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秦汉宫廷政治1

第一节 嬴政称帝

秦朝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时候,全国各地同时存在着许多诸侯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秦、齐、燕、楚、韩、赵、魏等,号称“战国七雄”。秦王朝就是秦国的最后一个国王嬴政建立的。

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他即位的时候,只有13岁,还是一个小孩儿,秦国的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他母亲赵太后和丞相吕不韦的手里。吕不韦不仅在朝廷上专权,而且还和赵太后勾勾搭搭的,名声很不好。嬴政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自然对吕不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他暗暗下了决心,到自己亲自执掌朝政的时候,一定除掉吕不韦,把秦国的朝政大权夺回来。

公元前238年,嬴政已经22岁了。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他在这一年的春天里,到旧都雍城(在今陕西凤翔南)举行了加冕典礼。从此,他就算正式做了国王,可以亲自处理政务了。这对吕不韦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知道,嬴政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国王,并不甘心做傀儡。从前,嬴政年龄小,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由自己做决定;如今,嬴政亲自掌握了朝政大权,可就由不得自己了。他想来想去,总觉得已经陷入了绝境,难以再继续保持以往的地位和权势了。于是,吕不韦便怂恿一个叫做嫪毐的宦官发动武装叛乱,让他除掉嬴政,再另立一个公子做国王。

嬴政得到情报,马上出兵反击。双方的军队在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大战了一场。结果,国王的军队打败了叛军,缪毐和他的死党吓得仓皇出逃。嬴政立即向全国发布了一道命令:“生擒缪毐者,赏钱100万,杀死缪毐者,赏钱五十万!”没过几天的功夫,嫪毐和他的20多个死党,就被逮住押解到咸阳来了。嬴政下令“车裂”了嫪毐,灭了他的宗族。同时,还杀了他那二十多个死党,把他们的人头悬挂在大街上示众。

事后,嬴政派人进行调查,发现吕不韦跟嫪毐的叛乱有牵连。本来,嬴政想杀掉吕不韦,但觉得他过去对秦国还有一些功劳,就只罢免了他的相职,打发他回自己的封地洛阳去。可是,吕不韦并不想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他到了洛阳,不断派人去拉拢六国的诸侯,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东山再起。嬴政听说各国的使者和宾客不断到洛阳去和吕不韦打交道,恐怕他再闹什么乱子,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强迫他带着家小迁到蜀郡(今四川成都)去居住。吕不韦眼看着自己大势已去,即便是到了蜀郡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便喝了一杯毒酒,自杀了。

在嬴政除掉嫪毐、吕不韦的时候,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最进步的国家。秦国统治的地方,占据了西半部的大半个中国,包括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和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广大地区。象韩、魏两国,实际上已经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之中。嬴政决心凭借秦国的有利条件,消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嬴政调集千军万马,向东方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首先,他派内史腾率领一支军队灭了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公元前228年,又派老将王翦率领三路大军会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公元前227年,再命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军队占领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俘虏了魏王假。公元前223年,复令王翦灭楚,俘虏了楚王负刍。公元前222年,又令王贲灭燕,俘虏了燕王喜。公元前221年,王贲又挥师南下,攻破齐国的都城临淄,俘虏了齐王建。就这样,嬴政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等东方六国,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就是秦王朝。

嬴政统一了天下,马上提出了更改名号的事。所谓名号,就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先,不论是夏、商、周三代的“天子”,还是战国后期的诸侯,一般都称做“王”,如夏桀王、商纣王、周武王、齐威王、魏惠王、赵武灵王等等。秦国的最后几代国君,亦概莫例外。如今,赢政统一了全国,总觉得自己干出了一番空前绝后的大事业,因而在称谓上就应该同原来的国王有所区别。于是,他便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对他们说:“寡人如今翦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也应该更换一个名号了。若不更换名号,同原先六国的诸侯没有区别,这怎么能显示成功、传之后世啊?请众大臣议论一下,寡人应该取一个什么名号才好啊?”

王绾、冯劫、李斯等大臣听说赢政要更改名号,先召集博士(秦汉宫名,掌管图籍,通晓古今史事,充当皇帝的顾问)商议了一番,然后便一块儿提议说:“从前五帝在位的时候,地方不过一千里,各地的诸侯,有的都不来上朝,作为天子也难统辖。如今陛下兴义兵,除暴乱,平定了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这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即便是五帝也比不上陛下的功德。臣下跟众博士商议:‘古时候的三皇,有天皇、地皇、人皇,其中人皇最为尊贵’。陛下要是想更换名号的话,请改称‘人皇’好了。另外,凡是陛下作的批示可以称作‘制’,命令可以称作‘诏’,陛下的自称可以称作‘朕’。臣等不揣冒昧,谨请陛下裁择而行。”

赢政听了,不由得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人皇”虽说是贵称,但毕竟是因袭旧名,也并不怎么稀奇;我既然功德无量,远远超过了三皇五帝,为什么不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合成名号,岂不比单称“人皇”更美呢?于是,他便对众大臣说:“可以去掉‘人’字,留下‘皇’字,再采用‘五帝’中的‘帝’字,把‘皇’字和‘帝’字合起来,就称作‘皇帝’好了。其他各项,可以按照众大臣说的办。”他还说:“朕是第一个皇帝,就称作‘始皇帝’。今后,朕的子孙做皇帝,可以按照世数排下去,叫做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直到千世万世,传之无穷。”从此,嬴政就取消了国王的称号,改称为始皇帝,人们都叫他秦始皇。

在更改名号的同时,秦始皇还确定了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主要有廷尉、治粟内史、郎中令、少府等等。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纠察百官和掌管国家的重要文书;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财政;郎中令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少府掌管皇帝和整个皇室的财务。这些官员,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全部由皇帝任命,一律不能世袭。这样,皇帝也就成了文武百官的总头目,一手独揽了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但是,对于实行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朝臣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有的人说,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有的人说,应该实行新兴的郡县制。秦始皇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专门召集宫廷会议,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

丞相王绾是保守派,主张实行分封制。他说:“依我看,还是实行分封制好。如今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原先齐国、楚国、燕国的许多地方,离都城太远,若不分封诸侯,恐怕很难镇压住那里的老百姓。要是分封几个皇子到那里去做诸侯,事情就好办多了。”廷尉李斯不同意王绾的看法,他说:“依臣下之见,实行分封制不如实行郡县制好。周朝初年,周天子曾经分封了一大批子弟、功臣做诸侯,指望依靠他们来辅助王室,统治天下。可到后来,各国诸侯彼此之间视若仇敌,互相残杀,即便是周天子也禁止不住。如今统一了天下,正应该普遍设立郡县。对于那些皇子和功臣,多赏赐一些钱财也就可以了。如果再分封他们做诸侯,将来恐怕就不容易控制啦!”秦始皇仔细一琢磨,感到还是李斯说得有道理,不由得点了点头,说:“从前天下为什么苦战不休,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缘故。如今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再分封诸侯,就会重新引起战乱。到那个时候,再想天下安定,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李廷尉的意见是对的。”大臣们见秦始皇也主张实行郡县制,也就不再发表什么意见了。

于是,秦始皇便委派李斯等人制定规划,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郡设郡守一人,负责全郡的政务。另外,还设有郡尉和郡监,辅助郡守,分管全郡的军事、治安和司法工作。一郡之内,又划分为若干个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负责全县的政务。另外还设有县尉和县丞,辅助县令或县长分管全县的军事和司法工作。一县之内,又划分若干个乡。乡官设三老,掌管一乡的事务。另外,还设有亭长,负责乡村的治安。从郡守到亭长,全部由中央政府或上一级政府任免,也不能世袭。

针对原先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秦始皇还采取了许多统一措施。第一,是统一文字,规定以一种叫做小篆的文字作为标准,通行全国。第二,是统一货币,规定全国只能使用两种货币,一种以黄金作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重20两;另一种以铜钱作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第三,是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要求全国实行同一的尺寸、斤两、斗升等等,并且还颁发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另外,秦始皇还下令拆除了战国时代遍布各地的堡垒和关塞,统一了“车轨”,兴修了驰道。原先,各国的车辆有大有小,道路也有宽有窄。秦始皇规定,车轨一律为6尺,驰道一律宽50步。路旁,每隔3丈种1棵青松。这样的驰道有两条,一条由咸阳往东,直达燕齐地区,另一条由咸阳往南,直达吴楚地区。后来,又兴修了直道、新道和五尺道,分别由咸阳通向北方、西南和岭南等广大边远地区。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往来,也就大大地密切和便利了。

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还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打败了匈奴,收复了战国末期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又调集大军征服了百越(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在那里增设了桂林(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海(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内)三个郡。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秦始皇还下令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民工,让蒙恬指挥着修筑了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五千多里的长城,号称万里长城。修筑长城,虽然耗费了无数的钱财,加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阻挡匈奴人南侵的作用。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一直到今天,万里长城仍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以及修筑万里长城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是秦始皇的巨大历史贡献。

第二节 秦始皇之死

在“焚书坑儒”的同时,秦始皇还为自己生前死后的享乐而大兴土木,修建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和宏大的骊山墓。

本来,早在秦始皇即位以前,咸阳就已经布满了豪华壮丽的宫殿。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时候,又仿照六国宫殿的式样,在咸阳周围兴建了许多更好的宫殿。当时,他还命令把从六国抢来的成千上万的美女安排在这些宫殿里,供自己寻欢作乐。

可是,秦始皇并不因此而满足。焚书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他又决定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再建造一座更加宏大壮丽的朝宫。这座朝宫的前殿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50丈,上面能够坐1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大旗。因为这座宫殿离咸阳很近,所以人们就叫它“阿房宫”。“阿”,就是近的意思。本来,秦始皇打算在全部工程完成以后,给这座宫殿起一个美名,但不久他就得病死了,也没有来得及给它取名。这样,“阿房宫”就变成这座宫殿的定名了。

在这座朝宫的后面,秦始皇还兴建了一大批宫殿,称为后宫。后宫的规模也十分庞大,据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宫殿连着一座宫殿,就像蜂窝一样的稠密。每一座宫殿,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甚至在同一天之中,各座宫殿里的冷暖也不一样。这样的宫殿一共兴建了七百多座,即便是秦始皇一天换一个地方住,到他临死也不可能住遍所有的宫殿。

如果说秦始皇建造阿房宫是为了自己生前享乐的话,那么,修建骊山墓可就完全是为了他死后的享乐了。

秦始皇找不到长生不老的仙药,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死去。但是,他幻想在死后继续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所以就派人在骊山北麓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墓坑挖到深深的泉水之下,里面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宫殿,装进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同时,还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用水银制成江河湖海,用来象征天文地理。为了防备盗墓,墓道里还装置了许多弓弩。只要有人进入墓道,这些弓弩就会自动地放出利箭,把人射死。陵墓的封土高达五十多丈,沿陵根走一圈约有五里路。因为这座巨大的坟墓修建在骊山北麓,所以就叫做骊山墓。

在骊山墓的周围,还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方形,周长2500多米,在东西北三面建置城门。外城为长方形,在东面建置城门。当时,秦始皇还派人专门烧制了成千上万的兵马俑,组成一排排严整雄伟的方阵,埋在外城东门外的北侧。武士俑身穿铠甲,手执各种各样制作精良的武器。陶马四匹一组,后拖战车一辆。人马相间,显得非常整齐威武。秦始皇把这些兵马俑埋在骊山墓的附近,一来为的是象征自己征战南北,统一六国的功绩,二来也为的是在死后让它们替自己保卫陵园。

为了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共征发了70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到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就发生了一起咒骂秦始皇的严重事件。那一年,有颗陨石落到了东郡。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传到京城,可把秦始皇气坏了。他马上指派御史大夫到东郡去,追查是谁在陨石上刻的字。御史大夫在那里追查了许多天,始终没有查到一点线索。秦始皇非常生气,索性下令把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抓起来杀了。

秦始皇本来就迷信,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就更加疑神疑鬼的,整天价坐卧不安。后来,他找来一个算卦先生,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卦先生对他说:“陛下这一年犯了灾星,很不吉利,只有搬家或者到外边去巡游才能消灾免祸。”秦始皇听了算卦先生的话,就决定到东方去巡游。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一次是最后一次。陪同他一块儿去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还有他平时特别宠爱的小儿子胡亥。

公元前210年初,秦始皇巡游的车骑浩浩荡荡地开出咸阳,通过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首先到达长江北岸的南郡(今湖北江陵)。然后,又从南郡改乘大船,沿着长江东下,到江浙一带去巡游。不久,他们渡过钱塘江,来到东南海边上的会稽山(今浙江嵊县西北)。秦始皇登上山顶,在那里举行了祭祀大禹的仪式。接着又下令在大海里乘船北上,打算再一次到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南)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

原来,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经来过琅琊。当时,有个叫徐福的方士对他说:在琅琊东面的大海里有三座神山,叫做蓬莱、方丈、瀛洲。许多神仙就住在那三座神山上,在那里炼制仙药。谁能吃上他们的一粒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信以为真,就让徐福带着几千名童男童女,乘坐着大船到大海里去寻找神山和仙药。徐福知道这是不可能办得到的事,就带着从秦始皇那儿骗取的大量钱财,从大海上远远地逃走了。在这次巡游的路上,秦始皇仍然惦记着这件事,所以又决定到琅琊去碰碰运气。

当秦始皇再次来到琅琊的时候,徐福恰巧正在那儿住着。他花了秦始皇那么多的钱,也没有找到那三座神山和长生不死之药,心里非常害怕,只好主动地去求见秦始皇。他蒙骗秦始皇说:“那一年,我们为陛下到大海里去讨仙药,眼看着到了三神山,可就是有许多大鲛鱼在那儿兴风作浪,阻挡着我们的大船不让通过。如果陛下多派一些弓箭手,跟我们一块儿去,把那些大鲛鱼都射死,就能够登上三神山,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了。”这完全是骗人的谎话。可是,秦始皇鬼迷心窍,竟对徐福的谎话深信不疑。他马上配备了几百名弓箭手,亲自乘船到大海里去寻找大鲛鱼,要同它们见个高低。秦始皇带人从琅琊出发,一直航行到芝罘(今山东烟台半岛)附近的海面上,的确碰到了几条大鱼,朝它们猛射了一阵箭雨。秦始皇指挥着船队在大海里逛来逛去,仍然找不到三神山。由于长途跋涉,劳累过度,他感到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好下令从芝罘登陆,踏上返回咸阳的道路。

这一年六月,秦始皇率领众人来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西南),忽然得了重病。随行的医官想尽办法为他调治,就是不见好转。李斯等人真是又着急又担心:要是皇帝在半道上突然死了,后事可怎么料理呢?皇位又应该由谁来继承呢?这些事本来应该及时向秦始皇请示,可秦始皇平时最忌讳说自己死的事,大臣们谁也不敢去找他。

七月里,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北),秦始皇就病倒了。他料想自己凶多吉少,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的大儿子扶苏。他觉得,还是应该由扶苏来继承皇位。于是,秦始皇便召来李斯、赵高,有气无力地对他们两个说:“快给公子扶苏下诏书,要他把兵权交给蒙恬,马上动身回咸阳。寡人万一好不了,就由扶苏主办丧事,继承皇位。”李斯马上遵照秦始皇的旨意,给扶苏起草了一份诏书。秦始皇挣扎着看了看,吩咐他们盖上玺印,尽快给扶苏送去。赵高等人刚把诏书封好,秦始皇就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既大有作为又残酷暴虐的一生。

秦始皇一死,李斯害怕引起天下大乱,急忙召集赵高、胡亥和留在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宦官,同他们商议如何料理后事。当时,决定把秦始皇的遗体放在一辆能够通风遮阴的“温辌车”中,对外面的人暂时保密。每天的饭菜,照常由那几个宦官按时送去;百官奏事,也由他们几个负责在中间转达批示。经过这一番精密的布置,李斯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他一面吩咐赵高尽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扶苏送去,一面催促车队加紧赶路,好早日返回咸阳为秦始皇发丧。

但是,赵高却不想让扶苏做皇帝。原来,赵高是一个宦官,只是因为善于察颜观色,才讨得秦始皇的欢喜,当了中车府令。扶苏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赵高这号人,见了他总是不爱搭理。因此,赵高就千方百计地跟公子胡亥拉关系,一味地怂恿他为非作歹。胡亥也是一个昏庸的家伙,同赵高正好臭味相投。这么一来,他们两个就勾搭在一起,成了一伙。所以,秦始皇一死,赵高就想趁机杀了扶苏,立胡亥做皇帝。

于是,赵高就背着李斯,把秦始皇的遗诏藏起来,悄悄地去见胡亥,对他说:“先帝临终的时候,只给公子扶苏立了诏书。扶苏一到咸阳,马上就是新皇帝了。而公子却什么也得不到,这该如何是好啊?”胡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听说,最了解臣下的莫如君主,最了解儿子的莫如父亲。先帝既然这么安排,有什么可说的呢?”赵高又露出一副十分狡诈的样子,劝告胡亥说:“不然。如今天下的权力,就掌握在公子、丞相和我的手里。只要咱们想个办法,还愁公子你继承不了皇位吗?在这个时候,公子千万要拿定主意啊!”胡亥有点儿害怕,又说:“废兄立弟,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何况现在还没有给先帝发丧,丞相能同意吗?”赵高诡秘地冷笑道:“这件事由我来办,请公子放心好了。”胡亥也不是不想当皇帝,就不再说什么了。

赵高又去找李斯,对他说:“先帝临终前立诏书的事,别人都不知道。如今诏书和玺印都藏在公子胡亥那儿,到底由谁来继位,全凭我们两个的一句话,丞相你看应该怎么办好啊?”李斯听了这话,大吃一惊,不由得板起面孔训斥道:“由谁来继位,先帝临终前已经做了安排。你怎么能说出这种罪孽的话来?这难道是做臣下的应该议论的事吗?”赵高不但不害怕,反而陪着笑脸质问李斯说:“请问丞相,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你同扶苏的交情比得上蒙恬吗?”李斯不知道这话暗藏着什么意思,随声回答说:“我哪儿能跟蒙将军比?不过,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赵高见李斯人了圈套,就接着说:“要是扶苏做了皇帝,必然要拜蒙恬做丞相。到那个时候,丞相你只好让位回老家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我在宫里供事二十多年,知道公子胡亥为人厚道,先帝所有的公子,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如果丞相立公子胡亥做皇帝,他必然要报答丞相的恩情,那么,丞相这一辈子就不愁保不住自己的地位了。”这时候,李斯仍然不肯答应。他说:“我本来只不过是上蔡(今河南上蔡)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只是依靠先帝提拔才做了丞相,子孙也都做了大官。事到如今,我怎么能做出对不起先帝的事来呢?”赵高一听,不由得翻了脸,威胁李斯说:“如今先帝的诏书和玺印全掌握在公子胡亥手里,丞相要是不同意这么办,一定要惹下大祸的。丞相这么大年纪了,难道就不替自己的子孙着想吗?否则的话,到那个时候,恐怕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于是,赵高就拉着灰溜溜的李斯去见胡亥。他们三个一商量,就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的诏书,决定立胡亥做太子,由他来继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给扶苏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朕巡游天下,祷祠名山大川以延长寿命。可是,扶苏和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屯守边疆,不但不好好地为国家效劳,反而数次上书诽谤朕的作为。扶苏为子不孝,特赐剑令其自杀;蒙恬为臣不忠,也责令自杀。所率军队,可转交将军王离指挥。”这封信写好以后,赵高就盖上秦始皇的玺印,马上交给一个心腹去给扶苏和蒙恬送去。他们做贼心虚,不敢直接回咸阳,就向北绕了一个大弯,好拖延一些时间,等待扶苏、蒙恬那儿的消息。那时候,正是大热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了。为了保住“温辌车”的秘密,李斯、赵高就派人在沿途购买了大量的鲍鱼,放在秦始皇所有的乘舆里面。这么一来,整个车队前后都是鱼腥味儿,人们也就闻不到“温辌车”里死尸的臭味了。

不久,赵高派去的使者到了上郡,把那封假信交给扶苏和蒙恬。扶苏看了看,不由得痛哭了一场,拔出宝剑就要自杀。蒙恬一把拉住扶苏,劝告他说:“皇帝交给我三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委派公子来监督。公子身肩国家的重任,哪能随随便便地自杀呢?今日仅仅来了这么一个使者,公子就自杀,谁敢相信这真是皇帝的命令呢?我看,不如派人去向皇帝请示一下,如果确实是真的,再死也不晚。”扶苏摇了摇头,流着眼泪说:“父亲叫儿子死,儿子就得服从,用不着向他老人家请示了。”说完,他就抹脖子自杀了。蒙恬不肯这么胡里糊涂地自杀,就先让使者把自己关押在阳周(今陕西安定北)的监狱里,等候处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经自杀了,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地回到咸阳。他们马上公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由胡亥主持为他发丧出殡。事后,胡亥便即位做了皇帝,号称秦二世皇帝。这样,赵高和胡亥的阴谋终于成功了。

第三节 汉高祖兔死狗烹

汉高祖迁都的时候,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也给带到长安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楚霸王项羽手下有个叫钟离昧的将军,跟韩信是好朋友。自从项羽死后,他一直躲藏在韩信那儿。汉高祖听说了,就给韩信下了一道诏书,要他把钟离昧交出来。韩信不肯出卖朋友,硬顶着没有交。这么一来,汉高祖就同韩信结下了冤仇。

到公元前201年秋天,有人给汉高祖写了一封匿名信,诬告韩信跟钟离昧合伙谋反。汉高祖信以为真,急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众将领都主张派人马去讨伐,只有户牖侯陈平不同意。陈平问汉高祖:“陛下的人马有韩信的人马精壮吗了”汉高祖摇了摇头说:“不如。”陈平又问:“陛下带兵的将领有一个能敌得住韩信的吗?”汉高祖说:“也没有。”陈平说:“陛下的兵将既然比不过韩信,却要去讨伐他,这恐怕就太危险了。”汉高祖急忙问陈平:“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候,天子到外地去巡游,临近的诸侯都要去朝见。因此,陛下不如假装去巡游云梦(即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北),让诸侯到陈城来朝见。陈城离下邳不远,韩信不能不来。到那个时候,陛下派武士把他抓起来,就很容易对付了。”于是,汉高祖就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到云梦去巡游,让附近的诸侯到陈县去会合。

韩信接到诏书,有心到陈县去朝见汉高祖,却又害怕汉高祖对自己不怀好意。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说:“把钟离昧杀了献给皇上,准能讨得皇上喜欢,就不会有什么祸患了。”韩信拿不定主意,只好去跟钟离昧商量。钟离昧说:“汉帝为什么不敢派军队来进攻楚地,就是因为有我在你这儿。你要是把我逮住去向汉帝讨好,你随后也必定要被害的。”韩信想来想去,也不知怎么办才好。钟离昧猜疑韩信想加害自己,骂了一声“你这个人绝不是忠厚长者”,拔剑自杀了。

韩信见钟离昧反正已经死了,就割下他的首级,带着去朝见汉高祖。韩信一到陈县,就被汉高祖手下的武士捆绑起来,扔进了囚车。韩信非常生气,不由得大声喊叫着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啊!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我当然也就应该给你烹死了!”汉高祖把韩信带到洛阳,实在找不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只好赦免了韩信,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后来,汉高祖迁都长安,也就把韩信带来了。

汉高祖畏忌韩信的才能,韩信也打心眼儿里瞧不起汉高祖。有一天,汉高祖趁韩信来上朝,同他在一块儿闲聊天,说起众将领的才能。韩信按照自己的看法,谈到谁有什么长处,谁有什么短处,谁能打仗,谁能带多少兵。汉高祖问韩信:“像我这样,最多能带多少兵?”韩信脱口而出,说:“陛下最多也不过能带十万人。”汉高祖又问:“你能带多少人呢?”韩信说:“对于臣下来说,是‘多多益善’。”汉高祖听了很不痛快,可还是笑了笑,又向韩信问道:“你既然带兵‘多多益善’,那为什么被我逮住了?”韩信自知失言,急忙改口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带兵,却善于带将,所以我才被陛下逮住了。再说,陛下的才能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汉高祖听了这两句奉承的话,才高兴起来。

不久,阳夏侯陈稀奉命到代他去防守匈奴,亲自来向韩信告别。韩信因为忍受不了汉高祖的猜疑,打算日后有机会起兵谋反,就斥退身边的侍从,拉着陈稀的手说:“我能跟你谈一谈吗?我心里有话要对你说。”陈豨说:“请将军尽管说吧!”韩信说:“你要去的代地,是出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信得过的大臣。如果有人说你谋反,陛下肯定不相信,再有人来报信,陛下才有可能犯疑;第三次有人来告发,陛下一定会大发雷霆,亲自率领军队去镇压。这样的话,你在代地起兵,我在京城里做内应,完全能把天下夺过来。”陈豨知道韩信是一个有本领的人,马上答应道:“我一定听将军的话!”

到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在代地起兵造反了。汉高祖勃然大怒,亲自率领军队去镇压。韩信借口有病,躲在家里也没有跟着去。可是,他在暗地里却派人去跟陈豨联络,打算把长安各座监狱里关押的囚犯放出来,组成一支军队,先把吕后和太子刘盈杀了。韩信做好了准备,专等着给陈豨送信的人回来。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却有人给吕后告了密。原来,韩信有一个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就把他抓起来,打算杀了他。那个门客的弟弟知道了韩信联合陈豨谋反的事,为了搭救哥哥,就偷偷给吕后写了一封信,揭发了韩信谋反的密谋。吕后大吃一惊,急忙请丞相萧何来商量。于是,他们就谎称汉高祖派人送来情报,说陈豨已经被杀死了,让韩信和大臣们到皇宫里来祝贺。同时,他们预先埋伏了几名武士,准备等韩信一到,就把他抓起来杀了。

文武百官听说汉高祖打败了陈豨,纷纷到皇宫里来向吕后贺喜。韩信得到这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又害怕吕后抢先下毒手,就躲在家里没有去上朝。吕后见韩信没有来,只好派萧何去请他。韩信推辞说:“我身上有病,不能去上朝。”萧何欺骗韩信说:“将军虽说是有病,也应该强打着精神去道个喜,免得让群臣议论。”韩信无法再推辞,只好跟着萧何去见吕后。他刚走进皇宫的大门,就被暗藏的武士捆绑起来。吕后连审问也没有审问,就下令斩了韩信,并且还灭了他的宗族。当初,极力推荐韩信做大将的,是萧何;如今,帮助吕后杀了韩信的,也是萧何。人们俗话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从这儿来的。

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了陈豨,从代地回到长安。他听说韩信被杀死了,真是又高兴又怜悯,就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话?”吕后告诉汉高祖:“韩信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今日反倒受了一个女人的欺骗,这难道是命该如此吗?”汉高祖知道蒯通是齐地人,曾经在韩信手下做过谋士,马上派人把他押到长安来,问他从前有没有劝说过韩信谋反。

蒯通见了汉高祖,一点儿也不慌张。他说:“从前,我确实劝说过韩信谋反,可惜这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假如他当初能听我的话,今天又哪能让陛下灭了门呢?”汉高祖听到这儿,不由得火冒三丈,马上吩咐左右把蒯通推出去杀了。蒯通拼命地挣扎着,一个劲地直喊冤枉。汉高祖质问蒯通:“你教唆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当初,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在那个时候,秦朝失了皇位,就好比有人丢了一只鹿,天下的人都争着去追逐,谁跑得快,谁就能逮住。当时,象陛下那样起来争夺天下的也不是一个人,他们虽然没有取得成功,可也并不是不想当皇帝。如今陛下君临天下,难道能把他们全都杀光了吗?”汉高祖想了想,认为蒯通说得也有道理,就把他赦免了。

在韩信被害的前前后后,汉高祖和吕后还千方百计剪除了另几个异姓王。燕王臧荼最先谋反,做了阶下囚;韩王信和后来分封的燕王卢绾,先后被逼得投降了匈奴;梁王彭越因被人诬告谋反,被灭了宗族;淮南王英布被迫谋反,被杀了头;赵王张敖最后也借故取消了王位,降为宣平侯。这么一来,在汉初分封的八个异姓王中,只剩下一个长沙王吴芮相安无事,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子孙。

尽管如此,汉高祖还是不放心,生怕有人夺了刘家的天下。后来,他不仅把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了王,而且还专门订立了一条盟约,让大臣们跟他在一块儿起誓:“从今以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谁违背了这个盟约,普天下的臣民要共同讨伐他!”

第四节 吕后称制

吕后见汉惠帝老是不上朝,对他也起了疑心。为了控制汉惠帝,吕后就把宣平侯张敖跟鲁元公主生的女儿许配给他做皇后。汉惠帝作为舅父娶自己的外甥女,心里虽然觉得挺别扭,可也不敢不听吕后的话。吕后的目的,是想让张皇后早点生个儿子,以便将来好让他继承皇位。可是,张皇后因为年龄小,就是不怀孕。吕后心里着急,只好先让张皇后填高肚子,假装怀了孕,然后再偷偷地把另一个后宫生的婴儿交给张皇后,充当她亲生的儿子。当时,吕后担心婴儿的生母将来泄露了秘密,派人把她偷偷地暗杀了。这个小孩儿,取名叫刘恭,就成了汉惠帝的太子。

到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只活到24岁,年纪轻轻地死了。在为汉惠帝发丧的时候,吕后看上去哭得挺伤心,可就是干哭不落泪。大臣们都觉得很奇怪,不知吕后又要耍什么鬼花招。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因为经常伺候吕后,了解她的心思,就把左丞相陈平拉到一边,悄悄地对他说:“太后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可就是干哭不落泪,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陈平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张辟强说:“如今皇上晏驾了,太后因为皇上没有成年的儿子,害怕大臣们另有打算。如果丞相请求太后任命她大哥的儿子吕台、吕产做将军,让他们两个统领南、北军(南军为守卫皇宫的禁卫兵,北军为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再推荐其他吕家的人,能任职的都叫他们任职,只有这样太后才安心,你们也就可以免去灾祸了。”陈平知道吕后心狠手毒,什么事也干得出来,只好按照张辟强说的去向吕后请示。吕后听了放了心,这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起来。

给汉惠帝出了殡,吕后马上立太子刘恭为皇帝,就是少帝。因为少帝年幼无知,吕后便亲自临朝称制,代替他行使皇帝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吕后在朝廷上又提出要分封她吕家的子弟做诸侯王。她先问右丞相王陵同意不同意。王陵是个直性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高帝生前曾经跟大臣们订立过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要分封诸吕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事。”吕后对王陵的回答很不满意,又转过身来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他们两个却说:“从前高皇帝平定了天下,曾经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临朝称制,想分封自家的人为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听他们这么一说,吕后才高兴起来。

散朝以后,王陵在半路上拦住陈平、周勃,责备他们说:“当初跟高皇帝在一起起誓的时候,你们难道不在场吗?如今太后临朝,想分封诸吕为王,你们竟然违背高皇帝订立的盟约,一味地顺从太后的心意,那么,你们百年之后还有脸面到地下去见高皇帝吗?”陈平、周勃虽然有自己的打算,却不敢向王陵说明,只好对他说:“在朝廷上同太后面对面的论争,我们比不上你;日后安定刘家的天下,恐怕你就比不上我们了。”

没过多久,吕后就免除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让他改任辅导少帝的太傅。太傅名义上比丞相的地位还高,但实际上却有职无权。王陵很生气,干脆连太傅的职务也辞掉,躲在家里养老去了。

吕后免了王陵,就拜陈平为右丞相,提拔她的心腹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害怕遣到吕后的猜忌,就把朝政交给审食其,自己对什么事也不过问。樊哙的妻子,也就是吕后的妹妹吕须,因为跟陈平有私仇,就在吕后跟前进谗言说:“陈平做丞相不理朝政,老是跟大臣们在一块儿吃喝玩乐,真不像样子!”吕后听了,知道陈平不跟自己争夺权力,暗地里感到很高兴。有一次,她还当着吕须的面,把吕须说的话告诉陈平,向他讨好说:“你看我对你怎么样啊?人们都说‘女人的话不可信’,你也不必害怕吕须进谗言。”

吕后想分封诸吕,就先封刘家的人,好堵住大臣们的嘴。她把汉惠帝跟其他后宫生的儿子刘强封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土、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同时,还封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侯。接着,吕后就追封她早已死去的父亲吕公为吕宣王,追封她死去的大哥吕泽为悼武王。又封吕泽的儿子吕台为吕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梁王。还封她二哥吕释之的儿子吕禄为赵王、吕台的儿子吕通为燕王。其他吕家的子弟也都被封为列侯。就连她的妹妹吕须,也被封为临光侯。吕后封的刘家那几个王,都是小孩儿;而她封的吕家的这些王,却大都是带兵的成年人,手中握有军政实权。这么一来,吕家的势力自然就强大起来了。

在吕后临朝称制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84年,少帝刘恭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有人偷偷地向他泄露了吕后杀死他生母的秘密。少帝发誓要为她母亲报仇,挺天真地说:“太后凭什么杀死我母亲?别看我现在年龄小,等我长大了,非把她吕家的人都杀光不可!”吕后听说了,大为震怒,马上把少帝囚禁在永巷里,不准他同大臣们见面。不久,她派人暗杀了少帝,就假说他是病死的,又改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

眼瞧着吕家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刘家的那些王侯自然都不服气。朱虚侯刘章,竟敢当面反对吕后。有一次,吕后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指派刘章做酒官。刘章请求吕后,说:“我是将门之子,请允许我按照军法监酒。”吕后说:“可以。”酒过数巡,刘章又提出要给大家唱一支耕田歌。吕后笑了笑,说:“要是你父亲,在老家种过地,多少还懂得一点种田的事;你生来就做王子,哪里知道怎么种田呢!”刘章说:“我知道。”吕后说:“那你就唱吧!”于是,刘章就当着大臣们的面,放开嗓子唱起来:

深耕穊种,

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

锄而去之!

刘章表面上唱的是耕田,实际上却完全是对着吕家来的。特别后面那两句,分明是影射吕家的人不能封王,对吕家的人应该象种地时锄去杂草那样把他们都除掉。刘家的王侯和大臣们都觉得刘章替他们出了一口气。吕后和吕家的人心里却很恼恨,可对他也不好怎么着。

不大一会儿,有个吕家子弟恰巧喝醉了酒,忘了酒宴的规矩。东倒西歪地要逃走。刘章紧紧地追过去,一剑结果了他的性命。刘章回来向吕后报告:“有一个逃酒的,我按照军法行事,把他给杀了。”大臣们吓得象什么似的,都替刘章捏了一把汗。吕后虽然很生气,但因为事先已经答应了刘章,也无法治他的罪。

从此以后,吕家的子弟见了刘章就害怕。

第五节 武帝求仙

元朔元年(前128)春天,卫子夫终于生了个儿子。汉武帝给小孩儿取名叫刘据,马上立卫子夫为皇后。卫皇后的弟弟卫青因为跟匈奴打仗立了功,升任大司马大将军,被封为长平侯。卫皇后她二姐卫少儿早先的私生子霍去病,也因为跟随卫青立了战功,做了大司马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刘据长到七岁时,又被汉武帝立为皇太子。这么一来,卫皇后的地位就更加牢固了。

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分明是替自己身后做准备。但是,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也特别迷信鬼神。为了求神拜仙,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他也上过不少方士的当,干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

那还是在元光元年(前134),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到了长安。他自称活了几百岁,有返老还童的仙方。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他还真有一套迷惑人的方法。有一次,他在田蚡家里喝酒,看到酒席上坐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翁,煞有介事地对他说:“我曾经和你祖父在某某地方打过猎呢!”李少君因为事先打听好了,才敢这么说。那个昏头昏脑的老翁仿佛记得年幼时跟随祖父打过猎,附和着李少君说:“对,对!八十多年前,我祖父确实在那个地方打过猎!”他这么一说,满堂客人都惊异万分,简直把李少君当成了“活神仙”。

汉武帝听说了,就把李少君请到皇宫里,问他有什么长生不老的方法。李少君向汉武帝乱吹起来,说:“陛下只要虔诚地祭祀灶神(俗称”灶神爷灶王爷“就可以请来鬼神;请来了鬼神,就可以将丹砂炼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制作的器物饮酒吃饭,就可以延年益寿,见到蓬莱山上的神仙。这样,陛下就能够长生不老了。”他还说:“我曾经到东海上游玩,见过仙人安期生。他送给我一颗仙枣,那枣竟和瓜一样大。他同蓬莱山上的神仙有来往。陛下要想去蓬莱山,最好先找到安期生。可惜,安期生的脾气有点儿古怪。他高兴了就见你,不高兴了就藏起来。只要陛下有诚意,最后一定能找到他。”汉武帝因为想成仙想得入了迷,竟然对李少君的谎言深信不疑。他一面亲自祭祀灶神,一面派李少君等人在皇宫里炼制丹砂,到东海里去寻找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安期生。可是,丹砂还没有炼成黄金,李少君就害病死了。汉武帝却硬说李少君羽化成仙了,对他非常羡慕。

李少君死后,又来了一个齐少翁。那时候,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刚死了。李夫人是当时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能歌善舞,妙丽动人。李夫人病重的时候,汉武帝亲自去伺候她,希望跟她再见一面。李夫人却拿被子盖住自己的脸,对汉武帝说:“贱妾久病不愈,容貌尽毁,真不好意思再见皇上。我死了也没有什么,只盼望皇上能好好地照顾儿子刘髆和我的兄弟。”汉武帝仍然想看看她的相貌,劝告她说:“夫人病得这么厉害,还不知道能不能好。你跟我见个面,再嘱托刘髆和你兄弟的事,岂不是更好吗?只要夫人能再跟我见一面,我一定加封你兄弟的官职。”李夫人说:“加不加官职在于皇上,不在于见不见面。”汉武帝只好作罢。及至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更是追念不已。他听说齐少翁能够役使鬼神、起死回生,就把齐少翁请到皇宫里,让他为李夫人“招魂。”

齐少翁要来李夫人生前穿的衣服,布置了一间很清静的屋子,中间设置了帷帐,还在帷帐里摆设上酒肉,点燃了蜡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齐少翁钻进帷帐里施展“法术”,让汉武帝远远地坐在另一个帷帐里等着瞧。过了一会儿,汉武帝果然瞧见那个帷帐里有个美人儿在走动着。他两只眼睛直盯着那个美人儿,越瞧越象是李夫人。可是,那个美人儿总是侧着半个脸,恍恍惚惚的令人看不清。那个美人儿,不用说是齐少翁让别人穿上李夫人的衣服伪装的。可是,汉武帝却认为真是齐少翁的法术显灵。他马上拜齐少翁为文成将军,还赏给他许多钱。

事后,汉武帝就把齐少翁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请神仙。齐少翁又欺骗汉武帝说:“陛下要是想跟神仙交往,就不能住在这样的宫室里。如今陛下的皇室跟神仙住的地方不一样,神仙怎么能来呢?”汉武帝立即按照齐少翁说的,派人在宫殿的梁柱、墙壁和屋顶上都画上云气、仙车和各种神像,摆上各种祭祀的用品。可是,齐少翁他们这样胡乱折腾了一年多,还是请不来神仙。

汉武帝眼看着齐少翁的“法术”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灵验,不免对他起了疑心。齐少翁害怕自己的“法术”露了馅儿,又想出一个花招欺骗汉武帝。他偷偷地在一块布帛上写了一篇谁也看不懂的文字,再把这块布帛掺人草料中喂进牛肚里,然后就牵着这头牛去见汉武帝,装模作样地说:“这头牛肚里有天书。”汉武帝马上派人杀了这头牛,剖开牛肚子一看,果然有一卷帛书。齐少翁把“天书”交给汉武帝,不用说有多么得意了。可是,汉武帝仔细一瞧,却突然发现“天书”的文字很象齐少翁的笔迹。于是,汉武帝派左右把齐少翁捆绑起来,狠狠地拷打了顿。齐少翁忍受不了疼痛,只好招认“天书”是自己写的。汉武帝异常愤怒,马上把齐少翁杀了。

汉武帝再三上当受骗,仍然执迷不悟。他杀了齐少翁,又根据方士们的建议,派人在建章宫用柏木梁修建了一座高台,叫做“柏梁台”;台上铸造了一个二十丈高的铜柱子,柱顶上又铸造了个手托铜盘的铜仙人。那个铜盘叫“承露盘”,用来承接上天降下的“仙露”。方士们欺骗汉武帝说,用这种“仙露”伴着玉石粉末喝下去,就能够长生不老。汉武帝毫不怀疑,一有露水就喝。他这样喝了一年多,不但没有成了仙,反而得了一场病。他一面请医生看病吃药,一面请巫师祈祷鬼神。医生好不容易把他的病治好了,他却把功劳记在巫师身上,认为这又是神仙显了灵。

就在这个时候,乐成侯丁义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又给他推荐了一个叫做栾大的方士。栾大跟齐少翁是师兄弟,但比齐少翁还善于说大话。他一见汉武帝,就胡乱吹嘘了一通。他说:“我经常在海上来往,跟仙人安期生、羡门生打过不少交道。他们嫌我地位卑贱,总不肯把长生不老的”仙方“拿出来。我的老师已经成了仙。他曾经对我说过:丹砂可以炼成黄金,海上的神仙能够请来,长生不老的仙药也一定能得到。我倒是想把我的老师给陛下请来,就是害怕落一个文成将军那样的下场,所以也就不敢同陛下谈论求神拜仙的事了。”汉武帝害怕栾大不肯替自己卖力气,连忙欺骗他说:“文成将军是吃马肝中毒死的,我从来也没有加害于他。你只要能给我求来长生不老的仙方,我什么东西也舍得送给你。”

栾大见汉武帝上了圈套,又进一步引诱他说:“我的老师从来也没有求过别人,只能让别人去求他。陛下要是真想把我的老师请来,必须挑选一个尊贵的人做使者,并且还要给他加封官职,让他做陛下的亲属。只有这样,我的老师才肯接见陛下的使者,交出长生不老的仙方。”

汉武帝被栾大说得动了心,就让他当面施展一下法术。栾大马上从衣袖里掏出两颗棋子,送到汉武帝眼前说:“请陛下仔细瞧着,我能让这两颗棋子互相打架,拉也拉不开。”他说完,一手捏着一颗棋子,把它们放在棋盘上。只见他一松手,那两颗棋子果然吧嗒吧嗒地直往一处碰。他用手拉开,再一松手,那两颗棋子又马上碰在一起。其实,这两颗棋子是栾大用磁石精心磨制的。汉武帝却认为栾大真有两下子,马上拜他为五利将军。

栾大在长安住了一个月,仍然不见有什么动静。汉武帝以为他嫌官儿小,地位还不尊贵,又加封他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同时,还封他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赏给他一处上等住宅,奴仆、车马、帷帐和其他金银器物,也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汉武帝还把卫皇后生的一个公主许配给栾大做妻子。不久,汉武帝又加封栾大为“天道将军”。这样,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栾大竟然骗取了六颗金印,并且还成了皇帝的女婿。他平日连想也不敢想的东西,一下子全都得到了。

栾大得了这么多头衔,又娶了皇帝的女儿,一时尊贵极了。他找不到推辞的理由,只好硬着头皮去给汉武帝请神仙。汉武帝亡过几次当,也变得聪明起来。栾大刚离开长安,汉武帝就挑选了几个心腹在暗地里紧紧地跟随着他,看他究竟干些什么。栾大带着不少金钱直奔东方,但只是爬上泰山顶逛了逛就回来了。可是,他见了汉武帝,照样又胡乱编造了一套谎话。汉武帝等他的心腹一回来,才知道栾大根本没有到东海里去,更没有见到什么神仙。汉武帝想不到最后还是上了当,不由得恼羞成怒,马上派人把栾大抓起来砍了。

就这样,汉武帝费了许多年的功夫,花了无数的金钱,甚至还赔了自己的女儿,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什么神仙。

第六节 王莽篡汉

黄龙元年(前49),汉宣帝只活到43岁就害病死了。大臣们拥立太子刘奭即位,这就是汉元帝。那还是在做太子的时候,他已经娶了廷尉史王禁的女儿王政君做妃子,生了个儿子叫刘骜。他做了皇帝,马上立刘骜为太子,立王政君为皇后。汉元帝死后,太子刘骜继位,就是汉成帝。他马上尊王皇后为皇太后,拜他的大舅父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请他执掌朝政。到河平二年(前27),汉成帝又封他的舅父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这么一来,朝廷上又都换成王家的人了。 aPI5K79yvEpJ1sZloqT6XmZQN6itQwFkI9whjAVnJXnPysrvGDJ8LPuF2w1Qwe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