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央决策

毛泽东命令组成志愿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为了未雨绸缪,防止东北出现大的变故,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应变决策,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地区,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和入侵我国领土台湾,并严正指出:

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将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

毛泽东号召: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发表声明,强调指出:

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1950年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司令部”,美国人成为“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

次日,杜鲁门总统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8日,金日成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朝鲜人民为反对美国侵略而坚决斗争:

全体朝鲜人民和人民军为维护祖国的荣誉、自由和独立,积极展开全民性的民族解放战争,把美国侵略者赶出朝鲜去。

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会议,讨论保卫国防问题,做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如下:

1、抽调第十三兵团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及高射炮兵、工兵、运输兵等各一部,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2、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3、以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即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7月13日,周恩来将《决定》呈报毛泽东审查,并函告起草简况,毛泽东当日批示:

同意,照此执行。

7月22日,周恩来、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联名致函毛泽东:

1、调往东北的3个高射炮团已全部到达指定地点,第十三兵团3个军正在开动中,8月上旬可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

2、粟裕、肖劲光、肖华均一时难以到位,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李聚奎到东北后即兼任军区后勤部长。这样处理,部队指挥既可免生脱节现象,供应也较容易解决。

3、请主席考虑边防军目前是否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并统一一切供应,将来粟、肖、肖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

7月23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为增强志愿军力量,中央军委22日决定将第六十六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作为志愿军预备队。该军自23日开始,从天津地区车运安东,25日至26日夜自安东渡过鸭绿江,进至新义州地区。

8月18日,毛泽东致电高岗:

8月15日送来你在边防军干部会议的报告收到了,这个报告是正确的。

肖劲光同志来告有关边防军的各项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的时间可延长至9月底,请你加紧督促,务在9月3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10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调第六十六军作为志愿军预备队。

8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况,同时为适应朝鲜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加速特种兵建设,立即增编4个飞行团、3个战车旅的9个团、18个高射炮团及10个军的队属炮兵,并在年底前完成组训任务。

8月27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

为了应付时局,现需集中12个军以便机动(已集中了4个军),但此事可于9月底再做决定,那时请你来京面商。

9月5日,朱德致函毛泽东,分析美国侵略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并提出我们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信中指出:

我们的对策应该是做长期打算。我们除整顿陆军外,应抓紧建立空军、海军以及装甲兵、工兵、炮兵、铁道兵等特种兵。

9月8日,毛泽东在华东军区关于九兵团北调执行办法的报告上批示:

9兵团全部可以统一于10月底开到徐济线,11月中旬开始整训。该兵团在徐济线整训期间仍归华东建制,唯装备及整训方针计划受军委直接指挥为宜。

上旬,中央军委决定将第五十军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以加强边防军的力量。该军于10月上旬在吉林西南辽源地区完成集结。

9月20日周恩来致电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转金日成:

1、你们的长期作战思想是正确的。

2、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在坚持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总方针下,如何保存主力,便于各个歼灭敌人的问题。敌人如果占领汉城则人民军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

3、人民军主力似宜集结机动,寻敌弱点,分割歼灭敌人。

4、在打法上,建议集中兵力,每一次作战以少数兵力及火力分路钳制多数敌人,而以多数兵力,及火力的绝对优势,围歼被我分割的少数敌人,例如一个团。

5、在持久战的原则下,必须充分估计到困难方面。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和使用,必须处处作长期打算,防止下级发生孤注一掷的情绪。敌人要求速决,害怕持久,而朝鲜人民军则速决既不可能,唯有以持久战争取得胜利。

不久,金日成回电表示同意。

8月下旬,中央决定将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分别调至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以策应东北边防军。

9月上旬,为加强东北边防军力量,决定将第五十军编入边防军序列,该军于10月上旬在吉林西南辽源地区完成集结。

9月30日,周恩来在国庆节大会上作了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中警告美国: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1日,金日成和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联名向毛泽东发出求援信函:

目前战况是极端严重了,各条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掩护下,动用大量机械化部队,我们受到的兵力与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信及其他设施大量的被破坏。

同时,我们的机动力量更加减弱了。敌人登陆部队与南部战线部队已经连接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的联系。使我们在南部战线的人民军处于被敌切断分割的不利环境里,得不到武器弹药,失掉联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如果京城,即汉城完全被敌占领,则我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急速改善我们的各种不利条件,则敌人的企图是很可能会实现的。

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这封信由朝鲜内务相朴一禹于10月3日在北京面交毛泽东。

10月2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告之中国政府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到朝鲜作战,并请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援助。

同时,致电高岗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请高岗到北京开会,请邓华提前结束东北边防军的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立即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报告:

朝鲜问题应该和平解决,而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此事,并请转告美国和英国政府。尼赫鲁于当日写信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提醒他们注意中国提出的问题,并倡导寻找政治解决办法。

杜鲁门获悉后,认为中国此言是对联合国的恫吓。美国对中国政府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并向鸭绿江进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010月4日至5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会议决定: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到朝鲜境内作战。

10月6日,周恩来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居仁堂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高岗、陈云及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人。

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出兵朝鲜的决定,研究部署志愿军出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全文如下:

彭、高、贺、邓、洪、解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

1、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2、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需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3、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高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5、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6、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1950年10月8日于北京

10月8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通报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

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项问题。

10月11日,金日成在平壤发表《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广播讲话,号召人民军官兵捍卫祖国,勇敢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生命保卫每一寸土地。

同日,彭德怀率参谋人员从沈阳乘火车赴安东,准备过江,会见金日成商讨联合作战问题,后因故推迟。

11日深夜,毛泽东收到了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电报中说斯大林答复道:

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做综合考虑。

毛泽东感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联不出动空军对我陆军作战影响太大,这就是彭德怀说的“半洗手”了。

苏联的空军没指望了。斯大林既然主意已定,恐怕是很难改变的。

靠我们的步兵和美国的海、陆、空联合兵种作战,结果将难以预料,至少将会付出巨大的牺牲……

毛泽东思来想去,此重大变化需再研究一下才能做出,是否做出志愿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出兵问题。

毛泽东夜不能眠,此时已是12日天亮了。前方部队马上要出兵,事不宜迟,毛泽东提笔写到:

彭、高、邓、洪、韩、解:

10月8日命令暂不执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

10月12日

当天深夜,聂荣臻打电话至安东,找到正在渡口的彭德怀。称:“原定方案有变化,主席命你和高岗明日回京面商。”

不久电报传来,彭德怀看着电报,神情很疑惑,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手中拿着点燃的大中华香烟,不停地猛吸几口,然后站在楼内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

13日早晨,彭德怀乘火车抵沈阳,随后与高岗同乘专机飞北京,下午参加政治局会议。

16时许,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召开紧急中央政治局会议。

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不能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在我军没有制空权的形势下,志愿军还要不要入朝作战?参战与不参战的利害关系如何?

毛泽东让大家发表意见,首先问中央军委副主席、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彭德怀稍事沉思,说:

即使在苏联不出动空军支持的情况下,即苏联半洗手,我认为,我志愿军仍应入朝作战。我们可以考虑迅速增加防空炮火,调高射炮入朝。我们不能让美帝国主义放手吞并朝鲜,威胁我国国防。

据外电说,麦克阿瑟野心太大了,他要联合日本军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跟我们打。我们与美军的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不打,以后到鸭绿江边还得打。

同美国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到鸭绿江边被迫打,不如现在主动打。

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毛泽东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对出兵一事思之再三,最后才下了决心:

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立即电告在莫斯科的周恩来。电文如下:

恩来同志:

高岗、彭德怀二同志与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和人民军……

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950年10月13日

14日,毛泽东、聂荣臻、彭德怀研究渡江计划和出国后的作战方案。

10月15日,毛泽东致电高岗,命令立即运粮食给即将渡江的志愿军。同日,彭德怀从北京急返沈阳,着手出兵前的动员、组织工作。

组建部队命令开赴东北

1950年7月9日,广州市东山十五兵团总部办公楼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杨迪手拿文件,急匆匆走进邓华司令员的办公室。

杨迪说:“首长,中央军委7月8日命令,要十五兵团机关与黄永胜十三兵团机关对换,率领原十三兵团的3个军迅即开往东北,并改番号为十三兵团。”

邓华接过命令,看完后,把命令递给兵团政委赖传珠,上面写着:

自7月起,驻信阳的三十八军,驻漯河的三十九军,驻广州的四十军归十三兵团建制指挥。

正在传阅军委命令时,兵团司令部办公室接到了中南局书记叶剑英的秘书打来的电话,要邓华、赖传珠、洪学智、李作鹏到叶剑英的驻地去。

一辆帆布篷中吉普已在大门口等着,几位将军放下文件急忙赶到了叶剑英处,他们刚刚在客厅的古香古色的花梨木椅上落座,叶剑英走进来,他们几个站起来,叶剑英用手示意他们坐下。说:“你们都来了。这次十五兵团和十三兵团领导机关对调,中央是有考虑的。为什么对调呢?我考虑,中央军委建立东北边防军的决策,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将来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华说:“我们大家都很忧虑。”

叶剑英坐到正面的木椅上,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中国不能隔岸观火,必须预做准备。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我们中南局拥护中央的战略决策。中央决定边防军司令员为粟裕,副司令员肖劲光,副政委肖华。十三兵团司令员为邓华,政委为吴法宪,参谋长是李作鹏。黄永胜为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要先行北上……”

几位高级将领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叶剑英。

叶剑英微微地笑着问:“怎么样,邓华?”

邓华:“坚决服从命令。”

叶剑英说:“中央要加强东北的边防,有战略上的考虑,是一项战略措施,大家要理解。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我国工业的一大半在东北。你们几个都是四野的,在东北作战几年,比我更了解。我同意中央的决策。你们的思想也要有个转折。”

几位将领都不住地点头。

邓华受命后,感到时间紧迫,对十三兵团机关不熟悉,担心战事紧张,机关工作不顺手,影响组织指挥。

他经过深思熟虑,请示四野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把十五兵团机关带去。四野总部奉中央军委命令,批准第十三兵团与第十五兵团番号和机关对调,开赴东北。

7月13日9时,兵团部作战室一号台电话找邓华本人接电话。

邓华拿起听筒,原来是罗荣桓政委。

罗荣桓告诉他,军委的任命已发了,你的任务很重,不仅要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还要渡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抗击侵略者。

邓华告诉罗政委:“请军委放心,请老首长放心,坚决服从军委的安排,坚决完成军委给予的新任务。”

然后,他又接到武汉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一份电报

邓华应迅即北上……

他急匆匆下楼、上车,来到叶剑英处。叶剑英看过电报,说:“你是军委点的将,立即交接工作,黄永胜是下午到吗?到后立即交接,北上赴任。军情紧急,要快。”

保卫国防第二次会议结束后,第四野战军第三政治委员谭政返回汉口,召集原第十三兵团和第十五兵团主官开会,传达军委决定。并商定:调整后的第十三兵团部,司令部由原第十五兵团司令部组成,政治部由原第十五兵团宣传部、保卫部、秘书处和原第十三兵团组织部组成。原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除供给部和卫生部之外,全部北上东北。

7月19日,中央军委再次颁布命令,正式任命邓华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7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北上兵团仍然使用第十三兵团番号,并升任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为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8月,根据邓华请求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建议,中央军委任命洪学智为第十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至此,第十三兵团的主官和指挥机构配备宣告完成,9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华兼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从第十三兵团领导干部配备和指挥机构的组建情况看,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作战的要求,以作战经验丰富、指挥才能出众的邓华担任新组建的第十三兵团司令,以第十五兵团部为基础组成了新的第十三兵团部,并抽调了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能力很强的干部充实兵团领导集体,同时也充分考虑到部队的情况,保留了原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杜平和组织部机构,从而组成了一个汇集精兵强将的北上兵团指挥机构。

8月13日,十三兵团司令部召开了师以上的干部会议,有几十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上高岗,肖劲光,肖华、邓华和贺晋年先后讲了话。会后,又研究了调到东北来的几个军的驻防问题。

8月16日至18日,十三兵团政委赖传珠带领兵团机关,直属队到安东集结。邓华和洪学智也去了安东。

毛泽东给宋时轮下达命令

10月23日,毛泽东致电陈毅、张震,令宋时轮来京受命,宋时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在北京面见毛泽东时,毛泽东对宋时轮说:“我不会遥控你,我们要你去朝鲜,是用人之长,你要对付的是美国陆战第一师……”

离京后,宋时轮立即命令部队展开入朝工作,原准备整训3个月,但11月5日中央军委发来指令,要第九兵团立即入朝。此时准备工作还来不及做好,15万人的棉衣都没解决。宋时轮给东北军区的高岗打电话,想请示毛泽东,推迟两天,换好冬装再入朝,但高岗不同意。

10月29日,朱德来到兵团所在地曲阜,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

朱德亲自作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传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决策,宣布我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决定,命令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准备入朝作战。

在会上,朱德分析了国际形势,他说:

美国侵略者不仅占领了朝鲜平壤,而且还派兵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台湾,现在又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连续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

你们赴朝作战,是在国外打仗,同国内打仗不一样,作战的对象、地点、条件都变了,而且敌人又是现代化装备的美国侵略军,加上语言不通,气候寒冷,困难一定很多。你们要按照毛泽东军事思想,讲究战略战术,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过去我们同国民党军队打仗,胃口很大,现在要同美国侵略军打仗,就要像吃饭一样,一口一口地吃。要以运动战为主,并结合阵地战。

他还特别强调说:

你们要尊重和依靠朝鲜人民,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严格遵守“三大律八项注意”,团结朝鲜人民和军队。

他最后关切地说:

朝鲜现在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你们是老部队啦,希望你们打大胜仗,为祖国争光。

会场显得格外肃静,除了朱德讲话声音外,场下鸦雀无声,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朱总司令的报告。

10月中下旬,第九兵团进驻山东曲阜及其附近地区整训待机。

10月30日毛泽东给聂荣臻发来电报,谈到第九兵团入朝的管理问题:

聂:

诸将志司、志政(包括前十三兵团司政)前后所发各项口号,动员令,入朝注意事项,作战注意事项等集成一起,即日派人送往宋时轮应用,为要。

毛泽东

10月30日

11月1日,第九兵团由兖州地区,向东北边境进发。5日,中央军委确定第九兵团立即入朝,担负江界、长津方向作战任务。

彭德怀建议陈赓尽快入朝

1950年11月1日,陈赓从越南高平启程回国后,11月29日,来到北京。陈赓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汇报了在越南期间的工作以后,马不停蹄,经由沈阳前去朝鲜战场。

后来,毛泽东和金日成谈话时,曾说道:“陈赓从越南回到北京,向我汇报援越抗法的事情,他提出要求,想去朝鲜。我说,你陈赓就是好战,刚听说跟美帝打,你就有了精神,病也好了一半。我说,那你要感谢杜鲁门喽!”

1951年2月19日,彭德怀专程回国,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况和请求援兵,并建议尽快让陈赓指挥的三兵团开上去。毛泽东表示同意。

4月25日,陈赓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近山为副司令员,下辖第十二、十五、六十3个军。任命一下,陈赓立即坐飞机前往昆明,从云南军区部队里选调一批军政后勤工作干部,组成第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后勤等领导机关。

他从第四兵团要了刘有光、王步青、王振夫和戴其萼等老政工和参谋人员。从川东军区调来王蕴瑞当参谋长。

当时王蕴瑞已被他的老上级、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要走,即将调往二十兵团任职。就在王蕴瑞即将赴任之际,陈赓找上门来。

见到王蕴瑞,陈赓开门见山地说:“我马上要带第三兵团入朝参战,你跟我当参谋长去吧?”

王蕴瑞为难他说:“我的任命已下到二十兵团了。”

陈赓:“命令下了不要紧,还可以重新下嘛!三兵团先入朝,你还是先跟我走吧!”

“这,我怎么对杨成武司令员说呢?”

“哟,你就不怕对不起我吗?”陈赓笑道,“我已经跟周总理讲了,你还是到三兵团来吧!”

这样,王蕴瑞又被重新任命为三兵团参谋长,三兵团组建起来了。正当一切准备妥当,准备赴朝时,由于长期劳累过度,陈赓病倒了,他那双曾经几度负伤的腿又痛又肿,无法行走,他只好留在国内治病。

8月20日,陈赓到了第三兵团驻地。人们见他仍拄着拐杖,走路一拐一拐的。他不顾一路疲劳,一到驻地,就会见干部,听取汇报,问询情况,召集兵团和各军负责同志讨论第五次战役作战经验,并为第六次战役作准备。

上午,十二军在河北束鹿举行了赴朝参战誓师大会。军长曾绍山在誓师大会上号召全体指战员:

打好出国第一仗,争取立国际功!

自人民解放军十二军接到入朝参战的命令后,番号便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了。王近山和老政委杜义德分别以志愿军三兵团副司令员和副政委,代三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的身份,率十二军、十五军和六十军赴朝作战。

为此,十二军的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军长由原十一军军长曾绍山担任,其它军领导没有变化,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副军长王蕴瑞、副政委李震,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等都是原班人马。由曾绍山领衔宣誓:

打好出国第一仗,

争取立国际功,

为祖国争光!

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团结朝鲜人民军

尊重朝鲜人民风俗,

坚决把美帝国主义打倒!

宣誓结束后,曾绍山检阅了部队,并宣布部队开进命令。

毛泽东与杨成武共进午餐

1951年6月初,在北京丰泽园颐年堂内,毛泽东召见了即将赴朝的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杨成武行军礼的时候,毛泽东很随和地打个手势,说:“坐下吧,请坐。”

落坐后,毛泽东就说,我听恩来、荣臻同志说,你们兵团已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好。

杨成武向毛泽东报告,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牲,要多打胜仗。

毛泽东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质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毛泽东谈到朝鲜战场局势时说:“目前,中朝军队将敌人打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战争双方已转入了战略对峙阶段。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我们还得准备打它几仗,现在中央已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21个军分三批在朝鲜轮番作战。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毛泽东边抽烟边喝茶边谈。他时而拿一支烟,并不马上抽。而是说着话,手上捏弄着烟,把烟捏松。当几句话告一段落,才拿根火柴,使劲擦着,点上烟。

他有时一杯茶喝光,只剩茶叶时,便把杯子端起来,用两个指尖当筷子,把茶叶扒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缓缓地咽下去。他还保留着湖南人吃茶叶的习惯。所有这些动作使谈话产生一种特有的气氛。大家都无拘无束,随着毛泽东的谈话,自由地插话,整个气氛融洽、热烈。

毛泽东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戍部队。”他以浓重的湖南乡音,伴以随意的手势,回到朝鲜战争的话题上来。谈战争如聊平常事,千军万马犹从眼底过。

当一位工作人员走进门来,在毛泽东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毛泽东忽然站起身说:“吃饭,我们一起吃饭去。”

毛泽东要留杨成武吃午饭,这是杨成武没有想到的。他有点为难,说:“主席,你吃饭去吧,我们走了。”

不,吃了饭再走,一顿便饭。毛泽东边说边以手势招呼大家往门外走。

时间近正午,颐年堂门外阳光明媚,门前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阴凉里有一张木质方桌,桌上的菜是几碟家常菜,特别一点的就是摆了一瓶酒和几个酒杯。酒是红葡萄酒,杯子是高脚玻璃杯。

毛泽东举起一杯酒,说,我敬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站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由我们来敬你的酒。”

毛泽东说:“不,我来敬你们的酒!祝你们到了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反侵略的,是为了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

大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毛泽东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抗美援朝,也就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志愿军要尊重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谦虚谨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他们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一针一线,这是胜利的基础,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

毛泽东第二次举起一杯酒说:“再来一杯!”

大家饮了第二杯酒。

毛泽东说:“入朝后一定要眼观全局,在全局上有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准备持久作战,准备打阵地战,同时争取和谈,以结束这场战争。当前,美国一面表示要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宣称要继续抗击和惩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你们在军事上必须准备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要坚持这个战略方针,不能轻易放弃一寸土地。不能轻易后撤……换句话说,你们二十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杨成武说:“主席,我们都记住了。”杨成武想代表二十兵团敬上一杯酒。刚要举杯,毛泽东却第三次举起酒杯说:“来,干了这杯酒。”

毛泽东喝第三杯酒时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

杨成武深受鼓舞,三杯美酒,几番叮嘱。每番叮嘱都包含了重要的内容。

毛泽东喝完第三杯酒,继续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和政治的形势。你们给“志司”的电报,主要的要加报军委……

饭后,杨成武向公务繁忙的毛泽东告别,离开了颐年堂,离开了中南海。

杨成武代表第二十兵团指战员向毛泽东表示: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决不辱没京津卫戍部队的光荣称号。

周恩来再三叮嘱杨得志

1950年12月17日,毛泽东提出让十九兵团赴朝参战。他在一封电报中提议:

如果在两三个月内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亦可考虑将杨得志兵团使用上去。但杨兵团亦需加强装备,补充人员。如使用该兵团,亦以在明年1月下旬或者2月开动为适宜。

12月21日,毛泽东在另一封电报中又一次提议:

杨得志部现已集中徐州、济南间地区,开了干部会,朱总去讲了话。如有必需,3月中参战无问题。目前仍以在徐、济间整训一时期为宜。待要使用之前一个月可开至沈阳、安东间,补一部新兵,如苏方装备那时已到,可将装备改换即开朝鲜参战。

1951年2月5日,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周恩来接见了即将赴朝的杨得志、李志民。在一间陈设简朴的办公室内,周恩来让他们坐定之后说:“你们为祖国而离开祖国,我在北京为你们送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周恩来介绍了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的情况,也讲述了彭德怀当时指挥的第三次战役的巨大胜利,还讲了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在世界上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反映。

这时,周恩来站起来说:你们十九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去,叫做“三杨开泰”!

周恩来的话使杨得志情不自禁站起来。

周恩来提及的“三杨”都是久经沙场、战功显赫、颇有指挥才干的高级将领。 mX4y3cB7S3Ulb/BzOpCt6vPMmAFemeIASgKz/Tr3eiSnEKlJ64MjkyOPmUbCeo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