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认清自我:保持本色,发掘潜能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名职场人没有认清自我,也不明白自己究竟需要哪些东西,是非常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不能在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这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章内容将会告诉你怎样做才能认清自我。

了解自我,选对适合自己的职业

1973年,比尔·盖茨考入了众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然而,大学三年级时,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从事计算机行业,他愿意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于此,他相信自己在这条事业之路上会取得成功。同时,他也意识到,继续就读于哈佛只会让自己精力分散,学业和IT事业都会碌碌无为。因此,他选择了从哈佛退学,转而全力以赴地发展自己的IT事业。当然,这样的决定在他人看来无疑是不明智的,甚至是疯狂的。因此,他的父母并不赞成他的决定。但由于对自己的专长、喜好的清楚认知,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进而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事业。

以《哈利波特》系列迅速走红全球的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我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写小说,虽然我的父母说我的想象力只是一种个人怪癖而已。”因为罗琳认清了自己,所以她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让很多人羡慕的成就。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罗琳,都是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使自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无疑,事业的成功开始于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基础上的正确选择。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人们往往不是低估了自己就是高估了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而自知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也许许多人会感叹,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但几乎每个具有高情商的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一味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实,不管一个人多么优秀,他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缺点。如果一个人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那么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会因为不能正确地进行决策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究竟什么是自知之明呢?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给自己下的“定义”。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这种明确的定义之后,他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点在哪里。当然,有一些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定义是否准确,但这往往会限制其事业发展。

当我们提起认识自己的时候,有些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如果让他们说出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往往又会词不达意,不能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其实,一个人了解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然后再进行自我检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进行自我认知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面对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的缺点,只是一味地给自己找很多借口。这样的人在事业上往往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例如,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固执地以为自己十分优秀。他们把自己在事业上的失利归结为运气不好,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自己的执行能力差、办事拖拉、没有责任心、做事不认真等缺点,结果往往使自己遭受更大的失败。

现实中,有很多职场人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这些人总以为自己有浑身的本领,却得不到一个施展的平台。他们总是觉得应该有一个伯乐来发现自己,可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或者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将自己的突出才能用在适合的领域,因此才遭遇了一次次的打击。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是盲目地自高自大,而是太过自卑,过低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因此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摆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开始逃避。他们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很多机会就是这样被他们悄悄地错过了。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不管外部条件多么好,他也会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丝毫进步。

可以说,这些人的情商都很低,他们不能客观地了解自我,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哪里,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最喜欢什么,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当然也就很难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也陷入这样的困境,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情商,强化自我了解的意识和提高自我了解的能力,明确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然后再做出最终的职业选择。喜欢教书就不要因为做销售赚钱而去做销售,擅长绘画就不要因为唱歌更为光鲜而去唱歌。一定要明白,一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哈佛启示录

一个不自知的人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做什么,因此他无法给自己找一份真正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工作,他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找不到任何乐趣,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他的职场生活一点儿也不夸张。所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职场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认识自我,从积极自省开始

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斯蒂芬·考夫曼曾说过:“站在镜子面前,好好看清里面的人,那个人可能是你在今后一年、十年、三十年——即使你已经成为管理者,仍然需要看清的人。”

从考夫曼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认识自我重要性的肯定。同时,我们也能看出,认识自我是从职业生涯之初就需要重视起来的,并且这将贯穿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可以说将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认识自己是职场人必不可少的修行,而积极自省则是认识自己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潜能,没有谁天生就应该是一个失败者。当一个人能够不断地进行自省的时候,他就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意味着他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这也是很多职场达人成功的秘诀之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明白了进行自省的重要性。自省就是对自我动机和行为进行再度审视和反思的过程,这样做可以让人发现并克服自身的缺点,从而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健康。积极自省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几乎所有高情商的人都会用这种方式来了解自我。很多高情商的职场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了解自我,并让自己不断进步的。

积极自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它是每一位成功者都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积极自省也是进行人格认知、调节和完善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自省的对立面是自负、自满和自傲,如果一个职场人总是自以为是、故步自封,那么他的职场之路就会遭遇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麻烦。当然自省和自卑与懊悔也有非常大的区别,因为后两者属于消极情绪,而自省则是人们想要提升自己的一个必经步骤。自省的发展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朗、快乐和自信,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从而塑造一个更加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的自我,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品质。

能够经常进行自省的人,他们的个性会更加健康完善,他们不会让那些低级情趣来靠近自己,因此也就不会导致自己的心理发生畸形。一个真正的强者会在不断地自省当中认识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可以说,自省是促使强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在动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让一个人进行自我剖析和判断不仅是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人们也常说:“让一位医生给别人看病很容易,但是如果让他把手术刀指向自己那就有很大的难度了。”也就是说让一个人心平气和地看待某件事并对其做出评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让他对自己进行评价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尽管有难度,但是只要人们能够进行积极的内省,就会实现认识自我的目标。

职场中有很多人,虽然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身上的一些小缺点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如爱挑剔、喜欢斗嘴、小心眼儿、浮躁、容易嫉妒他人等,这些小毛病会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如果这些人在工作之余进行自省,逐渐改正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其结果肯定就会大不一样。

也许这些小毛病可能根本就涉及不到道德品质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身边的同事很可能根本就无法接受这些。而他们自身又对这些事情已经渐渐地麻木,所以就导致了同事们对自己渐渐地疏远,这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就可以修正自身的不足。

当然,人性当中肯定会有一些阴暗面,有时候我们的头脑中也会有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一闪而过,对于这种现象大可不必过分自责。只要能够把这些意识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而自省就是最好的方法。

自省需要勇气,毕竟每个人都有最不想让人看到,也最不想碰触的缺点。但是不要以为对它们熟视无睹就万事大吉,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缺点可能会毁掉你的职业前途。

哈佛启示录

在哈佛,所倡导的并不是从别人身上寻找自己,而是经常自省。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长处,并且这些优势和劣势在不断变化。对此,职场人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职场人必须学会自省,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推卸责任,而是应该自省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样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办事的能力,才能受到上司的青睐,取得事业的成功。

让自己建立起自我心像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一个人如果想要拥有成功的人生,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具有创造辉煌成就的能力。”这里,詹姆斯所提到的“相信自己具有创造辉煌成就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现代情商中所说的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心像。从詹姆斯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心像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建立积极的自我心像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心像。

自我心像是指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在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和一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如在过去的生活当中经历的成功事件比较多还是失败的事件比较多就与自我心像的好坏直接相关,尤其是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自我心像的形成影响更大。此外,它的形成还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的影响。

自我心像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自己的能力、个人存在的价值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评估。自我心像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有一定的稳定性。等自我心像形成之后人们就会依靠它来评判自己的言行,并以它为指导自己行动的标尺。

如果一位职场人的自我心像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低能儿,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无所作为的、十分卑微的小人物。当这样的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冒出退缩的念头,他们不敢接受挑战,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极,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让这些人在工作中有突出的成就,成为脱颖而出的黑马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一位职场人的自我心像是一个多才多艺、天赋很高的人,他就会时时刻刻地感受到身上有无限活力。这样的人办事的时候通常干净利落,会受到同事的尊重,他展现在同事面前的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不停地暗示自己“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于是他在工作中就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升职和加薪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当然,确立自我心像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稍微有些提高。较高的自我心像会让一个人更加有自信,因此他就能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相反,如果一个职场人的自我心像比现实中的自己偏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自信心,这是确立自我心像的大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连自己应有的水平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更不要说有所突破了。

自我心像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身不正确的自我心像,其中最应该进行调整的就是过度自卑的自我心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你多么优秀,也不管你的工作能力有多强,在其他人身上总有你不具备的东西。这时候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点自卑心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度自卑就很容易否定自己,从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这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要想改变过度自卑的自我心像就应该不断地鼓励自己,积极地暗示自己。例如,你可以默默地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独一无二的,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取代我的位置。总有一天我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当然,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心像比现实中的自己高出太多,那么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为过高的自我心像会迷惑一个人的眼睛,让人看不清真实的自己,这时候人就很容易好高骛远,从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屡屡碰壁。而且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一个夸夸其谈的人做朋友,因此这样的人也很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

有人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自足感=成就÷抱负。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职场人的自我感觉是否满足与他取得的成就和抱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当职场人的抱负不变时,取得的成就越大,他的自我感觉就会越好。如果你经过努力后取得的成就和自己心中的抱负相差无几,你会因此而感到满足,这时候你就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成就感,变得更加自信。如果你经过努力之后取得的成就远小于心中的抱负,你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时候你往往会面临两条路,要么总结经验,向未来发起又一次更加猛烈的冲击;要么选择放弃,降低或抛弃自己原本的抱负。

要想让自我心像更好地服务于自己,就应该让自信心、成就和抱负这三者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三者不平衡就一定会给人造成消极影响。当一个人的自信心略强、抱负略大的时候更容易激励自己去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坚定的自信心和过于高大的自我心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让人很难区分。通常情况下,有坚定自信心的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有时候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会遭遇他人的不理解,甚至会遭到非难,这时候就更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当然,也不要忘记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对自己的评估确实脱离了实际,是不是过度地放大了自我心像。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该及时地修正自我心像。

总之,自我心像其实就是一个人自信心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它会对人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自我心像。良好的自我心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旦意识到有了过度自卑或者盲目自大的自我心像就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从而把它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哈佛启示录

爱默生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曾经被美国前总统称为“美国的孔子”和“美国文明之父”。他说:“你应该相信自己是正确的,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才。”其实,爱默生的话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良好的自我心像,要相信自己。能否建立良好的自我心像对于职场人来说非常重要。拥有良好的自我心像的职场人在工作中会更加自信,他们不会轻易地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会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树立目标,使生命绽放光彩

哈佛大学曾经对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做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前提是这些学生当时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如下:

27%的人从未树立过目标;

60%的人目标不明确;

10%的人目标明确但比较短暂;

3%的人目标明确且长远。

25年后,哈佛又对这批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3%目标明确且长远的人,几乎全部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10%目标明确但比较短暂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着自己的短期目标,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处于社会的中上层;

60%目标不明确的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安稳,只是没有什么突出成就,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从未树立过目标的人,过得很不如意,为此,他们总是在无休止地抱怨,抱怨上帝、抱怨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根本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具有高情商的人都明白目标对于人的事业来说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因此他们往往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他们就能够竭尽全力朝着已有的目标前行。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的放矢,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么他势必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这时要想取得成功就显得很难了。因此很多人都曾经说没有目标的人十分可怜。

有时候看不到目标甚至比死亡还要可怕。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把他人的成功归结为别人走运,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之所以一次次地失败都是命运的魔爪在作怪,这是自己不能左右的。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逆来顺受,把自己交给并不存在的神。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选择,如果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你放弃了,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

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可以让一个身陷各种琐事的人以最快的速度从中超脱出来。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么在工作中,他容易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让自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候成功对于他来说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有人说目标和人的关系就像空气和生物的关系一样。没有目标的人,他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人生的进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因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仍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明白以下几点:

(1)一个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时候才不会一蹶不振,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目标越具体就越能让人减小挫败感,而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那些挫折也就微不足道了。

(2)一旦一个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它。即使有时候在忙着其他工作,但是在潜意识当中也会向这个目标靠近,所以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接近目标。此外,当人们在坚持不懈中实现了一个个近期的小目标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气,也就距离自己的终极目标越来越近。所以那些拥有明确目标的人的成功率会比一般人高。

(3)作为职场人你应该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目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却着急要当上CEO,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谭吗?你必须脚踏实地地走过每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一身本领,让成功变成可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它几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天堑,但是你会发现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顺利地把事情解决。

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就有了奋斗的动力,他不会轻易地叫苦。当然我们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的运气非常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如鱼得水,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需要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会发挥其他事物不可能具有的作用,鼓励人不断地前行,让人能够审时度势,抓住各种有利的时机,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总之,明确的目标可以让职场人浑身充满奋斗的力量,工作上遇到的所有烦恼在目标面前都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目标会让人集中注意力做事,这时候就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作为一名职场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向着目标迈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退缩。

哈佛启示录

在哈佛大学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连起码的目标都没有,你还能得到什么呢?”是的,作为一名职场人,如果你还没有弄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给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你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打杂。要想改变这种命运,首先就要改变思想,给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你从平庸的“龙套”角色中跳出来。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在哈佛商学院有一个传统——每一位教授在学期课程结束的时候都会用一堂课来讲述那些让自己感触很深的人生经历。而作为教授之一的南希·克恩向学生们讲述了一段这样的自我经历:

父亲的逝世使克恩开始回忆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开始系统而全面地审视父亲,她发现父亲并没有她认为的那样完美,她看到了父亲的成功和优点,也看到了父亲的失败和弱点。他精力充沛却有些苛刻,有活力却偶尔会怨天尤人……

从父亲身上,她发现原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她得到了这样的启示: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追求完美这一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将自己陷入尴尬、疲惫、失望和孤独之中。尤其是成功人士和那些极度渴望成功的人更不容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这除了让自己更加疲惫之外,也不利于取得成功。因为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人往往很难认识到或者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陷,或者总是轻易地被羞愧击倒。

的确,正如克恩在父亲身上得到的启发一样,我们都应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这对渴望获得事业成功的职场人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作为职场人,你应该明白,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适当地追求完美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但是一个人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就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追求完美的人会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不管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希望一切都能够像自己预想中的那样,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到心满意足。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他们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过错,过度地放大自己的过失,这样一来就会让自己承受很大的压力。

此外,相比完美的“神”,人们往往更喜欢有点缺陷的人。也就是说,不完美并非坏事,它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准备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

第一段录像中被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不仅俊朗不凡,而且成就了辉煌的事业。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他自信、从容、谈吐不俗,表现得近乎完美。

第二段录像中的被访谈者也拥有同样好的条件,不过在被访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紧张,碰倒了咖啡,弄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第三段录像中的被访谈对象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普通的人,没有引以为傲的成就和外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虽然没出什么错,但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人也非常普通,没有什么亮点,而且在受访过程中,他也因为紧张而打翻了咖啡。

教授将这四段录像分别播放给测试对象观看,然后让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受访者是谁。

结果,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者,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他。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家最喜爱的人并不是第一段录像中那位几乎完美的受访者,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这个实验反映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的“出丑效应”,又叫做“仰巴脚效应”,是指全无缺点、近乎完美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而那些整体表现完美,却又有些小瑕疵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

由此可见,在职场中,一个工作能力很强,各方面都完美无缺的人和一个身上有缺点的工作能力强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后者。因为一个太过完美的人,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很大的距离感。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林黛玉就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个敢于挑战封建礼教、敢爱敢恨的人,而且她身上还存有一些小瑕疵,让读者感觉到她更加真实。她的确知书达理,但是她的尖酸刻薄也时常出现。倘若没有了小心眼儿、任性等缺点,那么她就真的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了。和林黛玉相比,薛宝钗可谓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不管做什么事情,她都能够八面玲珑。但是很多读者却不买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做事的时候过于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在和周围的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摩擦。著名心理学专家高兰·沙哈说:“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但是他们又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总觉得其他人非常平庸,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会感到十分厌烦。他们对他人和社会非常挑剔,有时候甚至会上升到仇视的地步。”

毫无疑问,当一个人承载的担子很多很重的时候,他就会越疲惫。完美主义者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所以他们会活得很累,这种感觉还会波及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完美主义者对伙伴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有时候追求完美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还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它会让一个人变得十分憔悴和不安。

当然,在一定限度之内追求更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但是,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困扰。其实,作为职场人,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只要这样的小瑕疵不至于阻碍你的发展那就不必太在意。

哈佛启示录

理查德·特德洛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系博士,后来到哈佛大学进行深造。他曾说:“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做你自己就行了。”不过分追求完美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应该明白你总是会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候,正是这些不足才让你显得更加可爱、真实,如果在工作中你总是追求完美,那么就会经常产生自责、焦虑、懊恼等消极情绪。与其让自己活得这么累,还不如接受有缺点的自己,快快乐乐地工作。也许这样一来,你会收获更多。

走出自卑感的阴影

当一个人过度否定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卑。我们可以把产生自卑感的原因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自卑者对自己进行的消极自我暗示,这些人会在潜意识当中不停地对自己说:“任何人都比我强。”于是,这些人很快就会被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所包围。

按理说,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时,往往就能更好地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进步中找到自己的自我价值,找回自信。而当再次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再次感到自卑,然后就会再次激励自己来完善自己。进而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游刃有余地掌控自卑感,而不是成为它的俘虏。否则,自卑感就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无形的杀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堕落沉沦。自卑会阻碍人的发展,会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自卑往往让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畏首畏尾,进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自卑会侵蚀人对成功的追求以及乐观、希望等一系列与成功息息相关的情商品质,让人与成功越来越远。因此作为渴望事业有成的职场人,一定要避免陷入自卑之中,要勇敢地走出自卑感的阴影。

事实上,那些高情商的成功人士无论遭遇怎样的挫败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自卑之中。作为哈佛大学典范的罗斯福总统对此做了很好的示范。

罗斯福在患上脊髓灰质炎后便开始在轮椅上生活,这种打击对他来说几乎是致命的,他无法想象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要如何在政途上击败对手,取得胜利。他觉得自己的事业之路似乎只能到此为止了。他自卑得心灰意冷,甚至有了退出政坛而归隐田园的打算。

然而,罗斯福毕竟是非凡的,他没有败给自卑。一天,他兴奋无比地对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自己上楼的方法,再也不用依赖别人将他抬上抬下了。说着他开始示范起来:先借助手臂的力量将身体撑起来并挪到台阶上,然后再将腿拖上去。他的母亲见了立刻说道:“这样拖来拖去太难看了,会被人笑话的。”而罗斯福却回答道:“我必须面对自己的难堪。”

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落差,面对自己曾经和现在的落差,罗斯福没有任由自己因此而自卑,他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缺陷,从而战胜了自卑。这是值得钦佩的,也是值得每一位渴望事业有成的职场人学习的。

在职场中,遭遇挫折、失败,或者是自己比他人差都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因此而自卑往往只能在失败和痛苦的深渊中徘徊,要想成功,就必须勇敢地战胜自卑。具体地说,克服自卑心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很值得职场人借鉴。

(1)找出自卑的根源。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很大的心理创伤,找出产生自卑感的根源所在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最好回忆一下哪些事情曾经给你造成过很大的伤害,然后再找出一个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它。

(2)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克服自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成功,不要小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能够在这些小事上经常获得成功,你的自卑感就会在无形之中变得越来越弱,从而一步一步地找回自信。

(3)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不妨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这样你做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也更容易激励自己的情绪。

(4)自我激励是克服自卑的重要法宝。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及时地鼓励自己、暗示自己,这种做法会产生很大作用。有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很自卑,但是他们会经常进行自我激励,时间一长他们也就不会那么自卑了,就会渐渐地散发出自信的光彩。

(5)扩大人际交往圈子。有强烈自卑感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往,因此他们的朋友就会很少。越是这样,他们就会变得越自卑。一个人要想克服自卑,就应该扩大人际交往的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让朋友的乐观和自信感染自己。当你的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开朗,越来越乐观,也越来越自信了,而这时候你才会明白人生有多么美好。

哈佛启示录

岳晓东是我国唯一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那就应该通过和自己的比较来获得自信。自卑感会给职场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有强烈自卑感的人根本无法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当然也就无法取得好的工作业绩。

摆脱焦虑的困扰

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称的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曾对人的焦虑做了深入研究。他说,美国至少有4000万人患有焦虑症,适度焦虑固然对人有益,但是过度焦虑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不适,而且会让人焦虑、恐慌、紧张,缺乏安全感,总是觉得最坏的事马上就要发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而这些都会给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面对普遍存在但负面影响却如此大的焦虑情绪,职场人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工作中,很多人经常会产生令人头痛的焦虑感。这种情绪通常表现为由于过分地担忧、牵挂而产生强烈的不安。但通常情况下人们担忧的都是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威胁。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的人总是处在不安当中,他们在冥冥之中总觉得将要发生一些不幸的事情,这些猜想让他们坐立不安,异常烦躁,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无缘无故地发怒。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感到焦虑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他们很快就能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不幸事件的打击中,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会越来越差,从而让自己变得十分疲惫。由于过分恐惧,所以他们很担心会再次发生意外,于是就会导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失常,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精神性疾病。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被焦虑困扰,尤其是职场人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超强的工作强度时,更是焦虑不堪,这种情绪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要远远比其他消极情绪大得多。对于如何才能彻底摆脱焦虑,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根据他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找出产生焦虑感的根源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斩草除根。如果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心烦意乱,为什么会焦躁不安?而且找不到根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大举来袭,如此便会更加焦虑。

有时人们会被眼前的事情迷惑了双眼,那些看起来让人千头万绪的烦恼,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肯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它的根源所在。如一位职场人总是焦虑不安,这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使他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目前的工作让他感觉自己是一匹被埋没的千里马,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是他又拿不定主意是否选择跳槽,因为他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情绪就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焦虑。而这种情绪又必然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不良的生活状态又转而影响到了工作状态,于是这个人就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也就是说,这位职场人遭遇的职业瓶颈才是导致他焦虑的罪魁祸首。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改变他的工作状态开始。

2.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能做的也无非是三件事,即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并适应不能改变的,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

下面我们以前例中那位职场人为例简单地阐述一下:一个职场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时候他依然有四种选择,即创业、跳槽、业余充电、留守现在的工作。因为已经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于该职场人来说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他愿意选择给自己充电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知识是无止境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还会让自己越来越自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创业,那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敢于面对风险的勇气,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选择给自己充电,那么必须同时有足够的资金和充足的时间,并且还要对读书怀有很高的热情。如果经过一番思索之后这两条路都走不通,而且自己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跳槽,那么就只能选择留守现在的工作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留守并不等于坐以待毙,更不是让自己浪费宝贵的时光,而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这时候这位职场人应该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当然,他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开辟出另外一片新天地。

3.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知道了产生焦虑的原因和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应一味地沉溺于焦虑之中,而要转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实际行动当中。只要自己能够积极地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并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焦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远离你了。

哈佛启示录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作为深受哈佛大学教育影响的优秀学生之一,他在竞选总统的时候说道:“我们不能让畏惧缠身,不能让自己和焦虑感纠缠不清。”焦虑感会让职场人总是为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烦恼,分散精力,同时还会给判断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人们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所以,职场人一定要想办法摆脱焦虑感的困扰。

正确认识浮躁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有人会说:“这本就是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利益化。”或许浮躁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但是这的确不利于成功,也是哈佛一直以来所摒弃的。哈佛前任校长昆西曾说过:“哈佛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由此可见,哈佛对于“追求真理,远离浮躁”多么重视,它俨然已经成为哈佛经久不衰,始终屹立于学术界的保障。

其实,浮躁不仅对学校的发展有消极影响,如果个人不能及时调整,也会深受其害。个人太过浮躁就有可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偏离航线,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远,更无法潜心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也就很难耐心地等待成功的到来。事实上,很多职场人都正在忍受着浮躁的煎熬。尤其是那些刚刚工作的职场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浮躁。在此,哈佛人为我们讲解了职场新人容易产生浮躁的原因。

1.无法接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现实中很多刚刚走出学校的职场新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学历,所以认定自己应该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能在一些规模大、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中工作,同时还应该有十分丰厚的薪酬。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一旦现实和他们的理想出现了较大偏差,他们就会变得心浮气躁。

比如一个人如果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却找了一份与其理想的收入相差甚远的工作,那么他就会感到不平衡,就会浮躁了。他认为以自己的高学历和名牌院校的出身应该担任要职,应该得到更多的薪酬。而没有想过自己目前还是新手,各项业务都不熟练,应该首先做好本职工作。

职场中不乏这种浮躁的新人,而这种浮躁不但不会给他的职业生涯一个良好的开端,反而会影响他进一步的发展。此时,这样的人应该做的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应该认清社会现实。激烈的社会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倘若一个新人不甘于做一些看似平庸或者琐碎的工作,那么他可能就没有做大事的机会了。倘若一个新人想要拥有更多的薪酬,那就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傲气,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只有让自己从浮躁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然后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创一个更为光明的前景。

2.急于求成

很多人总是急于求成,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如果自己的努力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得到回报,他们就会觉得公司埋没了自己,固执地认为在这个公司里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于是就陷入浮躁之中,开始频繁跳槽。

其实,作为职场人,有目标、有斗志、有激情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公司里有很多老员工们要比你想象中的厉害得多,有时候上司不是不想提拔你,而是他们觉得时机还不到,你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如果这时候你沉不住气,选择离开,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总有一天上司会认识到你的能力,进而提升你。

3.这山望着那山高

很多人在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而朋友的工作好,他们会对朋友选择离职表现出不理解。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得不到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这些人从来没有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其实,这些人是一种典型的围城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时候他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现实中好工作多的是,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做好,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耀眼光环上,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收获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这时候应该把自己融入工作中去,而不是一味地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总之,浮躁是职场人万万不可有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自己有了浮躁的苗头就应该想办法去摆脱它。不要等到自己碰壁的时候才开始悔悟,那时候就晚了。

哈佛启示录

戒骄戒躁已经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它的一个教育理念。在哈佛大学,凌晨四点自习室里面就已经座无虚席,到处都是潜心埋头苦读的人。很多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人都说,他们在这里学会了抵御浮躁的侵袭,所以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从容地面对各种情况。如果一个职场人太过于浮躁,就难以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静下心来做事,这对个人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所以职场人应该戒除浮躁。

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贾伊·耶库马尔的感恩之心很值得人钦佩。

1966年,酷爱登山运动的耶库马尔在和好友征服喜马拉雅山主峰的过程中,遭遇了意外,从雪山上滑了下来。他整整沿着斜坡翻滚了至少1.5英里,伤势严重,他努力地想要走到有人的地方去求助。他忍受着令人恐怖的孤寂和绝望,还有那无以复加的痛苦和寒冷,在冰天雪地里行进着。就在他再也没有力气,就要完全绝望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小山村。村子里的一位瘦小妇人救了他,这位妇人喂他水和食物,并搀扶着他一次走几百英尺,歇一歇再接着又走几百英尺,再歇一歇再走几百英尺……就这样搀扶着他走了3天才走到一个大一些的村子求助,向那里的人借了一头驴把耶库马尔送到另一个更大一些有医院的村子里去。当她确定耶库马尔安全后谢绝了他慷慨的金钱回报,仅仅是挥挥手就告别了。

事后,耶库马尔并没有因为自己遭遇的意外、好友的丧生而抱怨命运的不公。相反,他感激命运让他碰到了那位妇人,她如此善良。同时,他也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感谢那位妇人为他所做的一切。从此以后他将募资以支持偏远山区的学校建设和运作当成了一生的事业之一,直至他的生命结束。

贾伊·耶库马尔的感恩之心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有利于我们事业成功的情商素质。尤其是在职场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更加接近成功。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对同事以及对公司心怀感恩,要知道是你的同事为你枯燥的工作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是你的公司给你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价值的空间。

懂得感恩的职场人能够以正确、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自己与工作、同事以及社会的关系,这样的人才会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为他们已经把企业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下决心和企业同舟共济。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和公司是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作为一名有能力的员工,我们是公司的一笔可再生财富,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企业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而与此同时,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只有当一个企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的时候,员工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员工的人生也将会更加精彩。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如果公司不给他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他也只能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虚度大好时光。

当然,除了要对工作、对公司抱有感恩之心以外,你还应该对你的上司、同事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你对他们的感谢,并以最合适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报答。毕竟现代是一个讲求团体合作的时代,他们在过去的工作中肯定都或多或少地给予了你不同的帮助,适当地表达出你对他们的感谢,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时你还能获得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也许他们根本不在乎你会回报多少物质上的东西,你只要在他们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替他们考虑问题,真诚地为他们着想,他们就已经很知足了。你和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会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紧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强,这样就能给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当公司的效益直线上升的时候当然也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关心的只是到月底的时候能够拿到多少工资,这样的人永远只能站在目光短浅的队伍里,他们不会看到工资背后所隐藏的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机会。这类人对工作要么就是没有多大热情,要么干脆就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他们永远不会意识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后学来的技能和经验究竟有多重要。

有一位处在创业期的年轻人不无感慨地说道:“以前,当我还在为别人打工的时候,我觉得老板对我太苛刻,总是在尽最大可能压榨我。现在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我却开始觉得自己的员工都太懒惰,他们对工作没有热情。所以我更喜欢那些全心全意为公司付出的人,我更愿意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一部分钱来分给他们,因为这些人才是我真正的后盾。”

有很多人参加工作不久,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就开始和用人单位讨价还价,希望用人单位给自己提高薪资待遇。试想,有哪个公司愿意雇用这些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感谢公司为了培养他而有所付出的人呢?

事实证明,不懂得感恩,凡事总是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自私自利的人,永远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相反,当你带着感恩之心去面对工作、公司、上司和同事时,你就会尽自己的所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愉快的心情,全面提升了个人素质,还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对你以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哈佛启示录

在美国众多的高校当中,哈佛大学是财政实力最雄厚的大学,它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校友的捐助。在最近几年中,哈佛大学的学子向母校捐资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在1991~2000年的十年间,哈佛基金由原来的4.7亿美元增加到了15亿美元。哈佛大学的学子用实际行动在实践着感恩。作为一名职场人也应该心存感恩,要知道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是自己。

肯定自我,欣赏自我

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声誉极高的教授之一,哈佛学子们对他非常尊敬和爱戴,将他称为“最受欢迎的教授”“人生导师”。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导心理学”备受学子们欢迎,选修人数高达总人数的20%,其受欢迎率分别名列第一名和第三名。有许多学生甚至表示,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作为一位教授,能得到学生们的如此肯定,沙哈尔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你听过他的课或许就会产生一点点疑问。因为沙哈尔讲课时总是略带腼腆,语气平缓,既不激动也不高昂,而如此缺少激情的课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当沙哈尔面对第一次听他的课的人失望的眼神时,他总是微笑着说:“请允许我做我自己。”沙哈尔欣赏自己的讲课风格,他拒绝像大多数讲师一样做表演型的激励大师,他给自己的课的定位就是经过严格实验和实证的心理科学,让听课者可以脚踏实地、积极地改变。

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只有8个人选修沙哈尔的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相反,他对自己无比欣赏和肯定,他坚持自己的风格。就这样到了第二学期,他的课程的选修人数达到数百人,而第三学期则成了哈佛开课史上的“奇迹”。

在刚刚踏上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时,有很多人都像沙哈尔一样成绩并不理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像沙哈尔一样坚定不移地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而这种情商的差别正是事业有所成就和一事无成的最初的分水岭。

事实上,没有人是不败的将军,没有人可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永远一帆风顺。即使你努力、认真,你仍然会遭遇很多失败。这时,你难免会悲观、失望,甚至是否定自己。但这种自我否定只会使你远离成功,这是高情商的人绝不会做的事情。高情商的人面对挫折会难过、会失望,但他们绝不会否定自己,他们能够战胜负面情绪,肯定自己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来欣赏自己,以激发自我潜能,让自己更加接近成功。那么,应该怎样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呢?从很多哈佛人身上,我们得出了以下方法。

1.正视自己的弱点

你必须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就应该尊重自己。同理,要想得到他人的欣赏,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我欣赏。当一个人开始嫌恶、鄙视自己的时候,他根本不可能得到他人的欣赏。这样的人和自强、自立、自信等词语永远无缘。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欣赏自己的长处,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多看自己的优点

如果人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不足上,或者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做过多少错事,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十分平凡、一无是处,给自己徒增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虽有不足,但是也有优点,大可不必过度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在工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也许比他个头矮,但是并不意味着你比他工作能力差,她也许比你的皮肤差,但是并不意味着她比你学识少。所以,请多看看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方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将其做好。

3.为自己鼓掌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前进的道路上不要总是把赞美全部给了他人,有时候你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不管别人对你报以什么样的看法,也不管别人对你的误会有多深,你都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大大方方地为自己鼓掌。有人说:“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要过于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这样做意味着你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我从来不会因为没有得到他人的喝彩而感到伤心难过,因为我总是会找出一个理由来为自己鼓掌。”

是的,因为生活不会永远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有时候你必须面对责难和嘲讽,这时候你不应该消极沉沦,而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发现自己的长处,为自己鼓掌。勇敢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你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究竟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适当的时候转变一下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你就会发现一些你未曾注意过的美丽。可能原来的你只是一株小草,但是却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可能你只是一颗星星,但是却想成为太阳。因此才给自己带来无数烦恼,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你应该意识到小草可以衬托绿叶,星星可以点缀夜空。肯定自我是成为一个自信的人的前提条件,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这时候你往往对工作充满热情,而周围的朋友也会逐渐地被你感染,为你鼓掌。

哈佛启示录

作为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之一的国际发展与政策专业教授玛瑞丽·格林德尔无疑是具有非凡魅力的,并且她从不掩藏自己的魅力。她总是无所顾忌地向她的学生们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因此她的身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华彩,这使她的课非常吸引人。而她也常常幽默地告诉她的弟子们:“嗨,孩子们,你们想成为美丽天使吗?那么从此刻开始喜欢你自己吧!”的确,就像格林德尔教授用自身行动告诉我们的那样,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能够让一个人充满自信,从而魅力非凡,同时也为我们的成功增添砝码。 TCL55TFJ2I8jItrTkh2wkevgPqsdAdP6zAn9Eff874gZGkcWv4k8oKzJqxuRgu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