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从开口就赢得好感

在沟通之中获得一个人的好感需要多久?其实,人们总是在最初接触的一刹那就会对对方产生大概的印象,而这个印象直接决定了其好感程度。所以,在最初接触的一刹那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介绍可以更精彩

自我介绍,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陌生的交际对象,如姓名、身份、职业、特长等,意在使对方了解自己,尽可能为自己提供方便,并与对方建立联系。人们初次见面,都会产生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所以,及时简明的自我介绍,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渴望,对方也会以礼相待,做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而又无人引见时,即可向对方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中,若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时可只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时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王海”或“我是王海”。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做些解释,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果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则自我介绍中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的话,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王海,是荣发公司的销售经理”。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为进一步沟通与交往打下基础,则自我介绍时除介绍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

进行自我介绍时,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则应简短又细致地介绍自己。

“我叫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1988年的毕业生,2001年又在省电大学习工业管理,获本科文凭。”

“从1990年起我就在××汽车制造厂油泵车间当技术员,2000年晋升为工程师。从2003年起直到现在,承包厂服务公司的汽车修理厂。这些年来,我一直研究国内外关于机械加工方面的先进技术,对汽车油泵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工艺流程、销售情况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我今年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很想干一番事业。我个人做事果断,敢于拍板,敢于负责。只要给我一定的时间,比如说10天吧,我就能把全部情况弄清楚,拿出办厂的具体方案,提出上缴利润的指标。”

这是某汽车油泵厂的柴××同志在投标时所做的自我介绍,较为具体详尽,既全面介绍了自己的学历、经历、兴趣、专长、能力和性格,又表示了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因而赢得了招标单位的初步信任,为后来的中标打响了第一炮。

称呼得体是最好的见面礼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的交往应酬中,彼此所采用的称谓语,它是言语交际的“先锋官”。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规。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更能促使交际的成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称呼得体就像行个见面礼,能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反之,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导致交往受阻乃至中断。由此可见,称呼得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成败和管理效果的优劣。因此,不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一般人,还是身负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业发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际称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称呼水平”。

称呼在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得体的称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自信,有助于形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其实,称呼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语言传统,称呼的习惯可能差异很大;不同的职业、职务、性别、年龄的人,对称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人际称呼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称呼得体的难度。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反过来对方也会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仅有此还不够,在具体称呼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记住对方姓名

姓名不仅是将自己与他人的存在予以区别的标志,而且不少人的名字还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于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会重视和珍爱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希望别人能记住和尊重它。因此,当自己的名字被别人叫到时,就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心理上会感到愉悦,对称呼自己的人也会怀有亲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领导人、政治家和企业家对人的这种心情很了解,所以与人寒暄时不会只说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后面冠以对方的名字,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应。我们对久别之后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总是感动万分、钦佩不已的原因,就是这个缘故。

2.符合年龄身份

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具体情况。称呼年长者时要热情、谦恭、尊重;对同辈则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好,体现出你的坦诚;对年轻人要慈爱谦和,表达出你的喜爱和关心;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总之,要讲究礼貌,既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来称呼人,同时,也应力戒点头哈腰、满嘴恭维话。

3.有礼有节有序

在与多人打招呼时,如果群体中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或异性在场,就要注意称呼的顺序。一般来讲,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生疏后熟识。称呼最能表达说话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体现着他的交往技巧。称呼时若能兼顾长幼的差异,会使年长者觉得受到了尊重,年轻人也心中坦然;如顺序颠倒,不但会使年长者不满,而且被称呼到的人也会感到窘迫。再者,应注意尊重女性,在与一个同样年龄、身份的群体打招呼时,先称呼女性,会使对方感到你有较高的素养,从而乐于与你交往。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各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约、密切相关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共同决定着称呼的得体与否以及称呼得体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依据称呼对象和交往场合等具体情况,从多方面分析称呼对象的称呼需要,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称呼效果。

介绍他人需要准确再精确

介绍他人,即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能碰到为他人介绍的机会,那么如何使双方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虽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很难做到位。

介绍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礼节

一般情况下,是将年纪轻、身份低的介绍给年纪大、身份高的,以示对后者的尊重。介绍他人的一般顺序是:

(1)对于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李小姐,这是赵先生,刚从河北来。”如果男士尊于女士,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赵老师,这位是从哈尔滨来的李小姐。”

(2)对于不同辈分、职务的两个人,应将年轻、职务低、知名度低的介绍给年长、职务高、知名度高的。如“汪老,这是×××报社的小陈,陈××先生。”

(3)把一对夫妇介绍给他人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

(4)同龄人聚会时应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自己熟悉的介绍给不太熟悉的。

(5)客人到家中拜访,应先把客人介绍给家庭成员,然后把家庭成员向客人做简单逐一的介绍。介绍时,应把被介绍人的关系、姓名讲清楚,同时,若能简明地点出他们的爱好和特点更好,这样会给客人以愉快亲切的感觉,也能显示出家庭的和睦。

2.介绍时肢体语言要自然、协调

介绍时一般应起立,面带微笑,注意礼节,手掌朝上示意,切不可用食指指指点点。

3.介绍语信息量要适中

在介绍他人时,介绍语不要过于冗长,能为双方攀谈引出话题即可。

4.介绍语要热情、文雅,切不可伤害被介绍者的自尊心

介绍是为了联络感情,融洽气氛,建立交流关系,因此,介绍的话语应热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更不可损害被介绍人的尊严。

约翰·梅森·布朗是一位作家兼演讲家,一次他应邀在某地演讲,被会议主持人这样介绍:

“先生们,请注意了。今天晚上我给你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我们本想邀请伊塞卡·F·马科森来给我们演讲,但他来不了,病了。(下面的听众发出嘘声)后来,我们要求参议员布莱德里奇前来,可他太忙了。(嘘声)最后,我们试图请堪萨斯城的罗伊·格里根博士来,也没有成功。(嘘声)结果我们请到了——约翰·梅森·布朗(肃静)。”

这段介绍语的本意并不想贬低布朗先生,却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了其自尊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和恶果,原因有二:一是介绍者将组织这次活动的过程像流水账一样地报了一遍,这完全没有必要,且在客观上产生了不好的效应;二是主观上考虑不周,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尊重演讲者?如何促使来之不易的演讲活动取得成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介绍语是介绍者知识水平、组织才能和表达才能的外现。

一次,某高校邀请话剧《光绪政变记》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郑毓芝来演讲。主持人是这样介绍她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老佛爷慈禧太后’请来了。(掌声,笑声,听众的情绪热烈起来)‘老佛爷’郑毓芝同志在戏台上盛气凌人,皇帝、太监、大臣见了都诺诺连声,磕头下跪,在台下却和蔼可亲,热情诚恳。她方才和我谈起,她还曾扮演过《秦王李世民》中的贵妃娘娘,话剧《孙中山》中的宋庆龄。她是怎样把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的呢?下面就请听她的演讲。(听众凝视主席台,热烈鼓掌)”

这番介绍语既幽默风趣,特点突出,又条理清楚,主旨鲜明,热情洋溢地把郑毓芝本人和她演的角色做了对比介绍,并水到渠成地点明了其演讲的主题,可谓十分得体,收放自如。

寒暄,让对方如沐春风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与人建立语言交流关系的方法之一,是交谈的润滑剂,它能使朋友在某种场合中对自己的话语心领意会,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为双方进一步攀谈架设友谊的桥梁。

1984年9月,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第22轮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了。

中方代表周南和英方代表伊文思相遇并寒暄起来。

周南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来的,那么就经历了三个季节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这次会谈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谈判,时间是1984年秋季——达成协议的关键时刻。内容是我国对香港主权的收复问题。

周南在这次轻松的寒暄中,运用暗示、双关的手法,巧妙地利用交际的时令特征即秋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成熟与收获,将我方诚恳的态度和希望以及坚定的决心,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这种寒暄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无穷之意尽在言外。

在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

1.路遇式寒暄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中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遇上经常见面的熟人,此时只要握握手,说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即可;若在路上骑车相遇,只要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即可,不用下车。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就不可以点头而过,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常识。

2.会晤前的寒暄

会晤前的寒暄就是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在特殊情况下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对方在大病初愈、长途旅行后、身遭不幸等情况下,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们之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2)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给人以很大的激励。

(3)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们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这幽默的寒暄中建立起来的。

(4)夸赞式寒暄。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体越来越好啦”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到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究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要具体一些,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象。寒暄要因人而异,不要对谁都是一个调。

(2)要注意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要使用不同的寒暄方式。

(3)要注意适度。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溢美之词则会给人以虚伪客套之感。

总之,恰当的寒暄,能给不快的人以安慰,给久别重逢的人以关怀,给邻里亲友以欢乐,并由此沟通感情,联络友谊,促使人际交往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

有些人说话时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他们的说话方式却会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并把他步步引入对话的绝佳境地有什么技巧呢?

1.风格明快

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因此,给人以阴沉感的话语,会让人有疑虑感、厌恶感及压迫感。反之,说话简洁明快,则容易让人接受。

2.声音独特

有的人说话的声音会给人一种享受感,因为他们(她们)的嗓音实在是很动人。他们(她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何种声音,完全依靠他们(她们)的天赋、个性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时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3.语气肯定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你在谈话中稍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他(她)就会立即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4.语调自然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在交谈中我们应该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做作的声音只能导致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说话时就要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较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语言标准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有着自己的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地听我们说话。

“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语。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强彼此之间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言辞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清晰

当之前的谈话处于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的状态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语句简短,声音果断,有条理。

在大众场合发言时,你要想清楚自己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另外,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这样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赢得开场印象的八个方面

要想在说话时获得别人的好感,可以从下面八个方面入手。

1.多提善意的建议

当一个人关心你时,只要这份关心不会伤害到自己,并且对方还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议,你当然会欣然接受,并对这个人产生好感。那么,反过来,若你对别人也是如此,别人也会同样对你产生好感。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提出善意的建议。对方是女性时,仅说“你的发型很美”,只不过是句单纯的赞美;若是说“稍微剪短,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定能感受到你对她的关心。若是能不断地表示出此种关心,对方必然会对你更加亲切、信任。

2.偶尔暴露自己一两个小缺点

有时坦率地暴露缺点,反而会迅速获得对方的信任,给对方留下一个正直、诚实的印象。

只是,暴露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毫不保留地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如此做,反而使人认为你是个毫无可取之人,因而丧失了对你的信任。

暴露的缺点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这一两个缺点和其他部分联系在一起,因而产生其他部分毫无缺点的感觉。比如:“这个人有点儿小缺点,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来,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类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这绝不是狡诈,只是交际的策略和需要。因为也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交往。

3.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说话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在面试时,若能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从而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

4.注意对方微小的变化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长对妻子表示自己的关心。比方说,妻子上美容院改变发型后,明明觉得她“看起来年轻多了”,却不做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里不满,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

不论是谁,都渴求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此,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变,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立即告诉对方。例如,同事打了条新领带时,你说:“新领带吧,在哪儿买的?”像这样表示自己的关心,绝没有人会因此觉得不高兴。

另外,指出对方与往日的变化时,愈是细微和不轻易发现的变化,愈会使对方高兴。这不仅会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也会感受到你的关怀,转瞬间,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远比以前更亲密无间。

5.呼叫对方的名字

西方人在说话时,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比如说:“来杯咖啡好吗,莱克先生?”“关于这一点,你的想法如何,莱克先生?”这样做往往使对方涌起一股亲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了自己。

在我们的社会里,晚辈直接呼叫长辈的名字,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平辈之间借着频频呼叫对方的名字来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却是个非常有益于彼此交往的方法。

6.注意细节,投其所好

一位朋友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他人名片的背面写上密密麻麻的字。与其说他是为了整理人际资料或是不忘记对方,倒不如说是为了下一次见面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将对方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再度见面时,自己就可提供对方关心的“情报”作为礼物。即使只是见过一次面的人,若能记住对方的兴趣,比如说钓鱼,在第二次、第三次见面时,不断地提供这方面的知识或是趣事,借此显示自己对于对方的兴趣很关心,就必能使对方产生很大的好感。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此种做法太过功利,但事实绝非如此。因为这种做法的确出于对对方的关心,更何况对对方也是真正有益的。若能经常保持此种姿态度,最后必然能将一般通用的话题化为己身之物。换句话说,以长远的目标来衡量,此种做法能成为表现自我的有力武器,能迅速获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7.温暖的微笑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管是同意人家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因为谁也不愿意和态度冰冷的人谈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而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经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好结果吗?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微笑,学会用微笑给人以温暖。如果对方很是让人讨厌,那你可以不和他交谈或躲开,摆一副冷面孔总是无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总是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紧张极了,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后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却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趟航班。”

空姐看完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8.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也并非想做就能做到,如有的人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同事的夸奖,内心里着实想谦虚一番,却寻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法。最后,要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要么说一些“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人民”的套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虚假。

那么,在社交场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中,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1)转移对象。如果表扬或赞美使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你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脱身”,把表扬或赞美“嫁接”到别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据,不然也会显得空和假。

(2)妙设喻体。直言谦虚,固然可取,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有嘲讽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3)自轻成绩。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者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因为你在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淡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

(4)掌握分寸。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过分的谦虚就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谦虚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5)征求批评。面对人们的赞美,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批评,这是表现你谦虚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度,不然虚心就变成了虚假。

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习。

只要虚心而诚挚,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增大。

时刻都谨记说一声谢谢

在任何一部汉语词典里,很少有词语一讲出来就能立刻赢得一个人的好感,起到化敌为友、抚平自私心理、提高自尊心的作用。然而,“谢谢”这个词却有这个魔力。但“谢谢”常常被人轻视,或因太简单而被忽略,以致我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与好人缘失之交臂。我们常常听到这种抱怨,“我并不介意做所有这些事,只要他每次能说声‘谢谢’”;或者是,“我为她做了那么多,她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如果你想成功地开展工作并获得别人的合作,或者想赢得友谊的话,说声“谢谢”则是最容易也是最为可靠的办法。

那么,在交际中,怎样说谢谢呢?表达谢意可以使用很多方式。然而,无论何种方式,譬如用鲜花、午餐回报,这个词,或包含它的形式,一定要说出来或写下来。以下是一些传播这个不起眼但绝对重要的信息的方法。

1.说出谢谢

告诉他,他为你做的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并说明在哪一方面帮助了你:“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

2.给予赞扬

让他知道你认为他为你做的事是很特别并值得珍藏的:“谢谢你的咖啡,我想我会记一辈子的。”

3.予以回报

告诉他你感谢他为你做的,并准备回报这个好心人:“我很感激你能在开顾问会议时回我的电话,以后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请随时找我。”

4.写个条子表示谢意

说声“谢谢”是很有作用的,但写下来会更胜一筹。因此,不妨亲笔写一张条子表达你的谢意。

5.电话致谢

如,“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感谢你……”

6.送份礼物

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地表达出你的谢意,送什么并不重要。如,一个老板请他的秘书去看了场具有一流水准的高尔夫球赛。为了投桃报李,她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一个高尔夫球棒的缩微模型,然后写了张感谢的便条放在礼品盒里一并送给了他,老板收到后深感欣慰。

7.“转达谢意”

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你帮助的人的耳朵里去:“王聪这人真好,他帮我安排了那次会议。要是没有他的帮忙,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当你的谢意通过别人的嘴传到他的耳朵里时,定会增色不少。

8.提供帮助

与他在一起时,主动提出为他的工作助一臂之力,比如帮助校对长篇报道:“我来帮你干这事儿。甭客气,你帮我的次数可太多了。”

9.请客吃饭

邀请你要感谢的人去吃午餐或晚餐,一定要表明你这是为了感谢他的帮忙。如果你邀请的是已婚者,应当把他(她)的配偶一并邀请去。

10.报答捐款

如果一个环境学家曾用心地报道过你的一篇论文,不妨为他心爱的环保事业捐一笔款,这也许是对他最好的感谢,但也别忘了说“谢谢”。你可以打个电话或写张便条去感谢他,并告诉他你所做的。他一定会为你所做和自己曾经所做的事感到高兴。 m51rwKWBcIhnGAfy9x6nOnQFDnTzKJ57zCvoYtbOUI/lntqWsTXLxTZeK5Nr/o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