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方圆之道

老子“道”的哲学概念中有道体,即“道之为物”,这一点正与人们所推崇的正方为人,圆融处世之道不谋而合。因此,懂得方圆之道,是每一个悟道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大彻大悟之11、柔克刚,弱胜强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很多人都看过《太极张三丰》等电影,太极之术令异常凶悍的敌人有劲使不出,即便能使出来也使不对地方,当真是“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小说或者电影中的虚构情节,实际中还是练散打搏击的要厉害得多。

的确,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练的太极拳确实像广播体操似的,不要说打不过散打高手,就算是寻常壮汉也对付不了,这是实情。但这是因为现在的人练太极拳只注意健身功效,搏击功效早就退化了。而据此就说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之术是假的,自然是大错特错。

太极宗师之一的杨露蝉距今并不太远,主要活动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他在端王府教拳,王府上下,高手自然极多,何以个个服他?另外京城中慕名来挑战的也个个身怀绝艺,岂有鱼腩之辈?而且杨露蝉好武成癖,无论何门何派何等人来挑战,无有不允。他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无往不利,打服了四方高手,获得了“杨无敌”这样的美名。太极拳法的威名,想来绝不是吹嘘出来的。

当然,太极拳法只是“以柔克刚”最为形象的一个例证罢了,道家“柔能克刚”的道理绝不局限在这一处。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如此。

世人往往崇敬敢打敢杀的硬汉,殊不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冷静澄明,挫其锐、解其纷的高士之作为却更有成效。以看武侠小说为例,大家也是多喜欢萧峰、郭靖之类这样铁铮铮的好汉,而对张无忌这样常人看来粘粘乎乎、优柔寡断的人物往往嗤之以鼻。其实张无忌才是深谙道家“以柔克刚”妙诣的一个人物。

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是一伟大的哲学命题。它反映在自然、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类哲学发展思想史的贡献来看,它完全可以与“神与人”、“精神与物质”等等这些哲学命题相媲美。老子发现了柔弱的价值。《道德经》称:“弱者道之用”,把柔弱视为“道”的性质和作用。

老子认为,“道”正因为其柔弱而能永恒长存。与刚强相比,柔弱乃是生命的象征。比如人活着的时候柔弱,死的时候便僵硬;草木生的时候柔软,死的时候则枯槁。又比如,舌头由于是柔的,故能长存;牙齿坚硬,则容易折断。老子一向贵柔,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老子》中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者道之用。”道家提倡要像风、水一样柔弱、谦下、宽容,看起来谁都能战胜它,一个指头就能戳透它,但最终以柔克刚,风能刮断大树,吹垮房屋,水能冲决大堤,淹没山陵。

唐朝时的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居功甚伟,对唐室说是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网络上曾流行过一副对联,下联就叫做“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上联是“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巧妙地嵌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名,这“郭破虏”中的“郭”正是说的郭子仪,有郭子仪在,李唐家就不用发愁了。郭子仪虽然功高盖世,但是却处处小心,尤其是对大太监鱼朝恩等,常示以宽柔。

鱼朝恩曾多次进谗言中伤郭子仪,一度夺去郭子仪的兵权,但郭子仪坦然处之。鱼公公还暗中差人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盗了坟中的祭品。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是深仇大恨。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非常气愤,准备搜查物证,决心报复。但郭子仪入朝,面对皇上,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动不动就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这情况是很多的。他们的兄弟妻子想给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于他们的无辜。但是,我为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是无悔。”皇帝和鱼太监本来都暗自担心,但见郭子仪如此大度宽柔,率先自责,并不追究自己祖坟被刨之事,都长出了一口气。

老子说:“天下中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人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去实行。”

柔,当然也不是一味的妥协偷安,更不是采取驼鸟政策一头扎进沙堆。像《红楼梦》中迎春,懦弱至极,手下的丫头老妈子都不将她放在眼中,偷拿了她的“攒珠累金凤”首饰,她也不闻不问,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一边去看。像这样的“柔”,就只有受欺负的份了,那里又有“克刚”之效,所以柔中要有刚,弱中要有强,绵里藏针,这等妙味,寻常人是一时领会不来的。

综上所述,所谓柔能克刚,其实也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总纲中演化出来的一种具体体现,无用之用,无为之为,柔能克刚,这些都是道家做人处世一脉相承的方圆之道。

【悟道小站】:“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已经深刻的说明,只有天下最柔软的东西,才能出入于世上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而游刃有余。

大彻大悟之12、幽默要把握尺度

《道德经》曰:善言,无瑕谪。其意思是说:善于言谈的人,不留下漏洞让人指责。

看过京剧《沙家浜》的人大都佩服阿庆嫂说话滴水不漏。老子觉得最善于说话的人,就是说话不留破绽与纰漏的人。所以得体的说话,是口才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幽默又最能体现说话的得体性。

有一对新婚夫妇,一天因为某事吵了起来。由于年轻气盛,大家又都在气头上,所以彼此谁都不肯让步讲和。气急之下,妻子一边拿出包来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说要回家。丈夫也没有过多理睬,只是在一旁生闷气。妻子收拾完衣物后,气鼓鼓地管丈夫要路费,丈夫什么也没有说,便从皮夹里掏出20元钱递给妻子。妻子拿着钱呆呆地瞅着丈夫,并没有走的意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妻子终于忍不住生气地说:“我回来的路费你不给报啊!”丈夫瞅了瞅妻子,慢条斯理地说:“带着我这幺大金钱包回娘家,还怕没有路费?”妻子听了,立刻破涕为笑。二人以幽默的方式解决了即将暴发的更深层的情感战争。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的社交场合,都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谈吐。幽默风趣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与听者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所以说,幽默的谈吐是良好口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它常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幽默属于乐观者,幽默属于生活中的强者。”这话很有道理。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说话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础之上的。它对人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它必然要求批评者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佳的修养。一个心地狭窄、思想颓废的人不会是幽默的人,也不会有幽默感。

中国人的幽默谈吐,是同他的聪明才智紧密相连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一个人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各种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说话就生动、活泼和诙谐。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师,往往又都是语言大师。幽默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非常有见地且深有感触地说:“我本无心讲笑话,笑话自从口出。”其中的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

古今中外浩瀚的书籍中,特别是在讽刺小说、喜剧剧本、漫画集锦、笑话集和寓言等作品中,幽默语言的记述甚多,不妨多多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此外,还可以多欣赏些滑稽剧、相声等文艺节目,从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因为,幽默是在广闻博见的基础上产生奇妙联想而涌现的语言。对实际事物、对历史知识所知甚少的人,一向孤陋寡闻、离群索居或者深居简出的人,是很难具备幽默智慧的,当然也就谈不上有幽默感了。

反应迅速是幽默谈吐的特点之一。这就要求言谈者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然而这些又是对生活深刻体验和对事物认真观察的结果。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条件,也是具有幽默谈吐的重要因素。

幽默是智慧与知识的综合运用,当一个人处于四面楚歌的危急情境,或者是受人非难的尴尬处境时,幽默可以给你转败为胜的力量。

当然,谈吐幽默,应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必须能够把一件平凡的事物由里往外、由外往里看个透,一两句话道出那讳莫如深的引申之意,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创造出别人所不曾问津的东西。

另外,一个人的幽默感与他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要使自己谈吐风趣,最好的办法是向生活学习。中外无数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豪都是极富幽默感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开朗风趣的人。跟各行各业的人聊天,你会经常意外地发现他们运用语言之妙,足以令人倾倒。在接近他们的过程中,你会增强自己语言的库存和会话的才能。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活泼幽默,懂得讲一些笑话来活跃气氛,总是会比较受欢迎。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职场上的幽默有一些潜规则,如果你触犯了这些潜规则,不但不能让人开心,反而会让人反感、误会。所以,幽默一定要恰到好处。

如在工作场所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地方就要特别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也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工作场所尽量不要说黄色笑话。特别是女性,她们可能会觉得被冒犯。

二、不要拿别人工作上的表现来讲笑话。

三、避免讲关于宗教、种族、国籍、性倾向等笑话。

四、尽量只开关于自己的玩笑。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容易接近,而乐于和你做朋友。

五、如果要开比较亲近的同事的玩笑,尽量拿那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来说。

总而言之,幽默使人轻松、愉快、爽心、舒畅。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便于人们交流感情,因种种原因造成的隔阂也会随之消失,大家在笑声中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幽默感的人总是能激起大家谈话的兴趣,给人带来欢乐。

【悟道小站】:幽默是人的思想、意识、智慧和灵感的结晶,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人的内在语言运用中的外化,在与人沟通中,幽默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彻大悟之13、真诚就有好运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它的原意是:男子汉大丈夫,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选择虚华。

老子所说“大丈夫”一词,可以解释为“智慧很高的人”,但其中也包含有豪爽、果敢、刚毅的内容。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所以在十分激动地情绪下使用了“大丈夫”这个词,并说“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浅薄之礼。

古往今来,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贫民百姓,真诚总是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青睐。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北宋大词人晏殊为人特别真诚。有一年,宋真宗允许臣僚们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各级官员都踊跃参加,连市楼酒店也都设置帷帐以供宴会和旅行住宿需要。晏殊这时手头拮据,没钱出游,便在家与兄弟读书论理。这天,宋真宗挑选辅佐太子的官职,出人意料地在百官中选任晏殊。宰相问真宗用意,真宗解释说:“我听说各级官员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惟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正可担当辅佐太子的重任。”晏殊听说后,便老老实实向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现在没钱。如果有钱,这些旅游宴会我也会参加的。”宋真宗越发佩服晏殊的诚实,又因为晏殊懂得为臣之道,便越来越受到真宗的重用,到宋仁宗时,晏殊被任命为宰相。

真诚也就是真心诚恳,不说谎,表里如一;人人都喜欢真诚的人,而讨厌虚伪的人。让我们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真诚的面孔,让我们携手去珍惜真诚,同时把真诚的阳光洒满人间!

真诚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英国,有一位富翁在孩子很小时失去了妻子,于是他请了一位管家来当袅袅婷婷的保姆,并且料理他的家务。当这个小男孩长到十几岁时,突然生了场大病,不治而逝。这个富翁经不住二度失去亲人的打击,不久之后,也因过度悲伤而与世长辞。

富翁并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亲戚尚在人间,于是政府便根据法令将这位已故巨子的财产充公,并且拍卖他的所属遗物。

富翁的老管家是个穷人,但也决定买下一件遗物作为纪念,那是一幅挂在楼梯走道墙壁上的油画——上面画着她照顾了15年的最亲爱的小主人,这幅画多年以来都不曾取下。

屋子内的物品被拍卖得所剩不多了,但没有人要那幅与己无关的画,因此老管家得以用很便宜的价钱将它买下。她把它带回家,打算仔仔细细地将它清理装裱一下,她十分珍惜这幅画带给她的回忆。

就在她将画框拆开准备修理时,从画像纸板的背面掉出一张纸来。她打开来,是她主人的遗嘱!在遗嘱中,她的主人希望将他所有的财富送给那个因疼爱他的儿子而想拥有画像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富翁一家虽然相继离世,财产充公,但老管家却因为对富翁儿子真诚的爱却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

做人要真诚,无论讲给谁听都像是一句略显多余却又无可厚非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俗话。认同归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面无惧色地承担起“真诚”与生俱来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呢?在现今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拒绝真诚。

一天夜里12点,一位黑人妇女在高速公路上忍受着瓢泼大雨的抽打。她的汽车坏了。非常需要有人帮忙。抱着试试的想法,她敲响了路旁一户人家的门。那是充满种族歧视和冲突的19世纪60年代。

开门的是位白人妇女,问明情况后,她让黑人妇女进到屋里,帮她烤干衣服,并留她住宿了一晚。第二天,白人妇女又找人修好了汽车,送她离去。这一切,让黑人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白人妇女似乎淡忘了此事,但她的家庭却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已快揭不开锅了。正当她焦头烂额之时,却意外地收到了一笔巨额汇款,附言上写道:

“亲爱的罗茜太太,非常感激你那晚在高速公路上伸手相助。像你这样的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上帝祝福你!”

很多时候,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就等于给自己一次机会,生活青睐真诚——真诚会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好的运气,因为谁都不会希望自己被别人骗。

有人曾给真诚做了这样的比喻:假如生活是船,那么真诚就是船上的帆;假如生活是无垠的天空,那么真诚就是雨后的彩虹;假如把生活比作钟表,那么真诚就如钟表上不可缺少的时针,指引你生活的方向;假如生活是一台机器,真诚就是机器上的发动机,是你生活前进的动力。

真诚也就是真心诚恳,不说谎,表里如一。人人都喜欢真诚的人,而讨厌虚伪的人。让我们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真诚的面孔,让我们携手去珍惜真诚,同时把真诚的阳光洒满人间!

【悟道小站】:人,应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只有以诚来为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

大彻大悟之14、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有这样两句话: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不难理解,正是“要想夺取它,必先给予它。”的意思。这段话强调了先予后取的重要。他告诫我们,凡事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到长远利益,就要有“先予后取”的谋略和胸襟。

《孙子兵法》上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有奖销售,打折销售,价格战,都是欲取先予在商战中的具体运用。

许多人赞叹胡雪岩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的红顶商人,还有他如何从一名地位极其低微的学徒变成一代巨富的。试想,一个人能够从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状态转瞬之间变成富可敌国的商人,这种神话似的转变确实有着令人急切渴望探索的谜团。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只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才会激发起更大的斗志,虽然同样的状况也可以让一个人畏惧退缩,但对于胡雪岩这样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一无所有恰恰是包孕着未来极好机会。在他幼年做学徒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其勤奋聪明的一面,深得老板赏识,因此他很快就摆脱了学徒中最底层的状态,迅速进入更高的管理阶层。而所有这些成绩的获得无疑是建立在他曾经一无所有的前提下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他后来所有归之于以前没有的孕育。

中国道家哲学常常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呈现的“大有”的状态最终还不是包孕在自然“一无所有”的惝恍迷离状态之中吗?此所谓“有又无有”之意。胡雪岩本人当然并非一定深谙道家哲学,但他经商和做人的思维逻辑无疑和这方面是吻合的。

借鉴胡雪岩经商从无到有之道,以动态眼光看待名利的无和有,眼前的“一无所有”往往并不是一种灾难,而是让你建立“大有”的前提。

谁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不仅商人不愿意,生活中的普通人也不愿意如此。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使赔本买卖也许并非绝对的只赔不赚。有时候,牺牲短期的利益,是为了谋求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所谓“舍”与“得”,先舍而后得,舍小而得大,这不正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吗?

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赚取利润,许多商人不惜一切手段斤斤计较,这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利润和好处,却损失了更为长远和丰厚的利益。有的商人则目光长远,宁肯牺牲眼前利益以换取将来的发展。这种做法与胡雪岩的经商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想得到一样东西,便强取豪夺,想推销一件商品,便拉住人不放,一副不卖到钱就不罢休的架势,结果只能是让人产生反感。而聪明的人却懂得先予后取。

此外,老子的“先予后取”的原则,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意思。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目的,都要先从其相反的方面下手,在打算获得某样东西时也是如此。

1998年底,原伊利副总牛根生出走伊利,创办蒙牛。对中国乳业来说,伊利就是一所“黄埔军校”。伊利把牛根生从一个刷奶瓶的小工培养成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伊利依托“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被蒙牛当仁不让地“拿来”,并且做得更到位、更彻底。牛根生还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乖巧”地写着“做内蒙古第二品牌”。正因为这种学习中竞争的模式,伊利和蒙牛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尤其是蒙牛,创造了中国企业史无前例的成长速度,由名不见经传飙升到现在的前五之列。

商界有句古训:“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又有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些话实质上反映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一哲理。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假如一门心思只想到掏客人的口袋而不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此条赚钱之路恐怕是难以走到底的。因此,必先学会给予,在给予的过程中既要果断决策又要准确预测市场,只有这样,明天的市场才有你立足的地方。

运用“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方法也要把握好分寸。“欲取”的目标必须有暂时的隐蔽性,且在未暴露之前投其所好。这就需要你放低姿态,先让对方尝到甜头,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否则,很可能会舍大得小,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测的,一旦碰到较大起伏的时候,就应采用“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谋略。因为这种方法不只会为你的人生觅得安顿之处,也会为你提供寻找更多“猎物”的机会。

诚然,在孙子兵法而言,这和欲擒故纵一样,为了得而先失去,失去是为了得,但不能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南,朋友还是真诚的好,不是不能掺杂利益关系,而绝对不能以应对对手身上的策略,应用在朋友身上。

因此,我们提倡有“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意识。“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要领在于不计当前利益,着重长远利益,懂得“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要知道所有的退却都是为将来更大的发展做铺垫。

【悟道小站】:先舍,后有得;重点在舍,先予,后取,再远利。重点在予。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世谋略和方法。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具智慧。

大彻大悟之1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段话的可以这样解释: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它的作用与影响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一样,做事越有智慧,越显的笨拙。最好的口才不是滔滔不绝而是显的有点木讷一样。疾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净无为可以使天下太平。

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注重内在的修为。明白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在内心的修炼。

勾践屈辱尝粪为灭吴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做人能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境界。懂得弯曲,是为了不折断正直。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了让生命锻炼得更坚强。

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厚积薄发。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狱中朋友因受其启发,在监狱里勤学英语,并学有所成,刑满释放时,带出了一本60万字的英语译稿,且出狱时神采飞扬,丝毫不像受过牢狱之灾的人!他的这位朋友学会了向生活低头,学会了“利用”生活,学会了先“委屈”于生活,后“俘虏”了生活,也就是学会了能屈能伸,并最终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获得了成功。

那些深通权谋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俊杰,是因为她们懂得适应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生存方式,能曲则曲,能伸则伸,就像《鬼谷子》中所说的:“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通俗地说,就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能最大限度地曲下身来保护自己,在发展的机会来临,前景广阔的时候,又能最大限度地挥洒自己的智能与才干。

生活中离不开忍,英雄等待出头之日,需要忍;别人打你耳光需要忍。忍中有道德、智能,忍中具有真、善、美。在忍中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所以忍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能力,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本色!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忍,都要学会忍。

那么,怎样去忍呢?答案是学会弯曲的做人艺术。山路十八弯,水路十八盘,人生之路也必定充满了荆棘坎坷,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不仅要有挑战困难的决心,更应有一颗学会弯曲的心。

有一对夫妇,两人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不久,他们来到一条山谷,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很平常,没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长满松、柏等树,而北坡只有雪松。

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南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南坡除了雪松,还有柏树等树木。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这一景观,对丈夫说:“北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压毁了。”

丈夫点头同意。过了片刻,两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生活中做人做事需要一点弹性空间,这也是糊涂学的一个道理。否则,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你身边的人也累,而适当地弯曲一下,也许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在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

【悟道小站】: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能战胜内心的敌人,则能天下无敌。因此,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适者生存的道理。

大彻大悟之16、谦虚是一种美德

老子认为,“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得“道”的人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因此,做人不能“自居为大”。而要避免“自居为大”,就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他人长处,通俗的讲就是要谦虚做人。

有这样一个关于扁鹊的故事: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然而扁鹊却坚决不受,说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国王闻之稍感不解,问道:既然你的两个哥哥的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何此二人名不见经传?扁鹊答道:“我二哥扁雁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还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之时,就能加以诊断并及时根治。所以他只是在家乡的村里小有名气,村里人知道有小毛病可以去找二哥。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所以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高明,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只有我扁鹊,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哥哥才是神医,而我只是一个医生而已。”

真正有雄心壮志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而是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朱棣文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既有着美国人的自然大方的性格,又有着中国人谦虚随和的优点,为人踏实而不造作。

1997年10月15日凌晨,朱棣文在睡梦中被学生叫醒,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很高兴,却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上午9时,斯坦福大学为他的获奖举办了一场临时记者招待会,校长盛赞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朱棣文却特地更正说:“不,我只是一位普通的物理学教授。”当记者问他获奖后的感想时,朱棣文说:“对着这次获奖,我深感高兴和荣耀,毕竟我们的研究被认同了。但我还是我,跟昨天没有什么两样,我将一如既往地进行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获奖只是说明我的运气比较好。想想还有这么多比我杰出的科学家都没有得奖,我便不会把它看得太重。”

上午10点,记者招待会结束,朱棣文和往常一样,背着背包赶着去给学生上课去了。当天下午,在物理系楼天的草坪上,师生们为朱棣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香槟庆祝会,大家频频举杯祝贺这位最新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感谢人们的祝贺,并且表示:斯坦福大学有着出色的学术研究环境,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自己只是其中较为幸运的一个。

一时的成绩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高一筹。成绩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张扬、炫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它们说得都是对待荣誉的看法,在荣誉面前保持平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特别是没有成就的人的感情。

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可见,谦虚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谦虚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平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的智慧。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做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为豪的东西上的肯定错误的感觉。

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智慧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的成就再伟犬,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

谦虚做人,必须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因为你不被重视,你不显山露水,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独立、坦然、自律,也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而成功后更要保持谦虚,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悟道小站】:现代社会里,人们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然而维持谦虚的姿态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有必要。

大彻大悟之17、低调总比高调好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的话。它清楚的告诉人们: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成为人们的尊长。老子认为,只要精神上得到充足,即使没有多少财物,没有多少名利,也是幸福的。而精神上得到充足,就要不争,就要低调,直到最后“无物”,“无我”。

三国时期的贾诩据说是比诸葛亮还要聪明的人,他一生做了许多聪明事。其中做得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他投降曹操后的低调做人原则。做为一个从敌人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人,贾诩却是曹操所有谋士里下场最好的一位。

那么什么是低调呢?原意是:低声调。也喻指悲观、消极的论调。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弊和利。把低调观点放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具体理解,又会变化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

低调是一种忍术,低调原则的人,忍外迫忍内欲,低调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基本的生存,更有长久的发展与进步,哪怕前进极其缓慢,但机会永远都在。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对一些没必要,不值得的事,低调是最好的选择。能舍则舍,能弃则弃,割舍掉一些小的利益,换取更大的利益,维护大局的平稳,是低调者的至高境界。

低调是多思索,少说话,多安静,少表现。别让人以为你是个爱抢风头的人,激起嫉妒,产生矛盾和公愤。另外,过多地暴露自己也是不明智的,如果你多保持安静和沉默,别人轻易摸不透你的深浅,断然不敢随便小瞧你,相对多的尊重和机会也会属于你。

低调是内敛,不显山,不露水,不显能,不露富。有些人到处和人说自己会什么,有哪些能力;认识多少人,能办什么事;挣了多少钱,银行几位数……当时是很得意,可接踵而来的就是麻烦。

低调是不攻,攻击性过强的人,往往到处得罪人,大事小事都像好斗的公鸡一样,或者口无遮拦,或者威胁恐吓,甚至大打出手,总之要给对手以最大程度的打击和伤害,认为这样才能出气解恨,这样才能使事态按自己的想法发展。也许一时会占上风,可长远看,早晚会遭人报复。

低调的方式基本趋于阴柔,类似太极,主张以柔对刚,就像被一块巨石压住的小苗一样,它并没有被毁灭,而是弯曲地成长,避开了巨石,终于成就了参天大树,做到了绕行而达远。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的一切,修炼到此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人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领导文萃》有一段记载: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年轻时,应一位老前辈之约,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低调做人,就是在为人处世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低调点,谦虚点,该说则说,该做则做,友善和气,甘于让人。

当然,低调不是河水低流,不是唯唯诺诺,更不是低声下气。它是人生的“过门儿”,是做人的“软起首”,是生活的“琼浆液”;它像曲子的过门是低调的,它像钉子的一边是削小的,它像黄牛的头是低着的,是憋足了劲的。反之,如果高调做人,懒散做事,那势必骄傲自满,抬高自己,看低他人,应付工作,无绩无效,自己也没多大前程。

低调,不是教人们去任人宰割。低调作为一种理念一定要掌握,却不能当作万能公式去解所有的生活方程。正如武士手中的剑和身上的盔甲一样,只靠后者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主张低调做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自己的人格被别人侮辱也不反抗,这不是低调,这是懦弱。低调做人,是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显摆。

当你学会了低调,你会拥有实在的平静和幸福感,生活中少了诸多的火药味道和销烟弥漫,你会发现享受生活不是空洞的口号。我们的生命之旅也少了许多冲突和纷争。美丽的人生同样会回到你的身边。

【悟道小站】: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人的一生。因此,与人相处,一定要学会低调!

大彻大悟之18、懂得以退为进

《道德经》讲,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意思就是说,光明之道恰似黑暗,进取之道恰似退守,直达之径反而似曲折。

在老子看来,世俗人都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而对跟自己不一样的却很厌烦。他们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实际上没有脱离世俗!随波逐流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知识总不如众人的多啊。

老子认为光有越众的心理,却没有超出众人的实力,不如先学会退一步向他人学习,然后超出众人才水到渠成。

在南极西岸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企鹅,常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生活,只有在生殖时才上岸。企鹅上岸动作不仅与众不同而且十分有趣,先是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而后拼力沉潜,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最后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登陆的过程看似笨拙,其实极富成效。企鹅身躯笨重,又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只有借助海水的压力和浮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上岸了。

企鹅上岸的过程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适者生存是所有人类及动植物的本能;二是智慧地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我们人类的行为和动植物的本能都有相似之处。从古到今不泛无数例证。进,固然可贵;而以退为进,更是难能可贵。

以退为进,不是退缩,而是为进蓄势。有一种叫毛竹的植物,在头五年里是一丝也不会生长的。然而五年期一过,便是一天一个样,直到长得异乎高大。这正是因为它在头五年里不断壮大自己的根系,直至长达几十米,为吸取更多营养打好了充分条件,才使它得以创造奇迹。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厚积方能薄发,蓄势以待进。

有一条大河,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两只山羊分别从两岸上桥,由于桥面太窄,无法同时通过但两只样互不退让,用角顶撞,最后双双落水。这则寓言很简单,但蕴涵深刻的道理。狭窄的路口,不妨退上一步让别人先行,表面上是自己吃亏。但实际上,互相争执势必两败俱伤。

明为退,实为进,才是一种理智的做法。再举一个例子:小华是一家小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几次想与一家大公司合作都未如愿。经过不懈努力,该公司这样答应合作,但有一个要求:要在其化妆品广告词上加上该公司的名字。小华的老板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是花钱替别人打广告,协商又陷入僵局。小华却认为这是个好的机会,把产品和大品牌公司绑在一起应该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经过劝说,老板终于做出妥协。而小华的公司也因为此次合作,销售不断攀升,小华也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由此可见,妥协往往从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表象是以对方利益为重,其实是为自己利益开道。以小步的退让换取大踏步的前进,何乐不为呢?

以退为进,不是软弱,而是静心地思考,找准自己的目标。人之所以容易困死在沙漠中,就是因为在沙漠里,人总是慌着在走,而不是察觉自己其实在转圈子。倘若能冷静下来,借助星辰找准方向,朝着一个方向走,结果会大不一样。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的刑罚,没有迷失自己的追求,毅然选择宫刑,以退为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盲目地前进只是莽夫的行为,懂得以退为进,才是智者。

据说,加拿大魁北克一带的东面山坡上,除了雪松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树种。其他树种之所以无法在东坡上生存下来,并非是它们抵御不了风雪的严寒,而是它们在大雪压顶时,不懂得弯曲,仍旧笔直地挺立着躯干,这样一来,树干就被大雪压断了,继而树木死去。唯独雪松有着很好的韧性,它可以随着雪的大小进行相应的弯曲,避免被折断,从而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

弹簧受力压缩,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更有力地弹出去,并弹得更远。生活的哲学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仅有强硬的态度是难以获得别人支持的,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能屈能伸。一部好的跑车不仅要有好的速度和性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刹车系统。不懂得刹车的人就不懂得如何提速,职场也是如此,不懂弯曲和忍让的人就不懂得如何进步,赢得更长远的利益。

黄刚经过数年专心苦读,终于拿到了计算机博士的学位。他踌躇满志地去一些公司应聘。结果,好多自己看好的公司都拒绝了自己。理由是企业只招本科和硕士,不招博士生。这让黄刚颇感头疼,回想到同学们当时对自己所说的话:“你学历太高,人家不一定要你!成本太高,还不一定留得住你!”

经过反复思考,黄刚决定以一种“低身份”去求职。他把自己的学历改成了本科,找了一家自己心仪已久的公司投了简历,结果还真被录取了。不过职位只是程序输入员。但真正的才能是掩盖不了的,很快,老板发现他的专业水平并非一般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候,他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老板见到后,果断地提升了他。

此后的工作中,因为他对某些新开发的产品总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并且操作起来异常娴熟,工作态度也很积极乐观,不管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肯干,老板也注意到了他,后来经过一番长谈,他又承认自己已经读完博士了。老板在惊喜之余,毫不犹豫地提升他为开发部主管。短短时间之内,黄刚就从最底层的一名普通职员走到了主管岗位,让同时期毕业的学生们都羡慕不已。

黄刚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使他赢得了职场的胜利。职场中,一个员工说话懂得退,就算是反驳或批评,也会让人欣然接受;一个员工做人做事懂得退,就算是妥协或退让,也将变得能屈能伸,百折不挠。因此,生活也好,工作也罢,并不能一味地强硬,有时后退也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当然,这种后退并不是妥协和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和前进。

综上所述,以退为进,不是一味忍让,而是为了实现双赢。以退为进,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别人。进,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退,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进退之间,方显智慧。

【悟道小站】:学会弯曲、以退为进是一种十分高明的人生处世哲学,只有懂得这门技巧的人才能在生活的大舞台上获得成功和幸福。

大彻大悟之19、方正做人,圆通处世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言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应处的地方位;仁:友善的意思,孔子的“仁”是“爱人”,但爱憎分明。老子的“仁”是亲而不爱,远而不恨。两者是有区别的。整段话用现今的话来说是“安心处于应处于的地位,心象深渊一样平静与清静,以友善之心与人。”

什么是“居善地”呢?说白一点,就是呆在自己该呆的地方。那哪里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呢?这很难一概而论的,关键是要看自己的才能,个性等等,才决定你合适不合适你在某个地方的,如果你没清醒认识到自我,站错了地方,说不准地位不保,而且还有危险。比如唐朝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因为长得帅,备受武则天的宠爱,旬日之间,名震天下。这两人一开始倒有自知之明,曾向狄仁杰请教“自安之术”。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圆融的处世态度。

很多人以为圆滑的人比较滑头,比较世故,比较不尽人情。现在品味起来,才发现这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做人就应该方正存心,圆通处事。

方为做人之本,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主张,不轻易为人所左右。圆,就是要做事讲究技巧,讲究策略,使自己进退有分寸。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正如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宠辱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作人应该是外圆内方的。外圆表明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尽量减少矛盾,内方则是对自己独立意志的坚持。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非原则性问题上,他人的处理方式方法可能与你的想法不一致,但此时你不妨从与人相处的角度考虑,保留自己观点的前提下,接受他人的处理方法。但若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则应该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

什么是“与善仁”呢?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要理解与嘉许。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对弱者却心有轻视;或者对弱者表示亲近,对强者却心存排斥。这不是真正的“仁”。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强者,对弱者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是比比皆是的。

什么是“事善能”呢?也就是说做力所能及的事。将它理解为有办事才能也未尝不可。但才能有大小,是相对事情难易程度而言的。苏东坡曾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确实力有不逮,也没办法。但有些事情我们能做,而且做了有益,也可能不去做。勉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或者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则,而这恰恰是一种方正做人的态度。

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人要方,做事要圆。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讲做事要遵守法则,为人方正。

东汉年间,有位叫戴就的管理仓库的小官。他为会稽郡太守成公浮工作。成太守为官清廉,不善奉承,因此得罪了刺史欧阳参。欧阳参就派了一个叫薛安的人前来收集太守“贪污”的证据,结果一无所获。为了置太守于死地,薛安就把戴就叫来,让他做假证。不曾想戴就为人正直,任凭薛安如何用酷刑,戴就仍掷地有声地谴责他:“朝廷命官理应秉公明断。成太守为官清廉,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诬陷忠良!”薛安见戴就誓死不从,怕出了人命不好交代,只好放了戴就。后来,因为戴就正直方正的个性,被推举为了孝廉。

戴就的方正造就了自己的人生。朱熹曰:“守正直而佩仁义。”方方正正做人,才能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社会。只有心正,才能人正。

做人要方,但做事要圆。这个“圆”不是圆滑,而是圆通。这是一种宽厚,融会贯通,是一种大智若愚。

曾国藩与左宗棠曾有过很深的矛盾。咸丰八年,曾国藩率兵支援浙江。曾国藩决定和左宗棠和好如初,这样力量才会强大。于是在路径长沙时,他专门登门拜访了左宗棠。曾国藩没有备车轿,徒步走往左家。左宗棠见状,十分感动,忙以礼相待。席间,曾国藩以无比真挚的态度打动了左宗棠,使他消除了疑惑,和曾国藩和好如初了。

做人处事是一门艺术,它讲究“刚柔并济”,“方圆结合”。方为静,圆为动。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则是以万变应不变。

唐玄宗听说李泌七岁能赋诗,便命人把李泌抱进宫。唐玄宗命题:“方、圆、动、静”。李泌不慌不忙回赋唐玄宗:“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是的,为人处事要懂得进退舒缓。胡雪岩正是懂得如何处理“方”与“圆”的关系,因而成为一代富贾;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因而成为一代名家;曾国藩随机应变,方正相济,因而成就大业。

该圆就圆,该方就方,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左右逢源。从诸葛亮、鲁迅、周恩来的身上,我们都见到了这种伟大的人格光芒。

做人既要像山石那般棱角分明,血气方刚,又要像如卵石那般莹润圆通。做人应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处事技巧。这边上成功的秘诀——方圆合二为一。

【悟道小站】:正方为人,圆通处世是一种大智慧,方圆互为表里,这是一个人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也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具备的处世技巧。

大彻大悟之20、上善若水,宽以待人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一次,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学车尔尼雪夫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委曲的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

的确,“水”在温柔而诗意的告诉你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的心境,告诉你处世的大智慧。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彻的镜子,可以映照世间的真相。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纯粹,什么是污浊,在清澈的心灵面前,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反观自身的缺点时,不用被动的反抗、挣扎,荡起涟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会让自己迷失,会让自己痛苦,会让自己彷徨,不如主动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净化。

曾经有个《“肥皂水”的哲学》故事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换个方式看待问题,也许换来的是“柳暗花明”。故事讲到;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故事讲完了,我们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良药未必非要苦口,忠言未必非要逆耳”。的确,可以给良药包上糖衣,可以给忠言加上装饰。批评也需要讲求艺术。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犯了错误的人大多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并自觉改正。这时候如果对方用过分的犀利言辞,那么再宽容的人恐怕也会变容失色,内心反感。毫无顾忌,不讲方法的讽刺批评,会让人心生怨恨,更不用说接受建议改正错误了。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称赞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阳光给予别人。”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许多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悟道小站】: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挫折、阻拦、伤害……何不学水呢?学她的轻柔,以柔克刚。这样,你才能知道宽以待人的好处,你才能真正顺利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Lwnvz5jxtGYbthlNpIqG2E0ZU/Ql66gJd0Po8fekKxmuRTBJutmaVqvgsm3kFb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