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加强情绪管理,教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很多孩子非常情绪化,喜怒无常,经常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消沉低落,还有一些孩子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这些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章中,我们将告诉您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告别不良情绪的困扰,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让他主宰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你的孩子是不是非常情绪化

小玲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不过她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闷闷不乐。有一段时间,老师总是找小玲帮忙解决一些问题,那时虽然很累,但是她觉得老师很看重自己,因此也很高兴。可是有一天,老师找别的同学做事了,她的心情忽然变得郁闷起来。朋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也会让她情绪低落好几天。好不容易有一天自己心情不错,可是偏偏有人告诉她老师已经决定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是班长而不是她,于是她又闷闷不乐了。

无独有偶,赵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按理说正是春风得意的时期。可是她总是快乐不起来,原来这都是因为她的那个宝贝儿子的原因。

赵女士的儿子小明已经是一名初一学生了,可是这个男孩却总是爱哭鼻子,而且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同学大动干戈。赵女士说她为这个孩子已经伤透了脑筋。小明从来不会听取父母的意见。如果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任凭父母磨破嘴皮他也无动于衷;而假如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管父母怎样阻挠,他都会一意孤行。上个月,小明突然说自己要学钢琴,让妈妈给自己买一架钢琴。买钢琴需要的钱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赵女士怕小明只是一时好奇,所以没有答应他。可是,小明却大发脾气,不停地哭闹,最后甩门而出。赵女士心想至于这样吗?她觉得儿子越来越离谱了。

不过,小明也有高兴的时候。只要他遇到一丁点觉得高兴的事情,就会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如果这时忽然有谁说了一句让他不高兴的话,他的情绪又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变,那个活蹦乱跳的小明就好像一下子从人间蒸发了,他开始疯狂地摔打东西,或者嚎啕大哭。如果这些举动被不明就里的陌生人看到了,一定会把他当做精神失常的病人。

在学习上,小明也是任意而为。他偏科的程度非常严重。他喜欢语文,于是就买了很多课外读物看;不喜欢数学,就把数学课本放在书桌最底层,甚至连数学作业也不做,任凭老师和父母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导,就是不起任何作用。小明的举动让赵女士很烦恼,她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儿子的情绪比女孩的情绪波动还要大呢?有时小明还会莫名其妙地一言不发,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赵女士怕他有什么心事,就问他具体情况,而这时他往往会表现得很不耐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小玲总是莫名其妙地悲伤,而小明过激的情绪变化会让人误以为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到了青春期?还是他们的心理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呢?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问题。据说,在情绪和行为举止上存在问题的中学生竟然高达15%,而其中5%的中学生还存在着敌对、攻击行为。调查组在调查了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得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数字:我国竟然有300多万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据说这只是个保守数字,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数量可能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现在,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情绪化,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的,所有人都应该理所当然地为他服务。一旦遇到拒绝或其他不顺心的事情,就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这时他们会大发雷霆,吵骂、摔东西、聚众斗殴,严重的还会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由于青少年情绪失控而导致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孩子已经成了情绪的“俘虏”,他们已经迷失了最初的自己,这无疑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们从今天起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与改变命运的机遇撞了个满怀,但是却没有好好地把握住机遇。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技不如人,而是他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造成了很多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而追悔莫及。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控制自我情绪、理性支配自身行为的习惯。当然,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约束孩子的外在行为开始,逐渐转化为孩子自觉地控制情绪的能力。

不过,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时,切忌不可使用强硬手段,否则就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不仅得不到预料中的收获,甚至还可能会导致事态更加严重。

那么,在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道路上,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1.自觉性是良好的自控能力的基础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同样如此,切不可操之过急。自觉性是孩子自控能力的基础。只有将孩子做事的自觉性、恒心、毅力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父母要让孩子自觉、独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干预过多,从而逐渐引导孩子树立起自控的意志,并让这一行为长期地坚持下去。父母应引导孩子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抵制诱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品质。

2.让孩子进行自我评判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没有谁会为你的过错买单。同时,人们又需要进行自我肯定和来自他人的肯定。年幼无知的孩子评判事物好坏的标准就是父母的好恶,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言行,并让他们学会怎样进行自我肯定和分辨是非黑白,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强孩子的自信,从而更加乐观、开朗地生活下去。另一方面,孩子也会知道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禁止做的。他们会逐渐地体会到是非之间的差别,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甄别的能力。平时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划分自己的生活空间,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还要主动做家务。日久天长,孩子的自我评判能力就会告诉他们“我能行”,他们也会因此而更加独立。

4岁的小轩已经是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了。父母刚把他送进幼儿园时,小轩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不停地哭闹。但是父母还是狠下心来把他留在幼儿园了。原以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没想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据老师说,小轩在幼儿园里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小角落,不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当他和别的小朋友接触的时候,有很明显的紧张和焦灼感。这时小轩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发现小轩很不自信。因此,他们准备首先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在饭后,他们经常问小轩的爱好,并让小轩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展示出来。每当小轩展示完毕,夫妻俩总会对孩子大加赞赏。慢慢地,小轩变得开朗起来,他发现自己擅长很多东西。小轩在小朋友面前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3.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每个人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抹杀孩子的创造性。父母可以制订一些行为准则,例如,如何搞好个人卫生、规律的作息习惯、规律的饮食习惯,等等,对孩子的言行进行指导。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制订的规则不能太详细,不然就会束缚孩子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很多中规中矩的孩子都很平庸。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年幼的孩子总会因缺乏自控能力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时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稳定情绪。父母要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心服口服,切不可意气用事,冲孩子大发脾气。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认错,那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处理方法有误,事实上,只要父母能够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便能解决很多问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会在父母真诚的建议下逐渐改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行为有可能出现反复,这就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

5.润物细无声的肢体语言

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前兆。当父母发现孩子将要或正在做错误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制止,防患于未然。这时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那件事情是错误的。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可以利用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赞同、反对、喜爱和厌恶。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比语言更有效。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

外界事物会给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这时人们会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自身情况做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绪。所以说,情绪产生的来源就是外界事物对人体的刺激。

情绪又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两大类。消极情绪又被称为不良情绪,包括忽然产生的过于强烈的情绪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不管是哪一种不良情绪,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符合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会对之加以肯定,这时就会有诸如满足、快乐、愉快、适度兴奋、喜爱等心理感受。而另外一些事则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于是人们就会产生很多消极情绪,诸如焦虑、悲观失望、恐惧、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消极情绪通常有抑郁、恐惧、悲伤、嫉妒、犹豫、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等。这些消极的情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伤害。近年来,神经衰弱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长期处在悲伤、失望、恐惧的情绪下生活的孩子,他们的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引发身体疾病。另外,他们容易发脾气,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还会厌学,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时会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的儿子今年8岁了,这个小家伙非常调皮。一天晚上,李老师正在认真备课,可是儿子总是在她的周围转来转去,搞得她心烦意乱。后来,孩子干脆把mp3扔到了水里,希望借此引起妈妈的注意。不明白儿子需求的李老师怒火中烧,狠狠地批评了儿子。

看着妈妈怒气冲冲的脸,儿子感到非常害怕,他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了。等到李老师备课结束时已经是深夜了,她来到儿子的小床边,可是儿子却突然大喊了一声:“妈妈,我不敢了!”原来小家伙做噩梦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儿子好像已经把昨天晚上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他却一直叫嚷着肚子疼。

李老师忽然有一种很愧疚的感觉,因为自己的怒斥,使得儿子在恐惧中入睡,半夜还做噩梦,现在又引起肚子疼。她没有想到,自己在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儿子。

孩子的情绪不仅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人生航向。每年在中考或高考的考场上都会有很多因为紧张而导致昏倒的学生,其中不乏那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孩子。这些孩子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眼看就要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了,可偏偏这个时候他们由于情绪紧张而导致意外发生,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情绪对孩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消极的情绪则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要让孩子试着了解自己的情绪。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类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人的情绪有悲观和乐观之分。如果一个乐观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他们不会被眼前的挫折压倒,而是坚信一定会取得成功。而悲观的人则会消极沉沦,提不起半点奋斗的勇气,他们的眼光只放在不利条件上。

只要父母利用一个小小的道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孩子的情绪类型。在桌子上放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玻璃杯。乐观的孩子看到的是杯子的一半已经被装满,而悲观的孩子看到的是这只杯子还有一半是空的。另外,在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时,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导,告诉他们现在的情绪是好还是坏。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加以肯定,这样一来孩子对自我的情绪类型就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知己知彼,让孩子把握自己的情绪周期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情绪也有一个大致的周期。在情绪高峰期,孩子会感到心情舒畅,做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特别在意。这时无论是睡眠质量还是体内的新陈代谢都处在一个最佳状态。可是一旦孩子进入情绪的低落期,表现就大相径庭了。孩子会无缘无故地感到焦虑不安、忧伤、恐惧等,他们对外界事物会特别敏感,别人无心说的一句话就有可能给他带来持久的伤害。当孩子的情绪处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时,他们的情绪会比较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处理问题时虽不像高峰期那样高效、快捷,但也不会像情绪低谷期那样一筹莫展。

情绪周期在童年时期开始逐渐成形,因此父母要在此时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周期。当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时,父母要及时地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让孩子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减少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要让孩子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情绪周期。

3.不可不防的焦虑

焦虑是在孩子身上经常出现的消极情绪。当孩子受到别人对自己身体的威胁、对自尊的威胁,或是面临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时,他们说话的声音就会颤抖,或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以及不停地出汗等。

焦虑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因此当焦虑出现时,父母应该查明原因,并给予及时的引导。父母要告诉孩子有些目标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不要太过自责,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还要告诉他们焦虑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如此,父母还要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消除焦虑。

4.别让抑郁靠近孩子

生活中,一旦人们遇到重大挫折,很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产生抑郁情绪时就会沉默寡言,对人冷漠,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兴趣,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情绪低落、厌食、失眠等抑郁倾向时,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这些情绪的危害,让孩子尽快走出情绪的低谷。

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危害

一天下午,雯雯的班主任做家访,因为最近一个星期雯雯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的。而以前她总是很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每次考试她都在年级的前几名。雯雯的突然转变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于是放学后就跟随雯雯回家,希望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不久,雯雯的妈妈下班回家了。当老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之后,雯雯的妈妈竟然忍不住掉下眼泪来。妈妈说:“雯雯非常想进重点中学读初中,因为那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雯雯从春节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因为想进那所学校的人太多,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半年来雯雯几乎牺牲掉了所有的休息日。当其他同学在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外出游玩的时候,她还在坚持学习。其实,以雯雯的成绩进入那所学校绝对不成问题,可是雯雯是个很要强的孩子,她希望自己能以最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雯雯的妈妈喝了一口水后接着说:“这都怨我,我竟然忘了给雯雯报名,等我满头大汗地跑到那所学校的时候,招生办的老师告诉我,报名已经结束两天了。”

妈妈又看了雯雯一眼:“这不,都快一个星期了,这孩子都没有和我说过几句话,也没有正经吃过几口饭,每天从学校回来后都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总是一个人小声地哭泣。她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生活中像雯雯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孩子还处在发育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尤其是当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化为泡影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会一落千丈,甚至消极颓废。而对于孩子而言,最为常见的影响其情绪的因素就是升学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等待被命运宣判的忐忑。在他们考试结束后,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因为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有些孩子在煎熬中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些人是幸运的,他们的生活瞬间一片光明,他们变得更加快乐。可是还有一些孩子却等来了落榜的消息,于是乎整个世界天昏地暗,猛然间就跌到了情绪的低谷。他们变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你再也无法从他们的脸上找到阳光和开心,更有甚者,因为无法承受落榜的打击,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老师,因此变得消沉抑郁,或从此不思进取。

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但是这样的情绪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失意总会有,且一时的失意不足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如果因失意而就此消沉,则可能会毁掉以后的人生。所以,面对孩子的诸多消极情绪,父母们必须予以重视,并积极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而消极的情绪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失衡,甚至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具体来说,消极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父母们一定要先了解一下,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1.不良情绪导致孩子身体不适

很多人都知道“七情六欲”这个词,但是未必有人能够知道这“七情”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也就是说,人的五脏会在这几种情绪的影响下发生病变。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些情绪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太大的影响。但当孩子突然受到某种情绪的强烈攻击,或是长时间沉浸在某种情绪内,就会造成身体的不适。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很多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2.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任何事物都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变化。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而且找不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排解,那么将会给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内心悲观失望、对外界事物没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生存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更严重的会造成抑郁症,甚至有可能走上自杀的道路。

3.不良情绪是污染人际关系的毒药

人们常说微笑是会传染的。同样道理,不良情绪也是会传染的。

有一天,小强放学回家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特别难看,妈妈跟他说话,他也爱答不理的。这让妈妈感到很不开心。

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小强才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班长上学前和他的妈妈怄气了,到学校的时候,就把火气撒在同学身上。他利用自己的班长身份无端生事,上自习课的时候他总是没事找事,禁止任何人说话,即使同桌之间商讨问题也不行。所以今天班里的气氛非常不好,小强说自己今天在学校里简直度日如年。

因为班长在和妈妈怄气,所以他的情绪很不好。可是他又把这样的情绪带到了班集体里,让其他同学的情绪也随之低落。因此,小强放学回家的时候才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知道,不良情绪会把快乐和幸福赶跑,还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导致人格扭曲。

4.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孩子患上精神疾病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能及时调控人的不良情绪,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现象,有可能引发某些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等。这将给孩子带来深远的痛苦。

如何面对容易冲动的孩子

容易冲动的孩子通常很敏感,同时也有很强的占有欲,有时候,别人不经意的言论就有可能引起这些孩子非常强烈的反应。他们总以为自己是最委屈的那个人。同时,他们对一切陌生事物都感到非常好奇,总会不计后果地靠近新鲜事物。

每个人都有可能冲动,孩子当然也不例外,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冲动就要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否则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人会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一些不应有的举动,进而造成一些无法愈合的伤痛。

小磊今年刚刚15岁,按说他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享受自己美好的中学时代,可是他却被送进了少管所。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有时竟然会让人误认为他已经20岁了。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小磊的生活,使小磊养成了容易冲动的性格,经常冲着身边的人大喊大叫。在学校里没有人敢招惹他,同学们都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他,这让年纪轻轻的小磊体会到了霸权所带来的快感。可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靠近监狱的高墙。

有一次,小磊上街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有一个人瞟了自己一眼,眼神中带着鄙视。于是,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小磊对那个人拳打脚踢,最后竟然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于是小磊就被送进了少管所,造成了终身的遗憾,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不可修复的创伤。

容易冲动的孩子总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爸爸妈妈每天都在担心孩子会不会闯祸。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孩子冲动的主要有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有时孩子因为年纪太小,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不平衡,这就是引发冲动的生理因素。一旦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情绪就会非常激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这就是三四岁的孩子会经常冲动的根本原因。

导致孩子容易冲动的社会因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因此,一旦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立即兑现时,孩子就会大发脾气。这些孩子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做是理所当然,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另外,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施加家庭暴力,这也容易让孩子养成暴躁的性格。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冲动,那就是孩子的情感。孩子的兴趣是经常变化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遇到自己讨厌的事情就提不起半点兴趣。这也是孩子的天然特性。

孩子会因冲动而做出一些令父母心生不快的举动,这很正常。父母完全可以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冲动。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循循善诱

很多孩子在遇到新事物时,都会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不小心弄坏一些东西,这时有些父母会打骂孩子,其实这样做很不对。父母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那些东西被打碎是非常可惜的,让孩子认识到以后做事一定要非常小心。

有一次,李女士托朋友买了一套很贵的护肤品,其包装非常精致。四岁的儿子发现了那些漂亮的瓶瓶罐罐以后,就想据为己有。于是他趁着李女士不在家的时候,把那些护肤品统统挤到了水池中,自己则饶有兴趣地把玩起新“玩具”来。

回到家后的李女士见此情景,禁不住火冒三丈。幸好李女士还是比较理智的,她发现儿子的小脸蛋已经变白了,因此决定放弃使用武力。

李女士握住儿子的双手说:“儿子,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护肤品给挤掉呢?”

“我就要挤掉,谁让你们不喜欢我呢!”

李女士看着儿子怒气冲冲但又有些心虚的小脸,有一种想笑的冲动。看来小家伙已经知道错了,但是怕妈妈批评,所以先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借口。

“儿子,谁说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

“嗯……”儿子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借口,他的小脸这次是被憋得通红。

“知道吗?爸爸和妈妈都很爱你。因为你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所以我们想让你每天都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可是今天你把妈妈刚买的护肤品给弄没了,所以妈妈很不高兴。那些都是妈妈不久前花了很多钱买回来的,可是现在却被你当做废品给扔掉了,你说是不是非常可惜啊?如果妈妈把你刚买的玩具扔到垃圾桶里,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很难过呢?”李女士对儿子认真地说道。

“是的,妈妈,我错了,对不起!”

“嗯,好的。以后一定要注意啊!妈妈这次不怪你。”

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女士是非常聪明的,她懂得应该用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打骂孩子让他们“成长”。

2.适时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有的孩子平时很乖,可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犯起了“人来疯”的毛病,不停地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想以此来赢得别人的注意。这时他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马驹一样,不受任何人控制,不管父母用什么招数都不能把他降伏。这是让很多父母都头痛的事情,不仅在客人面前有失礼数,也让自己很尴尬。假如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不妨先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等到客人离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3.成为孩子的榜样

要想不让孩子经常冲动,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家里经常发脾气,遇到事情时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也会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

4.父母的立场要一致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方给予孩子严厉的批评,一方却尽力地袒护孩子,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做很不好。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究竟怎样区分父母的观点。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统一立场。

5.转移大法

当孩子因为一件事情吵闹不休时,父母可以尝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关注一下其他事物,或是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新鲜的游戏,或者让孩子看有趣的动画片。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忘记自己的不快,又重新变得高高兴兴了。

让孩子学会发泄不良情绪

15岁的小明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他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因此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别的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在埋头苦读;当别的孩子为了放松一下做小游戏的时候,他还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书桌。小明的努力有目共睹,每次测验他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让他感到很高兴。他喜欢看爸爸妈妈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笑眯眯的样子。

不过,毕竟是青春期的孩子,小明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开始喜欢注视班里的一个女生,总是装作不经意地看这个女孩一眼。他在日记里面这样写道:“我恨自己,我知道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可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睛。我对不起爸爸和妈妈,他们那么辛苦地供我读书,我却一直在胡思乱想。我不配做他们的儿子,我也对不起对我关爱有加的老师。当他们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我却一直在走神……”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明的负罪感越来越强烈。他总是感到特别内疚,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出口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小明开始自虐。每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就会用指甲狠狠地掐自己的胳膊,结果没几天,他的胳膊就变成青一块、紫一块的了。后来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这个秘密,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始掐自己的大腿内侧,可是这种方法也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

毫无疑问,小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仅伤害了身体,还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长期下去的话,容易让他产生暴力倾向。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教给了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那么,小明的内疚和负罪感就会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他的生活也会更加快乐。可是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小明选择了自虐。

2005年,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张某被网友爆料曾经多次虐待猫咪。面对记者的时候,张某说自己很喜欢猫咪,因为自己的生活太枯燥了,总是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压在心头,有了猫咪的加入,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荡起了些许涟漪。当自己遇到令人心情烦躁的事情时,就拿猫咪来发泄。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竟然用这样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这正是情商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恶果。而同样是发泄不良情绪,另外一个男孩的选择就显得更加理智了。

小刚非常喜欢踢足球,他对足球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小刚说出了自己喜欢踢足球的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原来小刚的爸爸脾气非常暴躁,爸爸动不动就动手打他,每当这时,小刚就会觉得自己有万分委屈,可是他又不能解释,因为越解释,爸爸就打得越厉害。所以小刚就把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全都发泄在了足球上,每当他踢出去一脚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舒服一点。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球技有了长进,糟糕的心情也随之一扫而光了。

由此可见,关注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适时地宣泄不良情绪,是为人父母者不容忽视的方面。你的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跟你的教育和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情绪的波动而不能自已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与自己的想象不相符的事情,或是遇到某种突发事件。这时往往会产生伤心、焦虑、厌恶、恐惧等情绪。可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太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调节这类情绪,于是往往就表现得非常极端。这时,父母不应该一味地训斥、责备,以成人的要求来对待孩子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如果孩子的情绪在父母的控制下长期找不到一个出口,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失常。

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哪些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呢?不妨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让眼泪把不良情绪带走

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泣的样子,更不会意识到应引导孩子用泪水排解心中的不快。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遇到委屈、愤怒、恐惧的事情时都会选择哭泣,这时父母不可加以制止。因为孩子在哭泣的过程中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神经。另外,眼泪还可以帮助人们排出体内的毒素。

因此,当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的波动时,父母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哭泣,尽快地排解不良情绪。有些父母非常讨厌孩子的哭声,因此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强硬措施进行严厉制止,这种做法很不好。

不过,让孩子哭泣毕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这种方法会让周围的小朋友认为孩子很懦弱,尤其是男孩,过多的哭泣会让同伴瞧不起。所以父母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陷入了某种困惑或者某种不良情绪之中,如果一味地责备自己的过失,耿耿于怀,就会让自己更加狼狈不堪。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或其他不开心的事情,父母要指导孩子不要把眼光停留在自己跌倒的地方。首先要和孩子沟通,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给孩子提出预防类似问题的建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陪孩子跑跑步、踢踢足球,孩子的不良情绪会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排解。

3.让孩子学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心事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倾诉既可以得到对方的认同,又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向他人倾诉的习惯,那么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可以很快地排解出压抑在心里的感情,否则就容易养成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当他有不顺心的事情时,一定要说出来,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同情和安慰。当孩子跟父母倾诉自己遇到的麻烦时,如果父母能给予安慰和理解,那么就能让孩子的不安很快消除,给孩子带来一种安全感。

让你的孩子快乐起来

一位富商病危了,看到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他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也去那里给我捉几只蜻蜓来吧,我已经有很多年没见过蜻蜓了。

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回来。富商问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捉了一只呢?”大儿子说:“不是捉的,我用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换来的。”富商听后点点头。

然后就看到二儿子也回来了,他带回来两只蜻蜓。富商问:“你这么快就捉了两只蜻蜓啊?”二儿子说:“不是我自己捉的,我把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个小朋友,他给了我两元钱,这两只蜻蜓是我用一元钱向一个有蜻蜓的小朋友买来的。爸爸您看,我这里还多出来了一元钱呢。”富商听后微笑着点点头。

紧接着,老三也跑回来了,这次,他带回来10只蜻蜓。富商问:“你怎么捉了这么多的蜻蜓呢?”三儿子答道:“这不是我自己捉的。爸爸,我把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放在广场上,谁想玩赛车只要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我怕您着急,就赶忙回来了,不然我至少可以收18只蜻蜓呢!”富商微笑着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那个最小的孩子。只见他满头大汗,却两手空空,而且他的衣服上还沾满了尘土。富商问:“我的孩子,你这是怎么了?”四儿子遗憾地说:“对不起,爸爸。我捉了半天蜻蜓,却没有捉到一只,那些蜻蜓好可爱啊,它们飞得那么高,我蹦起来都捉不到它们。不过,有好几次我都差点抓住了!”小儿子讲得眉飞色舞,似乎还沉浸在抓蜻蜓的快乐中。富商看着小儿子的样子笑了,笑得满眼是泪,他和蔼地抚摸着小儿子挂满汗珠的脸蛋,然后把他搂在怀里。

几天后,富商死了。而他的孩子们在他的床头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孩子们,其实爸爸并不需要蜻蜓,爸爸需要的只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快乐,也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快乐。然而,快乐究竟是什么?孩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由于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处事方式、接受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导致他们不快乐的原因和他们不快乐的表现也有所区别。

有一天,一对年轻的夫妇拖着自己8岁的儿子来到一家著名的心理咨询室。这对夫妻看起来特别着急,他们说孩子才刚刚8岁,可是却一点也不想去学校读书。他们用了各种方法试图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可是都收效甚微,小家伙依然无动于衷。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已经有了严重的厌学行为,这样下去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孩子带到这家心理咨询室。

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的询问,心理医生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在交流中,医生发现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不过,其父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他进行指责,他感到非常委屈,于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不再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了,对于老师说的话他也毫不在意,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也是草草地应付过去,有时甚至一点也不做。父母发现这样的情况后怒不可遏,于是经常打骂他,这样一来他的叛逆心理就更强了,直到最后发展到连学校的大门也不想进。他在用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医生为他们家量身定制了一个康复方案。经过医生、父母的不懈努力以及孩子的配合,过了一段时间后,笑容又爬到了那个孩子的脸上。他又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和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学习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快乐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孩子发现乐趣的能力高低。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有的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就有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花费多大的力气,最终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时还会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当孩子出现成绩下滑、打架、逃学等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上一顿,孩子在父母的暴力威慑下看似改过自新了,实则内心更加叛逆,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更大的隐患。孩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变得中规中矩,没有丝毫的创造力。而且,在父母和老师的批评下,他们往往会变得很自卑,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在学校里学习,有的还会造成性格缺陷。

当孩子的情绪出现异常或是突然变得不爱说话时,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地责备,更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的身上。要及时进行反思,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们经常会祝福别人笑口常开,当然,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能够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他们希望孩子的世界充满阳光和温情,希望孩子能够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可是要知道,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虽然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对性格影响最大的还是后天的培养。所以说,孩子乐观的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的训练下逐渐形成。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快乐起来,不妨尝试下面的几条法则:

1.不要让孩子成为实现父母意志的工具

有的父母非常专制,给孩子列出了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自由。很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限制的东西太多,所以他们才变得闷闷不乐,因为他们没有最基本的自由,他们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无法从主动的选择中获得应有的乐趣。所以,父母应该下放一些权力,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选择午饭吃什么、穿什么样的衣服、或者出行的地点等。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他们会因此感到很自信。

2.让孩子多交几个知心朋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假如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必将忍受孤独的煎熬。假如孩子没有朋友,那么他们的性格就会扭曲,当然也就体会不到更多的快乐。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乐起来,就要鼓励他多交几个知心朋友。周末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玩,这个过程无疑会增强孩子的幸福感。

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怎样与不同的人群交往。父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真诚热情、礼貌待人、不趋炎附势,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再富不能富孩子

每个人都是有贪欲的,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可是他们过得并不幸福,因为他们还希望得到更多的财富,他们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才更加痛苦。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给孩子提供过于奢华的物质生活,这有可能滋生孩子的攀比心理和无穷无尽的贪欲。如果真的是那样,会给孩子的成长道路平添很多痛苦,他们的快乐也无从谈起。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总能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得到快乐,所以不能让孩子总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些孩子对声音很敏感,那就让他学习小提琴或者钢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这些事情功利化,不要抱着升学的目的让他们学习音乐,否则孩子不仅得不到快乐,反而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

5.自信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兄弟

拥有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加快乐。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地进行肯定,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对于那些比较自卑的孩子,父母可以带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树立自信心。

6.营造快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人们常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就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那么,这个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开朗活泼的。如果家庭氛围过于沉闷,那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比较阴暗。因此,父母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别让抑郁症靠近你的宝贝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也成了人们多发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不爱说话、动作迟缓等,严重者还会有自杀的念头。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据说每七个成年人中就会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而其中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样高的自杀率让人触目惊心,这和人们对抑郁症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关。很多人讳疾忌医,不愿意到精神科就医,造成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出现抑郁症表现时,很多周围的人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这也是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的原因。

父母不要再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抑郁症,那些情感脆弱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呵护。抑郁症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孩子的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表情呆滞、孤僻、没有活力,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轻生的念头。父母在平时一定要留心孩子的情感变化,一旦孩子出现了抑郁症倾向,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否则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抑郁症的发病正在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这些现象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

晓彤已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可是这个小姑娘却没有同龄人应该享有的阳光。从初三下学期开始,晓彤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总喜欢独来独往,听课的时候也不像以前那样专注。她总是担心自己会在中考的时候失利,考不上市里的重点中学。因此她的精神总是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后来她的记忆力也开始下降,果然,中考时她没能考上那所重点中学,于是她觉得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了。

其实晓彤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她只是情绪很低落,有时还愿意和其他人沟通,她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自责,总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关怀,被一种巨大的挫败感紧紧地包围着。如果父母多和晓彤沟通,不给她太大的压力,相信在不久之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可是,如果孩子的抑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和治疗,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有时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小刚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以前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忽然变大了,他有些不知所措,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因此爸爸妈妈总是责骂他,有时爸爸还气急败坏地动手打他。周末,别的同学都和父母出去玩,他却被禁止出行。父母反对他参加一切课外活动,每天只盯着他做那些厚厚的习题集。有几次小刚也试图与父母沟通,可是他们根本不听小刚的任何解释,只是一味地要求小刚学习、学习、再学习。小刚感到非常压抑,他脸上的笑容也悄悄地消失了。因为成绩不好,他总觉得班里的同学都看不起他,父母无休止的责骂彻底摧毁了他的自信。有一段时间,他竟然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智商。他的世界里看不到阳光。

父母没有对小刚的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小刚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从卧室的窗户向外纵身一跃,年轻的生命便匆匆收场了。小刚在遗书中写道:“爸、妈,你们知道吗?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优异的成绩,我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钦佩的目光。每当老师发试卷的时候,我就感觉特别害怕,同桌说我的脸色一会儿发白一会儿发红。我就像一只等待屠杀的羔羊,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寒光闪闪的尖刀会捅向我的胸膛,但是我知道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肯定考不好。小时候笑声总是在家中弥漫,可是等我升入初中以后一切都变了。真的,我特别想考一个高高的分数,那样你们就不会生气,爸爸也不会打我了。我努力了,可是就是做不到。我曾经试着和你们聊天,可是你们从来都不给我解释的机会,这让我感到很难受。每次妈妈都会拿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跟我作比较,这让我感到更加难堪。原来,在你们的眼中我一无是处,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没有脸面去见任何人,在学校里我就像一个被人嘲笑的小丑一样,回到家里你们还要不时地责骂我,这样下去我活着便不再有意义……”

如果小刚的父母能够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他们能够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地帮助小刚,那么,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然而,对于已经酿成的悲剧,再多的如果也无济于事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警醒自己,别让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有大约20%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些孩子中又有4%的青少年最终选择了自杀,那些有过自杀念头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相比肢体上的痛苦而言,精神上的痛苦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每个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之所以选择自杀就是因为心灵上的某种痛苦让他们难以忍受。当人们绝望的时候才会选择自杀,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孩子患上抑郁症,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出现闷闷不乐、体重下降、食欲不佳等现象时,父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这时父母要和孩子主动沟通,看看孩子究竟为什么不开心。对于孩子认识错误的问题,一定要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会孩子一些科学的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爬山、哭泣,等等。另外,父母还可以带领孩子做一些他比较喜欢的事情,把视线转移,同时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当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时,就会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忘记。

2.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更加疲惫。他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他们的抗压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了,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内在的强大,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温床。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一味地严格要求孩子,不妨和孩子一起玩玩小游戏,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等。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时,他们会更加开心,即使有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也能很快排解掉。

4.让孩子多交朋友

要鼓励孩子多交知心朋友,让孩子请朋友到家里来玩,父母也要热情款待孩子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有些话我们宁愿和好朋友说也不愿跟家里人说。所以,当孩子有了知心朋友的时候,会把心事告诉自己的朋友,这样孩子也会减少得抑郁症的机会。

怎样面对脾气暴躁的孩子

有些孩子的脾气非常暴躁,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触动他们脆弱的神经,使其大发雷霆。他们的表现通常有任性、不讲道理、随意毁坏物品、不停地哭闹等。父母们为这种脾气的孩子伤透了脑筋,他们对孩子是又爱又恨。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孩子暴躁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首先,父母的溺爱是孩子暴躁性格形成的温床。在有些家庭里,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来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使孩子觉得其他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他理所应当享受特权。有的父母本来不想答应孩子的过分要求,可是,一旦孩子亮出自己的杀手锏大发脾气时,父母就会失去原则而就范。这给了孩子一个暗示:只要自己发脾气,那么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于是,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坏。

其次,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是形成孩子暴躁性格的催化剂。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之间意见的不一致容易让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感到迷茫,当他不知所措时就会乱发脾气。例如,对待同一件事情,爸爸给出了严厉的批评,妈妈却又极力安慰。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注意意见必须统一,不能有模棱两可的嫌疑。

最后,有些疾病和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孩子脾气暴躁。例如,过度疲劳容易使人产生烦躁不安、容易发火的现象。

有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会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样做很不利。如果不对孩子的脾气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就会让孩子的脾气变得更加糟糕。

明明今年已经6岁了,在上幼儿园。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于是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寄养。明明非常聪明,所以全家人都很喜欢他。不过他有一个让人头痛的缺点:脾气出奇地大。他发起脾气来让人无法忍受,即使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也会不停地说“太难了,我做不到,我做不到”,然后就会在地上打滚,任凭谁劝说也不管用。如果一旦自己有什么要求父母不能立刻满足,或是稍有不顺心,他都会大发脾气。如果哪一天妈妈不让他看动画片,他甚至可以哭上一整天。

有一天,全家人外出吃饭,可是明明在饭桌上却突然提出要去肯德基餐厅的要求。爸爸好说歹说也没能说服明明。他不停地哭闹,后来甚至用脚踢爸爸,引来很多人的张望,这让明明的爸爸感到非常尴尬。

明明的家人为孩子的暴躁性格伤透了脑筋,其实像明明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如果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情况就不会太糟。下面事例中的这位妈妈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彤彤的脾气很倔强,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就会一条道走到黑。她的脾气很坏,只要有稍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大发脾气,因此她的妈妈很担忧,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彤彤。

有一次,妈妈把彤彤的情况告诉了同事,同事们都很想知道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究竟会为了什么而吵闹不休。因为彤彤看上去特别乖巧,绝不像那些不懂事的小孩。他们猜想彤彤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这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这时,彤彤的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她认为同事们的话有几分道理,于是她决定仔细观察一下女儿。

后来,彤彤的妈妈发现,在父母发怒或对她表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时,她通常都会大发脾气,并且和父母纠缠不休。这时妈妈好像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很可能彤彤一看到爸爸妈妈生气就认为他们不喜欢自己了,顿时失去了安全感,所以才发脾气。

有一次,彤彤又“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了,这次妈妈面对彤彤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厌恶。妈妈蹲下来把彤彤抱在怀中说道:“妈妈知道彤彤不高兴了,彤彤最乖了,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彤彤看着妈妈说:“你刚才那么不高兴,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彤彤是妈妈的宝贝,妈妈会永远爱你的,刚才妈妈并不是因为你才生气的,妈妈把怒气撒到你身上,是妈妈不对。不过你要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妈妈会一直爱你的。”

不得不承认,教育孩子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集创造性和风险于一身。父母在教育的航程中,如果稍不留心就会触礁,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变化,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弄清楚他们想的是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保证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脾气暴躁的人很容易和他人形成敌对关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当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的现象时,父母要及时地进行引导,不让暴躁的脾气毁了孩子将来的幸福。如果再遇到孩子发脾气的现象,父母不妨借鉴下面的几种方法。

1.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后果

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当他冲父母发脾气时父母很不高兴,因为这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妈妈的感情。这是一种没有修养的粗鲁行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果经常这样做,会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也不会得到朋友。

2.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千万不可急躁,更不可感情用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发脾气。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养成很好的习惯。

3.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耐力

让孩子参加一些可以锻炼耐力的活动,例如钓鱼、练习书法等。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例如择菜的家务,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在无形之中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发脾气的频率。

4.不妨冷处理

有的孩子听不进去大人的劝说,这时父母不妨暂时做其他的事情,对他不予理睬,等到他停止哭闹、心情较平静的时候再和他进行沟通。

5.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

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忍不住要发火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也不是有心的”、“不值得生气”,等等,教会孩子用语言暗示自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

6.赞赏是最好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暴躁脾气,相反,应该把眼光放到孩子情绪稳定的表现上,并对孩子的那些行为大力赞赏。这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于是他就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自己平和的性格。孩子一旦犯了错,父母就不遗余力地批评,那么孩子会感到特别紧张,总是担心自己会在某个时刻又惹得父母不高兴。越是这样,孩子就越容易因不安而发脾气。

7.杜绝孩子的暴力行为

如果孩子忍不住心中的怒火而动手打人了,那么不管谁对谁错,父母都要坚决制止,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做法很不对,并让他明白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引导他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NemYha6dFUBHyviIM7DCgj7jYxA+iI9wtLgDatzrLnGUpFTdXIP29OMVojyUyL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