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言之有效:不要说废话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只有有效的语言才能促进交流。生活中,我们说话时,切记不要说废话。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语言,只会让他人感到厌烦。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其言必然是充实而简练的,与长篇累牍的废话相比,既有语言美,也有韵律美。也就是说,不说废话不仅是有效交流的保证,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

让自己成为“字字值千金”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金口玉言,一字千金”,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力,他们可能就难以被冠以这样的美誉。因为真正的“一字值千金”是指语言精练,而非权力滔天。比如,文学评论家们对好诗、好词、短小精悍而又优秀的寓言小品及各种精辟的著作等给予极高的评价正是“一字千金”的一种具体体现。

同样,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重要场合与人谈话的时候,若能做到“字字值千金”,势必能取得好效果——让自己言之有效,获得好评价——赢得他人的好感。比如说,在外交场合上,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等问题的时候,就应当本着“言之有效,不说废话”的原则让自己成为“字字值千金”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利益。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坚持“言之有效,不说废话”的原则,让自己做一个“字字值千金”的人。这样才能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才能形成干练的风格,赢得他人的好感,活出精彩的人生。

换言之,我们应该尽力让自己的话说得贴切、透彻,说到点子上。比如,在商业谈判中,该表明自己立场或态度的时候就应该言简意赅地明确自己的立场或态度,千万不要说了一堆,对方却不知道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不仅不利于沟通,还可能导致你被对方看轻,又或者对方以为你没有诚意,进而采取对抗的态度。

在一般的交际场合也是如此,将话说到点子上,不要说长篇累牍的废话,会使交际更加顺利,生活更加精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问你周末是否有空,你不要说:“我周二约了××谈事情,周三准备和××一起吃饭,周四还没有安排……”其实别人想要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有空”或者“没空”,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结果你说了一堆废话,最终还是没有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当然,追求言简意赅、“字字值千金”也需要有度,不必每个字都斟酌衡量,力求出口的每个字的效用都是最大化的,否则容易走入少言寡语或高傲、不爱理人的误区;只需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地说,要成为一个“字字值千金”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抓住重点。抓住交谈的重点。一般来说,谈话都会有一个中心,你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做到中心明确,主题突出。不要绕来绕去,最后离题十万八千里。那些偏离了中心的话,在别人看来就全是废话。

第二,语言要简洁。抓住中心后,在表达的时候,语言要简洁,不要有过多的修饰语。

第三,找准时机再发言。想要自己的观点“字字值千金”,而不是被别人当成废话,就一定要找准了时机再开口。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才能达到言之有效的目的。

无论如何,言之有效,不说废话,让自己的话“字字值千金”是可以在锻炼中实现的。若想因说话而获得精彩的人生,就不能忽略这一点。

准备好了再开口,方能事半功倍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应当事先有所准备,这样才能避免面对突发问题或意外情况茫然失措的情况出现。

说话也是一样,有所准备才不至于慌张失措,说废话、乱说话,才能言之有效,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说话前一定要先有所准备,要避免盲目地开口就说,否则很容易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

真正聪明的人会在开口说话前在心中做充分的准备。因为倘若心中“没数”,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说出口的话往往达不到预期中的效果。然而,现实中聪明的人却并不多。比如,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喜欢临场发挥,因为不知道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所以干脆毫无准备。等到真正面对面试官的时候,只要对方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紧张得不行,头脑一片空白,那一刻别谈说得多么精彩,就连准确回答对方的问题也成了问题。但如果事先能做好准备,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所准备的内容未必就是面试官一定会问到的,但是,事先准备是一剂心理镇静剂,有利于我们从容面对、理性思考,即便不能“字字值千金”,但至少也能答到点子上,至少能够“言之有效”。

同样,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准备好了再开口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向他人提某种要求,通常需要在心里思量对方的身份、提出要求的方式和口吻、如果要使对方同意应该如何说服等问题。要知道,生活没有彩排,是现场直播,说出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因此,在泼出去之前就应当有所准备,准备好了再开口,这样才能言之有效,才能事半功倍。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这样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言之有效,让自己少说甚至不说废话,那就一定要在说话之前做好准备。要了解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合说什么样的话,要清楚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总之,开口之前要有所准备,不要想着临场发挥。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临场发挥的,那些能够随机应变的人往往具有出众的“说”的能力和经验,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开口前的准备已经化成了一种本能。

生活中,我们在很多场合说话时都应该注意这一点,演讲、辩论等,更要提前准备好话题以及所需要的素材,甚至打好草稿、勾画好大纲。

曾经有位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说,他主持节目时永远不会慌乱,秘诀就是他做足了准备工作。他认为,做准备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我信心的来源,是“言之有效”的前提。

那么开口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呢?总的来说,就是对素材的积累。丰富的素材依靠日积月累。想要使自己头脑中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扩大知识面

口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审时度势,运用丰富的素材,促成妙言成趣的谈话氛围;才能对事物进行透彻精辟、居高临下、入木三分的分析,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在交际场上纵横捭阖。一个人知识面越广,懂得的越多,则他与人交谈时的话题就会越多。一个交际高手,就要了解交谈对手的兴趣所在,无论对方是哪一类人,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他都能够围绕对方的兴趣展开话题,这样才会使双方的交谈更加深入,更加投机。

所以,要想夯实口才的基本功,就必须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智慧的浪花,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撷取耀眼的宝石,从日常生活的言谈中汲取语言文化的精华。

2.不断积累有用资料

多看、多听,才会拥有良好的口才基础,才能便于模仿各种形式的语言。可以用来借鉴、参考的语言资料多了,说起话来所用语言自然就丰富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会得到提高。语言的养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汲取。

首先是文学,文学被誉为是语言思维轨迹的录像。就拿幽默文学来说吧,幽默文学在弘扬生命、启迪智慧的文学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家都是幽默高手,他们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幽默氛围浓重的文学名篇。当然,要成为幽默高手最直接的方法是从生活中汲取。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泪水和笑容、悲伤与欣慰、成功与挫折无时无刻不锤炼着人的灵魂;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不折射着生活的色彩。

在平常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笔画出那些有意义的语句,或者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其摘抄下来。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贪多,但一定要坚持不懈,如此这般两三个月,思想定会比以前丰富许多。同样,平时在听别人说话时,也可以将充满智慧的词语和句子记下来,日积月累,我们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自然就会丰富。

3.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多思考,注意从别人的言谈中体会语言的要领。仅仅从抽象的概念中学习语言的要领,往往是不深刻的,只有结合大量的谈话实例进行深入体验,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要领,从而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

话里立场鲜明,才能让拒绝有效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但很多人,或者为了讨好他人,或者源于内心的怯懦,在需要拒绝他人时,往往会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拒绝之言的无效,进而让自己陷入烦恼中。

比如,当别人要求我们做一件事,特别是有悖于我们的原则的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有效的语言来拒绝,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他人的附庸。因此,拒绝他人的时候,话里立场鲜明特别重要。尤其是当对方请我们帮忙,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一定要用明确的、立场鲜明的语言把自己的拒绝之意传达给对方,不要含糊其辞,到最后自己为难,别人也会觉得你没有诚意。

吴彤自己办了一家刺绣加工厂,并且,很快形成了规模,跟国外很多服装厂家都有业务往来。单位效益好了,自然成了人们求职的热门。除了应聘的求职者以外,也有些人通过吴彤以前的老关系找上门来,想在她的工厂里求得一个职位。

这天,吴彤在纺织厂工作时的一个老领导打来电话,想给她推荐一个设计“人才”,问她能否接收。当时她的单位正好需要设计人员,而且有老领导的面子,她就让求职者过来面试。但是,面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对方并非像老领导说的那样是“人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

吴彤有些犯难,接收这个人吧,没有位置安排。不接收吧,老领导那里不好交代,毕竟,这位老领导在原单位的时候真的是帮过自己不少忙。考虑再三,吴彤还是决定拒绝,但是,她想着得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跟自己的老领导说。

两天后,吴彤高兴地打电话给那位老领导,首先请这位老领导和他推荐的求职者一起参观工厂车间,让他们对自己的工厂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向他们讲明了各工作室工作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然后,她跟那位老领导说:“我们这里的几位领导也考察过了,您推荐的这位人才还真的是个人才,只是,他学的专业跟我们的要求不对口,到这里来上班反而委屈了他。倒不如另找一家对口的单位,在那里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我可以问问我周围的朋友,看一看他们那里需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您看好吗?”

老领导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听吴彤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很爽快地把自己介绍的人带走了。

吴彤在拒绝老领导的时候,立场非常鲜明,最后让老领导主动把介绍的人带走了,这就达到了有效拒绝的目的。

当然,说话立场鲜明并不是指“直来直往”或“横冲直撞”。要知道,这样极容易导致人际冲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我们应该学会聪明地表明立场,聪明地说“不”。要让“不”字说得有效,不一定要用一个让人反感的“不”字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们可以适当地委婉一些,说得更有技巧一些。

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受邀在某家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林肯认为自己不是编辑,却出席这次会议,实在不相称。所以他想拒绝出席。

于是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我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骑马的女士,我停下来让路,她也停了下来,然后盯着我的脸看了很长时间。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我说:‘您大概说对了,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了,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听了林肯说的这个故事,都轰然大笑了,也不再勉强他去参加这个大会。

林肯这样做既委婉地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如果他换一种方式,直接说:“不,我不想去。”这样虽能有效地拒绝,但难免会让邀请人不满。看,立场鲜明与委婉表达并不矛盾。掌握一些技巧,适当地委婉一些就能够两全其美。

生活中,拒绝之言的确不怎么受欢迎,但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含糊其辞。因为如果不拒绝我们就可能会有麻烦,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立场鲜明,如此,拒绝才会有效;因为拒绝之言不受欢迎,因此我们更要说得有技巧,这样,拒绝才能无“负作用”。

辩论语言步步紧逼才能让对方节节败退

在辩论的过程中,若能步步紧逼,不仅不会给对方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能让对方难以发现我们论证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无力驳倒我们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步步紧逼能够削弱对方的自信心和底气,让自己占据绝对优势。总的来说,辩论中做到说话步步紧逼,是实现“言之有效”的途径,是胜出的好方法。

至于如何做到步步紧逼,我们不妨向那些出色的辩论家和语言学家学习。在与人辩论或“舌战”的过程中,他们总能够抓住对手的弱点,找到一个突破口,长驱直入,步步紧逼,让对方防不胜防,节节败退。

宋朝年间,在一起谋杀案的调查中,县官对嫌疑犯严加审问,就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经过师爷的一番诱问,终于把案情查了个水落石出。

王文和张武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外地合伙经商。有一次,他俩约好第二天早晨五更时分,张武去王文家里找他,然后二人一块出发。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张武就收拾好行李出门了,谁知到了天亮时分,张武家里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中间还夹杂着王文叫嫂子开门的喊声。

张武的妻子一开门,就看见王文满头大汗地站在外面,他气喘吁吁地说:“嫂子,你丈夫和我约好的说五更天来找我,怎么现在天都亮了,他还没有来?”

他的话令张武的妻子吃了一惊:“他不是早已经去了吗?”

王文更为惊奇地说:“那他怎么没去我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呢?”说完王文和张妻便四下找寻,最后在一个树林里发现了张武的尸体,但是他带在身上的银两却不翼而飞了。张武的妻子号啕痛哭,她一下便抓住王文说:“一定是你害死了我的丈夫!”然后就把王文拉到了县衙。

县太爷审问了大半天,仍没有查出真相。这时一直站在一旁却没有开口的师爷胸有成竹地说:“老爷,让我来盘问他吧。”

说完他便开始问道:“王文,你跟张武约好今天五更时分到你家会合,结果张武没去,你到张家找他,是吗?”

“不错,整个事情就是这样的。”王文说。

“那你到张武家是怎么叫的门?”

“是这样叫的,”王文接着回答:“嫂子,你丈夫和我约好的五更天去我家,怎么现在天都亮了,他还没有来?”

“你真的是这样叫的吗?”师爷紧追着问道。

“苍天在上,若有半句假话,便让我天打五雷轰。嫂子就在这里,你不信的话,也可以问问她!”王文斩钉截铁地说,站在一旁的张武的妻子也证实事实的确如此。

“很好!现在我问你,你去张武家里找张武,为什么不喊张武的名字,却偏偏叫张武的妻子呢?你怎么知道张武不在家呢?”

“这……这……”王文顿时便慌了手脚,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师爷大声喝问道:“大胆刁民,还敢狡辩?你到张武家去时,明知道张武已经不在家了,所以你才会喊‘嫂子’出来问话。这正好说明今天早晨你分明见过张武,这样看来,谋财害命,杀死张武的,除了你之外还会有别人吗?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师爷的一番话,把王文逼得无话可说,他只好承认了自己谋杀张武并抢夺银两的全部罪行。

师爷能够迅速破案,最主要的就在于他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即先从诱问开始,让王文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最关键的破案线索,然后再步步紧逼,加上精辟入理的分析,让王文不得不交代自己谋财害命的恶行。

我们在辩论的时候,怎样才能像故事中的师爷一样,做到步步紧逼呢?

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先设下陷阱,即努力把对方引入我们设计的情境中,然后再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设下陷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对方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因为回答简单,所以可以实现快节奏的问答。

在快节奏的问答中,对方可以用于思考的时间会越来越短,直至没有。当对方进入这种情境之后,就很容易不经思考地回答或发言,这样一来,对方的输和我们的赢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这是一种心理战术,让对方的思维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去运转。

经常在电视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在法官审判嫌疑犯的时候,律师们通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他们在审问嫌疑犯的时候,会设计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让嫌疑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并且要强调回答的速度,因为人的本能是不会说谎的,快速的回答正是人的本能的体现。很多嫌疑犯在这样的情境中就会不自觉地透露出自己犯罪的事实。

很显然,这也是一种步步紧逼的方式。这种方式同上面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一样可以达到步步紧逼的效果,使得对方毫无还击的机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辩论中步步紧逼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给对方思考的余地,同时尽量确保自己的言辞无懈可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辩论者使用快语速,在别人还没来得及反应之前,已经引出了第二个论点。如此方可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也才能令对方节节败退。

演讲时语言不可拖沓罗唆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说”。演讲讲究语言的有效性。如果一个演讲者在演说的时候语言拖沓罗唆,“这个、那个”一大堆,那么即使思想深刻、寓意悠远、内容精彩,也不会那么容易吸引人。因此,在演讲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条理分明,言简意赅,这样才是“言之有效”。

说话言简意赅、条理清楚的人,总是能牢牢抓住他人的注意力,赢得他人的喝彩。我国古人就提倡说话要“立片言以居要”,即说话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忌废话连篇。演讲更是如此。胡言乱语、废话连篇只会让听众厌烦、反感。与之相反,在演讲的过程中做到简明扼要,则能更有力地说服他人,赢得他人的支持。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时他对牧师很有好感,准备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献出去。

可是一小时过去了,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感到有些厌烦了。他决定留下身上的整钱,只把零钱捐出去。

又过了半小时,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讲,马克·吐温决定分文不掏。

等到牧师讲完了,他不仅不给钱,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对方浪费自己时间的补偿。

这位牧师本来要靠传教募捐的,却因长篇大论,惹得马克·吐温不满,最终没有募到马克·吐温的钱,还被马克·吐温拿走了两元钱。由此可见,说话不能拖沓罗唆。话不在多,只要说明白,做到有的放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即可。若能做到这些,整个演讲即使只有寥寥几句也会精彩绝伦,会比从头到尾长话连篇却又让人不知所云的演讲精彩得多。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的丘吉尔就曾使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演讲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一次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正在静静地等候着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了。他走上讲台,脱下大衣,交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的听众。

一分钟后,丘吉尔缓缓地说:“永不放弃!”说完丘吉尔穿上大衣,带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高喊:“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

这是丘吉尔一生最后一次演讲,也是他最精彩的演讲之一。丘吉尔的演讲只有四个字,却博得了满堂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除了当时环境的烘托、他自身的影响力以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没有一句废话的语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在演讲中,千万不要把听众当做倾倒语言垃圾的垃圾桶。要知道,简明扼要、字字珠玑才是“言之有效”,才能打动听众。

活用修辞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各种修辞来装饰,而好的言辞也是如此,若善于使用修辞,那么言辞会更有魅力,表达会更有效,而这,也就达到了言之有效的目的。简言之,“言之有效”有时候也需要修辞来助阵。

鉴于修辞的手法较多,这里主要以夸张和比喻为例。

夸张是说话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夸张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给别人留下浮而不实的印象。一般在正式的场合中要避免使用夸张的手法,而在一些比较轻松的场合,则可以考虑让它为我们所用,要是能运用好,不仅可以营造一个更为轻松幽默的交谈氛围,而且能立即吸引别人的注意,达到言之有效的目的。

例如,在谈论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要表达自己看过很多遍了,就可以说:“我都看过几百遍了!”谈论男主角或者是女主角的时候,想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程度,可以说“男主角真是帅呆了”,或者是“女主角真是仙女下凡”。运用夸张的手法能让语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相对地,平实的语言通常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夸张手法一般是在“精言不能追其极”的情况下使用,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真实,往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诗人李白就善用这种手法,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精美的诗句就能充分体现这一修辞方式的妙处,他的夸张用得恰到好处,没有我们前面所说到的浮而不实的瑕疵。因此我们读他的诗歌,不会觉得夸大其实,而会觉得非常形象、具体,并深受感染。这也再次证明,夸张这一修辞方式能让我们的言辞更具有表达效果。

在说话时,我们还可以用到比喻的修辞方式,这样也能吸引他人注意力、加强表达效果。

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中有很多经典语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尤其是范伟的台词:“抬头一望,四处杂草,遇到鲜花,凭啥不找。”“我拿着丘比特之箭追呀追,你穿着防弹背心飞呀飞!”

这样的比喻为语言添加了一点幽默的色彩,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会觉得言之有理,这就是深层次的说话艺术。比喻能让语言更为生动形象,感情色彩也更为浓烈;而干巴巴的语言则显得平乏无力,很难让人感兴趣。

众所周知,孟子善于论辩,他在论辩中就经常使用比喻的手法。孟子在和齐宣王的论辩中,就有一段精彩的比喻。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主把自己的臣子看成是自己的手脚,那么臣子就会把君王看成是自己的心腹;君主若是把自己的臣子看成是任人使用的狗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成是一般人;君主要是把臣子视如草芥泥土,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当做仇敌。”

孟子以“人心”为中心,然后把君主对待臣子的态度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臣子对君主的态度也相对应地用上三个比喻。孟子主张君主要“礼贤下士”,但是他没有直接把自己的主张说给齐宣王听,而是用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来劝诫君主对臣子要“以礼相待”。这样的比喻比直接劝诫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接受。试问,如果没有比喻,孟子的话还会如此有效吗?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修辞方法,例如反讽和反问。在说话的时候,反讽能增加幽默的效果,反问可以加强语气。

总之,若能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修辞,那么说的话不仅更有味道,也更有说服力。换言之,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应巧用修辞,让话说得好,说得巧,让修辞成为我们人生的彩笔,不断为人生的画卷增加亮丽的色彩。

求人办事少拐弯抹角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而有很多事情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在求人办事时,“说”是有讲究的,往往要直截了当,少拐弯抹角,才能成功。

有些人在求助别人的时候,怕被拒绝下不了台,觉得不好意思,说话总是闪烁其词、拐弯抹角,结果不仅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事情也没办成。

其实,有求于人时,也大可让自己“理直气壮”,求人也要求得潇洒,直接向对方说出目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让对方无法回避。

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最近陷入了经济危机,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不得不向自己昔日的朋友求助。

这位企业家,每次去借钱的时候,都觉得难以启齿,于是说得拐弯抹角,希望朋友能够听懂自己的弦外之音。而他的朋友了解他的实际情况,担心他无力偿还,大都不愿意借钱给他。他的含糊其辞正合朋友们的心意,他们乐得装糊涂。

所以,这位企业家一直没有借到钱。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与其拐弯抹角,低声下气,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借钱,在出门前他精心打扮了一番,让自己看上去没有一点点失败的颓废。

他按响了朋友家的门铃,朋友开门后请他坐下。朋友早就听说他四处借钱,于是,开始与他东拉西扯。

这时,他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又将无功而返。于是他对朋友说:“不瞒你说,我今天是有求于你。我这次来的目的,想必你也应该知道,我的公司最近资金周转困难,我现在急需一笔钱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行,只要公司能渡过这个难关,我立即就把钱还给你。我也知道这件事情让你很为难,你我相识了这么多年,我的为人你是很清楚的,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钱还给你。”

朋友本来准备装傻充愣的,哪知道这次,这位企业家突然挑明了自己的来意,让他措手不及,一时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好答应借钱给他。

这位企业家拿着这笔资金,很快就解救了公司的危机。

企业家能够成功借到这笔钱,拯救自己的公司,多亏了朋友慷慨解囊。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言之有效的说话技巧,直截了当地向朋友表明了自己的目的,让对方无法回避。假如他仍然拐弯抹角地说话,那么不怎么愿意借钱给他的朋友就有了回避的空间,他就不能这么快成功地借到这笔钱,从而化解危机。

可见,有求于人的时候,与其拐弯抹角、躲躲闪闪,一副让人瞧不起的样子,不如“直抒胸臆”、“理直气壮”,让对方叹服于我们的自信,从而更乐意给予帮助。即使有可能会被拒绝,但是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再者,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迂回”背后的真意。有求于人,就应当直接说出来,让对方明白我们的难处,知道我们的目的,避免对方乐意给予帮助却不知从何帮助的情况出现。

当然,我们强调求人办事时应当少拐弯抹角,为的是让自己的“求”,求之有效,即当说出求助的话时,别人能向你伸出援手。而不是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逢人就说自己的难处,乞求别人的同情、可怜与施舍。也就是说,求人办事时既要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言之有效,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给予帮助。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即使输了钱财,但至少没有输掉气场和志气。

言简意赅,别人才会喜欢你

“言之有效”的表达需要使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言语简练通达,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才能在社交中成就自己的精彩。

三国时期,有个叫钟繇的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有一次,钟繇带着两个儿子去见魏文帝,也就是曹丕。当时,钟毓汗流满面,曹丕就问他:“你为什么会出这么多汗?”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而钟会在一旁没有出汗,曹丕就转过头来问他:“你怎么没出汗呢?”钟会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兄弟两个言简意赅的说话方式,使得魏文帝非常高兴,兄弟俩也因此得到了魏文帝的青睐。

事实的确如此,大多数人对于那些过于累赘的辞藻是没有好感的,相反,他们更乐于接受简洁明了和实事求是的语言,即喜欢言简意赅、稍有或没有废话的语言。钟氏兄弟正是掌握了这一原则,才能在曹丕面前精彩地表现自我,赢得曹丕的青睐。

在古代如此,在现代更是如此。特别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若想言之有效,更应当言简意赅,一语博得他人的好感。言简意赅之所以有这样的魔力,是因为它们是实而不浮的。或许它们缺乏文采,但它们精辟;或许它们缺少篇幅,但它们能将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常常说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大量运用形容词、描绘性词语,大量地堆砌辞藻,过度地夸饰等,轻者会给人有卖弄、浮夸的感觉,重者则会让人觉得虚伪、不真诚。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一旦让人感到你缺乏诚意,那么你所说的话就很难让人信服,很难让人接受。如此一来,生活又何谈精彩呢?

与其让自己的话语重复、罗唆、累赘,不如用平实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反倒会给他人留下实在、不虚伪、不矫揉造作的良好印象,进而让人生多一抹亮丽的色彩。

社交场合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类人,他们大大咧咧、漫不经心,讲起话来罗罗唆唆,让人不知所谓,而他们自己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更不知道如何与人交谈。这样的人,虽然心地善良、毫无恶意,但往往并不受欢迎。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在表达上手足无措,虽然说了很多,但却未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他们不明白自己怎会陷入这样的困扰中,也不明白为什么无法获得他人的好感。殊不知,说话罗唆、累赘是“说”的一大忌讳。它让人神经紧张、心情厌烦,却又不好意思粗暴地将其打断。说话罗唆、累赘不仅词不达意,废话连篇,而且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生活中,如果我们也有说话罗唆、累赘之嫌,不妨想象自己是在打国际长途电话,每说一句话都得付昂贵的话费。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效仿一下下面这些秀才。

从前有一个商人开了一家酒店,为了给自己的酒店做宣传,特别请了一群秀才来为酒店写招牌。于是秀才甲挥笔便写下了“本店出售上等好酒”八个大字。秀才们议论纷纷。秀才乙说:“‘本店’二字累赘。”秀才丙说:“‘出售’二字多余。”秀才丁说:“酒好与坏应该由顾客去评价。‘好’字应该删除。”秀才甲生气地说:“照你们这样说,就写一个‘酒’字算了。”众秀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大家一致认为“酒”这个招牌最合适。

其实说话也是这样,有时候需要详细论述,有时候就需要简练明了。说话长不等于就精彩,其精彩与否在于说话的有效性。有效的话,听众才喜欢听,愿意听。而那些空话套话,说得再多,他人也会觉得是一种折磨。

因此,生活中,与人交流,语言要精练朴实,尽量做到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交谈不是做文章,不需要很多铺垫,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言简意赅不仅能“言之有效”,而且能赢得他人的好感。所以说,言简意赅,能让语言更加精彩,也能让人生更加出彩! kE/3cOhO2Pr1O7HAl6WubaPB5dAy6Tf7PESX1ScBi+8p/jmc4F26skGiBV/FW+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