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教孩子学会宽容,懂得分享

世界著名教育家贝戈尔博士说:“优良品格是个人思想和行动遵守社会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人性中利他特性的表现,教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质,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孩子成才的基础,父母要重视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因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会使孩子处处受人欢迎,还会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增加筹码。

谦虚使人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一受夸奖就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谦虚的人是能接受别人批评的人,不是自以为是、胡搅蛮缠的人;谦虚的人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不是抓小辫子的人;谦虚的人是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不是因为自己有长处、优点而自傲的人。而骄傲自大的孩子无意之中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时他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很久以前,有一座山。

山上古木参天,遍地奇花,很少有人到这里,所以显得格外宁静,只有潺潺的溪水和偶尔的鸟鸣,才会打破这份宁静。

在这座深山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位仙人。老仙人是个得道之人,长相清瘦,精神矍铄,雪白的须眉下,双目炯炯有神。小仙人虽然希望也能像老仙人那样修得正果,却不愿像老仙人那样整天修炼,因此并没有多大的能力。老仙人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有着很深的功力,具有五种神奇的本领。小仙人十分羡慕老仙人,有一天,他对老仙人说:“师傅,请您收我做徒弟吧,我想跟您学习本事。”老仙人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年轻人,我们仙人修身养性,学习神通,并不是为满足我们自己。如果你学习神通是为了造福于人,那么你会学到真本事。相反,则造成危害!”

听了老仙人的一番话,小仙人默然不语。过了些日子,他又苦苦哀求:“师傅,求您教教我吧,我保证一定按您说的去做,学会五种神通后,用来好好修道,决不用来做坏事。”

看着小仙人诚恳的样子,再加上他几次三番的请求,老仙人终于答应传授神通给他。小仙人费了好大功夫,总算把神通学到了手。

小仙人学会了五种神通后,觉得在山上十分寂寞,总想向别人炫耀一番。可这深山老林里连个人影都很难看到,他听不到一句赞扬声。

有一天,小仙人悄悄地下了山,来到城里,热闹的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见到一个年轻人拔地而起、腾云驾雾,都觉得很吃惊,围过来赞不绝口。听着大伙儿的一片赞扬声,小仙人不禁洋洋得意起来,于是他给众人展示了他的各种神通。虚荣的小仙人从此经常到山下,在众人面前表演神通,不久便名声大噪。

一次,小仙人正在做着各种表演时,正好让老仙人看见。老仙人沉下脸来说道:“年轻人,你如果心术不正,迟早有一天你会丧失神通的。”可是小仙人不仅对老仙人的苦口良言充耳不闻,反而因为老仙人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便到处诽谤老仙人,说他的本领已经比老仙人强,所以老仙人非常嫉妒等等。

老仙人听了这些流言,只是淡淡一笑,也不做任何辩解。因为他知道他的预言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在一次当众表演中,小仙人竟然失足跌了下来,引起众人哄堂大笑。他试图再次拔地而起,却怎么也升不上天空。他不甘心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便一遍遍地施展各种神通,得到的却是众人的嘲讽,原来他已经失去了全部的神通。

一传十,十传百。全城都传遍了小仙人失去神通的消息。全城百姓都一致赞扬老仙人品德高尚,本领非凡。同时,全城人都在谴责小仙人心胸狭隘,品行低下,最后一致决定把小仙人驱逐出城。

沮丧的小仙人这才懊悔自己没有接受老仙人的忠告,可是为时已晚,他只能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家长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并且,家长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差,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那么优秀,从而产生骄傲情绪。

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有时会强化孩子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进取意识。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发现苗头及时教育,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要谦虚友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柏格森

播撒爱的种子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和给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个性迥异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只有学会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才能有一个快乐而健康的人际关系。

林肯在竞选总统前,在参议院进行一次演说,没想到的是,一个参议员却当众羞辱他道:“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别忘记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非常感谢你使我再次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离世多年了,我一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伟大。”林肯不卑不亢地说。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情况,人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参议院一时陷入了沉默中。

接着,他转身对那个傲慢的议员说:“我还知道,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适,我可以帮你修鞋。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我的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大家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如果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父亲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这时,参议院内响起了一片真诚的掌声。

竞选成功后,有人问林肯:“你为什么用那种方式对你的政敌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

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他用的就是宽大仁爱的方法。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当人们走近以林肯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警世名言:“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一种道德感,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操。美国著名教育家赫·斯宾塞指出:“爱心是美德的基础,也是美德最直接的表现。”富有爱心的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不停地付出,并不奢求太多回报。然而,“世间终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曾经被他们付之爱与关怀的那些人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个人富有爱心,就会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从而消除人与人之间彼此的隔阂。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必然也是一位朋友遍天下的人,不但不会因此而烦恼、苦闷和不愉快,而且有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与成功。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愉快。

教育孩子懂得奉献爱心,靠单纯的说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自己要富有爱心。在与孩子一同外出时,主动为老年人让座,看到老人帮助搀扶一下,这些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爱的种子。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罗曼·罗兰

不计较得失

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受到爸爸妈妈的过度疼爱,好玩的、好吃的均由孩子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慢慢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习惯,形成骄横跋扈的性格。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会严重妨害孩子的成长。

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使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然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转向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儿童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儿童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爸爸妈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的。其一是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到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是过分宠爱,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想到别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逐步养成利他行为。人类社会是群体生活,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长伴他们玩耍,没有弟妹要他们照顾,好吃的食物,爸爸妈妈尽着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们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妈妈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加上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爸爸妈妈应从吃喝小事上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一个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无他人,在别的事情上也只会想到自己。比如孩子吃独食现象可能许多家庭都会碰到。爸爸妈妈要想纠正孩子的这个坏毛病,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们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他们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礼让长辈、礼让小朋友、礼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想到别人,孩子的“利他行为”也就会增多。

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自私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克服孩子的自私,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

有这样一则故事:

森林大王老虎出差去了,小动物们轮流当大王。这一天,轮到猴子当大王了,它自我感觉很好。

瞧,猴子对兔子发号施令了:“今天天气真不错,陪大王我到山顶去玩吧!”兔子摇了摇长耳朵拒绝了。它还记得猴子三天前扯它的耳朵,弄得它很疼的事情呢!

猴子心里很不舒服,又去约松鼠。没想到松鼠也拒绝了它。松鼠还记得猴子前两天把它当毽子踢的事情呢!

猴子更不开心了,又去找狐狸。狐狸当大王的时候,猴子很任性,不给它面子。狐狸拒绝了猴子,以此作为报复。

大家都不愿意理它,猴子只好自己去山顶上玩。猴子来到了山顶,看到刺猬正缩成一团睡午觉。“嗨!起来,大王来喽!起来陪大王玩!”刺猬被吵醒了,很烦。“不要干扰我睡觉!”说着,转个身又想入梦。猴子正一肚子的火没处发呢,喊道:“哼,你还敢跟大王我顶嘴?不陪我玩,看我把你当凳子坐!”刺猬把身上的刺竖了起来,只听猴子痛得大叫一声,逃到山下去了!

故事里的猴子自我感觉真是太好了!可它平时总是不懂得尊重别人,还动不动就欺负别人,结果,它当了大王以后,没有人肯买它的账。它成了孤家寡人。

一个人能得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结果。到了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没有人肯帮你,到了自己想玩的时候有没有人肯和你玩,就看自己平时表现得怎么样了。猴子当了大王,自以为不得了,觉得可以通过权力让大家听话,能为所欲为了。可事情完全出乎它的意料。最后,它还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去欺负小刺猬,结果让小刺猬狠狠教训了一回。如果一个人太自私了,没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帮助。

父母应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寻找乐趣,体会父母的艰辛。家长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扫扫地,擦擦桌椅,倒倒垃圾,等等。

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予以拒绝,不可心软。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要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同享,不要只想玩别人的,却不愿拿出自己的。

要让孩子学会体谅长辈、关心长辈。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比自己年长的父辈、祖辈。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激,要向别人道谢。看见行动不便的人时,不要嘲笑,而应主动上前帮忙,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从中体会助人的乐趣。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可以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给家中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游戏面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教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别人,等等。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启发认识问题,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西比利亚克

富有同情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私,社会也不成社会了。”同情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它要求人们善于理解别人的处境,随时准备从道义上支持别人,从行动上帮助别人。一个不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待人冷漠无情的人,不可能成为道德和人格上完善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路边有个人跪着向行人乞讨,似乎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人们熟视无睹。

这是寒冬里最冷的一天,街上没几个行人,乞讨者跪在路边瑟瑟发抖。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他仍然一分钱也没要到。

他一边搓手,一边眺望大街,期盼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出现更多有同情心的人施舍。

这时,一个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士从远处向这边走来。

乞讨者眼睛一亮,等到那个人走近身边时,他赶忙频频磕头,声音发颤地连连乞求:“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我太饿了!”

那位男士停住脚步。

“起来!我不会把钱送给跪着要钱的人。”

乞讨者摇晃着站起身来,伸出右手,眼巴巴地看着前面的男士。

“不给!”那位男士很干脆地表示。

乞讨者面有愠色。

“知道我为什么不给你钱吗?”男士又说道。

乞讨者晃了晃头。

男士说:“道理很简单:第一,我不欠你的钱,没有义务给你;第二,你会站会走,完全可以自食其力,没有理由跟别人伸手要钱;第三,就算要钱,也应该保持人格,不能靠贬低个人人格博取别人同情。你这么做一方面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另一方面,你在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同时,也看低了他人的人格……”

“不给就不给吧,说这么多干吗?”乞讨者很不厌烦。

“拿着!”那位男士拿出一沓纸币递给乞讨者。“这不是我送给你的钱,这是我借给你的。等你以后挣了钱,必须还我!”

男士又递给乞讨者一张名片,随即离开了。

乞讨者站在原地扑闪着眼睛,脸上淌下两行热泪。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在这条街上,那个乞讨者再没有现身过,而那位男士也再没出现过。

时间又过去了半年。一天,一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手里拿着一张名片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这位男士就是当年那个跪着要钱的乞讨者。开门出来的年轻人在听过男士的一番叙述后,默默地表示,那位以前借钱给乞讨者的男士已经在半年前去世了,他是年轻人的父亲。

社会中总有一些弱势群体,值得我们去关心、帮助。不妨引导孩子一起去关注媒体的报道,了解他们的艰苦生活,让孩子慢慢地知道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缺衣少食没有学上的情况。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捐出自己的玩具衣物,为他们送上祝福的话语。让孩子送出爱的同时,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同情心指的是善于理解别人的痛苦,愿意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缺乏同情心:大孩子欺负弱小的孩子,身有残疾的孩子遭到同伴的耻笑,几岁的孩子把逮着的蝴蝶撕成碎片,等等。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同情心的发展呢?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听大人的。这种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另外,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也会很少对同伴的“不幸”表现出关心。有些家庭则对孩子比较溺爱,样样都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私、蛮横的个性,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家长对孩子同情心的发展漠不关心。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对人际交往变得冷淡漠然。

孩子的心理需求未被关注和满足。有些家长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的个性就会压抑,或通过一些行为,比如虐待小动物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同情心也无从谈起。

成人不良的榜样作用。有的父母看到别的孩子哭、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在行为上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当然,孩子就会学着漠然。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孩子同情心的建立,在于榜样的作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是孩子首选的模仿对象,孩子缺乏同情心,或多或少能从我们成人身上找到原因。比如,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给生病的孩子,他们说出种种理由:“妈妈不让我给”,“妈妈会打我的”……这些肯定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受到成人以往行为的影响,或者是孩子曾经出现过的同情心被家长无意识地遏制了。有了过去的那些体验,便不难理解这些理由。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

——罗佐夫

要有开阔的心胸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礼品;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的爱戴和尊敬。

美国加州的富翁米卡尔有着美丽的洋房和大片的花园,有让许多人眼红的财富。由于好多人在打米卡尔的财富的主意,米卡尔让人在房子四周筑起高高的围墙,以防不测。

春天,米卡尔的花园里鲜花怒放,沁人肺腑的花香飘过围墙,在全镇弥漫开来。

花香引起一些孩子们的奇思异想:院子里是不是种着奇花异草?是不是种着长有大眼睛、会唱歌的花呢?于是孩子们决心探个究竟。

一个有月光的夜晚,孩子们搭起人梯跳到院子里,他们在花丛中寻找着,踏坏了许多鲜花和嫩草。后来,他们被仆人赶出院子。

米卡尔为此生了好多天的气,后来,把这事讲给朋友听。

朋友听后说:“为何不把围墙拆了呢?”

米卡尔烦恼地说:“那我会丢失好多东西!”

朋友说:“围墙连一群孩子都拦不住,何况身手不凡的大盗呢!”

最后,米卡尔听从了朋友的劝告,彻底拆掉了围墙。

没有了围墙,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花园,好好寻找心中的神花,结果,花园中根本没有什么奇花异草。

米卡尔的朋友把孩子们请到客厅,并让他们美餐了一顿,然后对孩子们说:“在花园中种下你们心中的神花吧!”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然后跑到花园里去了。

由于米卡尔拆掉了围墙,镇上的人都可以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米卡尔因此得到了全镇人的爱戴和尊敬。

一天,一伙大盗闯入米卡尔的家,但是刚刚闯入花园不远,就被守护神花的孩子们发现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分工,有的孩子跑到洋房向米卡尔报告;有的孩子跑去通知其他人。结果,大盗们被及时赶到的米卡尔和镇上的人们捆绑起来。

庆功宴上,米卡尔对大家说:“我要感谢大家,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一个伟大的道理——这个世界上只有敞开的花园最安全最美丽。”米卡尔的话博得了众人的掌声。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品德宽厚的孩子长大后才更容易成就非凡的事业。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做人的最高境界。宽容不仅仅等于礼让,还要在与人交往时讲信用,主动关心别人,勇于承认错误。与他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

由于家境的困难,林肯12岁时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做了一个伐木工人。每次,他都在自己伐倒的木材上写上一个自己名字开头的“A”字。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砍伐的木头被人写上了“H”,这显然是有人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林肯生气极了,回家对继母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德尔的家伙干的,我到他们家找他论理去。”

继母看着林肯说:“孩子,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片大森林,那里有一个人叫班布,他以打猎为生,经常在密林中安装捕兽套子。由于他安装的地方是野兽们经常出没的路线,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有一天他又去收套子,却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班布很生气,于是他就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套子上。第二天他又去收套子,发现套子上有一片大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圈,圈子里有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班布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想: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我的动物还要画图呢。他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理,于是他就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套边。第三天中午,他又来到了这里,看到有一个浑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第安人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打手势来对话。印第安人用手势告诉班布: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装套子。班布也打手势说:这是我装的套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果实。两个人的模样都很古怪,相互看得直乐。班布想,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将捕兽套送给那个印第安人了。”

“后来有一天,班布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被迫跳下了悬崖。等到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印第安人的帐篷里,伤口上还有印第安人给他上的药。此后他就成了印第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猎。”

继母讲完了故事,微笑着对林肯说:“你说班布做得对吗?”

“他做得很好,这样就少了敌人,多了朋友。”

“对呀,孩子,你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广。要不然,你在社会上就会到处树敌,很难成功的。”

“我知道了,母亲。”林肯很懂事地点点头。

林肯牢记母亲的教导,宽容的美德为他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最终竞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而宽容的品质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成功者的必备心理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心胸开阔?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培养孩子豁达大度的美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做父母的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自己良好的言行教育孩子。

当孩子出现嫉妒心理时,父母不要忙于批评孩子,更不要纵容孩子的行为,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最终让孩子懂得理解和体谅,将嫉妒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我们知道,一切美德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宽广胸怀,要引导孩子凡事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父母首先应该教育孩子珍惜大人的劳动,让孩子懂得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在公共场所,会碰到许多令人不快的情况,例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者是喧闹的商场不小心被人磕碰时,父母要引导孩子谅解对方的无心之过。如果是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更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要对别人给自己造成的无心伤害不依不饶、以牙还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在做好榜样的同时,还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历史典故讲给孩子听,增强孩子的宽容意识。

当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维护自己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去训斥对方,而应先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教育孩子主动去找对方化解矛盾,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

父母应及时纠正孩子不宽容的言行,让孩子学着换位思考,做到将心比心,慢慢地孩子就会理解他人,消除与他人的隔阂。

2.良好的家教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心胸狭窄的性格不是天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这种性格影响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过分溺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节制地满足,无原则地让步,这样会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在家里,大人们都会让着孩子,可是如果孩子到了外面还是这样,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就要教他们学会求同存异。对于同学的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就要学着去接受。对于朋友之间的小事不要斤斤计较,有时候过于清楚并不是好事。学着多给别人一次机会,多给别人一些宽容和理解,这不仅是给对方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这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一次历练。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给孩子太多负面的信息

孩子小的时候,自尊心就已经开始成型,所以不要总是拿孩子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对比,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有的父母在跟孩子谈话时,常常会有心无心地说“某某如何如何好”,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孩子都会觉得这是“比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所以,父母要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不要总拿别人的优点刺激孩子。孩子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长处,才会更有自信。

父母要给孩子正面的教育,如果我们向孩子传达一个潜意识的信息“你们能思考”,他们的自我认识便会提升。如果孩子能够接收足够多的正面信息,他们就能学会洁身自爱。过分地用别人的优点刺激孩子,只会使孩子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进而产生嫉妒心理。

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父母帮助建立的,让孩子经常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很强大而更有自信。孩子往往因为心智不健全,看待问题不会很全面,所以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教育孩子明白正确看待问题以及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让孩子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为了培养孩子具备宽阔的心胸,父母要让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同龄人交往。经常接受新鲜事物,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利于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在生活中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父母要做好榜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孩子在启蒙时期,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很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但是也有过其身正、虽令不行的例子。晋朝太守刘子真,自幼家境贫寒,勤劳刻苦,养成了良好的品性,人称“清身洁己,行无瑕玷”。后来,刘子真做了大官,仍然能够保持这种艰苦的作风,有人讥笑他寒酸,他也毫不介意。

奇怪的是,他的儿子刘夏的品行却不好,屡次因贪污受贿而受到制裁。刘子真也因此受牵连,而被朝廷罢官。

乡人们禁不住问刘子真:“您高行一世,儿子却这样,为什么不好好教育他,使他知错能改呢?”刘子真无可奈何地慨叹道:“我的行为他已亲眼目睹,却不能继承。既然如此,跟他讲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刘子真的回答听来似乎有理,实际上却有推卸责任之嫌。言传身教是一对孪生姊妹,父母不仅要身教,也要言传,让孩子懂得这样做的道理。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儒家尊为“宗圣”。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参妻子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参妻子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呢?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确。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对他们的爱,其次要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在孩子需要父母时,可以提供及时的爱与支持。

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一般应具有下列特性:

1.夫妻感情融洽、争吵少。理想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说脏话、批评他人、只会命令指挥从不以身作则。夫妻感情融洽,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视家庭为生活的保障与避风港。爱将全家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爱,生命才显得伟大;有了爱,生活才有意义。

2.和蔼可亲不打骂。一般的父母仍存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养孩子以严,才能培养出有礼教的孩子。殊不知,打骂的教育足以培养出阳奉阴违的孩子,表面上服从父母,其实心服口不服。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辨别是非对错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怒骂责罚的情绪发泄方式。孩子希望父母能有容许孩子偶尔犯错误的雅量,并给孩子将功补过的机会。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一位小朋友在谈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时这样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家长应该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家长。父母在单位努力工作,我们在校也会努力学习;父母和邻居友好相处,我们在学校也会团结同学;父母温和体贴,我们也知道关心他人;父母遇事不急不躁,我们也能学会处世冷静;父母谈吐幽默、智慧大度,我们也能学会开朗活泼,学有所长。现在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今后社会上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我们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成绩、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所以也希望家长能够经常带我们跑步、打球、看望爷爷奶奶,经常带我们参加公益活动,和我们一起看课外读物,我们就一定会有巨大的进步,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之,身教重于言教,爸爸妈妈给我们带个好头,做个榜样。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爸爸妈妈。”

4.经常陪孩子玩。由于父母忙着赚钱,经常疏忽孩子,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重大差错即可。理想的父母懂得随时抽空陪孩子玩。因为陪孩子玩不但可以联络感情,培养亲情,并可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其次,玩的过程中可了解孩子的心事、想法、对父母的观感、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等,有助于了解孩子。陪孩子玩还可发展出共同的兴趣,陶冶孩子的心性,协助孩子发挥自主性,增强创造能力,增进想象力。

5.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虽然孩子的缺点不少,但父母应给孩子适当的自尊心,避免在他人面前谈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的不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下不了台,丧失自尊心。

6.不逼孩子吃饭。孩子不吃饭虽然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但理想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视孩子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不要勉强孩子把饭吃完,造成亲子间关系紧张。

7.不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可及的事,尽量由孩子自己动手处理,除非孩子需要父母帮忙,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时,除了验收成果之外,更不要忘了多给予称赞和鼓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杨振武 WuXCrt6vSEbUS7CgF6t6qu+DzkyPZVg15wq54DXHlv8U2e5dhyxs3qy43Lkft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