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忍耐就是能耐,会忍耐才能生存

善于忍耐是有修养的表现,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最基本的素质。

由于竞争激烈,职场中人很容易因急功近利而心浮气躁。“是可忍,孰不可忍”“瞧我这暴脾气”,已经成为现代人不理智的借口。长期处于心态失衡的状态,会导致他们经常左顾右盼、患得患失,对自己的工作失去耐心。

其实,这些人已经触犯了职场禁忌。只有在工作中善于忍耐,有较强的忍耐力,才能踏上更高的职场平台。如果一向都是心浮气躁,缺乏耐性,只能让人和成功渐行渐远。

要想昂头,就要先学会低头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和气汤。

——陶觉

古人习惯隐忍、甘于平凡,而现代人则不然,尤其是新生代的“80后”,更是注重个性的施展,追求卓尔不群。于是,造就了一批不安分的人,他们或是自我欣赏目中无人,或是锋芒毕露不可一世。在他们眼里“士可杀,不可辱”,谦虚永远是懦弱的代名词。其实,大丈夫是需要能屈能伸的,千百条古训早就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适时并且适当地示弱,学会低头也就学会了生存。

不懂低头,自毁前程

严冬的早上,一只快要冻僵的鸟从树上掉了下来,它呻吟着,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这时来了一头走累的牛,正准备在树下稍息片刻,牛发现有只奄奄一息的鸟,就卧在旁边给它取暖。借助牛的体温,全身麻木的小鸟逐渐恢复了知觉。它没有低头对牛说一声感谢,反而高兴地唱起歌来,得意忘形地自我陶醉着。怎料到,一只猫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趁它不注意将它一口吞了下去。

现实生活中的,类似这只鸟的人有很多。他们根本不懂谦卑,把别人的帮助当做免费的午餐,即便是在最失魂落魄的时候也是如此。并非才华出众的他们,却到处炫耀,刚学到点皮毛就拿自己当大师。纵然,不懂低头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终归“树大招风”惹人生厌,其下场是可以想见的。

不示弱,不代表勇敢

有时候,适当地示弱,是以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为目的的。古人常用韬光养晦来比喻人们敢于示弱的精神,尽管忍让会让人看起来有些低三下四,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我们终归会到达终点。

一只蜜蜂误打误撞地飞进一所房子,逗留片刻后它发现自己迷路了,试过很多次都没能飞出去。这时,有只蝴蝶在窗外笑它。“你可真笨,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出来吧。”蜜蜂不甘示弱没有答应,休息片刻后继续在屋里挣扎,直到累死也没能找到出路。

蜜蜂错误地坚持陷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好不容易来了个救兵,却宁可继续犯错都不愿避其锋芒,致使自己走进死胡同再也无法回头。尽管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但傲骨却并不是指不要别人的帮助,一意孤行。如果像故事里的蜜蜂一样,显然是不明智的。

示弱,是有弹性的表现

“示弱”,说到底,无非是忍耐、退让和宽容。生活中,需要我们低头示弱的地方,真可谓无处不在。完全达到忍耐、退让和宽容,也实属不易。就像我们无法保证永远不发火一样,几乎是无法做到的。示弱毕竟不是万能的,但完全不示弱却是万万不能的。活着毕竟不能只为了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扛起肩上的责任。

示弱源于现实的无奈,人们随时都可能陷入窘境无法自拔。比如,家庭破裂、朋友失和、商场失意,等等,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选择“退而守”。

示弱是一种缓冲的艺术,恰到好处的示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反之则容易导致矛盾升级而无法收场。示弱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善于智取的人,更容易使人接受。

我们以企业领导为例。现在做企业,都提倡领导应该勇于向下级承认错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事都要妥协,即便这种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但如果领导经常低三下四,就很容易被误解为软弱,从而使得自己在下级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因此,示弱也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不管你是领导者还是基层工作者,都要懂得从辩证的角度想问题。

【容忍术】

很多时候,我们学会示弱的目的在于避免碰撞。个性的差别,导致我们每个人都相对带有“棱角”。当这些棱角发生碰撞时,就会产生矛盾。为了防止僵局的出现,人们开始互相躲避,假如狭路相逢无处可躲,就必须有一方要示弱,否则将会吵得不可开交。

让我们学会向对方低头吧,“以柔克刚”总比互相伤害要好很多。和朋友或同事产生摩擦时,与其执著于你争我抢的表面风光,还不如用适当的忍耐,谋求双赢呢!

百忍成钢,忍耐过后方有成功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辛姆洛克

成功的过程中离不开忍耐,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名流,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从古至今为人所称道。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确立起人生目标后,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无处不在的忍耐。事业失败时我们需要忍耐,感情受到挫折时、人生磨难降临时、经济合作存在分歧时,我们同样也需要忍耐。

忍耐是谋求长远目标的必备条件

成大事者必定有着远大的志向,忍耐作为一种大智慧是理智的体现,也是谋求长远目标的必备条件。

孔子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明太祖曾问计朱升,最后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终成帝业;“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司马迁受到宫刑后没有放弃终生的梦想,坚持完成了《史记》;寄人篱下的刘备韬光养晦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多年后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些人通过忍耐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相比之下,项羽的急不可待便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饮恨乌江的悲剧。

忍并不等于懦弱,而是另一种进取,只有做到“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之所以能胜项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刘邦的忍耐力远超项羽。在项羽威胁刘邦要煮了他父亲时,他忍住了,并且屈尊于项羽之下和他结为金兰,这就是所谓的“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而项羽为人处世一向高调,他狂放不羁、锋芒毕露,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导致日后刘邦羽翼渐丰,击垮了项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忍耐有时也是一种宽容,是有度量的表现。宽宏大量地待人,可以帮助自己取得别人的信任,有了信任感,人们才肯为你提供帮助。要领悟容人之道,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有着非凡的度量。祢衡曾经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脏话连篇、不堪入耳,他忍住了。建安五年,袁绍发兵攻打曹操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了几篇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骂了个遍,声称曹操是偷坟掘墓的贼。袁绍战败后陈琳被俘,本以为死期已到,怎料曹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委以重任。曹操唯才是举常怀包容之心,这种包容使得一批高素质的文臣武将尽心尽力地辅佐于他。

顺境中也要忍耐

我们不仅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耐,顺境中同样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说身陷挫折时的忍耐是执著,那么,顺境中的忍耐则是谨慎,是成熟的标志。

现实中的人们多数都向往平步青云的生活,殊不知鲜花与美酒中也暗藏着危机。很多人在小有成就后便把“忍耐”二字抛之脑后,声名显赫、地位尊贵的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从此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迎来了黯然失色的后半生。一代名将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年的他甘愿忍受胯下之辱被传为佳话,然而三十出头的他刚当上将军就得意忘形了,最终遭到刘邦的疑忌,不只他自己死于非命,其祖孙三代也被赶尽杀绝。由此可见,在顺境中如果缺乏忍耐,结局会是多么惨烈。

【容忍术】

常言道“忍”字心上一把刀,要在逆境和顺境中都做到忍耐谈何容易。然而,能忍耐多少往往决定了人们可以得到多少,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大人物靠大忍,成就了一番伟业,小人物靠小忍成就了一番事业,什么都不忍的人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孔子能够“克己复礼为仁”,刘邦可以“缓称王”……作为立志要做成功者的你,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呢?

要提高修养,就要学会忍耐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冰心

“修养”指的是修为与涵养,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提高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和自我提高。

修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古人眼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修养也是需要忍耐的。

要提高修养我们必须克制自卑,克服嫉妒,耐得住小人的算计和诱惑。

克服自卑

任何人都可能因自卑而自我毁灭,克服自卑能帮助我们自强自立。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出身清贫、相貌丑陋并且还是个私生子,早年的他几乎是在别人的嘲笑声中度过的。成年后,林肯不再自暴自弃,他博览群书以增长学识,最终当上了总统。

防止嫉妒心蔓延

嫉妒别人的成功,白白浪费了有限的精力,与其如此,还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有时,嫉妒心让人丧失理智变得卑劣凶残,时常做出恶毒的事情,既害了别人又毁了自己。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因嫉妒而踏上了不归路。

相貌出众的周瑜不仅精通军事而且还善于音律,这样一位英豪却因嫉妒诸葛亮的智谋而吐血身亡。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干,竟干出陷害忠良的举动。但他没能得逞,最终身败名裂以自杀了断。

嫉妒心太强,有时还会造成人们严重的心理畸形。嫉妒心强的人通常喜欢挑别人的缺点,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是“美景”,把别人都当做“臭水沟”。

《太平御览》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夫妇二人一起春游,丈夫夸了一句桃花开得艳,妻子即刻醋劲大发,派人把树砍了。

晋代有个叫刘伯玉的人,他的妻子也爱争风吃醋。一天晚上,丈夫欣赏一首诗,忍不住夸起诗中写到的美女。这下可惹恼了妻子,她声称丈夫轻视了自己,所以想到去死。刘伯玉并不在意,认为妻子只是调侃而已,怎料到她真的投水自尽了。嫉妒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忍得住小人

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居心叵测笑里藏刀者,怕是没人会喜欢。对待小人,我们应该发挥自己“坦荡荡”的长处,不让他们成为绊脚石。

鸦片战争时,朝廷怪罪起林则徐,将其贬至新疆伊犁。长途跋涉中路过一个小镇,地方官员听说来了朝廷官员,便出城相迎。了解被贬真相后,对待民族英雄,地方官没有一丝同情,反而当着众人的面挖苦他。而林则徐镇定自若,继续赶路。来到伊犁后,他大兴水利为民造福,受到当地人的拥戴。几年后,朝廷赦免了他并招他回京。林则徐再次经过当年的小镇。地方官跪地赔罪,林则徐不计前嫌,笑脸相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他,为了造福百姓,早就把个人的荣辱置身度外了。

抗得住诱惑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注重个人的修为,抵抗钱财、美色等多种诱惑。

历史上因抗得住诱惑被传为佳话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春秋时期的子罕,以“吾以不贪为宝”来拒绝献玉;东汉时期的杨震,以“四知”回绝官员的贿赂;唐朝的李世民,警告朝臣不要见利忘命;明代的于谦以“两袖清风”自勉。他们都是不为钱财所动的典范,关键时刻能够抗得住诱惑。

总而言之,有修养能够体现出人的魅力,要提高修养必须学会忍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容忍术】

常有人“眼里揉不进沙子”,是因为他们的修养远远不够。优雅的人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失去理智的人只会出口伤人。有修养的人,不仅能带给别人快乐,还能让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因为有修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纯真;因为有修养,让你我的人生变得崇高而质朴。

忍耐就是以退为进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往前迈出一步的最佳方式就是先往后退一步。”强烈的进取心使我们不安于平凡的岗位,迫不及待地想要更上一层楼。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甘于平凡无异于自甘堕落。

以退为进才是王道

管理心理学中常提到“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理论强调人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性格让人们对同一件事的反应千差万别。有的人雷厉风行,疾恶如仇;有的人则比较温顺,且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韧性,善于使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后者,惯于忍耐,懂得怎样控制情绪,在行业里游刃有余;而前者,则往往成为别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愤青”,人人对其敬而远之。可见,在困境中善用以退为进的进攻策略才是王道。

以退为进既可以指善于谦让以德服人,又可以指巧借故作退让的姿态谋求进取。无论是工作场合还是居家生活,不如意之事总是在所难免。“以退为进”要求我们在挫折的境域中,学会弯下腰来认错,纵然错不在你也要试着以大度的姿态“明哲保身”。

以退为进不代表无所作为

以退为进作为一种明心见性的处世态度,通常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身心修养较高的人才具备这种能力。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懂得忍耐,它要求人们忍辱负重、与世无争,追求“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代表逃避现实无所作为,而是提倡人们要勇于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发起挑战,让忍耐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

这一点楚庄王就做得很好。

登基后“三年不鸣”的楚庄王,没有发布任何一条政令,整体上看,他在朝政上简直一无是处,文武百官无不为楚国的前途担忧。整日“游手好闲”的他经常出宫打猎,回宫后和妃子们歌舞取乐。同时,他概不接受任何人的劝谏,甚至宣称但凡有人干涉他的私生活就杀头。大臣们只敢在背后议论纷纷。

殊不知楚庄王乃是采取了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忍耐之术,“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事实上,他初登基时还年幼,无力于处理朝政大事,另外朝中大臣一时也难辨忠奸,贸然行事势必会让自己四面受敌。出于这些考虑,这才假借沉溺酒色作掩护,暗中窥探朝臣们的一举一动,将他们区分为三六九等,敢于犯颜直谏的人日后自当重用。

三年过后,楚庄王对楚国的大局了然于胸,终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从善如流的他改革了政令制度,并且连连击退外敌的侵扰,争取到周边小国的归附。同时,他还平定了敖氏的叛乱,通过兵役制度的改革,以破竹之势迅速称霸中原。

楚庄王的经历告诉世人,权谋场上不乏小人的觊觎、强敌的虎视眈眈,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唯有“退而守”地选择忍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了保存实力,我们尤其应该收敛自己的锋芒,时辰一到自然就“一鸣惊人”了。

和称霸四方的一代帝王相比,我们的生活就简单多了,不必整日为江山社稷操劳,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便可。然而,我们不能没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忧虑。对待身边的烦心事我们仍需忍耐,通过“以退为进”来调节自己的工作心情和生活节奏,要知道,一时冲动的人是吃不到后悔药的。

“以退为进”的忍耐,让我们懂得不去贪求所得到的,也不必烦恼于我们所失去的。因为有忍耐,我们学会在挫折中汲取教益;也因为有忍耐,我们懂得了和别人分享荣耀。

【容忍术】

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难免会吃亏。但多吃亏总比“多行不义”要强得多。吃的亏够多才能积累足够的生存智慧,领悟人生真谛。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吃亏的时候不再去跟人计较,你能想得开,是因为你具备成功者必备的耐性。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也好,退让也罢,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以便日后更好地进攻。

忍耐只是缓冲,为的是从头再来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永不言败,而失败者则把每一次小挫折都当做失败。成功者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失败者一旦失利便即刻认输。

如果我们只拘泥于挫折带来的沉痛打击,就很难再静下心来为下一步做打算。就拿拳击台上的运动员来说,当他的左眼被打伤后,必须把右眼睁得更大,这样才能看清楚对手找准机会还击,如此还有获胜的可能。但如果连右眼也一起闭上,则必败无疑。其实,人生和拳击并无两样,跌倒了再爬起来尚有一线希望,提早认输就肯定会输。

成功者永不言败

“跌倒了再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自我鼓励,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走向成功的起点。

美国百货大王梅西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年轻的时候他一贫如洗,不得不以出海打鱼维生。攒了点小钱后他开了一间杂货铺,不料竟赔了个精光。不死心的梅西,第二年又开了一家同样的杂货铺,没想到重蹈覆辙。

几年后美国掀起了淘金热,梅西东挪西借进军加州的餐饮业。原以为给淘金者提供食宿会稳赚,谁曾想大部分淘金者空手而归,穷得连饭钱都掏不起。如此,梅西的小餐馆只好关门了事。

回到家乡后,他向银行借贷,一门心思做起了布匹生意。命中多磨的梅西,这次又失败了,工厂的倒闭让他债台高筑。无奈之下,他去了英格兰。在这里,不甘心的他照样做布匹生意,但这次他时来运转了,从开张的第一天起就在盈利。如今,位于曼哈顿的梅西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

梅西的成功告诉我们,应该敢于直面人生,而不是消极懈怠、轻言放弃。

甩掉失败的阴影,从头再来

“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诸如此类的话我们不知听过多少遍,在多数人眼里,这些话不但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已然演变为“审美疲劳”。真正做到从头再来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些少数人励精图治成为行业精英,剩下的人却倒在失败的阴影里无法自拔。

然而,在挫折中拯救自己,只靠几句名言警句往往效果不佳,与命运抗争是要遵循一些章法的:

第一,要具备正确的挫折观,善于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正如世上没有绝对的美与丑一样,挫折带给人们的也绝非只是痛苦,它还能催人奋进让人变得成熟。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从古到今,几乎所有能人志士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

第二,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定得过高,难免会让人觉得行为受阻。当你觉得四处碰壁时,就要停下来衡量一下了,看看是否把目标订得过高了。假如果真如此,就必须马上调整,以免走过多的弯路。

第三,要努力摆脱不良情绪。遭受挫折时还能够开怀大笑的人少之又少,艰难困苦难免会让人陷入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中。我们要学会宣泄自己的情感,不要让它们压抑在心里太长时间,否则很容易将“失望”升级为“绝望”。

第四,要能够让挫折成为你的“兴奋剂”。挫折有时也能起到催人奋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让我们敢于和命运抗争,同时,它也增长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更有创造力。

第五,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错误的判断使得我们不自觉地升级了挫折带来的痛苦,从而使我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大打折扣。倘若我们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就会无视艰难,迎接新的挑战。

总而言之,在不尽如人意的环境里,为了打起精神从头再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通过正确地看待挫折,坚持必要的忍耐,终会走上成功之路。

【容忍术】

一帆风顺未必是件好事,由于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很可能是噩梦的开始。偶尔受点挫折也未必就是件坏事,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我们要在挫折中思考,找出原因以寻求突破。

忍耐就是脚踏实地

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

——拉封丹

我们能欣赏到鹰击长空的气势恢宏,觅得到鸟语花香的舒适恬静,唯独在人多的地方找不到不论是非的小小角落。长期涉足于“是非之地”,致使我们不得不学会忍耐,忍着别人的嘲讽,忍着上司的批评,总之,凡事都要忍。

“一夜成名”不如脚踏实地

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我们都应该能做到同一件事,这就是——脚踏实地,它要求人们自始至终地保持自信。为了不至于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摔倒了必须爬起来;为了在惊涛骇浪中“驶得万年船”,我们还要加倍小心,在别人惊慌失措的时候学会镇定和坚持。借助这股坚持的力量,我们不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因为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而放弃了自己的初衷。

美国有“邦女郎”,中国有“谋女郎”。仿佛有了这些头衔,麻雀都能变凤凰。演员们无不希望被好导演选中,一旦达成所愿,成名也就不在话下了。其实不尽然,许多身为“谋女郎”的一线女星,并非只得益于这个头衔。她们也具备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著名导演只是为其提供了机会,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幕后不断地努力是不可能一举成名的。

谈到女影星,不得不提一下美国的著名演员玛莉·玛特琳。

她出生于美国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经营汽车生意,母亲开着一家规模较大的珠宝店,她的哥哥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家境可谓好得无可挑剔。但玛特琳命中注定要遭受一场磨难。刚满18个月的时候,一场高烧永远夺走了她的听说能力,全家人都为她扼腕叹息。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反而比一般人活得更有热情。她8岁的时候报名加入当地一家儿童剧院,第二年就开始登台演出。她不放弃任何一次上台的机会,经常应邀去各地巡演,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演技。

多年后,她的实力得到女导演达·海恩丝的赏识,并决定将她出演过的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改编为电影,由她担任女一号。玛特琳在整部电影中没有一句台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全靠她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这部电影叫好又叫座,在奥斯卡金像奖中一举折桂,玛特琳也因此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当之无愧的聋哑影后。

玛特琳的成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她的成就90%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和她比起来,自认为怀才不遇的我们,无须因这世上缺少伯乐而介怀,也没必要怪罪自己缺少机遇,我们真正缺少的是耐得住平凡的勇气。

有恒心才会有成就

很多时候,成功之所以很难,与我们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目标的大小不无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恒心,并且将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曾经要求学生每天都举起自己的胳膊,前后各甩300下。学生们都笑了,认为做这么简单的事情实在是愚蠢,但迫于无奈多数学生还是照做了。一个月过后,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手300下,都有谁坚持下来了?”有近九成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三个月后,他问到同样的问题,不到一半。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次问这个问题,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柏拉图。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成就,无不得益于他们有一颗的恒心。想成大事就应该像他们一样,不要好高骛远。

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地采集药材研究药理才有了《本草纲目》的诞生。曹雪芹呕心沥血十余载,前后增删多次才创作出传世佳作《红楼梦》。

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假如我们对这些成功人士做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着相同的韧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成功不在于一个人原本聪明还是愚蠢,而在于其内心深处是否拥有过人的毅力和恒心,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终成大器。

【容忍术】

现实生活中个别人的成功的确来得很突然,恰如“从天而降”一般毫无征兆。比如,文艺界那些“非主流”的“快男超女”;比如,文学界激进分子的“韩氏杂耍”等。且不谈他们的命运有多好,首先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成功真的是偶然吗?”试想一下,假如“快男超女”不会唱歌不懂乐理,假如作家不爱看书不会思考,结果恐怕也只能是做个凡人。其实,凡人并不孤独,街头巷尾、人前人后,凡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忍耐,要从小事做起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老子

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曾经说过:“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的东西,会打扮的人通常都特别注重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正如他所言,为人处世也要从细微之处入手,耐着性子把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好,才是制胜的关键。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我们做好

工作岗位上事无巨细,没有什么不值得我们去做,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不佳,导致人们误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因此陷入“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自己的工作,自然也就不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世界上没有比失去目标更坏的事情了,从此,人们会变得畏首畏尾,对工作和生活提不起半点兴致,只能苟延残喘地“潜伏在办公室”,一直混到退休。

你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让你和身边的人有了很大的区别。同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人思想变得更加开阔,有的人则委靡不振;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有的人则越来越恶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每个人看问题的方式都有相对的局限性,对待同一件事,我们都应通过细致地观察去了解其本来面目。

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假如我们总是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工作,问自己是否有意义,想必只能得到同样的答案。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主人公一样,他习惯站在窗外,看教堂的地板和桌面上布满了灰尘,每一次都感到失落极了。何不跨过门槛到里面看个究竟呢?也许你会看到它洁净的一面,阳光正从教堂的窗户照进来,从窗口一直到地板,清晰的线条里夹杂着绚丽的色彩。很多时候,工作之所以乏味,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如此,一旦我们投入进去,就会发现原来它比我们想象中要有意义得多。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心理学家偶然经过一座未完工的教堂,他看见三个石匠正在凿一块巨石。心理学家饶有兴味地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年龄较小的石匠不屑地答道:“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锤子砸一块不会动的石头。”中年石匠万般无奈地说:“为了妻儿老小能吃上饱饭,我必须砸这块硬邦邦的石头。”老石匠的回答和他们截然不同,他说:“我是一名忠实的信徒,我正在为这座宏伟的教堂打磨石柱,以后会有很多人在这里做礼拜,想到这里我就非常开心。”

三个人做同一份工作,竟会有三种不一样的感触。小石匠初涉世事,认为工作仅仅只是工作而已,并无多少意义可言。中年石匠背负着家累,把工作当做“厨房”。唯有老石匠看得开,他明白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什么,所以他做起来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在我们涉足的众多领域里,诸如打磨石柱这样的工作也有很多,比如快递公司的送货员、百货商场的导购员、电信公司的客服,等等。他们不仅为供职部门维护了良好的信誉,也帮助千千万万个受众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说,任何一份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在工作中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经验。生活中有些人“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如果有了这份热情,上班也就不再是件“苦大仇深”的差事了。

假如是生活所迫,让你只能暂时做一份让人乏味的工作,你也应该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时刻保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是投入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无论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只要有这份雷打不动的进取心,都能取得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容忍术】

也许你的工作是卑微的甚至是低三下四的,但只要你拿出艺术家的精神,对它报有十二万分的热忱,善忍小节的你终究有一天会脱颖而出。

急功近利时要想一想“忍”字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培根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很容易产生功利心理,总是以结果为导向来指引自己的行为,而往往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急性子,他们总是心浮气躁,做事急三火四毛手毛脚。这种性格缺陷其实也是缺乏耐力所导致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快起来,于是产生了“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锄头挖口深井”等心理,使得人们不仅无法改变现实,反而成为现实的奴隶。

急功近利害处多

有人说“生命的旅程不过是一条单程路”,生活的质量应该由坏变好令人鼓舞。但有些人正好与此相反,由于自制力和忍耐力低下,他们心理扭曲、道德沦丧,经常做出令人作呕的蠢事,严重的甚至可能沦为阶下囚。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对美国十几万名犯人做过调查,试图找出他们放弃自我铤而走险的真正原因。这项调查得出的结果着实令人震惊,这十几万名犯人,居然有九成都缺乏必要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急功近利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些鼠目寸光的人只计较眼前的利益,从来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在职场上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自己的客户多一点忍耐,而不是事事针锋相对。

加州一家超市售后服务部柜台前,挤满了前来投诉的消费者,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情绪激动且蛮不讲理。受理投诉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她一直面带微笑耐心地解释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憎恶感。她优雅端庄的气质让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除公司内部人士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女孩其实是个聋人。她靠助手传来的纸条,了解顾客的需求,为他们解惑答疑。经理之所以要在数百人中选她担当这一职务,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像她这样,面对前来刁难的顾客自始至终地保持微笑。

可以想象,当满腹抱怨的消费者看到这张亲切的笑脸时,会很自觉地收敛起失态的举止,为自己不文明的表现而自惭形秽。如此,才能促使那些肆虐咆哮的“狼”离开服务大厅时变成温顺的“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售后服务变得更有成效。

成功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漫漫人生路上,获取成功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人处心积虑善于谋划,懂得为成功做最充分的准备;也有的人急于求成,所以盲目地先行上路。前者通常被赞作“老成”,而后者则往往被理解为“鲁莽”。

由此可见,当机遇来临时,用怎样的心态去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人生旅途上风景是无处不在的,但艰难险阻也时常会让人深感危机四伏。就像爬山一样,急功近利者往往最先败下阵来,而厚积薄发者不仅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还能一路爬到顶峰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国内书画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知名画家教自己的儿子绘画。其中一位画家为给儿子造势,让他把画好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客厅的墙上,给来访的客人欣赏。另一位画家则要求儿子把画得较为满意的画扔进废纸堆。

十年过去了,第一个孩子如愿以偿地办起了画展,人们争先恐后地买他的画。另外一个孩子根本无法举办画展,他的画几乎全扔进了废纸堆,使得人们只能看到他在桌上画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

又过了三十年,前者的画已经挂满了那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千篇一律的画上已经看不出新意。而后者的画此时却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画坛。人们不惜高价收藏其作品,用来替代前者,并把前者那些毫无新意的画扔进了废纸堆。

其实,大部分人都想做成功者,且不谈是否将流传千古久负盛名,起码能够被人们喜欢为人所称道。但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被名利所诱导,急功近利的心理促使人们丧失了理性放弃了忍耐,致使被厚积薄发者淘汰出局。

在不同的生活领域里,人们追求的目标大体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通向成功。也许厚积薄发者终将大器晚成,相较之下急功近利者更容易赶上机遇。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些所谓的机遇,对他们而言何尝不是“浮云”呢?真正能笑到最后的通常都是厚积薄发者,因为在成功之前他们付出的更多,并且在成名之后他们愿意继续付出。

【容忍术】

得到世人的肯定,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之一。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不好的结果当做人生的悲剧,其实这恰恰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过程。在有些人眼里结果过于重要,所以才会把过程抛置脑后,由于一幕幕“悲剧”的上演,而变得更加悲观失落气急败坏。也有的人把人生比作百米冲刺,前半程领先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后的冠军,甚至有些倒霉运的人根本无法跑完全程。

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暴躁

发脾气就等于在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从性格上讲,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比较理智,另一种人比较情绪化。理智的人,在关键时刻处理疑难问题时会比较冷静并且有效;情绪化的人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实际上,真正理智的人是很少见的,容易发火几乎是多数人的通病。

脾气不可乱发

和伤心、失望、忧愁等很多情绪一样,暴躁的产生也是事出有因的。人们遇见不开心的事,第一反应就是发火,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总是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而暴怒,就很可能是精神错乱了,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没有一个名人是因为爱发火而流芳千古的,坏脾气只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平添阻碍。所以,我们要改正这一缺点,不要让愤怒坏了大事。历史上因为一时冲动铸下大错的人有很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一团和气才能团结一致共创大业。

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却贸然发兵攻打曹操,结果让孙权乘虚而入夺了城池,兵败沙场的关云长退守麦城时又被贼人暗算。噩耗传来,刘备暴怒,立刻派兵攻打东吴。情绪失控的刘备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结果因小失大,一个人的错误让整个蜀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从现在开始克服暴躁

发脾气这种坏习惯,恐怕连当事者自己都不喜欢,更不用问他人的感受了。爱发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糟。所以,改掉这一毛病刻不容缓。

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发脾气,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克服暴躁的方法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心理暗示法。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具备极强的意志力。当你感觉到一场暴怒在所难免时,要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这样做是不理智的”“我不能发火”等等。

第二,自我鼓励法。自我鼓励,通常需要用到饱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借助客观条件来鼓励自己,勇敢地与不良情绪作斗争。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第三,语言调整法。语言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当你极度悲伤的时候,不妨试着用较为幽默的话和人交流,它可以降低人们因悲伤而引起的痛苦。

第四,环境调整法。相对闭塞的环境,本来就容易使人心生沮丧,如果在生气以后还滞留在封闭的房间里,就更容易使情绪恶化。心情不好时,可以把朋友约出来谈心,或是看几场喜剧电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五,自我安慰法。没有完成预期目标,被上司怪罪,不免会让你觉得失落。当这份失落感无以排遣的时候,可以试着找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即便,这看起来是在找借口,与“自欺欺人”大致相似,但事实上,为了暂时缓解失落的情绪,在想出解决办法之前,这是最好的排解之法。

第六,转移注意力。在火冒三丈的时候,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同一件事上,越想越生气,越是生气就越想发火。如此这般,恶性循环起来,坏情绪像滚雪球一般不断膨胀。这时候,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不愉快的情绪很容易被转移。

第七,倾诉法。遇到不公平的事,可以找几位能交心的朋友,把你的委屈向他们一吐为快。不要总拘泥于面子问题,必要时可以大哭一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把心中的不快一泄而空。

第八,培养幽默感。极富幽默感,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自发的幽默来之不易,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可以帮助自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第九,感受大自然。绮丽的山水让人暂时忘记城市的喧嚣,诱导着我们萌生出不一样的感触:名山大川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潺潺溪流引领着我们探寻生命的源头,一望无际的大海让人心胸开阔,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妙处所在。

总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不能凡事都怪罪别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已,或早或晚,你终究会明白“以和为贵”为什么那么重要。

【容忍术】

中医认为“怒伤肝”,而肝脏在人体中又起着“生发”的作用。如若肝脏受到影响,整个人都会身心疲惫、面无表情,可见,愤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我们已经听得够多,以至于耳朵里长了茧子。然而,我们却一直在犯傻,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糗事从来都没停止过。犯错误的确应该受到惩罚,但不应该非要靠生气来实现,况且受害者还是自己。

耐着性子坐冷板凳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范文澜

“冷板凳”作为一个恼人的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然而它又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候不想坐都不成,而且一旦坐上去短时间内别想下来。一直坐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都大有人在。

冷板凳总有一天能焐热

诚然,因为是冷的,坐上这种凳子怕也舒服不到哪里去。但是也没必要因此而自怨自艾忧心忡忡,有凳子坐起码说明还有容身之所,也证明在有限的空间内你尚且占有一席之地。从消极的角度来理解,冷板凳会把你充沛的精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消磨掉大半,最后只能长吁短叹怪自己“命中多小人”。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将这消磨中的“磨”字理解为“磨砺”中的“磨”呢?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打磨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光彩熠熠了。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他做学问的艰辛,这便是“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其实,“冷板凳”也不一定会一直冷下去,只要加点耐心早晚都能焐热。司马迁惨遭宫刑后就努力把“冷板凳”坐出了名堂。他的这条凳子怎一个“冷”字了得,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法度量的耻辱。受尽羞辱的他曾经想过自杀,但最终还是经受住了无以复加的残酷考验,这才有了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被抄家后,贫寒的家境让他举步维艰,只能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状况下完成《红楼梦》的创作。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都是因为在命运不济的时候,尚且有一张冷板凳可以坐。

坐“冷板凳”期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目前还是一名公司小职员,即便你实力超群,身边时常有很多好的机遇,也未必就意味着你会永远一帆风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冷板凳绊倒。在职场坐冷板凳的原因,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做无关痛痒的小事;工作中经常犯错,让公司损失惨重;公司高层有意考验新手,故意升级你的工作难度;人际关系不好,动则搬弄是非惹人生厌;个人能力太强,并且锋铓毕露经常冒犯上司;生性多疑,本来相安无事,疑神疑鬼的你自认为坐了冷板凳,等等。可见,很多时候职场中的冷板凳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亲手做的,所以也就无须抱怨了。

如此一来,仿佛我们完全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其实,坐上冷板凳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与其“空悲切”,还不如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加点耐心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把那一张张真假难辨的“冷板凳”焐热了再说。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地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汲取必要的知识,知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第二,不要等到屁股快结冰了才想到要翻身,必要的时候要表现一下自己,扩大在集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知道在你坐冷板凳期间,很多双眼睛都在暗中注视着你,过于低调行事难免会被人乘虚而入,这样一来你的冷板凳会坐得更久。

第三,和同事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当你身陷沼泽的时候能帮你的除了家人就是身边的同事。而那些喜欢落井下石的人,恨不得置你于死地让你永远无法翻身。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板凳时期”,更应该以谦卑的态度广结善缘。不要总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要多和同事或家人交心,不要让苦闷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要比往日更加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要知道,你的上司不可能完全放弃你,否则你早被开除了。让你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能是担心你工作能力不足、态度不够积极,能做好这些小事他们才敢交给你更加艰巨的任务。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学会克制与忍耐。一个人仅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还不够,还要有一股超于常人的忍耐力。它要求你能忍受虎落平阳被犬欺的逆境,还要求你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别人的嘲弄。

只要能达到这几点基本要求,把冷板凳坐热的那天就指日可待了。

【容忍术】

当冷板凳让你无法脱身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其实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起码它可以锻炼你的耐性,磨炼你的心志。也许这张凳子被你坐热的时候,你的春天也就跟着来了:上司开始认可你的工作能力,同事们都以你为榜样,家人们因为你而自豪,工作和生活中的坎坷会让你满载而归。

如果你按捺不住“冷”的考验,就很可能正中了个别人给你设下的圈套,他们希望你抬不起头来,渴望见到你一败涂地,而你很不幸地真就那样做了。到那时,恐怕只能拿“人生不过是笑笑人家,再让人家笑笑而已”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了。 CBeLbLEWYLPz8QrDfNJZFXQEQx+bbzq1sjn7KHr7ZlHrqMdH0sdUiXpFqgtY0e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