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赵越

第一章 拼搏并不是盲目的

知识改变命运,有选择地学习

古人很早就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曾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来说明读书成才的好处,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这四句话的启发下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抱负。

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知识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知识的产业化、经济化也越来越明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命运。

卡耐基的话令我们警醒:“这个新时代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说,当原有的工作消失,原有的体制瓦解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前进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下,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也许会深有感触:知识的有无、深浅,面临的选择也是截然不同的。走进人才市场,人事主管要看你的文凭,测试你的素质,考察你的综合实力,择优录取,优胜劣汰。那些知识深厚,能力强的人,总是时代的宠儿。

卡耐基的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时时刻刻学习知识,培养自己、提高自己、武装自己。要明白,市场不相信眼泪,勇于迎接市场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财富是土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是资源,谁拥有资源、能源,谁就拥有财富;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财富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贬值、不会丧失的财富。

作为一名职员,只要你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热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而且懂得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那么机会总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善于学习的人,生活就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因此,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有位作家说过,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学习可以使人生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展现。那么,是否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才能改变命运呢?

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一个人很难把社会中的所有知识都学完。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学习,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来改变命运。

学习要有选择性,不光是学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运用的领域也要有选择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宇宙中的自然现象,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不同的对象,其效果也不一样。

有选择地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有选择地学习,会学得更好,收获得更多。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学会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华彩的乐章。

知识的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利用知识,分享知识,让所学的一切真正地为我所用,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成长,往往比成功更重要

有一句话说得好:“先成人后成才。”这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与成长的关系问题。成长就是要熟知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成功则是指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有一番作为。成功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追求成功,却忽视了成长。比如,当今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未来完全寄托在高考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名牌大学就成功了,而孩子其他的需求,比如感情、兴趣、自理能力等却根本不去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事实上,能考上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将来就是成功人士,因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很难显示情商。而一旦从院校毕业进入社会,不管你是否需要应用专业知识,情商都会影响你能否取得成功。比如毅力、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关系协调等,这些是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

因此说,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片面地定义成功是不正确的。只要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快乐,都可谓是成功的。从幸福和快乐的角度讲,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时时处处快乐幸福。我们希望快乐和幸福常伴左右,而不仅仅是获得“成功”后片刻的快乐和幸福。

综上所述,就生命的价值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个人只有成长了,知识渊博了,经验丰富了,为人豁达了,交际广阔了,成功才会水到渠成。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加入体育用品行业做市场业务人员。他认为能做市场是件很美的事情,可以全国各地跑,工作又自由。于是,他的朋友就给他介绍了一家他很喜欢的企业。后来,朋友遇见他,就问:“在那边做得好吗?”

“别提了,两个月跑了几个市场,一个单都没有签下来,早就从那儿出来了。”他说。

“这怎么可能呢?那个品牌还是很不错的,现在也正处于成长期呀,按说市场开拓应该不会难。”之后又问他,“那你自己对市场了解吗?对营销熟悉吗?”

年轻人顿时语塞。的确,他是很顺利地踏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也如约去跑了几个市场,但因专业能力的欠缺及对品牌认知的缺乏,使他没能签下一张单。他只是一心想进入这个行业,却没有通过自身的学习积累专业经验,没有在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因此,打开一片火红的市场对他来说依然是很遥远的事情。

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绝不可以不成长。成功是一个点,成长是一条线,只有沿着成长这条线走,才能找到成功这个点。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承受漫长的成长,因为他们认为成长是痛苦的,成功是快乐的。

但是从人生的意义来看,成长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不断成长,我们才能在失去和获得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成长中的忧伤、喜悦、喧哗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经历着酸甜苦辣成长起来的人,在人生的黄昏期,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愉悦,因为他们享受了成长过程中真正的感悟。

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两个点,表现于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的。在成长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沿途的经历更有意义。因为结果是一次性的,而经历则是一生的财富。因此,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享受成长的过程。

梦想有多远大,就让它有多远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梦想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远大与朴实之别。有的梦想是与事业、志向有关的人生大梦,比如成为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也有的梦想是事业之外的生活小梦,比如做一个艺术爱好者、旅行爱好者等。

美国有一个奥地利移民,从小就想当州长。他很瘦弱,家里也很穷。有一天,他看见有一群人在练健美,便决定要练健美,同时他也为自己的梦想制订了一个计划:要想当州长,就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经济收入;要想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就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想有自己的事业,就需要不懈地努力。

于是,他刻苦练习健美,到20多岁时,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他凭借威武健美的身材进入好莱坞,并在好莱坞磨炼了多年,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影星。40岁之后他退出影坛,开始进入政坛。不懈地努力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他就是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的故事让人明白: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梦想并不遥远,正如我们中国的那句古老而朴素的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从梦圆到圆梦的过程,“梦想是否成真”是成与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古往今来,人们的梦想往往被放弃、嘲讽、困难、拖延所击败。为此,台湾一位资深策划人提出过实践梦想的“六力”——认知力、执著力、勇气力、纪律力、专注力、孤独力。这或许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有一家媒体报道了一个无名小卒的创业史。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中毕业的小高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一心想做生意的他初入社会就碰了壁。

小高高中毕业时,正值互联网兴起,但当时他所在地区的网吧屈指可数。他想,如果开一家网吧,肯定能赚钱。

经朋友介绍,小高认识了一位姓孙的“朋友”,孙某是学计算机的,懂网络技术。于是二人合伙开了一家网吧。经营初期,生意非常好,后来由于相关部门整顿,网吧被关闭。当小高从家回到网吧时,网吧已是一片狼藉。公安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小高,那个姓孙的人携钱财外逃了。初涉商海就遭受挫折,小高做生意的热情一下子跌到了冰点,他一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生意上受挫后,小高一直郁郁寡欢。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他对自己说: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从头再来的勇气。

调整心态后,小高依然选择经商。没有资金,他就收废品,积累了一些钱后,小高批发了一些日用品摆起了地摊。后来又做起了手机贴膜生意。在摆地摊期间,小高经常是一件衬衣白天穿了晚上洗,夜里晾干,早晨又穿上。晚上回来,他就一个人待在租来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清点物品、记记账、看看书。这样的日子,他过了足足三年。

“那段日子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明白了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想起那段风风雨雨的苦涩日子,小高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摆了三年的地摊,小高手中有了一些钱,他不想再从事摆摊这样的经营模式了,而是有了新的想法、新的目标。他给自己重新定位:开超市,开连锁超市。

这是小高的新梦想,也是他人生的新起点。

经过跑市场、选货源及多方周折,这年的8月18日,一家小型超市顺利开张了。

谈到开店期间的辛苦,小高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商店不大,什么东西都有。所以,进货十分麻烦。为了省点钱,我们经常自己骑着三轮车去进货,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忙到下午才吃中午饭,顾客一个电话打来,又要放下碗筷去上门送货。”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小高深深地明白了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又过了几年,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小高买了一套商品房,楼层选择了一楼。头脑灵活的他意识到,现在人们购物都讲求便捷,如果在一楼开家商店,肯定会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

于是,通过与物业公司协商,小高在小区内开了一家独具特色的小型超市,迈出了开办连锁店的第一步。

正如小高所料,小店开张后,生意果然不错。

小高感慨道:“人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无论干什么,一定要脚踏实地,才会有所收获。一个人做的工作可以是最底层的,但是眼光一定要放长远,视野一定要开阔。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小高艰苦的创业史告诉我们,只要还有梦想,不放弃,不怕被嘲讽、被困难绊倒,鼓起勇气继续前进,再大的梦想也有可能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需要一个坚定不移的志向。只有你想做,你才会去做,你才会认真地做,才会坚持不懈地做。所以,不要为你“起点低”而顾虑,哪怕你现在已落后许多,但只要努力追赶,就能有所获得。

记住,即使你被大多数人怀疑,也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管你处于什么境地,面临怎样的挫折,请不要忘记这一点: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改变工作观念,你在为自己打拼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薪水,高兴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等待下一个月发薪。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在为谁工作?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机械地完成任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木匠做了很多年的木匠活,因敬业和勤奋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长日久,老木匠想休息了。他对老板说,自己想辞职,不再做木匠了。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老板只好答应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他能再帮自己盖最后一座房子。

老木匠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下来。可是此时,他的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做工不那么精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儿全无往日的水准,只想赶时间把房子建完。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等到房子建好以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老木匠,并对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送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他为别人盖了那么多质量上乘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质滥造的房屋。他以为工作只是为别人,却不知道也是为了自己。

我们每天为公司工作,赚取利润,身处在公司这个系统中,公司每天支付给我们的报酬就是薪金福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则是宝贵的经验和才能。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价值要高出很多倍。

大学生小何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临近毕业时,公司因她要价太高而辞掉了她。由于临近毕业,再找一个这样好的公司就成了难题。在向同学述说苦楚时,她却发现与她同病相怜的不只她一个。

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对于刚毕业的高校生来说,刚刚踏入社会,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学习经验、锻炼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眼睛只盯着薪水,斤斤计较,生怕吃一点儿亏,这样的人看起来目标明确,显得很精明,事实上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金钱为目标,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心智,使人们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结果是即便日后努力振作、奋起直追,也无法超越那些眼光高远的人。如果将工作视为一个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许多机会。

洛克菲勒说过,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什么,而在于我们会成为什么。也就是说,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因此,不管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工薪族,都需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是在为自己打拼。

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就必须让领导感觉到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工作,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按照领导的意愿办事,领导见了一定会很满意。

当然,有些老板因为自己的管理有问题,或者过于刻薄员工,让员工的付出与得到完全不平衡,这样员工就会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于人于己都没有益处,不如调整好心态,把一切不合理当做一种磨炼,让自己不断进步,早日取得好成绩。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好好为自己打拼一番。因为,工作这个平台承载着一个人的意志、能力、品格和荣誉。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积极调整心态,人生就有可能从平庸走向辉煌。

每天付出多一点,收获多一点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有一天,希尔口述了一句话,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打出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当她把打好的纸张交给希尔的时候,她说:“您的话使我受益匪浅,对你我都很有价值。”这件事希尔并没特别在意,但从那天起,希尔可以看得出来,这件事在她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在用完晚餐后留在办公室,从事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帮希尔回复信件时,她研究希尔的风格,把信写得丝毫不露破绽,仿佛是希尔自己写的一样,有时甚至更好。

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希尔的私人秘书辞职。希尔寻找人选替补这个空缺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实际上,在希尔还没有正式给她这项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接受了这项职位。她在下班后,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对自己加以训练,使自己变得不可或缺,终于使自己有资格出任希尔最得力的助手。

事情还不仅仅是这样,这位小姐的办事效率太高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众人纷纷提供很好的职位请她去担任。希尔不得不一次次提高她的薪水,后来她的薪水是普通速记员的六倍。

她使自己变得对拿破仑·希尔极有价值,因此,拿破仑·希尔不能失去她做自己的帮手。

当然,你没有义务去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积极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做自己分内的那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没有思想,对目前所做的工作不够热爱,不肯动脑筋多想一步。还说明你不肯为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虽然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责任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性地、主动地工作。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渐渐地,会连老板分配的分内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认为自己是给老板打工的,只做与自己职责相关,并与自己所得薪水相称的那些工作就可以了。这样一种心态定位,使他只盯着自己分内的那些工作,而不想额外多干一点,甚至经常以老板苛刻为理由,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不努力去做,敷衍塞责,偷懒混日子,被动地应付上司分派下来的工作。结果几年过后,除了拿那点薪水,毫无所获,甚至因态度不积极,自己的那份工作和薪水也保不住。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只会不断失去工作。

所以说,并不是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这还远远不够,对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基本的事务性工作,但我们不能满足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是你的职责所在,但是多做那么一点点,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时,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一位学者一次到某个商场买东西时,顺便看望了一下在商场工作的两位朋友。两年前,这两位朋友同时进入这家大商场做销售员。而今,一位是商场的业务主管,另一位还是销售员。叙谈后,学者要走,两个朋友就一起送她到电梯口。这时,做业务主管的朋友发现墙上贴着的商场通知单没有粘牢,快要掉了。做销售员的朋友说,掉就掉吧,也不关你的事。但那位做主管的朋友还是把通知单先揭了下来,说,一会儿我再粘好。

通过这件小事,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位能在两年内升为业务主管,另一位还是销售员。那位业务主管的一个动作,反映出他对商场的责任心、责任意识和敬业态度。做这件事,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但首先,这位业务主管想到的是这对公司有利,我应该做,而不是归不归我管、关不关我的事。

不要满足于完成分内的任务。因为严格地说,只是单纯地执行任务,你只是个“执行者”。只做上司吩咐的工作并不足够,乐于“多管闲事”才是高等境界。要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工作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你能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令老板惊喜,那么,离高升也就不远了。

只要是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去做。而不需要去管上司有没有交代,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主动的人,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主动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来承诺的要多,质量要高。所以,主动的人从来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有目的地成功,有计划地前进

法国博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研究的是巡游毛毛虫。

这些毛毛虫在其中一只的带领下,在树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前进。法布尔把一组毛毛虫首尾相接地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缘上,它们排成了一个圆形的队列,毛毛虫开始绕着花盆的边没头没尾地前进着。当法布尔在毛毛虫队列旁边摆了一些食物的时候,他本以为毛毛虫会厌倦毫无意义的爬行,解散队伍,不再一条接着一条地爬行而转向食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出于本能,毛毛虫沿着花盆边以同样的速度一直爬了七天七夜,只要不饿死,它们就会一直爬下去。

毛毛虫们一直在遵循着它们的本能、经验、习惯或者说是传统,不辞劳苦地付出着,却是显而易见地没有意义,没有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努力,再去付出,这样才不会一直做无用功,不会在努力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的付出是毫无意义,没有结果的。

因此,我们做事要有目的,朝着目的地进发,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做事有目的,也就是做事前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要想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首先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假如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问船长:“船在哪里靠岸?”船长说:“我不知道。”可想而知这艘船最终会停在什么地方!假如有一个神枪手拿出一支枪准备射击,你问他:“靶心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大家认为他能击中目标吗?假如你坐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问你:“你要去哪里?”你能说“我不知道”吗?

当某人达成不寻常或似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时,常有人说他运气好、占了天时地利或有上天眷顾。然而,当你接触过众多各界的成功人士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全在于这相同的第一步:设定一个期望的目标。

有很多人不愿意给自己定目标,是因为害怕失败所导致的失望,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设定目标乃是成功的基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设定目标可以锁定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朝着所希望的目标前行。

设定目标对人生方向的影响,一开始可能不是很大。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巨轮,虽然航向偏了一点点,一时很难注意,可是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便可以发现船会抵达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有位著名的诗人曾说过: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自己灵魂的领航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全看你自己。因此,不要轻视设定目标的重要性,此刻就立下决心,因为在前面不远处,就是你的未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不同。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总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目标是前进的灯塔,计划是行动的方案。没有目标,所谓的计划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像无头的苍蝇,只能是四处乱撞;没有计划,目标就只是一句口号,空谈没有任何意义。成功的人士都很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知道自己要达成哪些目标,再拟订好优先顺序和一个详细计划,并按其行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做事前作计划有些多此一举,而且耽误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最终决定成败的,就是你的“刀”磨得快不快。

小王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他的办公桌前总是不停地有人找他去谈事,而且平时你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很忙碌的样子。可就是这样的忙碌,公司自开办以来,效益却一天不如一天。究其原因,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事前计划。公司开会,他从不做准备,在会上想到什么说什么,不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更让公司的运转出现混乱。

小董也经营着一家公司,他的公司不但规模大而且效益好,并且经常能看到小董怡然自得地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从未见过他火急火燎的样子。小董从小做事就比较有计划,后来自己创办了公司,也要求员工做好事前计划,所以公司效益不错。

你的工作有计划性吗?你在动手之前愿意去磨磨那把钝刀吗?花在磨刀上的时间是最值得花的,遗憾的是,很多人一看到事情多,就一头扎进去,结果却没取得什么好成就。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为了完成眼前的事,而忘了怎样合理地计划以求最好地去完成这些事。

制订一个清晰、规范的计划,可以使你在具体工作中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从而既有条理又有效率。反之,无计划的工作就好像一盘散沙,让你在开始工作时就感到无从下手,这样,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而且长此以往也会使你的精神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带给你一种无形的工作压力,进而影响身体状况。

你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事前做计划的重要性,也可能意识到了但却懒得去做。如果是前者,那就从今天起,让自己“知行合一”,如果是后者,那就改掉这种恶习。

任何时候都请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忙碌不一定出成效,苦劳不代表功劳。我们应时刻把目标铭记在心,时刻把计划贯彻于行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 7A5QU2NjekoLzL0PFZamq4vhrkCI8PnBCPP5mwIcXTqAdEsGwVn94yZVsFNUEwJ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