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1 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

会不会做人,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一个人不论多聪明、多美丽、多帅气,如果不会做人,别人也不会欣赏他,也不愿意和他交往。做人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好人缘,就是因为他不会做人。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做人。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人,才能让别人愿意和自己来往,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力呢?本章为读者介绍了几个做人的基本原则,相信一定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真诚待人,童叟无欺

《弟子规》上有这样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这是在教育我们要言行一致,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做到真诚待人,童叟无欺。人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相识,靠的是缘分;而人与人之间的相知,靠的就是真诚。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因此,想要获得好人缘,想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提升自己的社交力,就应该坚持“真诚待人,童叟无欺”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真诚待人,童叟无欺”意思就是说,不要欺骗任何一个人,即使是年幼无知的孩子、耄耋的老者也不能欺骗。

早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真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仅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真诚,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例如在《庄子·渔父》中就有这样一段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这段话就是在告诫后人,应该真诚待人,做到表里如一,为人不能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另一套,阴奉阳违,终究会被人识破。情感发自内心深处才能动人,否则即使表演得再像,也会被人看穿,最终会被贴上“虚伪”的标签。《荀子·修身》中也提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古人非常重视“真诚”二字,也希望后人能将这种品质发扬光大,从这些警句中我们就能看到古人的良苦用心。

然而,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人并不注重修炼真诚的品质。他们推崇利益至上,常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虚伪地对待他人,甚至不惜坑蒙拐骗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他们能实现一时的利益,但是总有被人识破的一天。到那时,还会有人愿意和他们交往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虚伪和欺骗最终只会让别人远离你,从而断了自己的路。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赵峰经营了一家食品厂,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赵峰一直坚持真诚、童叟无欺的原则,狠抓产品的质量,对待自己的客户也非常真诚。一次,自己的产品出了点小问题,他不仅收回了所有的产品,还给予客户补偿。正是因为他为人真诚,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他合作。

因此,他的公司规模虽小,但是利润却很可观,几年下来,赵峰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财富。然而,财富的增长并没有让赵峰觉得满足,他希望自己能赚更多的钱。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他忘了最初坚持的处世准则——真诚。为了利益,他变得不择手段,经常欺骗自己的客户。他凭借着高超的欺骗手段,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纸包不住火,不久之后,客户便察觉了他的欺骗行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三月份赵峰和客户签了一大笔订单,双方约定在月底交货。本来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但是,一直下雨,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批的食材发霉了。这种食材非常珍贵,如果扔掉的话,这笔生意必然会亏本,况且重新购买食材,肯定会延误交货时间,到时候还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这样一来,自己的损失就大了。

赵峰当然不愿意了,他想:反正对方也不知情,不如就用这种发霉的食材吧,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于是他吩咐自己的员工继续使用这种食材。最后,生产出来的食品和之前的食品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破绽。赵峰非常满意,提前把这批货交给了客户,并带了样品让对方过目。对方非常信任赵峰,随即便付了款。

可是,正当赵峰高兴地数着钱的时候,却接到了无数的退单。原来客户把样品拿回家放在客厅茶几上,女儿放学回来后,看见食品,就拆开吃了,结果肚子疼,客户赶紧把女儿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是轻微的食物中毒。客户把样品拿去化验,结果查出了问题。客户非常生气,但是念及旧情没有起诉赵峰,却把这件事情告知了其他客户。

此后,大家再也不愿意和赵峰合作了,有订单的赶紧退单,没有订单也不准备再购买赵峰的产品了。结果,赵峰的公司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

这就是欺骗别人的后果。只有真诚才能促成彼此的合作,如果一方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另一方,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关系破裂,甚至还会影响到与其他人的关系,赵峰的结局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每个人都需要真诚的朋友,但是想要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该先对别人真诚,以真心换真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对你怎样。如果你欺骗别人、虚伪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你。那时候你会是什么感受呢?你还会愿意和这样的人继续交往吗?相信谁都不愿意做一个任人欺骗的傻子。

总之,“真诚”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我们在社会上生存,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让自己成为社交达人,就应该坚持“真诚待人,童叟无欺”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

信守承诺,信用第一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要对人承诺,或者是完成领导交代的一件工作任务,或者是答应同学办一件急事,或者是答应父母要刻苦努力……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你都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既然你已经向对方作出了承诺,你就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你自己的诚信。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别人,让他们亲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为了遵守诺言,为了遵守诺言你可以放弃自己拥有的利益。假如办不到,或者对事情没有把握,那你最好别作肯定的承诺。一旦你作出了承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守信用、信守承诺”当成做人的一大原则。大教育家孔子就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言必信”,这就是要求他们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把老师的这句话牢记在心,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进行反省:“对待朋友,我有没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地方呢?”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子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了受人尊敬的人。

古语还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就是说一定要说到做到,许下的承诺,即使赴汤蹈火,也要遵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在人际交往时,把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牢记于心,以此来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提升社交力。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意这一点。他们总是轻易许下承诺却又总是失信于人。这样的人,别人必然不会喜欢。相信我们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我们有事相求时,别人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最后他却食言了。我们心里是什么感受呢?一定对这个人非常失望,再也不愿意和他往来了。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诚信是一个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他许下的诺言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的标准。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说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成功的机会。所以,是否诚信,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成败也有巨大的影响。

萨克先生就是凭借诚实守信,赢得了别人的信任,进而取得成功的典范。

1830年,萨克先生还是一家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立刻拿出现金来投资,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恰好符合当时萨克先生没有现金却希望获得收益的情况。

当时,该保险公司的一位客户不幸遇到了火灾。假如要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都惊慌失措,纷纷表示要退股。

萨克先生却认为无论如何也要讲信誉,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份,然后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客户。

公司面临破产的绝境,无奈之下,萨克打出广告,凡是再到该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出乎意料的是,客户蜂拥而至。原来萨克先生宁愿冒着破产的危险,也要信守承诺的行为感动了他们,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所以,虽然萨克提高了投保的保险金,他们还是愿意买他的保险。

该保险公司从此崛起了,萨克也因此财源滚滚,功成名就。

萨克先生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他自身的诚信是分不开的。假如他没有实现公司的诺言,在火灾后,没有竭尽全力地把赔偿金如数付给客户,他能得到客户的信任,能成就自己事业上的辉煌吗?答案是否定的。

庆幸的是,萨克先生懂得“信守承诺,信用第一”这一做人的原则,因此,得到了更多顾客的支持。可见,讲信用、守承诺,也许会使你暂时失去一些东西,甚至被人嘲笑,但是如果你能坚守这一品格,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好感,最终成为赢家。

当然在生活中信守诺言,可能不会让你像萨克先生一样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就是能让你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让你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更受欢迎。这才是你最大的收获。

其实,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做铺垫,事业的成功还会遥远吗?

总之,“信守承诺”是提升社交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做人准则。如果你想成为社交达人,想要在社交中获得一份机遇,就应该守住自己的承诺。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关爱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关爱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刚种下的种子,他人的关爱就像是阳光、雨露,能滋润它,让它发芽成长,让它懂得世间有爱。

我们想要在社交中赢得他人的好感,就要把自己化身为阳光和雨露,滋润他人心中的种子。用爱去温暖他人、感动他人,让爱的阳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韦唯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和无情,没有关爱,更不懂得互助的话,那么世界将变成一片荒漠。相信谁都不愿意生活在没有爱的国度里。爱把人与人联系起来,爱让世界温暖起来。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了付出我们的关爱;当别人需要的时候,不要吝啬伸出我们的双手。其实,对别人付出一份爱,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收获,正如英国有句谚语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那么,我们会获得什么呢?我们在付与别人关爱的同时,能彰显个人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这就是我们的所得。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以“提升社交力”为目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给别人的帮助应该是没有任何功利性质的。假如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做这件事情,就玷污了这份纯真的情感。我们在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内心应该是无私的。这样的爱才能真正起到温暖人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并且我们付出一点点真诚的爱,很可能就会得到极大的回报。下面这个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在伦敦的街头有一个小男孩为了生存,常常在夜间送报纸。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小男孩饥寒交迫,他敲响了别人家的门,希望能获得一些食物。但是他一连敲了几家,都没有人出来开门。寒冷的天气,以及人们的冷漠,让小男孩非常绝望。他在一所破旧的房屋前蹲了下来,因为他实在没有力气再往前走了。在蹲下来的同时,他想试试最后的运气,他用冻僵的双手虚弱地敲打着屋门。

不久,从屋子里走出来一位女士,看到这个可怜的小男孩,立刻把他领进屋,让他坐在壁炉前,并且为他端来一杯热牛奶。女士付出的这一点爱,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只想给这个落魄的小男孩一丝温暖。小男孩非常感动,并且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报这位给他提供帮助的善良女士。

很多年后,这位女士患了很严重的病,需要进行手术,但是巨额的手术费让女士一家一筹莫展。但主治医生却在账单上写着手术费:一杯热牛奶。原来,这位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饥寒交迫的小男孩。

女士付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得到了小男孩的涌泉相报,这就是爱的力量。假如不是当年那一份真诚的关爱,女士的病能得到治疗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感叹小男孩知恩图报,感念女士善良热心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位女士学习。

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假如此时,我们能及时地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帮助别人渡过困难的时期,他人必然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如果有一天,我们也陷入了困境中,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也会对我们伸出他们的援手。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我们为别人付出多少,别人也将回报我们多少。毕竟那些知恩不报的人还是少数。

有人说:“关爱他人会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细细想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会升华出一种崇高的情感,我们为自己被人需要而激动。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虽然那些救人于危难中的英雄值得人们称赞,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能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别人难过的时候,说一句安慰的话;在别人失望的时候,给一个鼓励的微笑;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一个拥抱……不要觉得这些微不足道,要知道对于被施恩者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安慰。这和刘备在临终时教育刘禅的那句话很相似,“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微小的善行,而不去实行,其实别人需要的正是这些平凡的、真诚的关爱。

不要吝啬付出我们真诚的情感,我们这些看似不值得一提的真诚的关爱,会让需要关爱的人得到安慰,感到温暖,进而对我们心存好感,愿意和我们成为朋友。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这句话原是讲治国之道,后来渐渐演变为做人的基本原则,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哲学。

律己宽人,一直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它是说要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修炼个人的情操、完善个人的品德;用宽宏博大的胸怀去宽恕他人过失。这正如《增广贤文》中所强调的那样“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以良好的品德、完美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征服别人,赢得别人的好感。并且,这也是提升自己社交力的一种方式。

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呢?律己要严格,就是避免让自己产生苟且的心态,姑息自己的错误,一错再错;待人要宽容,则可以给别人悔过自新的机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而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我们希望对方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行事,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这就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表现,这样自然会纷争不断,矛盾和冲突不止,最后伤害彼此间的感情。这种处世方式,显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在社交场合十分不受欢迎。比如在工作中,我们是领导,对自己过于宽容,对待自己的下属过于苛刻,是不能服众的,只能让下属抱怨连连,甚至不惜以辞职为代价来远离我们。

唐东最近刚刚荣升为经理。他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待人也很真诚,与同事们相处得非常好。但是自从升官以后,唐东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当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责骂自己的下属。不管下属有没有犯错,总是少不了一顿责骂。假如真的是下属的失误,他更是大发雷霆,甚至还会把扣工资作为惩罚。

一个下属没有把唐东要的资料及时送到他手中,结果不仅挨了一顿臭骂,还被扣了当月的奖金;一个下属在开会的时候,不小心把策划书落在了办公室,也招来了唐东的一顿责骂,当着所有人的面,不给下属留一点面子……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到两个月,就有三个下属因为忍受不了唐东的暴政相继辞职了。

人才的不断流失,让老板觉得十分惋惜,毕竟培养一个员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决定调查原因,最后发现大家离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唐东“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对员工们要求过于苛求。

最后,老板找来唐东,和他进行了一次深谈。老板说:“唐东,你的工作能力我非常认可,但是你的领导能力却让我担忧。相信前面几个同事为什么离职,你应该也清楚,你对他们要求太苛刻了,不能宽容他们的过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你也一样,但是你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却不能容忍别人犯错,不给别人悔过自新的机会。这样的领导是不能服众的。作为一个领导,你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省自己的错误,要适当地包容他人,这样才能让别人真正服从你,跟随你。希望你好好考虑我的话。我现在也给你一次机会,以前的事情我不会计较,但是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因为你的过失而离职。”

相信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也有所启发。其实不仅在工作中、在领导别人时要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处世的基本准则,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个人的魅力;对别人多一份宽容,就能迅速地获得对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之,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都有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获得好人缘。因此,想要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提升自己的社交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可或缺的。

敞开心扉,方圆做人

虽然为人处世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但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也要尽量避免和他人产生矛盾。一个真正成熟且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应该懂得收敛自己身上的棱角,也应该懂得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向别人展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有些人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不善言谈,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对人际交往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想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懂得“敞开心扉,方圆做人”这一基本原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方圆做人呢?

俗话说,良好的愿望是成功的助推器,首先,你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只要你想进入社会这个大圈子,想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一员,想要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有许多朋友,你就会为了你的愿望而努力,就会尽力施展你的一切才华、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敢于展示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不要害怕自己的长处会被别人偷学,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大方展现,相信你所展现出来的特长一定会赢得大家赞许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这样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与你交往,就会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次,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请别人多多指教,这样不但不会让你丢面了,而且有助于你赢得别人的尊敬。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那么你就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原因就是怕丢脸,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自己“头上的烂疮疤是盖不住的”,承认它的存在,才显得真诚,才有改正的可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承认自己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相反,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值得信赖的人,如此就会愿意和你结交,和你成为朋友,使你又向成功社交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然后,还要学会多与别人交谈,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他人,他人才会接纳你。交谈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只要跟人交谈就会收到交际的效果,多与人交谈会让你逐渐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有助于你与人坦诚相待,彼此相容,进而建立深厚的友谊。

最后,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在该讲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不能随意改变立场;在不该“方”的时候,就不要死守着“方”,必要的时候还要恰到好处地行“圆”。要懂得灵活变通,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才会得心应手。既不要因为太方而得罪别人,也不要因为太圆而让别人觉得虚伪。只有二者兼具,并且运用得恰如其分,才能让别人愿意和你交往。

凡事以他人为先

在《礼记·坊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这不仅在强调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还强调在处世的时候,应该先人后己,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才是有德行的人所为。

“凡事以他人为先”是古人推崇的处世准则,也是现在的人应该学会的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时刻把别人置于优先的地位,别人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心里自然会很高兴,进而对那个尊重他、重视他的人产生好感。相信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当别人处处为我们着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激这个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如果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能以他人为先,就会少很多矛盾、冲突,世界将变得更和谐。

然而,这仅仅只是“如果”。生活中,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己为先,唯恐自己的利益受损。相信很多人都有挤地铁或者挤公交的经历,看见地铁或者公交来了,一些人总是不顾自己的形象“奋勇”向前,甚至脸上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表情。此时他们的道德观念、绅士风度、淑女风范都抛到了脑后,他们唯一的想法便是:赶快上去抢个座位。至于这样做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后果,则完全无暇顾及。这就是典型的以自己为先的表现。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欣赏这种做法,这是极其粗鲁和没有素质的表现,也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被别人厌恶和嫌弃。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应该要规避这一点。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多为他人考虑,把别人置于优先位置。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一些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让孔融把梨子分给兄弟们,孔融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其余的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们。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大的给哥哥,自己拿小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

父亲听后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为什么把大的给弟弟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

这是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先人后己”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赞赏这个孩子懂事的同时,更应该效仿他的处世智慧,把大的梨给别人,把小的梨留给自己,先人而后己。

也许有人会觉得自己永远拿的是最小的梨,得到的是最小的利益,岂不吃亏?如果仅从眼前的利益看,确实是吃亏了,但是从长远来看,绝不吃亏。仅仅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来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果我们总以别人为先,让别人拿大的梨,别人会觉得很高兴,自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愿意跟我们合作,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我们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假如一开始,我们霸占了大的梨,而把小的梨给对方,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吝啬、自私,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这个朋友,与他人难有下一次的合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失去的更多。

由此看来,凡事以他人为先,并不是吃亏,更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把这种智慧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好的人缘。

老陈是一家公司的老员工,也是公司里非常受欢迎的人。不论是领导、同事还是下属都很喜欢他。其原因就在于他不论大事小事都以别人为先。例如,在别人急着上电梯的时候,他即便快要迟到了,也会尽量让同事先上电梯;在过道上,会让同事先行;在接水的时候,会让同事先接……不仅是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上,以别人为先,在关系个人升迁的大问题上,他也常常优先考虑别人的利益。

一次,部门的主管被调往别处,按理说主管的位置应该是老陈的,然而,老陈却推荐了部门里能力很强的小张。经理很欣赏老陈“以他人为先”的处世风格,最后虽然把主管的位置给了小张,但是对老陈却更加青睐。

像这样的事情在老王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而他的人缘也好极了,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欣赏他。

故事中的老陈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论大事小事,总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这为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凡事应以他人为先”这一原则,而不应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凡事为他人着想,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让他人主动成为我们的朋友。

做人应该光明磊落

光明磊落的人是受人赞誉的。无论在哪里能够做到光明磊落的人都会受人爱戴与尊敬,令人刮目相看。坚持这种处世的原则,不仅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铺垫,更需要一种非凡的毅力与勇气。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不容易并不代表可以放弃做到这一点。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中,居心叵测的人大有人在,而光明磊落的人却为数不多。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更倾向于结交那些磊落的人,没有人愿意和那些居心不良的人交往,除非为了一定的目的。由此可见,想要拥有好人缘,“光明磊落”的做人原则是应该坚守的。

坚守为人处世原则的人行得端、坐得正,因为磊落、正义,所以底气十足,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不管是与何人交往,他们都不会刻意地使阴谋、耍手段,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们都会保持着人性的善良,心如明镜,始终追求真我所归。这样的人,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让别人不知不觉间就被吸引。

梁超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这家公司的模式是,一个项目组一个办公室,项目的收益,先由公司提取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属于这个项目组。而项目组的员工都有基本工资,除掉这些员工基本工资后,剩下的钱要抽出20%作为员工的奖金,再剩下的才是项目组负责人的。

梁超深知,大家完成一个项目不容易,而且每个人都为了做好工作尽心尽力。梁超从不像其他负责人一样想方子多抓钱。每次他都把项目组的单据贴出来,让大家过目,让大家心中有底,而不至于影响工作。

在整个办公室里,梁超的收入是最高的,但是他从不会因此而看不起自己的下属。相反,他非常体恤他们,谁生病了或者家里有事情,梁超都会很爽快地给他们批假。

其他项目组的负责人觉得梁超这么做太傻,有人悄悄地劝他:“何必把那些单据贴出来呢,你要是把数字说得小一点,就不会被抽走那么多钱做员工的奖金了,自己也能多赚些。”

而梁超却义正词严地说:“我只拿自己该拿的部分,那些奖金本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为了一己私利,剥夺了他们的奖金,那么他们的辛苦该如何回报?”

梁超的光明磊落,使得大家对他非常信任,非常拥护他。每当遇到困难,在他的感召下,大家总都能齐心协力,努力克服。

就这样,在梁超的带领下,这个团队也越来越强大,成为公司的顶梁柱,并且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纸是包不住火的,如果梁超像其他负责人一样,私自克扣员工的奖金,那么,等到事情败露的那一天,项目负责人将会一败涂地,不仅要吐出脏款,而且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污点,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恐怕也没有办法面对曾经一起共事的人。梁超光明磊落,这才在工作中深得大家的信赖,让自己的团队越来越有凝聚力,进而使得整个团队的人员实现了共赢,而作为项目主管的梁超也更有前途,比起贪图小利,他的做法无疑更佳。

为人处世坚持原则的人,不会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利益面前,他们不会选择卑躬屈膝;在权势面前,他们不会选择同流合污。他们的天空永远都是蔚蓝的,他们的内心永远都是明澈的。这样的人,让人放心、依赖,乐于与之交往。

相反,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一点私心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即使满足了自己眼前的需要,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的人是可怜的,即使有了许多的成绩,有了享受的资本,却再也无法找回内心的那份洒脱,更不可能拥有好人缘。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论在哪里都能做到光明磊落,那么,他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拥戴。想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不能忽略了“光明磊落”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于生活,还要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懂得感恩,能让你的生活更快乐;懂得感恩,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带着感恩上路。这不仅是自我品质的修炼,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之一,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做人准则。

然而,生活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知道感恩,取得成就便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样的人,别人是不会喜欢和他交往的。

一个部门经理这一年的业绩特别突出,到了年底,老板在表彰会上特别表扬了他,除了公司颁发的奖金外,还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在大会上,主持人请他谈谈心里的感受。

他拿过话筒就开始说自己在这一年中怎么兢兢业业,学习了多少知识,工作能力如何提高,可就是没有提及上司对他的信任和重用,没有感谢同事和下属的帮助与支持。大会结束后,他更没有邀请同事们庆祝一下。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不说什么,但是,从此他的上司开始有意刁难他,同事们也离他远远的,不再积极配合他,甚至有时会顶撞他。

一个月过去了,他以前挂在脸上的春风得意的笑容没有了,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不要感叹部门经理的上司、同事或者下属度量狭小,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部门经理自己,是他不懂得感恩,是他忽略了别人的感受。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别人的成功中有自己的功劳或者苦劳,是应该被感谢的。而部门经理却傻乎乎地独享荣耀,不知满足别人的这种心理,不知表达对别人的感激,这样一来别人自然就会“难为”他。

以此为鉴,当你的工作和事业有所成就,你要记得感恩。要及时地感谢所有和你一起努力的人,哪怕别人并没有给你提供实质性地帮助,也别忘道一声“谢谢”,这一句感谢的话,不花钱也不费力气,但却往往能深入人心,能让别人更加乐于支持你。

为什么那些名人接受采访的时候,总要感谢一堆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工作人员甚至对手……你不要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不值得效仿,这恰恰是你必须做的事。记得感谢同仁的协助,尤其要感谢上司和地位高的人,感谢他们对你的提拔、指导、支持或授权。这绝对不是谄媚逢迎,这足以消除别人对你的嫉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荣誉与成功联系在一起,你的感谢会让别人反过来感谢你注意到了他。

如果你成功了,记得分享,这是感恩的具体表现之一。道理很简单,就像你亲手培植、灌溉的果树,最终硕果累累,你把一小部分果实分给邻居,感谢他们没有攀折你的果树,感谢他们为你看守果实……如此,他们会称赞你,希望你来年获得丰收;否则别人恐怕就会说你小气,说你不会做人,甚至有人可能还会偷你的果实,更糟的是,树枝甚至会被人折掉。你的主动分享是一种感恩,会让别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种,小的成功请吃糖,大的荣耀请吃饭。

感恩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种能力,没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独自的力量去完成一项辉煌的事业,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绝对不可能完全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成功是各种合力会聚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能不感谢别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心智成熟的人,他能在自己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让别人感觉快乐。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必然能得到他人的好感。

总之,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就应该掌握“懂得感恩”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求同存异,道不同仍可为谋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意见或者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共事。然而,今天这句话却并不那么实用。如果我们始终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处世,很容易得罪别人,为自己树敌。这是想要获得成功社交的人应该规避的。如今,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是“求同存异,道不同仍可为谋”。

诚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既要寻找自己与别人的共同点,也要存得下彼此间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关系稳固牢靠。

如果一方总是希望另一方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变,想要消灭对方与自己存在的差异,甚至要求对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保持一致,结果只会让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为没有人愿意变成另一个人的复制品。强行要求对方改变的结果必然会招来他的不满,让他不愿意和你来往。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和那些“道同”的人交往,对那些“道不同”的人则嗤之以鼻,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也不招人喜欢。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对我们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都不利于提升社交力,不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对于一个想要在社交中游刃有余的人来说,应该做到“求同”,但是也要“存异”,要坚持“道不同仍可与之为谋”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结交更多的朋友。在这一点上,老王深有体会。

老王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古代文学,后来还专门从事过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在研究方面没有天赋,就转行了,开始自主创业,做起了珠宝生意。

尽管如此,老王在思想上还是深受古代文学的影响,他尤其推崇《论语》中的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一直坚持这样为人处世。正因为这样,老王常常遭到同行的排挤。朋友们都劝说他改变自己的处世之道,老王却不以为然。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老王彻底改变了看法。

一次,老王的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新朋友——老赵。老赵也是做珠宝生意的,本来两人应该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才对,但是两人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便再也没有交流了。原因是老赵推崇外国文化,言语间还带着对中国文化的轻视。老王非常不喜欢老赵这样,当老赵兴高采烈地谈起外国文化的时候,老王满脸不高兴。老赵见状也不便多说了,两人就这样不欢而散。

后来,老王的朋友非常生气地问老王:“老王,你怎么回事,怎么把人给得罪了?老赵说你太高傲了,跟你说话,你总是摆脸色给他看,他非常生气。本来老赵有意和你合作,结果却变成了这样……唉!”

老王回答说:“他那副崇洋媚外的姿态,让我很恼火。”

朋友说:“老王,你知不知道,老赵是珠宝界的领军人物,你得罪了他,就等于等罪了整个珠宝界。接下来你的生意就难做了。”

朋友停了一会儿接着说:“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你一直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原则,这要放在古代,必然会被人认为品德高尚,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如果你还是坚持自己那一套处世准则,不愿意和那些和你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结交,这无异于画地为牢,你的人脉圈将会变得很狭小。你也知道生意场上人脉有多重要。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我劝你,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处世之道,时下人们都很推崇一句话——‘求同存异,道不同可为谋’,你也可以借鉴一下。”

朋友的话让老王很受启发,在以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老王按照朋友说的去做,果然结交到很多朋友,在享受朋友多的欢乐的同时,生意也比以前兴隆了。

相信看了老王的故事,我们也有所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犯和老王一样的错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因为彼此间的不同之处而排斥别人,应该看到的是彼此的共同点,从而为双方建立友好的关系打下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恋爱的男女双方,刚认识的时候,他们总是努力寻找彼此间的共同点,找到对方和自己“同”的一面,然后在交往的过程慢慢地接受彼此的不同之处,最后才会相亲相爱。假如一开始看到的就是彼此间的不同,恋情就不可能开始;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慢慢地接受彼此的不同,恋情就不可能走到最后。其实不仅是恋人之间如此,任何两个陌生人都是一样。

一个人想让自己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结交更多的朋友,就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即使和别人“道不同”,也要与之为谋。

顺应对方的性格和爱好做事

卡耐基曾经说过:“虽然你喜欢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这些东西去钓鱼,因为鱼并不喜欢它们。你想钓到鱼,必须下鱼饵才行。”人际交往中想收获好人缘,要懂得迎合对方的期望。我们在处世的时候,要迎合对方的性格、爱好,做对方满意的事情,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这是人际交往中做人的一种基本原则,是获得好人缘的前提条件。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就不得不掌握这一点。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比如有人沉稳,有人浮躁;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运动……总之,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的差异,爱好也不尽相同。假如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能顺应对方的性格、喜好做事,就能让对方舒心惬意,进而对我们心生好感。当然迎合对方要做到不露痕迹,要迎得巧妙,不能让对方看出任何破绽,这样才能达到迎合的目的,否则,就有阿谀奉承之嫌,即使你再努力地迎合对方、顺应对方,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这点,他们要么按照自己的性格随性而为,要么刻意奉承,最后被人疏远。相信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既要做到按照对方的喜好行事,又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

在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伍媚为了竞争一个项目,约了银行的处长吃饭,结果吴狄却因为路上塞车迟到了半个小时。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对方已经接待了另一家公司的经理,并且双方相谈甚欢。显然这块“肥肉”已经落到了对方的嘴里。吴狄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是伍媚却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只要对方没有签字,自己就还有胜的可能。她让秘书打听这位处长的兴趣爱好,发现对方信佛,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吃斋。正巧当天就是吃斋日,但是另一家公司的经理显然不知道处长的信仰,所以预定了一桌螃蟹大餐,桌上没有任何素菜。

得到这个消息后,伍媚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让吴狄在一家知名酒店定了一桌素宴,并且二人立刻赶往处长吃饭的酒店,假装和对方巧遇,借机和处长一起用餐。在餐桌上,伍媚高超的社交手腕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开始她强调自己信佛,迎合了处长的信仰,博得了处长的好感。后来又强调自己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吃素,这就给处长一种“同道中人”的感觉,处长对伍媚的好感逐渐加深,同时对那家公司的经理的厌恶情绪也逐渐加深。

最后,伍媚从餐桌上带走了处长,让另一家公司的经理“到了嘴里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

伍媚能在商场上、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完全是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处世手段。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能迎合对方的性格、兴趣办事,让对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女人,愿意和她合作。

我们感叹于伍媚的聪慧,从心里佩服这个女人,应该向她学习。在商场上,和别人谈生意的时候,要投其所好,迎合对方的期望做事,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同样,在平常的生活中,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热情高涨,十分兴奋,此时,假如发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便会立即与之成为朋友。如果我们能迎合别人的这种心理,做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就能赢得对方的关注,渐渐地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好人缘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假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明知道对方不喜欢,却偏要那样做,对方必然不会对我们有好感,反而觉得我们处处与他为敌,这就破坏了彼此间的感情。这是一个想要获得好人缘的人应该规避的。

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人的好感,就要牢记“顺应对方的性格和爱好做事”这一处世的基本原则。 84kqROJHdq4vpEtfg7Q4oKEgBdcRlK/BRxxdYvzw+JBRt3jb4DHwQFssZdzjRk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