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了解浮躁,走近悠然生活

浮躁让我们失去了宁静,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于是,内心有了不满,有了抱怨,有了烦恼,生活也因此变得压抑、疲累。了解浮躁,才能跨越浮躁,才能摆脱内心的不宁和生活的压抑。现在,请开始了解浮躁,开始走近悠然生活的第一步。

不是这个世界太让人累,是心太喧嚣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太累,我们无法负重前行。其实让人感觉疲惫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的内心。当一个人的内心承载了太多,不知道放下;当一个人思想过于复杂,不知道简单化;当一个人没有人生的目标;当一个人内心没有希望等,他常常会浮躁不安,也往往会觉得疲惫不堪。

想要消除这种疲惫感,让生活变得宁静悠然,就应该放下一些东西,让思想简单化,给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份希望……驱走内心的喧嚣,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轻松、悠然。我们生活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内心世界会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而变得浮躁,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自己静下来,要让心灵像沉静的湖水,波澜不惊,隔绝喧嚣,拒绝浮躁。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更轻松,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悠然。

那么,怎样告别喧嚣,拒绝浮躁呢?一起来看看吧!

沉淀,生活便能由浊变清

一口井,经历了暴雨的洗礼,井水依然清澈,原因在于它懂得沉淀。沉淀是一种人生智慧,沉淀能让浮躁的心变得宁静,而宁静又能让生活变得更悠然。因此我们要学会沉淀自己的生活,让清者上扬,浊者沉淀。

一个书生,做事急功近利,时常为了一件事情,心力交瘁,结果总是距成功差一步。为此,他感到很痛苦,于是找到镇上的智者诉说自己的痛苦。智者听了书生的诉述,把他带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屋子里的桌子上放着一杯水。智者微笑着对书生说:“你看看这杯水,在这里放了这么久了,每天几乎都有灰尘落进水里,但是水依然澄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书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因为灰尘都沉下去了。”

智者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人生就如同这杯水,懂得沉淀,才能让水变得澄澈。内心不够平静,就如杯子不停地晃动,水自然会变得浑浊,人生自然会变得痛苦。当你因为一件事情忙碌却没有结果的时候,记住让自己沉淀下来,反省自己,找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切记不要因此而变得浮躁,要知道,人在浮躁的时候,思考能力只有平静时的一半。人生,如同这杯水,要平静地接纳一些事情,不浮躁,才能保持澄明。”

生活中,有的人内心浮躁,有的人内心宁静。那些内心浮躁的人,总是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无法成就自己的人生。而那些内心宁静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事物,淡然地面对人生的起伏。他们的人生虽然未必一帆风顺,却总是悠然自得,其实不是世界本身宁静,而是他们的内心始终没有浮躁。他们总能在浮华的生活中沉淀自己,无论落入多少灰尘,都把它们沉入杯底,让生活之水保持清澈。

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年轻时的达尔文,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1831年,他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他的父亲觉得对于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而言,牧师是最适合的职业,既有丰厚的待遇,也有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有许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父亲安排的牧师职业确实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大学期间,达尔文对博物学非常感兴趣,因而希望继续从事博物研究。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达尔文放弃了牧师职业,自费进行了艰苦漫长的环球考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放弃,不浮躁,保持宁静。在漫长的科考过程中,他不受外界的影响,把一切困难、烦恼都沉淀下来,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每到一处,他不辞劳苦,采集动植物的标本,记载新物种。

经过五年的环球考察,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此后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在当时的生物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达尔文最终为生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不浮躁。他懂得沉淀自己,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坚持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别人的劝说还是外界的诱惑,都无法搅乱他的内心,无法让他变得浮躁,因此他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生活中,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懂得沉淀的人。我们的一生要面临无数的诱惑和挫折,如若能够沉淀内心的浮躁,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路,那么成功必然会如期而至,生活也将因此变得轻松。

不懂得沉淀的人,内心难以获得真正的宁静,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他们被各种事物诱惑,不停地追逐不同的目标,结果却事事差一步,烦恼和痛苦也由此而生。这些烦恼和痛苦又会加深浮躁的情绪,如此循环往复,人生必然疲惫不堪。

其实,真正让我们疲惫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的内心。当我们感觉到内心的喧嚣时,不如让自己沉淀下来,就像河里的水,无法载动鹅卵石,就让它们沉淀在河底,自己依然潇洒地向前流去。人生也应该如水,学会沉淀,才会澄明清澈;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潇洒向前。

浮躁与疲惫是选择,宁静与悠然也是选择

很多人都有一个惯性思维,盲目地认为“幸福就在山的另一边”,他们执著追求远方的幸福,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屑一顾。就这样,他们选择了浮躁,也选择了疲惫的生活。

其实,幸福不是我们即将得到多少,而是我们已经拥有多少,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构成幸福的主体。如果能够树立这样的认知,我们的心灵就会获得宁静,变得悠然。比如,冬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如果我们能够体味这种幸福,那么心就会宁静,生活如此轻松、快乐。悠然就是这样简单,不用竭力去塑造,也不用费力去追求,只要选择关注自己已拥有的,就会获得宁静与悠然。

认为幸福在前方或他处,盲目地追求幸福,一方面,不停地追赶让人疲累不堪;另一方面,一直追求却从未能把幸福抓在手中,往往会让人越来越懊恼、浮躁,试问,这样如何能悠然地生活呢?显然,这违背了幸福的初衷,幸福会远离我们。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选择了一种错误的幸福认知。在他们看来,幸福在远方,因而每时每刻都迫切地渴望幸福、忙碌地追求幸福,内心长期处于不满足的状态;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越来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如此一来,便会陷入更大的失望和沮丧中,痛苦地煎熬。

其实,人生就像登山一样,很多人以为最美的风景在山顶,所以从一开始就低头往上爬,只想尽快到达山顶,从不抬头、静下心来看看身边的景物。单调、劳累的旅途让心变得浮躁,浮躁的心让人看不到幸福,不幸福又让人觉得旅途更加单调、劳累……于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离幸福越来越远。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是非常容易的。当我们调整自己对幸福的认知,学会因已拥有的而满足、快乐,不再眺望远处的风景,不再为追求的幸福而浮躁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淡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悠然。

一位年轻人步履匆匆地行走在路上。此时,他的身边有美丽的鲜花,有温暖的阳光,孩子在路上嬉戏,幸福的恋人手挽着手在散步……但是,他对这些美好的事物全然不见,只是低头匆忙赶路。

这时,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步履匆匆?”

小伙子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仍然继续向前走,非常烦躁地答了一句:“别拦着我,不要浪费我的时间,我在追求幸福。”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20年,年轻人已到中年,他依然低头匆忙地赶路,不肯做片刻地停留。

这时,又有人拦住了他,问:“朋友,你为什么这么着急?”

“走开!别挡着我!我在追求幸福。”他烦躁地说道。

时间又过去了20年,他已经成了一个面色憔悴的老人,却还没有得到幸福,他感到沮丧、难过。这时,有人问他:“朋友,你还在追求幸福吗?”

“是的。”

“现在你得到了吗?”

“没有。”

“其实如果你停下来,就会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幸福不是远处的目标,而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你静下心来,不要这么浮躁,你就会得到自己的幸福。对幸福的迫切让你变得浮躁,无法找到幸福。现在,静下心来看一看,你看,美丽的夕阳、摇曳的杨柳、孩子们的欢笑、恋人间的浓情蜜意……这一切不都是幸福吗?你那样急切的追求,让你与它失之交臂了。”

老人听完后,猛地惊醒,眼泪掉了下来。原来跟他对话的那个人,就是幸福之神,他低头追寻了一辈子,最后才发现其实幸福之神就在身边,但是他如此浮躁,以至于看不见幸福的所在。

生活是宁静、悠然的幸福,还是浮躁、疲累的煎熬,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当我们选择将目光停驻于已拥有的事物上时,就已经约定了幸福。

请记住,当我们迷路时,有人微笑指路;当我们远足口渴时,有人捧上一碗清茶;当我们饥饿时,有人备好了饭菜;当我们疲惫时,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停靠;当我们寂寞时,有人问候;当我们历经坎坷时,有人鼓励……这种种都是幸福,都在我们身边。幸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而是我们已拥有的!记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悠然地生活,同时也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目标让人在黑暗中也能保持淡定

人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目标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线亮光,能够指引我们走出黑暗,避免我们在黑暗中迷惘、彷徨,变得浮躁。目标明确的人总是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挫折,进而取得成功;相反,没有目标的人则容易被困难、挫折打败,容易因诱惑而迷失,进而在黑暗中变得浮躁,见不到成功的曙光。

一个有着远大目标的人,即使遭遇暂时的黑暗,也不会因此而迷惘,不会因此而焦躁不安,他们总会用“目标”这盏明灯来指引自己,驱散一切黑暗,并最终获得成功。

著名的文学家马克·吐温,有一段时间对经商很感兴趣,于是他弃文从商。第一次,他投资打字机,结果被人欺骗,赔了19万美元。但是,他还是不想放弃,第二次,他创办了一家出版公司,但因为不懂经营,结果又赔了9万多美元。两次生意让他赔了将近30万美元,不仅自己多年的稿费赔得一干二净,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债权人达到了96个之多。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他感觉非常绝望,痛不欲生。整日里想着自己的失败,现在的生活与之前生活的落差让他感觉更加烦躁。他想重新振作,但是失败又压得他抬不起头,两种情绪激烈地交战。绝望、烦躁、矛盾的浮躁情绪时刻困扰着他,久而久之,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他的妻子知道如果丈夫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一生就毁了。她知道丈夫确实没有经商的头脑,但是在写作方面却是一个天才。

因此,她对自己的丈夫说:“虽然经商让你失去了很多,但是却没有夺走你的才华。你是个写作天才,在这一方面你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如果你能把写作当做人生的目标,并以它为指引,那么你就会在黑暗中发现一线光明。”

在妻子的鼓励下,马克·吐温让自己平静下来,重新走上了创作之路,很快就摆脱了黑暗的心境。从此之后,他一直把写作当做自己心中的“明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始终以写作的光芒照亮自己的人生路。

不久之后,马克·吐温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就。

妻子在马克·吐温感觉最黑暗的时候,给了他目标,为他指明了光明之路,不仅安抚了他浮躁的心,也给了他驱散黑暗的力量。最后马克·吐温静下心来,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光明。

黑暗中,没有目标的人,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常常彷徨不知所措,焦躁不安,这些浮躁的情绪,使得他在黑暗中越陷越深。而有目标的人,总是能摆脱黑暗的困扰,找到光明的所在。有目标作为指引,内心就不会彷徨,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让自己保持淡定宁静的心态,所以他们大都能够获得成功。

面对黑暗,如果我们一味诅咒黑暗,抱怨黑暗,急躁地为自己找一条出路,那么只会四处碰壁,在黑暗的沼泽中越陷越深。但是假如我们能在黑暗中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能在黑暗中发现亮光,从而驱散黑暗。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控制情绪,让自己成为心情的主宰,不让它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静如止水,浮躁不生,才不会被生活牵绊,为生活所累。当我们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与其说是一些属于外在客观因素的“黑暗”影响了我们的心境,让我们浮躁不安,倒不如说是我们内心不够静,未能找到人生的目标,来平定自己不安的情绪。

当我们遭遇黑暗的时候,如果能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那么不需要别人的指引,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有了目标,就能摆脱迷茫、彷徨,以及焦躁不安的浮躁情绪,从而淡定地走人生的路,获得悠然的生活。

用希望抵御浮躁,收获淡定

这世上的一切都是依靠希望而完成的,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境,遭遇怎样的失败,都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自己保持镇定,把心安放于希望之中。

有希望的人生,就不会受绝望的困扰。当绝望来袭的时候,也能淡然面对。

有位医生在医学界享有盛誉,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是当头一棒。

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凳子上,看着即将落下去的夕阳,十分不安,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如同夕阳一般,即将走到尽头,但是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他的内心激烈地挣扎着,一个声音说:“认命吧!”另一个声音在说:“为什么命运要对我这样残忍?”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情绪,忍不住握紧拳头狠狠地朝凳子上砸去。

这时,一位老人推着轮椅过来,问他为什么看上去很焦躁不安,他向老人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老人微笑着说:“你相信吗?几年前,我就被诊断患了癌症,并且已经是晚期了。现在几年过去了,我还能在这里看夕阳。”

医生惊讶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老人说:“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很绝望,不知所措。内心很不安,想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我也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家人温暖的陪伴,还有每天的日出,给了我生存的希望。有了希望,我可以坦然地面对每一天,内心轻松了,人也就精神了,一晃几年就过去了。”

医生听了老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到自己还有可爱的儿子,还有温柔的妻子,有他们的陪伴,生活就有希望。这样一想,心也静下来了,不再绝望了。

老人把心安放于希望之中,用希望和病魔做抗争,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生存时间。医生看不到生命的希望,所以他的内心焦躁不安,矛盾挣扎,这些浮躁的情绪一直围绕着他,从而更加绝望。通过老人的故事,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把自己的心安放于希望之中,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人活在世界上,难免会遭遇绝境。遭遇绝境,很多人以为没希望了,就产生了失落、悲伤、烦躁、绝望这些浮躁的情绪。然而另一些人,面对绝境,仍然会给自己一个希望,把心安放在希望之中,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淡然地看待困境,这样一来反而能很快走出绝境。

从前,有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的盲人父子,他们每日靠弹琴卖艺维持生计。

一天,父亲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知道儿子未经世事,遇事容易急躁、悲观,如果一直被这些浮躁的情绪困扰的话,会不幸福、不成功。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他决定给儿子一点希望。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它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已经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必须弹断第20000根琴弦后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

儿子流着眼泪答应了父亲,不久之后,这位父亲便含笑离去。父亲去世后,儿子很难过,但是父亲给他的秘方成为他的希望,有了这个希望在心中,他把悲伤和难过放到一边,静下心来,不停地弹啊弹,他弹断的琴弦日益增多。当他弹断第20000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变成了一位享有盛誉的演奏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用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把琴盒打开,取出秘方,叫别人念给他听。

可是,人家却告诉他,那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上面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却笑了。

父亲的无字秘方就是希望,正是希望支撑着他走出了困境,走过了数十年的时光。有了希望在心中,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把沮丧、绝望、烦躁这些让人浮躁的情绪抛开,专心弹琴,最终战胜了困境。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在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人们常常抱怨生活没有希望,世界一片黑暗,因而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恐慌,对未来没有一点信心。其实不是世界让人绝望,真正的绝望来自一个人的内心。处境再艰难,只要不丧失信心,不心生浮躁,守住内心的希望,就一定会有拨开云雾之时。把心安放在希望之中,才能在逆境中保有淡定宁静,轻松行走于人生的旅途。

复杂带来浮躁,简单才会悠然

生活本来就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却觉得世事艰难复杂,其实不是世界复杂,真正的复杂源于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复杂的人,看待这个世界也是复杂的,而内心简单的人,会把世界也看得简单。

内心复杂的人,遇事容易浮躁,因而在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乐趣;而内心简单的人,淡定从容,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快乐也就伴随着他们。因此,要想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平定内心浮躁的情绪,就得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简单的人,永远保持一份纯真、淳朴。

“简单”,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正如冰心所言:“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其实,世界本来是简单的,它之所以会显得复杂,是我们的内心把它复杂化了。

有一个渔夫,他总是每天只打一桶鱼,这桶鱼正好够他维持一天的生活。

打完鱼他就上岸,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晒太阳,一边望着蓝天白云,一边怡然自得地抽着烟,渔夫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这天,他遇到一位过路的客商。商人对他说:“你每天为何不多打一些鱼,挣足够多的钱和我一起去做买卖?”

“然后呢?”渔夫反问道。

“然后,你就能挣更多的钱,等你老的时候,就能天天像现在这样晒太阳了。”

渔夫听了商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拼命工作,一段时间后,渔夫挣了很大一笔钱,然后就跟着商人做起了买卖。开始的时候,渔夫觉得很满足,可是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赚到了钱还想再赚更多,这种功利的思想常常破坏了内心的平静。他无法让自己安定下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生活让他觉得很累,于是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上。

商人很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回去呢?”

渔夫说:“在商场上我确实能赚很多钱,但是一旦进入商场,我的内心就失去了平静,我无法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这种生活让我觉得很疲惫。回到这里以后,虽然我没有很多钱,但是我的内心不会喧嚣,我可以静下心来享受阳光,这种简单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渔夫曾经的生活很简单,他的内心不受物质的影响,因而喧哗不生,他可以平静地享受生命的美好。但是进入了商场后,他的生活复杂化了,他的内心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平静,无法享受生活。所以他最终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虽然没有很多的金钱,但是却能够让自己过得怡然自得。

简单,是平息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宁静的有效途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如果能够用简单的心态去面对,那么内心就不会有浮躁的情绪,简单能还我们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

周国平有一句话说:“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拥有一颗简单的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在内心里始终为自己留下一片宁静的天空,才能获得真正的悠然。

人生短暂,不要把我们的生活复杂化,简单一点就好。

简单是一种平淡,而这种平淡远离了一切喧嚣,回归了内心的平静,生活也因此变得自由轻松。

简单,我们才能潇洒地行走于人世间。相反,如果把简单的日子过得很复杂,不仅会使自己感到很沮丧,还会使自己感到很疲惫。

简单的生活有利于清除物欲与生命本质之间的樊篱。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更不要使自己的生活被自己的复杂思维所累,做一个“简单”的人。

不浮躁,淡定前行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事情,或痛苦、或快乐,有得意也有失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别忘了带着淡定前行,不要让纷繁的世事让内心变得浮华。

什么是淡定?就是平淡看待得失,冷眼看尽世间繁华,成功时不张狂,失败时不颓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淡然,褪去了年少的轻狂,洗尽了世事的铅华,让一切归于平静。

在所有事情中,名利最能影响一个人的心境,因而淡定处世的第一步,就是要看淡名利。

《小窗幽记》有句颇受人们欢迎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它影响了我们的心境,让我们变得浮躁,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利的枷锁,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也就失去了悠然的生活。带着淡定上路,不为虚名所累,不让名利改变心境,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

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的钱钟书先生,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请他,都被他婉言拒绝。他对年轻人的忠告是:“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

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高尚的精神品格。

现在的很多人都认为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是会让人怦然心动的,人都有欲望,面对名利难免会有所动摇。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去追名逐利,但也会因此而失意落魄、心浮气躁。冷静想一下,如果是如此费尽心机才得来的名利,即使真的得到了,那果真是自己想要的吗?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悠然自在的心,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心灵的净土。一颗索求太多的心很难得到清静。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弄得自己闷闷不乐,这又是何必呢?其实快乐很简单,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没错的,但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走的路,要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要懂得“心底无私天地宽”,更要懂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始终保持内心的淡定,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奋斗过,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照自己的路去走,就已经值得欣慰了。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能够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就在于他们拥有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胸怀。

淡如烟云定如磐石,才能远离内心的喧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幸坎坷有时候会接踵而至,如果没有淡定的心态,以消除浮躁和烦恼,那么错过了太阳,也将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一次又一次被提醒,要沉着淡定。只有淡定之人,才会反省自身,才会明白即使错过了太阳,也会有美丽的星星在等待。只要存淡定的心,就会生希望的心。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淡泊和宁静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看淡一些,心情也自然会快乐,情绪也会向上。

如今社会诱惑太多,但是无论是何种诱惑,都不足以与“悠然”的诱惑相提并论。人们真正希望得到的是心灵的平和,是轻松自在的生活。因此,驱逐浮躁,带着淡定前行,让自己达到“清风明月,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悠然地生活吧。

从容淡定是一种福气

面对名利之风渐盛的社会,要尽量做到在简单和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和充实,并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以远离浮躁,进而让生活悠然。

大千世界,世事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升职要快,不快就老了;成名要快,不快就过期了……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浮躁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从容淡定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中,能够从容淡定是一种福气。

从容为何变得艰难?这是因为一个人过于看重外在的荣辱得失,内心因此变得浮躁,缺乏一颗包容淡定之心。不要把同事的倾轧、业绩的失败、人际的纠纷、老板的冷遇等这些事情看成是天大的事情,因为这些在人生旅途中,实在微不足道。即使像被降职、被解雇这样的重创,如果你在心理上早有准备,在财富上早有准备,那么当这些挫折降临在你身上的时候,你都能从容应对,甚至可以淡定地把这些挫折和失败,当成是人生的转折、转机或者转型,而不会因此变得浮躁。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毕竟真正看破红尘的人很少,功利和名誉对于任何一个平常人来说,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诱惑。但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在名利问题上拿得起放得下,一边享受着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困扰和羁绊,否则,人就成了名利的囚徒,悠然的人生还从何谈起呢?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偏要同日月比光辉,不是很难吗?先生在位,天下便可安定,而我现在却占着这个位置,觉得非常羞愧,请容我将天下让给你。”许由却说:“你已经将天下治理得很安定了。而我如果代替你,为图名或是求高位吗?小鸟在森林里筑巢,所需不过一枝,鼹鼠到河里饮水,所需不过满腹。我要天下做什么呢?你请回吧。”

许由不接受王位,隐居山林之中,不为名利所累,称得上是贤人。这份从容,这份淡定,值得人们去钦敬。

利欲之心人皆有之,这很正常。问题在于你能不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用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从容态度对待名利,就不会被它牵绊,不会因它扰乱内心的宁静。正如古人云: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剩则偏执。

两千多年前,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贪欲自私的弱点,他通过对名誉、财富及得失等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过分的贪爱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过多的拥有必定导致更多的失去。他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内心宁静,无所欲求,所以总是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很可惜,两千多年来,能够参悟和运用这一智慧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在名和利的面前,人们常常无法让自己保持宁静的心态,心生浮躁,甚至为之心力交瘁,生活的压抑也就来源于此。在名与利、得与失上,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自己拥有一颗从容淡定的心,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还自己一个轻松自由的生活。

如果能做到保持从容淡定,就意味着你是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不对世界、社会和他人抱不切实际的期望。公正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没有完美的现实,有的只是庸碌凡俗的世人,以及随时可能会裂变霉变的脆弱人性……当你能冷静地看待这些,以后如果再遇到不公正、误解和委屈时,就不会伤心,也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自暴自弃,而会咬紧牙关,苦练内功,去等待和寻找胜出的机会。

漫漫红尘中,或许有着太多的诱惑、漠然、隔膜及苍凉,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不要让自己成为物质生活的奴隶,更不要受太多事物的诱惑,你需要用平静的心态去努力的工作,即使不是很成功,这样的生活也同样是幸福的。

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让自己的人生保持一份淡泊,用宁静来引导生活,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不浮躁,这样悠然的生活才会始终与你相伴。

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难得悠然

说到“悠然”,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陶渊明,他向我们诠释了各种悠然的生活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辞官归隐后的陶渊明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美好,如此让人羡慕,如此让人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觉得悠然的生活就如同天上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悠然”是陶渊明所处的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吗?其实,悠然的生活不属于某个时代,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过悠然的生活。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悠然难得,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负面的心理,变得浮躁难安。自我否定的心理,会让人患得患失、焦虑烦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会让人在急躁中失败,进而恼羞成怒……正是这些负面心理,如同乌云一般遮住了照进我们心灵的阳光,让生活难得宁静、悠然。只要我们驱逐这些负面的心理,就能享受到悠然的生活。

避开负面的心理暗示

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而心理暗示有正负之分。正面的心理暗示能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负面的暗示往往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消极。想要拥有淡定宁静的内心,就要尽量杜绝负面的心理暗示。

正面的心理暗示能够抚平我们内心的浮躁。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学生们容易因为燥热生出浮躁的情绪。老师会说:“心静自然凉。”这就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当我们告诉自己:“只要心静下来了,就不会那么热了。”多次之后,我们就能慢慢让自己浮躁的心绪平静下来。

而另外一些人,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还不停地说:“好热,好热。”结果感觉越来越热,心情也越来越烦。“好热,好热”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往往让人更加浮躁,最后只能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平定自己的燥热的情绪。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外部环境是很难改变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消除负面的心理暗示对我们的影响。除去负面的心理暗示,有利于让心灵远离浮躁,回归淡定宁静。

晋朝人乐广邀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在喝酒的时候,朋友正准备把酒杯放到桌子上,忽然看见杯子里面有一条小蛇,心里很恐惧,但还是勉强喝了这杯酒。

回到家后,朋友就一直想着杯子里的蛇,越想越觉得不安,心神不宁,极度恐慌。就这样,他病倒了。

乐广派人去探望,才得知原因。于是,乐广把家里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最后才发现,是他在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杯子里,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蛇。

乐广再次邀请这位朋友去家里做客,朋友想拒绝,但是乐广坚持让朋友过去。朋友过去后,乐广请朋友看看墙上的弓,然后再看看杯子里的“蛇”,朋友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病很快就好了。

“杯子里有蛇”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乐广的朋友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心神不宁,焦躁不安,最终病倒。生活中,或许我们不会做“杯弓蛇影”的傻事,但却难说不会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从而遮住照进心灵的阳光,让自己产生不安的情绪,背负不必要的心灵枷锁。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性,要有意识地用正面的心理暗示替代负面的心理暗示,以远离浮躁,获得内心的安定和悠然的生活。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正面心理暗示的一个典型例子。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天气热得出奇,万里无云。部队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周边的岩石都被晒得滚烫,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正午时分,士兵们干渴难忍,行军的速度也因此慢了下来。

曹操看见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非常着急。但是在这荒郊野岭,几万名士兵连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况且此时要是下令快速前进,势必会让士兵们更加焦躁,甚至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骑着马走到军队的前面,指着前方说:“将士们,绕过山丘,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如果我们能快速前进,就能很快吃到梅子了。”

此话一出,将士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不仅不再心烦气躁,步伐似乎也轻松了许多,不再觉得那么累和干渴难忍了。

“前面有梅林”这个正面的心理暗示,让战士们因炎热而产生的浮躁情绪安定下来,为了吃到梅子,全力前进。

总之,负面的心理暗示容易让人浮躁,而正面的心理暗示则往往能够平复浮躁,给人以宁静、悠然的心境。生活中,心绪不宁时,面对困境、选择、诱惑时,我们都应该多多给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

否定什么也别否定自我

自我否定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就容易恐慌、立场不坚定、患得患失,简单地说就是浮躁。因而要想淡定、宁静地悠然生活,我们一定要祛除自我否定。

有一个外号叫做“斯帕奇”的小男孩,他在学校的日子,一直和失败相伴。他上小学的时候,功课常常不及格。到了中学,物理成绩常常都是零分,他成为校史上物理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的代数、拉丁语和英语成绩也同样惨不忍睹,体育成绩也很差。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是在赛季唯一的一次比赛中,他输得丢人现眼。

总之,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斯帕奇总是以失败的形象出现。他笨嘴笨舌,不懂社交,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大家都无视他的存在。

但是这些失败,并没有让斯帕奇否定自己,也没有因此焦虑不安,在众多人的否定之下,他的内心也始终没有浮躁不安。他总是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事。从小到大,他只坚持一件事情,就是画画。他始终相信自己在绘画方面是有天赋的,不因为其他方面的失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然而让他引以为豪的绘画事业也让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上中学的时候,他向毕业年刊提交了自己的几幅画作,结果都落选了。毕业那年,他把自己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创作的漫画作品交给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希望获得一个工作机会,最后还是被拒绝了。尽管多次被拒绝,斯帕奇也从不否定自己,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他不焦虑、烦躁,他把浮躁的情绪都沉淀下来,继续从事绘画事业。

他把自己失败的人生经历,画成了一本漫画。漫画中描述了一个学业糟糕的学生、一个被退稿的艺术家、一个没有人关注的失败者。他始终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不浮躁,只是淡定地画着自己的画,这种精神也被融入了绘画中。熟悉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本漫画叫做《花生》,最后风靡全世界。

这个外号叫做“斯帕奇”的人,就是世界闻名的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

在斯帕奇获得成功以前,他的人生始终被失败包围着,也被别人的否定包围着,然而,纵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他也没有否定自己,没有悲观失望,他守住了自信。因此,他能够坚定不移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路,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份“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这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很值得我们学习。

很遗憾,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能像斯帕奇一样,他们经历失败的打击后,就不断地否定自我。一旦自我否定,就丧失了勇气,心生恐惧,而心里或多或少又有一些不甘心。于是,又想尝试又害怕,两种心理相互碰撞,内心开始彷徨,不知所措,成为了浮躁的俘虏。

少一些自我否定,我们便能多一分淡定从容,多一分悠然!

谁在自我苛求中浮躁难安

生活中,我们不要苛求自己,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就会让自己生活在焦躁中。过分苛求自己的人容易焦躁不安,内心也因此而浮躁,无法淡定地生活。

苛求会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让自己身心疲惫。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所以凡事不必苛求。

陈芳30岁了。她非常喜欢跳舞,学习了两年的民族舞蹈后,她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芭蕾舞上。她报了一个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对芭蕾舞的兴趣越来越浓,不光学习跳舞,还经常会看表演。她越是喜欢芭蕾舞,就越想学好它,但是每次上完课之后,都发现自己进步很慢,觉得非常郁闷,很烦躁。

她更加勤奋地练习,但是结果还是达不到她自己的期望,心里更加郁闷。郁闷的心情也影响了生活,朋友们经常听到她唉声叹气,她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火,家庭生活也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她焦躁的心情从来没有一刻平息过,所有的事情在她眼里都是不顺利。

这就是过分苛求自己带来的浮躁。其实在朋友们看来,她的进步非常明显,并且以她的年龄和学习的时间来看,她能够取得那样的进步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她作为一个初学者,却按照专业的标准来苛求自己,自然会觉得郁闷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况且由于年龄的增长,学习的难度也会增加。如果她能看到这些,而不是过分的苛求自己,就不会因浮躁而煎熬。

所以,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过分地追求完美,得到的只能是不完美。一个人如果过分苛求自己,就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在强大的压力的作用下,人的内心就会失去淡定、宁静,变得浮躁起来。

我们的生活应该以轻松快乐为前提,不要盯着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苛求自己去完成那些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倘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自然会急躁、焦虑,这些浮躁的情绪让生活变得压抑,人也会因此而疲惫。

不幸的是,现在很多人总是希望自己获得更多,因而不停地朝着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前进,到最后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因此产生挫败感,感觉痛苦、焦虑、疲惫,在这些浮躁情绪的控制下看不到人生的快乐。过度的苛求往往还会导致一些心理上的疾病,如抑郁症。

晓彤是一个戏剧演员,她痴迷于戏剧,希望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但是由于先天嗓子发育不全,她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戏剧演员。她一直努力练习,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老师多次告诉她:“这就是你艺术的极限。”然而,她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仍然勤加练习,但是每次都让自己失望。她非常难过,常常烦躁不安。

朋友们都劝她放弃,最终都没有说服她。在长时间焦躁情绪的包围下,她的生活变得压力满满,甚至有些抑郁。最后,家人不得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晓彤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朝着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努力,因而不停地受到打击,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变得焦虑不安。这就是过分苛求自我的结果。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接受自己的缺陷,正视这个事实,不苛求自己实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就不会因此而焦虑、浮躁。

所以,人应该对自己多点宽容,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能功成名就,成为塔尖上的人物。不能成为第一,就不要逼迫自己做第一,坦然地做第二;没有能力拥有伟大,就不要逼迫自己往这个方向努力,否则只会让自己失望,让自己变得浮躁,失去淡定宁静。

不苛求自己,就可以从容淡定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在任何时候,都能守住内心的宁静。当我们对自己不再那么苛求的时候,浮躁就会离我们远去。 gJOH71HDcrAUKVuxthsLMRIYfMkZFU9PfEE3+pEuSO6G/kP0aFwyZFwGdTdcIE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