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耶稣——基督教创始人

按照基督教的道理,耶稣是造物主天主圣父的儿子,宇宙和人都是圣父所创造的。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在基督宗教中,也称为耶稣基督。作为基督教的创始人,他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如今的公元纪年来源于他,圣诞节来源于他……

木匠之家

2000多年前,在伯利恒的一个小镇子,它离耶路撒冷不远。一个新生婴儿的母亲躺在干草上。她的丈夫守着妻子。婴儿的母亲,名叫马利亚。父亲,是个木匠,名叫约瑟。

这伯利恒小镇是约瑟的故乡。而他的谋生之地却远在北方加利利省的拿撒勒镇。只因犹太国王希律,奉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要“限期严查百姓户口”的“上谕”,勒令全犹太国的平民“各归故里,在户籍原册上登记,违者重惩”。

因此,约瑟才不顾路远,也不顾妻子临近产期,赶回伯利恒。约瑟和妻子从拿撒勒赶回伯利恒,看到旅店都住满了回来登记户口的同乡们,只得在这马厩里可以安身。于是,这马槽子,也就成了那个男婴的摇篮。

“约瑟”,妻子低声说:“给孩子起个名字吧。”丈夫没有立刻应声。他凝望着檐外天空一颗大星,觉得亮极了,好像要照到世界尽头去。他终于说出一个名字:“耶稣!”

就在耶稣降生这一夜,在伯利恒村外山坡上,一位牧羊人愣在家门口。东方天上一团白光,让他目瞪口呆。等他叫上两个邻人来到山下小村,听到一间马厩里传出婴儿哭声的时候,才得知这婴儿名字就叫“耶稣”!

“弥赛亚”!牧羊人跪了下来,“我们的救世主降临了!”

大希律工死后,拿撒勒归他的次子希律·安提帕统辖。于是,约瑟一家准备返回拿撒勒镇。一路上,耶稣在母亲怀里,眼睛不时望望路边的葡萄园,又望望远处的山峰。

幼年耶稣常常站在门口,春天看果园里的花色,夏天看约旦河流向远处的波光,秋天看橄榄果从树荫里显出,冬天呢,看他泊山和黑门山雪峰以外的天空。

10年过去了。虽说以色列原野发生过地震,也发生过旱灾和蝗灾,拿撒勒却只经受一次小小的饥荒。木匠约瑟一家,日子也还过得下去。

耶稣的手也糙起来,个子长到了年纪的前头。他有了4个弟弟,两个妹妹。妈妈觉出,大儿子仿佛过早地形成了他自己的性格。常一个人望着远山,不说话。

有一天,耶稣正坐在山坡上唱着,忽听见一阵咩咩哀叫声,原来是一只羔羊落到荆棘丛里。他忙跑去把羔羊救起来,却没觉出自己额头已划出了血珠;回家去倒让妈妈吓了一跳……

这一年,耶稣12岁了。按犹太人的习俗,男孩长到12岁,就成为“法律之子”。须到上帝圣坛前去行礼。约瑟和马利亚商量,等到逾越节,要带耶稣去耶路撒冷朝拜圣殿,为耶稣祈福。

于是,耶稣就来到了耶路撒冷。当时,来守节的人们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院里一边等候依次献祭,一边寻找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交谈。

稚气未脱的耶稣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地寻找自己的朋友,特别是表哥约翰。他找来找去,没有找到约翰一家,却无意中走进了犹太人的会议厅,看见一群经学家和法利赛人正在那里讨论《摩西律法》。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个一个地解答人们提出的问题。耶稣站在旁边静静地听了一会,忍不住也提了一个问题。那位老者慈祥地看了看他,就很耐心地作了回答。但耶稣觉得他解答得不够完满,不禁又问了一句。那老者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不禁十分注意地端详耶稣,见耶稣生得眉清目秀,稚气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示出了超人的聪慧。老者既惊奇又高兴,就问耶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耶稣。”耶稣回答说。

“耶稣”这个名字的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上帝施救”,当初继摩西之后带领古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全地的约书亚就是这个名字(“耶稣”与“约书亚”的希伯来文是同一个词)。

老者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动:“难道他就是我们日夜盼望的弥赛亚吗?”

“你多大了?属哪个支派?从哪里来?”

“我十二岁,属犹大支派,从拿撒勒来。”耶稣简洁地回答。

耶稣所提出的问题大大地激起了老者的兴趣,他就和蔼地对耶稣说:“孩子,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正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你和我们一起讨论吧!”

在座的人都很喜欢耶稣的聪明好学,于是耶稣也积极地参加讨论,一会儿提出问题,一会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虽然觉得耶稣的见解不免带有较浓的稚气,但却充分表现出淳朴天真的赤子之心,有时让人发笑,有时又使人深思。

对于别人的看法,耶稣并不完全同意,可是又不能充分论证自己的主张以说服别人,于是暗自下定决心回家后一定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看看天色已晚,那位白发老者宣布明天继续讨论。

人们都散去了。耶稣吃了些随身带的干粮,就在廊下睡着了。第二天,第三天,耶稣接连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会。当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犹太人会议厅里参加讨论的第二天清早,约瑟和玛利亚随着由加利利来守节的乡亲们动身回家去,他们以为耶稣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也跟着动身了。

到了天晚宿营时,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约瑟和玛利亚却迟迟不见耶稣的影子。他们只好分头去询问同行的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那孩子,连小朋友们都说耶稣已经有两天没有和他们在一起玩了。约瑟和玛利亚又是担心又是难过,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就赶紧沿着原路回耶路撒冷去,一边走一边寻找,直到下午才赶到圣殿。有人告诉他们说有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正在犹太人会议厅里和经学家、法利赛人一起讨论《摩西律法》。

约瑟和玛利亚便赶紧到会议厅去,只见耶稣果然在那里一边听一边问。玛利亚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拉起耶稣的手说:“孩子,可找到你了!把我们急坏了。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道回家呢?”

耶稣虽然很愿意留下来继续聆听长辈学者们的讨论,但看见母亲的眼睛红红的,憔悴了许多的父亲虽然一言不发,但脸上也充满了焦急的神色,就只好很有礼貌地向在座的人们告别,顺从地跟着约瑟和玛利亚走出圣殿回拿撒勒去。

耶稣在拿撒勒随约瑟学做木工,也成了木匠。木匠耶稣的日子很平静。每个安息日,耶稣仍随父母去教堂礼拜。拿撒勒的经师所讲的经义,早已无法满足耶稣的祈望。

平日里,耶稣更愿在礼拜之后,独自登山,在苍穹下默祷玄思,让灵魂跟上帝耶和华面对面,求得垂训。冥冥中,他依稀看到上帝在犹太历代先民中所显示的圣迹——始祖亚伯拉罕如何得到上帝的赦免,以羔羊代其爱子做祭品;先圣摩西如何奉了上帝指引,率十万犹太子孙逃出埃及,重建家园;先王扫罗如何为遵上帝意旨,为以色列长存而献上3个儿子的性命,自己也饮刃而亡;还有,先知以利亚,秉承上帝的使命,战胜异教祭司,将犹太民众的心灵从堕落中拯救出来……

耶稣极爱独处静思,性情却并不孤僻。他的朋友很多。约瑟就是他最初的知己。只是在他19岁那年,约瑟病逝。后来,他又跟姨妈撒罗米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结为好友,并且认识了他俩的朋友渔夫彼得和安得烈。他们都已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朋友们都尊重耶稣如长者。只要聚在一处,就请求耶稣为他们讲解经义。

约瑟去世以后,马利亚对上帝更虔诚。年年逾越节她都去朝圣。耶稣也一定陪母亲前去。算来前后已有十多次了。圣殿广场上那商贩的讨价声依旧嚣张。圣殿西侧安秃尼了望楼上,罗马卫兵的监视依然如旧。圣坛前祭司杀羊取血也一如往年。

只有柱廊上那些长老,让耶稣倍感亲切。长老们一见这个拿撒勒的年轻人来了。就暂停讲经布道,含笑招呼他:“请,请前坐,我辈正敬候着呢。”耶稣答礼完毕,就参加对经义的研讨……

平日在家,做工之余,耶稣也为乡亲们讲经解疑。他的名声渐大、渐远,连远方长老也时来请教。但是,镇上礼拜堂里有的讲经师却说:“他不就是个木匠吗?一点道听途说的东西,也算教义?”“他是个怕死鬼,”镇上一些拥护起义的百姓却说,“对罗马兵他也主张不抵抗!”这些话传到耶稣耳朵里,他不辩解,更不反驳,只是潜心自修经义。

开始传道

后来,耶稣结识一个也叫约翰的青年,是祭司的儿子。耶稣知道,这约翰不愿承袭父亲的祭司权位,远离锦衣美食,常到旷野去。他穿骆驼毛织的粗糙衣裳,坐卧如岩石,讲道又声如雷霆。有些信徒称他是弥赛亚,约翰说,“我不是,我只用水为你们施以洗礼。”他的名声渐大。耶稣钦佩他,追随他到约旦河边,聆听传道。

“天国临近了,世人,你们改悔吧!”约翰高喊着,向围绕他的民众摊开双手,“伟大的弥赛亚就要出现在你们面前了!”

“赞美神!”众人齐声欢呼:“感谢神!”

“你们错了!”约翰皱起眉头,怒视着民众,“只因世人罪孽深重,神必降大祸来惩罚所有罪人,让世界面临末日。不过,神慈爱,将派弥赛亚降世,给世人最后的赎罪良机!”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哪?”

“只有诚心忏悔,才能自赎。”约翰厉声说道,“你们,这些有衣穿有饭吃的,就应当分给那些无衣无食的——天国近了,还犹豫么?”

众人躬身垂首,呼唤着:“求我主饶恕!”

约翰怒不可遏(e),呐喊起来:“你们祈求有什么用!你们拜主千次,不如行善一次!我主看得见一切人的所作所为。要知道,污手献礼,我主不受!最急迫的是洗涤心灵,痛改前非!”

耶稣聆听着,不禁四顾众人,只见有的蹙眉,有的落泪,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匍匐在地,痛心疾首……有生以来,他从没听到过这么震撼心魄的传教。

“我曾在圣殿受训导,预备也作祭司。那些围着圣坛转的祭司,却欺骗信徒,以便得到更多的贡品。地位越高的祭司就越热衷于骗钱。你们到圣殿朝拜看到的各种仪式,都是他们骗钱的手段!我亲眼见到那一切,所以,”约翰把长杖高举过头,闭目宣告,“所以我走出圣殿,到你们中间来”!

耶稣以双手抚胸,心里顿生同感。

一个因贪闻名的税吏走上前,战战兢兢地说:“像我这样,为官府收点税金的,怎样做才能免受惩罪?”

“你只要按章收税,不私加税额,”约翰微睁双目说,“神自会赦你旧日的罪”!

一个腰悬利剑的士兵,手握剑柄,大声问道:“我该怎样得到神的宽恕呢?”

“你只要不捏造罪名,不乱押百姓入狱,不仗暴力敛财,必得宽恕。”约翰忽然高声告诫,“在神面前,暴力无力”!

等那税吏和士兵都默然退去,约翰继续说:“你们,真心改悔的,快到这河中来接受洗礼,除净你们身心的罪恶吧!”约翰在前,祷告着领众人涉水而浴,施以洗礼。“施洗者约翰”,因而得名。

望着那些受洗者的笑容,耶稣走近约翰。“请你给我施洗吧!”耶稣说。

“你也要受我的洗礼吗?我是谁,怎敢给你施洗呢!”约翰谦逊地说。

“这洗礼是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记。这个新时代不正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吗?二十多年来我们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个理想的开端吗?我怎能不受你的洗礼呢!”耶稣诚恳地回答说。

于是,约翰就在约旦河里给耶稣进行了洗礼。

当耶稣从约旦河里走出来的时候,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使命感突然脱颖而出:他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就是以色列人历来期望的那位弥赛亚,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要通过他来实现对以色列人的恩许,他要把自己的民族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并进而拯救全人类。他心里听见一个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欢你。”他深信这是上帝对他的召唤。

耶稣受洗的当天,他和施洗约翰作了一次彻夜长谈。约翰诚恳地对耶稣说:“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那位弥赛亚。你对上帝启示的理解与体会比我深刻得多。你的聪明、智慧和能力也远远超过了我。你应当担负起拯救祖国和复兴民族的重担,我甘愿作你的一名马前卒,像先知们预言的以利亚那样,为你的事业铺平道路。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唤醒同胞们的良知,使他们有悔改的心,因为有了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你所宣讲的真理。你的任务比我艰巨得多。让我们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吧!”

耶稣被约翰的诚挚感动了,他激动地搂着约翰的肩膀说:“约翰,愿上帝与我们同在。他肯定会给我们指引道路,让我们为完成他所交付给我们的使命贡献一切,一直到死吧!看,天亮了,我相信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耶稣受洗后辞别了施洗约翰打算回拿撒勒去,但是他却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的驱使下不自觉地向荒山走去。约翰的话还在他的耳边回荡:“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弥赛亚!”

“我真的是弥赛亚吗?”耶稣自问。

“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欢你!”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在向他召唤。

“是的,我是弥赛亚,我是上帝的儿子!”耶稣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耶稣登上了一个山头,面向耶路撒冷坐下来陷入了沉思:弥赛亚的具体使命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耶稣长时间地祷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复思考犹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历史,想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经验中理出一个头绪来。他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祷告,忘记了饥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睡眠。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夜色朦胧中,耶稣看见眼前的大小石块都像面饼一样,蓦然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不禁饥肠辘辘起来。饼!饼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他目前正饥火如焚,而是他想到了大多数同胞在罗马帝国和犹太祭司贵族的双重压迫下生活贫困,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这时,他心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把这些石头变成饼不就可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了吗!”但是,另一个洪亮的声音立刻回答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所说的一切话。”

耶稣心头为之一震:有道理!物质生活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但不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大卫、所罗门时期曾经较好地解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背离上帝去敬拜偶像,结果招来了沉痛的民族灾难。所以,心灵的需要比物质的需要更重要。要解决心灵的需要,必须整顿当前的宗教生活,进行心灵建设,使人们痛改前非,回到上帝的正道上来,迎接天国的到来。这正是施洗约翰所倡导的“悔改运动”的目的,应该全力支持约翰的工作。

用什么方式建立天国,怎样号召群众呢?心里那个模糊的声音又出现了:“行神迹啊!你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从耶路撒冷圣殿的屋顶上跳下去,以显示你是上帝的儿子,因为经上记载说:‘主要为你吩咐人,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这样,人们就会相信你就是先知预言的那位从天而降的弥赛亚,拥护你作王了。”

那个洪亮的声音又立刻驳斥说:“不可试探你的上帝!”因为寄希望于神迹是对上帝的试探,纵然侥幸成功,得到人们的拥护,这种拥护也是不坚定的,一遇挫折肯定就会土崩瓦解。应该踏踏实实地在“悔改运动”的基础上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对上帝的忠诚,才是最妥善的办法。

耶稣想了很久,终于作出了抉择:开展一场“天国运动”。天国就是上帝直接统治,上帝把公义、和平、幸福归还给这个被扭曲了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的,不是未来的。天国在人们心里,是人们心灵上的纯洁与平安,“行公义,好怜悯,与上帝同行”。于是,他决定首先全力支持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为“天国运动”铺平道路。

耶稣即已决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就下山去找施洗约翰。他在约翰的门徒中遇见一些加利利的熟人,其中有渔民出身的西门、安得烈、雅各、约翰等。这些人原先就认识耶稣,早就佩服耶稣的为人及才智,现在看见连施洗约翰都如此推崇耶稣,就更加敬服他。

这时,耶路撒冷的犹太当局见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声势越来越大,又风闻加利利的奋锐党人积极策划武装暴动,很害怕这两股力量联合在一起,就想先发制人,首先打击施洗约翰。于是,他们先派了几名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这里来探听虚实。

祭司们来见施洗约翰,问他说:“你是什么人?是上帝恩许的弥塞亚吗?”

“我不是弥塞亚!”约翰直截了当地回答。

“你是以利亚吗?”他们又问。

“不是!”约翰回答。

“那么,你到底是谁?”他们追问道。

“你们没有读过先知以赛亚的书吗?我就是那在旷野里高声喊着说‘修真主的道路’的人。”约翰肯定地回答他们。

被差来的人中有一个法利赛人,他指责约翰说:“你既不是弥塞亚,又不是以利亚,也不是先知,你凭什么给人施洗呢?”

约翰昂然回答说:“我不过是用水给人施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你们所不认识的,他虽然是在我以后来的,但我连当他的仆人都不配!”这些人见抓不到约翰什么把柄,只好回耶路撒冷交差去了。

这一切都被耶稣看得清清楚楚。他认为这些人来的目的绝不只是探问约翰是谁,耶路撒冷的犹太当局肯定另有阴谋,与其大家聚在一起,树大招风,不如分散活动以减小目标。他将这个意见对约翰说了,约翰完全同意耶稣的分析。

于是,耶稣带着几名愿意跟随他的人另外找地方去开展悔改运动。他们来到约旦河的另一个地方,学着施洗约翰的样子为来听道的人们施洗,不过耶稣并没有参预施洗的事,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讲悔改的福音上。

逾越节过后不久,耶稣带着门徒取道撒玛利亚回加利利去。第二天,他们来到撒玛利亚的叙加。叙加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是南北交通要道。

正午时分,他们觉得疲倦了,就在雅各井旁边休息。耶稣打发门徒进城去买食物,自己一个人坐在井旁边等候。这时,有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到井上来取水。耶稣口渴,就对那位撒玛利亚妇人说:“给我点水喝,好吗?”

那妇人听了,十分惊讶。因为从口音与衣着来看,向她讨水的分明是个犹太人,而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的成见极深,素来不与撒玛利亚人交往,更不能用撒玛利亚人的器皿喝水,否则将被认为是沾染了不洁,更何况素不相识的男女是不能单独交谈的。于是她就回答说:“你不是犹太人吗,为什么向一个陌生的撒玛利亚女人讨水喝呢?”

“你如果知道上帝的恩赐,又知道我是谁,你就一定会向我讨活水喝了。”耶稣回答说。

“你又没有取水的器皿,这井又深,你如何能有活水呢?再说,这口井是我们的祖先雅各留给我们的,他和他的儿子们以及他们的牲畜都喝过这口井里的水,我们世世代代也喝这口井里的水。难道我们喝的不是活水吗?”那妇人笑着问道。

“我所说的活水,不是指这口井里的水。人喝了这口井里的水还会再渴,但若喝了我给的水,就会永远不渴。我的水是生命的活水。它要在喝它的人心灵里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说。

“先生,既然这样,请把你的活水给我喝吧,使我能够永远不渴,免得我喝这口井里的水,喝了又渴,渴了又喝,还要跑这么远的路来取水。”那妇人要求说。

“我所说的活水不是物质的水,而是一种精神食粮,是上帝的恩宠。你肯接受吗?”耶稣说。

“我肯,因为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里的基利心山上敬拜上帝,你们犹太人却说上帝不在这里,上帝在耶路撒冷,只能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您说应该在哪里敬拜上帝呢?”

耶稣很认真地回答说:“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犹太人主张只能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撒玛利亚人则主张在基利心山上敬拜上帝。依我看,你们都不对又都对。你们之所以都不对,是因为你们认为上帝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能在一个地方,所以犹太人认为敬拜上帝只能在耶路撒冷,而撒玛利亚人则认为只能在基利心山,这样就都错了。实际上,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他既在耶路撒冷,也在基利心山,所以,既可以在耶睡撒冷敬拜他,也可以在基利心山上敬拜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又都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认识上帝。上帝是灵,凡真心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来敬拜他。至于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敬拜他,都是次要的问题。”

正说着,耶稣的门徒回来了。那个撒玛利亚妇人立刻撇下水瓶,跑回城里去把耶稣的话告诉了周围的人。人们觉得耶稣讲得很有道理,和犹太人反对他们、批驳他们的话完全不同,就跟随那个妇人去见耶稣,请他住下来向他们讲解上帝的道。

耶稣就在那里住了两天,向撒玛利亚人宣讲悔改的福音,播种天国的种子。许多撒玛利亚人接受了耶稣所讲的道理,所以撒玛利亚后来成为初期基督教会很兴旺的地方。

过了两天,耶稣带着门徒离开叙加回加利利去,在那里开展悔改运动与施洗约翰遥相呼应。耶稣带着彼得等四人在加利利的各个犹太人会堂里巡回讲道,宣传天国的福音,同时给人医治疾病。

有一天在经过海边税务衙门的时候,耶稣偶然看到一个年轻的税吏正坐在那里发呆。那税吏名叫马太。因为干这行的在加利利都被称作“地狱的使者”,自是百姓们对横征暴敛,所以这些税吏都不得在安息日进会堂做礼拜,只可平日在路边野外听耶稣讲道。马太听耶稣讲过,如果真诚地悔改,连税吏也能到天国去,就万分激动。耶稣也已注意到他,现在见他满脸愁苦,就向前走去。

马太一抬头,见耶稣正注视着他,就深感惊讶。又听耶稣说“马太,放下你手中的事,做我的门徒吧。”一听这话,马太立即站起,丢下钱和帐簿,双膝跪在耶稣脚下,说:“我师,救我这个罪人吧!”耶稣轻抚着马太的头,默祷起来。于是“地狱的使者”马太做了耶稣的门徒。

在伯赛大,耶稣又收纳了腓力。这人擅于经商,听了耶稣讲道,才省察到天国之事远高于一切,就拜耶稣为师。耶稣还陆续收了另一个雅各和达太,思维精细的多马、马太、巴多罗迈以及犹大为徒。犹大原是圣城附近的加略人,后因贩运地毯常到加利利各城镇去。听了耶稣讲道,就怀着敬佩,拜了师。这犹大就是后来置耶稣于死地的那个出卖者。

12门徒随耶稣开始了新的行程。令人惊异的是,一些文士和法利赛人也来听道。耶稣的声威更高,更远了。

最后的晚餐

有一天,耶稣问十二门徒说:“人们认为我是谁?”

门徒们回答说:“有人说你是施洗约翰复生,有人说你是先知以利亚再世,也有人说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会,耶稣突然问道:“你们认为我是谁?”

这个出其不意的问题使门徒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彼得却应声说:“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

其他门徒都一致点头承认。一股热流涌上耶稣的心头:门徒们终于真正认识了他。耶稣高兴地对彼得说:“彼得,你是有福的。你对我的认识是上帝亲自启示给你的。你是一块真正的‘磐石’,我要把我以后的事业建立在你这块磐石上,这就是我给你起名叫‘彼得’的意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国里也要被禁止,你在地上允许的,在天国里也被允许。”

几天以后,耶稣带着三个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到山上去祷告,让其余九个门徒在山下等候他们。到了山顶,耶稣让彼得等三人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远处一块巨石,在那里祷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来。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金色的晚霞透过云隙正好照射在耶稣身上。三个门徒睡眼惺忪,忽然发现耶稣的形象与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脸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像太阳一样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发出闪亮的白光。忽然,耶稣身边似乎出现了两个人,一个好像摩西,一个好像以利亚。耶稣站在中间,三个人似乎在议论什么事情。

彼得忍不住大声叫道:“老师,这地方真好。请让我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以利亚。”

正说话间,一块云彩飞来遮住了霞光。门徒们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亚都不见了,只见耶稣独自迎着风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耶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走“受难的弥赛亚”的自我牺牲的道路。

但是,他知道门徒们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这一决定的深刻含意。因此,耶稣让门徒理解自己的理想与决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决定首先向他们预告自己的受难,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一天,耶稣对门徒说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接受长老、祭司长和经学家们的挑战与迫害,最后将被杀。彼得一听就急了,他把耶稣拉到一旁,劝他说:“老师,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撒旦,退我后面去吧!不要拉我的后腿,因为你关心的不是上帝的事业,而只是人的事业。”耶稣责备他说。

到了加利利,耶稣再次告诉门徒们说,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将被交在反对他的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门徒们听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都很忧愁。

后来,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第三次对他们说:“我们现在到耶路撒冷去,我要被交给祭司长和经学家。他们要定我死罪,把我交给外族人凌辱、鞭打并钉上十字架。”

耶稣三次向门徒们预言自己受难,一次比一次明确与具体,但门徒们听了以后却将信将疑,似懂非懂,又都没有细问,耶稣也就不再向他们解释了。

这一天,公元30年,4月3日,耶稣最后一次参拜耶路撒冷的日子。耶稣经伯大尼山口,向圣城走来。他明知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万山崩溃般的凶险,却仍抱着只手回天的决心前行。

离城门不远了,信众高歌而进:“耶路撒冷的众民,欢呼吧;你们的王已降临,他要施行拯救!”

几个法利赛人,汗流气喘,跑来央求耶稣:“夫子,制止你这些门徒和信众吧!”

耶稣却回答:“听着,如果他们闭口,那么连这路边石块也要呐喊!”

信众的歌声呼声更高。圣殿近了。耶稣紧皱双眉,怒目而视。原来在圣殿里,又有很多商贩。于是,耶稣义正言辞的赶走那些圣殿里的商贩。

在耶路撒冷的几天里,耶稣对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的抨击与揭露,使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下降。这些气极败坏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恨不得立刻下手把耶稣置于死地。但他们知道支持耶稣的人很多,如果公开逮捕耶稣,不但毫无理由,而且肯定会引起骚乱,这是罗马当局绝对不能容许的。

于是,大祭司该亚法派出了几名精干的人到耶稣周围去见机行事,务必在耶稣的亲信门徒中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人。

十二门徒中的加略人犹大原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他跟从耶稣的动机是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但是,在“增饼奇迹”以后,耶稣拒绝了奋锐党人拥立他作王的要求,犹大的心情就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他崇拜耶稣,也拥护耶稣的天国运动,但他始终摆脱不开传统的弥赛亚观念,他想离开耶稣,可是又下不了决心。

后来,耶稣再三明确地向他们指出自己不是传统的弥赛亚,而是担当世人罪债的“受苦的弥赛亚”,犹大的心情就越来越矛盾了。在来耶路撒冷的路上,雅各、约翰曾公开地向耶稣提出要求耶稣作王以后要分别坐在他的左右,虽然耶稣为此事责备了他们,但这种赤裸裸的权力要求在犹大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进城以后,犹大接连遇到了些过去的朋友,他们都是匕首党人,都想拥护耶稣作犹太王,他们委托犹大去了解耶稣的态度。于是犹大和耶稣进行了几次单独的谈话,向耶稣转达了匕首党人的动向与要求。

耶稣严词拒绝了匕首党人的建议,并指出他们的做法将把犹太民族引向毁灭,希望他们切勿轻举妄动。

犹大的矛盾心情自然表现得心事重重,这种情况被大祭司派来的人看在眼里,就马上想办法接近犹大,试探口气。犹大是个聪明人,也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不过他认为这是一个置耶稣于绝境,逼他行“神迹”自救的好机会。

就这样,双方各怀鬼胎,接触了几次之后,就达成协议:犹大向大祭司提供耶稣夜间活动的情况,但要求大祭司绝对保证耶稣的人身安全。

大祭司让人交给犹大三十块银币作为代价。大祭司还要求犹大在逾越节以前办成这件事,以保证逾越节的正常秩序,其他事情等过节后再从长计议。

4月6日上午,耶稣没有带门徒到圣殿去。他有一个忠诚的拥护者住在耶路撒冷城内西南角,耶稣决定到他家里去与门徒们共进一次最后的晚餐。为此,耶稣做了周密的安排。

当天下午,耶稣在橄揽山上的客西马尼园中把十二门徒召集在一起,宣布说:“我们进城去吃晚饭,饭后回这园子里来过夜。”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故意看了犹太一眼,正巧和犹大的眼光相遇,犹大马上低下头躲开了耶稣的目光。

傍晚以前,耶稣带着门徒来到那位朋友家里,他已经在楼上为他们准备好了晚饭。

耶稣对门徒说:“后天逾越节,我们今天提前吃逾越节的宴席,因为我不能和你们一同过节,也不能再吃逾越节的宴席了。”

门徒们也发觉事态似乎很严重,大家心情沉重,谁也不想说话。耶稣等大家坐下以后,就脱下外袍,拿手巾束上腰,倒了一盆水来准备给门徒们洗脚。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宴会前仆人要给客人洗脚表示尊敬。门徒们见耶稣要给他们洗脚,都十分惊讶。这个意外的举动使他们既吃惊又感动。

彼得手足无措地推辞说:“主啊,我怎能让你给我洗脚呢!”

耶稣对他们说:“我所做的事,你们现在不明白,以后会明白的。你们称呼我为‘老师’,称呼我为‘主’。不错,我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主,我尚且像仆人一样给你们洗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做个榜样,好叫你们照我的样子做。”

于是,门徒们都默默地接受了。

耶稣给门徒洗完脚,收拾完毕,穿上外袍,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用餐。大家心事重重默默地吃饭。快吃完饭的时候,耶稣对犹大说:“你去做你要做的事吧!”

犹大一愣,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马上联想到耶稣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活动,甚至可能默许了他的活动,于是站起来走了。其他门徒并没有十分注意这件事,因为犹大掌管钱袋,他们以为是耶稣差他去买什么东西或者是去周济穷人去了。

犹大走后,耶稣拿起饼来掰成十一块,分给门徒每人一块,对他们说:“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是为你们舍的。你们以后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

然后,耶稣又举起盛着葡萄汁的杯子,递给门徒让他们轮流喝,他们喝了。耶稣严肃而又有点悲伤地说:“这是我立约的血,是为许多人流出来的。你们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

门徒们默默地听着,都不明白这话的意思。

耶稣接着说:“现在。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人们就能够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如果爱我,就要遵行我这条命令。”

耶稣嘱咐完了,便和门徒一起唱诗、祷告,然后出城,向东过汲沦溪、上橄榄山、进客西马尼园去。

当天夜,耶稣带着十一个门徒进了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进园以后,耶稣留下马太等八个门徒在附近避风的岩石旁休息等候,自己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往园子深处去祷告。

走了一段路,耶稣忽然感到一阵难以控制的恐惧,他料定犹大叛变了,犹大知道他们过夜的地方,现在可能正领着人来逮捕他。十字架的道路虽然是耶稣反复思考以后才决定的,但是十字架上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想到这里,耶稣不禁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与惶惑,就对彼得等三人说:“我心里难过得要死。我到前边去祷告,你们在这里等我千万要保持警醒!”

耶稣独自往前走了约一箭之地。他想如果要放弃十字架的道路,还为时不晚,趁夜黑人静,带领彼得等三人连夜向东逃走,天亮时就能赶到耶利哥,那里有撒该等人的支持,大祭司就鞭长莫及了。至于那八个门徒,犹太当局肯定不会难为他们。

但是,耶稣马上就否定了这种想法,甚至为此而感到羞愧。于是,耶稣给他祷告,求上帝赐给他力量以战胜自己的软弱。

耶稣沉着地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回到园门口与其他门徒会合后不久,就见一群人手执火把、刀棒、吵吵嚷嚷地来到园门前,领头的人正是加略人犹大。

原来犹大离开宴席后就去找大祭司该亚法。他想入非非地认为耶稣让他去做的事就是同意了他的计划。由于天色昏暗,很难辨认谁是耶稣,犹大就和叛乱者约定:他和谁亲嘴,谁就是耶稣。

犹大等进了园子。门徒们都被这群气势汹汹的人吓呆了。耶稣却镇静地迎上前来,问道:“你们找谁?”

犹大快步抢到耶稣面前,叫了一声“老师!”就与耶稣亲嘴。

大祭司派来的人见犹大和一个人亲嘴,又称他为老师,知道这人就是耶稣,遂一拥而上把耶稣围在中间。门徒们见耶稣毫不抵抗,束手就擒,一时没了主意,就乘乱分散逃走了。

耶稣献身

早有人把亚那审问耶稣的情况报告了该亚法。该亚法被迫孤注一掷,等耶稣一解到就立即正式开庭审问。一开庭,证人们就七嘴八舌地控告耶稣,但是他们的证词破绽百出,自相矛盾,把严肃的审问弄成了一场闹剧。

耶稣昂然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对这些人的控告,他根本不屑一顾!

该亚法气急败坏地大声说:“我指着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上帝的儿子吗?”

耶稣坚定地回答说:“你说的是!”

该亚法马上撕裂自己的衣服,歇斯底里地吼叫说:“你们都听见了吧,他说了亵读的话了。何必另找证人呢!你们说,该怎样处置他?”

“定他的死罪!”那些人乱嚷着说。

犹太人最神圣的权力机构耶路撒冷公议会,就这样荒唐地将耶稣定为死罪。但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犹太人的公议会虽然给耶稣定了死罪,却没有权力执行这种判决。按照法律程序,犹太人必须把他们的最高判决呈交当地罗马总督批准执行。该亚法只好吩咐祭司们把耶稣押送到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那里去。

罗马总督知道耶稣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曾在加利利拒绝过奋锐党拥立他作犹太王的政治要求,现在又拒绝匕首党的同样要求。他理解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佩服耶稣洁净圣殿的勇敢行为。所以,他不想介入犹太人内部的宗教斗争。

但是,如今该亚法依照罗马法律程序把耶稣押送到总督府来,他也就不得不履行罗马总督的职责了。

4月7日一早,满心不耐烦的彼拉多不得不起来穿上礼服审理这件他不愿意插手的犹太人的案子。他决定秉公处理。

简单的问话后,彼拉多把脸一沉,宣布说:“按照罗马法律这不构成死罪。我要责打他,然后释放他。”

混在人群中的该亚法一听被拉多要释放耶稣,不禁慌了手脚,赶紧指使那些犹太人乱嚷:“处死这个人!处死这个人!”

彼拉多非常生气地说:“这个人做了什么坏事呢?我查不出他犯了什么该死的罪!”

众犹太人却大声乱喊:“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

“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被拉多轻蔑地挖苦他们说。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伤了犹太人的民族自尊心,乱嚷的犹太人竟一下子哑了下来。

该亚法急得满头大汗,他不顾一切地赤膊上阵了,用嘶哑的声音喊着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自称为王就是反叛凯撒。你如果放掉这个人,就是对凯撒的不忠!”

这简直是政治讹诈!彼拉多明白这话的分量。如果他真的释放了耶稣,该亚法就会用这个理由到罗马去向凯撒告他,那时他就有口难辩、自身难保了。

一阵沉默之后,彼拉多在该亚法的政治讹诈面前退缩了。他吩咐人取一盆水来,在众人面前洗了手,宣布说:“使这个无辜的人流血的责任与我无关,你们自己承担吧!”

于是,彼拉多吩咐按照罗马法律把耶稣鞭打了,交给士兵去钉十字架。

公元30年4月7日上午,耶稣被带到耶路撒冷城西北的刑场去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顶端有一块木牌,上面用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写着他的罪名:“这就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耶稣在十字架上还替那些置他于死地的人祷告说:“父啊,饶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耶稣完全相信,作为受难的弥赛亚,他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牺牲肯定会唤醒亿万颗悔改的心,一个新时代—《新约》时代开始了,天国在地上延生了。想到这里,耶稣欣慰地说:“成了!”

随后,耶稣就断了气。

2000多年来,耶稣所思、所言、所行,已经积淀到欧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深层中去,构成着西方世界的共同文明。耶稣的荆冠与十字架也确曾是献身精神的象征。耶稣诞辰更成为世界性的节日,成为人类祝福和团聚的同义语。而世界更以推断中的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纪年的起始。 IiUf/mPQ3Kun8yulCFrmtnBIiF0f1uiRUh3FIUbYXvVxaSn6Dua4eKdOCuR+WgA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