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主张停火谈判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国际社会就开始谋求和平的努力。

1950年7月初,英国提出关于朝鲜停战的第一个方案,建议由包括新中国政府在内的五大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的停战与和平问题。

由于这一方案涉及到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所以尽管得到苏联的支持,仍被顽固反对中国的美国所拒绝。不过考虑到当时朝鲜人民军节节进攻、势如破竹,战局发展对朝鲜极为有利的情况,停战的条件实际上并不成熟,即使美国同意英国提案,该提案恐怕也不会得到朝鲜方面的首肯。

8月4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

讨论朝鲜问题时有必要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并听取朝鲜人民代表的意见;停止朝鲜境内的敌对行为,同时撤出外国军队。

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致电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代表中国政府向安理会“提出控诉和建议”,电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制止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的罪行,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美国政府自台湾及其它属于中国的领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装侵略部队。

8月27日,周恩来致电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合国秘书长,指出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扫射我建筑物、车辆,使中国人民多人伤亡,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侵朝军队,并使美军撤出朝鲜。

8月29日,前苏联代表马立克根据周恩来外长8月24日的电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声明”为题,设为安理会临时议程。

美国代表不同意,但又提出,若改以“关于台湾的控诉案”为题,美国将同意这项议程。

9月15日,在美英两国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开始临战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0月8日,彭德怀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并同时由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声中,中国人民志愿军26万英雄儿女,其中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鸭绿江。以后,预备队2个军以及新增加的20多个师也先后向朝鲜国土挺进。

中朝军队经过13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把顽敌的气焰打了下去,把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计划,朝鲜局势稳定了下来。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率先从辑安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12月1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彭德坏经过反复考虑,于19日复电毛泽东,决心打到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粉碎敌人政治阴谋。

21日,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他说:

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

24日,毛泽东又指示:

目前伪军及美军一部在三八线至三七线之间站住脚跟,组成防线,对于我军各个击破该敌,最为有利。

志愿军指挥员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既然政治形势要求打,要求突破三八线,就坚决打,坚决突破三八线;但一定要慎重,要适可而止,突破就是胜利,千万不要打得太远、太深,歼敌能歼多少算多少。

此后,志愿军在1950年12月31日发起进攻,经过七天七夜的鏖战,杀敌2万人,向前推进了80公里到100公里,再次解放汉城,迫使敌人退至北纬37度线以南地区。

11月23日,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副外长章汉夫提出:

英国政府承认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利益,并拟在中国代表团到达联合国总部后,向安理会提出讨论朝鲜问题的建议。

潘尼迦强调说:“中国必须参加安理会会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讨论朝鲜问题。”并建议以英国方案作为“非正式协议的开端”。

当时,中朝军队全力以赴准备进行第二次战役,美韩军为发动“圣诞节攻势”,从11月6日开始对朝鲜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交战双方正在浴血奋战,此时提出停战谈判的建议显然不太可能被交战双方所接受。

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解决朝鲜和远东问题的政策方针和基本立场,中国政府于10月23日正式声明:

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安理会。

中方力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遭到美方无理拒绝。这样,中国领导人准备把朝鲜问题诉诸联合国。

周恩来说问题关键在美国

1950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外交部欧美司司长伍修权的秘书匆匆走进办公室,对伍修权说:“司长,总理下午要见你。”

“总理要见我?”伍修权诧异地问。

“大概是关于派代表团去联合国的事。”秘书回答道。

当天下午,伍修权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简单地寒暄后,周恩来说:“修权同志,中央经过研究决定,由你出任赴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伍修权以为自己听错了:“由我任团长?”

周恩来点点头说:

对,这次代表团去联合国,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本来我们考虑应该派一位文职人员,但是文职人员又太温和。毛主席指示说,这次去联合国斗争一定非常尖锐复杂,我们一定要给美国佬一点颜色看看。我们要派一员武将到联合国去打这场文仗。所以我想到了你。

伍修权有些迟疑。

周恩来看透了他的心思,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说:“没关系,你是军人出身,性格上比较符合这次出使的任务。再加上你当了这么长时间的苏东司司长,外交经验上也很丰富。”

最后,伍修权自信地说:“总理,有毛主席和您的英明领导,再加上乔冠华等人的协助,我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11月24日,以伍修权为特别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

11月28日,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长达2个多小时的演说。

伍修权向安理会提出三点建议,他说: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庄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于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和武装干涉朝鲜的罪行有其义不容辞的制裁责任。因此,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建议:

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公开谴责,并采取具体步骤严厉制裁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和武装干涉朝鲜的罪行。

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美国政府自台湾完全撤出它的武装侵略力量,以保证太平洋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

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美国及其他外国军队一律撤出朝鲜,朝鲜内政由南北朝鲜人民自己解决,以和平处理朝鲜问题。

到12月下旬,第二次战役结束,中朝军队取得重大胜利,不仅夺回平壤,而且将战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附近。

12月7日,中国副外长章汉夫会见潘尼迦。潘向章转交了印度等13个亚非国家准备提交联合国的有关朝鲜问题的提案,建议:“首先应在三八线停战,然后实施协议”。并通报说:“印度政府将在几天之内向安理会提交该提案。”

当时,在联合国大会上,印度代表劳氏代表若干国家的代表团提出了两个新的提案。

第一个提案是代表十三国代表团,即阿富汗、缅甸、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提出的。

这个提案提议说:应当指出“必须立即采取步骤,以防止朝鲜战事扩大到其他地区,终止朝鲜境内的战争;然后并应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以便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和平解决一切现存的问题”。

该案并规定由联合国大会请求大会主席安迪让组成包括他本人在内的3人小组,以建立能够满意地在朝鲜停战的基础,并尽可能迅速地向大会提出建议案。

另一个提案是代表上述除了菲律宾之外的12个国家提出的,这个提案要求由联合国大会建议下述各国政府的代表尽早举行会议,拟定建议案以便根据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和平解决远东现存的问题。

劳氏把他与伍修权会谈的结果通知政治委员会。劳氏说,中国代表向我保证,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不需要战争,并希望和平解决朝鲜战争。

0劳氏提议第二个提案中应提到下列国家: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与埃及,各该国代表并即应开会制定关于和平解决远东现存各种分歧的建议。劳氏又提议,政治委员会应立即开始讨论上述提案。印度的提议得到南斯拉夫、澳大利亚与叙利亚的支持。

苏联代表马立克反对改变审议这些问题的次序,因为苏联代表团并不认为十三国提案有任何优先权。马立克建议所有的提案都同时讨论。

马立克在发言中指出:

十三国提案中主张成立包括大会主席在内的三人小组的建议是不能接受的。

马立克提醒政治委员会注意提案中所掩藏着的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让它参加解决朝鲜问题的意图。马立克接着称:

如果以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没有代表四亿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利益的中央人民政府参加讨论便能决定远东的问题,那不仅是太天真,而且是不合理和有害的。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如果不顾及中国在这个地区的根本的重大利益,远东的任何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

马立克强调称:

只有通过苏联提出的规定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朝鲜并让朝鲜人民有可能自己解决他们命运问题的提案,才能保证远东的和平和安全。外国军队自朝鲜撤退乃是停止战事、停止开火的必要条件。如果相反地,外国军队不撤出朝鲜的话,那末,就既无法停战,也无法和平解决。

12月8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家康约见印度大使馆参赞卡吾鲁,对正在酝酿中的要求在三八线停火的印度等十三国的提案表示不赞成的意思。

12月11日,周恩来会见潘尼迦,解释说:

问题的关键在美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美国或联合国提出的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具体意见……因为美国已经越过三八线,三八线被麦克阿瑟破坏,已经不存在了。

接着,周恩来强调说:

朝鲜问题与东方问题是不可分的。

由于当时朝鲜战场的军事形势对中朝军队明显有利,中国领导人决定继续打击美韩军,坚持把朝鲜问题与远东问题相挂的基本立场。

12月12日,印度等十三国向联合国大会提请设立关于朝鲜问题的联合国33人委员会。

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以51票赞成的多数通过停火案,并委托三人委员会就朝鲜问题进行斡旋,以确定有关各方对于朝鲜停战的条件。

外交部阐述中方立场

1950年12月31日,中朝方面发起第三次战役,这是中朝方面实施突破三八线敌人防御阵地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确定的是“稳进”的方针,即速战速胜,适可而止,口不要开得太大,也不要打得太远,西线打到汉城以北,对汉城逼近而不攻;东线只越过北汉江。

东线南朝鲜军没有战斗力,很快被支愿军突破;西线美国侧翼暴露,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于1月3日放弃汉城。

4日,中朝方面占领汉城。至8日战役结束时,美军和南朝鲜军已被迫退到三七线附近。

志愿军连续三个战役的胜利,使上上下下滋长了不同程度的轻敌速胜情绪。

1951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祝汉城光复》的社论。社论提出:

前进!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

接着,北京城内还举行庆祝活动。

彭德怀马上觉得不妥,他当即表示,假如以后因战争需要撤出汉城,又怎样办呢?

1月8日,就在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的当天晚上,金日成与朝鲜外相朴宪永赶往彭德怀指挥部,他们在祝贺第三次战役胜利的同时,询问彭德怀,为什么在部队乘胜追击到三七线附近时,突然下令收兵?

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指名道姓地责备彭德怀:“哪有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呢?”他坚持中朝军队应不断进攻,扩大战果,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釜山,将敌人赶下海去。

拉佐瓦耶夫还向斯大林报告此事。

彭德怀将与苏联大使的分歧如实地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了汇报。

由于部队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粮食和弹药供应不足,因冻伤减员人数甚至超过战斗减员人数,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处,停止进军,待来年春季再战。

当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也认为,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部队非常疲劳,物资装备损耗很大,亟须休整补充。所以向毛泽东建议,把下一次战役的发动时间推迟两个月。

毛泽东将彭德怀的报告转给斯大林。

斯大林回电赞扬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说朝鲜战争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应听从彭德坏的指挥。斯大林还批评拉佐瓦耶夫,不准他干扰战争决策,不久即把他调回国去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进一步检讨朝鲜战争战略方针的同时,继续进行和平试探。

12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马歇尔提交了一份关于朝鲜停战条件的备忘录,并由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转交给“三人小组”,作为美国政府的正式立场。其主要内容有:

1.所有有关政府及当局,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北朝鲜当局,应发布命令,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武力行动,并予以执行;此项停火应适用于全朝鲜。

2.建立一条横贯朝鲜纵深约20英里的非军事区,其南界大致沿三八线走向。

3.所有地面部队,应留在原地或撤至后方……

4.应由一个联合国委员会监督停火,委员会委员和指定的观察员应保证停火条件得到完全遵守;他们应可以自由地与无限制地出入全朝鲜;所有政府及当局均应在停火委员会及其指定的观察员执行任务时予以合作。

5.所有政府与当局应迅速停止以任何方式把增援或换防的部队或人员,包括志愿军在内,运入朝鲜,并停止增运军事装备和物资……

6.在朝鲜问题最后解决前,应在一对一的基础上交换战俘。

这一方案主要涉及战争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善后安排问题,既未谈及政治前途,更未超出朝鲜半岛的范围,说明美国政府只想解决单纯的军事问题,并不想一揽子解决与此相关的地区安全和国际局势问题。

12月15日,三人委员会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中国驻联合国特别代表伍修权向周恩来递交照会,就朝鲜停战问题试探中国政府的反应。

1951年1月11日,由“朝鲜停火三人小组”提出的先停火后谈判,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召开美、苏、英、中四大国会议讨论远东问题的五步方案在联大获得通过,并于13日转交给中国政府。

对于这个五步方案,美国感到左右为难。美国既希望立即停火,又不希望讨论停火以外的其他步骤,特别是不愿讨论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支持这个五步方案,美国国内通不过;否决这个方案,又会在联合国中失去支持而处于孤立地位。但美国政府估计,既然中国政府不同意先前的十三国提案,也不会赞成这个五步方案,因此对五步方案采取了支持的立场。

很明显,五步方案是美国在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花招,是在为美军争取喘息时间。

1月17日,周恩来致电联大第一委员会主席,表示中国政府不同意先停火后谈判的原则,并再次提出中国的主张。

1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又应英国驻华代办和印度驻华大使的要求,对中国立场作出解释:

一、只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原则被接受,中国可以撤回志愿军;

二、朝鲜停战问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在七国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商定有限期停火,并付诸实施,以便继续谈判;第二、停战全部条件必须与政治问题相联系讨论,要商定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步骤与办法;依据《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美军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退;以及解决远东的有关问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要得到保证。

中国建议遭到美国反对。不仅如此,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大会于2月1日通过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建议。

与此同时,美国加紧扩军备战,利用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向朝鲜大量补给各种物资,并从欧洲抽调大批老兵补充朝鲜战场。美军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部署整训和后勤补给,于1月25日由西到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毛泽东对谈判作出预测

1951年1月中旬,志愿军前线部队转入休整,准备在两个月后发动春季攻势,争取下一战役开始后,连续作战,一气呵成。

联合国军发起新的进攻时,中朝方面军队刚刚转入休整,部队基本状况尚未得到改善,运输补给仍然极为困难,兵员还未来得及补充。

当时,美国和南朝鲜方面地面部队已达25万人,中朝军队虽有28万,却极度疲劳。

1月27日深夜,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请示电中申述志愿军的困难,并建议:

为增加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丘里线,北撤15至30公里。消息如同意,请由北京播出。

彭德怀说,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从军事上说,这样做甚为勉强,他要求毛泽东给予指示。

毛泽东于28日立即复电,意见十分明确。他不仅不考虑撤出汉城、仁川,而且要部队继续南进。

毛泽东指示说:

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之敌军以北区域以后再进行两个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个战役,从各方面说来都比较有利。

毛泽东认为彭德怀关于限期停战的建议是“不适宜的”,指出,“敌人正希望我军撤出一段地区封锁汉江然后停战”,“这是我们决不能允许的”。

毛泽东强调说:

第四次战役后敌人可能和我们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那时谈判将于中朝两国有利。

彭德怀经过慎重考虑,确信中朝军队进至大田、安东以北的设想是不现实的。他在31日给毛泽东的回电中再次申述志愿军的种种困难,最后说:

第三次战役即带若干勉强性,此次战役则带有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

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志愿军的作战方针是在西线,即汉江一线尽量阻击敌人,在东线诱敌深入,造成有利于歼灭突击之敌的态势,而后集中主力实施反攻。

2月13日,中朝军队在东线取得横城反击战胜利,并乘胜向横城以西砥平里发起进攻,遇顽强抵抗,几至粮尽弹绝,16日被迫北撤。

在汉江防御的西线部队也打得极为艰苦。3月18日,美南朝鲜军队重新控制汉城。4月初,中朝部队已基本撤至三八线以北。

敌军发现我军大量新部队到达,也停止进攻。4月21日,战役结束。在历时87天的战役中,敌军一直向北发起猛攻,但也只前进了100余公里。

2月15日,彭德怀赶回北京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认真考虑后指示:

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

彭德怀认为这一指示十分重要。

3月1日,毛泽东又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做两年的准备,为此,志愿军应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毛泽东进而指出:

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军事地位的改变使美国国务院认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时机已到。美国国务院在2月22日建议杜鲁门发表一项声明,公开声明,政治解决的目标是恢复1950年6月25日前的状况。

但美国军方认为要美国保证尊重三八线从军事角度说是不恰当的,它无险可守,没有军事意义,只能束缚自己,而不能束缚中朝军队。

美国国务院与军方一再磋商,到3月19日已就下列基本问题达成一致:美国不必要也不可能用武力来统一朝鲜,中国的干涉已经排除了这种可能性,美国的目的只能是“击退侵略和达到一个稳定的局面”,使“联合国军”能够分阶段撤退“联合国军”所“寻求和要守住的一条防线应当是在三八线以北,并且应当既是在战术上可资防守的,又是实际上能够得到的”。

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麦克阿瑟,美国政府正在谋求政治解决,并要他就今后几星期中如何既保障联合国军的安全,又与中朝军队保持接触提出意见。

麦克阿瑟于当日回电,要求对联合国军司令部不要再加军事限制。他指出,以他所统率的军队,在对他所加的限制下采取军事行动,是不可能打败中朝军队的。

显然,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无法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也不愿长期陷入朝鲜战争;但在战线变化较大、战局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首先提出停战谈判,又恐怕中苏会在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上要求补偿,使美国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被动。

因此,美国政府又不愿意立刻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实现停战。

当时,马歇尔认为:

恢复战争前的状态,会使共产党军队在三八线以北公开或秘密地集结,在现在或将来,这种军事力量的集中将使美国和联合国军陷入危险。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

恢复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状态不仅在政治上不能被接受,从免于军事冒险的角度看,也完全无法接受。

当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之后,美国政府认为军事和政治形势对其有利,开始积极谋求停战谈判。 A+TlcwmHULOLDvEtpseicYZ8ofh0i8D/FLE75KX0R453InuP+/Yy2X1Iwg4P8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