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沽名钓誉,不可取也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庄子的大智慧】

这是《庄子·逍遥游》中关于尧让天下,许由不受的故事。

许由是颍川阳城人,是尧帝的老师。作为君王的尧,让天下让的不能说不够诚恳,他把许由比作太阳和月亮,而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炬火;他把许由比作天上的及时雨,而把自己比作徒劳抗旱的人。他心甘情愿地让贤于许由。

尧让天下让的诚恳,直接,许由拒绝接管天下拒绝的坦率、干脆!

许由说,你尧这个天下治理得不错。就是说天下在你尧的治理下,已经是大治了。那我取代你来做这个天子的话,这样不是只是为了天子这个“名”吗?然后许由又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里说“名”为“宾”,那什么是“实”呢?在这里,“天下已治”就是“实”。这个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也就是功一成,天下一得到治理,那自然就有名声了。所以说,“名者,实之宾也。”然后“吾将为宾乎”,这是点题,说明“圣者无名”。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管子·法法》中说:“钓名之人,无贤士焉。”沽名钓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誉,也喻指过于追求虚名。

人都想飞黄腾达,名垂青史,出人头地,事实上名利之争往往会使人陷入到苦恼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苦苦挣扎,筋疲力尽,到最后名利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又失去了人生的快乐,正所谓得不偿失。

春秋战国时期,晏子相齐。当时的君王是齐景公,他已是晏子辅佐的第三个君王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地巩固。

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向齐景公表明他的忧虑,齐景公让他全权处理。

这天,晏子准备停当后,由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

三人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前来。到了殿前,却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是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个勇士顿时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国家栋梁、钢铁卫士。这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三将中,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了:“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老田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守护齐国的人民,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太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够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唯独俺为了让国君安心,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狗命。最后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当时大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没人以为我会活着回来。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

“哐啷”一声,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剑锋闪着凛凛的寒光。

前两人听后,不由得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先抢夺下来,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啊,暴露了我的贪婪、无耻。”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此时自觉做了无耻的事,便羞愧难当,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两股鲜血,瞬间便染红了齐国的宫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惊之余,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一会的功夫,他们死了,我还活着,这就是不仁;我用话语来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无义;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感到悔恨,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我这样一个三无的人,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吗?”于是他也自刎而死。

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让三位猛将都倒在血泊之中,齐景公也有些伤怀。他下令将他们葬在一起。

晏子“二桃灭三士”,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我们惊叹于晏子的智慧与谋略之时,我们是否也该反思:才能卓越,建功颇多的三位壮士为何于千军万马中未亡,却为二桃而死?沉思之,不难懂得:是一个个耀眼的虚名和那颗追逐虚名的心,“谋杀”了这三位勇士。

不图虚名,对于凭自己的努力有声势和权位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权利和地位是党和人民给的,是责任而不是炫耀的资本。只有脚踏实地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群众谋福祉,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不图虚名的人,才能任劳任怨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的虚报政绩,贪图虚名,欺骗组织,搞假、大、空。其实知名度不是编出来的,也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

不图虚名的人,才能做的在恭维面前心静如水,摆脱自恃骄傲的桎梏。真正做的对赞美之词,不洋洋自得,对批评之声不怒发冲冠。诚实做人,规矩做事。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此,各种荣誉、称号和职位也纷至沓来。然而,季羡林先生对这些总是不以为然。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季老的“三辞”。

一辞“国学大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天,季老和北大的其他几位教授被安排在主席台上向同学们谈国学。会后,一位资深记者是北大校友,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自此,季老和其他教授一同被称为“国学大师”。对于这样一个荣誉称号,季老却说:“他们三位的国学基础都比我强得多。他们对这一顶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

季老说“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最后,季老说道,“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

虽然季老一生在教育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当别人称他为“泰斗”时,他还是不敢自居,一再推脱。

他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至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他又说:“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最后,季老又说道:“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

季老继承了绝学,繁荣发展了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很多人称他为“国宝”。对此,季老也是避之犹恐不及的。

季老说:“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当然,‘国宝’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

最后,季老在此说道:“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季老这种淡看名利,踏实为学的精神,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他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其颁奖辞是“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人的一生中要过很多关,名利这一关就不好过。对待名利,人们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每个人都应该不慕虚名,脚踏实地的处事做人,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也是一种“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的洒脱心理。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曹操说:“不慕虚名,不处实祸”。不慕虚名,便可使人心灵变得宁静淡然,使人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坚实,那么,也就定能避免更多的祸患。反之,一个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追逐虚名,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定将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甚至受到灭顶之灾。 +pzAKfjF9mz0YpHVuP0NjDxO7imtl4LdkE9We8/JAYoWDemVxl2Ueko3GARUpe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