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协同作战

彭德怀的话感动金日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

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该命令指出:

1、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

3、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彭德怀当时52岁,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如何建设好祖国大西北的问题。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才知道讨论出兵抗美援朝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坚定地支持出兵的意见,但是出任志愿军统帅,对他来说实感意外,没有任何精神准备。

这位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服从党的需要从来不讲条件。既然中央常委已定,彭德怀没有二话,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肩负起志愿军统帅的重任。

彭德怀来不及交代工作和向亲人告别,就立即投入志愿军出征的紧张准备工作。从10月8日到18日,彭德怀多次往返于北京、沈阳、安东之间,为志愿军的出动而奔忙。

10月19日晚,这位上任仅仅12天的志愿军统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秘密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除中央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外,志愿军的组织指挥机构尚未组成,彭德怀也还没有指挥助手。为便于指挥志愿军作战,中共中央决定,将第十三兵团部改组为志愿军总部,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为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方为志愿军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同时决定,以彭德怀为书记,邓华为副书记,组成志愿军党委,完善了志愿军的组织领导机构。朝鲜还派出朴一禹负责联络工作。

1950年10月21日9时,彭德怀在德川附近的大榆洞与朝鲜首相金日成进行首次会谈。

金日成在门口热烈迎候,一见面他就上前紧紧地握住彭德怀的手说:“欢迎你,热烈欢迎彭德怀同志!我可久仰你的大名了!”

“你好,金日成同志,毛泽东同志让我代他向你问好!”彭德怀热情地回答。

随后,金日成首相将彭德怀引进室内。双方就坐后,金日成首先对彭德怀的到来表示欢迎:

让我代表朝鲜党、朝鲜人民和朝鲜政府再一次向你彭德怀同志表示热烈欢迎。现在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刻。在我没有接到倪大使、柴同志通知的时候,我就相信你们是会来的。现在你来了,非常欢迎!非常感谢!

彭德怀微笑着说:

首相同志,你辛苦了。你们的斗争不仅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已经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我们理应支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要我转达对你的问候和慰问。如果说感谢,应该感谢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

金日成连忙说:“谢谢,谢谢!情况很紧急,是否先请你谈一谈中共中央的决定和有什么打算?”

彭德怀略作思考后说:“我们的部队10月19日晚分别由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处开始渡江,向朝鲜战场开进。”

彭德怀接着指出:

这次出动是仓促的,部队改换新装备尚没有完成,临战前的训练有的部队还没有进行。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4个军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大约26万人。作为预备队随后还有2个军约8万人,近日也将入朝。

为了防止意外,中共中央已计划再抽调20多个师作为第二、第三批入朝参战的部队。总计可达60余万人。

金日成被彭德怀的话深深感动,金日成不知说什么,只好连声说:“好,好!”

当时,美帝国主义操纵的“联合国军”步步紧逼,对朝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紧急关头,中国志愿军的到来,就像是雪中送炭,充分体现出中朝两国人民深厚的兄弟之情。

彭德怀向朝方征询意见

1950年10月21日上午,彭德怀在德川附近的大榆洞与朝鲜首相金日成进行首次会见。

在会见开始后不久,彭德怀便向金日成征询意见:

我们准备先在平壤、元山一线以北,德川、宁远一线以南的地区构筑防御线,构起两三道防御线,求得保持一块革命根据地,作为今后消灭敌人的基地。

半年之内,如敌人来攻,则在阵地前面予以分割歼灭;如平壤、元山同时来攻,则打孤立薄弱一部;如果敌人不来攻,我们也暂不去攻他,等我们换装、训练完毕,空中和地面都具有压倒优势的条件以后,再去攻击平壤和元山。我们这种想法,行不行,听听首相同志的意见。

听完彭德怀的话后,金日成说:“非常感谢,感谢毛主席!中共中央的决定我完全赞成。”

彭德怀说:

现在的问题是,部队过江和开进都需要时间,修筑工事又需要时间,根据现在敌人疯狂冒进的情况,这一设想能否实现,令人担心。所以我们希望人民军继续组织抵抗,尽可能迟滞敌人的前进,以争取时间。

金日成说:“敌人十分嚣张,不可一世。昨晚得到的消息,东部敌人17日已占咸兴,正企图继续北上,中路敌人19日已占阳德、成川,西路敌人19日已进到平壤南郊。”

当时,朝鲜人民军由南方撤回来的部队,西线已到达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整顿;东线多数电讯中断。金日成已经派人送命令给东线军团,让他们占领黄海道、江原道地区,开展游击战拖住对方,可是派去的人仍然没有消息。

接着,彭德怀望了望金日成问:

现在手上能作战的兵力有多少?

金日成说:

现在马上能作战的兵力不足4个师。一个工兵团、一个坦克团在长津附近,一个师在德川、宁远以北,一个师在肃川,还有一个坦克师在博川,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抵抗。

彭德怀说:“毛主席和我们党中央下这个决心的确是不容易的,中国大陆刚刚解放,困难很多。”

彭德怀顿了顿,接着说:

现在既然决定出兵了,第一要看能不能在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上有所帮助,主要的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歼灭美国军队;第二,不能不准备美国宣布同中国处于战争状态,至少要准备它轰炸东北和我国的工业城市,攻击我沿海地区,这方面已经有所准备。

现在咱们面临的问题是部队过江了,究竟能不能站得住脚。我看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站住了脚,歼灭了敌人,争取朝鲜问题合理解决;二是站住了脚,歼灭不了敌人,僵持下去;三是站不住脚,被打了回去。我们力争第一种可能。

就在会见进行的时候,大群美军飞机飞过他们的头顶。彭德怀的电台车没有跟上,金日成身边也没有电台,他们对身边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都无法知道。

其实,“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由德川经熙川窜到大榆洞东北方向的桧木洞,并绕到了他们的身后。只是,急于向边境推进的“联合国军”没有注意侧后的这个小村落。彭德怀与金日成幸免被俘。

会谈结束时已经到中午,金日成留彭德怀午餐。几个朝鲜女同志端来大米饭和一盆清炖鸡,还有几碟泡菜和几个罐头。

金日成搓着两手,有些抱歉地说:“彭司令,战争时期,条件差,没什么好招待,大家将就用一点吧!”

“哎,这个东西好吃,”彭德怀用筷子夹起些泡菜放到嘴里嚼着,连声说,“清口,下饭……”

至此,中朝联军开始了同甘共苦的日子,他们将在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左勇鼓励朝鲜人民军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三兵团的4个军开始从安东、长甸口、满浦横渡鸭绿江。

指战员们摘掉帽徽和胸章,身着土黄色的单衣和棉衣,左臂扎白毛巾,头顶树枝树叶,在寒风冷雨中迈开大步疾行。没有出征的礼炮,也没有欢送的锣鼓,几万人的大军隐蔽开进,只听见脚步声和着涛声激荡。

首先越过中朝边界的是第四十二军作为先期侦察部队的一二四师的三七〇团,他们比大部队提前3天渡江。

四十二军5万多人的队伍从满浦铁桥和临时搭建的浮桥过江。他们前进的目标是朝鲜的长津湖地区。在铁桥的中央,桥面上有一条白线,那是中朝两国的分界线。双脚跨过这条白线就踏上了异国他乡。

中国士兵们的眼睛都在注意着这条白线。在跨过白线的一刹那,他们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紧跟四十二军过江的是三十八军,他们集结的目标是江界。现在,那里已经成了北朝鲜的临时首都了。

三十八军刚刚开进到江边就接到“军情紧急,立即过江”的命令。指战员们不顾疲劳,马上出发。三十九军的一一五师、一一六师从安东过江,一一七师从长甸口过江,目标是龟城、泰州。

后来,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回忆说:

我坐在吉普车里,伸手就可以摸到鸭绿江大桥,大桥就像从两国土地上伸出的一双手臂,在江中相拥……

队伍非常肃静,每个人都在默默地走着,谁也没说什么话,但我听出有的战士在数着这座桥有多长,从中国到朝鲜只有1500多步的距离。走过大桥中心的两国分界线,我听到有战士在激动地问:“连长,现在是几点几分?”

然而,走着走着,指战员们看见路边被美国飞机炸塌的民房,爆炸后的余火还在燃烧,婴儿趴在母亲尸体上哭叫。

“战士们都不吭声了,低着头急匆匆地走。”吴信泉回忆说,“这时,我听见有个指导员大声说:什么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为这些受苦受难的人报仇,就是绝不让这些灾难在我们的国土上重演!”

时任三十九军某师师长的彭仲韬后来回忆道:

过江后到了一个小集镇,一群孩子站在路边喊“德拉斯、德拉斯”,看来把我们当作苏联军队了。我们的战士就高声说:中国志愿军!那些孩子又都拍着手叫起来:“啊,中国!中国!”

第三十九军一个叫左勇的作战科长在路上碰到乘坐大卡车撤退的朝鲜人民军。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在当时广为流传:

“志愿军有没有飞机?”

“暂时还没有。”

“那你们有多少坦克?”

“暂时还没有。”

“飞机、坦克都没有,那不行!那不行!”

后来成为将军的左勇昂然地回答说:

我们用劣势装备照样可以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我们不是已经消灭了国民党800万美式装备的部队吗?

左勇的话使朝鲜人民军深受鼓舞。

后来的事实验证了左勇的话,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军情同兄弟手足,齐心协力,用步枪和手榴弹将以世界第一强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并使这支联军的总司令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两军合力冲出封锁线

1951年6月,随着五次战役的结束,敌我双方转入防御相持状态。

只是在战役的后期阶段,从汉江北岸回撤过程中,六十军一八〇师由于各种原因,惨遭重创,全师8000多人,包括负伤、阵亡、失散及情况不明的,达7600多人。

那些失散而没有被俘的志愿军官兵,后来慢慢地聚集起来,在一八〇师政治部主任的带领下,在三八线以南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间,开始了长达300天的敌后游击战。

这些失散的志愿军战士,利用美军和南朝鲜军怕打夜仗的心理,夜间主动偷袭一些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哨所或单个哨兵,得以补充弹药和一点食物。他们一面派人四处侦察,哪里有可以突围的地点,一面派人到赤根山里寻找朝鲜老乡,设法搞粮食。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不得不四处寻找机会,下山截击对方的运输队,围歼一些小股美军和南朝鲜军,以伺机突围。这一来,便引起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注意,他们知道这赤根山上还有志愿军部队,就开始对赤根山进行围剿扫荡。

由于这些志愿军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对在敌后打游击战有一套办法。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几次围剿与扫荡,都躲了过去。

1951年10月,朝鲜刚刚进入了寒风刺骨的冬天,寒风呼呼地刮着。战士们选择了两个相距10公里左右的向阳山坡,挖了两个山洞。当他们山洞挖好后,大雪就封山了。

然而,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他们不得不下山去截获小股的美军和南朝鲜军运输队,以坚持生存下去。游击队不断的行动,使得美军和南朝鲜军十分不安。

1952年3月,美军和南朝鲜军请来曾侵略过中国的日军作顾问,采用在中国使用过的“铁壁合围”战术,出动3000美军和南朝鲜军,将赤根山口边的所有村庄都烧光,然后向山上扫射,轰炸了一阵,接着冲向山林间。

志愿军游击队在这次突围中,仅冲出了20多人。

1952年4月中旬,天气逐渐转暖,志愿军游击队慢慢地在山林间,向对方的前沿阵地摸去,天黑以后伺机冲过敌封锁线。

志愿军游击队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走在丛林间。当太阳快要下山时,游击队突然发现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有一小队人在跟着他们。

游击队立即钻进小道边的丛林中,潜伏下来。那一小队人见志愿军游击队突然钻进了山林,便一边走一边喊:“你们是不是志愿军同志,我们是人民军敌后侦察队,请志愿军不要误会。”

志愿军游击队一声不吭地趴在山林间,没有回答。那队人一看志愿军不回话,知道他们不相信。于是站在小路中间解开外面的伪军衣服,露出里面的人民军制服。

原来,这是一支朝鲜人民军第三军团的敌后侦察队,完成任务后返回路过这里,偶然发现这一队带着武器,长发盖脸的士兵,于是便悄悄地跟了下来。

等到跟近时才发觉这是一支被美军和南朝鲜军围困在山上的志愿军同志,于是放心大胆地跟了上来。

这支人民军侦察队的队长叫朴正林,他和志愿军敌后游击队领头的一八〇师政治部主任,经过协商研究,决定一起冲出封锁线。

人民军侦察队有15个人,志愿军游击队有18个人。朴正林说:

我们地形熟悉,把部队分为3个小组,第一组由我们和志愿军中还能打得动的编成混成组。第二组由我们派几个领路的和志愿军中负伤有病的编为一组。第三组殿后。

由于人民军语言畅通,地形熟悉,志愿军游击队的官兵们也一致同意了朴正林的意见。

4月11日深夜,中朝两队官兵开始向“联合国军”封锁线运动,在通过第一个前沿“联合国军”哨所时,没有被“联合国军”发现,很快越过了“联合国军”的第一道封锁线。但是在穿越“联合国军”的第二道封锁线时,被“联合国军”发现了。经过约半个多小时的激战,仗着人民军地形熟悉,终于冲出了“联合国军”的封锁线。

当时,由于战争条件十分艰苦,中央军委把志愿军能不能有饭吃,一直是作为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重大战略问题来解决的,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极为关心。

早在1950年10月,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毛泽东签署的军委命令中,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但是,由于缺乏现代条件下后勤保障的经验,对美国空军给我军后勤保障造成的重要困难估计不足。因此,尽管我军后勤保障早有准备和部署,但仍不适应前方部队作战的需要,尤其作战物资的运输补给极为困难。

在志愿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朝鲜人民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有的向志愿军送去粮食,有的送去衣服和被子。这些,都是中朝人民兄弟般情谊的具体体现。 oR2r4VKf6QcDEAc37PIeX8jEEpRG8beVM1RXtfw4iEyoxEds4L9hhUz9cibZyf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