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1 说话之道:深得人心才是关键

会说话的力量是巨大的,语言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语言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口才是学识、才干和智慧的重要标志,是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口才好总会受人欢迎、受人尊敬。

说话也要用点心理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为参战而必须动员大批青年服兵役,但多数美国青年过惯了舒适生活,担心危及自己的生命,于是纷纷抵制美国五角大楼发出的征召令。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长官已经是第五次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训斥得灰头土脸。

他表示:他已经说得口干舌燥,却仍然无法说服那些懦弱且意见纷杂的青年。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有人向他介绍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

这位心理学家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信心十足地来到募兵现场。当他面对台下东张西望的青年时,先沉默了五分钟,然后用浑厚的男中音开始进行演讲:

“亲爱的孩子们,我和你们一样,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

青年们见他颇有学者风度,说话又切合自己的胃口,便开始安静下来聆听。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热爱生命是无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凭良心说,我同样反对战争、恐惧死亡,如果要求我到前线去,我也会和大家一样想逃避这项命令。”

“但是,我也存在另外一种侥幸心理:假如我服兵役,可能只有一半的几率会上前线作战,因为也有可能会留在后方;即使上了前线,我作战的可能性同样也只有一半,因为说不定我会成为某长官的左右手而留在安全地区;万一我不幸必须扛起枪,受伤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即使不幸挂彩,如只有轻伤也不致受到死神的召唤,因此,我实在没有担忧的理由;如果是重伤,或许在医生的帮助下也有可能逃离地狱的鬼门关;就算真的运气不好,如果我不幸为国捐躯,亲人和朋友也将替我感到骄傲,我的父母不但会受颁一枚最高勋章,还可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抚恤金和保险金,邻居小孩子们会以我为英雄,把我当成偶像来崇拜。而我,一位伟大的战士也进入天堂,来到慈祥的天父身边,说不定还会见到万人敬仰的华盛顿将军。”

听完这段演讲,本来极力抗拒上战场的青年们纷纷表示愿意赌一赌,他们或者是想当英雄,或者是有人家境不好,万一出事可领巨额抚恤金。

就这样,心理学家的一席话,攻破了青年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成功地被说服。

实际上,这位心理学家只是发挥了他善于操控别人情感的特长而已。如同催眠师一般,他先瓦解对方坚固的防御心理,进而掌握他们潜意识下的心理需求,然后将他们一步步引入预先布下的网络中,最后巧妙地操控对方的情感,使其轻易就范。

如果你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特别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试图使自己彻底击溃对方而占得上风,那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顽固对抗,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这时你应该先顺应对方的意思,肯定对方的想法,再有意无意地以伪装过的说法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才不会让对方发现你的意图。

会说话的力量是巨大的,会说话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口才是学识、才干和智慧的重要标志,是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口才好总会受人欢迎、受人尊敬,而懂不懂得“直击人心的说话艺术”,更是决定你人生成败的关键。

说话必须掌握方法和艺术

我们与人交往时,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你给别人的印象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语言表达方式决定的。

因此,应该承认,在社会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说话方法,是开口说话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的时候,谈话的重点会在我们轻松自在的说话中明显地表达出来;有的时候,我们以平和的心态与人说话,也会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有的时候,我们怒气冲冲地与人讲话,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甚至有时候我们与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却依然能够表达自己要讲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在不同心态下用不同的说话方法,可以决定我们能否把该强调的重点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一个人在与人说话的时候,始终保持一份好的心情,肯定能加深别人对他的好感;反之,说话时装模作样、自命不凡、优越感太强的人,便不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朋友也会离他越来越远。

说话应该做到条理分明,因为有关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审美追求等许多方面的情况,皆是通过你的言谈表现出来的。一个说话东拉西扯且没有条理的人,很难让人明白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所以,一个人说话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强调重点,言语没有分寸,他的社交活动肯定劳而无获,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教育学院的罗伯·格林教授,曾请参加一次研讨会的75位来宾分别写下自己焦虑不安的原因。

结果,令这些人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有:

“当我还没有讲完话的时候,其他的人已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我的话头被打断。”

“不听别人讲话,自己一味地说。”

“在讨论会上,别人只想发表意见,而忽视我的言论。”

“说话时有被人轻视的感觉。”

“话讲到一半,忽然被人打断。”

“怕讲不明白。”

“怕没讲明白。”

“不知对方是否在认真听。”

“自己讲话过于片面。”

“话讲到一半便失去了兴趣。”

“对方无故沉默。”

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否也犯过上述这些毛病,是否也因此而在无意中伤害过别人呢?

现在,你不妨先用下面这些问题来检查一下自己。

开始与别人交谈时,会希望别人快点说完吗?

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时,会觉得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与对方交谈时,你还会想其他事情吗?

是否时常会有找不到话题的时候?

不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

是否时常会有想不出好措辞的时候?

是否常常想中断对方的谈话?

即使和亲朋好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

当你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对方是否常常会打断你的谈话?

与人交谈时,争执的情形多吗?

你觉得用家常话会很难和别人交谈吗?

是否觉得自己不会幽默?

在会谈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提早结束比较好呢?

是否常常请求对方赶快说明情况?

是否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

常想教导别人吗?

是否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形象?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有七个以上的回答是“是”,那么你就有必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了。掌握正确的说话方法,能使我们判断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同时也能让别人对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时间一长,自然能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察言观色是直击人心的基础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社交正是在不同思想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获取人际交往胜利的关键。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为真实的微妙思想。因为许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通过口头语言,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肌体来表现的。

另一方面,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又多包含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神态当中。在论辩过程中,若能善于从两个方面洞察对方,那么,你就算成功了一半。尽管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在人的肌体上的一般特征,但是,仅仅了解这一点,就想在社交中准确无误地把握对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看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其表现之一就是人具有一种自控能力,即对言谈举止的制约和支配,这种能力对于那些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尤为重要。

1.含而不露

社交活动是唇枪舌剑的较量,一般来说论辩双方出现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很自然的,但是对于某些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却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一种镇定自若、温文尔雅的姿态,看上去既不激动也不冷漠,而是彬彬有礼。你不能说他对你的问题或陈述不感兴趣,可你又看不出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当你讲话时,他可能笑容可掬地看着你,给你一种好感,而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个问题。

在社交中,你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温顺的人是好人,而应该看到他的另一面;你也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生硬的人不怀好意,而应该看到他很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言与色或表与里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2.欲藏故露

就一般情况而论,社交双方总是要尽力克制和掩盖自己情感的外露,给对方的印象越是神秘莫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实上,任何人的言谈都不可能毫无破绽,绝对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有人会利用对方的心理,采用欲藏故露的方法,打一场主动的防御战。你不是在捕捉他神情的变化吗?他索性逆水行舟,将那些按常理本应加以掩饰的神态,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将你推向一种惊异、迷惑、犹豫不决的境地,使你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那样的千真万确。

3.察言观色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甩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的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动作。如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

因此,时机对你而言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最后,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

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这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闲谈探底。即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正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如果对方感到厌倦,那么你的漫谈还可起到扰乱其心绪的作用。

二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

三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

四是逆来顺受。当你没有吃透对方的脾性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不妨先逆来顺受,等待对方暴露更多的信息,你再对症下药,对方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语言

有人说话粗俗下流,有人说话谦虚有理,有人说话内容丰富真实,也有人一派胡言,说话空洞而毫无内容。总之,人通过说话能反映出其拥有的是什么。

高贵、气度非凡者说话谦恭有理,其心理包括了诚实、信赖、优越等,常用文雅的应酬用语。

然而,这类人应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口与心相称的人,一种是口是心非的人。后者很多是外表高尚而内心丑恶的人。

有些人是不愿被对方察觉自己极力掩饰着的欠缺,所以才使用文雅的口气说话。

相反,谈吐粗俗的人具有纯真、单纯、博爱、小心、易变等特性。这种类型的人,无论对上司或部下,对同性或异性,仍不改其谈吐风度,他所喜欢的会永远喜欢到底,对讨厌者也讨厌到最后。

此外,在初次见面的情况下,这种人好恶的表现也相当明显。不是表现得很不耐烦,就是突然地亲热若多年挚友。

除此之外,说话带哭、带泪的人,依赖性非常强烈。

好掉泪的人大多是坏家伙,也即俗话说的“劣根性”。

如某地有一个乞丐村,男女老少都走南闯北乞讨,他们有一个百试百灵的看家本领,就是赖在人家的门外,以半哭半泣的声调,让人们生出恻隐之心,以达到赚钱的目的。这种类型的人,其态度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

不听对方说话,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口沫横飞的人,属于强硬类型,这种人只要在说话的时候,别人肯“嗯、嗯”地静静听他说,就可以得到他绝对的好感。但因自尊心太强,经常好抢先一步是这类人的一大缺点。

也有不善言辞的人,这一类型以无法巧妙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或缺乏表现力的人较多。同时,思考深沉、小心、度量窄的人也不少。欠缺智慧,以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也较多。其中有许多可以克服自我而站立起来,只要他有自信心。

说话快与慢可以推测人的性格

与人说话的声调和速度非常重要,可以从中观察出一个人的心理。

要是对方说话的速度较慢,表示他对你略有不满,相反,速度很快的话,则又是他在人前抱有自卑感或话里有诈的证据。

突然地快速急辩也是同样的心理。例如,罪犯在说谎时,根本不听他人在说什么,立刻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护,就是个好例子。因为他们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藏在心里。

也有人说着说着突然提高了音调:“连这个都不懂,这个连小学生都会的你也不懂!”像这样恶形恶状的呐喊,是在期望别人一如自己所愿般地服从;相反地,假如说话低声下气的话,则是自卑感重、胆小或说谎的表现。

说话抑扬顿挫、激烈变化的人也有,这种人有明显的说服力,给人善于言辞表达的感觉,但这也是自我显示欲望强烈的证据。

小声说话、言辞闪烁的人具有共同的特点,如果不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话,就是属于女性性格,和低声下气的说话类型心理相似。

也有人一个话题绕个没完扯个不停,假如你想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就算是明白地表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的意思了!”他却仍是不想停下来的样子。这种说话法是害怕对方反驳的证据。

也有的随便附和帮腔,例如,“你说得不错……”“说得是嘛……”等,在一旁附和对方,这种人根本不理解你在说些什么,同时对说话的内容也一窍不通。如果你在说话时,有人在一旁当应声虫,你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行。要是你误以为对方了解你的谈话,那你就变成丑角了。

用字遣词可以看出为人

每个人说话都有一定的特性和习惯,常用的词语与字眼,往往反映出说话者的性格。

在谈话中喜欢用“在下”的这种人属幼儿性格以及女性性格的人;而常使用“我……”的人,则是自我显示欲强烈的人。

在对话中,大量掺杂外文的人,在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当广泛,但也可能是一知半解,借此显示自己的学识。

也有人喜欢用“我认为……”的口气,这种人在理论方面很慎重,但也有胆小的一面,其对人的警戒心和调查能力也相当优越。初见之下,似乎和蔼可亲,而当我们放心地与其亲近时,他又摆出一副冷若冰霜,瞧不起人的姿态,所以和这种人相处需要相当慎重。

在女性面前,突然以谨慎恭敬的口气说话的男人,属于有双重性格的人,这种人通常在职业上经常被压抑,如学者、医生等脑力劳动者居多。

说话中从不涉及性方面用语的人,则是绷着面孔的道学者类型,与这种人交往,更应特别小心。

知己知彼的技巧

有人夸张地把社交场形容为“战场”,意即舌锋之战。要想成功地取得战斗的胜利,就必须知己知彼。

1.了解情况

即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和生活状况。在应酬当中,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他有他的生活愿望,你有你的生活观点,交谈能否融洽则在于你话题的选择。假如你不了解他的生活困难,而在那里大吹特吹打高尔夫球或是环球旅游的乐趣,他肯定提不起兴趣和你谈下去,但倘若你告诉他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不用你说下去,他也会提问的,因为这正是他所关心的。

2.积累经验

在谈话中,经验是很重要的。对于应酬的话题和场面,应该具有一定的经验,否则就会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对于所涉及的话题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确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让对方感兴趣,也无法与他人说到一起。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事情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永无改变,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存于心。要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切忌凡事小气。

经验证明,“小气”常使一个人吃亏。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按照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较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党”,你也不必口口声声去对他表明,只要事实上是“死党”就行。对事物要有衡量其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过分地坚持某一种看法;如果有必要对事情保守秘密(一个人不能保守秘密,会在任何事件上都出现很多过失),就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的。一厢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就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则是闭着眼睛瞎说。

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让交谈意图达到明朗化,引起共鸣。

3.区别对待

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对他则应注意委言婉语、循循善诱。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只一味地夸夸其谈,其结果必然是失掉了一批又一批的交谈对象。因此,在交谈中区别对待交际对手,是人际交往取胜的关键。

投其所好的妙处

某编辑曾讲过一段故事。他邀一位名作家写稿,该作家非常难合作,各报社的编辑对他大伤脑筋。因此,这个编辑在见面前也相当紧张。

一开始果不出所料,怎样都谈不拢。作家一味地说:“是吗……”,“也许是吧”,“这我还真不清楚”,搞得这位编辑很是头痛,只好打定主意改天再来,于是闲聊起来。

他把几天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有关该作家作品近况的报道搬出来,说:“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作家见对方如此关心自己,就很感兴趣地听下去。编辑又说:“您的写作风格能否用英文表现出来?”作家说:“就是这点令我担心……”他们就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继续谈了下去。本来已不抱希望的编辑,此时又恢复了自信,最终获得了作家答应写稿的允诺。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谈话时只讲自己而不关心对方的人,人们只愿意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交往。

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威廉莱亚·惠勒普斯,在《人性》这篇论文中这样叙述:我在六岁那年,有一个星期六去斯托拉多姨妈家度周末。记得傍晚时分,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他先和姨妈嘻嘻哈哈谈了好一会儿,然后便走近我面前和我说话。当时我正迷上小船,整天抱着小船爱不释手地玩。以为他只是随便和我聊几句,没想到他对我说的全是有关小船的事。等他走了以后,我还念念不忘,对姨妈说:“那位先生真了不起,他懂得许多关于小船的事,很少有人会那么喜欢小船。”

姨妈笑着告诉我,那位客人是纽约的一位律师,他对小船根本没有研究。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他说的话都和小船有关呢?”“那是因为他是一位有礼貌的绅士,他想和你做朋友。知道你喜欢小船,所以专门挑你喜欢的话题和你说。”姨妈笑着告诉我其中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到周末的下午,我们常看到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等待情侣相会的。这时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

其中一个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

另一个却说:“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个青年男女都纷纷要他擦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听到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他的话礼貌、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女的心理差距甚远。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有多少必要。人们从这儿听出的印象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清清爽爽、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儿上。可见,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传送着“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

一开始就攻占对方的内心

说服的最佳状态,就是在谈话一开始,就迅速攻占对方的内心。因此,在对对方进行说服教育之前,怎样开个好头就显得至关重要。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有个男孩想让母亲为他买一条牛仔裤,这个愿望本来很简单,但孩子却害怕被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母亲向来节俭,估计不会满足他的要求。

于是,儿子便想了个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者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句颇为天真又略带计谋的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就在那一天,儿子得到了一条新的牛仔裤。后来,母亲和别人谈起儿子,总要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儿子的话让我觉得如果不答应他的请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我当时想,哪怕自己少花点,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他说这句话时,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让母亲觉得他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非分要求。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肯动动脑子。

在与人谈话时,不一定总是直来直去,有时候更需要婉转一些。因为有些事情直来直去可能会伤害双方的感情,这时便应该采用婉转的说法。

俗话说“和气生财”,婉转的语言向来是生意场上的制胜法宝。

传说在明代,有个地方新开了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一副对联:

磨利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副对联论文句妙则妙矣,但实在可怕——磨刀霍霍,杀气腾腾,令人毛骨悚然。这家理发店因而门庭冷落。

另有一家理发店,也贴出了一副对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弹冠”取自“弹冠相庆”,含准备做官之意,上联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的动作。“搔首”,愁也。“无搔首”,即心情舒畅,这里又指头发理得干净,人感到舒适。吉祥之意与理发技艺巧妙结合,语意委婉含蓄。

这家理发店自然生意兴隆。

所谓委婉,即在交谈中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婉转之词来暗示,使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也越有味儿,因而也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可以让对方感到发人深省,可以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容易入情入理。

也许你会问,如果不婉转,那会怎么样?

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父亲走到孩子房间,说:“这地方看起来像个猪窝!”

——太太对丈夫说:“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你不会学学把碟子放进水池之前,先把剩菜倒掉吗?”

——一位母亲向孩子吼道:“你放的音乐太响了,邻居都被吵昏了头!”

——一位上司对下属说:“你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特别是费用计算的方式全都错了!”

这种说话方式,因为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即使内容正确,也会影响说服力。要解决这种问题也不复杂,就是把话说得婉转一点、客气一点,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就上面几例而言,经改变后可以成为下面的说法:

——每次看到这个房间没有收拾干净,我就替你难受。

——如果把碟子的剩菜先倒干净再洗,我可以省一半的时间。

——声音太大打扰了我的安宁,我难以习惯。

——我的结论和你的有所不同,我是这样计算的……

这样说话,是不是感觉好多了?也不那么刺耳了呢?那么,在说服的过程中,怎样说话更显得委婉呢?下面举例说明:

说客户在“耍阴谋”或“耍心眼儿”,就不如说对方“不够明智”。

尽量避免说“我要证实你的错误”,这句话等于说:“我比你聪明,我要使你明白。”这等于是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即使对方真的错了,而你又非要说出来不可,不妨这样说:“不过,我有另一种看法,但我的不见得对,还是让事实说话吧。”或者说:“我也许不对,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你即使认为自己的看法绝对正确,也要避免用太肯定的字眼。例如“当然的”,“无疑的”等,这会显得你很自负。要改用:“我想……”,“我认为……”,“可能如此……”,“目前也许……”等。 xJoroFO+6/ZoYjYtByA9GFVEKz5qQTvwgGu07aUHhi1xnHJhgySrn1mhVrkWo3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