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FBI形神推理——由表及里一个人

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会从他的动作和神态中表现出来。

表情是FBI破解人心的密码

人心难测,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都希望能活在一个以诚相待的世界里,可以不用提防身边人的欺骗或算计,可以简单轻松地活着。人们都希望看到他人的真实,却同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也许是为了获得利益,每个人都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提防着别人,掩饰内心真实的意图。

生活中的人们越来越喜欢沉默,越来越喜欢说“没什么”。但同时,他们也渴望被某个特殊的人理解,就像许多男人嘴上说着为了生活不怕辛苦,心里却希望女人体谅他的辛苦,许多女人嘴上说着不需要男人陪伴,心里却渴望男人对她多一些在乎。

掩盖真实的心意,口是心非,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是出于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展露给关系平平的人,否则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人们习惯了掩饰,习惯了防备,习惯了口是心非,想要了解一个人越来越难。还好,除了语言,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他的心,比如说——表情。一旦我们留意到说话者的表情,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说着自己不怕辛苦的男人们笑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苦涩,那些说着一个人没问题的女人们眼神里充满了失落。

在FBI的眼中,表情是帮助他们破解人心的密码。所有的表情都是无声的语言,在一个人不想言语时,会将他内心的一些细微变化透露给其他人。一个擅长读懂他人表情的人,往往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极强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容易交到朋友,在工作中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受到周围人的欢迎。

表情是表达内心感受的出口。很多时候,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不便将内心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或许是因为害羞,或许是因为害怕,或许是碍于面子,或许是担心说出来不合时宜。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无论他们如何控制表露自己的心思,他们的表情往往会比他们的语言诚实得多。学会解读表情,就学会了破译他人心里密码的方法。破译了他人心里的密码,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表情分析出别人的心理,就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上级的意思,打败竞争对手,避免无谓的冲突,让我们心爱的人更加爱我们。对FBI而言,洞悉犯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同一种表情的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心理活动,他们需要将这些心理活动尽收眼底,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攻破犯人的心理防线。

表情具有复杂性和瞬间性。造成其复杂性的原因是构成人类面部的肌肉多达44块,当这些肌肉与它们周围的骨骼、软骨、血管和神经共同发生作用时,人的脸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情。据统计,人类的表情一共有5000种,每一个表情都反映出一种特殊的心态,所以,想要将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研究清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举个例子,微笑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应用到也是最常见到的表情,但是FBI却可以从不同的微笑中看出不同的信息:从事销售和服务业的人每天都会对顾客微笑,他们的微笑热情却千篇一律;一些人的微笑礼貌却带有距离感,令人感到他并不想与人拉近;皮笑肉不笑的人心中可能装着一些阴沉的算计;不自觉露出幸福柔美微笑的人很可能正处于热恋之中……

表情的复杂性常常令进行表情研究的人抓狂,而更令人们抓狂的是表情的瞬间性。我们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夸张的表情都是为了适应剧情需要,产生一定的效果而表演出来的,在现实中,表情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即使是受到了极度的惊吓和打击,所产生的表情也只会持续几秒钟。

人在讲话时可能会出于礼貌讲一些客套话,或者为了不使气氛太尴尬将反驳压在心底。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在讲这些话、做这些事的时候,能够让语气听起来平缓自然,不被听者察觉。表情是否也可以通过情绪的控制来营造某种假象呢?FBI对周围的许多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最后发现,即使是一位内心非常坚定成熟的人,也很难完好地伪装好自己的表情,因为表情大多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脸上浮现出某种表情时,这个人本身还没有意识到,而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将情绪传递出去而故作镇定时,他的表情才会恢复平常。

FBI的表情专家们还发现,人的左脸会比右脸先露出表情。左脸发生的反应由右脑控制,而右脑负责掌管人类情感,会比掌管理智的左脑先发射出信号,所以,左脸流露出的表情往往更贴近真实的感情,而右脸流露出的表情可能受到理智的影响,与真实反应有些出入。

一个人的表情与他的潜意识有关。潜意识是隐藏在人心中的意识,不受外在事物所控制,也不受理智控制。人只能通过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却不能通过理智控制自己的潜意识。一旦受到某些强烈或特殊的刺激,潜意识就会突然之间从心底迸发出来,使人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表情也是其中之一。

真正能够泄露内心秘密的表情往往产生于不自觉中,出现得极快,也消失得极快。第一时间抓住对方的表情,才能研究出对方的内心反应。所以FBI在审讯时都会格外留意对方的表情,特别是在提出一些涉及案件细节的问题时,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面部,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对方表情中的异样。

人类的表情具有上百万年的进化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表情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麻烦。人们可以根据表情不同的规律判断出不同人的心情,然而想要识别所有的表情却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尽管很繁琐,FBI的探员们仍然致力于表情的识别和分析,他们在审讯中运用各种方式,想办法使嫌疑人的内心产生波动,同时监测他们的面部,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最后套出隐藏在他们心底的秘密。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读取一个人内心的思想也需要做到这四点,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望”就是指用心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在一起案件中,嫌疑人一口咬定自己与死者没有任何矛盾,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都十分满意,却在警方提到死者在公司中的职位时流露出了不满的神情。警方留意到他的这个表情后,立刻去他和死者共事的公司进行二次调查,并从他们的同事口中得知,嫌疑人和死者曾经分别是两个平行部门的主管,在最近一次人事变动中,死者当上了公司副总,嫌疑人却只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警方以此为切入点,再次提审嫌疑人。警方一再强调死者的优秀,并对其死亡表示惋惜,终于,嫌疑人再也忍不住,他非常激动地大骂死者。从他的口中,警方终于得知,死者曾用卑鄙的手段从嫌疑人手中夺去了副总的职位,令嫌疑人几年来的努力都白费了。嫌疑人平时虽然看上去并不介意,其实早已满腔怒火,最后一时冲动失手杀害了死者。

平日里人们交谈主要靠的是语言,但有些时候,语言却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心口不一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语音、语调以及用词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对方察觉出一些问题,但对于那些习惯说谎的人,以及那些善于心计,城府较深的人而言,心口不一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能够很好地控制他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以及用词,令聆听的人无法从这些方面察觉出他们的真实意图。

表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人的心态。表情总是很阴郁的人往往比较消极和悲观,表情总是很平和的人往往比较阳光和乐观。常言说:经常微笑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这句话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一个人如果经常微笑,就一定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待人宽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遇到困难也一定会有许多人愿意帮助他。FBI告诉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多关注他的表情,特别是他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表情。无论何时,表情总是能够在语言之前让你明白一个人真正的情感和情绪。

FBI不放过任何一个眼神

表情需要通过人的五官表现出来,虽然鼻子才是面部最突出的器官,但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脸时,最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对方的眼睛,最容易给他们留下印象的也是对方的眼睛。这或许是因为眼球能够反射外界的光线,才会让它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每当人们提到眼睛,都会将它与“心灵”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眼睛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公认的心灵的代言人。一个人的心里如果藏了许多的心事,即使他不说,人们也可以从他的眼中窥探出个大概。

眼睛能够表露出人的内心,主要因为眼部具有自身反射性较强的特殊性。眼部肌肉比较敏感,实验表明,一旦有异物刺向眼睛,无论是真是假,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女性朋友们对此一定更深有体会,当她们睁着眼睛画眼线或刷睫毛液时,眼睛总会不自觉地发生闭合运动或颤动,这便是由于眼部肌肉过于敏感导致的。眼睛不仅外部肌肉非常敏感,内部肌肉也如此,所以当有强光照向眼睛时,瞳孔会立刻收缩,以保护眼内的构造。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人的眼神往往能够传达出许多的信息,比如心情、性格、暗示等。所以,一些人将眼神称为一种非语言类的信息。有经验的人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得知他的内心活动、精神状况甚至健康状况。乐观的人拥有坚定的目光,消极的人拥有呆滞的目光,思维迟缓的人眼球转动比较缓慢,头脑灵活的人、有秘密的人眼神时常飘浮不定。

大多数情况下,眼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练出来的。刻意伪装出来的眼神很容易就会被人发现不自然,从而更容易泄露内心的秘密。所以,很多人都习惯根据眼神来判断与自己交谈的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如对方是否对自己说的话题感兴趣,对方是否真的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对方对自己是真心认可还是表面敷衍等。

如果一个人在听你说话时眼神飘忽不定或者空洞无神,这说明他对你说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此时最好中止谈话,否则不但无法达到有效的交流,还可能令对方产生反感,不愿再开启与你的谈话;如果一个人在听你说话时眼中充满热情,闪闪发光,说明他对你说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期待与你进行更深层的交流,此时就可以趁热打铁,将话题继续进行下去。

提到微笑,FBI的专家们表示,只有当一个人的眼睛在笑时,才说明他是真的在笑。如果一个人在微笑时仅仅向上拉动了嘴角,眼睛里却没有一点喜悦,说明他的笑并非出自真心。当你兴致勃勃地向某人讲述你的事情时,如果他的嘴角上扬,眼神却很空洞,说明他对你的话题没有丝毫的兴趣,只是在牵强地微笑。当你看到一个人开口大笑并发出很大的笑声,眼神却非常平静时,你应该意识到他的笑声只不过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平静,他的心里丝毫没有快乐的感觉。

在五官中,眼睛的感觉神经最为灵敏,能够表达出的信息也就格外丰富。眼睛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开合、瞳孔的扩张和收缩。眼球的转动和眼皮的开合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平时最常提到的眼神。

用眼神进行引导和示意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暗示方式。对于两个正在交谈的人来说,如果其中一人突然将眼神移向某个方向或某个具体的事物,不用他言语,另一人一定会跟着将眼神移过去。如果一个人的眼神不时向手机或手表上瞟,说明他非常在意时间,很可能正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或等待什么事的发生。对于FBI来说,在执行任务时用眼神向同伴示意更是家常便饭。他们会用眼神通知同伴向左侧移动,进入那扇门,或小心头上的摄像头之类。

如果一个人的眼神一直停留在某样东西上,并且追随着这样东西移动,足以说明这样东西对这个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许那是他特别喜欢的东西,也许那是他非常熟悉的东西,也许那是他意想不到会出现的东西,也许那是他正在监视的东西。

如果将同样的眼神用在面前的人身上,则另当别论。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而言,目不转睛盯着你看的人往往性格比较直率,上下打量你的人可能对你有兴趣,悄悄瞥你一眼然后立刻看向其他方向的人往往比较内向、害羞,眼睛一直向下看的人往往比较自卑。如果一个人对你斜视,说明在他心中你一点也不重要,如果他在斜视之后眼神向上挑,说明他压根看不起你。

在交谈中,直视不是一个好方法。如果在交谈时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说明这个人欠缺沟通的技巧,一来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二来会使对方的心中增加许多防备,难以表露真实的想法。而作为聆听者,如果眼球不时小范围地轻微转动,说明他在一边听一边思考,如果眼球转向其他地方,或者索性不再看讲话者,说明他完全不赞成对方的观点或完全没有兴趣。

内心的变化和情感上的刺激不但会影响人的眼神,也会使人的眼球发生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为瞳孔的变化。作为一名正常人,当受到巨大的精神方面的刺激,比如听到令人震惊或狂喜的消息时,往往会产生瞳孔迅速扩张,双眼睁大的变化,而一旦这份刺激渐渐被接受消化,经由大脑细化处理后,瞳孔就会渐渐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最常关注的是别人的眼神,很少或几乎不会关注别人的瞳孔,因为瞳孔的变化远不及眼球的转动明显。而对于FBI而言,瞳孔的变化比眼球的转动更能透露一个人的内心,因为瞳孔的变化无法受到主观控制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眼神可以伪装,瞳孔的变化却不能。在光线强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瞳孔突然扩张,说明他感到非常兴奋,如果一个人的瞳孔突然收缩,说明他感到非常生气。

作为一名资深的FBI探员,能够从被谈话者的眉眼中挑出有用的讯息是一项必备的技能。FBI探员们最常面对的谈话人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犯罪嫌疑人,一种是证人。探员们会在与受审者交谈时关注对方的眼睛,主要关注的就是对方瞳孔的变化。另外,人会在看到极力想要回避的人或物时,自然地做出眯眼或闭眼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视觉阻断”,即使对方能够掩饰真实的感受,看起来十分平静,他们也无法掩盖这些自然而然的生理反应。1989年,FBI的探员们就根据这一点从一名老练的间谍眼中找出了他同伙的名字。

几乎所有的间谍都接受过特殊的训练,并对其所服务的国家有着高度的忠诚,这名间谍也不例外,面对FBI一轮又一轮的审训,他的态度始终良好,对他所犯下的罪供认不讳,只是无论FBI如何审问,他都一口咬定任务是由他独自一人执行,不肯透露一丝与同伙有关的信息。

FBI探员们向情报分析师请教后,改变了审讯的方式。他们制作了32张外观相同的卡片,然后在每一张卡片上写下一个人的名字,这些名字的所有者都是这名间谍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FBI探员们要求间谍每看到一个名字后,告诉他们关于这个名字所有者的事情,间谍非常配合地照做了,他用一贯平静的语气讲述着与每个名字有关的事情,只是他不知道,他在看到其中两个名字后,突然睁大了眼睛,瞳孔迅速收缩起来。机敏的探员们自然不会放过他的这个表现,他们派人找到那两个名字的所有者,进行审问,果然,那两个人正是间谍的同伙。

在观察对方眉眼流露出的信息时,有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外界环境。正如本节最开始时提到的,人的眼睛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想要通过一个人的眼神和眼睛变化推测他的隐含信息,一定要保证这一过程是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特别是光线不能忽强忽弱,否则很容易影响被观察者的表现,使观察者难以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

FBI教你识别眉间的玄机

除了眼睛,眉毛也会透露一个人的内心情感。许多与眉毛有关的成语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对你“横眉冷对”,毫无疑问,他对你非常仇视和厌恶;如果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对你讲述一些事情,很明显他对这些事情有着非常高的兴致;如果一个人愁眉不展,说明他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心里很苦闷;如果一个人眉开眼笑,说明他是真的非常高兴。如果一个人的双眉向上扬起,说明他心中有些委屈和冤枉得到了平复,感到扬眉吐气;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侧的眉毛向上扬起,说明他遇到了一些不解的事情,正在用心思考。如果一个人在谈话过程中眉毛快速扬起又马上落下,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情绪正在发生极大的波动,而是他非常投入,并且希望你能专心记住他所说的东西。

在中国传统的相面学中,眉毛的形状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看到一个人的眉毛,就等于看到这个人的内心。而如今,人们可以借助各种外力改变眉毛的生长和形状,修眉、画眉、植眉等手段都可以将原本粗黑浓密的横眉变成精致的柳叶弯眉,也可以将稀疏粗犷的眉毛变得密实柔顺。这时,再想要通过眉毛来识别一个人的内心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即使改变了眉毛的外观,有一点是不能被改变的,就是眉毛运动的方式。眉毛是眼睛的延伸,由毛发、皮肤和肌肉组成。与眼睛相比,眉毛的结构更加简单,所表达的信息也相对简单,但也正因为其简单的构造,让它表达的信息更加容易被人们识别。眉毛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位置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研究表明,眉毛有二十多种动态,这些动态分别能够表达人的不同心情,也就是说,眉毛的表达主要与人的心情有关。

人在不满意、焦虑、不开心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皱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眉头会自然放松,眉毛向外舒展开或上挑。当你劝解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他一直对你说他已经没事了,眉头却依然紧锁,这说明他心里的结仍然没有解开;如果在你劝解他的过程中,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完全恢复平时的形状,那说明他的心结已经解开,不再为那件事感到痛苦了。皱眉也可能表示错愕、怀疑、否定、疑惑,想要了解其具体意义,一定要追溯皱眉产生的原因。想一想,是什么话使对方出现了这种表情。

眉毛的变化比眼神的变化更为直接,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自然比眼神更方便,就连小孩子都能够明白。小孩子有时听不懂大人们的语言,弄不清大人的情绪,但他们一定能够从大人倒竖的眉毛中看出大人的怒气。人只有在真正愤怒的时候才会倒竖起眉毛,瞪大双眼。对于大多数小孩子而言,大人生气的样子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无论生气的对象是不是他们。每当他们见到大人瞪眼竖眉的样子,无论他们平时有多顽皮,都会突然之间变得乖巧,有些胆小的孩子还会被大人生气的样子吓得哭起来。

有时,眉毛不经意的动作能够泄露一个人内心的秘密。在一次请嫌疑人指认作案工具的过程中,警方发现,虽然嫌疑人一直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却在看到一把匕首时,眉毛微微地抖动了一下,虽然只有轻微的一下,却没有逃过警察敏锐的眼睛。通过多轮排查,警方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作案工具正是那把匕首。

眉毛的形状也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喜好。世界知名身体语言大师乔·纳瓦罗曾向人们讲述过他儿时的一次经历,那时他只有8岁,刚刚到达美国的他还不会英语,所以只能通过周围人对他的表情来判断大家对他的态度。一些孩子看见他时眉眼会变成拱形,与他讲话时眉毛会轻轻地上下活动,他便知道这些孩子是欢迎他的;而一些孩子看见他时眉头轻挑,眉角向下,他便知道那些孩子不喜欢他,甚至有些看不起他。

由于眉眼之间的距离很近,很多情况下,它们都会共同作用,表达人们内心的情绪和心态,比如眉开眼笑、挤眉弄眼、横眉冷目、慈眉善目等。不会识别这些信息的人,往往被周围人称之为“看不懂眉眼高低”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处处碰壁。那些能够看得懂眉眼高低的人则不同,他们不但能够及时判断出其他人的心情,还能从大脑中搜寻出与之相符的接触方案,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顺利地与人进行交际,达成目的。

一名业务员在洽谈业务的过程中发现,当他向对方负责人讲述项目时,对方负责人的眉头轻轻向上扬起,眼睛睁大了一些,这分明是对他所说的项目有兴趣的表情。这样一个微小的表情为这名业务员增加了信心,于是他越发起劲地向对方负责人讲解项目的内容以及能够为对方带去的利润,并坚决不肯在价格上做出太大的让步。最后,对方负责人终于妥协,以业务员提出的价格购买了这个项目。

FBI提醒我们,在判断眉眼传递的信息时,一定不要有先入为主的念头,而要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有些表情并不是我们一贯认为的意思。比如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一位男士对一位漂亮的女士挤眉弄眼时,会第一时间认为这位男士性格轻浮,没有礼貌,从而给他一个差评。可事实是否如此呢?

相反,如果女士的眼中流露出喜悦和回应,二人之间的行为举止颇为亲昵,并且男士只对这一名女士流露出这样的神情,则两人有可能是正在热恋的情侣,这种表情只是他们增进感情的嬉戏。如果女士的眼中流露出厌恶或为难的神色,并且向一旁躲闪,则说明他们二人之间并不认识或不熟悉,至少没有熟到可以用眉目传情的程度。如果男士不仅对这一位女士流露出这样的神情,也对其他漂亮女子流露出同样的神情,就可以基本断定他是风流轻浮之人。

在根据眉眼判断一个人的心情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先了解这个人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眉毛的形状。每个人的眉毛生长的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天生眉头很近,有些人天生眉角向下,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天生一副八字眉,就认为这个人经常生气或总是不开心。在FBI的判断标准中,想要读懂一个人眉毛的形状表达了什么信息,一定要与他平日最自然状态下的眉毛形状相对比,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嘴的功能不仅限于说话

嘴是人类用来交流感情的器官,也是用来表达情绪的器官。在五官中,嘴的运动范围最大,表情变化最丰富,这两点主要与嘴最初的功能有关。嘴最初的功能是负责进食,通过口腔的开合将食物送入嘴里,然后通过上下颚的运动将口中的食物咀嚼磨碎,最后咽下。正因如此,嘴附近的肌肉非常发达。

随着人类的进化,嘴又增加了说话和亲吻两项功能,这两项功能都是为了与同类进行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而产生的。人们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同类清楚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思想。人们用亲吻表达内心的喜爱,轻轻的吻代表怜惜和珍视,热烈的吻代表狂热和激情。

如今,嘴的功能更加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嘴唇的形状识别出他的内心情感,也可以根据一个人嘴唇的动作推测出他的心理活动。FBI在审讯和调查过程中,也经常利用人类嘴部这一特点对受审者进行心理分析,发现一些被受审者刻意隐藏起来的真相。

嘴的形状与人的心理有关,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嘴唇的形状推测出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嘴角总是自然向上翘着的,那么这个人多半是一个性格较好的人,因为相由心生,只有内心时常感到喜悦,嘴角才会时常带着笑意;如果一个人的嘴角上翘但肌肉绷得比较紧,说明这个人的笑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刻意做出来的。嘴唇紧闭,嘴角向下的人内心通常比较压抑,很少有笑容,久而久之,嘴角便会习惯向下,难以再笑出来,这样的人大多还有一个特点,便是性格固执,不爱听人劝。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发生变化时,他的嘴唇和嘴角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有时是颜色的改变,有时是形状的改变,有时则在两方面都发生改变。嘴能够产生的动作有很多种,比较明显且常见的动作包括嘴唇的开合、抿嘴、咬嘴、撅嘴、撇嘴、嘴角上扬或下垂等,每一种动作都代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个人如果嘴唇突然发白,除去突发性心脏病、低血糖等生理因素,以及天气过于寒冷。气压过低等外界环境因素,就只剩下心理因素了。心理上的极度惊恐会使一个人的嘴唇瞬间失去血色,不仅嘴唇,面色也会变得苍白。反之,如果心中感受到的不是惊恐而是喜悦,嘴唇则会变得红润有光泽。

人在感到惊讶时会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同时睁大眼睛,嘴巴张开的大小和眼睛睁开的大小与感到惊讶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只是轻微感到惊讶,嘴会微张;如果感到非常的惊讶,嘴会张得很大,眼睛也会睁得很大,于是便有了“目瞪口呆”这个成语的出现。一些文学作品中会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感到惊讶的样子,比如“他张大的嘴里能塞进一个拳头”等。一旦惊讶感变弱,嘴就会重新闭合,自然状态下,嘴闭合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但如果是在他人的提醒下闭起嘴巴,闭合的速度则会很快。

FBI曾审讯过一名涉嫌抢劫的人,他一走进审讯室,FBI的探员便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他在故作镇定。坐下后,他向对面的探员露出礼貌的微笑,尽量压制住内心的不安,用听起来平缓的语气回答着探员提出的问题。当探员问他为什么厨房里成组的刀架上缺少一把水果刀时,他故作轻松地回答:“哦,那把刀钝了,我本想将它送去磨一磨,路上却不小心弄丢了。”他原以为将刀子扔进下水道后,警方就没了他持刀抢劫的证据,却没想到警方竟然找到了那把刀,并且将刀子摆在了他面前。看到刀子的第一眼,他吓得张大了嘴,如此惊讶的表情实实在在地出卖了他的内心,之后的审讯中,他再也没办法抵赖,只得一五一十地将犯罪过程讲出来。很明显,这名犯人是初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如果换作一名惯犯,审讯不会这么容易,但原理依然通用。

如果一个人的嘴唇紧闭,并且抿成了“一”字型,说明这个人性格非常坚强,在他的心中一定隐藏着一些令他感到痛苦或者难以完成的事,他的心正承受着剧烈的撞击,但他却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的感受。想让这样的人开口是件很难的事,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坚持,除非能够从心底打动他,得到他的信任,否则他不会将心事说给外人听。抿嘴代表克制,那些平日里喜欢抿着嘴笑的人也很难对人吐露心事,他们不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展示在其他人面前,即使是非常好笑的事,他们也不会放纵地笑得前仰后合。

研究发现,咬嘴唇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这种动作起源于人在婴儿时期。婴儿不会说话,一旦他们的心中产生不愉快或不安全的感觉,他们就会通过咬东西来舒缓这些不适。心中有愤怒的时候,咬嘴唇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如果一个人咬紧了嘴唇,说明他所忍耐的已经快要到达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了。也许他所忍耐的痛苦并不及之前提到的抿着嘴唇那人的痛苦严重,但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份痛苦已经让他成了一头超载的骆驼,只要再添加一根稻草,他就会彻底倒下。另外,如果一个人在和你探讨问题的时候出现咬嘴唇的表情,这说明他将你的话听进去了,并且正在用心思考。

嘴不仅仅是用来摄取食物和说话的器官,同样也是反应人们内心的器官。嘴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了解一个人是开心还是难过,是愤怒还是悲伤。即使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细枝末节中发现对方的态度。

撅嘴和撇嘴的表情多出现于小孩子和年轻女性的脸上,表示不赞同、委屈和不开心。这些表情如果出现在儿童或年轻女孩子脸上,会给人一种想要关怀怜爱的感觉,如果出现在成年人,特别是男人脸上,则会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所以一般成年人不会在脸上流露出这类表情,即使心中有不满、不赞同、或感到委屈,也会将这样的情绪收起来。

舔嘴唇也是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出现的一种表情。紧张的情绪常常会令人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不停地舔嘴唇,想以此给自己些安慰。事实上,此时舔嘴唇除了暴露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紧张,没有任何其他的用途。还有一种人舔嘴唇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看到了令自己兴奋的东西,此时舔嘴唇所表示的则想对拥有这件东西的强烈欲望。

在分析留有胡子的男性的表情时,胡子也是不可忽略的细节。如果一个男人的胡子很毛糙,不修边幅,说明这个人的性格中缺少谨慎,不注重细节。如果一个男人的胡子修剪得很整齐,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经常吹胡子瞪眼的男人往往性格粗犷,而习惯用手捋着胡须说话的人往往是处变不惊的老者。

FBI教你看懂耳鼻和脸颊

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器官,由骨、软骨和皮肤构成,主要功能是呼吸和闻气味。从外表上看,鼻子包括鼻根、鼻尖、鼻梁、鼻背和鼻翼五个部分。鼻子与眼睛、耳朵和口腔都是相通的,如果有什么刺激性的气体或液体进入了鼻子,眼睛、耳朵和咽喉也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的鼻子里面发生病变,他的听力、视力和发音都可能受到影响。

鼻子的动作不算多,主要都发生在鼻翼和鼻梁处。鼻翼会出现的动作主要有鼻孔的张大和收缩,鼻梁会出现的动作主要有耸鼻、歪鼻和抖鼻。此外,受到刺激后会流血也是鼻子的一个特点。鼻子里有许多血管、粘膜和神经,十分脆弱,受到外力过大就会使鼻子流血,空气过于干燥也会使鼻子流血。

人在非常愤怒或兴奋的情况下鼻孔都会扩张,主要与人的生理机制有关。人在愤怒和兴奋的时候,大脑对氧气的摄入量会突然增加,鼻孔扩张可以让人吸入更多氧气,以供给大脑的运作,并支配身体的行动。如果一个人的鼻孔突然收缩并且发抖,则说明他内心很紧张,需要减少氧气的摄入量,以便令自己冷静下来。

FBI的表情专家们发现,如果一个人的鼻孔突然扩张,这意味着他马上就要采取行动了。通常情况下,鼻孔的扩张和开始行动几乎同时发生,前后不超过一秒钟。一位FBI探员在一家便利店购物时,发现便利店的收银机附近站着一名男子,这名男子手中没有任何需要结账的商品,也没有向收银员询问任何事情,只是一直站在那个位置上,双眼盯着柜台上的收银机。职业习惯令这名探员立刻意识到这名男子有问题,就在他准备走上前时,他发现这名男子的鼻孔突然扩大,鼻翼向两侧膨胀。此时,探员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推断,这名男子一定打算抢走收银机里的钱。于是他抢在男子出手之前大喊“小心”,并冲向男子所在的方向。刚刚打开收银机的收银员听到喊声,下意识抓住了男子伸过来的手,随后,探员也赶到了收银机前,将男子制服了,这家便利店就这样幸运地躲过了一场抢劫。

“把鼻子都气歪了”是一种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说明一个人由于过度气愤导致五官错位,并不是鼻子真的歪了。FBI认为,如果一个人将鼻子向一侧歪,这说明他对面前的人或听到的事表示怀疑。

当有人在面对我们的时候用鼻子发出“哼”的一声,我们会立刻明白自己不受对方的欢迎。但是,由于这种行为非常不礼貌,现在的人大多不会做得这样明显,而是仅仅耸一耸鼻子,并不发出声音。如果我们见到有人对我们耸鼻子,就应该立刻意识到,这个人很讨厌我们,不要轻易接近或与他交谈。

耳朵由软骨组成,里面布满了许多神经,它们虽然不能像眼睛、鼻子和嘴那么灵活地转动、抽动或移动,却也有它们独特的表达方式。耳朵和鼻尖一样,都是比较敏感的部位,当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感到异常兴奋和激动时,它们就会变红发热,有时还会微微颤动。不同之处在于,鼻尖会出汗,耳朵却不会。有些人在说谎时耳朵也会变红。虽然我们不能根据这一种特征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却可以结合其他器官表现出的特征,一同进行判断。

一些人认为,耳朵会动的人比较聪明,心思比较活络,FBI告诉你,这其实只是一种返祖现象。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耳朵都会动,这是一种通过搜集声源来进行自我防御的方式。每当有奇怪的声音响起时,它们的耳朵会依次转向各个方向,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以及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危险。如果是天敌的声音,它们就会立刻逃跑。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渐渐掌握了其他技能,耳朵的这项功能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也就渐渐退化了,但能够控制耳朵活动的肌肉还在,所以有一小部分人的耳朵仍然可以活动,只是不可能再像动物一样,转向四面八方,而大多数人的耳部肌肉却只能起到保持耳朵位置和形状的作用了。

脸颊的活动一般是伴随着其他位置的活动产生的,比如眼角、嘴角和口腔。人在咀嚼时脸颊的活动最突出,其次是大笑时和大哭时。在安静状态下,脸颊几乎不会发生活动,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当一个人被识破了谎言或感到尴尬的时候,面部神经会牵引面部的肌肉发生细微的抽动或颤动。这种抽动或颤动看起来非常不明显,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被人们忽略。另外,一些生理性的病变也会导致脸颊抽动,可以将面部的反应作为某种生理情况的判断依据。

在一次取证的过程中,警方发现一名证人在讲话时脸颊会偶尔微微抽动,十分可疑。警方多次向他询问时间、地点、环境、他当时在做什么以及嫌疑人的穿着和动作,每一次他都给予了相同的答案,并且语调平稳,表情平静,看不出丝毫说谎的信息。但是警方对他脸部的表情仍有所质疑,于是对他进行了深层次的了解。最后警方发现,这名证人确实没有说谎,他的脸会出现间歇性的抽动,是因为他患有轻微的面部痉挛症,根据证人所提供的信息,警方成功找到了嫌疑人,破获了案件。

眉、眼、鼻、口、耳都是人的面部器官。每一种器官都有它自己的表情,有属于它自己传递信息的方式,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发生作用时,人的表情就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易懂也更加难懂。易懂是因为能够更容易看清楚每一种表情,难懂是因为表情之间总有相似,分析起来要更花心思。FBI告诉我们,只有在无意中流露出的表情才是最贴近内心真实感受的表情,想要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去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一定要先确定他的表情是在他无意识的状态下出现的,这样才能不被假象迷惑。

坐姿中隐藏的秘密

坐姿能够透露一个人的性格特点。FBI在观察中发现,坐姿端正,双腿双脚并拢起的人一般为人谨慎低调,重视感情却不懂得表达和释放,也不习惯与人过于亲密。如果双手放在腿上,说明内心温柔,在过于正式或热闹的场合中,他们通常会独自坐在角落里,不与人交谈,也不参与热闹,安静地看着别人玩闹。一旦认定某人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就会默默地关注对方,在对方需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所以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会显得不那么合群,却仍然很受朋友们的欢迎。

如果双手放在腿两侧,说明内心古板,性格孤僻,不容易接触。这类人排斥热闹的场合,不会参与任何社交活动,除非谈及与他们有兴趣的话题,否则不会轻易与人交谈。在谈论他们有兴趣的话题时,他们比较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旦产生分歧,谈话的气氛就会变得尴尬,让人不想再与他们谈下去。他们在生活中很难交到朋友,经常接触的人通常是能够在意见上达成一致的人。

双膝并拢,双脚呈内八字,双手放在膝盖上的坐姿主要出现在女孩子身上。这种坐姿的女孩子性格保守,内心传统,比较容易害羞,与异性说话时会脸红。双膝打开,双脚呈外八字,双手顺意放在身体两侧的坐姿主要出现在男人身上。这种坐姿的男人不拘小节,喜欢与人接触,却很少在意对方的感受和评价。对于他们而言,活得轻松自在比什么都重要,责任等同于负担,不应该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这两种人一旦相对而坐,就会出现戏剧性的场面。

喜欢重重坐进沙发里,身体向后靠,然后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坐着的人一般比较自信,心中有很强的优越感。这样的人擅于表达和展示自我,喜欢在生活中居于领导者的位置。他们有清晰的头脑和思路,确信自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迅速作出反应,找到解决的方法,所以他们从不担心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喜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别人的请求,他们不会全部拒绝,也不会全部答应,而是会依情况而定。

喜欢浅浅地坐在椅子边缘,身体一直保持僵直的人,内心一般极度缺乏安全感,心中的不安和拘束令他们不敢坐入太深,以免无法随时起身离开。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个人坐椅子的位置来判断他是否有急事,有急事的人会选择浅坐而不是深坐,悠闲无事的人会选择深坐而不是浅坐。不过现在许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也会浅坐,因为浅坐可以避免身体的肌肉过度放松,更有利于形体的保持。所以在依据坐的位置深浅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时,可以同时关注一下对方的表情和呼吸。如果表情淡定,呼吸平缓,说明他只是习惯性地浅坐;如果呼吸紧张,则说明这个人也非常紧张,此时不宜上前与他谈论重要的事情。

在审讯的过程中,FBI发现,一个人如果坐着的时候身体向前倾,肌肉绷紧,说明他内心非常紧张;而如果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很随意,身体自然地向后靠,说明他的内心比较放松。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坐姿的变化发现他内心紧张程度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从前倾渐渐变为向后靠,说明他正在慢慢放下紧张和防备;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从后靠渐渐变为向前,说明他对面出现了令他有兴趣或在意的画面,或者坐在他对面的人所讲的话吸引了他;如果一个人前倾的身体突然向后靠,说明他的紧张状态解除了或感到绝望;如果一个人后靠的身体突然前倾,说明他看见了令他惊讶的人或事情;如果一个端坐的人身体突然震动了一下,并且并没有生理上的不适状况,那说明他的内心一定受到了震动。

一般情况下,只要进入审讯室的人,无论是否有罪,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心理,所以略微的紧张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一定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相比之下,那些一进入审讯室就坐得非常随意的人反而更容易引起FBI的怀疑。太过轻松的坐姿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习惯使然和故意而为之,其中故意而为之的可能性大于习惯使然。

一名嫌疑人在进入审讯室后表现得非常放松,他轻松地走到椅子边坐了下去,靠向椅背,脸上一副“随便你们怎么问好了,反正我什么都没做”的表情。FBI的探员问他案发当日去了哪些地方,都做了什么,是否有人证明,他的回答听起来也比较平静。然而,当探员重复问他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开始出现不耐烦的表情,声音也开始变得激动。探员向他举证了一段影像,他的身子在看到影像时突然猛地向前,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影像中自己的身影以及拍摄时间,而他刚刚还说那天他不曾去过那个地方。随后,他的身子重重地靠向椅背,眼中出现绝望的神情,他知道,这个物证彻底瓦解了他的伪装,无论他假装多么平静,他也不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了。

坐时的状态变化也能够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变化。如果一个人坐时的状态突然变得与平时不同,从顽皮多动变成乖巧安静,或从安静沉稳变得坐立不安,那么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平日里一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某天突然特别乖巧,安静地坐在角落里,那么他若不是刚闯了祸,就是遇到了一些令他不开心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平日坐得很安稳,某一日却突然坐立不安,不时起身再坐下,或者不断离开座位,不久后又回来坐下,这说明他一定遇到了什么令他非常焦急或困扰的事情。

一些公司在员工刚入职时不会给他们安排具体的工作,而是让他们翻看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之前别人完成的工作内容,这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多了解工作相关信息,也是为了考验他们的耐心。如果这名员工应聘的是需要极高耐心,长时间坐在办公位置的职位,却在了解公司制度和已有工作内容时坐不住椅子,不时与其他员工聊天或做与工作内容无关的事,足以说明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如果这名员工应聘的是需要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却只是一声不响安静坐在那里对着文件发呆,没有任何询问具体细节的意向,那么也说明他不适合这份工作。

一个人的坐姿经常能够反应出他的内心状态和性格,如果我们能够多加留意,就能够在与陌生人初见时掌握更多对方的信息,进行交谈的时候也会更加顺利。

FBI帮你识别简单的肢体语言

很多人在讲话的过程中喜欢加入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中,有些是有效肢体语言,有些是无效肢体语言,有效肢体语言可以帮助讲述者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加强语气,协助对方理解,提升个人魅力;无效肢体语言只会降低讲述者的专业性和稳重感,减少听话者对讲述者的好感。FBI建议,想要与人进行顺利谈话,增强谈话的效果,一定要多使用有效语言,避免无效语言。

不同民族对肢体之间的接触有不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成年人和小孩子之间不存在太大的距离,时常在生活中对陌生的孩子表示亲近,比如拍拍孩子的身体、摸摸孩子的头或者碰一碰孩子的脸蛋和手脚。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这些动作都属于冒犯。美国人会根据人际关系的远近决定两人身体间的距离和肢体接触的程度,如果是关系很亲近的朋友和家人,他们会自然地与对方拥抱和亲吻;如果关系一般,他们则只限于礼节上的问候,而不会与对方有太多肢体上的接触;如果是陌生人,在谈话时他们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示尊重。

肢体语言和表情一样可以透露人的内心反应,特别是当一个人对外界抱有防备和怀疑的时候,肢体语言会比话语更诚实。

当一个人说谎时,他的肢体语言很可能与话语表达不一致,FBI依据肢体语言破获的案件中就有这样一起。一名强奸犯声称他从未见过被害人,下班后沿道路左转,然后便直接回了家。然而细心的探员们发现,他在表示自己左转的时候,打出的却是向右转的手势。强奸犯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他已经在心中排练了多次如何回答探员们的询问,也将要说的话背得天衣无缝,可是他却忽略了身体的诚实性。探员们按照他手势所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正是案发的地方。如果他真如他所说从未见过被害人,他的手怎么可能恰好指向案发现场?探员们开始和他进行更强的较量,最后强奸犯再也编不出借口,只能承认之前说的是谎言,确实是他强奸了受害人。

不同的小动作代表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小动作,或许是天生的,或许是后天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或许是从某个自己在意或喜欢的人身上学来的。FBI认为,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大部分小动作都与一些特殊心情和感觉有关。在工作、谈判、演讲等正式场合中,一些小动作会让人显得不礼貌、不专业,于是许多人都会努力克制自己,集中精神将平日里的小动作收起来,以免影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到了生活中,一旦紧张感消除,重新进入到放松状态,那些小动作就随之回来了。

常见的小动作包括挠头、抱臂、耸肩、深吸气、握拳、捂嘴、打哈欠、咳嗽、捏鼻子等。挠头一般表示捉摸不透,不理解,想不明白,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焦急,如“急得直挠头”;两臂交叉抱在胸前表示防御心理很强,不是很信任对方;耸肩时如果伴随摊手和撅嘴的动作表示无奈,如果是伴随撇嘴和摇头的动作也可能表示无所谓;深呼吸表示想要努力冷静下来或者终于下了决心,如果同时握紧了拳头说明正在努力克制心中的冲动。

捂嘴有时表示惊讶,有时则表示讲话者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想要把话堵回口中;捂眼睛表示不想看见眼前的东西;捂耳朵表示不想听见;捂鼻子表示讨厌某种气味。如果一边捂嘴一边打哈欠,有可能是对听到的事情感到无聊,想要终止话题。故意咳嗽表示尴尬或提醒,当一群朋友在聊天时,一个人无意中在一个刚离婚的女人面前提到了她的前夫,边上意识到的朋友就会假装咳嗽提醒他,不要继续说下去了。

如果一个人不停用手捏鼻梁,说明他正在为某件事苦恼,并且正在努力思考。捏鼻梁时的微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大脑中的感觉,让苦恼变得轻一些。如果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不停地摸鼻子或捏鼻子,好像鼻子很痒,很不舒服,那么这个人一定故意隐瞒了一些事情,因为人在说谎时,体内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体内的细胞发生肿胀,产生不适的感觉。另外,人在说谎时的血压往往会较平时上升一些,这两种现象都会令说谎的人感到鼻子不舒服,然后不停地用手去安慰它,以求平复这种不适感。

在根据鼻子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时,我们先要了解这个人的身体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如果一个人有花粉敏感症,而谈话的场所恰好在花园里,那么他捏鼻子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花粉令他的鼻子感到不舒服。如果所在的环境中没有能够导致鼻子敏感的粉尘或气味,并且对方捏鼻子的频率与他的讲话内容有关,则说明他在说谎。

“点头肯定,摇头否定”的原则不是任何时间地点都通用。有时点头只是出于一种礼貌,示意对方“我在听,请继续”。两个关系不太密切的人在路上偶遇,来不及停下来问好时,会用轻轻点头代替打招呼,示意对方我看到你了。如果某人听过别人的观点后用力点头,多半只是为了让对方感觉他非常赞成对方的观点,或者想要让对方感觉他和对方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人,对观点本身并不一定真的赞成。

快速摇头有时表示强烈的不同意,有时则表示难以置信,想要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缓慢地将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同时面带微笑,往往别有深意。如果发生在情侣之间,则是一种故意吊对方胃口的暧昧。比如男孩为女孩准备了一件礼物,让女孩猜那是什么,女孩如果猜错,男孩就会故意缓慢地摇头,然后面露得意之色,让女孩继续猜。

将头高高抬起的人一般比较有自信,什么都不怕,如果抬得过高,下巴上扬,露出鼻孔,则说明这个人很骄傲,谁也看不起,同时带有挑衅的意味;低头一般与眼睛向下看有着相似的意义,表示害羞或胆怯,有时也表示相反的含义,即低头的人心怀敌意不想让对方看见;歪头一般表示好奇和疑惑,女孩子在想要表示自己很天真的时候也会将头轻歪向一边,同时眼睛睁得很大;转头一般因为想要掩饰自己的表情,又不想表现得太明显,有时也会表示不想直视对方或不赞成对方的观点。

罗丹的“思想者”让用拳头抵住下巴这一动作成为了公认代表思考的动作。而现实生活中,这样思考的人只是极少数,更多时候,人们习惯将拳头抵住太阳穴,或用一只手掌托住腮部进行思考。FBI在观察中发现,一般情况下,男士比较习惯用拳头抵住太阳穴,而女士比较习惯用单手托腮,还有一些人思考时习惯将十指相扣,然后用双手抵住下巴。当一个人在独处时出现这些动作,无疑他正在思考,而当一个人在听对方讲话时出现这些动作,眼神有些飘乎,说明他已经不想继续听下去,只是出于礼貌在硬撑着。

下巴后缩也是一种表达恐惧的动作,其原因和闭眼类似,都是希望能够远离危险和惊吓。当一个人面前突然出现某样东西或某个人时,他一定会下意识地将身子向后倾,同时下巴向后缩,有时还会向后退几步。

很多时候,这些肢体语言非常明显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我们还是弄不清对方的真实意思,只因为一点,我们只是看见,却没有观察。看见用的是眼睛,观察用的是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不错过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明示和暗示。

FBI如何看到语言背后的真相

语言是人们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它比表情简单且方便,能够将人们内心的想法最直接、最快捷地表达出来。

第一人称代词可以使语气变得更强烈,突出表明这确实是说话人的意愿,比如“我爱你”“我想你”“我们结婚吧”要比“爱你”“想你”“结婚吧”感情强烈得多。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我们结婚吧”,女人一定会感到这个男人是认真的,并且很感动;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结婚吧”,女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男人只是在敷衍,没有把结婚当回事,或者并不是情愿和她结婚。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时候会使用“我”和“我们”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说谎时却会特意省略,这是因为谎言的内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与说话者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不用“我”和“我们”,就能够弱化语气强度,就算被人识破,也可以找到理由把谎言圆过去。

语言也比表情更容易隐藏人的真实想法和感情。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语言是真是假?FBI建议,留意他讲话时的表情和语气,就可以初步判断语言的真实性。此外,不时就关键点提问,或者令对方复述说过的内容,都可以让说谎者那些小伎俩无处可逃。

作为讲话者,吞吞吐吐多数情况下能够表现一个人的紧张。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吞吞吐吐说明他们非常在意对面的人,重视要说的事,不好意思表达出口;对于心直口快的人来说,如果突然吞吞吐吐起来,说明他有难以启齿的事情要说。如果一个人平日里非常善于言谈,心思灵活,却在某一天突然吞吞吐吐,神色怪异,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说明他们在为了吸引听者的好奇心而卖关子。作为聆听者,如果在回应讲话者时表现出吞吞吐吐,说明他对这些话题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

人在心虚的时候通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讲话的分贝升高,表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强硬,即虚张声势的感觉;一种是讲话的分贝降低,速度加快,将字句放在嘴里嘟嚷,不敢大声说出来。

平日性格诚实直率的人在说谎时会神色慌乱,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前方。他们在说谎时往往呼吸急促,嘴唇发干,语速异常变快,好像不马上说完就会忘记要说的内容一样。这样的人一旦说谎,语言的节奏就会变得很凌乱,语气也会变得很生硬,没有正常讲话时应有的抑扬顿挫。如果有人打断他们的说话,向他们讲的事情提出细节方面的问题,他们会更加语无伦次。

平日内向单纯的人在说谎时讲话的分贝会变得比平时还要低,讲话速度会变得非常快,仿佛恨不得一带而过。如果听者继续问下去,他们的心中会更加慌乱,吐字变得更加模糊,声音变得更加犹豫,最后失去语言逻辑,彻底崩溃。

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可以通过让对方复述说过的话的方式。我们可以假装没有记住他刚才说的话,然后用“刚才你说……”这样的句子开头,之后假装忘记而停顿,等待对方将话重复,看他说的是否与第一次说的相同。我们也可以主动“复述”对方的话,但是更改一些信息,看对方是否会挑出我们“复述”中的错误。如果一个人精心准备过他的谎言,他也许能够准确复述出自己说过的话,却不一定能够挑出别人复述中的错误。

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被撞的人当场死亡,司机肇事后弃车逃逸。警察正通过车辆登记寻找车主时,车主来到警局报案,说自己去朋友家住了几天,回家后发现汽车被盗了,于是马上来报案。警察分别向车主和车主的朋友询问了这几天他们都在哪里,做了什么,发现他们的回答完全一致,就像背诵了同一篇课文的两个学生一样,警察认为这其中一定有问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车主和朋友的供词中都提到车主曾在街上被一名乞丐撞了一下,于是警察问车主:“你说你被一名乞丐撞了一下,可能是那名乞丐偷了你的车钥匙,你还记得那名乞丐长什么样子吗?”“当时走得很匆忙,我没有看清他的样子。”车主说。“你们是在汽车站附近撞到那名乞丐的?”警察问。“是的。”车主回答。“可为什么你的朋友说你们是在出租车站附近遇到的?”车主听完犹豫了一下,他一时记不清他们当时商量好的究竟是汽车站还是出租车站,最后他说:“也许是我记错了,应该是出租车站。”警察问了车主朋友同样的问题,车主的朋友也同样犹豫不定,最后说可能是他记错了,车主说的是对的。确定两人在说谎后,警察对他们展开了更严格的审问,最后车主只好承认,人是他撞的,当时他和朋友都在车上,担心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串通了供词。

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和一边编造一边回答都会使人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眼球的转动和语言的停顿,眼球转动和语言停顿的方式却不同。当一个人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时,他的眼球一般会上下转动,话语中拖有长音,语速相对平缓,有一定的抑扬顿挫;当一个人一边编造一边回答问题时,他的眼球一般会左右转动或转动得很不固定,语言停顿的节奏与讲话内容无关。如果一个人讲述一件事的时候,用的是类似“那天早上……我去了……之后……然后……”这样的顺序,那么他所讲述的内容可能是真的。如果他在讲述时用的是类似“那天中午……因为早上……午休的时候……”这种混乱的顺序,其中又不停穿插不同的时间发生的事情,那么他很可能正在编造谎言,并且在努力使谎言听起来有根有据。

没有不曾说过谎的人,无论出于善意还是恶意,谎言就是谎言,是与人内心真实想法有所出入的话语。圆滑的人善于说谎,常常能把谎言说得像真实存在一般,单纯的人不会说谎,即使说谎也会立刻被人识破。一些人在不愿说谎又不方便照实说的情况下,会选择用含糊其辞的回答来应对人们的提问,这些回答包括“还好”“还行”“还不错”“挺好的”等。

许多离家在外的游子都会经历许多困难,吃很多苦,可是他们不想让家人知道后为他们担心,于是每当家人问他们在外面生活的如何时,一些人会故意挑些开心顺利的事情,用夸张的语气向家人汇报,以表达他们过得非常好,不需要担心;还有一些人虽然想对家人倾诉,却只是强忍着心中的委屈回答“挺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如果我们在交谈中听到对方说“还好”“就那样”“可能吧”等词语,就不要继续问对方相关的细节,也不要对对方的话进行进一步猜测。如果对方想说,一定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向我们讲述,拦都拦不住。如果对方已经用这样的方式表明了他不想说了,我们还继续问“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是……”之类,对方一定会感到不适,用更明确的拒绝方式中止谈话。

如果对方在交谈中突然转换话题,也说明他们不想继续刚才的话题,这时,不要再试图就刚才的话题发表言论,顺着对方的话题转开是最恰当的方法。 /vm49J76BRJQlRWFkrG1+C8gaC+IlzL5/3GBSMuwOYCIXgArcruWwkORh315jF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