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踏实工作的青年

第一节 屡次寻找工作

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不能抵制任何的诱惑,以至陷于堕落的境地。——卡内基

卡内基一到达阿勒格尼城,就迫不及待地写信给在丹弗姆林的堂弟乔治,信上提到阿勒格尼城的人口为2200人。

每逢雨天,阿勒格尼城市区的道路就泥泞不堪。每年一到春天,3条河川都定期泛滥成灾,造成霍乱与伤寒的肆虐。在艳阳高照的干燥季节里,尘土与垃圾漫天飞舞,蚊蝇群聚。

整个阿勒格尼城一片脏乱,在这种脏乱的环境中,盗窃、凶杀及卖淫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然而阿勒格尼却只有4名警探,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据匹兹堡的历史记载,1820年该市有1800户,人口约10000人。20世纪40年代,人口增至13万人,户数达10000户。

卡内基一家到达时,匹兹堡刚进入产业生长期。这年,欧洲革命失败,各国移民纷纷涌向匹兹堡。

匹兹堡被称为“桥市”,也是因为阿勒格尼的居民前往匹兹堡必经的阿勒格尼大桥。这座桥为因急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反复建造,都因火灾而烧毁,烧毁后重建。

1839年,建造的这座横跨阿勒格尼河的木桥,据说当时颇受全国瞩目,因为这座有顶棚的木桥在当时十分时髦。

卡内基一家暂时住在阿勒格尼城拉比卡街的舅父霍甘家。舅父霍甘是一个爱唠叨的男人,在阿勒格尼经营一家小型杂货店,对卡内基一家人十分照顾,还经常给卡内基讲当地的逸闻趣事。

霍甘租了一栋两层楼房,目前二楼正空着。这是由于在卡内基一家人来之前,霍甘的弟弟及其家人,本来在这栋房子的二楼装设纺织机织缎,但因没有赚钱,就关闭了。

卡内基一家来得正好,就暂且住在空着的二楼上。刚搬进去,威廉又操起了老本行,织起布来。除此之外,威廉别无选择。所幸运的是房租非常便宜。

威廉所织的布,以餐巾及桌布为主。这与在丹弗姆林所织的民俗工艺品不同,找不到购买这些产品的批发商,成了最困扰威廉的问题。

像往常一样,卡内基的母亲又挺身而出,没什么可以阻止她的。她在小的时候,就从她的父亲那里学会了怎样给鞋子镶边,以此赚些零花钱。如今,她的这一技艺可以为家庭创收了。母亲一面接活,一面还要做家务。

卡内基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每个星期能挣到4元。她常常工作到深夜。白天或晚上若有空闲,暂时没什么家务的话,她便让小汤姆坐在她的腿上,帮她把线穿进针眼里,再把线打上蜡。

就像以前对卡内基那样,她会给小汤姆背诵苏格兰诗歌中的精华部分,她似乎已经把这些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有时她也会给他讲故事,每一个都寓意深刻。

在苏格兰人看来,向人推销货品是最低下的商业行为。可是,为了生计,威廉不得不将这些手织的餐巾、桌布类装入大布袋,背着挨家挨户去兜售。

威廉一家生活很清苦,威廉赚钱远不够一家糊口的,玛格丽特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便以缝鞋为副业,她经常缝到三更半夜。

“早知如此,何必不远千里跑到这种地方来!”威廉经常这样发牢骚,而玛格丽特总是装着没有听到,卡内基与弟弟汤姆待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默默地工作。一家人每周只能赚5块钱。

“不要再让卡内基闲着没事干,叫他去码头卖点东西吧!”一天晚上,霍甘舅舅对玛格丽特说道。霍甘重复了两三次,玛格丽特仍一声不吭地继续做她的事。

霍甘说:“据说在码头兜售东西,生意挺不错!弄个篮子,卖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

那一瞬间,母亲如悲剧中的女主角,哀凄地站了起来。她泪如雨下,不停地啜泣着。

她紧紧地搂住她的两个儿子说:“不要听那糊涂舅舅的话。叫安德鲁去码头和那些粗人一块儿当小贩?你要知道,男人的事业有多重要。干那种贩夫走卒的下贱工作,不如死掉算了!”

母亲说完话,整个人都僵住了,还不停地颤抖着。后来,卡内基还一直记得母亲在听到霍甘舅舅建议时那强烈的反应。

附近的一些男孩们总爱揶揄卡内基,因为他体格稍嫌矮小,说起话来带着浓厚的苏格兰腔。揶揄卡内基的那些男孩,却也是苏格兰后裔。

卡内基眉宇之间比别人宽,看起来有点愚蠢,他长着一头漂亮的银白色头发和高耸的苏格兰鼻梁。

卡内基的苏格兰口音在与朋友的频繁交往之后,很快消失了。这些朋友是邻近的苏格兰移民的后人,他们不管口音重不重,种族意识与团结心却特别强烈,终于结成了死党。

他的朋友中,有一个人的父亲经营纺织工厂,是老苏格兰移民。于是威廉父子一同受雇到了这家工厂。

卡内基耐着性子,在暗室般狭窄的锅炉房中努力工作。后来薪水加到两元一周,而父亲因讨厌机器,受雇后不久就辞去工作,又开始在家做手工纺织。

第二节 电报公司的面试

卡内基的双亲及其家属多是很有学问的人,受他们的影响,卡内基比同龄人更注重学习。终于,他的勤奋得到了回报。

有一天,雇主问卡内基:“你会写字吗?”

“会的。”

于是,卡内基一边说一边写给他看。

“嗯,写得挺好的,愿不愿意帮我记账?”雇主停顿了一会儿,又补充道,“管账的人辞职了,而我又不擅长记账。你来管账吧!”

卡内基听了之后,非常兴奋,能逃离那热得令人发昏的锅炉房,真是一大乐事。

雇主对卡内基所记的账,打心眼里感到满意。但他后来发现,卡内基擅长算数,于是他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卡内基去做。

有个叫约翰·斐浦斯的挺聪明的少年,告诉卡内基:“你现在做的账,只是简单的收支的单式簿记。”

少年狡黠地眨眨眼睛:“当然,小商店这种就足够了,可是匹兹堡的公司,现在都是采用借贷与损益可一目了然的复式簿记。”

一天夜里,大伙儿在斐浦斯家里聊起来。斐浦斯说:“我认识一位教复式会计的教师,我们可以利用晚上去上课,学费还挺便宜。”

于是,约翰·斐浦斯、汤姆·米勒及另一位朋友威廉·泰莱,加上卡内基4人,晚上开始学习复式记账,每周上3次课。

这群孜孜不倦的孩子,在未来建立卡内基钢铁王国上,已展开某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复式记账,不仅是卡内基,同时也是这几个十三四岁孩子们一生的转折点。

“玛格丽特,安德鲁的工作有着落了,这回不是去兜售小玩意。”

霍甘托一位叫大卫的苏格兰人传话给玛格丽特,大卫是霍甘的西洋棋敌手。

据说大卫·布鲁克斯先生的电报公司需要一名送电报的信差。被玛格丽特怒斥的霍甘舅舅,一直为自己说错话而深感懊悔,他认为也许这回是个补过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卡内基穿着崭新的衣服及皮鞋,与父亲一道前往匹兹堡。到电报公司门前,卡内基突然停下脚步。

他提议由他一个人单独进去面试。因为卡内基与父亲并排时,显得格外矮小。此外,他担心父亲说话不得体而冲撞了大卫先生。当然,这话不能对父亲直说。

上到二楼,卡内基单独接受面试时,大卫先生并没有言及体格问题。问他对匹兹堡熟悉与否。

卡内基坚定地说:“不熟,但一个星期内,我可以记熟,我会使劲强记。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你相信。”

卡内基特别看重这次应聘,因为电报公司的周薪比工厂高多了。

大卫的电报公司只能接收从东部拍来的电报,与之竞争的另一家公司,事务所设在查尔斯旅馆的地下室,可接收从东部及西部拍来的电报。

匹兹堡当时就这两家电报公司。大卫叮嘱他要加点油,以后也要收西部接来的电报。

卡内基就开始上班了。

每当卡内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认为:

这件事情很值得借鉴,值得仔细思考。如果当时他不抓住机会,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虽然别人为他提供了一个岗位,但是有些意外事情还可能会发生,或许其他的男孩正在寻求获得这一机会。既然来了,就决定留在那里,只要情况允许。

布鲁克斯先生非常和善地叫过另外一个男孩,让他带卡内基四处看看,因为他是新来的。布鲁克斯先生要求卡内基跟着那个男孩走并且向他学习业务。

威廉一直徘徊在这栋建筑的一个角落里,心中记挂着儿子面谈的结果。而兴奋不已的卡内基早已忘记父亲还在外面等他。

很快地卡内基就找到机会跑去街角,告诉爸爸说一切都很顺利,并且让他回家转告妈妈说他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

那年,卡内基14岁。

卡内基对工作非常用心,虽然他很努力,但他还怕自己学得不够快,不能够记住电报需传送到的众多不同商家的地址。所以,他开始沿着街道的一边逐个地记录这些房子的招牌,再沿着另一边返回,这样,他就可以把这条街上所有商家的招牌从头至尾记下来。

到了晚上,他就依次念这些商家的名字,以此来练习记忆。没过多久,就算闭着眼睛,他也能把这整条街上商号的名字从头至尾按顺序背下来。

第三节 电报工作得赞许

美国是电报的始祖。世界最早的电报,是1844年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开通的铁路用电报。后来在1846年再由英国依序普及到德、法等欧洲国家。

当时,在匹兹堡,只要有人提起自己和电报公司有关,都会扬扬得意,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电报信差,也如同现在可接触高科技工业一样引以为荣。

在一星期内,卡内基实现了自己面试时许下的诺言,熟悉了匹兹堡的大街小巷。两星期之后,卡内基连郊区也了如指掌。

“这苏格兰小个子挺勤快的嘛!”

卡内基体格虽小,但跑得很勤,在公司里颇获好评。受到大家一致的肯定,卡内基开始推荐他那一伙朋友。

罗勃·比肯是卡内基在电报公司第一年推荐的朋友,后来成了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副董事长。

大卫·麦考尔后来成为阿勒格尼河谷铁路公司董事长,也是那时卡内基推荐的。后来出任明尼苏达铁矿矿山公司董事长的亨利·奥立及后来任匹兹堡市法院首席检察官的威廉·摩兰均受到推荐。

进入电报公司一年后,卡内基已成为管理信差的监督者,在社内开始被称为“dean”,意思是教会的司祭长或首席官员,这意味着卡内基在信差中的突出地位。

若投递的电报超过责任区,可索取一毛钱的小费。电报童常为这一毛钱外快,争相抢这份差事而引起冲突。

从卡内基当监督起,纷争就消除了,因为卡内基规定:“小费全部放在箱内,到月底大家再平分。”

每天早晨,大家轮流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打扫卫生,但卡内基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公司。打扫完之后,他悄悄跑到电报房操作电报机,这个稍纵即逝的秘密学习机会成为卡内基极其珍惜的快事。对此,他毫不以为苦,有的只是无比的兴奋。

首次利用点和线的符号组合发送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铁路用信号的是S。F。B。摩斯。发报者在字与句之间空3或7点线,依所按电键的电流与电压高低,来发送信号。收报者则以扩音器将它转变为声音,再用耳朵听取。

卡内基大清早操作电报机期间,发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是,他一扫完地,马上“滋滋、咚咚”地发起电报。对方如果有反应,他便没完没了地按。这就是每天早晨的秘密工作,他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一天早晨,像平常一样,卡内基一大早到达公司,便进入电报房,只听见:“紧急电报!这里是费城电报公司。一位叫沙利邦的人过世了,谁能收下这份电报?”

卡内基即刻收报,录在纸上,赶忙送到收报人家里。

大卫总经理到公司后,听到卡内基作的汇报,认为卡内基做得很不错,对他相当赞许。

爱德温·斯坦丁,南北战争时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林肯总统任期内的陆军部长。在布坎南任第十五任总统时,爱德温担任司法部长;林肯总统任第十六任总统时,提升其为陆军部长。南北战争期间,他曾积极主张对南方采取攻势,大唱主战论调。

当时,爱德温·斯坦丁在匹兹堡市中心设的法律事务所就职,使用电报的频率很高,每当卡内基送电报来时,他不仅给小费,还喜爱地叫他:“小监工!小监工!”很显然,他打心里开始喜欢上这个“小监工”了。

一个月底的周末黄昏,电报童穿着绿色制服排成一列等着领取月薪,唯有卡内基被总经理召唤到另一间房。

“大概是偷偷操作电报机的事被发现了,真糟,弄不好要被开除了。”卡内基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可是等待他的不是惩罚,而是惊喜。

“你做得很好,从这个月开始给你加薪,好好干。”他没料到总经理是这个意思。卡内基于是领了13.5元,比上个月多出2.25元。这对于一个年轻的男孩而言是笔巨款。

领了薪资,卡内基急不可耐地穿梭于车水马龙的街道,气喘吁吁地跑回家。一回到家,像往常一样,将薪水11.25元交给母亲,加薪的2.25元卡内基自己存起来了。

那个晚上,他把弟弟汤姆找来,把2.25元的钱币悄悄地神气活现地拿出来。

7岁的小汤姆眼睛瞪得滚圆:“哇!老天,哥哥,你有这么多私房钱呐!”

“汤姆!”卡内基带着挺严肃的神色说。

“有一天咱们兄弟俩合开一家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好多好多的钱,送给母亲一辆闪闪发亮的马车,现在妈妈缝鞋总是不停地缝到深夜。”

“嗯!”

“咱们拉钩,说话算数。”弟弟乖乖地伸出小手。

第二天早晨,卡内基将2.25元拿出来给母亲,问道:“在丹弗姆林跟那阿姨借的钱,还差多少?”

玛格丽特提高了声调:“再一点点,就够了。那20英镑的债,我们是一定得还的。”

母亲将1元、5角,省吃俭用地存入自己的黑棉衫中。

第四节 珍惜和利用图书馆

卡内基全身心投入,十分卖力地工作。

他每隔一天都要值夜班,直至公司关门才下班。在他当班的那个晚上,极少有在23时之前回到家的时候。

如果无须值晚班,他可以在18时离开公司。如此一来,他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充实自己,家里也不愿意在书本上有什么花费。然而,仿佛是福从天降,一个文学的宝库在他面前打开了。

市中心古老的匹兹堡戏院内,一到晚上,就公演莎士比亚的戏剧。电报童均享有戏院给予的免费看戏的特权,经常有一大群电报童溜到包厢里站着看戏。

卡内基看着当时演出的名演员夏罗德·库修曼和茱利亚·布斯朗诵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受感动。自此,莎士比亚强烈地吸引着卡内基,他极想看莎士比亚这些书,只是没钱买。

舅父霍甘毕竟门路多,他告诉卡内基:“詹姆士·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图书馆内有这些书,如果你想看的话,可以向他寻求帮助。”

卡内基的好朋友,汤姆·米勒,是集团核心成员之一,他就住在安德森上校家附近,卡内基便请他帮忙引荐。

找到了门路,卡内基立刻前往上校的家。当莎士比亚全集映入跨进门的卡内基的眼帘时,他心里一阵狂喜。

上校家有1800册藏书,在当时而言是相当丰富了。退役的上校亲切地告诉好学的卡内基:“借给你看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拿回来时,若没有弄脏,可再换借一本。”

上校的名声传开了,好学的少年纷纷前去借书。上校眼看借书的人日渐增多,决计办个图书馆。他到纽约添购了各种书籍,又扩大自己的书斋,成立了一个真正的图书馆,上校给图书馆定为“机械·初学者图书馆”。

上校住宅里的书斋确实过于拥挤,后来他向市政府商议借一间房子,将图书馆搬到那间房去。

“本馆仅供初学者免费借阅,其余须缴年费两元。”借用市政府房子的事一经提出,官方势力跟踵介入,于是上校颁布这条新规则。

“我是电报信差,但还在学习,那也要缴年费?”卡内基前往图书馆抗议。

“市府违反慷慨的图书捐赠者安德森上校的本意,设下如此限制,无疑剥夺了无力缴纳两元年费者的权利。”

卡内基愤懑不平地向《匹兹堡快报》投书。于是,市政当局与卡内基之间,交相投书指责。终于,《匹兹堡快报》刊登了一篇社论,支持卡内基,显而易见,这场争执,卡内基获得了胜利。

后来,卡内基发起并成立“詹姆士·安德森纪念馆”,并对他为民众作出的贡献赞赏有加:“献给西宾夕法尼亚免费图书馆捐献者詹姆士·安德森上校。他赐予众多青少年求知的机会。此一纪念馆,勤勉少年安德鲁·卡内基,为感怀其深恩大德而建。”

从米勒将卡内基介绍给上校的那时起,卡内基如获新生,仿佛是地牢的墙上开了一扇窗户,知识的阳光从那里透射进来。卡内基总是把书随身带着,抓住上班时间的一点空闲努力读书,尽管每天工作辛劳,值班时长夜漫漫,但他的心却被书所照亮。每当周末又能借到新书,随后的日子就变得无限光明。

就这样,卡内基渐渐熟悉了麦考利的散文和历史著作。对班克罗夫的《美利坚合众国史》,他读得比其他任何书都要用心。他对兰姆的文章情有独钟。但在那个时候,他的视野还有限,比如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还知之甚少。

多亏上校的慷慨,卡内基能读到更多的书,提高了他对文学的品位和鉴赏力。

卡内基曾表示,即便是人们敛集了百万资财,他也不愿与之交换。没有了文学,生活将会是不可忍受的。卡内基和他的伙伴们能远离低俗和坏习惯,这位上校功不可没,没什么能与之相比。

后来,卡内基在钻石广场上的大厅和图书馆前,为他的恩人立了一座纪念碑。将它送给阿勒格尼,并题字如下:

詹姆士·安德森上校,宾夕法尼亚西部免费图书馆的建立者,他将自己的图书馆向工作的孩子们开放,而在每个周六下午亲自担任图书管理员。他不仅把他的书籍,也把他自己献给了这一高尚的事业。作为受益者之一,建立这座纪念碑的目的是要感激并且纪念安德森上校,他将知识的宝库向我们开放,年轻人将因此得以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卡内基在跑腿之余,常常阅读历史著作。虽然卡内基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投递电报,已经疲惫不堪,但仍与大伙互相勉励,隔不几日就往图书馆跑。

大伙见面时,总是彼此推荐所读的认为很有吸引力的书。卡内基读过历史书籍之后,又悄悄地从图书馆借阅有关钢与煤的有关专门书籍。这件事没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着,也许是卡内基不想过早地暴露他那刚刚具有雏形的远大抱负。

第五节 被派往格林斯堡

格林斯堡位于约翰斯敦与匹兹堡之间。距匹兹堡东方大约48千米远的乡下电信局,有位报务员临时请假有事,几天后回来,要求总部派人暂时代理他的职务。总经理问卡内基:“愿不愿去格林斯堡工作几天?”

于是,卡内基搭乘邮政马车去了格林斯堡,一路上令人非常愉快。途中,他看见数以万计的工人,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进行铁路铺设工程。

卡内基自言自语:“这大概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工程。”

“对,没错,年轻人,而且快完工了。以后费城与匹兹堡间有铁路相连了。”驾驶座上的老人大声说道。

“一完成,您不是也要跟着失业了?”卡内基自言自语道,卡内基不是故意伤害人。

老人一扬长鞭,“啪”的一声,继续向前赶路,像是没有听到卡内基的言语。

格林斯基旅馆是一栋木造的两层建筑,电报公司的分公司就设在旅馆中。

打开事务所的门,卡内基被带到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跟前。这位临时要请假的报务员,相当傲慢。

卡内基进入电报房,于机前正襟危坐,一听到收报音,就有板有眼地干起活儿来:在电报用纸上,写起电文。而一旁的报务员却是看得目瞪口呆,宛如木鸡。

早上,他常常散步到那里去看工作的进展,他从没梦想过会这么快进入一家大公司,更别提从事现在的工作。这是他在电报公司第一次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所以他更是小心翼翼,一点也不敢擅离职守。

一天晚上,夜已很深了,屋外雷电交加,他坐在办公室里,但不愿切断联系。

他太过冒失,坐得离按键太近,一道闪电把他从凳子上打了下来,这差点毁了他的事业。从此,只要有暴风雨,他坐在办公室里就会格外的小心。

卡内基成功地完成了在格林斯堡的这个小任务,博得了上级的满意,因此这项小任务圆满的完成在其他孩子看来,他是顶着光环回到匹兹堡的。

卡内基在格林斯堡圆满地完成了代理报务员的任务后,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了。因为,在当时公司需要一个新的操作员,布鲁克斯先生亲自推荐卡内基来担任助理操作员一职。这让卡内基非常高兴。

于是很快卡内基就成了一名操作员,每月拿25元的巨额薪水,在他看来,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他能从信差升到操作员,要归功于布鲁克斯先生的栽培。

那年卡内基17岁,完成了他的学徒经历。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不再是一个每天只赚几美分的小孩了。

回到匹兹堡后,他开始思考起新闻电稿的统一问题。

匹兹堡的报纸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派一个记者到电报公司来抄写新闻。

不久后,所有的报纸共同委派一个人,这个人建议说,接收到的新闻应该被制成多个版本。

一天,卡内基向每天傍晚都要到电报公司抄写的来自纽约、华盛顿电报的5家匹兹堡报社记者的其中一员问道:“记者先生,5家报社都发内容相同的电报,不是很浪费吗?”

记者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不,不完全一样。”

“不过,我所听到的收报音,均是一样的啊!如果要省些电报费,不如拍统一电报稿。”卡内基坚持道。

“你这样说,是想被公司开除吧?”记者半认真半开玩笑。

“记者先生,统一拍发电报稿没关系的。我可以把电报稿复制成5份,分送到5家报社。”

为向卡内基致以谢意,5家报社达成协议,每月付给卡内基1元钱。这使卡内基每个月的薪水变成了30元,而且当时的每一块钱都很值钱。

家里的积蓄渐渐增加,似乎卡内基将来会成为百万富翁已端倪初现。

第六节 结识偶像斯考特

卡内基在电报公司的经历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正值青少年的他来说,在电报公司工作为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他在《自传》中写道:

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电报公司的操作室是一个非常棒的学校。在那里,我必须用纸和笔,用作品和创作来做好工作。在那里,我对英国和欧洲的一点点知识帮了我的大忙,毫无疑问,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有时候通过这种方式起作用,而有时候则是其他的不同的方式。

但卡内基16岁的时候,生活以其固有的严峻考验了他。

俄亥俄河堤防决堤,使得河畔一个叫斯托本维尔的城市电报线全部被摧毁。并且与哥伦布、辛辛那提以及路易斯维尔等中西部重要城市的联络干线全部中断!

无论是对卡内基或是他所在的电报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无论如何,当他接到“连夜赶往斯托本维尔”的命令时,卡内基早已考虑周全,并且做好前去冒险的准备。由于事先已经预料到人手可能不够,于是他就带领他那群“死党”一同往该市赶去。

当时,由于只能接收到从东部拍来的电报,却无法拍往西部,所以卡内基每隔一个小时就必须请伙伴送电报到下游的惠灵镇:利用顺俄亥俄河而下的莱茵船只来送电报,当然这是一个变通的好办法。因为这样,就可以直接在惠灵镇拍发电报了。

这个年轻的朋友终于在考验中获得了成功,并且因为对该事处理得当,卡内基受到了加薪的奖励。

当月薪超过30元的时候,他快乐地对母亲说:“妈妈,现在可以还清丹弗姆林的借款和买房子了。”

不久,因为亲戚的关系,舅舅霍甘就把所购下的房子卖给了卡内基的母亲,并且允许他们分年偿还房款。

这年11月,卡内基刚满17岁。不久,在匹兹堡的报纸上,刊登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大幅报道:“匹兹堡与费城之间的铁路终于通车!”

实际上,这条铁路线并没有完全贯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列车必须绕过约翰镇的斜坡地带才能通行,真正不换车而直达费城,那还是两年后的事情。

但是,在当时,这已经是历史上的壮举了,卡内基的电报公司也因此欢欣鼓舞。

“听说宾夕法尼亚铁路要在匹兹堡设立西部管理局。到时候,电报的收发量,不知道要增加几十倍呢!”“汤姆·斯考特先生将受命为西部管理局局长。”三三两两的人们这样传说着。

果然,第二天早上,斯考特先生——传说中的主角乘着马车前来拜访电报公司了。

他身着黑色大礼服,打着蝴蝶领结,头戴丝绸小礼帽,身材非常高大,整个人看上去相当气派。人靠衣装,当然,往大点方面看的话,那辆马车也可以算作衣装。

此时卡内基的眼睛张得大大的,直愣愣地看着这辆漆黑亮丽的康尼斯拖格马车。因为若用现在的话来说,它简直就是凯迪拉克。年轻的卡内基的惊奇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马车是德国移民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的康尼斯多格溪谷,以手工制造出来的,材料是坚韧的桃木,最初是作为车台之用。

这种马车的驾驶座,从一开始就设在左侧,而欧洲的马车驾驶座则设在右侧,这时,因为还没到上班时间,拿着扫帚的卡内基只好一个人出来接待这位不速之客。

“我是即将接管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汤姆,您呢?”

“我叫安德鲁·卡内基。”

“不用那么客气,以后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这儿,叫我汤姆就可以了。”斯考特微笑着说。

“是……斯考特先生。”

出于对斯考特先生的尊敬,对面前这位彬彬有礼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绅士,对他的名字,卡内基却总叫不出口。

这位斯考特先生的奋斗史富有传奇色彩,1823年出生于阿勒格尼河畔富兰克林,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只留下11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自10岁开始,斯考特就非常勤劳,从帮佣到代销商品,无所不做。

17岁时,靠姐夫的提拔,他当上了州营道路与运河的通行收费员。两年前,他担任了宾夕法尼亚铁路邓肯斯维尔西部终点站的货物监督。终点站的货物监督与匹兹堡的管理局长资格是不同的。

斯考特受到特别的提拔,连级晋升,到如今,这位新管理局长雄心勃勃地来到匹兹堡上任了。斯考特先生英姿勃发,温文尔雅,对人也十分客气:“安德鲁,能不能帮我赶快把这15封电报拍发出去?”

卡内基答应立即拍发15封电报。从拍发的电文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指令电报。他对由匹兹堡到阿勒格尼斜坡地带约翰斯敦的各新站作了如下指示:为使匹兹堡开出的客车畅行无阻,由各站干线分出的线路,必须保持时间差距,以避免货车浪费时间等待错车。

“谢谢!安德鲁,我还会再麻烦你的!”

卡内基很快很利索地将15封电报全部拍发完后,斯考特先生对他的印象非常不错,再三道谢后离去。

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又拿着相同的电文来到电报公司,请求拍发,并且这一次他特别指明:“请安德鲁拍发!”

正当约翰·洛克菲勒与拥有纽约中央铁路的巨子凡德毕尔特签订密约,图谋以运费折扣达成垄断目的时,参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大联合构想的斯考特,于8年后南北战争爆发时,应林肯总统之请,就任陆军的助理次长。

他独力承担北军的输送计划,还圆满修好被南军破坏的铁路。不光这些,他还曾指挥过士兵、武器及粮秣的运输,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

第七节 从电报公司跳槽

刚刚上任陆军的助理次长,汤姆·斯考特先生就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把运费做了较大的降低,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刚刚得意之时受到了多方的非议和责难。

匹兹堡的很多人对斯考特先生以及宾夕法尼亚铁路董事长艾佳·汤姆森,抱有强烈的仇视和敌意,内心充满了杀之而后快的恨意,一度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接着就有传言说:“斯考特以重金向州政府及联邦政府贿赂,买下铁路独占权,也因此被人称之为‘章鱼’!”

“将巴尔的摩至俄亥俄的铁路排挤掉,就是那个叫斯考特的年轻人所策划的!”

卡内基对制造谣言和恶意中伤毫无兴趣,他认为这些人对每天跑好几趟电报公司,卖力做事的汤姆·斯考特先生的严厉指责,是一种不实的言论并且毫无根据。

相反,这位坐在闪闪发亮的康尼斯拖格马车的驾驶座上、挥鞭策马而来的斯考特先生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卡内基。

“那家伙是条蟒蛇!将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运费,每500米降为2.5元,如此一来,收费道路和运河公司非关门不可了!”

斯考特先生遭到的指责日益强烈,但这位当事人对这些谩骂却充耳不闻,毫不放在心上,每天早上他照常笑嘻嘻地驾车而来,把电报送到电报公司,然后神采奕奕地驱车而去。

一天早上,斯考特先生和往常一样来到电报公司,和前来事务所视察的电报公司董事长欧莱里会谈。他们谈话的内容恰好被卡内基无意中听到。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乘客数量直线上升时,他们想在阿勒格尼斜坡地带的铁路的山麓下单轨线路终点与匹兹堡的管理公司之间,架设专用的直通电报线,卡内基就是斯考特先生中意的人选。

电报公司极力挽留卡内基,愿把月薪出至33元,但斯考特却愿意给35元。

在给丹弗姆林的堂弟乔治的信中,卡内基不无兴奋地写道:

最新消息!我已经辞去电报公司的职务,转往宾夕法尼亚铁路。这是从大西洋延伸到西部的3大铁路之一。斯考特先生人非常好。我的月薪35元。

在铁路管理局的斯考特事务所内,不仅新设的电报收发装置全属于我所有,斯考特先生还授权给我监督公司内的会计。以前学的复式会计派上用场了,前途一片光明!

斯考特先生在他自己房间隔壁的小屋内,给我弄了一间办公室。晚上也是18时下班,他鼓励我在工作之余多读些书,努力充实自己。

1853年2月1日,卡内基成为了斯考特先生的文书和操作员,每月的薪水是35元。工资从每月的25元升至35元,这是他所知的最大的涨幅了。

公用电报线临时接进了斯考特先生在火车站的办公室。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可以在不影响电报公司业务的时候使用这条线,直至铁路公司当时正在修建的电报线路完工为止。

一下子,卡内基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开始和另一群人接触。在《自传》中,他对这期间的心理变化做了详细的记录:

现在,我从电报公司的操作室里踏进了一个更开放的世界,刚开始,我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那时,我刚过完第18个生日,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一个孩子如何可能在只有纯洁和美好的环境中一直成长到18岁。我相信,直至那时,我没有说过一个不雅的词,也很少听见这样的词。我对卑鄙和邪恶一无所知。幸运的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的都是善良的人们。

而现在,我突然进入了粗人成群的公司,斯考特先生和我临时在商店辟出一角作为办公地点,这里还同时是货运列车长、司闸员以及消防队员的调度指挥部。我们共用一间屋子。这完全不同于我所熟悉的世界。

对此,我并不高兴。在这里,知识之树上的果实中美好和邪恶共生,我第一次不得不将它们都吃下去。不过,甜蜜和纯洁依然氤氲着我的家,粗俗和邪恶不得进入。那是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天地,他们都是有教养的青年,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受人尊敬的市民。

“对那些不合我天性以及跟我早期所受的教养格格不入的人和事,我是怀着一种厌恶的心情度过这一时期的。和粗人在一起的经历也许对我有好处,因为这使我对抽烟和嚼烟草,对骂人和下流话感到厌恶,而且我还很幸运地一生保有这种厌恶。”

很快,卡内基换了新的工作,有了新的工作内容,即将和新的人群打交道了。

第八节 得当处理紧急电报

卡内基换了新的工作,可他并没忘记过去那群一起工作、一起奋斗的“死党”。他从那伙被引进电报公司的“死党”中,又将精干的罗伯·比肯和大卫·麦考尔拉到铁路公司来陪他一起奋斗。

比肯被派用到阿勒格尼斜坡地带对面的山麓城市阿尔图那工程总部的工地现场,这里正在进行连接斜坡运输道的主线贯穿工程,为数颇多的苏格兰移民工人与德国移民的技术人员正在工作着。

铁路的现场人多事杂,和电报公司的稳稳当当的太平情况简直有天壤之别,可以和码头的拥挤、矿山的嘈杂共论。那里的工人也个个都是外表彪悍、内心同样彪悍的大块头,常常会因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也有可能动刀动枪。

卡内基外出的工作,就是每到月底把员工的薪水准时送到阿尔图那。

一开始,卡内基觉得乘坐客车往返颇为刺激和有趣,但时间一长,他就觉得这样的工作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卡内基不得不请求改乘火车,这成为他每个月底不可或缺的娱乐。

有一次,卡内基请司机教他驾驶火车,并帮助伙夫烧锅炉。同车的人对这个年轻人的举止感到惊讶和有趣。在爬上阿勒格尼斜坡的山腰,登上山顶时,他突然找不到自己的薪水包,于是大声叫道:“啊!糟了!我的薪水包掉了!”

一直放在脚边的薪水包竟然丢了,这该怎么办?一股寒气直冲卡内基的脊背,薪水包丢了麻烦可就大了!一群彪悍的大块头正在等着他呢!

“拜托,拜托,请开车下山去。”卡内基近乎哀求地向司机说道。

司机禁不住他的再三恳求,只好把车倒回,开下山去。一路上,卡内基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

终于他在斜坡道路的小溪中发现了薪水包,当时,他太兴奋了,忘我地从行驶中的火车中“噗通”一声飞身跳入河中。

在这次丢失薪水包事件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斯考特先生外出还没有回公司。

那时候的铁路还是单线,尽管电报指令发车还不是惯例,但还是经常要用比较快捷的电报。

那时候,只有主管有权对宾夕法尼亚铁路系统的任一路段,或者对其他系统发布指令。因为整个铁路的管理体系尚处幼年,人们没有做过此方面的专门培训,发布电报指令只是危急时刻的权宜之计。

斯考特常常在晚上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现场,指挥清理和疏通铁路线路,许多个上午他都无法来到办公室。

这天,卡内基忽然收到这样一封电报:

货车在阿尔图那附近的单轨路线上被堵塞住了。客车从早上开始,已堵了4小时。

事情是这样的:东部地区一场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阻止了特快客运列车的西行。而东来的客车正由信号员一段一段地引领着向前开,两个方向的火车便僵持在旁轨上。

卡内基立刻进入斯考特先生的房间,迅速查看货车的配位图,他立刻看出了阻塞的原因。

但是,对列车下达调度命令的电报,除铁路管理局长斯考特以外,其他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被严加禁止的。任何人若是违反了禁令,不问任何理由,都会被立即革职。

卡内基犹豫了,又禁不住内心矛盾。他轻叹了一口气,踌躇了几分钟,毅然提起笔来,写成电文,并冒名签上汤姆·斯考特,然后拍发出去。

当汤姆·斯考特先生从外头回到公司后,发现桌上有堵塞报告的电文,立即书写命令电文。他所写的内容,与卡内基已经拍发出的电报一般无二。

“安德鲁,请把这封电报发出去。”卡内基走向电报间,想了想,又往汤姆·斯考特的房间走去。

“我先前已拍发了一份同样内容的电文……”当斯考特先生平静地发问时,卡内基窘迫地答道。

“谁签的名!”斯考特脸色铁青地问道。

“我冒您的名签的。”

当然,卡内基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铁路公司没有一个人知斯考特先生并没有亲自发出指令。

卡内基下定决心,如果以后这种情况再发生,他决不会像那天早晨那样,除非得到授权。卡内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直至当匹兹堡货运部的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先生告诉他斯考特对他的看法。

就在那天晚上,斯考特找到弗朗西斯科,问道:“你猜那个白头发苏格兰小鬼都干了些什么吗?”

“我猜不到。”

“他在丝毫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我的名义把所有的列车都发了出去。如果不是这样,我责任就大了。”

“哦?那么他做对了吗?”弗朗西斯科问道。

“噢,当然没有错。”

卡内基这才安心了。当然这也暗示着他下次还可以这样做,因而他更加大胆了。那天以后,斯考特先生很少亲自发布列车指令了。 QzWLjkXIYTWQpH09K648ebbE5CMICvHkKgp9p5dwqfbY/vQ/uMo3W05MOvmdRP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