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一江山岛作战方案

张爱萍的作战方案被批准

1954年5月11日开始,解放军发起了东矶列岛的作战,至20日结束,历时10天。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陆军、海军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都参加了,可以说是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前奏曲。东矶列岛作战积累了宝贵的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经验。

东矶列岛的解放,将国民党海、空军的活动范围大大压缩了,从而扭转了三门湾海上的斗争形势,为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和大陈诸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矶列岛解放后,敌人设在大陈岛的防卫司令部就赤裸裸地暴露在解放军面前。此刻,华东军区已经把解放大陈岛的诸项问题列入日程表。

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把解放大陈岛的事情当作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其实这也是中央和陈毅司令对他的期望和嘱托。

在筹划解放大陈岛的过程中,张爱萍从情报部门获悉,敌人正在加强大陈岛、一江山岛、渔山、南麂一线岛屿的防御。很显然,敌人企图扭转眼前被动挨打的局面,企图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张爱萍马上指示司令部:

密切注视敌人的一切活动,加紧攻打大陈列岛的准备。

张爱萍又从情报部门和报刊、杂志上获悉,美国与国民党军政要员有频繁的往来活动。

根据以往的经验,张爱萍敏锐地感到,蒋介石和美国一定在背地里搞什么阴谋。于是,张爱萍命令司令部,在继续加紧攻打大陈岛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系统研究美蒋活动的动态。

后来,真的如张爱萍所料,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正在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为了及时有效地打击中外反动势力,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

以空、海军轰炸上、下大陈岛。

张爱萍立即指挥华东军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敌人占领的上、下大陈岛实施轰炸。

轰炸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大威慑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美帝国主义。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进一步摸清了美蒋签订的条约和真实意图。美国企图利用“条约”来进一步控制台湾及台湾海峡;蒋介石则借用这个“条约”取得美国支持,企图阻止我军解放包括大陈岛在内的浙江和福建两省的沿海岛屿。美蒋各怀鬼胎而又狼狈为奸,都是针对新中国而来。

第二,这次轰炸,明白地警告了美蒋:中国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

华东军区为了粉碎美蒋的阴谋,于1954年8月10日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

8月20日,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唐亮和参谋长张爱萍联合向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报告:

正在加紧准备工作,尽快解放大陈。

解放大陈岛,开始并不是直接针对美蒋搞什么“共同防御条约”而进行的战斗,其实在1952年,解放军就提出来了。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解放军加速了解放大陈岛的进程。

早在1951年2月,张爱萍由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调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张爱萍上任后,就开始考虑如何解放大陈岛,进而解放整个浙江沿海岛屿。当年3月,张爱萍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解放大陈岛、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正是他考虑的中心课题。

1951年7月,陈毅司令员把张爱萍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解放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的问题。

张爱萍接受任务后,组织班子,提出了一个从北向南攻打的方案,这个方案的要点是:

首先解决浙江的大陈岛,由北向南,逐岛攻击,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再由北向南攻占马祖列岛,大、小金门等福建沿海岛屿。

张爱萍同时考虑了从南往北打的方案,即首先解放大、小金门岛,尔后攻占马祖列岛,最后再解放大陈岛。张爱萍认为,先夺取大、小金门,可以收到不战或小战而一举解放福建和浙江两省沿海岛屿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军事目的,张爱萍曾于1953年1月率华东军区司令部工作组到福建实地勘察。

在这期间,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提出了一个中间突破的方案,即以越岛攻击的方式,置上、下大陈岛和大、小金门于不顾,首先攻占马祖列岛,解除敌人对闽江口的封锁,然后再解放大陈和金门。

这几个方案,张爱萍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先攻击大、小金门,从南往北打,困难较多,主要表现为:

福建还未修通铁路,机场又太少,制空权和制海权均控制在敌人手中,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和海军护卫舰不能南下作战,再加实施规模较大,需要数个加强军方可为之,因此渡海作战有一定困难。

张爱萍显然倾向于从北往南打的方案。

陈毅司令员将张爱萍由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当时,毛泽东主席表示: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到了朝鲜停战以后,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他对华东军区表示:

现在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

1954年8月2日,也就是解放东矶列岛两个多月以后,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了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长张震、铁道部长吕正操、通信部长王净、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等人。

在这次会议上,张爱萍专题汇报了解放大陈岛战役的设想,并对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说得有理有据,看来他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显得信心十足。

张爱萍汇报完后,彭德怀组织与会人员展开充分讨论。彭德怀同意张爱萍的战役设想,肯定了张爱萍所做的大量工作,并表示:

要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胜。

在这次会议上,粟裕讲话中也强调:

这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比较复杂,还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作艰苦的打算。

会后,粟裕要求张爱萍拟订一个作战方案,再来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一次。

张爱萍回到南京后,马上召开作战会议,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作战方案,并派作战处长石一定去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

1954年8月22日,粟裕听取了石一定处长关于大陈岛作战的详细汇报。粟裕听后表示同意,并作了具体指示和嘱托。

8月24日,彭德怀在听取石一定处长的汇报以后,说了一段精彩的话:“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是彭德怀针对解放军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的要求所作的精彩比喻。

彭德怀还就轰炸大陈岛作了具体指示:

轰炸大陈的那天,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查明大陈港内及停泊在那里的美舰;如有美舰在那里,我们暂时不攻击,等他们离开以后再打,这样做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我们的原则是既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示弱。

在彭德怀听取汇报的当天晚上,总参谋部就给华东军区发来电报。电文如下:

同意石一定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

随后,中央军委又作了三条指示,如下:

一、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

二、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三、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整个敌占岛屿创造条件。

此外,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解放军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作战方案批准后,华东军区立即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有关部队的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为参谋长。

浙东前线指挥部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这里布满了无线电天线和有线电话线,开设了500部电台,通信人员达1300余名。

指挥部下设华东军区空军浙东指挥所、华东军区海军前线指挥所、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后勤联合指挥部等。

民主讨论攻击突破口

浙江前线指挥机构成立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突破口,也就是说,先打哪个岛对取得大陈战役胜利最为有利。

对于这个问题,彭德怀、粟裕都有过指示,张爱萍也早有想法。但是,张爱萍仍然主持召开作战会议进行民主讨论,目的是希望通过讨论更好地统一思想。这也是我党我军一贯坚持的作风。

华东军区作战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会上,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个个踊跃发表见解。

一种意见认为,先进攻大陈岛,持这种意见的人占多数,他们的理由是:

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二岛,是国民党军队在浙东占领的岛屿中最大的岛子。在大陈岛的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岛屿。大陈岛是国民党军队在浙东沿海的中心点,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这些岛屿上约有2000人,在大陈岛就有1000多人。因此,攻下大陈岛,其他岛屿就好解决了。

另一种意见则是先攻一江山岛,持这种意见的只是少数。主张这种意见的人主要列举了两方面的理由:

第一,国民党很重视一江山岛,把一江山岛看作是大陈岛的“大门”。

从大陈岛传来的许多消息都证明了这一点,把驻守在一江山岛的官兵称作是台湾“北大门的卫士”。

美国顾问团团长视察了一江山岛,决定要“加强这扇北大门”,是“保卫自由世界”的“钢铁堡垒”。

另外,台湾的“国防部长”俞大维陪同蒋经国登岛向官兵训话,并在深更半夜把突击第四大队大队长王弼时叫到跟前,极其忧虑地说道:“一江山岛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

这些迹象表明,美国和台湾当局把大陈岛看作是“反攻大陆”的前进基地,而把一江山岛又当作“大陈的大门”。

既然一江山岛对于台湾当局如此重要,那就从一江山岛这扇大门打进去。

第二,一江山岛距离我东矶列岛近,容易打。

对于是先攻占大陈岛还是一江山岛,参加会议的人一时间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大家都有各自认为合理的看法和主张。

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选择,浙江前线指挥部司令张爱萍都仔仔细细地听了,却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爱萍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大家激烈地争论,脑子里也在思索着该选择那个方案比较妥当。作为主要指挥官,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是很有好处的。

张爱萍还不时插上几句,要求大家把自己的理由说得再具体些,要尽情发言。最后,张爱萍才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道:

“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

张爱萍说完自己的决定,会场上的人顿时停止了争论,都睁大眼睛看着他。

指挥员们虽然也清楚张爱萍会有这种倾向,但当看到他要支持少数人“先攻打一江山岛”的观点后,还是感到大为震惊。

张爱萍站起来,看了看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他概括了先攻打一江山岛的种种理由后,表示:

我所以支持先攻打一江山岛这个决定,在这里,我只强调一点:

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矶列岛中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岛约十五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岛只有五海里。我军是第一次举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十五海里去攻打大陈岛,距离远,容易受挫;先攻打一江山岛,距离近容易成功。

如果攻打一江山岛成功,我军只要调整一下部署,以一江山岛为依托,乘胜从两面或三面解放大陈岛,这就比较容易;如果攻不下一江山岛,调整兵力部署也方便些,也不会受大的损失。

张爱萍讲完自己的看法之后,停顿了一下,然后他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想想,在攻击目标的选择上,是不是符合彭总所说的“杀鸡用牛刀”的精神……

张爱萍认为,下一步应先攻占一江山岛,这是必须选择的方案,而攻占大陈岛应该在一江山岛之后,只有这样才可以各个击破。

在张爱萍看来,一江山岛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它位于浙江省台州湾外东海中,由南江、北江两个小岛组成,相距110米至250米,中间相隔一条江,形成南北对峙,这就是一江山岛名字的由来。

一江山岛北江岛稍大,东西宽1900米,南北长100米至700米不等,面积约1平方公里;南江岛东西宽约101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约0?7平方公里。

这个岛屿西北距浙东陆地黄岩县海门镇(现为椒江市——编者注)30余公里,东南距大陈岛16?6公里,北距头门山9公里,为上、下大陈岛的前哨阵地。

所以,张爱萍认为,只有首先攻占了一江山岛,才可以为解放大陈岛做好铺垫。

确定三军协同作战

张爱萍说了他的看法后,华东军区作战处又进行了反复讨论和研究,但张爱萍依旧坚持首先进攻一江山岛的方案不变。

于是,论证后大家决定:首先发起一江山岛战役,三军协同作战,共同出击。

张爱萍的作战方略是:

在海、空军的协助下,首先要攻占一江山岛,同时佯攻披山岛,得手后,再全力进攻大陈岛。

把攻打一江山岛作为解放大陈岛渡海登陆战役的突破口以后,张爱萍开始组织部署陆海空三军兵力。

为此,张爱萍又专门召开作战会议进行深入讨论,讨论投入多少陆军兵力。

指挥员们首先分析了敌情,一江山岛驻有国民党“一江山地区司令部”及所属“反共救国军”突击四大队、二大队四中队和炮兵中队共1000余人。

许多人根据陆战经验认为,陆军只需1500到2000人就够了,至于炮兵,最多用两个营。在这样的弹丸之地,登陆兵力多了就施展不开了。

很多人都坚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不宜往一江山岛派大量的兵力。

支持张爱萍看法的人却认为,在使用兵力上,一定要占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解放军第一次进行三军渡海登陆战役,更要重视初战,以利鼓舞士气、积累经验,由此提高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能力。

他们提出的具体依据是:

第一,敌人都系海上惯匪和逃亡地主。

第二,一江山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岛上无树木及其他遮蔽物;地形陡峻,光滑,攀登困难;周围岩岸久经风浪冲刷,岸壁陡度一般在度以上,岸高十到四十米,稍有微风,即生岸浪,不宜靠船。

第三,工事构筑坚固。在一江山岛上面,竟有各种地堡一百三十多个,而且大都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地堡;在前沿多为永久性地堡和堑壕相联结,工事较隐蔽,射击死角小,地堡多设有阻止步兵抵近的铁丝伪装网。

在堑壕、交通壕内及前后倾斜面的防空、防炮及掩护部,均有射击设施,副防工事系各铁丝网及地雷阵。

第四,阵地编组严密。

它分三条线:第一线以靠近海边的突出部为前沿支撑点;第二线为山腰各突出部,筑有辅助战壕和地堡,并以交通壕与前沿及纵深相连,组成“封锁工事”;第三线以203、190、180、160这4四个高地为主要核心地点,利用制高点,构成上墙及永久发射点,形成坚固的环形防御。

第五,火力配置强。

它共有四层,主要控制滩头前沿:

以南江的小山炮、榴炮为第一层,在四千米以内距离上开始射击。

以战防炮、机关炮配置于前沿突出部为第二层,在两千米以内担任直接瞄准射击。

以迫击炮及配置前沿的火箭筒和机枪为第三层,在一千米以内射击。

以冲锋枪、卡宾枪、手榴弹为第四层,在一百五十米内射击和投弹。

这四层火力内,平均每一百米正面有两门火炮和两挺机枪,组成交叉稠密的火力网,控制可能登陆的滩头。

此外,大陈岛还有大口径火炮的掩护,在海面上,敌人有频繁活动的扫雷舰和小型炮艇进行支援。

通过大家热烈讨论,持上述意见的人仍然只占少部分,很多人不赞成大量出兵。

最后,由于张爱萍坚持这个作战方案,大家服从命令,予以接受。

为了尽快制定一江山岛的作战方案,张爱萍命令3位作战参谋,以登陆部队的胜利为中心,对参战兵力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计算,最后提出一个参战兵力的方案。

这个方案指挥部讨论通过,由张爱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

制定参战兵力方案

在张爱萍的要求下,三位作战参谋,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计算,就得出了一个详细的参战兵力方案,该方案得到了张爱萍的肯定。

张爱萍马上把这个参战方案报请了中央军委,其内容如下:

陆军方面:

步兵第六十师一七八、一八○团(又一个营);炮兵一二二榴弹炮两个营,野炮一个营,山炮两个连,一二○迫击炮两个连。

空军方面:

航空兵第二十师六十团,海军航空兵第一师一团(共有轰炸机36架)。强击机航空兵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依尔—10型强击机24架),歼击机航空兵第三师一个大队,第八十五团一个大队,独立一团一个大队,海军航空兵第四师第十团、第十二团。

航空第二师一个大队(米格—15比斯71架,拉—11型战斗机24架),参战飞机155架。雷达三四二团的指挥连,和乔司、镇海、象山、海门、瑞安、嵊县、三门的八个连,十二部雷达参战。

海军方面:

第六舰队两个大队(护卫舰4艘),战舰大队(炮舰两艘),鱼雷快艇第一、第三十一两个大队(10艘鱼雷艇),炮艇三个大队(共24艘),火箭炮船一个大队(6艘),登陆艇、运输船(140余艘),外加救护船、指挥艇、通讯交通船,以及台州地区民兵和三一四部队沿海巡逻船等,参战舰船共200余艘。

参战三军共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被攻击方相比占绝对优势,其中步兵四个加强营3600人,三倍于国民党守军;炮兵四个营又十二个连,火炮119门,五倍于守军。

上述参战兵力方案只是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还有一个难以计算的是性能上的绝对优势。这就是使各兵种、各战术群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军联合作战,要联合、利用各军兵种的优势,最关键在于协调各兵种、战斗群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如何使陆、海、空三军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优势,无论是对指挥员,还是战斗员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

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是,方案虽然制定下来,三军却从上到下谁都没有协同作战的经验,普遍缺乏现代化作战知识,对各军兵种之间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相互间抱有疑虑和不信任的心理。

陆军担心的是:空军在轰炸的时候是否会误伤自己?海军能不能把部队准时送上滩头?在海上遇到敌人怎么办?

空军担心的是:飞机能不能准时到达一江山岛上空?会不会误炸自己的舰船,被自己的炮火击伤?

海军担心的是:空军能否夺得战区的制空权?航行安全有没有保障等。

对于大家的顾虑,张爱萍又给参谋们出了一道数学题:如何把陆、海、空三个军种,17个兵种和28个战术群,以及各种舰艇、飞机、火炮,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把炸弹、炮弹以及其他各种弹药投掷到指定的目标上。

这是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难题,为了解答这道数学难题,指挥部参谋方中岳、郑武、袁仲仁以及海军指挥所、空军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的参谋们,有效而快速地进行着各种兵力计算。

就这样,经过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们的运筹计算和调研,使复杂的军兵种、繁多的战术群、各种武器装备,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他们把这个计算的结果落实到《协同动作计划表》上。这个计划表,成为当时每个参战部队指战员的行动准则。后来,这个计划表就成为我三军协同作战所依据的最初脚本。

作战方案几经讨论,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同时,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担任浙东前线总指挥,全权指挥前线陆、海、空三军。

张爱萍表示,一定会全力完成任务。

张爱萍上报作战计划

张爱萍上报参战兵力方案后,彭德怀又听取了华东军区关于“进攻一江山岛的登陆作战计划”的汇报,并对此次作战作了很具体、很详细的指示。

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彭德怀的重要指示,在战役发起前,对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作了战前周密的准备和精心的部署。战士们下决心一定要出色完成这次渡海任务。

张爱萍制定的参战兵力方案得到中央的认可后,立即着手发动战役的具体方案和部署。在浙东前线指挥部组成后,张爱萍要求部队进一步摸清敌情,了解敌人的最新动态。

就这样,解放军参战部队动用各种力量从空中、海上、地面对一江山岛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侦察,了解到敌人的大量情报。

解放军运用多种侦察手段,实施多方向、多层次、多种方式的侦察,为发动战役和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到了9月份,浙东前线指挥部举行作战会议,张爱萍宣布作战计划。

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夺取战区制空、制海权,掩护参战部队进行战前训练,同时创造孤立、围困、封锁大陈岛国民党军的战场条件;

第二阶段为实施渡海登陆作战阶段,以四个步兵营,隐蔽进入进攻出发海域,尔后在海、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对南、北两个小岛同时实施登陆突击,主要突击方向是北江岛的西部和西北部,辅助攻击方向是北江岛的东北部和南江岛的西部。登陆突击应是在白天满潮时进行。

浙江前线指挥部对该方案进行了广泛讨论。张爱萍对这个作战计划分析解释说:

第一,登陆地段只能选在登陆条件差的岛岸突出部,以避开岙部滩头地段敌火力封锁,这样既可出敌不意,又能利用地形直接迅速登上岛岸各主要阵地,割裂对方防御体系,各个歼敌。

第二,这次作战是解放军首次举行联合渡海作战,缺乏实战经验,夜间登陆突击难度会很大,而白天能够准确掌握登陆点,减少因登陆地段狭窄而造成的混乱,这样有利于协调三军的行动。

至于担心白天渡海可能遭国民党空、海军袭击的困扰,由于解放军已夺取制空制海权,也就可以放心了,不必太担心敌人的袭击和破坏。

就这样,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只待时机成熟,解放军陆、海、空军便会一举攻上一江山岛。 /0YIm5+CINmGsEeaH9X00sOnv23uTZv7iG2m51pEKA2A/DlVwHIZC23kKAlvcE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