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课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梦想总是美好的,它催人奋进,让人充满斗志,但是拥有梦想并不等于实现梦想,在我们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脱离实际。梦想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需要艰辛的跋涉,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在哈佛,人人都有美好的梦想,但他们也深深知道,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不要被幻觉欺骗

当我们还豪气万丈,激情满怀地为自己编织美好的未来,希望自己或者小有所成,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或者在未来的某个机遇的承载下,拥有自己的事业,创立自己的企业,等等。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理想对人生的作用和价值,树立理想是好事,它可以匡正你的言行,让你的努力有一个明晰的主线,而很多年轻人,对于理想的憧憬,却似乎过了头。

如果你每天都在展望自己的未来,让心智沉迷其中,却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那你最好早早抬起头,看看现实的境遇,过多的憧憬有时会是拖累人生的陷阱。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特认为;当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时,那种感觉仿佛像你已经在经历那一刻的美好,但这不过是个想象的黑洞,无休止地融入我们毫无关联的期待与先入为主。

我们用想象去涵盖未来,反而会抹杀自己对未来更为可靠的理性预测。吉尔特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凯里·摩尔维吉合作,并在波士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给许多学生和年轻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想象未来、憧憬美梦,这在我们的观念里是极其正面的,树立人生理想让理想指引自己前行,这千百年来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落伍了吗?

吉尔伯特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小试验,他邀请了数名哈佛大学生到一个放在许多包薯片、沙丁鱼以及巧克力的试验实里。一组学生被要求想象一下进食这类事物的顺序,然后再吃。另一组学生则直接拿起这些零食就吃。“想象组”的真正吃之前都认为,吃完沙丁鱼再吃薯片,薯片将比吃完巧克力再吃更好吃一些。吉尔伯特说“那是错的。”不管学生们先吃的薯片还是沙丁鱼或巧克力,实际情况都没什么差别。薯片好不好吃,只在于薯片本身。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尝试着估计自己能从未来的经历中获得多大的乐趣时,他们已经错了。人生只有经历过,才能品味出真实的味道,也只有脚踏实地看待生活,才会活出自己。

眼光长远、深谋远虑的人,常被夸赞睿智,而很多人在憧憬未来之时,却增添了几分浮躁之气。具体表现在事情刚做到一半,就觉得要大功告成,开始飘飘然起来。急功近利,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看不起眼前的小事,认为如此做不出什么名堂来,没有什么意义。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提升起来,挑战自己和别人的欲望也被压抑着。

在生活中,输的最惨的往往是那些聪明人而不是笨人。原因就在于笨人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只能靠苦干、实干才能创造好的生活,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了。而某些聪明做事时则不肯卖力气,总想着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所以往往输得很惨,所以智慧和实干比起来,实干更加不可或缺。

很多时候,美好的憧憬总会若隐若现地给人以幻觉,让他们觉得自己离它很近,只要完成几小步的跨越就可以到达。但其实不然,现实的境地并不会以你的想象而变得容易。

做人要有理想,这是应该的,因为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动力。但是,理想不等于空想,理想必须要切合实际。在我们的生活自己中,有许多做“白日梦”的人,他们整天沉迷于一些无聊的幻想中,从来不肯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他们希望天上会掉馅饼,希望一夜暴富,希望出现什么奇迹。然而,时间就这样在他们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流走了,奇迹没出现,天上没有掉馅饼,他们一直过者穷人的生活。于是,他们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命”。

不重视眼前的实际,身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境地时,那表示他忘记了理想必须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上,结果只能被理想和现实同时抛弃。你在人生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山峰,但你不可能翻越每一座山峰,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当你为没有得到而苦恼时,还是仔细想一下自己将会失去什么吧!

作为走向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让自己沉下心来进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进入就意味着越早步入事业的轨道。每天都让自己成熟一些,浮躁之气自然会减一些。

哈佛智慧箴言: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下就成功,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都是用辛苦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换来的。所以,做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丢掉那些虚伪的空想,现实一点,踏踏实实地工作。

少一些幻想,多一些实际

生活中有人总是凭感觉做事,追求心灵刺激,自我,幻想力强,感性。他们的心中常有一句话:我就是我的感受,我的感受就是我。可以说,他们的感受非笔墨可以形容,别人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事实上,他们也希望别人明白自己,但实在没有太多人能够明白。

有些人多愁善感且想象力丰富,常会沉醉于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是感情主导的人,有些工作不喜欢就可能会放弃不做,不会考虑责任的问题。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是很多人都读过的。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雅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钻石项链。晚会上,路瓦栽夫人获得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然而,乐极生悲,她不小心将借来的钻石项链弄丢了。为了偿还购买项链的借债,夫妻俩辛辛苦苦地劳作了十年。玛蒂尔德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路遇佛来思节夫人时,多年的老朋友竟认不出她了。玛蒂尔德讲出了十年不平常的经历,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却出人意料地告诉她,借给她的那挂项链是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钻石项链。

玛蒂尔德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浪漫物质的人。她幻想拥有富裕的生活,却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但值得钦佩的是,在困境来临时,她却有着面对的勇气。起初,玛蒂尔德迷恋上流社会,以为“她生来就是为过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梦想着“宽敞的客厅”、“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希望自己能够“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既是商业社会由贫富差异造成的一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人性使然。过高雅的生活谁不梦想呢?然而,玛蒂尔德从来没有想通过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当厄运降临时,她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

玛蒂尔德丢失借来的项链,尽管既无借据又无旁证,她却压根没想到过赖账,丈夫提出“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她没半点犹豫。他们动用了仅有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又借高利贷一万八千法郎,买了一条几乎完全相同的钻石项链归还给了佛来思节夫人。

面对厄运,玛带尔德至少有两条路可供挑选:一是凭着她“美丽动人”的“唯一资格”,出卖灵肉,换来大把大把的金钱;二是踏实劳动还清债务。玛蒂尔德没有出卖人格与尊严,选择了勤劳还债的道路。“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做饭、洗衣、打扫厨房,包揽了家里一切粗活儿,“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玛蒂尔德付出十年辛苦,她得到了什么,值不值?作者便想到了这一点,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么样一个境况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故事本身不难找出答案。

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那挂项链,那么她仍旧生活在梦幻中,“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碜,墙壁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连“有钱的女朋友也不想看望,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没有欢乐与微笑,她的青春将在伤心的泪水中失掉光彩。而后来为了还债,她也开始脚踏实地地劳动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她虽然变成了粗壮妇女,却能迎着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走上前去”,告诉她丢失项链的真相,说:“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并且“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丢失项链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假如玛蒂尔德赖账,拒不归还项链,朋友反目,自己变成了没人信任的人;假如玛蒂尔德从此出卖灵肉,变成没有尊严的女人,家庭破裂,世人鄙视,那么,丢失项链就是败坏了她。

然而,玛蒂尔德在十年辛劳中获得了新生——由以泪洗面的弱者转变为粗壮耐劳的强者,赢得了丈夫的真爱和朋友的尊重,这就足够了。

所以说,我们如果能早一点抛弃幻想,早一点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从小事做起,那我们将早一点、多一点获得幸福。这也许正是作者默默的告诫和深深的祝福吧。当一个人脚踏实地的时候,他会发现,他眼前的路变得开阔了。

哈佛智慧箴言:

如果人总徘徊在梦想中,他的思考、行为都不免越来越僵化。空想家往往是自我封闭的人,他们处于闭塞的世界,生活在自我陶醉中,将自己置于一个虚妄的世界中。只有做个实干家,投入真实的生活,才能跨进一个新天地,才能领略到那些不断向你展开的风景。

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东西,而是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去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有一位哲学家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人生的智慧。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哲学家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哲学家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哲学家,这是什么道理?”

哲学家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哲学家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哲学家说。

“那么哲学家,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哲学家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哲学家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骛远。”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哲学家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就像上文中那个打了两满桶水的人一样喜欢好高骛远,这种人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事与愿违,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生有许多成长发展的阶段,必须量力而行以做到循序渐进。小孩子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骤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没有一步可以省略。同样,人生的各个层面,小到学钢琴,或是与同事相处;大至个人、家庭、婚姻与社会上的种种,莫不如此。了解了这一原则,才能少受挫折,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

道理固然简单明了,但是生活中人未必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贯彻到自己的人生中去。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梦想成功,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少数。因为,他们没有量力而行,总是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陷进了好高骛远的泥潭里。

好高骛远者,首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合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终日牢骚满腹,认为这也不合理,那也有失公允。张三不行,李四也不怎么样,唯有自己出类拔萃。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是好高骛远者的突出特征。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不要沾沾自喜于过去某方面的那一点点成绩,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不要心中唯有自己的高大形象,从不患不知人,唯患人之不己知。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变形金刚。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只有空空洞洞的胡思乱想,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前奏。

其次,好高骛远者大都是懒汉,害怕吃苦,惧怕困难,情绪懒散,从精神到行动都游游荡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甚至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劳者,认为那是愚蠢。也打心眼里瞧不起每天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小事,不屑于做它,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

当有人劝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时,你或许对此不屑一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或许以为自己是鸿鹄,是大鹏,一展翅便能冲上云霄,但由于好高骛远,你终将一事无成。好高骛远只能使你眼光空茫、不切实际,不从小处着手、小钱赚起,从而原地踏步,功败垂成;好高骛远只能使你放弃许多现成的成功机会,不愿也不屑作艰难而漫长的原始积累,然而你没有量的积累又哪来质的飞跃?好高骛远只能使你浮躁狂妄、投机取巧,在美梦破灭时折桅返航、怨天尤人,终至一蹶不振。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畏艰险,从而积沙成塔,实现远大的梦想。

哈佛智慧箴言: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但是,要实现理想,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从手边的事情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才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好高骛远的空想不过是空中楼阁。 jc7+6chwyOc0QPz1rywEQ8HK7HBNCkUp2Ns60UDJJG5uoNQWjQzDlPPNTFkzfD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