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抢手员工拥有好技能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不要有行业差别歧视,各行各业都能获得成功,都能成就人生;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成功,必须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到最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最基本的行业技能开始。

选择合适的职业

一个合适的职业究竟有多重要?就像鸟儿需要飞翔一样,你的职业就是你飞翔的翅膀,它是你梦开始的地方,能飞多远完全取决于你判断的准确程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无论是对即将离开学校要初次选择职业的人,还是对因种种原因需要重新选择职业的人,都是至关重要又特别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呢?

(1)职业倾向与职业选择

职业倾向即“想干某事”的倾向,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所以其职业倾向也会有所差异。不同的职业倾向适宜作不同的职业选择,如果对某种职业不感兴趣,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投入的态度,当然事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很小。

(2)能力倾向与职业选择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

能力倾向即“能干某事”的倾向,是指个人能力在不同领域里的表现情况,也就是说在某些领域里能力表现突出,而在另一些领域里能力表现低下。认识个人的能力倾向,对于职业选择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任何个人,都应优先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选择职业,比如想象力丰富,长于空间思维和数学能力,而人际能力较差的人,就应坚定地选择技术性的职业,而不应受周围环境和世俗观念的影响,走经商或从政的路子。

同样,对于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而言,对从业者的能力也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对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从业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对于工程、建筑及服装设计等职业的从业者要具备较好的空间判断能力;对于飞行员、外科医生、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的从业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而对于教师、律师、导游员、售货员等职业的从业者来说,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不论是企业、政府等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人员时,还是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都应考虑到能力与职业的匹配问题。匹配不好,既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3)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分析,气质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欢与外人交往,能较快地适应环境的变换,但情绪不够稳定,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行动果断,但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显得庄重、情绪不易外露,有很强的自制能力,但不善随机应变;抑郁质的人行动迟缓、性格孤僻,善于观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某种气质特征对职业既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作用。但如果单从气质类型与职业的匹配来说,多血质的人适合那些对外交往比较多、挑战性比较强的职业,如外交、律师、驾驶员、记者、管理者、运动员等;胆汁质的人适合那些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不断变换,且比较热闹的职业,如推销员、公关人员、导游员、节目主持人等;粘液质的人适合那些稳定的、按部就班的职业,如会计、出纳、保育员、话务员、播音员等;抑郁质的人适合从事那些安静、细致的职业,如校对、打字、质检员、保管员、化验员等。相反,比如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就不适合从事营销等“说服”他人的职业,而胆汁质的人就不宜当会计等。

同样,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气质也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如医务人员要求耐心、细致,飞行员要求机智灵敏、注意力集中等特点。

(4)性格类型与职业选择

性格是指个人在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态度、情绪、感知和意志等方面。性格和气质不同,它有明显的好坏之分。

性格和职业如何进行匹配?简单地说,外向型的人适合从事与外界接触广泛的职业,如管理人员、政治家、营销人员、记者、律师等;而内向型的人更适合从事计划性强、与人打交道不多、比较稳定的职业,如技术员、会计师、打字员、资料管理员、办公室职员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要选择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如企业家,除了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气质、能力外,还应具有果敢、勇于开拓创新的特征;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正直、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医生要求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品质,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工作。

下面是一个关于职业选择的小测试,对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测试:深夜由车站步行20分钟才到家,没带钥匙,手机也没电了。门已锁,家人已沉睡,怎么都无法吵醒他们,但二楼灯还亮着,你会怎么做?

A、到附近店里坐坐,再打电话回家看看,不行就坐到天亮

B、脱下鞋子砸向二楼

C、回到车站打电话

D、弄坏门或窗的锁,或用铁丝想办法开门

结果分析:

A、显示你是运动型人才,把经营事业看做赌博或运动,做事稳妥,但也重视新点子,偶尔冒险。为了达到目标,你会有多种尝试也愿意尝试。各种需要勇气挑战的工作都会适合你。

B、显示你是挑战勇士型,将社会或工作场所视为争夺胜负的地方,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助个人创业。创业型经营者多属此型。

C、显示你是企业人才型,你很重视人际关系与团体工作,认为应与之共存共荣。你很用心去掌握对方心情,了解别人的需求。你具备团队合作精神,适合在大集团大机构工作。

D、显示你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有专门知识,若加倍提升素质,努力强化自己的专门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机会出人头地。所谓有技艺在身的人就是你。

抢手员工心得

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过于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后天的培养,一个不好的性格在工作中也许是致命的,但是,别只把它归咎于你的天性,别对自己说它是无法改变的,很多人都是因为改变才意外地发现自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潜力。

干一行,爱一行

任何职场人士,只要他投身到工作之中,就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是一个优秀员工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是所有的职业人士都应遵从的基本价值观。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意思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感兴趣与否,为了做好本职工作,都要热爱它。为工作倾注自己的热情,它代表的是一种敬业精神。但现在,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这种“螺丝钉式”的奉献精神了。相反,“干一行,怨一行”的情形却比比皆是,相当多的职场中人都感觉到工作不满意,就连微软的员工都说:“忍受微软,就是忍受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生活。”

的确,有些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抱怨,怨自己命运不好,为什么不出生在繁华的大都市,为什么不生长在亿万富翁的家中,羡慕别人当官的权势,羡慕别人坐办公室的轻松自在,羡慕别人穿名牌,开好车,而自己每天还要挤公交车。真的是“干一行怨一行”。每个人的怨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光埋怨是没有用的,不如承认现实,好好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

凡是见过蜂巢的人都知道,每一群蜜蜂中都有一只蜂王统治着,蜂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各种蜜蜂的专长,公正地给它们分配任务,有条不紊地给它们安排生活。有的蜜蜂负责在外采集花粉,有的蜜蜂负责蜂房里的内勤工作,有的蜜蜂承担蜂巢的警卫工作,及时赶走那些纠缠不休的黄蜂;有的蜜蜂负责清扫蜂房,保持蜂房的整洁;有的蜜蜂则寸步不离守候在蜂王身边,细心照料着蜂王的饮食起居。封王到了垂暮之年,就会从成千上万的蜜蜂中,选出一只体魄最强健的蜜蜂儿,来继任蜂王。

正如我们人类一样,职务有高低,分工有不同,大家必须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忠于职守。喜爱你的工作,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干一行爱一行”,本分克己,勤奋努力,大家齐心合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小蜜蜂一样去创造蜜一般甜的生活。

吴军,今年29岁,原为某商贸公司的经理,现为某会计事务所资深注册会计师,我们来看看他的自述。

我是学财会专业的,26岁那年考上了注册会计师,当时是我们事务所里最年轻的会计师。日子过得很顺利,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后来,我有一个朋友推荐我去一家商贸公司做人事经理,禁不起高薪的诱惑,而且我也很想尝试一下全新的工作。就去了但是做经理人的那段时间,我十分苦闷。困扰我的倒不是繁重的业务,而是内务管理工作。我承认,这是我个性的弱点,不善于管理人、支配人,尤其是对待熟悉的人。与同事在一起我始终无法把自己放到管理者的位置上。与“管理”他们相比我更愿意与他们合作。但是有些人、有些事缺少管理是不行的。每当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倍感为难,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掌握,我真的不会发号施令。有些时候,为了避免麻烦,待人总是不想让人难堪和为难,我只好自己去干工作,这样一来,一方面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程序,另外对我个人也是最沉重的负担。

为此我找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企图从中找到出路;我也去参加一些管理培训,寻求管理精髓。但是经过几番的努力,我仍然没有什么改变,我仍旧缺少领导手段。为此我很苦恼,我不明白,为什么工作一向优秀的我在人事管理方面锐气顿挫。

后来我明白了,我并不适合这份工作,最后我还是干了我的老本行,做我的注册会计师。

相对于管人而言,吴军更喜欢做注册会计师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为在这一岗位上他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更快乐。但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又有几个人能在和自己兴趣、专业方向、爱好相吻合的方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相对而言,下面小赵的工作状态对大多数普通职业人士来说似乎更有代表性:

昨天我和朋友在一起探讨,朋友说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如果对这行没什么兴趣,怎么能积极地去做事情呢?

朋友的话虽然有道理,可是,现在有几个人从事的是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我们有时候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自己的专业。

虽然现在做的工作不是很顺心,但是我需要这份工作,其实准确地说是我需要每月的工资。是的,我必须在这里待下去,弟弟还在念书,母亲身体不好,家里需要钱……从毕业的那个月起我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最穷的时候一连几天都得吃馒头咸菜,我清楚地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给家里省钱……

现在状况稍稍有了改善,每月留几百元生活费,其余给父母寄回去。可是这份工作打心眼里不喜欢,也不是我擅长的,做起来很困难。想换份工作,可是状况不允许。于是也就只能勉强说服自己“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小赵的经历或许才是最大的现实,因为有很多人别说并不具备找到感兴趣工作的能力,即使具备这种能力,可能现实也不允许他们如此去做。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再去固执地遵循“爱一行,干一行”这一思维方式的话,那么就有些不够现实,甚至有点可笑了。认清现实,努力说服自己去“干一行,爱一行”才是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

因为,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很难“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的统一,否则,眼高手低,会耽误了你的一生。

由此可见,“干一行,爱一行”是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的高贵品质,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在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上,人人都要有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意识,“干一行,爱一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洗车工、包装工、清洁工……这些岗位贫贱但不低贱,这些人们平凡而不平庸。因此,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应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

从自身上讲,“干一行,爱一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虽然兴趣的确能给人带来动力,但人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人即使很喜欢一个工作,也会限制于能力、机遇等多方面因素,不能成功胜任。所以,拘泥于兴趣与否而去生硬地衡量工作,并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自身潜力也是可以挖掘的。如果我们做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定能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断了解这份工作的优点,最终爱上这份工作并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因此,能将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此外,从现实上讲,“干一行,爱一行”也是适应当今就业环境的最佳选择。在目前就业难、择业更难的社会大环境下,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已经是难上加难,甚至可以说,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是很幸运了。永远是人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人。也许你能找到的工作中没有自己喜欢的,难道你就不去工作了吗?先找一份工作安身才是当务之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身处其中,就应该努力去适应,“干一行,爱一行”。

抢手员工心得

作为现代职业人,我们在职场中谋求了一个职位,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了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一个位置,一个可以得到社会承认的身份,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发展自我的机会。拥有了这个机会,职业人就可以成就事业并且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职业技能是职场立身之本

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用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

员工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

一般可以把员工应具备的技能划分为三种:技术的、人际关系的和解决问题的。

(1)技术技能。许多企业提供的培训主要是针对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的。既包括最基本的技能——阅读、写作和数学计算能力,也包括与特定职务相关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商业的发展,绝大多数职位的要求与以前相比都变得更加复杂。自动化办公、电子商务、企业的ERP管理系统、数控机床,这些都要求员工有数学、阅读、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很难想象,办公室职员如果不会文字软件的处理、不会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将怎样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高新技术被使用在生产领域,很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蓝领职位的人员将会失业。这也是工会要求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为员工做培训的原因。

(2)人际关系技能。每个员工都从属于一个组织。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与其同事和老板的有效相处能力。有些员工需要改进其人际关系技能,包括如何做一个好的听众,如何同他人沟通自己的思想,如何避免冲突等。

一个曾经有段时间很难与人一起工作的员工发现,通过一次3小时的小组座谈使她与同事们相互接触的方式发生很好的改善。在这次座谈会上,她和同事们开诚布公地谈了如何看待对方。她的同事们一致说他过于傲慢,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象是命令。她了解到这种意见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终于使她和同事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提高了所在组织的工作绩效。

(3)解决问题的技能。许多员工发现,他们工作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那些非常规的、富于变化的工作更是如此。如果员工解决问题的技能不尽如人意,那么可以通过强化逻辑、推理和确定问题的能力,指定解决、分析问题的可行方案来达到目的。

职业技能是任何一位员工立身职场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士兵不会用枪还怎么打仗,一个体操运动员不会动作套路怎样参加比赛,一名翻译没有足够的词汇量积累如何完成翻译工作……即使你具有清晰的职业化理想,具有无比端正的职业化态度而不具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职业化技能,你的职业发展也会举步维艰。

每个年轻人要克服自满和怠惰心理,不断学习新知,开拓眼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学习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甚至无关的知识和技能。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说不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一些以前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为你的进步和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刘小姐大学毕业就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人事助理,工作出色,经常受到领导的夸奖。但是,从和领导的沟通中,她也了解到领导觉得她在理论上还需要努力一下。于是,聪明的刘小姐立即心领神会,在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的同时,还在业余时间里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f班。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她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每节课都能准时参加,每次都能够仔细地做笔记,还经常就疑难的地方请教培训教师,并在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小姐后来升为人事专员,让周围的同事羡慕不已。

刘小姐的晋升成功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晋升不是不可能,关键看你懂不懂得方法,能不能切中晋升的要害。作为人事助理的刘小姐,职位上升空间很大。她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本职工作为职业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是不可能在企业中生存下去的,又何谈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刘小姐抽出宝贵的业余时间来参加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培训,并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为所用。实际上无形中缩短了她的晋升之路。丰富的工作经验,优秀的业务技能,再加上相关的资质提升决定了她晋升的成功。

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自己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做到没有人能超越你,做真正的专家,并且不断找准发展方向,走在发展的最前沿。

许多人在企业坐稳“交椅”后,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按部就班地等待升迁。切记,机会只垂青时刻追求的人。假若你是个普通秘书。切不可指望别人提拔你坐上总经理秘书的位置,而你应该大胆地去争取行政或人事助理的职位,拿符合自身能力的薪水。

承担的工作越多,风险越大,使你成为“他人所不能为”的人才,进而完成职级跳跃的可能性也越大。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进修,也会带来提升的机会。

如果你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及职务相当满意,那你也必须迅速在岗位上作出与众不同的业绩,使他人无觊觎之心。这样才能把持高薪宝座而不致于轻易丢失。现在读MBA提升学历者众多,大多也缘于此。

如果你是销售人员,就应考虑成为核心销售人员。如果手上掌握有不同领域和重量级客户名单,这将使你非常不易因公司业务收缩而被裁掉。即使你所服务的企业关门大吉,在重新就业时,你也可以很容易找到新的发挥销售专长的工作岗位。道理很简单,在经济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的重要性越发显得突出。如果你是技术人员,就应紧跟企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宣布进军电子商务,你要非常清楚这些将对你产生何种影响。现在,IT业的裁员经常是一个部门整个因为业务调整而被裁掉。要想坐稳你现在的位置,就必须未雨绸缪,事先察觉公司的战略变化,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承担除现在本职工作以外的公司可能提供的机会。

每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非常熟悉和了解业务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开展工作时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完成领导交给你的工作。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与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有很大差异,他需要的是实践经验。另外,如果让老板感觉到你总是能完成更多、更重的任务,总是能很快掌握新的技能的话,相信你在他的心目中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抢手员工心得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如果说职业兴趣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方面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著名名言。几百年来,这句名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读书治学的精神支柱。但是,与之相应的疑问却也始终相随着。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吗?它是否需要一种合理的转换,才会变成力量?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在我们面前口若悬河地无所不谈,并且还持有个人的不少独特见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由衷地感叹,他太有知识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告诉我们,他毕业名牌大学,硕士或者是博士学历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会在内心发出感慨,这个人真厉害学历很高!

这些现象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随处可见,我们在头脑里也已经固化了这么一种思维模式,总是觉得这样的人是有知识的,同时也会在思维中自然地进入另一个逻辑——有知识的人就是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等于有才能(技能)(技能是指专业性解决问题的技术性能力,而才能就是指能有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初看这样的逻辑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我们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错误,有知识的人可以是有才华(知识的表达能力)的人,但未必就是有才能或者技能的人,如果你把知识等同于才能和技能,那么你很可悲,因为你太容易被忽悠,却很难识别真正的人才,因为有的人知识丰富却无法转化为能力,有的人知识不多,但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强。

职场中,老板需要的始终是真正的人才,而真正的人才就是既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又能有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能力呢?

第一步,“知道”。这是我们接触新事物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开始。它是一个简单、感性的认知基础。如学外语单词,你首先得了解了它的基本词义是什么,读音如何等等。但这远远不够,只是知道了冰山一角、九牛一毛的工夫,还须往下深入到下一阶段。谓之“知然”。

第二步,“悟道”。正如世人经常肤浅的只看到那些成功者的外在成就,并羡慕他们所拥有的鲜花与掌声、名利与荣耀。我们以为他们只是财运亨通、长袖善舞或投机取巧、善假于物的结果,殊不知在他们光环的背后,还凝聚着昔日打拼基业时付出的超出常人能负荷的心理压力、劳苦辛酸,甚至是泪水血痕!了解了这些资料,对那些成功者的评价的态度会大大改变,学习了他人成功创业的艰辛努力,增添了一分对人的敬仰、尊重、认同,少了许些冷漠、伤害、讽刺!这即是“悟道。”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谓之“知所以然”。

第三步,“做道”。做是一个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如果说,前两步骤是大部分运用左脑理性思考的过程的话,那么这一步骤即是发挥右脑潜意识能量的绝佳时机。需要你能完全的“No mind”——“放下”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百分百地参与其中,充分的感受一切,感受你的身体、情绪、感觉、理性的互动体验式学习的每个刹那。你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资讯及成长,掌握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此过程是“行动”的过程。谓之“行然”。

第四步,“教道”。你将成为一名“专业教练”,把前三个步骤习得的经验、感受及成果扩大传播的工作。也许,你觉得你学得可以了,有些得意洋洋了,一副志满意得的神情。请暂缓翘尾,可否去分享、教授其他的团队成员,让他们也和你一样共享共荣。也使得你的“丰硕成果”由一人倍增至数十人或是数百人的团队。既倍增了效能,倍增了效益,也倍增了生命价值!在这一过程里,你会发现当一名“名将”和“名帅”需要截然不同的“用心”与“才华”!更让你有机会透过“教学相长”的过程来进一步提升自己。这是一个“认知”与“行动”高度整合的过程。谓之“授然”。

第五步,“得道”。在经历上面四个步骤的锤炼之后,终于可进入“智慧的殿堂。”这是实实在在的到达圆融、自由的境地。我们将不会再被外界的万千变化的色相所迷惑,生命的品质拥有“如来”般的自由、流动、优雅、生动、变化。这是最高品质的“学习”与“修为”。将充分享受个人成功和团队成功的喜悦相逢,怀抱展现个人与团队终极使命及价值的舞台。这是回归“生命之泉”的过程。谓之“道然”。

以上个人学习与成长的“五步法则”,前两步是“知”;第三步是“行”;第四步是“合”;最后一步则是“一”。总起来即为“知行合一”,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最高层次的智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致用”,表现在学习的结果上与学习的过程里。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或价值。职场中,一个员工只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才能真正地使自己完成从“人才”到“人财”的蜕变,成为企业里最抢手的精英。

抢手员工心得

企业当中,往往有很多人才华横溢,才情飞扬,但就是不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效益,这既有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组织的原因。优秀员工总是能发挥所长,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游刃有余。

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

企业在录用新员工的时候,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上,在企业的用人逻辑中,有经验的“人才”企业投入的教育培养成本就低,产生价值效用的时间也就更快,这是一种有用的资源,而没有“经验”的新员工,企业要为之投入教育和培养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用价值的时间则会更长。我们不难看出,“经验”在这里被企业看成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所以经验有时候是一种技能。

既然是技能,那么就应该学。

职场处处有老师,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拜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甚至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学艺,从懒惰的人身上学习勤快,从刻薄的人那里学习宽容。他们拜一切人为师,每天都在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完善。

先师孔子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值得我学习:我选择那些优点去学习,看出那些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改正自己的错误。2000多年前,先师孔子已经总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对我们今天的职场打拼,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职场中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与他同办公室的是两个工作年限稍长的本科生。博士生对两位同事心存轻蔑之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天,他到公司后面的水池里钓鱼,发现两个同事也来了。两个同事微笑着同他打招呼,他却勉强点点头,心想:哼,两个小本科生,也要与我相提并论?然后,他蹲在离同事较远的地方放杆钓鱼,似乎有意拉开彼此的距离。

过了一会,一位同事突然站起来,踩着水面噌噌跑到水池对面去了。博士生看在眼里,顿时惊呆了,怎么,这位老兄还是位武林高手,轻功如此了得?他诧异之间,同事轻飘飘踩着水面回来了。就在他目瞪口呆之际,另一位同事站起身,同样姿势优雅、毫不费力地跑到水池对面。

博士生完全懵了,他一百二十个不明白两位同事如何轻巧地跑到水池对面去的,就算真有轻功一说,他们怎么练成的?难道他们是世外高人?就在这时,他一阵内急,四下里看看,厕所就在对面。腹内焦急,容不得片刻犹豫,博士生抬脚直奔水池,也想赤手空脚渡水而过,在他意识里,两个小本科生都能轻松做到的事,他一个大博士生有什么不能做的?哪成想,只听“扑通”一声,他整个栽倒水池里,成了落汤鸡。

事后,博士生不解地问两位同事,他们怎么那么轻易地踩着水面而过,自己却一头栽进水池里呢?自己哪一点不如他们?

两位同事面面相觑,对他说:“水池里本来有两排木桩,专门供钓者来去的。这几天下雨,池水涨了,木桩也就隐藏在水下了。我们都知道木桩的位置,所以踩着木桩来去当然很简单。”

博士生听了,脸色顿变。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博士生没有摆正学习的姿态,没有深刻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一头栽倒水池里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有优异之处,只有虚心地学习它,进而拥有它,才是正确和明智的做法,否则,你很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也会一头栽倒水池里。

职场中,许多人不仅无法看到自己的缺陷,更无法容忍他人对自己的忠告和劝说,却不知道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作。

小芳刚到公司上班,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演艺经纪公司的某位艺人要来做影片宣传,作为影片制作方,公司得把所有的行程和通告都安排妥当。小芳因为年轻,刚刚入行,而且本身又是一个“追星族”,所以她在下班之余又十分热心地在网上组织了很多歌迷影迷一起参加活动。没想到经纪公司知道后,十分恼火,一个电话打给小芳,数落了一顿,并且还威胁说,要取消这次宣传活动。小芳被吓哭了,要知道,公司已经把所有宣传活动都发布了出去,该投的钱也投了,一旦取消,对于她这个刚刚毕业踏上社会的新人,怎么担当得起这么大责任。

就在这时候,平日里经常指挥小芳干这干那,文凭不高,在公司十分吃香的经理助理媚儿,犹如神兵从天而降。听完小芳的哭诉之后,二话没说,拎起电话就给经纪人打了过去。以公司的口吻,首先向对方道歉,并说明这是公司员工的个人行为,并不是公司的擅自决定,然后又站在对方角度,希望他们不要放弃这样一个为艺人在内地做宣传的大好机会,最后又稍稍提了一下之前签订的宣传协议,暗示对方,这些都是白纸黑字签好的合同。沉着冷静、谦逊却不失立场,完全做到了有理、有力、有节。经纪公司也终于不再纠缠。挂掉电话,办公室主任老高当场就竖起大拇指,对小芳说:“虽然你们俩只差两岁,但差距也太大了,多学着点吧!”

小芳由衷地表示感谢,对媚儿以往的怨恨之情一扫而光,她深刻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此后虚心向她学习,在公司逐步确立了地位。

孔子不仅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自己甚至也积极向竞争者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派别,当时,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已经非常有名,而且他关于礼的知识也很丰富。孔子倡导六艺,礼是六艺之一,为了学礼,孔子不远千里到洛邑向老子求教。结果,老子亲自到郊外迎接孔子,并且与他共同切磋学问,告诉他许多关于礼的知识。

孔子深受其益,在老子基础上,结合个人钻研,创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成为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同理,职场中任何一位员工,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总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长处。一个优秀的员工,总是善于学习这些经验和长处,并在这些经验和长处的帮助下迅速地成长起来。

抢手员工心得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聪明人惯用的成功之术,没有一个人生就完美,更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开他人帮助获得成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采纳他们的优点,补充自我的不足,是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最佳方法。

时刻不忘充电

有一个年轻的柴夫到山上砍柴,不久,另一位老柴夫也来了。到了傍晚,年轻的柴夫发现,老柴夫虽然比他晚来,砍的柴却比他多,于是,他暗暗下了决定,隔天要更早到山上去砍柴。

第二天,年轻柴夫很早就到林子里,他心想:这次我砍的柴一定比较多。没想到,当他挑着木头回到柴房时一看,老柴夫所砍下的柴,还是比他的多。

第三天,年轻柴夫决定,他不但要比老柴夫早到,还要比他晚下山,他心想,这次自己所砍的柴肯定比较多。没想到,这一天,老柴夫砍下的木头,还是比他多。第四天、第五天也是一样。

到了第六天,满腹疑问的年轻柴夫终于忍不住了,他问老柴夫:“我比你早到、比你晚下山、比你年轻有力气,为什么我砍的木头还是比你少?”

“年轻人啊!”老柴夫拍拍他的肩膀说:“我每天下山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磨斧头,可是你下班回到家后,却因为太累就只顾着休息,斧头都被你砍钝了,所以,虽然我比你老、比你晚到、比你早下班,但是我的斧头却比你利,我只要砍五刀,树就倒了,你却要砍十几刀,树才会倒。”年轻人终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时刻都在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优秀员工能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你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员工,即使你是老板深深信赖的优秀员工,也不要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到时即使你是老板跟前的红人,他也会为了公司的利益,舍你而去,更谈不上受重用了。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者。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l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未来社会只会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不懈怠地学习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

工作是任何职业人员的第一课堂,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会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年轻的彼得是美国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把事业作为他的学习天地。最初他当了三年主播后,毅然决定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决定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炼,干最苦最累的记者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领域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又广受欢迎的电视主播人。

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的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面。

目前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l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而且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你要了解企业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老板对于这样的员工大都是非常欢迎的,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你提升的有力保障。

具有主动进取精神的员工,永远不会满足于公司的培训,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提升个人素质。当然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其他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往往被当作一种“充电”,在以后的职场中会增加你的“动力”。

抢手员工心得

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敲竞争。随着知识、技能的折旧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适应性自然越来越差,而领导又时刻把目光盯向那些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他在企业中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就会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

通过学习保持职场竞争力

学习对每一个职场中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职场人士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保持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1)加强学习,预防职业“近视”

职场中,不学习、不关注外界的发展,很可能使人盲目乐观,以为自己依然很强。殊不知,职场瞬息万变,也许昨天你还能轻松胜任的工作,到了今天就做不了,或者被更优秀的人代替了。所以,我们要做好自我学习管理,紧跟职场发展潮流,才能跟上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从而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如果拒绝学习,就可能患上职场近视症,让盲目自大堵住自己继续提升的空间。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一世就因不持续学习而栽了大跟斗。福特前期职业成就辉煌,他l6岁开始闯天下,依靠杰出的管理专家和机械专家使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但福特成功后却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一切都懂了,再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终导致人才离去,公司经营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爱迪生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他在发明创造的事业上成就惊人,但他却在晚年时陷入了骄傲自大的误区,不再继续学习新知识,也拒绝接受任何人的建议。他甚至霸道地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在这种固步自封的思维支配下,他的头脑中再也没有装进新的知识,自然也就没有新发明了。

防止职场近视的方法是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论取得什么成绩,我们都要把它当成职场发展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多向同事、上级请教,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要记住,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没有完美,总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应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提升工作绩效。我们还要定期阅读最新的行业资讯,防止自己的头脑被陈旧的知识塞满,无法跟上最新发展潮流。总之,我们要时刻谨记,只有通过自我管理强化学习,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目光更长远,避免陷入坐井观天的局限。

(2)提升专业能力,防止自身贬值

职场中,风水轮流转,没有谁可以一劳永逸,凭借一招鲜吃遍天下。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才能保住身价,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做不到自我管理,就可能导致能力持续下降,最终因无法胜任工作而被解雇,回到职业的原点。

一天临近下班时,客户给某咨询公司的课程顾问小王打了个电话,问她明天的质量咨询课程里是否有关于PDCA循环的详细讲解。

小王一愣,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四个英文字母代表什么。客户不高兴了:“前几天还是你给我打电话,让我报名参加你们公司的质量培训课程,可你居然连这么简单的常用专业术语都搞不明白,由此可见你们的培训课程质量如何了,我要求退课!”

小王慌了手脚,但在客户的坚持下只好照做,一个好不容易拉来的客户就这样流失了。经理弄明了原委后,毫不留情地把小王从课程顾问降为普通业务员。小王后悔莫及:“真该平时多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我这是自作自受!”

欠缺专业能力是职场晋升的大忌。专业能力不足,就无法赢得老板的信任、客户的欢迎以及同事的支持。平时,我们要通过自我学习管理,强化专业能力。比如,多学习一些专业语言,多看一些专业书,时常反省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劣势并查缺补漏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加强知识储备,增加专业价值,在职场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IT行业工作近5年的小莫坦言:“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我一直都处在一种与最新科技知识赛跑的状态。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一位领导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未来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可不想成为后一种人。”

于是,小莫自己掏腰包参加了几期美国专家举办的IT行业培训,虽然花费很高,可学习下来,感觉心里踏实,而且老板也发现小莫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不让人才流失,就把她调到了更高的职位上。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通过加强学习,我们可以对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保持相当的敏感度,可使自己在工作中提高技能和水平,变得更加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让自己始终具有强大的职场竞争力。

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地学习。正如一位资深职场人士所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会永远休息。”

Ashley是一家法国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财务部副经理,她在本职工作上一直让老板很满意。Ashley也早就瞄准了尚在空缺的“财务经理”一职。但是不久,老总却决定从外部招聘一名“财务行政”经理,而没有让Ashley担任该职。事后,老总委婉地提醒说,希望她能再提高一下法语水平。因为虽然在上海公司不必用法语,但如果成了财务经理,就需要经常和总部沟通,法语不好终归不方便。另外,她的行文书写能力也需提高,做行政管理还要有很好的文字能力。Ashley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以为只须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想法是片面的。现代企业需要综合的高素质人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

(3)让能力超越学历,成为职场“硬通货”

学历只代表过去,而能力可以持续地给企业带来活力和效益。现在的老板用人越来越理性,不再唯“学历至上”。所以,我们要顺应趋势,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管理,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这才是职场中“畅销”不衰、能加大升职、加薪筹码的“硬通货”。

某大型IT企业要招聘一个技术维修人员,只有中专学历的王雷一路过关斩将,淘汰了许多本科生和硕士生,最终得到了这个职位。事后,王雷说:“虽然我学历不高,但我非常善于自学,不但坚持参加培训和实践,而且不断研究无线局域网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并小有成就。可以说,我就赢在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上。”

开放观念,不要局限于原有的学历。能力不取决于学历,不断地学习照样可以跟得上职场发展,让自己能够胜任更高的职位。

我们还可以通过主动接受“再教育”,即加强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筹码。比如,选择一些诸如外语、专业技能、计算机等能力的资格证书培训,这样既能提升自身技能,也可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分量”,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

如今,所有职场中人几乎都承认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所以,加强自我学习管理,是保持职场竞争力的强大武器。

抢手员工心得

比尔·盖茨曾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你成功发展的基本条件,无知就等于无能。”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通过自我学习管理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身学习,永不落伍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恒公,当时的齐恒公,七八十岁了还在坚持学习,他的臣子问他,为什么还在学习,他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学习永无止境,所以人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而且不管你学什么,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学校里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终身学习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现代职场中,每个员工都不是完美的员工,而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学习,坚持学习,这样和企业的节奏永远保持一致。

为了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电脑课程,沃德参加了洛杉矶就业服务站电脑研习班。那天举行结业典礼,站长训词有一段勉励同学的话沃德觉得深具意义:每个月最少要看一本书;每个季度最少要进修一次;每年最少要旅行一次;要培养一个正当的休闲活动;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喜悦的心;每个人心中要有爱,要懂得回馈社会。

每季最少要进修一次,给沃德感触良多。社会的竞争是场马拉松比赛,别人在飞奔,自己怎么能停?所以,“再教育”是十分迫切需要的。青年人更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与心思,放在收集、学习与研究那些以后的人生旅程上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问与技能,这就是需“再教育”。

如何使自己成为人才呢?这不是说说或想想就能达成的,必须“教育”。所谓“再教育而使自己成为人才”,其定义可能有很多,从经济层面看,人才就是特别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简单地说,社会需要两种以上知识相叠相补充的人。例如机械工业很有发展前途,但是现在在机械工业里,已大量介入电脑应用,机器配上电脑则可成为附加价值甚高的产品,因此其所需要的人才是既懂机械又懂电脑的人才,你若二者兼具,就是他们需要的人才,你的机会就比只懂机械或电脑的人为多。

上面这种知识重叠的例子,在现今社会里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例如在美国一般制造业的大公司里,要想升任总裁或副总裁等重要职位,必须既懂该公司产品制造的工业,又要懂得企业管理,只有这种人才能将公司经营管理得好,否则你即使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一名优秀工程师而已,你最多做到工厂厂长,但却很难当上总裁。因此,在美国很多公司的工程师都跑到学校再去念一个企管硕士,如此努力地再教育自己,则会被公司视为人才,而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彼得·扎克说:“在人生的这场游戏中,你应当保持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你的头脑。”显然,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25%。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于是,企业与公司里的上班族已成为学习市场上成长最快的人群。l992年,全美企业员工中仅接受企业正式拨款学习的人数就增加了400万,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小时学习课程,因此全美企业员工的总学习时间增加了1.26亿小时,相当于25万名全日制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换句话说,大约要建好几十所和哈佛大学规模相当的新大学,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要。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的效益也日趋明显。在摩托罗拉,每花1美元投资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咯。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曾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已故的爵士本杰明·布隆迪先生曾愉快地回忆起这句名言。他过去常常庆幸自己曾经进行过系统的自学,而这一名言其实适用于每一个在文、理科或艺术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需设备,无需书本,无需老师,也无需按部就班地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就业能力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也在不断变化着,标准的提高,使得技术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出现了差距,由此产生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一方面争抢人才的大战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在岗者被迫离开岗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对劳动力不再只是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其质量有了新的标准和需求。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抢手员工心得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企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只有学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运用学习能力才能无往而不胜。 KAuo1XZY9kFoDgIPxYst24a1KOVkzl1J1qsCK+Vrj4LFLfGS7/Ux5MVAr9PyH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