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尝试:因为未知,所以可能

第一节 不安分才能不断突破

现在的马云一提起当初就赞赏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他说:“其实最大的决心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多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情,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

马云毕业后留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但是,马云这个人天生就不安分,他是注定不会老老实实地做教师的。

很快他就开始琢磨着“下海”,考虑来考虑去,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这应该是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机构,也是马云的第一个梦想。但是很快,通过海博翻译社锻炼了经商能力的马云,梦想变得更大,眼界变得更高。这样一个小小的翻译社也远远不能满足一个追梦者的梦想了。

1995年,马云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到了美国,在那里他发现了互联网的神奇。马云虽然不是一个技术人才,他对技术几乎不懂,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看到了新的让他不安分的希望,这就是足以让他“疯狂”的理由。

事实上,在去美国之前,刚满30岁的马云已经被评为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了,而且他还是学校驻外办事处的主任。但是,不安分的马云终究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属于自己,他辞了职。他不知道互联网能不能让他成功,但是他就是想试一试。

很多人都喜欢讨论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成功之道。抛开技术层面和营销方面不谈,从本质上说,他们两个都是不安分的人,“想给这个世界带来点新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尚未兴起的个人电脑上做出巨大贡献,两个人连大学都不上完就敢于创业,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绝对不会为冒险付出任何代价,安分的人不会看到变化的市场中瞬息万变的商机与危机;安分的人不会想到另辟蹊径,单独开辟一条道路,这样就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某种角度而言,创业需要的就是不安分,也就是“不断折腾”。

倘若一个人一直走在别人已经铺就好的路上,一路畅行,风景优美,他会想着去另觅他路吗?而马云当年有着那个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位,他敢于放下这些,去追求自己的不安分。

有不少人已经习惯了8小时工作制,每天躲在舒适的办公室内,可以说工作之余已经习惯了安逸,一副别无他求的姿态,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睡觉、再上班。不是说这样的生活不好,很多人喜欢平淡的生活,那也不错。但是从创业上来说,不安分就是一个人突破自己的开始,经过努力他就会走在市场的潮头,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这样说道:“我发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比如我父辈当中的很多成功者,都是随着改革开放放弃了原来的铁饭碗,只身闯荡江湖的。但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我就遗传了这样的不安分基因。”他还说:“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安逸让我心里不安分。其实北大已经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因为一周上课才八小时,这之外就全是你的时间。每个月的奖金和工资还照拿,基本就是挺安逸的。要按这个走下去就是一个挺安定的生活。但后来我又想这也不太符合我的个性。因为我在外面尝到了甜头,看到我在外面一个月可以上出北大十个月的工资,这样心里就不安分了。”

就这样,从北京大学辞职的俞敏洪顶着寒风,冒着烈日,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贴小广告,在一座漏风的违章建筑里,创办起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后来,新东方成功登陆美国主板证券市场,俞敏洪身价在一夜之间飙至2.42亿美元,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教师。

不守“本分”,给人一种不安分的感觉。往往是别人都做着墨守成规的事,他们却一反社会共同心理,逆潮流而上,做着不合潮流的事。但不得不说,大部分的成功者靠的就是突破,就是敢于走没人敢走的荆棘之路。

不安分的人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说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并且他们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敢为天下先,想到就敢去做,这才是不安分的本质。当一个人不安分时才会想到打破常规,突破自己和别人的思维习惯,为自己也为后来的人开辟新的道路。

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

第二节 避免“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马云有一句口头禅:“你们立刻、马上去做,立刻,马上。”这充分体现了马云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就立刻去做的性格。对他来说,“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要的是“做”,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功。

1995年,在美国“受到了刺激”的马云,回到国内后,办网站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自己也不懂技术,心里还是发虚,于是马云找了24位朋友到自己家里面,他们大多都是马云在夜校教书时候认识的学生,其中还包括一个82岁的老太太。马云跟他们说:“我要做这么个东西,In—ternet。”接着便给他们大讲Internet的好处。

说实在的,马云对技术一窍不通,但是马云的想法很多,想要一股脑地都说出来,所以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也糊涂,因为大家根本都不了解这东西。

马云的朋友们都很吃惊,说:“你好好的放着老师不当,去玩儿这个东西,脑袋是不是灌水了?”最后马云让这24个人举手表决一下,结果24个人里面有23个人反对。他们说你干什么都行,开酒吧也行,要么开个饭店,哪怕是办个夜校,但这个肯定不行,干了是要闯祸的。只剩下一个人对马云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不行就赶紧逃回来。”

晚上,马云在床上翻来覆去也睡不着,越想自己越要下定决心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第二天起来,马云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不得不天天出去跟人家讲互联网的商业作用,说服他们同意掏钱并把企业的资料放在互联网上。他在一些人眼里就是骗子,是精神病人。但他始终都没有动摇,他就是将这个自己也一窍不通的互联网事业搞了下去,并且做得风生水起。

很多年轻人很有想法,能思考到很多东西,但是当他们在晚上躺在床上产生出想法的第二天,他们还是走原来的老路,自己的想法也被抛在脑后,不再提及。这并不是他们的健忘,而是在他们看来总有诸多理由阻碍自己想法的实行。比如,“这个太难实现了吧”、“没人肯帮我怎么办”、“大家都质疑我怎么办”等等,这种自我否定会将大部分人的想法拘禁在脑海里,最后消散殆尽。

比尔·盖茨在2007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表示,他当初创业,就是坚定地认准目标,并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勇敢地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他说:“关键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动。”

爱迪生也曾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敢于行走的脚!”

因为有很多敢想而不敢做的人,就有了许多人看到别人用自己曾经的想法创业成功之后,一拍大腿说:“这不是我曾经的想法吗?”于是就非常懊悔当初自己没有亲自做。

有一个湖南人,他是一家公司的小员工,1983年他去广州旅游时,第一次喝到了可口可乐。当时这种饮料尽管在广州有许多人购买,但在全国其他地区几乎还是无人问津。

他心想:这个生意没人做,如果我做了一定会很红火。于是,他立即多方交涉,最后终于搞定了做湖南的经销总代理。

但当他把第一批300箱可口可乐运到长沙时,无人问津,甚至连个对这种饮料好奇的人都没有。他只好踏着三轮车满街跑,手里举着可口可乐的瓶子,对来往的人群做着口头广告:“可口可乐,风靡世界的美国高级饮料,欢迎大家免费品尝。”接着又一家家地去敲商店的大门,请店主品尝,以此换得人家代销可口可乐。

就这样,他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打开了销路,把300箱可口可乐全部售完,而且赢得了客户。于是,雪片般的要货的订单从四面八方纷纷飘来,可口可乐在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知名度越来越高。

他的果敢和奋斗精神,终于感动了广东省酿酒食品进出口公司,并于1983年正式批准他为该公司可口可乐行销部驻长沙的总代理。

马云说:“敢想敢做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敢做是激发内在潜能的挖掘机,敢做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敢做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了就去做,不要怕失败或者众人的质疑反对,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在这期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要让一个伟大的想法还未实行就被扼杀了,做事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是违法和违背道德的事情,想到就去做,不要只想着如何做却不落实,最后耽误了做事的进程。

第三节 敢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每个商人都想着自己的企业赚钱,但是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时就反其道而行之,他就喜欢干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没有只把目光放在赚钱上,他主张的是“先让别人赚钱”。这让当时的很多人大不理解,说:“你一个企业好好地赚你的钱就得了,还装什么清高?”

阿里巴巴的开发目的是想成为商人们赚钱的平台,但是马云主张销售人员不要盯着客户的钱,而是要帮客户多赚钱,等到他们赚钱之后自然就会有阿里巴巴赚的。马云从一开始就坚持资源共享,通过免费的方式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在一起,然后提供给用户。

阿里巴巴的每一项产品都是为了帮助客户赢利而产生。从一开始客户的不信任会为营销带来很多障碍,而等到他们发现使用阿里巴巴的产品真的能够为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乐意掏钱出来,甚至争先恐后地把钱塞到阿里巴巴的口袋里。还有淘宝的开创不收费的先河,在别人看来这放弃了大量的金钱,但是马云的眼光不只有这些,他做到了舍弃别人不愿意舍弃的金钱而打败了强大的eBbay,占据了中国的市场,淘宝连年获利。

马云说:“当今世界上,要做我做得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或者我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我觉得太难了。因为技术已经很透明了,你做得到,别人也不难做到。但是现在选择别人不愿意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我觉得还是有戏的,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经验。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千万别去惹,因为别人比我有实力,比我能力大。”

“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这是以美国管理学者韦特莱名字命名的“韦特莱法则”,换一句话说得全面点: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并把它做得更好,你就会取得成功。

台湾著名爱国商人王永庆,在创业初期是在嘉义开米店的,当时嘉义米店竞争十分激烈。王永庆开的铺面规模小,没有知名度和任何优势,生意冷冷清清。为了能够打破这种局面,王永庆曾做过多种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

王永庆感觉到要想自己的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不愿意做的优势才行。于是王永庆便主动为顾客筛除米里的杂物。这样,王永庆米店以高质量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同时,他又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是一项非常不好做的事情,因为米袋很沉,并且送米就免不了自己吃苦挨累。但王永庆没有只是把米送到客户家里就了事,每次送米,王永庆都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缸里还有剩米,他就将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倒进新米和旧米。此外,王永庆还采取先送米,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顾客。王永庆就是靠着这样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的精神,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之路。

别人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可能是勇气原因,也可能是眼光原因。但是如果你能放下身段,或者愿意吃苦挨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最后在这些事情上得到收获的就是你。舒适安逸的生活谁不想过?工资高,活不累又体面的工作谁不想做?挨累不讨好,看起来赚钱又少的活没有人愿意做。但是如果能把这些做成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在这期间可以磨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里总是隐藏着尚未开发的商机,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发现。

许多年前在日本,一个年轻女郎来到一家著名的酒店当服务员。

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她洗马桶,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这让她难以承受,没想到会是洗马桶的差事。她看见马桶就有种作呕的感觉。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前辈亲自洗马桶给她看了一遍:首先,一遍遍地洗马桶,直到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丝毫没有勉强。

她目瞪口呆,如梦初醒!她警觉到是自己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马桶的人!”从此,她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她的工作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她很漂亮地迈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从此,开始了她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之旅。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年洗马桶的日本女郎,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第四节 激情冒险,创业者“永远年轻”

马云35岁创立阿里巴巴,那时的马云早就过了而立之年,但是他的身上就有一股子激情存在着,让人能时时刻刻地感受到他的力量。

由于创业之初互联网不被大家接受,马云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的重任。没钱做广告,他们就一家一家地演示游说。为了宣传互联网,马云不放过任何机会,也不管时间和地点。马云像着魔一般宣讲互联网,逢人就讲,无处不讲。同时一家家公司、一家家企业“扫”过去,向他们推销互联网,推销“中国黄页”。马云那时的角色,就是狂热的义务宣传员和执着的推销员,甚至被人斥为“疯子”。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连数日不知疲倦地奔波,马云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单生意。这一单的支票是一家民营衬衫厂付的,虽然只有1.5万元,毕竟是“中国黄页”业务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突破,它第一次向公司三个创始人证明马云臆想出来的这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也许有戏”。

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马云一连跑了五趟。但企业老总老是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东西。为了说服这位老总,马云为他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向他讲解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有更广泛的效应。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这位企业老总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走时他向这位企业老总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企业老总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付款。

听过马云演讲的人都知道,他的演讲仿佛永远都激情澎湃。应该说马云把激情当成了一种创新力,他说:“年轻人都有激情,但年轻人的激情来得快去得更快,持续不断的激情才是真正值钱的激情。你可以失去一个项目,丢掉一个客户,但你不能失去做人的追求。这就是激情。失败了再来,这就是激情。”马云就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创业者,是一个伟大理想的布道者,是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马云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激情和不断努力,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比尔·盖茨曾说:“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技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微软公司的创办正是源自于比尔·盖茨的“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甘心”的创业激情,为此他放弃了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业的理想中,最终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

上海理工大学里有一家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跟不少大学周边的创业企业一样,一眼望去都是年轻人。可这里面还进出一位50多岁的“老同志”,他正是企业创始人吴家荣。

吴家荣在国企干了30年技术工作,却在后半生创办了这家高新科技企业,且没有任何退休之意。吴家荣自豪地说,只要你坐过地铁,那你的包包一定通过了他产品的安检。而最初他只是从探测一只月饼开始创业的。

那时,报纸上不时有这样的新闻——名牌月饼中吃到钉子。原来,月饼生产过程中,馅料开罐、搅拌等环节容易混入金属杂物。于是吴家荣凭其知识与手艺,想利用电磁场原理,在月饼流水线上及时发现金属杂物。他在虬江路市场淘材料,配上各种电子仪器,在家中陋室搞出了第一台金属探测仪。

当时进口一台同类设备需2万美元,价值相当于一辆“普桑”轿车。吴家荣驮着这台“纯手工”处女作,在38摄氏度高温天,骑着破自行车上门推销。果然,金属探测仪受到食品企业欢迎,当时的上海市商检局还牵线搭桥推广产品,更有外地企业上门提货。

创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也需要懂得很多事情,更可能的是创业时间会非常久,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成功的希望。青年未必能够创业,但是敢于用激情创业的弄潮儿是永远年轻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创业者只要有激情就永远年轻,永远和年轻人一样拥有良好的点子,能接受新的事物。有激情的企业家无论年龄多大,总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马云所说——“激情就是一种创造力。”有了激情才敢于冒险,才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不墨守成规,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第五节 保持冷静,无谓的风险不去冒

马云是一个能冷静思考并处理问题的人,他一直坚持认为面对风险投资,一定不能见钱眼开,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但是,在新世纪开始之初,马云的阿里巴巴越做越大,阿里巴巴的摊子以迅猛之势铺到了美国硅谷、韩国,甚至在伦敦、香港快速拓展业务。当时正值互联网的冬天,大批互联网公司接连倒闭,整个市值蒸发了60%以上。阿里巴巴的硅谷中心也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在这紧要关头,马云静下心来,在2000年年底,宣布全球大裁员。2001年马云又开展了阿里巴巴的“整风运动”。马云对员工说:“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

静下心的马云开始考虑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最后马云得出结论:“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要帮助中小企业赚钱。”而后,马云又开始考虑:什么才是决定B2B交易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当时国内电子商务环境后,马云将目标锁定在安全支付问题上。

2002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诚信通”计划,“诚信通”受到了商户的热烈欢迎,给马云带来了极大的人气,也让阿里巴巴成了安全支付的代名词。很快,45000个网商的营收源让阿里巴巴日进100万元。冷静下来的马云终于掌握住了阿里巴巴的方向。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初在家里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他说:“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

后来的阿里巴巴做得非常成功,跟随马云多年的老部下就想尽快让阿里巴巴上市,让期权套现。当时的马云却看出阿里巴巴背后的巨大战略缺失,一心想做淘宝网来弥补市场空缺。最终他力排众议,创办了淘宝。

今日来看,马云当时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他没有冒进,而是先选择打开国内市场,如今B2B与C2C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互相支持着,为彼此的平稳发展做着支撑。

马云说过:“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该做什么’,‘我到底想做什么’。要做到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要动心,面对快速扩张不要动心,冷静地记住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冷静地去发现有价值的核心是什么。”

马云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有他的“闯劲”,更应该是他的谨慎前行、能冷静面对危机和利益。他的经营策略就是前期摸索,拜师学艺,借船出海。马云习惯于用最小的代价来做好创业前的准备。马云给外界更多的印象似乎是“疯子”、“狂人”,但他的确是个“疯狂而不愚蠢”的创业家。在互联网“发烧”的年代,他难得地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做出了诸如“回到中国”、“停下来”、“不上市”等明智的决策。因为他把创业、经营一个企业看做一场3000米的长跑,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

企业的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危难之时,性格狂躁的管理者必然失败。只有保持头脑的冷静,才有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家企业要想在激烈残酷而永不休止的商业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一颗懂得随时勒住马头的果断决心。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对这项决定的发表,大家都感到震惊。因为松下已经花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投入10亿元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全盘放弃。员工们纷纷在私底下讨论,都不明白上层管理者是怎么了,甚至有人称“是管理者想要卖掉公司”。

事实上,松下幸之助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其慎重考虑的。他认为虽然大型电脑的利润高,但是风险太大,加上当时公司用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到那时再退,就为时已晚了,不如趁现在一切都尚可撤退,赶紧悬崖勒马,收住脚步。

投资以后,撤退是最难的。但如果无法勇敢地撤退,只一味无原则地冒险,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一击。松下幸之助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筹,不愧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这也让松下长期在日本立于不败的地位。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企业,一些“冒风险得利益”的事情导致了很多企业的倒闭,就是因为企业家们没有看到背后掩盖的危机。所以,不冒进,头脑冷静,实在是一个企业家的必备要素。

第六节 挑战我们一直认为对的事

马云曾经在动员阿里成员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说:“我们要时刻考虑着我们的流程有没有问题,我们的习惯思维有没有问题,我们敢不敢挑战我们一直认为对的东西。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根据每个管理者自身条件的不同,管理风格特点的不同,管理者一定要学会不断地创新,决不能一成不变地模仿别人的管理模式。在马云的眼中,管理者只有弄清楚现状,勇于改变,不断尝试挑战,才能打破陈旧规则,解决问题,在管理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

马云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讲过一个故事:“70年代末我在杭州学英文,在西湖边上,老外说你们广播操很好,我就教他们广播操。教完之后我回过头来看看,他们也回过头看一下;我一笑,他们也一笑;我弯了一个腰,他们也弯了一个腰。第二天表演,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所有人都转回头,笑了一笑,弯了腰。这个就是习惯。你前面一贯认为对的东西,也许当时是出于我们竞争的需要,当时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傻傻的,于是越来越傻,越搞越大。”

这个故事逗得员工哈哈大笑,却也受到了马云的不少启发。

2012年,马云在北京接受电视采访时透露,未来阿里巴巴将分拆成30家公司。这一分拆次序吻合马云之前提出的“平台、金融、数据”梯次战略。提出这一战略时,阿里的OneCompany战略达成还不到三个月。

十三年的电子商务历史,令阿里巴巴成为这一改变的引领者。但过去的成功已经过去,马云深知,如今的时代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平台游戏即将结束,新经济时代的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个新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三个领域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将创造出崭新的商业形态乃至社会形态。

因此,马云说:“新时代的游戏规则并不确定,但因循守旧一定是错的。记住我为什么变革,因为明年后年是阿里的黄金时期,我们绝不能在公司失落的时候再去变革。”马云心中十分清楚,他这一次重构阿里巴巴,其中不仅包括组织架构上的分拆重组,还包括重建公司的生态系统。这是一次创新,更是一次勇于改变。

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用在一家企业上就是不要跟随在别人后面走路,甚至还要否定自己之前的道路,该另辟道路时不要犹豫,敢于向自己曾经认为对的东西说不。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只有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如果管理者本身总是因循守旧,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必然会因为毫无创造性而陷入困境。

另外,勇于创新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改善公司的现状,让公司在时代变革中能够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而且对于管理者自身来说,也能够提升自我能力。因为在创新的过程中,管理者经过不断地学习充电之后,能够更好地了解未来市场需求,大胆开拓,不断开发新产品。

大胆地挑战自己的思维局限性有利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福田汽车在成立之初,在管理方面就采取了大胆革新的模式。它规避了传统型企业的种种弊端,并且以市场为导向,成功转化为市场型企业。福田很快从一个没有资质、没有背景的股份制企业,一跃而成中国的轻卡销量冠军,这是因为福田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

2011年,福田汽车又提出了“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开发、全球化”的经营方针,并设计了全新的经营管理架构——“1+N”管理体制,初步设计了以产品创造和商品制造业务为基础的组织与流程体系。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级、二级业务、流程、组织与职务架构,最终建立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战略中心型组织。围绕这一管理架构,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的思路进行业务重组。

管理上的创新,让福田脱颖而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依靠扶持而能迅速成长;也正是管理创新,让福田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标,成为很多企业学习效仿的对象。可以说,是管理创新,让福田汽车再一次立于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潮头,在2012年,实现了销售整车62万辆,商用车产销量排名全球第一位。

契诃夫曾说:“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作为公司的管理者,除了对事情要有果断的决策力和行动力之外,还要有创新的勇气。要知道,不敢下水,害怕呛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管理者如若想要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随波逐流,那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在独辟蹊径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节 想得越多,越不敢去做

马云是一个想到就去做的人。他说:“一件事情只要有四成把握就要做。”这并不是在鼓励年轻人冲动,而是有马云的独到想法。

马云最初的职业是大学教师,突然想做网站,家人、朋友几乎所有人反对,说马云是异想天开。马云一是不懂电脑技术,二是资金紧缺,也没有社会关系,三是当时杭州都还没有互联网。马云能不知道这些吗?他知道,但是他还要做,这并不是他喜欢纸上谈兵、盲目自信,而是他想到了就会立刻行动,并且为了做这件事很能吃苦。他四处奔走筹钱,不辞辛劳一遍又一遍地跟别人讲互联网的好处,最后他做成功了。

有很多人在采取重大行动前,总是考虑得面面俱到,比如资金是否充裕,行业未来的前景是否良好,自己是否能做成,等等。思前想后,不得其所。这就导致了一些创业者产生悲观的想法,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梦想。马云说:“做决定之前,不必想太多,只需想两件事:一是这件事的价值是否是你需要的?二是这件事的最坏结果是否是你能承担的?只要确定有好处并能承担最坏结果,就可大胆决断。”

在马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赶紧着手去做,马云称在中国他找不到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但很多人只是空想空谈,“真正着手去做的人很少,遇到困难就躲回来的人很多,埋怨社会的人很多,抱怨没钱的人很多。”而很多创业机会,在马云看来如果不去踏踏实实做,是看不出来、也做不出来的。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年少时的经历坎坷,他曾是家里最有希望念大学的孩子,父母告诉他要想离开农村,要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的话,唯一的道路就是考大学。所以,他从小就怀着这个梦想,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当时应届生考上大学的大概只有2%,蒋锡培没有考好,父母便支持他复读。

但是蒋锡培决定跟着哥哥去修钟表,这引起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说你不好好上学,偏要去修什么钟表?蒋锡培觉得修钟表是一项非常好的手艺,一天甚至可以赚到几十元钱,在80年代这就算是高收入了。但是父母不能理解,因为钟表修得再好也是个摆摊的手艺人,怎么也不如一个大学生好,在他们眼里蒋锡培是有能力考上名牌大学的。可蒋锡培就偏偏下定了决心去修钟表,他后来说,在他跟着哥哥走的那一天,父母都没有理他,在生他的气。

蒋锡培用了两个月就学会了别人要用半年才能学会的手艺,他开始在外面摆摊,生意越来越好,大家甚至都愿意等几个月的时间来他这里修钟表。蒋锡培赚到了创业中的第一桶金,这成了他以后创业的敲门砖。

“如果你不去把这事情变成现实,那么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就不是浮云。”马云说,“我有时候很浪漫,想很多事。但我会问自己,愿不愿意现在立刻马上去干?如果我愿意,它就会变成真的东西。”

创业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敢不敢去做,考虑得越多就越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想到就去做的勇气,那么,他将永远在原地踏步。想要创业总有一些时刻需要鼓起勇气去作选择,有时候这些选择不仅不符常理、违背理性,甚至离经叛道、得罪亲友。即便如此,也要相信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做了最该做的事。

1997年,日本索尼公司的几名音响技术人员出于好奇,把本公司的便携式口述录音机改装成一台四轨立体声录音机,再配上一副普通的耳机,这时产生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录下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悦耳。

这一新的发现很快传到了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耳朵里,他相信,这种新商品一定有销路。他在公司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会议上大力推崇这种新品,他向董事会的人解释说这种新品是把高性能盒式磁带录音机的录音部分和扩音器取下,换上立体声的增幅器,从而开发的一种袖珍型单放机。但是会议上没有人赞成他的主张,大多数人的反对理由是“谁也不会买没有录音部分的单放机”,并且说“如果这款新品没人喜欢的话公司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盛田反驳说:“有那么多人在汽车里安装了没有录音装置的立体声播放机。因此,这种产品肯定会有销路。”

他坚持要生产出这种新品。很快,单放机一上市就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宠爱之物,并且很快风靡全球。

做事情之前认真考虑是对的,但是要注意一个度,不要为自己设限,为自己“添堵”,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和行动力。马云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结于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一直在前面摸索着,所以有什么宝贝都被他最先发现。

第八节 不找借口,一有想法马上行动

创建海博翻译社完全来自于马云偶然间的想法,当时,经济迅猛发展,各项国际业务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杭州更是一片繁华景象。产业的增多造成了人才的稀缺,非常需要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

当时的马云常常受到一些企业的邀请,但是他和学校签了五年不能离职的协定,所以他只能用业余时间去给人翻译。马云渐渐忙不过来,并且他看到很多退休的教师在家,自己也想帮帮忙,于是就产生出了办翻译社的想法。马云立刻找了几个合作伙伴,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给建立了起来。翻译社开始的时候严重亏损,马云就去做“倒爷”来维持翻译社,吃了很多苦,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由此可见马云创业的一些性格。

马云是那种一有想法就立刻行动的人,比如大学老师当得好好的要做翻译社,比如见到了互联网的魅力之后要做互联网,还比如见到了电子商务的潜力就立刻创立阿里巴巴。这就是马云,他从来不被世俗所束缚,他只遵从自己的想法。马云曾经说过:“年轻人一定要有为自己想法做实践的行动力,只有这样,你才会抢得市场的先机,才会让自己做得开心,哪怕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你不做就会永远遗憾。”

这种快速的行动力让马云一直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在别人的前面。无论是他的B2B,还是淘宝的免费模式,都让马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好运之后就后悔莫及。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过:“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允许你犹豫不决的!”

一天,李嘉诚在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时看到一则报道,意大利有家公司已经开发利用塑胶原料制成塑胶花,并将进行大批量生产,向欧美市场进行大规模进攻。这时敏锐的李嘉诚推想,欧美的家庭都喜欢在室内户外装饰花卉,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没有时间去种植娇贵的花草。而塑胶花则不同,不需要人们花时间去看护它,从而可以弥补自然花的不足,这里面应当存在很大的商机。而且,李嘉诚更长远地看到,欧美人天性崇尚自然,塑胶花的前景不会太长。因此,要占领这个市场,就必须迅速行动,否则就会贻误商机。

商场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因素才使许多创业的人们获取大量的财富。于是,李嘉诚以最快的速度从意大利引进了设备,并花重金聘请了塑胶花专业人员,大力开发塑胶花。由于动手早,李嘉诚抓住了人无我有独家推出塑胶花的机会,并运用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从而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世上再也没有任何事情比下决心、立即行动更为重要,更有效果了。因为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立即行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是自我激励的警句,是自我发动的信号,可以影响你的生活,乃至决定你的成败。

永远快人一步,马上行动,能使你勇敢地驱走“拖延”这个“贼”,帮你抓住宝贵的时间去做你不想做而又必须做的事。如果你想走在别人的前面,追求自己的成功,那就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立即行动。

马云从不为自己找借口,无论是创业时期缺乏资金,人心涣散,还是公司越做越大出现危机的时候。有很多人想要创业,却说:“我没有钱,创不了业。”马云告诉人们,这些都是为自己编织的借口,没钱照样能创业。“中国黄页”的资金是东拼西凑的两万元;阿里巴巴创业开始也只有50万元,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这50万元,对于当时的大门户网站来说只是一笔小小的广告费,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是全部的家底。然而,面对着仅仅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就是由“不找借口”的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人们总喜欢为自己的不勇敢或者失利找借口,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找借口,语气总是“如果……我早就……了”。所谓的成功者大都拒绝找借口,他们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原因或困难挑战。他们认定的事,就会立即行动,并且执拗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屏蔽掉了“给自己找借口”的思维,认为自己能行,所以更容易比喜欢犹豫不决和找借口的人成功。 IpDwD68gB/smpE8lzYM27MfZH+j1fXaWQguE13kpidaa1kKNdEjURJ6DvQ6pMg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