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真诚——富有感倩的话最能打动人

第一节 用真诚叩开别人的心扉

俞敏洪曾说过:“因为真诚,所以动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有拥有一颗真诚的心与人交往,才能换来彼此的心灵相通,驱除人为的隔膜,坦然以待。真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这笔财富的人将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自在的人,同样每个人的语言魅力也是源于真诚。

一个人讲话如果缺乏真诚,虽然能欺骗别人的耳朵,却永远不能欺骗别人的心。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有真诚,才能使人怒;唯有真诚,才能使人怜;唯有真诚,才能使人信服。”若要使人动心,就必须要先拿出自己的真诚。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

“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

俞敏洪的这一番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赢得了台下师生的热烈掌声,因为他们在这些话中听出了俞敏洪的真诚,听出了他对老师的感恩,听出了对母校的骄傲。有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只要你与人交流时能捧出一颗恳切至诚的心,一颗火热滚烫的心,怎能不让人感动?

俞敏洪说:“在生活当中,你给别人什么别人就会给你什么,你只要记住这一条就够了。你骗别人,别人一定会骗你;你给别人真诚,早晚他的真诚会还给你。也许你今天给他一个苹果,10年后他都没有给你东西,但是20年后给你抱来一个大西瓜。要相信真诚,这是我现在对人性依然充满信心的原因。”

说话不是敲击锣鼓,而是敲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大凡成功人士总是能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感化之、振奋之、激励之、慰藉之。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挞。让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使黑白贬褒,泾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弦去弹拨他人之心弦,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的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

有一位老师写了一本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没有给他稿费,而是让他自己推销出一千册作为报酬。显然,对于那位老师来说,这远比讲课要难得多。

为了把这些书推销出去,他对学员们搞了一次演讲,他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了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决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还觉得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

这位老师的一番话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这位老师并不是专职的推销员,但他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因为他这一番话诚恳、认真,又处处为他人着想,表现出了他的真诚,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真诚的语言,不论对说话者还是对听话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能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他的真诚,他就能很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对方建立起信赖关系,对方也可能因此喜欢他说的话,并因此答应他提出的要求。

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真诚的表达可以是朴实无华,但一定是感人的。情深,才可惊心动魄。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它的魅力,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赢得人心的人,不见得一定是口若悬河,但一定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诚情感。

在生活中,有些人长篇大论甚至慷慨陈词,可就是难以提起听者的精神;而有些人仅仅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这是为何呢?很简单,后者能了解人们的内心需要,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因此他们的话总是充满真诚,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用真诚的语言来对待每一个人。比如,对于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向他们真诚地说声谢谢。这样会赢来他们对你的好感,他们并不介意付出了劳动帮你,你的一句真诚的感谢是给他们的最好的回报。

又比如,在清晨时分,精神抖擞地向你周围的人真诚地问候一声:“早上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说出了口,双方都有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不仅增进了信任,还沟通了关系。

第二节 态度坦率,更能动人心

俞敏洪说:“就是说人家跟你打交道,一眼就能把你看透,当然不是说把你的隐私看透,而是跟你打交道,你绝对不会害人,一定要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一打交道,发现这个人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最后用什么方式给你‘下手’,这样的人你还敢跟他打交道吗?肯定不敢。”

坦率,顾名思义就是要真实诚恳。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说话坦率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俞敏洪,俞敏洪当时只穿了一件普通的衬衫和牛仔裤,主持人王志问他:“有没有估算过你这身行头有多少钱?”

俞敏洪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身行头啊,行头坦率地说不值钱。我这件衬衣呢,我不知道多少钱。原因是因为我知道你要来,我原来穿的是一个T恤,完了我和我的司机换成了这个衬衣。这个衬衣,这个应该是,这个牌子叫什么,人头马。”

王志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说道:“真不知道还是……”

俞敏洪说:“我真的不太清楚,我估计这是假的,我的司机不可能买得起真的。我这个牛仔裤就是中国市场上,你是知道的,就是一百块钱、二百块钱一条。我这双鞋倒是应该是值钱的,应该是一百美元左右吧,这是我老婆在国外的时候给我买的,她说你应该买一个穿着比较结实一点的鞋。就这么多。”

我们与人相处,良好的目标和准则应该是为了自己、他人和社会,三者均是获益者。交际的实质是给予和索取。如果给人感觉不够坦率,别人就不可能给你信任。社会上从来都不乏虚伪之人,他们把社交的技巧看成是蒙骗对方并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

有些人以追求名利为目的,伪装成一副正人君子、心口如一的样子,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虚伪、伪装的东西是绝对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迟早会被人识破。所以,一个人若在说话方面染上了这种毛病,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也正因为如此,俞敏洪对于新东方的员工自有一套考评方案,这个考评方案就是对一个人的个性是不是具备激情、阳光、坦诚进行评测,他还将这套评测系统用于新东方的招聘工作。俞敏洪说:“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坦诚的、真诚的、阳光的个性,是我们新东方最重要的员工文化。”

杰克·韦尔奇说过:“什么是信任?当一个领导真诚、坦率、言出必行的时候,信任就出现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真诚坦率是一切信任的基础。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以前做过这个题目,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真宗对此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真宗听了,越发赞叹他的真诚,对他更加信任。

坦率,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会耽误大事,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和坦诚沟通,才能够获取下属的信任。所以,许多企业都提倡坦诚精神,鼓励所有的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直接了当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引起争论和有效地讨论,快速地行动,让所有的人都能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然而,在现实中要想做到坦诚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人性当中难以直面自身的弱点,有自我保护心理,不愿意揭露自己的缺陷,心理上习惯性地绕过,难以对自己坦诚和自省。比如说,当我们面对批评和指责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反驳。所以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当面对批评和指责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下来,仔细听听别人的意见。

第二,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失败,越是有成就的人越难以承认自己的失败,有时候往往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会做出更多错误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身段,把自己放在一个谦卑的位置上,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残酷的现实,这样才有可能纠正错误。

第三,坦诚意味着更多的问题会被暴露出来,这迫使你不得不立刻面对和处理很多你现在暂时并不想面对的问题。有时候你可能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但是你害怕所有的问题一下全部被暴露出来,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得不立刻处理所有的问题,而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处理这些麻烦。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你意识到并且想处理问题,仍然倾向于掩盖问题。但事实上,只要问题出现了,往往会以最坏的结果爆发出来,任何掩盖或者试图拖延问题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更加糟糕的后果,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地捅破“脓包”,让事情早些爆发出来。

第四,对别人坦诚意味着你不得不做出一些让别人感觉不舒服的事情,让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坦率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说出他的错误,这些都需要勇气,很多时候这样做还会意味着你自身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在我们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氛围下,做到这一点尤其困难的。

第三节 尊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俞敏洪说:“我从来没有在西方上学,但是有一种习惯我学会了,怎样在言行中间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所以,每个人也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就是给别人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俞敏洪2010年4月25日在中国(江阴)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作《中国教育的本质》演讲时说:

“想要一个有尊严的社会,是必须让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中国社会中,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至少在学校里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学校里,让每一个学生、老师有尊严地活着,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学校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平等的地方。校长自然要管理老师和学生,但是校长更多的是用爱心来管理,一起共同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老师的人格,用人性的方式来进行交流。”

“我最怕的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时候训斥、怒骂、指责、侮辱。很多老师侮辱了学生自己都是不知道的。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做法(如课外书的例子)、不同的方法处理,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家长不会说话,老师不会说话,学生跟着一起不会说话,一说话就伤人,一说话就不尊重人格,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

卡耐基认为,获得好感的最佳方式是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满足他的成就感。当你这么做时,不但会受到欢迎,也会使生命获得扩展。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维持良好人际的基础。而学会尊重应从说话客气礼貌待人做起。

说话的语气是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的体现。用尊重的语言对待他人,会让对方觉得你不仅有礼貌,言谈举止得体,还会认可你的人品。而且,当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赏他人时,你便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语言是门艺术,说话的语气是至关重要的。话谁都会说,问题是别人爱不爱听,听不听得进去。言语多一点客气,这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尊重,同样,别人也会以礼相待。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树立起优越感。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还是沿街乞讨的乞丐。俄罗斯流传着一个向乞丐说“对不起”的故事:

有一天,作家屠格涅夫走在路上,一个穷人向他讨钱。他真诚地对穷人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有带钱出来。”但是那个穷人听了这话,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非常感动地对他说了句:“谢谢!”

屠格涅夫非常疑惑,就问他:“我什么都没有给你,你谢我什么呢?”穷人说:“我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我40年来因贫困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想去自杀。你是第一个叫我兄弟的人,这使我的内心感到很温暖,我还想好好活下去。”

尊重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一个微笑是尊重,一句客气的话语是尊重,一个友好的问候也是尊重,尊重不仅是人格魅力的体现,而且是个人修养的展示。尊重每一个人,不管面对的是领导、客户,还是同事,只要把尊重这两个字放在心上,对方一定能够感受得到。

当你在与上司、同事、下属相处时,若你能去客观地发掘别人的优点和真诚地尊重和欣赏别人时,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定然会变得如鱼得水。但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每当看到上司身上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时,就从内心上看不起上司,更甚者在言语上也毫无尊重之意,那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在职场中败北而归。

第四节 将心比心,有感而发

古人云:口者,心之门户也。然而很多时候,“会说话”不等于是“能说会道”。想要打动别人,就应该从“心”开始。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感同身受地与对方交流,才会获得最佳效果。

俞敏洪的演讲虽然不属于慷慨激昂的类型,但是依然非常能够激励人。如果我们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次演讲时,俞敏洪总是能够感同身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抓住对方心中那根弦,那么瞬间便能攻破对方的心房。下面便是俞敏洪2010年6月2日在同济大学所作的一段演讲:

“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市委书记的女儿,后面坐着中央领导的儿子,而你可能就是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大学生。”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着不公平,而很多不公平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我在大学里也有过这种很正常的心理。比如,我的同学有部长的儿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而我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3次高考后才走进了北京大学,穿着布衣挑着扁担走进去的。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

从俞敏洪的这段话中,他表现出了自己与普通人一般的心态,把自己放在了与普通人相同的地位上,然后感同身受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将心比心地去与人交流,不仅能得到他人的理解,而且还能巧妙地触动他人深处的那根心弦,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最“无害”却又能达到效果的。

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曾经提出一个“同理心”的概念,它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人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理解万岁”。为什么有那么多需要理解的心呢?就是说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而“将心比心”则是理解的最好前提,说大一些,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位老人患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他连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手背上起了青包。疼痛非常的老人正想抱怨护士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老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于是便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小护士扎第三针的时候,终于成功了,她万分感激地对老人说:“叔叔,对不起。我真该感谢你让我扎了三针。我是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给你扎了。”

老人笑了笑说道:“没关系,我也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鼓励。”

将心比心,好说难做。它需要我们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与人相处时一切关系都可以融洽许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和别人沟通互动,但经常不经意地话不投机或语出伤人都不自知。

与人沟通最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如果凡事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往往会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且以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先,只会令人感到你是一个自私、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够将心比心,说话的内容亦会有所不同,当你学会以对方为中心,你会容易组织一些令对方接纳的说话内容。

比如,尽量避免反问句,多用客观陈述句。“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你不是已经……”,这种话听着感觉就是在责问。如果想不惹人讨厌,就少用反问,而用陈述句。

还有就是你交代给别人一件事情,或别人主动帮你做事情,避免说“这个事情挺简单的”,也别说“好吧”。或者委婉谢绝,或者表示感谢,或者说这件事你会做好,或者告诉对方这件事情需要何时完成及重要程度等。

第五节 友善,才能拥有人气

说话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一门艺术。如果缺乏艺术、缺乏思考的话语,则常常会伤害到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所以,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既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要让别人乐于接受,就要三思而后言,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要尽量使用友善的方式说话。

俞敏洪在《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和特点》演讲中说: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你把人给伤了,人家会记你一辈子。如果我骂你是头猪,你能不记我一辈子吗?我们很多领导、管理者一不小心就会说你‘这个傻什么什么’之类的,我觉得这看上去好像你跟他很亲密,但实际上你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人格和尊严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新东方人必须记住的。我们可以有岗位上的不同,我作为新东方的董事长比你的岗位要高许多职级,但是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你是人,我也是人,我们两个是平等的。”

“所以,要以对人的态度来对待你身边所有的人,不要看到领导就溜须拍马,就低三下四;看到自己的下属,也完全没有必要颐指气使、狐假虎威,完全没有必要。当我们自己摆正了心态,把所有人都当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来看的时候,你就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做了一件大事。为什么?因为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岗位的不同导致了人格的不平等。”

在工作或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如意的人或事,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因此,在说话办事时,即使要批评人,也要先看看对象,看看事情的大小,然后再决定应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何种言辞。

美国总统柯立芝感觉秘书做事总不认真,他虽然很生气,但是他却没有直接批评女秘书。几天后,女秘书一进办公室,柯立芝就夸奖她的衣服很好看得体,盛赞她的美丽。女秘书受宠若惊,要知道总统平时很少这样夸奖人的。柯立芝接着说:“相信你的工作也可以像你的人一样,都办得很漂亮。”果然,女秘书的文书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

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柯立芝直接批评秘书,甚至贬损她,说她的工作怎样地不认真,连标点符号也随便丢掉,你再有这样的失误我就停了你的薪水等等。这样响爆竹式的批评效果肯定会使秘书陷入困境,她可能会因此大哭一场,甚至闹起情绪,工作效率肯定还会受到影响。而柯立芝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让秘书明白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不仅没有伤害到秘书的自尊,还达到了自己的意愿,一语双雕,不得不值得人们学习。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生活习惯,而这些又是各方面的不同,难免对别人看不惯。当你对别人看不惯时,千万不能因此而用伤人的言语来伤害别人,以达到泄愤的目的。要知道,当你伤害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心怀怨恨,他们同样也会想办法来报复你。出言伤人,不但不能达到伤害别人的目的,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有一个《温和友善的力量》的小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来比谁能让行人脱掉外套,但是风并没有把行人的外套吹下,还是太阳通过它暖洋洋的照射使行人自己把外套脱下了。风跟太阳比,显然是风更“强壮”,但是风并没有因为它比太阳强壮而赢得这次比赛。常言道,“柔能克刚”,意思是温和友善胜过激烈狂暴,而大家总是更愿意和友善的人交往。

著名演员葛优平日里是个从不耍大牌的人,一旦有影迷认出他,他就会迎上一张敦厚灿烂的笑脸,甚至友善地给影迷签名,与他们合影。

一次,葛优与冯小刚导演一同出外,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一直跟着他们,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两个人,弄得冯小刚都有些不耐烦了。终于,这个年轻人鼓足勇气,面向葛优试探性地打了一声招呼:“你好,葛优!”

葛优用他惯常的招牌表情,客气地点了点头。年轻人立刻慌乱地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终于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白纸,尴尬地说:“不好意思,只有这张纸。”葛优却笑呵呵地安慰他道:“没事儿,只要不是欠条就行。”这句话把年轻人逗乐了,一下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年轻人走后,冯小刚感慨地说道:“我真是没想到,以你的名气和地位,换个演员哪会有这样的耐心啊!你怎么就能做到对所有的影迷都这么客气……”

葛优却用认真的口吻说:“这事儿,对我吧,也许是第五万次,对他呢,也许就是第一次。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人家既然看得起我,我就必须尊重人家。”

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葛优都是一名为人所称道的演员。可以说,在影视大腕眼中,给人签名、与人合影已是家常便饭,甚至早己腻烦透顶,可是在影迷眼中,这些事情就能成为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

友善的葛优正是充分考虑到了影迷的感受,并予以真诚相待,他能把自己的“第五万次”当成“第一次”来做,站在他人的立场,不厌其烦地做着深得人心的事情,因此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第六节 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

耶稣说:“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说话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技巧。世界上没有说不好的话,关键看你会不会转变一下思想,站在对方的立场,先想想别人。在与对方沟通时,站在对方立场上,才能让别人听着顺耳,觉得舒服。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设身处地地说。如此,不仅能使他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

俞敏洪就是一个懂得站在对方立场上说话的人,下面是他在“2013中国留学教育高峰论坛”上演讲中的一段话:

“为什么我们要站在未来看留学?因为未来我们的孩子英语和汉语是完全无障碍交流的,我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按照50年来计算,英语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交流语言,不管是书面上的还是口头上的,哪怕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就是英语作为全世界的交流语言存在。这同当时希腊语已经作为罗马帝国的重要交流语言存在的概念一样。”

“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孩子出去留学,尤其是本科出去留学,四年读下来能把英语变成跟汉语同等水平的语言。在美国本科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中,我通过调研发现用英文和中文写东西几乎是一样的水平,但是去读研究生这个水平就下降了,虽然英语的书面水平差不多达到非常好的写论文水平,但是口头交流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未来,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不可阻挡的,汉语一定能够作为第二辅助语言在世界范围之内交流。所以,孩子多学得一种语言能力,其工作范围就不仅仅在中国,而是可以定位为全球。事物总是此消彼涨,当他们学完回到中国,假如中国经济衰退找不到工作,一定有别的国家开始兴旺起来了,孩子们可以在全球找工作。”

作为父母,最关注的自然就是孩子的前途,于是俞敏洪在演讲中,紧扣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一主题,让在场的人听了产生共鸣。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跟对方有了共同语言,对方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变得可以理解,与对方交往,也会变得得心应手。如果不懂得如何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和说话,那自然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

很多人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跟意见强加给别人,总觉得自己的做法跟意见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虽然出发点都是好心的,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却始终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过这样是否合适。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商谈什么事情时,我们不应该先自我确定标准和结论,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仔细想想,关心询问对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讲一番自我的大道理来逼迫对方接受。

你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别人企图说服你的时候,你通常会觉得对方根本就不理解你,不懂你的心情,不了解你的感受,不懂得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你无法接受对方的任何建议,甚至他说了什么你也懒得去听。

那么同样地,当你企图去说服别人,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如果你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别人也无法接受你的任何观点。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换个角度,让对方觉得你是他的“自己人”、“同类人”,那么对方会感到他自己被理解,因此改变最初的逆反、防御心理,慢慢地接受你。

戴尔·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在纽约的一家大旅馆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但是有一个季度,他刚开始授课时,房主提出要他付比原来多3倍的租金。而这个时候,入场券已经发出去了,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

卡耐基在两天以后去找经理,他首先对经理提高租金的做法表示理解,然后帮他分析了这样做的利弊,他说:

“有利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赶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就得另找地方。”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其实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讲完后,卡耐基告辞了。最后经理让步了。

整个过程卡耐基没有谈到一句关于他要什么的话,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最后的结果却对他非常有利。所以说,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比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争辩要高明得多,不管在谈生意还是说服别人的时候都是如此。

由此,我们该明白卡耐基名言的含义:“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牛不喝水强按头”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顺其意投其好,才能使它高兴地喝水。说服的最好方式不是强迫对方屈服,而是按照对方的内心需要,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我们对他的要求。

第七节 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后你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的。承认错误,是最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就必须得这么做。不要认为承认错误是一种软弱,事实上这是一种高明的说话之道,它能让你更加受欢迎,因为人们都愿意与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交往。

在新东方,俞敏洪以“勇于认错”著称,他曾这样解答他为什么宁愿承认错误而不愿意死要面子:

“人事纷争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领导者起到的作用、担当的角色和他的心态。有的人事纷争是因为领导者心胸狭窄产生的,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开阔,敢于承认错误。这个对我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我善于承认错误,如果我不承认,就可以被我的高层管理人员骂上很长时间,我还不如赶紧承认算了,他们就没得骂了。”

“新东方的元老从来不把我当领导看。坏处呢,新东方结构调整管理的难度增加;好处呢,因为有人敢骂我,我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因为这帮人都是我大学的朋友哥们,向他们承认错误不算丢面子。然后我发现向下属承认错误也不丢面子。”

“有一次,我骂一个员工,凶了一点,伤他自尊了。第二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给他发了一个邮件,向他道了歉。这个员工感动得不得了。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

因特尔公司董事长安德鲁·格罗夫曾说过:“所有处于管理岗位上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担心一旦承认错误,就会毁掉自己千辛万苦赢来的尊敬。但事实上,承认错误的确是力量、成熟和正直的标志。”

很多人都会竭尽全力地辩护自己的过失,而那些承认错误的人,却可以给人高贵、高尚的感觉。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曾有一次,砍掉了父亲买的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面对父亲的怒火,他没有丝毫隐瞒,坦诚地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结果父亲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欣慰地说道:“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的樱桃树的果园。”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者出于自我保护而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承认错误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惩罚,拒绝承认错误好像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就算我们并不清楚是为什么。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如果我们确认自己犯了错误,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认它。愚蠢的人,总会想办法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或者掩饰;而聪明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通常会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这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东西。

卡耐基有一回带着自己的小猎狗到附近的公园散步,这个公园有一条这样的规定,就是带狗游览者必须为狗系狗链和戴口罩。一开始,卡耐基还常常按规定给狗戴上各种器具,但由于这个公园很大,也没有多少游人,所以时间一久他也就松懈了。

有一次,他被一名骑马的警察抓了个正着,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难道你不知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吗?”

卡耐基忙争辩道:“我知道,不过我的狗不会伤害任何人。”

那位警察生硬地说:“你的保证是没有用的,法律不会认同你的想法。你的狗也许会伤害到公园的小动物,也许会咬伤游玩的儿童。这次我宽容你,但是如果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你就要去见法官了!”

那次之后,卡耐基的确遵守了那个警察的话。但是不久之后,他侥幸的心理又发作了。一天上午,他正与小狗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刚跑过一片树林,正巧碰到那位警察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他心想,这下可糟了,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他不等那个警察开口就自己承认错误说:“警察先生,上次你警告我来公园的时候要给狗戴上项圈,但是我没有照做,触犯了规定,我愿意接受你的处罚。”

这么一来,那位警察倒不好意思了,微笑着回答说:“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想让小狗无拘无束地跑一跑。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一种尊重。当我们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对方也会感到很高兴,就不自觉地对我们宽宏大量起来,以彰显他的仁慈。可是如果我们跟对方争辩,那么就会得到与之完全相反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误,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先找出错误,主动承认呢?这远远比从被别人批评要让人舒服得多,并且还会得到对方的谅解。犯了错误还死不认错,这样只会影响你在别人心中的良好形象。

第八节 不说别人坏话

在谈到推动新东方改革的时候,俞敏洪说:“我最终把握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就是我自己坚决不说任何人的坏话,这样就会稍微好一点。”《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叫做“闲谈莫论人非”,无论是当面顶撞,还是背后议论,这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们在谈到其他人,甚至是你的敌人的时候,都要多一点宽容,不说他们的坏话。

罗永浩对俞敏洪有意见这是众所周知的,他曾经多次批评新东方和俞敏洪,比如:“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来了之后慢慢发现这个机构其实就是一个100%的纯商业机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俞敏洪是我见过的最没有原则的人”。两人之间似乎积怨甚深。

但一次新京报采访俞敏洪时,他却没有表现出多少愤恨,反而认为罗永浩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说:

“有个性的人会自由散漫、不守纪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这不足为奇,新东方鼓励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罗是我面试进来的,我很了解他。他在暑假以后就不在新东方教课了,他自己办的网站比较忙,没有空教了。我们是鼓励人才走出去的,因为一般的老师两三年就会进入一个疲劳期,不停重复自己,这对人才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鼓励人才创业发展,当然,如果留在公司内部发展更好。”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但究其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优秀的人在思考如何战胜自己;能力低下的人在思考如何搞垮别人。所以,说别人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这种情况在职场上比较普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个小公司投资一百万美元,当他跟这个公司的CEO聊天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个CEO抱怨说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这个投资人立刻终止了投资的想法。

为什么呢?因为这位投资人认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喜欢说别人坏话,就说明他平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对立的、易怒的。这样的人一般都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需要靠否定别人来自我安慰,他会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和失败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会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在背后夸奖别人,能坦诚说出自己的缺点,那么说明这个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有很强的自省能力,敢于直面现实。这样的人能力一般都很强。

当一个人希望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时,他就会观察周围人,希望从周围人那里学到改进自己的办法。当有这种心态后,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所以,他心里时刻想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种心态反映到语言上,就是不断说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即使他看到别人的缺点,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我是不是也有这个缺点呢?如何防止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职场上的不说别人的坏话,推而广之,无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说原来公司的坏话。

很多人离开原来的公司,都少不了愤愤不平,或者对公司的不满。于是就开始诋毁原来的公司。他们习惯于把原来公司说得非常不好,离职的原因也无外乎原来的公司怎么烂,原来的同事怎么烂。但是仔细想想,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只能说明,你当初的选择是有问题的,你的判断力和眼光首先就不高!

况且,行业圈子只有这么大,如果离开一家就得罪一家,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无路可走。一个人在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多高,前途多宽广,很多时候还是由个人把握的。可以这样问一下自己:当你离开一家公司之后,你是否还能很开心地回去看看?回去是否还有人记得你,关注你?这其实也是考量职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第二,不说现在公司的不是。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说自己正在工作的公司的不是,只能表现出自己的无能和懦弱。因为公司是自己选择的,在客户面前的牢骚,不会博得同情,相反更能增加客户的轻视。再说了,为什么别人能够“尽职尽责”去努力,去试图改变现状,你却只能在这里沉沦,在这里抱怨呢?

第三,不说同事的坏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行事方式,或者你对于某些同事的能力看不上,或者你对于某些同事的为人处世看不惯。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同事值得你去帮助,那你中肯地提出来,别人能接受的、能提高的,他会感谢你。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去沟通,那大可以不去管他,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对于同事,合则相交,不合那就不去管他,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何必多事?

第四,不说对手坏话。

“感谢可敬的竞争对手,他让我时时都有危机感,而这危机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类的话,不知道多少知名的企业家说过,正是因为有了合理的、良性的竞争,整个行业才能蓬勃地发展。说同行的坏话,只能说明我们自己的见识不多,是井底之蛙。

第九节 在晓之以理时,莫忘动之以情

要说服别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方的“心理防线”。因此,设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是说服对方的关键之处。那么,如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呢?除了要晓之以理,具有充实的内容外,更要动之以情。俞敏洪就善于以“情”动人。

1995年11月9日,俞敏洪奔赴加拿大温哥华去邀请徐小平加盟新东方,结果说了半天,徐小平并不感兴趣。于是俞敏洪诚恳地对徐小平说:“新东方不缺英语老师,但缺有思想的人物,诚恳地希望你跟我回去管理新东方的思想。”

徐小平问:“我回去之后利益如何分配?”

俞敏洪说:“没有利益分配,你们上课我付工资,这不符合我和朋友交往的原则。我也不会让你做我的下属,这样你也不会答应。你可以使用新东方的牌子,开创留学咨询的新业务,新业务的收入全部归你自己。”这一番动之以情的话,终于打动了徐小平。

请到了徐小平之后,俞敏洪又跑到美国去邀请王强入伙。但当时王强在美国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而新东方只不过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培训机构而已,王强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俞敏洪只好再次发动感情攻势:“我知道你在美国的年薪有7万美元,我付不起你的工资。但我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是一起生活过的哥们。我们还是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视金钱如粪土,我要是给你发了薪水,就侮辱了你的人格。”王强最终还是被俞敏洪所打动,决定放弃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丰厚待遇回国加盟新东方。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的两条原则。事实上,说服别人的关键,就是要全面分析双方的利弊得失,并向对方陈述厉害,看准了对方的需求,这样说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合理需要,双方交谈就没有共同的语言,说服就无从谈起了。说服别人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同时,语气也要情切随和,入情入理,这是成功地说服对方的真谛之所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说服是通过演讲使听众动感情而产生效果的,因为我们是在痛苦和欢迎、爱和恨的波动中做出不同的决定的。”理好比是硬物,而情则如水。刚强之物,形可碎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很多说服者在说服他人的时候,往往能催人泪下影响别人,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达成你的要求,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在旧社会,许多小工厂都对工人实行“抄身制”,就是在工人干完活,离开工厂时要进行搜身,目的是为了防止工人私自将工厂中的物品夹带出去。但随着新中国建立,国家开始重视人权,于是,一些工会就开始要求工厂取消这种侵害人权的行为。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走访一家纺织厂,这位老板就向陈毅诉苦:“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还经常丢纱呢。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劝说道:“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过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

“现在不同了,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说人,以情动人”的威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两条原则。

晓之以理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行事。动之以情则是要在说服的时候,开诚布公,以诚相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以真心去换取对方的实意,这样反而能够促使双方尽快达成一致,从而成功地说服对方。

“理”容易从事实上说服人,而“情”则能从心理上感化人,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他人施加思想影响,使人不知不觉地赞同你的观点,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说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互融的过程。人都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真正的铁石心肠的人是不多的。在与人进行交谈并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于情于理的话更有说服性,更能加大成功的砝码。所以,感情是说服的唯一纽带,如果不能投入感情,整个说服过程就显得干巴巴的,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QU2Qby+MtapGSxDHd86TVwt9cJJGsWoFxSGksvr1yEDkKSdW9KieiN2kFvF5JZ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