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战役部署

毛泽东指示准备大举反攻

1951年夏季,经过五次战役的反复较量,美国已经看到,依靠战场上的现有兵力,无论如何也难以再打到鸭绿江边。并且,美军自1951年初退至“三七线”以后,每向北推进一步都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被迫调整朝鲜战争政策,不得不放弃以军事手段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做出愿沿“三八线”一带谈判停战的表示。这时,“联合国军”的行动方针是:

在谈判期间,不实施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而力求通过强有力的巡逻和局部进攻来保持主动,以消耗中朝军队,破坏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可能的进攻,或借以对志愿军施加压力;同时,视停战谈判的进展情况,如有需要,随时准备恢复全面攻势作战,并预先制定向平壤、元山线推进的“行动计划”。

为此,“联合国军”一面加固阵地,防备志愿军的进攻,一面积极地进行向志愿军发动局部进攻的准备。

8月中旬,“联合国军”先后建成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即与志愿军的接触线,称为“耳明线”;

第二道防线,西起铁原西南的263.4高地,东经读书堂下、地境洞、大成山到北汉江西岸之小高飞云伊,全长60公里,为中间阵地,名为“怀俄明线”;

第三道防线西起临津江口之鳌头山,沿江而上,经积城、道城岘、华川湖南岸、杨日、兜率山、山头谷山至东海岸杆城以北之马达里一线,全长220公里,名为“堪萨斯线”。

各道防线均构筑了坚固工事,并设有大量的地雷和铁丝网。

此外,“联合国军”还积极扩建金浦、水原原有机场,新建瓦草里、东豆川等18处前沿机场,增辟了原州、济州岛等14处海、空军运输补给基地。

在此期间,美军有6个师、南朝鲜军有4个师先后撤至二线,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

“联合国军”补充、轮换了近19万人。同时,还扩编了3个南朝鲜军师,并将空降第一八八团和两个轰炸机联队由美国调到日本,增强其机动力量。

为了统一指挥,7月28日,英第二十九旅和加拿大第二十五旅等英联邦国家军队合编为英联邦第一师。

8月1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李奇微的要求,决定向朝鲜增派5个高射炮兵营和4个野战炮兵营。

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方面,对于停战谈判开始后可能出现的形势和对方的行动企图,在同“联合国军”谈判时就作了充分估计。

志愿军深知“联合国军”虽然在战争中遇到了严重困难,被迫求和,但决不会改变其侵略本性。

在谈判期间,“联合国军”玩弄种种阴谋伎俩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出现乘机对志愿军进行突然袭击的情况。

因此,停战谈判将是非常困难和曲折的,唯有经过坚决、激烈地斗争和持久作战准备,才能取得胜利。

鉴于这种情况,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

必须极力提高警惕,积极注意作战;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志愿军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的空炸,以期迫志愿军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

彭德怀制定具体战略战术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停战谈判开始以后,志愿军主要在两方面加强了行动。

一方面积极打击“联合国军”的窜扰活动,掩护防御阵地的构筑,准备随时粉碎“联合国军”的任何进攻。

一方面则积极地进行对“联合国军”实施战役反击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待其进攻时举行战役反击,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8月15日,彭德怀对志愿军第三兵团军以上干部发表《关于几个战术问题》的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彭德怀为志愿军的作战制定了具体的战术。具体来讲,讲话共分5个方面:

1、关于炮兵以隐蔽阵地射击为主,还是以暴露阵地射击为主问题,要根据敌情和我军现有条件及部队领受的具体战斗任务来决定。在敌人握有强大空军、炮兵和技术装备优势情况下,一般将自己的炮兵使用于暴露阵地射击是不适当的。但爱护炮兵不是送往后方保存起来,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射杀敌人。

因此,害怕炮兵损失不敢使用也是不对的。在特殊情况还要敢暴露射击:

遭遇战时,应迅速先敌发扬火力,打乱和杀伤敌人;

突然发现敌军撤退和增援时,立即进行追击射击和挡阻射击;

意外遭敌袭击和袭击敌人时。在这些特殊战斗情况下,一分钟的迟缓都是过失。

2、迂回、割裂、渗透问题。无论反击和进攻,均是以敌人一翼或两翼或中央突破,以相当强大兵力迂回敌远后方,阻击逃敌和战役二梯队的增援,威胁敌战役供应线,使敌阵地发生动摇。正面向敌进攻的部队,应该割裂敌阵地,使之成为无数小块,隔离其联络,并以精干的小部队利用暗夜、地形险要处出敌意外,突然渗透敌第一线纵深,以勇敢的战斗动作,首先袭击敌火力阵地和指挥所。

3、追击战问题。朝鲜战场敌有大量飞机、坦克和美空军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而我无飞机和战车配合作战,只靠徒步追击是有困难,追击效果不大,但雾天月夜是可以追击的。追击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战斗队形,由横变的战斗队形变追击纵队或并列纵队。在追击中不仅要跟踪追击,更应注意平行追击和绕至侧后裁断敌退路。

4、战场观察、射击指挥和通讯联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斗胜负。战场上有组织地不断观察,将直接所得敌情加以判断,及时报告上级,通报友邻,如敌情、时间、地点、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并且一定注意不要将叫苦和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不加区别混为一谈。射击指挥从组织火力,测量距离,炮火目标观察,严格执行射击纪律,都要执行的尽量具体,才能充分发挥效能,适合战术要求。我军在朝鲜战场与高度技术装备机械化敌军作战,战场情况变化异常迅速。必须以最大努力来改善我军的无线电报、报话和有线电话工作等,并需注意各种简便通讯和讯号的改善,节简译报收发时间。

5、打一仗提高一步的问题。打胜仗时应把检讨的重点放在客观方面,这样才可暴露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防止骄傲自满,因为胜利最易掩盖自己的缺点。如不多从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片面地夸张自己主观能动性,如何勇敢,如何指挥有方,就可能潜伏滋生着打败仗的因素。在打败仗时应把检讨重点放在主观方面,即多检查自己,自上而下的总结,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所在,提高战斗力。

在此战略战术的基础上,志愿军建立了自己的防御战线:

1951年8月中旬,第一线阵地西起土城里,经松岳山、五里亭、平康、登大里、艾幕洞、西希里、沙泉里至东海岸之高城,东西绵延250公里之防御工事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线阵地则西起南川店,经市边里、安峡、玉洞里、新城山、云磨山、乍德山、昌道里、龙门山、竹叶山、国士峰至东海岸高城。

至于运输线,从熙川、孟山至阳德之中间运输线,佳丽州至昌道里、法洞里至淮阳两条东西运输线,以及阳德、成川、遂安地区,新溪、伊川地区的仓库设施亦按照计划完成。

在部分步兵师中已先后组建了37毫米口径高炮营。同时,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也进行了调整:

西线以第四十七军、人民军第一军团各一个师进入开城及其以南地区,保卫开城谈判会场区域;中线第二十七军接替了第二十军防务;原在西线的人民军第六军团调至东线化川里地区,以加强东线防御力量。到8月中旬,全军已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补充了兵员10余万人,并储备了一个月的粮弹。

1951年秋,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指示志愿军: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持久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坚守现在战线,大量消耗“联合国军”,以争取战争的胜利结束。

根据这一指示,志愿军进行了精简整编,节约了人力和开支。

从1951年底起,志愿军在全线创造性地展开了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活动。

志愿军准备反击夏季攻势

1951年8月中旬,朝鲜半岛的雨季已经过去,连绵的阴雨终于停了下来,有利于“联合国军”作战的好天气终于来临了,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迫不及待地向东线的朝鲜人民军发起了一个月的“夏季攻势”。

8月18日拂晓,南朝鲜第一军团首都师的第二十六团,向亥安盆地东北方的924、751高地发起了进攻;以第十一师第九团向884、591高地开始了攻击。

与此同时,隶属美第十军指挥下的南朝鲜八师对连接其左翼的从1031高地至昭阳江东岸的高地群上朝鲜人民军也发起了攻击。

在这些高地中,以1031高地和924高地最为重要,它们分别居高临下,控制着接近昭阳河谷和南江的通路,如眼中钉、肉中刺,让南朝鲜军坐卧不安。

18日16时,南朝鲜军第二十六团第二营从左右夺取了924高地的山顶。

但是,在入夜之后,下起了倾盆大暴雨。朝鲜人民军乘此在雨声的掩护下悄悄接近,把924高地上的南朝鲜军第二营赶了下去。

20日8时,南朝鲜军第一营再次发起对924高地的攻击,并于18时30分再次夺取了该高地。

21日开始,南朝鲜军首都师陷入了苦战,朝鲜人民军第十三师第二十一团死守965高地。

由于南朝鲜军的火力占绝对优势,人民军奉命白天暂时撤出阵地,乘夜晚以奇袭方式将阵地夺回。

到23日早晨,因缺乏弹药,朝鲜人民军开始用石头进行抵抗,直至傍晚,因南朝鲜军骑兵团的增援,这场长达3天的拉锯战才宣告结束。

但是,在其后扩大战果方面,南朝鲜首都师虽然拼命地反复进行攻击,但因弹药不足和朝鲜人民军的顽强抵抗而一直没有进展。在北面的884高地的战斗中,战况也大抵类似。

由于该高地离海岸只有16公里,南朝鲜军十一师第九团在美第七舰队406毫米和203毫米舰炮以及舰载海盗攻击机的支援下,于18日12时就轻松地拿下了目标高地,比南朝鲜军首都师对924高地的占领提前了半天时间。

这让“联合国军”高层兴奋不已,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南朝鲜军参谋总长李钟赞,及正在开城参加停战谈判的南朝鲜白善烨军团长都立即分别发电报祝贺这个“战功”。

谁也想不到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就在当天晚上,朝鲜人民军乘着入夜之后的大雨进行反击,迅速夺回了884高地。

在白天,南朝鲜军在炮击和轰炸之后占领了空无一人的高地;晚上,朝鲜人民军借着暴雨或浓雾的掩护又把南朝鲜军赶下山去。

从8月18日到25日,高地最后仍然掌握在人民军手里。南朝鲜军却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却一无所获。

8月25日和26日,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为了打击进攻的南朝鲜军,夺回部分阵地,乘南朝鲜军疲惫之际,先后进行了两次局部反击。

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以第六师和第十二师各两个团,反击杜密里以北地区的南朝鲜军,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以第二十七师,在第五军团第六师一部配合下,反击大愚山的南朝鲜军。

8月27日夜,第五军团先后收复了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陈岘、鸠岘等阵地。

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对大愚山的反击,因南朝鲜军工事坚固,防守兵力较大,当夜未能解决战斗。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先后动用了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为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的阵地。

在进攻中,“联合国军”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空兵、炮兵支援和坦克的配合,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猛攻,战斗异常激烈。

朝鲜人民军在洪水为害、交通困难、粮弹供应不足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地阻击和积极地反击。

最终。经过3天激战,“联合国军”仅占部分前沿支撑点,被迫在8月21日转入重点进攻。

“联合国军”转入重点进攻后,战斗更加激烈,有的阵地朝鲜人民军与南朝鲜军反复争夺达10余次。

8月24日,朝鲜人民军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共毙伤俘“联合国军”1.6万余名。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揭开了朝鲜战争夏秋反夏秋季攻势作战的序幕。

为了配合朝鲜人民军的作战,志愿军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在另一个战场上开始积极反击“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

邓华提议取消第六次战役

1951年8月初,彭德怀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其基本思想是:

这次战役准备出动志愿军第十三兵团,人民军四军团,并有志愿军炮兵、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还计划志愿军空军出动10个航空兵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要求歼灭敌军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彭德怀在报告中说:

如无意外变故,拟于9月10日下午发起战役攻击。如敌在8月底或9月初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则在现阵地以逸待劳,适时举行反击为有利。

报告最后提出:

战役连续攻击决定关键在物资供应和兵员的适时补充,不知后者能否满足这一要求。

8月10日,毛泽东指派周恩来和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集会议,研究彭德怀关于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的报告。

8月1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

8月20日,正在开城北面松岳山麓志愿军谈判代表团驻地的邓华,收到彭德怀签发的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之后,他立即认真研究,并联系当时双方战场态势进行了反复思考。

最后,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在“联合国军”阵地已经巩固“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情况下出击,进行阵地攻坚,于志愿军不利。

8月24日,彭德怀复电邓华说:

17日预备命令是要把全军动员起来,积极准备作战,而非具体部署。

几天后,邓华回到志愿军司令部,邓华指着地图,对彭德怀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就地停战的话,觉得咱们并不吃亏,美军所占东线地区面积稍大却全是山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西线中朝方所占面积虽略小却是平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离汉城也近,对敌人威胁同样很大。

彭德怀等人专注地听着。邓华又说:

前几天志愿军在前线用望远镜看到,美国鬼子正拼命修筑钢筋水泥工事,听前线的同志汇报,敌人防线设置了一层层铁丝网,阵地前布满了地雷和燃烧桶。掩蔽部都是带顶盖的,异常坚固。另外,还设置了路障,连炮兵集火射击的诸元都是先计算好的。

彭德怀缄默不语,他显然有些被说服了。

邓华停了停,又说: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不可小视啊。

邓华接着说到:

志愿军们如果以现有力量和装备发起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地,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地,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地,而被迫撤出了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都很大,尤其后者对志愿军是很不利的。相反的,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以现有力量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彭德怀不得不承认,邓华说得有理。他对邓华说:

你的建议有些道理,你写个书面建议给主席,第六次战役不是非马上发动不可,也可以缓一缓嘛。

8月18日,邓华向毛泽东正式提出以现有战线作为停战线的建议。他在电文中说;

现地停战,志愿军方亦不吃亏,因临津江以西“三八线”以南面积虽小,但人口财富较多,战略上,敌阵地离元山近,登陆易;但志愿军阵地离汉城更近,亦易拊敌侧背。

8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征询对邓华提出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邓华当时的建议是:

在军事上我应有所准备,从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也当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更好地了解敌人阵地及其坚固程度。

毛泽东认为,这一意见值得认真考虑,他在8月21日致彭德怀电中具体说道:

你对邓华同志8月18日电的意见如何?……志愿军认为这个意见值得认真考虑,请具体计划一下,9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8月2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

志愿军已决定9月不作大规模反攻战斗。敌人又有企图在镇南浦登陆的消息。因此,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及四十军均应位于原驻地,加强训练,并准备对付镇南浦方面的可能登陆。

此后,第六次战役事实上被取消,朝鲜战争开始了长时期的阵地战。

从整个战局的反战过程来看,朝鲜战争进入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谈判阶段。

进入战史上最艰难的谈判

1951年8月10日下午13时30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了第二十次会议。会谈开始,“联合国军”代表乔埃提出:“将‘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考虑和讨论到此终结。”

中朝方面首席代表南日立即反驳说:“对方没有理由拒绝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乔埃说:“本代表只是按照‘联合国军’的决定进行答辩,并没有打算妨碍贵官一个喋喋不休地谈论关于‘三八线’的问题。”

此后,在两小时10分钟的时间内,谈判双方进入了无言的状态。

最后,乔埃提出:“由于第二项军事分界线问题不能取得一致,是否进入第三项关于军事停战条款的讨论?”

这个提议遭到中朝方的拒绝。

8月11日,朝鲜停战谈判“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乔埃在停战谈判发言中说:“中朝方如果继续固执‘三八线’,就会关闭谈判的大门。”

毛泽东则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在对方承认了以目前战线划分军事分界线并加以调整的情况下,志愿军可以提出修正案:将“三八线”定为双方军事分界线的基线,依此基线建立非军事地区,双方可不必一律向南北各撤10公里。

可依地形便利,“联合国军”在临津江东“三八线”以南后撤少于10公里,在临津江西“三八线”以南则仍撤10公里;中朝部队在临津江西“三八线”以北后撤亦可少于10公里,而临津江东“三八线”以北则仍后撤10公里。

8月13日,朝鲜停战谈判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通过平壤广播发表声明:

如果“联合国军”在非军事区问题上不改变立场,谈判就不会有任何进展。

关于这场谈判,原朝鲜停战谈判中方联络官柴成文对于那场举世瞩目的停战谈判,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也在军事外交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柴成文回忆说:

自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到1951年5月底,经过5次大的战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受到沉重打击,损兵折将23万多人,从鸭绿江边败退到“三八线”。

美国统治集团开始醒悟,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此时的美国国内更是异常混乱,国会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美国公众也对当局不满,它的主要盟国则担心美军深陷朝鲜从而削弱在欧洲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提出停战谈判的请求。出于和平考虑,中朝双方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提议。

柴成文回忆说:

第一次谈判是1951年7月10日上午,地点是位于“三八线”上中朝控制区域内的凤庄。一张铺着绿色台呢的长方形条桌东西摆放在谈判大厅里,长条桌南北面坐着对方的5名代表。

南侧中间坐着“联合国军”首席代表乔埃,乔埃的右边坐着白善烨、霍治,左边坐着克雷奇和勃克。

桌子的北面是中朝方代表。中间坐着首席代表南日,南日的右边坐着邓华和解方,左边坐着李相朝和张平山。

双方代表的背后坐着人数大体相当的参谋、翻译和记录人员。

战场上打红了眼,进入谈判会场,双方仍保持着高度警惕。

首次会谈,南朝鲜参谋人员李树荣就位时,竟一屁股坐空,摔倒在地,可想其多么紧张。

8月16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协议,任何军用飞机不得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

8月17日,朝鲜停战谈判圆桌会议开始举行。圆桌会议为正式谈判的下属机构,称小组委员会,双方分别由正式代表一人,助手两人组成。专门讨论某一项议程的细节问题。

双方会谈时不是面对面地坐在桌子两边,而是围着桌子进行交谈,试图创造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朝方参加小组会的代表为李湘朝、解方。

“联合国军”方为美军陆军少将霍治、海军少将伯克。圆桌会议开始讨论军事分界线划分问题。

与此同时,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党委召开会议,讨论军事分界线划分的问题。

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同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最后,经过计算对比,一致认为“联合国军”虽在“三八线”以北占的地方比西线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南占的地方要多一些,但那里多是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少,耕地不多。而西线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南所占地区,从经济上讲那里多是平原,交通方便,人口多,产粮多;从面积上讲,瓮津半岛加上沿海岛屿虽比东线略少一些,但保住了开城这个正在谈判的古都。

从政治上讲,如以“三八线”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停战后中朝军队再退出开城,开城人民难以接受,政治影响也较大。

因此,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上讲,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对中朝方并无不利。

会后,中方谈判负责人李克农又找南日、李相朝商量,他们一致同意这个意见,并向毛泽东提出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

但是,由于发生了枪杀中朝方军事警察姚庆祥的事件,8月22日美军飞机又轰炸了中朝代表团住所,停战谈判被迫中断,所以这个具有突破性的方案直至10月25日以后才提出来。

8月20日,双方就谁先提出具体方案发生争执。“联合国军”代表霍治出乎意外地提出由抛掷硬币来赌正反面,由输的一方先提提案。

中朝方表示用抛钱来决定这样重要问题太不慎重,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军事分界线在东部由“三八线”以北4公里开始,到西部“三八线”以南4公里处。

但是,这个提案遭到霍治的拒绝。谈判因美方的蓄意破坏而中断。

柴成文后来回忆道:“开城谈判尽管没有取得实际性的进展,但停战谈判的消息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小小来凤庄因此名声大震。从此,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在世界地图上有了它的坐标。”

柴成文继续说到:“对参加谈判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谈判,但谁也没想到竟会一谈就是747天。”

是什么原因使停战谈判延长这么长的时间呢?

柴成文分析说:

主要是美国没有诚意!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

它是当时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遭受到志愿军的狠狠打击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

很显然,美国对于这样的谈判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他们打败时想谈,谈判得不到便宜时又想打。 v0NGk28E4xbPPcGsr2z4nt7wgAvr8wyA12/PgYTU4NJzqUbCeonpf/deY53V0E8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