迪设计了一件单肩晚礼服,虽杰奎琳见到后赞不绝口,但她却认为自己不能穿。她告诉皮尔·卡丹:“你必须与总统谈谈这种式样。我并不认为他会允许我在照片上裸露出一个肩膀。这可能太过头了。”

为此,皮尔·卡丹专门去拜访了肯尼迪总统,并告诉他关于从历史到今天服饰所起的作用。他说:“在古时,常常是皇后或最高女祭司确定服装式样,她应该走前一步,才能受到臣民的称赞,这是她的一项社会职能。您应该知道肯尼迪夫人在这方面对您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并不倡导野蛮或者轻浮,真的,这种式样看上去像是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还认为这种服装是保守的哩!”

肯尼迪总统听后笑了,他点点头,说:“好,卡丹,你胜利了。”

有了第一次突破,第一夫人和皮尔·卡丹使肯尼迪总统走得更远,总统允许她双肩袒露,一件粉红色和白色相间的服装配上披肩。这一身打扮在法国爱丽舍宫中受到了赞赏。

皮尔·卡丹和肯尼迪总统的关系十分融洽宽松,经常就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长谈。

肯尼迪总统喜欢对皮尔·卡丹的服装设计发表评论——而皮尔·卡丹则常常寻找某种方式给他对服装发表评论的机会,例如皮尔·卡丹特意脚穿大红袜和天鹅绒拖鞋,下身为法兰绒裤子,上身着丝绸衬衫和大红领带,外套是蓝色运动服,让他见了评论一番。

皮尔·卡丹还鼓励肯尼迪总统在穿着方面应该更富有创新精神,而总统对此也是欣然接受。

皮尔·卡丹告诉他:“总统先生,这个世纪在时装领域内只有一位真正的男子汉,那就是温莎公爵。您可能是第二位。我能使您成为在世界时装方面如同杰奎琳一样重要的人物。”

肯尼迪总统对此很感兴趣,还有些好奇。如果不是肯尼迪被刺杀,那么,在这个时装领域内他可能会有某些重要的贡献,因为皮尔·卡丹已开始使他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

第六节 名人们的“衣”恋

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私下说过:她对皮尔·卡丹有一种天父般的感觉。

撒切尔夫人对时装一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她与皮尔·卡丹结下深厚情谊的一个原因,因为撒切尔夫人认为衣着美观整齐,能使人看了便有了赏心悦目之感。而且,这也能促进服装业的发展。

撒切尔夫人的母亲曾当过服装师,她是个地道的专业技师。所以,撒切尔夫人从小就懂得裁剪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裁制服装。结婚之后,孩子的部分衣服就是由撒切尔夫人自己缝制的。

她爱看《时尚》杂志。当她目睹皮尔·卡丹这样的第一流服装师制作的衣服样品时,才真正领悟裁剪技术的真谛。当大家在欣赏时装时,可能会有同感,喜欢能显示确切的式样,衣服的前胸与后背样子能一目了然。

此外,撒切尔夫人还要看看身上衣服处于动态时又是何等模样。在选购衣服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不是直愣愣地站在镜子前,而要来回走动几步,观察一下衣服如何摆动,是否匀称得体,对于式样、衬料、装饰配件的组合等撒切尔夫人尤为注意,因为一件做工精良的外套包含着别具匠心的技巧。

令撒切尔夫人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时装业只有为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才能生存。”这也是皮尔·卡丹常说的。

时装业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办时装业真是大生意。有这种可能,即人数不多的企业可以用现代技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时装业仍将保持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

例如服装设计、面料加工、经营买卖等,只得靠人工而不能靠机器。所以撒切尔夫人非常明白皮尔·卡丹在服装生产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撒切尔夫人是推动服装业的第一位政府首脑,只要有利于推动英国时装业的事,撒切尔夫人都尽力为之。

现在,英国已成立了英国时装理事会,并通过承办“英国时装周”来助上一臂之力。另外,还成立了英国海外时装贸易协会,目的是把英国的时装工业推向海外。撒切尔夫人对高雅的服饰一直非常感兴趣,即便是不知道皮尔·卡丹,尽管时装广告令人生厌,但这无关紧要,只要服装生意购销两旺,就不予计较。

撒切尔夫人后来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是因为皮尔·卡丹时常讲一些关于时装艺术方面的理论,这使她得益甚多。

俗话讲,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特别是一位常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妇女来说,无论她是行政官员、律师或企业家,她的衣着打扮往往与她个人的气质息息相关。这就是她们在社会生活中常爱穿比较高档和“端庄素雅”的服装的缘故。

因为一个人的服饰往往衬托出个人的气质,所以,衣着漂亮整齐的女子绝不会给人以浮夸失态的印象,人们往往根据她的仪表获得对她的初步印象。平时仪表看来似乎无伤大雅,但是你若出现在国外并且代表国家就事关重大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外遇到其他国家的女部长们时,发现她们的穿着方式几乎是不约而同的。

皮尔·卡丹每年都会为撒切尔夫人制作一两套时装。其中,肩膀的尺寸略微放宽,袖子顶端的式样也较前注重。这是撒切尔夫人在时装方面所做的仅有的一点让步。

撒切尔夫人在出席一些重大场合活动时,在服装穿着上会征求皮尔·卡丹的意见,而皮尔·卡丹的建议每次都会得到撒切尔夫人的认可。

例如有一次,她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选了一套浅色的羊毛衫。当她前往北京签署《中英两国关于香港回归协议》时,正逢北京大雪纷飞。于是,皮尔·卡丹建议她穿了一套黑色冬装。

皮尔·卡丹曾仔细观察那些衣着整齐漂亮的女子,发现了佩戴装饰件的重要。当穿上一件平淡无奇的女服或外套时,若能再佩戴上这些珍珠,就显得气度不凡。珍珠看来是为老年妇女服务的,还可使她们的皮肤增色生辉。于是他建议撒切尔夫人戴珍珠耳环。

撒切尔夫人对服装的要求已不宜于像年轻姑娘那样追求新颖时髦,而是应着眼于符合审美感,雅致大方,要在穿戴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皮尔·卡丹时常对撒切尔夫人说:“既要勇于放弃你所喜爱的但与你年龄不相称的服装,也要勇于穿可能引起别人议论的服装。”

在时装方面,皮尔·卡丹在影响撒切尔夫人的同时也深受撒切尔夫人的启示,例如时下流行的夹克衫配裙裤,就是撒切尔夫人依据皮尔·卡丹的一套时装改制成功的。

在英国,人们总是把皮尔·卡丹与撒切尔夫人同时列出来,讨论对时装的推动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说,皮尔·卡丹不仅影响了撒切尔夫人,同时也影响了英国的时装界。

皮尔·卡丹的时装不仅在铁娘子的心里扎了根,同时法国著名歌唱家米海依·马蒂厄也为之疯狂。出生在法国南部地中海边的阿维尼翁市的米海依·马蒂厄在她成为明星的同时,也深深地迷恋上了皮尔·卡丹的时装。

她认为皮尔·卡丹的时装所展现的精神和风格,正是她的歌声所要追求和企盼的目标。在经过几番周折之后,米海依终于见到了这位已享誉世界的服装大师,更被这位服装大师精彩绝伦、生动而又富于哲理的谈话所折服。

皮尔·卡丹也被这位富于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歌手所吸引,但他更像是一位年长的父亲,他常常和米海依探讨服装的发展,并常常为米海依设计各类服装。

为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米海依穿着皮尔·卡丹为她设计的服装在舞台上不断地获得成功时,米海依自己也无法分清,深深打动观众心的是自己的歌声,还是皮尔·卡丹的服装。

随着米海依与皮尔·卡丹友谊的日益加深,米海依的声誉也日渐高涨,她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特邀,参加“歌曲集锦”节目的演出。这是收视率较高的专题之一,大约有5000万电视观众在收看。

皮尔·卡丹为米海依参加这次节目演出专门设计的红色直筒连衣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当她的声音扬起回荡时,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甚至连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欣喜若狂,他们惊叹道:“水银灯下真是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如此美妙的歌,更有如此美妙的服装。”

两周以后,这位阿维尼翁小姐使全美洲为之疯狂,为之倾倒。她惊喜地向远在巴黎的皮尔·卡丹打来电话,激动地说:“你能相信吗,你的服装让我征服了美洲大陆,他们与其说是听我的演唱,倒不如说是迷上了你设计的服装。”

1967年至1978年6月,米海依应邀前往西德、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伊朗、英国、苏联、日本等地演出。

米海依每次演出回国后,都会立即去拜见皮尔·卡丹,而他们就像久别的亲人,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事情。 GzNblGs6TrfHoq73/Ehiqbfso+R9D3Hamwq1ZIN2JXGqcBD11PYNHMsf7aNtnD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