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修炼好心灵,告别浮躁1

浮躁让人倦,让人累,让人无法轻松生活。我们在寻找一条彻底远离浮躁、回归淡定宁静的路。这条路不在别处,在我们心里。只要能修炼好自己的心灵,杜绝那些滋生浮躁的负面心理,我们就拥有了战胜浮躁的绝对优势。因此,从此刻开始,少一些不聪明的欲望,学会与压力共舞,拒绝虚荣的攀比……告别浮躁,心会更淡定、宁静,我们会活得更悠然。

不要让不理智的欲望来诱惑你

有人说:“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就像大海不能不涨潮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的确,世人都有欲望,可以说欲望就是人进步的动力。如果人没有欲望,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缺少生命的热情,缺少追求,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欲望不能泛滥,一定要有理智。不理智的欲望会让人变得浮躁,让人背负不必要的包袱,夺走人内心的宁静,让生活变得喧嚣、疲惫,失去悠然。

人的欲望就像是锁链,一个环连着一个环,永远不会满足。有太多欲望的人,总是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没有时间和精力体会快乐和幸福,没有时间享受悠然的生活;他们总是马不停蹄地追逐,急功近利,喜欢冒险,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容易变得心情沮丧;他们也从来都得不到满足,一直背负着压力……试想这样的人,如何能拥有悠然的生活呢?如何能获得内心的淡定和宁静呢?

因此,我们一定要修好心灵,不要让不理智的欲望诱惑了我们。

抵御不理智的欲望

人不可以没有欲望,有了欲望才会有追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心迷失在欲望中。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充满诱惑的社会,人们在尽情享受文明生活的同时,诸多欲望也无限被放大,很多人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

在一种强烈欲望的推动下,人的内心会变得狂热躁动。而这种浮躁的情绪会打乱原来的生活,使人无法保持原有的平静。如此一来,就与淡定轻松的悠然生活背道而驰了。

在大山里有一座村庄。起初,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没有足够的金钱,却活得轻松、快乐。

有一天,从外面传来一个消息:报纸上说,山里有一件稀世珍宝。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瞬间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村民们展开了寻宝行动,每天都累得半死。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一无所获。村民们失去了淡定宁静的心境,在不甘、沮丧、气愤、抱怨中煎熬着。同时,为了寻宝,很多人放弃了耕种,田地变得一片荒芜,生活更加窘迫。没有找到珍宝,没有收成,村庄充满了压抑、哀叹。

后来,在报纸上说山里有宝的年轻人再一次来到了村庄,看到这个景象,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询问原因,村民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年轻人就更加奇怪了,这时,有人走过来对他说:“不是你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说我们这山里有珍宝吗?”

年轻人恍然大悟,无奈又伤感地说:“我散文中提到的珍宝,是指人的一种淡定宁静的心态和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啊!但是你们却将它抛弃了,难怪这里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面对珍宝的诱惑,村民们产生了不理智的欲望,变得急功近利,忘记了生活的根本,不肯再踏踏实实地种田,不仅生活变得更加窘迫,而且失去了淡定、宁静,只能在不甘、沮丧、气愤、抱怨中煎熬。显然,村民们是缺少生活智慧的。

那些具有生活智慧,能够悠然生活的人,不会让自己被欲望牵着,懂得聪明地裁剪欲望。

从前,有个富翁,他家财万贯,可是自己却并不快乐。为了寻找快乐,他背着许多金银珠宝上路了,然而走遍了千山万水也不见快乐的踪影。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了过来。富人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笑笑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

富人蓦然醒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被偷,行路怕被抢,成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于是,富人放下行囊,把金银珠宝分发给过路的穷人,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而且看到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他也因此而快乐起来。

富翁是富有的,这种富有不是指金钱,而是指抵御欲望的智慧。生活中的我们也会面对“珍宝”的诱惑,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抵御不理智的欲望,抵御浮躁,守住淡定、宁静和悠然呢?

其实,不是悠然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悠然之间的距离;不是悠然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在少年时,行囊是空的,因为轻松,所以悠然。但之后的岁月,我们—路拣拾,行囊渐渐装满了,因为沉重,悠然也就消失了。我们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我们在斤斤计较中无法悠然地生活。

总的来说,懂得抵御不理智的欲望是不可缺少的悠然生活智慧之一。唯有抵御住了不该有的欲望,我们才能坚守内心的淡定与宁静,才能将悠然进行到底!

拒绝贪欲要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至理名言,形象地道出了生活中的小细节对一个人的人生有多么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举动,即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发生质变,这时候情况往往已经变得很严重了。人的欲望也是如此,积少也会成多,最终无法控制。因而防止贪欲,应该做到防微杜渐。

有句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来偷金”,意思是说:一个小孩子偷了别人一根针,如果没有人指责,那么长大后很可能会偷金子。这句话看来简单,其实蕴含着一个大道理:人的欲望应该从小的地方开始控制,不要因为渺小就忽略它,否则它就会越来越膨胀,一发不可收拾。而欲望的膨胀会让人焦躁不安,这就与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背道而驰了。

因此,我们应该把贪欲遏制在萌芽状态。从小处入手,防止贪欲的滋生,逐渐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远离浮躁的情绪。

清朝有一个县官,在他刚上任的时候,就告诫自己要清正廉洁,不要贪婪,并且发下毒誓:“如果我用哪只手去碰银子,就砍掉哪只手。”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不受金钱的诱惑,遇事秉公处理,百姓们都很爱戴他。但是在官场上呆的时间越久,他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次,一位当地富商的儿子强抢民女,最后失手打死了女子的父亲,因此被人告上了县衙。儿子被关进了大牢,作为父亲的富商很着急,想贿赂县官。但是又听闻县官廉洁,并且发下了毒誓不碰银子,为了儿子他还是决定赌一把。

他让人把银子放在一个花瓶中,去见县官。见到县官之后,他对县官说:“听说老爷最近喜欢插花,我家正好有个花瓶闲置着没用,我想着老爷或许用得着,就拿过来了。”

县官一看,不过是个普通的花瓶,于是就让师爷收下了。

富商走了之后,师爷告诉县官,花瓶中装了二十两银子。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县官眼前一亮,但是又想到了自己的誓言,于是让师爷退回去。聪明的师爷看穿了县官的想法,于是对他说:“老爷,您说过不用手碰银子,如今银子在瓶子里装着,您的手并没有碰到它。”县官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经不住诱惑,于是就收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从那以后,富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一些银子过来,最终富商的儿子被释放了。

此后,县官看着家里放银子的箱子,总觉得要是能再多一点就好了。他想要巧立名目克扣贪污,却又想要做个清官,内心的矛盾让他烦躁无比。最后,他抵御不住欲望的诱惑,还是贪了许多钱。为了让内心好过一点,他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说辞,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良心难安,觉得彷徨、矛盾,完全失去了坦然、宁静的内心。

几年后,内心没有片刻安宁的县官被自己的欲望送上了断头台。

故事中的县官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贪欲,接受了富商送的花瓶,他以为不过是个普通的花瓶,因而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在发现放在花瓶里的银子的时候,他想过要控制,但是贪欲战胜了理智。贪欲一旦产生了就停不下来,所以最终让贪欲送上了断头台。在他的心里也有过矛盾,也挣扎过,但是对金钱的欲望已经让他无法再安于清贫宁静的生活了。浮躁的心把他带入贪欲这条不归路,并且越走越远。

对欲望要防微杜渐,从小事上开始,不要以为贪一根针或者是一些小钱,不算是贪,其实这正是贪欲膨胀的导火索。一旦被点燃,就会快速蔓延,无法遏制。

生活中,一旦发现贪欲的苗头,就要立刻扼杀。防微杜渐,远离贪欲,才能守住宁静,坦然淡定地过完这一生。

知足便能常乐、常轻松

俗话说:知足常乐。人活一世,对生活知足的人,他的人生必然是轻松而快乐的。知足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这种心境。他能够淡然处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为名利所累,知足才能守住自己宁静的心,进而常乐常轻松。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间车库房里住着一对夫妻,男人靠在小菜场里卖点小东西维持生计,女人身患残疾,由于风湿性关节病,腿不能正常行走。他们的一切生活全部在这屋子里完成,可以想象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每天,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女人都雷打不动地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人们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忧愁,她总是一副很满足、很幸福的样子,对来来往往的行人展露微笑。

有时,旁人看她自得其乐的样子,会忍不住上去和她说两句话,坐下来唠唠家常,离开时必定是满脸的微笑和无限的感慨。

我们从这位女人身上不难领悟到一个生活的真谛——如果能够不为名利所累,知足,那么无论面对怎样的喧嚣、困难、充满诱惑的环境,都能淡定,进而悠然。上例中,正是因为知足,女人才能够淡然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在自己的世界中安然宁静地生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思考:人的一生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人生需要的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一种悠然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一颗知足的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努力过,就知足。

但是,生活中有的人却为了名利绞尽脑汁,处处与人攀比,甚至不择手段,让自己身心疲惫。他们急功近利,内心浮躁不安,快乐、轻松也就离他们远去了。而有的人从来不过分追求什么,懂得知足。对待名利,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因而他们总是能够笑口常开,活得悠然。

过分地看重名利,难免整日里精神紧绷,挖空心思地钻营,随之产生一些焦躁不安的浮躁情绪,使自己背负太多,无法快乐。

为了让自己悠然地生活,就需要知足,适当地放下名利之心,进而达到“把酒临风,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他饱读诗书,但是却不愿意在朝为官。他选择住在乡下,一边教书,一边努力耕种,没有高官厚禄却怡然自得。

妻子对他的这一行为很不解。他说:“我喜欢轻松不受束缚的生活,在朝为官,就少不了名利之争,名利是束缚我的枷锁。因而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急功近利、不会与人攀比,没有了这些浮躁情绪的困扰,我活得更快乐。我们现在生活宁静,有衣穿,有饭吃,不用担心受冻挨饿,这种生活多么幸福美好啊。”

胡九韶就是这样一位看淡名利之人,他不愿意被名利所累,所以远离官场。这种生活虽然很平淡,然而谁能说这种平淡不是幸福呢?他远离了浮躁,内心淡然宁静,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快乐始终与他相伴。

当然,不为名利所累,并不等于视名利为豺狼猛兽,避之不及;而是不要让名利成为轻松快乐生活的绊脚石,不要让名利扰乱内心的平静。

总之,不要对名利有过度的妄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因知足而淡定、宁静,因淡定、宁静而快乐、悠然。

淡泊名利才能宁静悠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这句话说得很好,淡泊是远离浮躁、接近宁静的有效方法。把名利看淡一点,我们毕竟都是血肉之躯,名利这个沉重的十字架,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过分看重名利,会让人身心疲惫,严重时甚至会思想扭曲,人性泯灭。

那些具有生活智慧的人从不看重名利,他们认为名利只是人生的玩具。当然,过淡泊名利的生活,并不代表要苟且偷生,淡泊名利者追求的是心胸的宽广、智慧的广博、精神的富有和品德的高尚。他们宁可过着粗茶淡饭的田园生活,以吟诗作对、琴棋书画为乐,也不愿落入俗套与争权夺势者为伍。金钱和权力,永远不会成为淡泊名利者的追求。

居里夫人一生获奖无数,但她从不为名利所累。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位朋友,发现她女儿正在玩一枚金质奖章。得到这枚奖章是十分了得之事,要知道,那可是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于是,这位朋友就想当即制止,却被居里夫人拦住了。她笑着说:“让她玩吧。我只是想让女儿从小就有这种意识,名利这东西跟玩具没什么两样,过分看重名利终将一事无成。”

拥有如此成就的人对名利尚且看淡,我们这些并无什么突出成就或者只有那么一点点成就的人,是否更应该将名利视为身外之物呢?学着淡泊一点吧,不要再为惊涛骇浪而心生恐惧,也不要因雷雨交加而胆战心惊。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成就潇洒人生,纵然前途布满荆棘,也无法挡住他们的去路。

《菜根谭》中有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所谓宠辱,本来就像开花落叶般司空见惯,因此,它不应该惊扰到我们。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人情的去留,也好比云卷云舒般变幻莫测,大可不必为此心乱如麻。

也许很多人都已留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们却越活越累。其实,这都是因为人们沉迷于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所导致的。成败得失,让人们悲喜无常,得意和失意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若想脱离世俗、心态平和地过生活,就必须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道理虽然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能让自己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境界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这些为数不多能够做到的人也着实令人敬佩。毕竟,世上的人以凡夫俗子居多,在花花世界里走上一遭,不为红尘、利益、权势所动谈何容易?不过,即使不容易做到,也还是尽量去靠近,细想来,穷极一生地追逐名利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只能让人起落无常、喜忧参半。所以,试着去挣脱名利的禁锢吧,争取该争取的,放弃该放弃的,别让自己的人生走得太累。

下面两点虽然道理简单,但是真正体会了,你就会发现,生活从此会宁静平和。

首先,要将个人的生存价值与他人区别开来。有些人生来就是山,有些人生来就是水。山有高低之分,水有长短之别,心无旁骛,才能避免患得患失。

其次,不要过分在意成败得失。正如徐志摩所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有不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活出自我。

假如不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陶渊明也不会有平和的心态抒写田园风光。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把这种精神推向极致,按照她的遗愿,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是非坦然地留给后人评说,这也是一种远离浮躁的姿态。

赵朴初留有这样的遗作:“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是何等超脱的精神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欲望高贵一点,生活悠然一点

欲望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破坏人内心的宁静,让人浮躁、活得累,所以,我们往往对欲望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人的一种客观属性。在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就会想要新的需求。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需求是变化的、递进的,是由“幸福递减定律”所决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的需求,往往是在前面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最大,满足这类需要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实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每个人都沿着“需要层梯”向上攀登,一个需求满足以后,又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而新需求的产生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些什么,即不足感;另一个是个体期望得到什么,即求足感。一般来说,当人们有不足感和求足感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会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去努力追求,一个需求被满足以后,随着满足感逐渐消失,又产生了新的不足感或求足感,进而引起新的需求。如此周而复始,不断递进,得陇望蜀,永不知足的心理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实,就欲望本身来说,它是中性的,是因为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不同,才使欲望有了善恶、好坏之分。

有的人在自己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时候,就向高层次发展,进而以欲望为动力提升了自己、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有着巨大财富和较高精神追求的人,已经把金钱只看成一个“数字”,而他们的衣食住行也尽可能从俭,保证了照顾好自己以后,他们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还把财产捐给社会。他们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物质的低级层面,开始追求比较高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反,有的人永远将需求停留在低层次,而且不断地把它扩大化,灵魂因而变得浮躁,他们精神空虚、虚荣自私、骄奢淫逸,最终在这样的低级欲望中走向堕落。

人的欲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能用积极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它不仅会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强大动力,也不会破坏内心的淡定宁静,更不会让我们活得累,反而会让生命得到升华,人生格局更加广阔,内心变得更加豁达、淡定、宁静。

因此,升华自己的欲望吧!

不要让压力来拖垮你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喜欢压力,甚至完全地排斥压力,其实有压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压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人的淡定,又能导致浮躁,甚至完全把人压垮。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压力,就会感觉轻飘飘的,很容易变得轻浮、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往往容易忽视脚踏实地地奋斗,这样的人经历的挫败要多过顺心,生活又怎能悠然呢?而压力过重,就像泰山压顶一般,让人不堪重负,让人焦虑、心浮气躁,同样难得悠然。

想要获得悠然的生活,我们既不能排斥压力,又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而应把压力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感觉自己因为没有压力而变得急功近利时,不妨主动给自己一点压力;当觉得压力过于沉重时,要及时释放压力,不要被压力拖垮。只有把压力控制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才能让压力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进而与压力共舞出快乐、悠然、美妙的人生舞蹈!

过度的压力让人变得浮躁

现代社会,人们要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手的挑战、同事的竞争、工作环境的变化、家庭和子女的教育问题等,这些就像大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懂得适时地释放压力,必然会给自我的心灵造成创伤,使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变得浮躁。如此一来,生活就没有悠然可言了。

当然,也有人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认为正是压力让人能够踏踏实实而非轻浮地做事。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万事过犹不及,一旦压力过大却又不能及时释放,人就会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心浮气躁、焦虑不安,甚至因此而崩溃。压力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悠然生活的大敌。过度的压力让人活得累,活得痛苦;让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成为奢谈。

南希是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孩,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生活虽然不富裕,却简单美好。这种幸福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在她16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伤心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父母双双离世,对南希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需要照顾,因此,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南希去找工作,却没有人肯聘用她。她不得不去一些小商店做临时工,工作辛苦不说,工资也拿得很少,勉强能够维持一天的基本生活,她每时每刻都承担着沉重的生存压力。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板得知了她的经历,出于同情,聘用了她。但是公司内部的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很优秀,而南希没上过大学,也没有工作经验,什么都不懂。老板虽然收留她,但生存下去还是得靠自己的能力,更何况她不想辜负老板对自己的看重。在这里南希感觉到压力与日俱增,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员工,这就意味着有人被淘汰。南希是个倔强的女孩,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尽自己全力做好。所以她努力地学习,希望自己表现出色,可是,她总比别人要慢一个节拍。

在生活上,弟弟妹妹还小,不懂得照顾自己,家庭的负担也让她倍感压力。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几乎让这个小女孩崩溃了。她想要完成好每一个工作任务,却总是碰到问题,烦躁的情绪让她无法将任务完成;她想要教导好弟弟妹妹,却总是一两句话后就忍不住大发脾气,弟弟妹妹不仅不感谢她,还抗拒她、讨厌她;晚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困扰她,让她焦虑不安,根本没有办法入睡……她觉得生活好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老板看出了南希的坏情绪,主动找到她,对她说:“南希,我请你来公司,是解决你生活上的困难。我知道如果我直接帮助你,会对你造成伤害,所以用了这个方法。可是,我没想到的是,你给了自己那样大的压力。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不管成果怎样,你都不会是被淘汰的那个,所以,不要给自己过多的负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慢慢来,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一股韧劲,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所以你也不必觉得亏欠了我,我相信等到你有能力了一定愿意为公司贡献更多,不是吗?”

老板的话,给了南希一粒定心丸,让她放下了一些压力,果然感觉轻松多了。内心变得宁静,她终于能够专注到事务中去了,也能够与弟弟妹妹们平心静气地沟通了,彼此间的关系也逐步改善。渐渐地,她的工作上了轨道,与弟妹的家庭生活也很和谐,而此时的生活竟是那样的轻松,她的内心得到了安宁。

无论是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还是被聘用后,南希始终处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让她背负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再加上自己的能力局限,她开始担忧,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而生活中与弟妹的相处、对弟妹的教导也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此时,她承担了三重压力——工作、家庭和自我,这三重压力让她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和生活。这是她感到累,甚至有轻生念头的根本原因。幸而,她及时地放下了压力,得以重新过回轻松快乐的生活。

生活中,与南希一样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少,但懂得放下压力的又有几个呢?如果我们正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一定要提醒自己及时释放压力,否则势必会心浮气躁,让生活变得更糟、更累。

及时释放压力

过度的压力会让人变得浮躁,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释放压力,还自己一份淡定宁静的轻松生活。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

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最近几个月以来,总是唉声叹气,烦躁不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压力过大的结果。公司最近刚上市,却恰巧赶上了全球金融风暴,公司处在这风口浪尖上,让他压力倍增。这样不仅工作频频出现问题,而且内心煎熬无比,无法让自己把心静下来。

有人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他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决定去看医生。

他向心理医生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医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端出了一杯水,问他:“你觉得这杯水有多重?”

企业家回答道:“我目测的结果是200克左右。”

医生说:“对,杯子里有200克水。那么,如果我让你一直端着这杯水,你能坚持多久?”

企业家笑着说:“不就是200克吗,端多长时间也没有问题!”

医生说:“的确,200克的水,如果我让你端一分钟,你肯定认为没问题,会帮我好好地端着;可是一小时后,你的手会酸疼,不再像最初那么轻松了,并且会抱怨我的要求不合理,这时,你会变得焦躁;那么,时间再长一些呢?一天?一周?时间一长,你恐怕会被彻底累到吧?”

企业家点点头。

医生继续说:“这杯水的确是非常轻,可是再轻的水,一旦你拿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沉重,也会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时刻端着它。同样的道理,压力也是如此。倘若你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这时压力本身有多轻,只要时间一长,你就感到沉重得无法承受。这时,你不妨想想:‘我为什么要一直端着这杯水?我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把这杯水放下,休息一会儿后再拿起来,这样才能拿得更长久。’我们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把压力放下。当你尝试着放下压力的时候,浮躁就会消失,内心自然会回归宁静,你也就能静下心来处理事务和生活了。”

企业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尝试着去释放自己的压力,情况果然改善。自此,他记住了“及时释放压力”这一平常但重要的生活智慧。

的确,压力就像端在手中的这杯水,刚开始的时候,你能够轻轻松松承担;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重,人也会因为过度的压力而心烦气躁,心累身累。为了防止被压力破坏生活的节奏,就需要适时地释放压力,这样才能还自己一个淡定、宁静的心境,找回悠然的生活。

下面简单地介绍几种释放压力的方法。

(1)走出自我,结交快乐的朋友。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让压力郁积在心中,就会觉得沉闷压抑,浮躁不安。而倘若能走出自我,多接触一些快乐的朋友,就会感染到他们的快乐,自然会放松,压力也会渐渐地远离,生活又会重回最初的淡定、宁静。

(2)走出房间,亲近大自然。当你因为压力而心神不宁的时候,不妨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青山绿水间,人的心情自然放松,浮躁的情绪就会消失,这时,压力也会得到释放。

(3)走出工作,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工作的压力让你觉得疲惫的时候,不如停下来,给心灵以休憩的时间,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这样心情就会变好,那些因为过度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就会被驱散,浮躁也随之而去。

不要在自己的肩上放置过多的压力,要懂得及时释放压力。否则,厌烦、焦虑、浮躁就会一直伴随你,当你被这些情绪填满的时候,淡定、宁静自然就会后退。

适度压力——人生的“镇纸”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随时遭遇到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会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苦恼、障碍和焦虑。这种焦虑又会演变为一种浮躁的心理,让人无法理性地处理问题,这样一来,人会更加心烦气躁,但这并不是说没有压力就好。

事实上,适度的压力不仅无害,而且能让我们更加审慎地思考,更加踏实稳重地做事,有利于我们改掉浮躁之风。

华斯是一名著名的撰稿人,在圈内小有名气,提到华斯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被读者所认可。

他的语言优美,文风华丽。这固然是他的优势,但他因此而认为自己是文学天才,总觉得频频被退稿是因为那些编辑不识才或忌才。他固执地写着那些自以为很出色的文字,但却被大多数人评为空洞之作,他的内心充满了忿怒、抑郁、抱怨。

为了争口气,华斯决定要“一夜成名”。于是,他开始频频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比赛,总是一篇作品还未完成,却因为“灵感”突至而开始创造另一篇作品……就这样,他不仅没能如愿地“一夜成名”,而且连完成作品也成了难事。

更糟糕的是,他的妻子失业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他除了写作什么都不会。妻子劝他务实一些,从小杂志社或报社接一些跟风、迎合读者的活儿,但他却大发雷霆,认为妻子不懂艺术,是在玷污艺术。

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妻子只好做又苦又累的临工。不久,终日处于忧虑、劳累中的妻子病倒了,这让华斯不得不开始承受生存的压力。妻子那数额庞大的医药费,家庭的水、电、煤气费,还有那即将见底的米缸……无一不让华斯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华斯向生活低下了他高昂的头。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他开始写那些流行的、读者喜欢的作品,并且似乎那所谓的“灵感”也不会突然跳出来捣乱了,他不再很难完成一篇作品,他的写作效率变得极高,一周往往能完成好几篇作品,并且至少有2篇被杂志社或报社采用。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他屈从于压力,“委屈”自己的过程中,他开始明白读者的所思所想,开始真正地了解大众的生活,开始认识到自己曾经自以为绝妙的作品是多么空洞。就这样,华斯定下心来做一个小小的撰稿人。

随着在撰稿工作中思想的转变,文风变得越来越厚重,颇有大家之风。后来,他的一篇以自我经历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知名杂志上刊登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风靡全国,而他终于在不浮躁、踏实的努力中实现了梦想。

此时,华斯完全不为生存而担忧,没有生活压力,妻子的病也早好了,因目睹了华斯的改变而更加与他相亲相爱。但他没有忘记“压力”教会他的东西,仍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他说:“我有些庆幸也有些难过,庆幸的是,在生存压力面前我醒悟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浮躁,并且能够在改正之后走向成功;难过的是,我没有早一些告别浮躁。”

是的,正如华斯所说,适度的压力不仅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还会沉淀原有的浮躁情绪,适度压力是人生的“镇纸”。

人不能完全没有压力。如果从未感受过压力,就容易如华斯一样浮躁而不自知。没有感受过压力的人生是轻薄的,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而适度压力则能如“镇纸”般将纸固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因此,我们不应该绝对地抗拒压力,应该适度接受它,甚至适时地主动给予自己一些压力,让压力成为我们人生的“镇纸”。

别把社会不公当压力,公平要靠自己争取

不公平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将不公平当成压力,抱怨、气愤、烦躁,越活越累;相反,有的人能够正确地面对不公平,他们持有“公平不是社会给的,而是靠自己去争取的”的信念,始终淡定地面对,平静而专注地努力,进而越活越悠然。

生活中,把不公平当成是压力、不能正确面对不公平的人很多。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常常被不公平压得喘不过气,因此他们抱怨身世,仇视社会,激进反抗……处处显示着他们那浮躁的内心,无法让内心平静一些以理性分析、淡定地面对问题,生活充满了痛苦,总感到没有出路。如果我们是被“不公平”困扰的一员,那么我们有必要纠正一下自己的认知,调整一下自己的理念,学会正确地面对“不公平”,我们才能更轻松的生活。

那么,怎样面对“不公平”才算是正确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对不公平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或者能力的差别,所以他们努力的结果也会不同。有的人收获了财富,有的人收获了地位,而同样一些人虽然付出了同等的努力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就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别。所以,看上去不公平的现象,其实也是公平的。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就能淡定地看待不公平的现象,不会让其演变为压力,也不会因此而浮躁了,生活自然也会随之变得淡定、宁静。其次,靠自己的努力去缩小差距,争取公平。虽然每个人智力和能力有差别,但是也不能因此自卑、焦躁,让内心浮躁不安,要记住“勤能补拙”。如果能够停止内心的喧嚣,给自己一份淡定,努力拼搏,就能缩小差距,实现公平。

总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公平的现象,就不能把它当做压力,更不能因为社会的不公平让自己变得忿忿不平,心浮气躁。而是应该淡然地看待它,把缩小差距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最后,你会发现差距逐渐缩小,社会也越来越公平。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让自己收获淡定、宁静,生活也会越来越悠然。

黄鹏是一名普通的汽修工,妻子多病,儿子上大学,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那点微薄的工资刚好能够支撑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然而,不幸的是,最近他下岗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又生病住院,需要很大一笔钱,他四处奔走,筹钱为妻子治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有的人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家财万贯,生活一帆风顺;有的人什么都没有,然而灾祸还是会降临,让他们无法翻身。他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压力,他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不幸的命运。

妻子的病治好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他把自己仅有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在城里租下一个小店面,开始给别人修车。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生意,生活的压力很大。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心灰意冷,因为心中有目标,他始终淡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静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精湛的修车技术逐渐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年之后他就还清了所有的贷款。三年后,他在城里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黄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不公正的命运。他把“缩小差距”当作信念,所以遇事淡定从容,在困难面前不烦躁焦虑,正是这种淡定的态度和坚持的精神,让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逐渐缩小自己和那些富人的贫富差距,渐渐争取到了幸福的生活。

在不公正的现实面前,与其一味地抱怨、烦躁,还不如让自己静下心,积极地行动。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是不公平的,它让我们的出身有了贫富之别,人和人的资质也有高低之分。同时,社会也是很公平的,它给了每个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哪怕我们生下来一无所有,只要我们心态淡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后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一片宁静蓝天。

压力来自于生存,还是欲望

要想不浮躁,保持淡定、宁静的心境,拥有悠然的生活,就不能让自己被压力拖垮。然而,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生活处处有压力。当我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压力来自何处?是生存让我们惫受压力,还是欲望使我们产生压力?

现代社会,很多人常常感觉自己压力过重,因此焦虑不安,问及原因,都说是“生存压力”。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存的压力并不大,大的是致富的压力,是来自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力”。

来自生存的压力通过努力可以消除,而来自欲望的压力,无论怎么努力,它还是会一直存在。人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欲望满足不了,压力也无法消除。活在压力下的人,情绪不稳定,常常焦虑,内心浮躁,始终无法让自己淡定轻松地生活。所以,当压力降临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是“生存压力”还是“欲望压力”。对于两种不同的压力,我们应对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淡定、宁静的心态”。实际上,人是需要一点压力的,完全没有压力,人就会飘起来,内心也会生出浮躁的情绪。关于这一点,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人一旦没有了压力,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会飘起来。压力消失了,人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可以把来自生存的压力理解为人生必修的压力,把它当成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有了方向就不会迷失,不会茫然,也不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

少量的压力对我们有利,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种过多的压力大多来自欲望,它会破坏人的宁静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金钱的欲望、对地位的欲望,常常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焦虑、抑郁的情绪也就由此而生,浮躁也往往因此而生,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会变得遥不可及。

张玲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去深圳闯荡,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经理了,并且在深圳也买了一套房。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走到今天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然而她却常常焦虑,夜里经常失眠,究其原因是压力过大。毕业几年,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始终都没有让她得到满足感。她想住别墅,想环游世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这些欲望最终演变为压力,整天折磨着她,让她十分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靠安眠药帮助入睡,身体状况也渐渐不如从前。张玲今年刚满三十岁,但是看上去却像已经四十岁有余了。

这就是重压的结果。一个人的压力和欲望是成正比的,欲望有多少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压力一旦超出人的承受范围,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轻者浮躁、焦虑,重者抑郁,生活没有乐趣可言。

那么,如何把压力控制在我们能够接受范围内,不让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控好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淡定宁静地面对诱惑,当欲望不再成为我们的诱惑时,也不会由此而产生压力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过一种禁欲的生活,无欲无求并不可取。没有欲望,生活虽然可能会没有压力,但是也绝不可能进步。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也应该有一定的欲望。这种欲望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能够指引人淡定的前行。但是要把这种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让欲望演变为无法承受的重压,否则淡定宁静的生活只会是一纸空谈。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压力。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应该分清楚,压力是来自生存还是来自欲望。如果是生存压力,就淡定地接受它,把它变成动力;如果是来自欲望的压力,就要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这种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因为压力让自己心浮气躁,失去淡定、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要让自卑来伤害你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是浮躁的心理根源之一。心理学家指出,自尊、自我价值得到认可是人的本能需求,当自卑与自尊碰撞,产生冲突,人就会变得浮躁,难以淡定,无法获得平静。自卑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但渴求被认可、拥有自尊,在这种矛盾中,他们时刻关注着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异常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也能让他们烦躁、惊慌、无措……相反,自信的人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因此他们总是那样从容、淡定,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进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收获着轻松和快乐!

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地祛除自卑的心理,不要让自卑来伤害我们。随时告诉自己“我可以”,把自卑扔到天外,让自信的阳光洒满人生的旅途。如此,我们才能免除自卑带来的浮躁,更加淡定地走人生的路,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加悠然从容。

自卑让人在矛盾中变得极度浮躁

生活中,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这些“不能”引发的挫败感若不能及时地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会让人心生自卑,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自卑感并不可怕,但是当它成长到足够强大,足以与自尊匹敌,相互碰撞、冲突,就会让我们成为一个自卑的人,让我们变得异常浮躁,让我们被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诸多负面情绪困扰,从而内心煎熬,生活辛苦。

一般来说,自卑的人非常敏感,外界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足以在其内心掀起波澜,让人感到焦躁、痛苦。

林月从小就特别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她经常为自己的肥胖而苦恼,有时候还会因为别人额外的关注而大发脾气。林月总是穿着宽大、款式古板的衣服一个人待在角落,她不希望有人注意到自己。如果有人多看她几眼,她就会觉得他人是在嘲笑自己,然后就会非常焦躁、忧郁。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胖,觉得全世界都瞧不起自己,内心无比煎熬。

长大之后,林月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丈夫一家人对她都很好,每个人都很热情,非常快乐。林月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为了使林月能开心,大家都尽量不触碰她的自卑心理,不提身材、胖瘦之类的话题。谁知这样反而使她更加退缩,她变得紧张不安,躲避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林月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都假装很开心。但只要别人一个打量的眼神就会让她原形毕露,马上变得抑郁气闷。

林月讨厌这样的自己,讨厌这种片刻不得安宁的生活,渴望宁静、平和,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显然,林月的生活之所以这样痛苦,内心之所以如此躁乱,其根源在于自卑心理。如果她没有因为肥胖而变得自卑,那么她就不会将他人投向她的眼神视为歧视、嘲笑,也不会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不安。如果她能够摆脱自卑,那么内心不会如此浮躁,生活也会悠然得多。

当然,自卑让人变得浮躁,还有更明显的体现,比如,自卑的人往往很容易放弃,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而这也注定了他们将会遭遇更多的挫败,在自卑中陷得更深,也活得更累。

陈康是公司的老员工,已经在公司工作了7年。按理说,这样的资历早应该是中层管理人士了,但是他还只是一名基层职员。看着身边的同事一批一批地升上去,陈康也着急上火,久盼晋升而不得,内心渐渐地滋生出了抱怨、不忿。他想跳槽,却又担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让上司对自己刮目相看,却不敢主动承接任务,怕自己会搞砸……就这样,只要想到公司、事业上那些事儿,内心就难有片刻安宁。

好在他运气不错,联系到一个大客户,对方还有长期合作意向。欣喜之余,陈康当天就向上司汇报了,心想,如果能够与那位客户签下合同,就肯定能晋升了。

第二天,陈康又去拜访了那位客户,三句话不离签合同的事儿,这让对方非常反感,客户很快以有事为由将他打发走。陈康也察觉到了对方拒绝的态度,心里沮丧极了,想着:“是啊,我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运气,能遇见大客户?人家不过是耍着我玩而已……”

就这样,陈康再也没勇气去拜访那位客户。几天后,上司询问,他才耷拉着头,支支吾吾地说:“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那位客户忽然就没有了合作意向。经理,对不起,是我错估了形式。”

经理也很沮丧,但一想到这样大的一个客户就这样没了,心有不甘。于是他问陈康要来客户的联系资料,自己去联系。

通过和客户联系、交流,经理才知道,客户只是对陈康的急切态度有些不满,但还是很有合作意向的。最后,经理成功地和这位客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

陈康是自卑的,他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承接任务;好不容易机会来了,却不能淡定地处理,一开始急功近利,后来又轻易放弃,这种种都是浮躁的表现,是自卑催生的浮躁,而正是这些导致了陈康生活得如此不如意。

由此可见,一个自卑的人,必然是浮躁的,难享安宁,难以悠然地生活;而要想告别浮躁,就一定要超越自卑!

告诉自己“我可以”,不再轻易放弃

一个自卑的人,遇事总是认为“我不行”、“这事我干不了”、“这个工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这样一来,往往只需要一点点挫折或诱惑,就会放弃既定目标,活得奔波、忙碌,很累,却一事无成。

其实,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点自信,应该告诉自己“我可以”,这样才能摆脱自卑带来的浮躁,才能专注于事务,淡定地走人生的路。生活也能多一些“如意”和悠然,少一些“不如意”和沉重。

美国著名动作影星史泰龙高中辍学后,一直梦想着当一名演员。可他显然不是天生的演员,很多条件都不具备,单看长相就很难让人有信心,况且他又没受过专业的培训,更谈不上天赋。然而,一定要成功的信念支撑着史泰龙走上了他的演艺之路,他认为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导演,找明星,找制片人……凡是可以让他当上演员的人都被他找遍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看好他。每一次他都十分诚恳地说:“请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可是史泰龙诚恳的态度换回的只是冷漠的目光和嘲讽的讥笑。

不过,这并没有使他气馁。他想自己的失败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他在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反省、自我检讨中进步着。后来,身无分文的史泰龙只好到好莱坞做一些笨重的体力活来维持生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遭受了千百次的拒绝。

他也曾伤心、彷徨,却没有放弃,因为他不服气,他坚信自己可以做演员。于是他开始写剧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剧本给自己换回一次当演员的机会。一年后,史泰龙拿着写好的剧本拜访了众多导演,结果几乎没有人赏识。即使有一两个感兴趣的,一听说他要当男主角,也都纷纷摇头回绝。

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遭受这样多的拒绝也该死心了。可是史泰龙却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不灰心、不沮丧,反而更加频繁地给自己鼓劲儿:“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果真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天,一个拒绝了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实在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可是你执著的精神让我感动,所以,我打算给你一次机会。不过,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剧,先拍一集,由你来担任男主角,效果好,我们就继续,否则,就请你从此断绝当演员的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史泰龙已经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他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结果,出乎除他本人以外所有人的意料,他成功了!这部电视剧第一集就创下了当时全美的最高收视纪录。至此以后,史泰龙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如果史泰龙没有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恐怕在那么多挫败和讽刺的打击之下早就自卑了,而自卑的他则很有可能放弃梦想,变得彷徨,失去人生的方向。或许多年后他仍然在不同行业中辗转,饱尝生活的艰辛,而不会淡定地自省,更不能从容地去准备、去争取机会,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春风得意”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要学学史泰龙的这种智慧:当遭遇挫折,告诉自己“我能行”,这样我们心中就会少一些仓皇失措,多一分淡定自若;少一点沮丧,多一分坚定;生活也少一些沉重,多一分悠然。

相信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生活呢?”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不过要换一种说法,“自卑是一天,自信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自信地过好每一天呢?”

漫漫人生路,我们必须带着自信前行。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更是如此,告诉自己“我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加油”,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避免我们走进自卑的阴影,避免因为自卑而浮躁。这何尝不是一种悠然生活的艺术呢?

把自卑扔到天外

自卑是人生最为沉重的包袱之一,只有将其甩掉,把它扔到天外,才能逐渐建立自信,驱逐由自卑带来的浮躁,获得悠然的生活。

美国国会参议员爱尔默·托马斯就是一个深谙甩掉自卑、建立自信的智慧的人。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在15岁的时候总是被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

与周围的同龄人相比,他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竹竿。他从来不参加棒球比赛或赛跑等活动,同学们总是取笑他,封他一个“马脸”的外号,他非常自卑。

托马斯自我意识极强,有了自卑的心理之后,他不喜欢见任何人,再加上本来他们家就住在农庄,离公路比较远,也碰不到几个人,所以平常只与自己的家人打交道。

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他更加自卑了。

托马斯在回忆那段生活的时候说:“假如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心浮气躁的话,那我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翻身了。一天24小时,我除了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外,不可能再去想别的任何事,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那段时间,浮躁把我绊住了。还好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对我说:‘孩子,你得去接受教育,你的身体既然已经这样了,自卑也没有用。你应该靠智慧把自卑扔到天外。’”

听了母亲的话,他去学校读书了。紧接着发生的几件事帮助他克服了自卑,让他有了勇气、希望与自信,从而使他的人生得以改变:

第一件事: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取得了一份三级证书,这张证书说明他具备到乡下公立学校授课的资格。尽管该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份除了母亲以外别人对他也有信心的证明。

第二件事:一个乡下的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那里教书,这再一次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有了别人的肯定,他也开始相信自己了。

第三件事:第一张支票一到手,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衣服。有了合适的衣服穿在身上,他看上去精神多了,这也增强了他的自信。

第四件事:在一年一度的集会上,母亲敦促他去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这对当时的他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甚至没有独自跟人说话的勇气,更何况是面对那么多人。可是母亲坚持要他报名,于是他开始为这次演讲精心做准备。为了把演说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结果出乎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还赢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这次成功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是他战胜自卑的最大胜利。

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曾不止一次说道:“这四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这里,我们也不妨用上一个假设。假如托马斯没有甩掉自卑之心,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下,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依然会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依然会恐惧、会焦虑。生活依然像以前一样沉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卑情绪的加深,会更浮躁,生活也会更累。但是应该庆幸的是,这并不是托马斯的结局。

其实,自卑同自信一样,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不要以为别人会看不起你,会轻视你,不要因此而恐惧、浮躁。其实没有人看不起你,只有你看不起自己。既然你有一千个理由自卑,那就应该有一万个理由自信!只有这样,丑小鸭才能变成白天鹅。把自卑扔到天外吧,别让它成为你人生路上沉重的包袱。

甩掉自卑、带上自信,你就能迎来成功与快乐,自由轻松地飞翔。

不要让嫉妒来摧毁你

莎士比亚说过:“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是的,善妒的人是可怕的,他们无法容忍别人的优秀,也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幸福。他们的生活不是忙着攀比,就是急着破坏、报复、踩压,不得片刻清闲。他们的内心要么害怕被人比下去,时刻担忧;要么为自己鸣不平,充满了抱怨、愤怒;要么猜疑、算计,即使冒险也要把对方打倒。试问,这样的生活如何会悠然,内心又如何能够淡定、宁静?

因此,尽管“竞争心理”是人所固有的本性,但我们一定不能任其壮大成“嫉妒”,要控制好它,否则生活就会变得浮躁、忙累,内心也会难有安宁。

做一个豁达而非善妒的人,我们的内心会更淡定宁静,生活会更悠然。否则,只会在嫉妒中挣扎,在浮躁的深渊里痛苦煎熬。

嫉妒让人在浮躁中走向痛苦

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会让人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地位、名誉、财产等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产生羞愧、自责、怨恨等一系列情绪波动,让心变得浮躁,不淡定也不宁静,更不快乐。因而,如果想要悠然地生活,我们需要远离嫉妒。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在嫉妒心重的人看来,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乐的,亦没有比他人的幸福更能令他不安的。”换言之,善妒的人,心境总是以别人的幸福为转移,当别人不幸的时候,他就很开心;当别人幸福的时候,他就煎熬、纠结。试问这样怎么能拥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于色”的淡定呢?

通常来说,嫉妒的心理表现是憎恶、忿忿不平、郁郁寡欢。这些不良的情绪经常困扰一个人,会让人心生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为了超过对方,甚至激进、轻率地冒险,最后,或者击败了他人,在短暂的高兴和满足后背负上良心的谴责,然后又陷入新一轮与更优秀的人一比高下的忙碌算计中;又或者败给对方,更加不忿、仇视对方,冲动地做出更加激进、冒险的事来。显然,无论结果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算不上好结果,会让我们更浮躁,背负更多的包袱,活得更累。

老张是一家公司的老员工,多年来兢兢业业,业务过硬,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了一次晋升的机会。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公司里来了一名年轻的员工——小王。此人不仅工作做得好,而且还很有人缘,深得老板的厚爱,晋升为部门主管。

自此,老张的升职梦破灭了。他开始妒忌小王,再加上同事们的添油加醋,嫉妒之火熊熊燃烧了起来。

老张每天关注着小王的一举一动,处处看他不顺眼。看着老板表扬小王,心里不是滋味,烦躁不安,工作也没有心思做了。他时刻准备着挑小王的错,给小王下绊子,奈何总也找不到机会,他越来越急躁。

在无数次的气闷、抱怨后,机会终于来了。这天,老板要小王处理一份重要文件,叮嘱他千万不要弄丢了。老板与小王的谈话,刚好落进了老张的耳朵里。老张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他在小王处理好文件准备交给老板的前一天夜里,偷偷潜回公司,从小王的办公室拿走了这份文件。

结果,老板一怒之下,让小王去人事部办离职手续。老张高兴极了,可3分钟后,他陷入了恐惧,坐立不安,因为小王报警了。

虽然老张祈祷了无数遍,但真相还是被警察从监视录像的记录中挖了出来。事情以他被公司开除,背上案底告终。

故事中的老张因为嫉妒小王,而产生了强烈地踩压小王的欲望。在寻不到机会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浮躁、冲动,以至完全丧失了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干了傻事,落得可悲的下场。

我们应该远离嫉妒的心理,不要让嫉妒之心把我们的生活变得阴霾、沉重。当发现我们的内心因为嫉妒别人的幸福与成功而变得不安浮躁的时候,要及时自我调整。千万不要任由自己被嫉妒控制,进而变得浮躁冲动,甚至失去理智,做出偏激的事情,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其结果往往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

在生活中,总有人比我们强,比我们幸福,我们应该用淡定的心态去看待。豁达一点,保持内心的宁静,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悠然生活之道。

不再攀比,轻松永伴

嫉妒源于攀比,反过来说,是攀比让人产生了嫉妒心。一攀比,人就容易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变得焦躁、烦恼、痛苦,而这些都会让我们活得很累。由此可见,为了能够轻松、快乐的活着,我们应该告别攀比之心。

有一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够真正做到不与人攀比的人却很少。很多人轻松快乐的生活正是从与人攀比开始失去的。

林子是公司里公认的美女,挺要强的一个女孩子,她坚信自己的未来前途无量。有了这份自信,她的生活总是轻松自如,充满了欢乐,可最近这种轻松的生活状态消失了。

原来,最近的一次中学同学聚会让她受了刺激。得知同学聚会的这个消息后,林子还特别激动,她以前成绩不错,是班上唯一一个上重点大学的人。当时,大家都很羡慕她,她想多年以后,自己同样还能以一个成功者的面目出现。

林子很早就到了聚会地点,在门口接待大家。这时来了一辆奔驰,一个美女从车上走了下来,给了林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大美女同桌,认不出我来啦?琪啊!”林子当时就给愣住了,这不是中学同桌琪吗?

后来在闲聊的时候,林子得知琪已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看着漂亮得让人眩晕的琪,想想她的“大奔”,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林子,忽然间没有了优越感,觉得心里非常难受。

聚会结束后,琪和林子一起去逛了商场。在商场,林子一下子就相中了一件衣服,但看到要五千多元,就彻底放弃了。而同样看中这件衣服的琪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买下了。这时,林子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嫉妒在攀比中油然而生。

回家以后,林子越想越难受,以前自己在能力、智力以及学历等方面都要比琪强,可现在掉了个儿,这让自己怎么能接受?她失落、不甘、气闷、不平,内心焦躁不安,难以平静。为了平复心情,林子吞了一片安眠药上床睡觉,她告诉自己睡一觉就好了。然而,这种“浮躁”不仅没有就此打住,而且持续地破坏她的心情,让她活得越来越累,林子脑中全是琪的奔驰和一挥手买下五千多元衣服的样子。她不停地将自己的各个方面和琪比较,越比较越嫉妒。这种嫉妒的心理就像一个蛀虫,时刻撕咬着她的心,让她片刻不得安宁。

她无法安心工作,经常出错,有时候眼睛盯着文件,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回到家中,也常常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叹气,脾气也变得极为暴躁,常常乱摔东西。内心不再淡定,生活不再轻松,宁静彻底被打破了,林子的日子过得很煎熬。

林子常常会想,要是没去参加那个同学聚会就好了,没有遇见琪,现在她的生活状态依然还会像以前一样轻松、快乐。

实际上,让林子不能轻松快乐生活的并不是“参加了同学会”,而是“攀比”。攀比本身就是一种浮躁的生活方式,会滋生嫉妒,进而让人陷入被不忿、不甘、沮丧等一系列负面心理共同构筑的痛苦桎梏中。

生活中,如果我们盲目把自己和那些优秀的、事业有成的人进行对比,自然会发现差距,而差距极易引发我们的嫉妒之心,让我们变得抑郁、浮躁。

其实,如果我们能在看到对方优势的同时,能淡定地面对差距,接受差距的存在,通过“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方式去缩短差距,那么,无论这个差距有多么巨大,我们都能悠然地生活,并且让这个差距越来越小。

简单地说,比较而不是攀比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是淡定宁静的可靠保证。它既能让我们悠然地生活,又能让我们积极地生活——提升自我,改善生活。

用豁达替代嫉妒

嫉妒是一种负面的心理,会让人失去理智,变得疯狂,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一个人若是陷入了嫉妒中,很难让自己解脱。真正的智者,不会让自己心存嫉妒,那些能够轻松快乐生活的人始终有一颗豁达的心。在别人超越自己,获得幸福或成就时,他们会用微笑坦诚地祝福别人。

众所周知,阿姆斯壮是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与阿姆斯壮共同执行登陆月球任务的另一人——奥德伦先生。

在登月成功的记者会上,阿姆斯壮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奥德伦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他似乎被世界遗忘了。这时,一名记者突然问:“奥德伦先生,你和阿姆斯壮共同执行了登月任务,仅仅因为比你先一步登月,他就功成名就,而你却不被世人所知晓。对此,你觉得遗憾吗?”

众人顿时把目光转移到了奥德伦的身上,都想听一听他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然而,奥德伦一派轻松,微笑着说:“各位,不要忘记了,返回地球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走出太空舱的人,因此,我是由其他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霎时,会场上传来了雷鸣般地掌声,大家对奥德伦这种淡定宁静的豁达胸怀钦佩不已。

仅仅因为时间上的一丁点差异,奥德伦与阿姆斯壮所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后者被众人关注,前者却默默无闻地坐在一旁。如果面临类似的情况,许多人都会忿忿不平,但奥德伦包容了“不公平”,他始终淡定地微笑着。即使被问及令人尴尬的问题,他也是坦然一笑,没有背负上“嫉妒”的包袱。这份豁达让人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很多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讨厌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喜欢争第一。一旦被人赶超,内心就会忿怒嫉妒,这样一来就会让自己变得浮躁,让淡定宁静的心态无处可寻,与悠然的生活也失之交臂。与其因嫉妒而活得如此疲累,不如豁达地微笑以对,用豁达替代嫉妒,微笑着祝福,这才是智者应有的选择。

一位年轻人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宁静美好。最近他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现在已经事业有成,还在京城买了一栋大宅子。

朋友的成功激发了他的嫉妒心,他非常烦躁,对生活的现状也感觉很不满,久而久之,内心变得浮躁不安。他想要远离浮躁的心态,但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决定去找智者。年轻人找到智者,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他。

智者把年轻人带到一间房子里,指着桌子上的一杯水说:“你看这杯水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静止。”

“那现在呢?”智者开始晃动桌子。

“激烈地晃荡。”

“这正如你现在的心境。在没有得知朋友成功的消息之前,你的内心就像是静止的水一样。但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你的心境变了,你开始嫉妒、浮躁,使得内心这杯水晃动。此时,你要做的就是尽量保持内心的平衡,让自己豁达淡定一些。”一边说着,老人一边将那杯水倒入一个相对大许多的盆里。在桌子同等程度晃动的情况下,盆里的水晃荡的程度小了许多。

瞬间,年轻人明白了。他试着用豁达替代嫉妒,他告诉自己:“嘿,小气的家伙,你的朋友事业有成,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你应该去恭喜他,否则会显得很失礼的……”就这样,他找回了淡定、宁静和轻松。

故事中的年轻人因为嫉妒让自己变得浮躁,他用豁达替代嫉妒而重获淡定、宁静和轻松。选择一种态度,成就一种生活,渴望悠然生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豁达而选择嫉妒呢?要知道,别人的成功和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我们应该豁达一点。

当我们被他人嫉妒

嫉妒他人,进而诋毁他人的成功或幸福,这本身就是浮躁的表现,会让我们在浮躁中走向痛苦,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拒绝嫉妒之心。可是,如果我们成了他人嫉妒的对象,情况又会如何呢?我们是否还能远离浮躁,悠然地生活呢?

显然,在他人的熊熊妒火中是很难悠然生活的。一方面,他人的妒火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机感,我们会由于害怕被他人下黑手,终日如履薄冰,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人很容易浮躁起来。另一方面,不断被他人挑衅,通常没有人能够不发火,甚至很可能冲动地与对方针尖对麦芒地干上一场。

因此,平息他人的妒火,对远离浮躁、回归淡定宁静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要找到平息他人妒火的方法,我们不妨先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一下对方的心理:

哪些人最可能妒忌我们?当然是自我评价低的人。

可是,自卑的人很多,妒忌我们的人还是少数,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妒忌”和“自我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那少数的自卑的人妒忌我们呢?确切地说,是“自我评价”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对自我价值的衡量,才是让对方妒火中烧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个设计师是更容易妒忌另一个比他更有创意的设计师呢,还是会妒忌一个网球打得比他出色的老同学呢?显然,他更容易妒忌另一个设计师,因为设计的创意直接关系到他的自我价值。如果在这方面他技不如人的话,他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我”是谁?“我”该如何定位自己?作为一个人,“我”的价值有多大?但是,如果有人网球比他打得好,虽然这也造成了他的自我评价低,不过他不是职业网球手,网球打得好不好,他根本不在乎。这威胁不到他的自我价值,因此他不会妒忌。

换句话说,要想熄灭人家的妒火,我们只是笼统地提高对方的自我评价是无法奏效的。我们要清楚,对方的妒火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才烧起来的。如果不能让对方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自我肯定的话,那么妒火就会越烧越烈。相反,如果我们能让对方肯定自己的价值,就能釜底抽薪般的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女士,有一个英俊潇洒、聪明体贴、工作勤奋、但家世不好的男朋友,还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蓝颜知己,男朋友妒忌她的蓝颜知己,总是吃醋。女士对此相当恼火,耐性几乎被耗光了,那么她应该怎样平息男友的妒火呢?如果我们是这位女士,通常会跟他讲:我们爱他,他英俊潇洒、精明能干,比那个蓝颜知己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极力提高他对自我的评价,甚至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这样做,可是我们发现,这样说得我们都烦了,而他还是妒忌、吃醋。我们会不会觉得很费解呢?其实,这样做之所以不管用,是因为他妒忌、吃醋的原因并不是我们说的那些,而是那个蓝颜知己所具备的“特质”——钱。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与他的自我价值密切关联的“钱”进行开解,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告诉他:相对于感情而言,钱一点都不重要。然后把原因解释给他听,并且让他相信,这样妒忌和醋意自然就都没了。

上面的例子中,想让男朋友不再妒忌,女友可以说:“我觉得,衡量一个男人的真正标准并不是他有多少钱,而在于他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进取心。虽然我对他印象不坏,但感觉他似乎总在炫耀自己有钱,我想他大概是想借此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空虚吧!所以,有时我也很替他难过。”听了这番话,相信男朋友应该不会再因女友和这位蓝颜知己的交往而打翻醋坛子了,因为“钱”已经不再对他有威胁。男友可能会想:“那家伙也真够可怜的,因为钱多所以对我女朋友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还好我不是有很多钱!”这样,他不仅不再妒忌,反而因没钱而感到安慰。

一般来说,使对方能够不质疑自己的价值,妒火就会熄灭了。然而,生活总有例外。比如对方属于顽固派,即使我们这样做了却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又或者对方的妒忌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我们还有计可施吗?

这些人的妒忌是源于心灵深处的不安全感。他很难信任人,已经自己钻到了牛角尖里,脑子完全被失衡的情绪控制,因此,他的妒忌往往莫名其妙,没有逻辑可言,无论我们做什么、说什么,即使是最清白无辜的情况,他也会妒忌。

显然,他们中“妒忌”的毒太深了。此时,除了“以毒攻毒”外,我们别无他法。具体做法就是:我们也公然妒忌他,把他的言行发扬光大后再还给他。这样,他的妒忌将可能发生戏剧性转变。一则,我们妒忌的风头压过他,看见更厉害的,他会本能地“抱头鼠窜”,赶紧撤退;二则,看到自己竟然让我们妒忌成这个样子,自然找回了一些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安全感也就慢慢回来了。

平息他人的妒火,我们才能生活得悠然。当我们被他人嫉妒的时候,上面的方法不妨试一下。

不要让焦虑来困扰你

生活中,许多人的内心常常充满了焦虑,例如,有的人担心毕不了业;有的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有的人担心工作做不好;有的人担心身体不健康;有的人担心家庭不幸福……这种种担心就是焦虑的具体表现。其实,这些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即使是所有的这些坏的结果都会发生,也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并且,实际上,人们为之焦虑的事情有很多后来并没有发生,但是人们却因为不停地焦虑,让生活变得痛苦不堪,彻底与悠然失之交臂,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焦虑是浮躁的一种具体表现,想要摆脱这种浮躁,让生活在淡定和宁静中悠然前行,就应该修炼好自己的心灵,找到克服焦虑的方法,例如充实自己,不要给生命预留焦虑的时间;在感觉焦虑的时候,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这些都是赶走焦虑的良方。

焦虑让人累,淡定才会悠然

人生无常,其不可确定性往往令人焦虑、恐慌。面对时刻都在变幻的世界,许多人都有一种无力感,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担心了,而这种无止境的担心会慢慢把我们逼到死角。

有一位曾经乐天知命的母亲得了焦虑症,她的女儿说:“母亲现在变得非常神经质,总是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又担心那个。”她举了三个例子:

有一天,妈妈独自一人开车去买东西,她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到百货公司去采购。等她带着大包小包东西出来,走到停车场的时候,见到几位警察等在她的车子旁边。她慌了,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慌乱之下,脑袋竟然一片空白,愣了好半天,才想起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儿。

“我是妈妈啊!现在在××百货公司的停车场,你赶快来!有好多警察围住了我的车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赶快来啊!”妈妈焦急地对着电话喊。

女儿正在开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已经变得颤抖,立刻对所有开会的同事道了歉,向总经理请了半天假,朝着不远的百货公司停车场急驶而去。当女儿赶到的时候,发现妈妈脸色发白,神情紧张。

女儿陪妈妈走到自己的车子旁边,气喘吁吁地问那几位警察:

“警察先生,发生了什么事吗?”

几位警察愣了一下,其中一位说:“会发生什么事?警察也得有个地方站一站啊!”

第二次发生在家里。

女儿夫妇刚有了个女儿,父母都非常开心,每天乐呵呵地含饴弄孙。

不满周岁的小孩子手指甲特别薄,就像刀片一样,把外公的脸上抓得伤痕累累。

“天哪!你的脸怎么给抓成了这样!”母亲看到自己丈夫的脸叫了起来。

“那有什么办法!我要出门了。”父亲轻描淡写地说。

可是母亲并没有因此罢休,她把外孙女抱过来贴在丈夫脸上说:“快,咬外公!”

外孙女刚长了几颗牙,恰是见了什么东西都咬的时候,一张口,就在外公脸上咬了个齿痕。

丈夫不明所以,问妻子这是做什么,妻子理直气壮地答道:“哼!我可不能让人以为我欺负你,坏了我的名声!如果有人问,你就让他看看这个小牙痕。”

还有一次,发生在医院里。

母亲感染了流行性感冒住院,她躺在病床上沮丧地对家人说:“我……我可能不行了!”

原来母亲发现医生在自己的病历上画了一个惊叹号,她认为自己肯定是得了绝症。女儿无奈只好去找来护士,当着母亲的面问她:“护士小姐,我妈说,她看到医生在病历表上画了个大惊叹号?”

护士回答:“是啊!那是指要打点滴,怎么啦?”

这位母亲从乐天知命变成无时无刻不在焦虑、恐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烦恼。人生的“无常”有些来自环境的变化,有些来自本身的疏于管理。凡是我们事先预料不到的都称做变量,凡是由平顺突然走逆的都是无常。

人生无常、时起变化,所以引起我们焦虑、恐慌。然而,眼下,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心理疾病等病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病症多半都和自身的情绪、压力相关。

焦虑、恐慌的天敌是淡定、理性,一旦懂得怎么思考,知道怎么运用情绪的时候,就能掌控自己,就不会忧虑了。就像下面故事中的松鼠夫妇: TYm6dBU9GmfhZ5KujCxy8ZH0uR40xnMSLuqhdgD6qqX3X8P+a0Tv6hw7z73XIJB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