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
三寸之舌虽不致招来杀身之祸,却也常常捅出娄子。
嘴上多个把门的,以避免祸从口出,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别让自己的嘴惹出祸来
语言可以修饰人的外表,所以开口说话就必须三思而行。古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现在有句话:“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为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
从说话使用的词汇和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古人多主张少开口说话,所以有“沉默是金”的谚语。
“沉默是金”之类的格言或谚语,并不是告诫我们不要说话,而是希望大家不要不知节制任意发表意见。所谓“祸从口出”,乃是指朋友之间一旦关系变得亲密就容易口不择言。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时在变的,当心情不好时、身体不舒服时、有烦恼时、心中有所顾虑时,这时的行为表现都与平时不同。因此,即使是对于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地使用词汇和注意礼仪。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一副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他也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是个半吊子,那些舌烂莲花的功夫只能唬唬刚见面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感到厌烦。这是因为,这样的人提出的都只是自己主观的个人见识,并没有客观的事例和数据,谈来谈去,都是同样一些事。
还有些人喜欢狡辩,狡辩往往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朋友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成为过去,而是现在式或未来式。絮絮叨叨地辩白只是因为规避责任或拖泥带水、鲁莽、不加反省的性格所致。如果对方是个不肯坦诚面对过错,总是不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的人,那么最好不要与他交往。
另外还要注意词汇的使用。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者同辈、同年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最初使用的词汇,即使日后愈来愈亲密也不可有所改变;粗暴、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不诚恳,交往就很难细水长流。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容易会因为环境或立场的改变而动摇,最好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编者小评】
如果你不想当闲人市侩,你就应该知道飞短流长的谈资就是在空耗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如果用时间去维护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当这种习惯已成自然时,它的代价则是死亡无数个智慧细胞。如果人放纵了张口即来的“痒痒”嘴,反使交流和沟通出现瓶颈。那么,我们为什么平时不管好自己那张不经意间便祸从口出的嘴呢?
讲话也是一门艺术
说话是人的天赋本能,但良好的谈吐要依靠后天的练习。说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言语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话说得好的人并不多。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不好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收回是不可能的。正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公司董事长召集五个股东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人。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股东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股东悄悄地走了。董事长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股东听董事长这么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可见,只因为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公司董事长用舌头给对方心里留下的阴影,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平息。
字为文章之衣冠,言语为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有许多人仪表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但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满口粗言秽语,使人听了非常不愉快,仅存的一点点敬慕之心也立刻烟消云散了,这种情形并不少见。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不过一时大意,不知道改正自己。俏皮而不高雅的粗俗俚言,人们初听时觉得新鲜有趣,偶尔学着说说,积久便成习惯,结果是随口而出。试想:那些话在社交场上给人听见了,会产生怎样的反感呢?不习惯说这种话的人,听到时会觉得难堪的。
有一次,佛勒与某大银行的一位主管见面时,偶然说起他想在长岛设立一家银行,若能如愿,将来生意一定发达,前途无量。但是那位主管如何回答他的呢?他不但对这个计划不加赞同,反而露出十分轻蔑的态度说:“好啊!若是你命长,也许有一天是可以在这里开设一家银行的。”说完便起身告辞。
后来佛勒先生告诉别人说:“当时我听了他的那句冷语不觉燃起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若是你命长’,不就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懒惰成性、专等机会的人吗?这不是等于讥讽我一生一世也开不出银行来吗?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汉所能忍受的?我便立即打定主意,计划着手开设一家银行来给他看,而且非使我的银行营业额超过他的记录不可。我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们银行的存款数额果然已经超过他的一倍以上!”这位主管的舌头在不经意间为自己树起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一个人只有掌握这种巧妙的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才能获得成功。在说话的时候要认清对方,顾虑别人的感受,坦白直率,细心谨慎。宜常常谈话,但每次不可太长,说话的时候不可唯我独尊。中外古今的政治家、军事家,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要移花接木,而且应落地生根。既要留有余地,又不能老是说空话,时间久了,就没人听了。切记:舌头捅的娄子,用手是填不平的!
【编者小评】
有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冷场的情况,如何让自己“会”说话;如何婉转地拒绝别人过分的请求;如何在聚会中成为讨人喜欢的社交高手;如何在生活中说服别人……
说话的艺术在于,如同春风送暖,慰藉人的失落的心灵;如同涓涓流水含蓄优雅;如同强大的磁场,吸引周围的听者……
而你,掌握说话的艺术,也可以无往不利,心想事成。
龙有逆鳞,人有短处
《韩非子·说难》中曾对龙作了如下描述:龙的性情非常柔顺,人们可以和它亲近,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然而,它的喉下有一块长约尺许的逆鳞,如果有人触摸了它,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以致伤人致死。
其实,岂止龙有自己的忌讳之点,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也就是常说的“短处”。鲁迅笔下描绘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人物,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处最怕人触动的短处。阿Q最怕的就是有人说他头上的疤,谁要是犯了这个忌讳,他准会去找人家拼命,小D就曾为此领教过他的拳脚。孔乙己最怕人揭他的短,揭了他的短,他便涨红了脸,强词夺理,竭力争辩。祥林嫂的忌讳是她曾嫁过两个男人,这是她精神上最大的负担和面子上最大的耻辱。她捐过了门槛后,本以为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干净的女人,当她动手去拿供品,但四婶大喊一声,使她旧病复发,精神崩溃了。
人们之所以有忌讳,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是自尊心问题,怕脸面上过不去。所以,你若想获得朋友,就一定不要触动他们的短处。
古代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鱼子的人,生性古怪,对人尖酸刻薄,总好揭人短处并以此为乐事。有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酒,其中一个叫吴丑的因老婆管得太严厉而不敢多喝。鱼子便吵吵嚷嚷地说:“你们知道吴丑为什么不敢吃酒吗?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严了。有一次,吴丑喝醉了酒,还被老婆打了几个耳光呢!”吴丑被鱼子当众揭了短处,恼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欢而散。
生活中像鱼子这样的人不乏其人。他们似乎认为,只有揭了别人的短,才足以证明自己的长,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孰知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人们对他们避而远之。
大凡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从来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曾做过唐代检校刑部郎中的程皓,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每逢朋友中间有人说他人的坏话时,他从不跟着掺和,而且还说:“这都是大家乱说的,其实不是这样。”然后再说一番他人的好处。像程皓这样的人能不赢得他人的好感吗?人们肯定会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以至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当过红巾军,被官家称为“红巾贼”。所以,朱元璋对“贼”字和与“贼”同音的“则”字最敏感,也最忌讳。一次,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了《谢增俸表》,呈送朱元璋,上有“上则垂宪”一句话;还有位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写了《贺万寿表》,上面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话。这些本来都是吹捧朱元璋的谄词,无非是说他可以做后世的楷模。不料朱元璋因对“则”字过敏,见到“则”字便以为别人在骂他为“贼”,于是竟把这两位都杀掉了。自然,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有些过于敏感,但是留下的教训是深远的。
俗话说:“当着矮子不说短话。”对于个头较矮的人,最好是不要提及“短”、“小”以及“木墩”、“武大郎”等与矮小相联系的话语,免得他由多心而伤心。
对于犯过罪、判过刑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监狱”、“罪犯”等与他的忌讳相关联之事。否则,他会认为你在指桑骂槐。
孟子说:“恭者不悔人,俭者不夺人。”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古人的话语非常值得记取。
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我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我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编者小评】
常言说:“人有脸,树有皮。”树要是没有皮就等于死亡,人要是没有脸就等于丧失了名誉和自尊,从此难以做人,所以说“打人别打脸”。即使“打脸”仅仅使脸的皮肉受伤,也是破了面相,非常难看不好见人。如果这“打脸”还意味着使其内心受到严重伤害,在人前把脸丢尽,那就更让人难堪而无地自容了。
人在江湖,言不由己
许多时候,我们在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甚至还很认真。因为慑于压力、屈于礼仪、囿于制度、限于条件,我们进了不想进的门,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礼,笑了不想笑的……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随心所欲,但是,世界从来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倒是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动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仅有自身还有环境,不仅有现在还有未来,不仅追求实现自我还在追求安全、友爱和形象。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心愿换取平静、换取尊严、换取良好的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你对这种自我背弃并不很乐意。
一对情侣,一个脆弱,一个诚实。忽然有一天,诚实的一个得知脆弱的一个患了绝症,如果直言相告必然加速脆弱者的死亡。于是,他平生第一次编出一段绝症可治、治愈不难的谎言。这可是一个最不愿说谎的人对一个最需要诚实的人说的谎啊!那滋味可想而知。违心在多数情况下无异于折磨和受刑。
当然,并不是所有违心都有痛苦,弄巧时也可以使人生风光。如果你的上司十分喜欢听好话,偏偏你又不得不指正一下他的差错,这时你开门见山直言要害当然既省时间也符合你痛快为人的个性,但是,那样无论是对单位还是本人都将很糟。如果你试着先讲一通上司的成绩,再讲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尽管那些优点是勉强的,有些还不单属他一个人,然而却使上司既改了差错又让他刮目看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就是我们自身,出于片面和执迷,也并不是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给自己设路障、捅娄子的事也常有,违背自己的心愿接受一下旁观者的点拨和训导也可能有别番风光。有位年轻人小时候很不想读书,迫于父母的强制和周围的压力,才不得不违心于书本之中。后来,他18岁考上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进一家轻化公司工作。公司只缺财会人员,经理要他改行为单位解难,他很爱自己的专业,出于无奈,服从了需要。谁知后来他在会计与电脑的交叉点上开发出会计电算化技术,不仅专业未丢,还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干部。可见,违心也有利己的时候,至少利于纠正主观偏见、克服个人膨胀。
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仅要自己高兴,同时也要大伙高兴。世界如果因为你的服从和委曲而有了风光,也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当然,这风光也不会无限。如果你处处由别人支配,事事处于无自我状态,把自己规范成一钵盆景,只要别人喜欢,别人满意,自己扭曲成怎么奇怎么怪都可以,那就怎么也风光不起来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台湾作家罗兰早有论述:“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络只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有“不得不”的那种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间的“润滑剂”。
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能力、智力和贡献估计偏高,为了保护这种偏高带来的进取心和期望值,我们,特别是领导都应当多看他人的优点少说他人的缺点。当然,这一多一少无疑偏离了真实,显然也有违心的成分。但是,这确实是促成并发展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成功经验。只要优点是存在的,都应挖掘;只要缺陷无损大体或可通过暗示而改正,都应避讳。其实,为了群体和未来,我们都有过献身和忍受;为了增强目标方向的合作,我们都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为了避开更大损失都有过委曲求全;为了争取人心甚至我们都有过“这样想却去那样做”的经历,都曾扮演过“两面派”。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应当允许。
【编者小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都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可是融入到这个社会中,为了生存,很多时候人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很多时候,这个社会让人有种失去自我,失去方向的迷茫感。有句话怎么说的: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去适应这个世界吧。
莫为逞一时之快,追悔莫及
如果你在生某人的气,不吐不快,尽管发泄,只是别在气头上轻言处罚。因为在气头上说的话,往往使你后悔莫及,终生遗憾,难以付诸实施,只会造成不便以及尴尬。
例如孩子发火、闯祸怎么办呢?如果让怒气冲昏头脑,你就会脱口就骂:“你这混小子!”这是第一句谎言;“从来不听我的话!”第二句谎言;“从来不照我的话去做!”第三句谎言。
接下来,你会叫他进房间去,给予严厉的处罚。但关上房门后,孩子会有不同的表情,这个小孩在里面被恨浸泡十几个小时,他会哭,辗转反侧,不停地想着:我不是混小子,我也听话,也照他的话去做过!爸爸不公平,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十几个小时之后,他出来了,心情比刚进去的时候还恶劣。
可见,逞口舌之快,使用语言暴力很容易,但是恶言既出不得收回,造成对方永远的伤痛,影响深远,你不能不顾。
如果你想责备员工尽管去,但是别在紧要关头说:“你在这公司待不下去了,有办法我一定会开除你,我给你六个月时间观察,这期间没有加薪”……你应该对员工说,正如你该对你儿子说的:“我明天和你谈,再决定怎么办。”如果真要骂人,在这期间,你要清楚事情怎么错法,违规事件到底有多严重,后果如何。若要惩处,何者最有效果,最能改正错误。气头上的任何决定多半引起反作用,使犯错的人丧失颜面和自尊,处罚不成反成你的负担。记住:当你开口骂人的时候,表示你不喜欢他,失去对他的敬意,他便关闭心扉,不再听你的话,你个人的信誉不再,职业道德也荡然无存。可见,气头上伤人并无好处。
【编者小评】
人与人之间因观点不同发生一些小误会或小摩擦,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胸怀宽广的人大多会过后即忘,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胸怀。在人际交往之中,常常看到一些争吵原是出于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带情绪的话,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不愿意做省油的灯,受辱后也勃然大怒,反唇相讥,从而双方你来我往,把口水仗打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打出手,小事变成了大事,酿成祸端。
给嘴上安个“阀门”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他的三寸之舌从笨拙到灵巧,然后伴随着一生无休的“唠叨”。谁能知道,到底制造了多少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铭,同时又制造了多少废话、蠢话乃至一言而失天下?
人们的舌头的确经常惹麻烦,搬弄是非。但是,是否因此就缄口不言,沉吟不语,放弃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天赋呢?
生活的道理如此相通。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嘴的功能亦不能忽视。嘴是心灵的大门。人们常对失言者说:“你嘴上缺个把门的。”
对于这种人,我们奉劝他采取下列措施:
1.说话之前先考虑成熟,不成熟的话不要说。
2.上帝给了你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你多听少说。在聆听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挑选喜欢的资料,遇到不合自己的东西,不应立刻反驳,甚至批评。
3.有些喜欢卖弄知识的人,他们时常引经据典,所用的术语又比较深奥,作为一个聆听者,很容易表露出疲倦或没有兴趣,这种不礼貌的态度理应避免。
4.社交倾谈时我们会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而造成心不在焉的毛病,又或因牵挂别的事而令自己分心,这是应该避免的。
另外,一定要记住,尽量少采用揭对方短的方法进攻他人,以防备对方“以你之矛攻你之盾”。此法一经使用便覆水难收,你很难再与对方复交。从道义上来说,尽可能避而不用,尤其是有关生理上的特点(如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和身份上的卑贱(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及白痴、阳痿、性冷感、无生育能力等。因此,一旦触及上述三点任何一方面时,他的理智立刻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动物性的原始的防卫本能。
古人主张“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这是很有道理的。须知: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人总是会为说过的话后悔,却很少为没说什么而后悔,所以说,给嘴安个把门的一定不会吃亏。
【编者小评】
人活一世不容易,太应该收起唇枪舌剑,让嘴角上扬,用人类独具的微笑来传达爱和善。何不让世界多些甜言蜜语,少些恶语相谤;多些如珠妙语,少些污言秽语;多些金玉良言,少些闲言碎语;多些守口如瓶,少些流言蜚语;多些一诺千金,少些信口开河;多些箴言诤语,少些马屁法螺;多些宽容,少些口角……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明人不做暗事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这个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或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说个没完,这样的人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样也会使听者讨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并非少数,有一句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就无从考证罢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就得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和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我就有过这样的体会。
我的朋友中,有两个朋友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得互相之间很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一旦分开,就会对第三者发起攻击,将对方的“坏处”添油加醋地说出来。身为朋友,我当然成为他们双方发泄对对方不满的汇集点。我知道他们之间的一切原因,所以当甲对我说乙的坏话时,我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适当的时候加进一两句劝导的话,不对乙作任何评语;当乙对我说甲的坏话时,我也同样不对甲作任何评语,同样在适当的时候对乙劝导几句。同时我还做到一点:所有的话,无论是甲说的还是乙说的,都让它们到我这里打住,再不外传。一段时间过后,当甲、乙二人都冷静下来时,回想起他们在我面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由于我处理得当,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好朋友终究还是好朋友,后来甲、乙二人都对我感激不尽,对我更加尊重,并且愿意将心里话对我倾诉。
如果换一种情形,我是对他们一意奉承,在甲面前附和着说乙不好,在乙面前附和着说甲坏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当你当着对方把第三者说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你自己的形象在对方的心目中也同样已经一无是处了。所以我们在日常应酬中,尤其应该注意,尽可能地不在交谈对象面前说第三者的坏话。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
【编者小评】
优秀的人在思考如何战胜自己,能力低下的人在思考如何搞垮别人。所以,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这个缺点不仅可以让你失去朋友,而且能像慢性毒药一样,不知不觉、不痛不痒地毁掉你的一生。
说“不”也是一种技巧
遇到别人不对的时候,你可以用眼色、语调或手势代替语言示意某人的不对。如果你直接说他不对,你想他能同意吗?绝对不会,因为你说话时就已经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样做,他可能会报复你,但他绝不会改变自己的见解。你可以用柏拉图和康德的所有逻辑观点来说服他,但是未必能使他改变主张,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这样的话开头:“我来给你证实一下。”这不好。这实际上等于说:“我比你聪明。我跟你一说准能让你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它能使对方在你刚同他谈话时就反对你的意见。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你也难以改变别人的主张。何必自找难堪呢?如果你想论证些什么,你就要尽量使人不知道你的意图。说得巧妙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在试图说服他。
假如某人提出一个主张,你认为不对或确信是错误的,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的看法可能也是错误的,我是经常犯错误的。如果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你给予纠正。咱们共同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这是很有魔力的话。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反对这种说法。
科学家们正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我与在南极圈度过了11个春秋,其中有6年光是靠食肉和饮水生活的著名发明家、科学家斯蒂芬逊聊天。他向我介绍了一条经验,我遂问他想以此来证明什么。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回答。他说:“科学家从来不想证明什么,他只是想寻求事实。”你也希望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是吗?要知道,除你自己外谁也不会妨碍你提高思维能力。
倘若你勇于承认自己难免犯错误,就永远不会陷入窘境,也会使对方像你一样开诚布公,促使他承认自己也难免犯错误。
假如你明明知道某人有错误,于是就直截了当地给他指出,那么结果会怎样呢?让我给你举个具体例子。
黄先生是纽约市的一个年轻律师。前不久,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一宗涉及巨款和违法的重大案件时他出庭辩护。该律师发言时一名法官对他说:“根据军舰制造厂限制条款,你的当事人应判6年刑,难道量刑不当吗?”黄先生停下来,看了法官一眼,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尊敬的法官,这种条款是不存在的。”
事后黄先生说:“法庭鸦雀无声,室内温度好似突然降到了零下。我是对的,法官是错误的。于是我就向法官直言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可是你想他能同意我的观点吗?不会的。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我觉得这次辩护发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成功,但就是没有说服法官。当我向这位著名学者指出其不对时,我已经是在犯一个大错。”
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的思想是符合逻辑的。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偏见、嫉妒、贪婪和高傲心理等。人们一般是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的,不管是否涉及宗教等原因。
假如你喜欢对别人的不妥之处加以指责,那就请你每天早晨把哈维·鲁宾孙教授所著一书中的这段话读一遍:“我们有时会在没有受任何指责、没有引起内心不快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主张。要是有人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对就会引起我们的不满和怨恨。我们经常对自己的信念是否对没有把握,当有人劝我们回心转意时,我们却又固执己见。显然,观念并不值钱,值钱的是我们受到威胁的自尊心……‘我的’这一不甚显要的字眼是人生和整个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懂得这一点就说明开始变聪明了。该词无论同什么词搭配使用,对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同等意义,‘我的’午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或‘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我的’上帝。我们都喜欢继续相信我们早就以为正确的东西,如果有人怀疑我们的主张是否正确,我们当然感到不满,就会寻找能说明自己正确的理由,以坚持自己的主张。”
【编者小评】
人人都有面子,人人都好面子。因为好面子,所以谁都不希望别人当众指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为此,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其掩饰或规劝,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到时肯定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摆布。对人交心是危险的,因为你有了让人控制的把柄,会成为任人驱使的奴隶而不能自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悄悄话都能长久悄悄下去。有以下三种话即便“悄悄地”也不能说。
1.捕风捉影的话不要说
捉贼要赃,拿奸要双。这就要求我们,说话和办事要有真凭实据,如果我们向对方说的悄悄话,纯属无稽之谈,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一个人的隐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如你说,某男与某女(均有家室)在街道的树荫下拥抱亲吻。若被听者传出,当事人可能恨你骂你,伺机报复你,甚至当面计较、对抗,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你怎么说呢?把悄悄话再说一遍,请拿出证据来!你当时又没有摄像,又没有录音,怎么能够证明某男与某女曾有这种举动呢?只好不赔礼道歉。人家本有如此这般的举动,而你并无证据,这样的悄悄话,属于捕风捉影一类,是万万说不得的。人心难测,不一定对,但不无道理。我们说悄悄话也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2.违纪泄密的话不要说
小至单位大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都有秘密,我们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的人口无遮拦,无纪律性,就私下把机密“悄悄”泄露出去了,弄得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如获至宝,拿去作为谋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即使诸如涉及人事变动的内部新闻,你也不要去向有关的人说悄悄话,万一中途有变,你如何去安抚别人呢?如果为此闹出了矛盾谁负责呢?向亲友泄秘,不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热心向他说了悄悄话,他可能认为这是泄露机密,于是,他当面批评、指责你,甚至状告你,你的体面何在?有些人并不喜欢听那些悄悄话,他不领你的情,这就没有意思了。“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还是封锁感情,守口如瓶吧。
3.披露悄悄话的话也不要说
须知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我们知道,悄悄话大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吗?甚至对方出于愤怒会狠狠还击,像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悄悄话,以十倍于你的火力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纵然两败俱伤,也没有白白被你出卖。结果如何呢?你本是讨好卖乖,求名逐利,或发泄私愤,算计别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所以,假使你听了悄悄话,也没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这个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还是讲究信义,以善良为本,何必让人反咬一口呢?
【编者小评】
人的嘴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说话。中国有句话叫: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有一句话是:不说话,没有人把你当哑巴。正如你所说,与人相处是一种艺术。平时多思考、多总结,只要你有心,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巨大进步的。
秘密就是秘密
孙悦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与他的好朋友刘能无话不谈。一次,借着酒兴,孙悦向刘能说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孙悦年轻时,与别人打群架,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考上了大学,进入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
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孙悦和刘能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孙悦比刘能要略胜一筹。
不久,公司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孙悦是坐过牢的刑满释放犯,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大削弱了。谁愿意与一个刑满释放犯一起共事呢?结果孙悦被裁掉,刘能幸运地留了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孙悦的教训告试我们,朋友之间,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随便把你过去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历史一再地证明,再好的朋友,一旦你们的感情破裂,你的秘密将人尽皆知,受到伤害的人不仅是你,还有秘密中牵连到的所有人。
尽管对好朋友应该开诚布公,但这不表明不能有自己的秘密。“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
进一步说,与人相处,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包括夫妻之间,也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告诉对方,特别是那些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别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还会替你保守吗?
也许,他不仅不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的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如果你是职场中人,你将你的秘密告诉你的同事,在关键时刻,他很可能会像刘能一样,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他将你不光彩的秘密说出来,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了。
自己的秘密不要轻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过:“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
这座埋藏记忆的小岛和月亮上黑暗的一面就是隐私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一般总是那些令人不快、痛苦、悔恨的往事,如恋爱的破裂、夫妻的纠纷、事业的失败、生活的挫折、成长中的过去……这些都是自己过去的事情,不可以轻易示人。
不相信任何人,无异于自我封闭,永远得不到友谊和信任。相信任何人,则属幼稚无知,终归吃亏上当。二者皆不可取,你应该永远记住:秘密只伴随自己,千万不要廉价地送给别人。为此,与人交往时,你要避免自己感情冲动和谈话时间过长,做好必要的防范。
不能把自己过去的事特别是秘密全部告诉他人,这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说。过去许多美好的记忆就可以有选择地向朋友说说,如说说你小时候读书上学之类的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在这种情况下,你对别人说说自己无关紧要的过去,别人也会向你说。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想了解你又无从下手,又怎么会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
关键是要把握住:理清自己的过去,该说的就要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分清说话的对象:陌生人、初次认识的人、同事、朋友、妻子、兄弟姐妹、父母,他们都站在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你,他也要根据他们的角色来选择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编者小评】
你最信任的人就可能是你最大的敌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你自己的隐私最好不要给别人说,否则你就可能死在这个人的手里。最了解你的人就是对你伤害最大的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谁又能值得你对他百分之百信任呢?
不是什么事都是可以问的
倪平与李楠初次约会。李楠是个事业心很重的人,也是虚荣心比较重的人,择偶标准也很高。她出门前精心打扮了一番,并特意挎上自己刚刚花了半个月工资买的精美的小坤包。
见面地点是在一家环境优静的咖啡屋。见面后,彼此印象挺不错的。二人落座,李楠特意把包放在手边的茶桌上。她希望引起能够倪平的注意,而倪平是一个有口无心的家伙。
二人各要了自己喜欢的咖啡。倪平就开始了一连串的问题。
他问:“你是坐什么车来的?”
李楠答:“出租。”
“路上堵不堵车?”
“还好,没怎么堵。”
开头几句,李楠感觉倪平这人还挺关心人的。接下来的问话就不那么令李楠舒服的。
倪平单刀直奔主题。他问:“能告诉我你今年多大吗?”
李楠心里有点不快,不过还不明显。“28。”
倪平接着问:“你工作不错吧,工资不低吧?”
“不高。”
“不高是多少。”
李楠的反感情绪渐渐重了。“一月一千多吧。”
“一千几?”
“一千五六。”李楠脸上不高兴了,她低头品起咖啡来,没再看倪平说话。
倪平接着问:“你以前谈过男朋友吗?怎么到现在还不准备结婚呀?”
李楠一听,心里更加反感。她一口气喝完自己的咖啡,板着脸对倪平说:“对不起,我还有事,先走了,你自己慢慢喝吧。账我替你先付了。”不等倪平反应过来,她拎起自己的包就离开了。
倪平愣了半天,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事后,还是一个哥们给他点出了问题所在,他才恍然大悟。
人与人来往,总离不开互相问些问题。但这平平常常的“问”,也包含着许多人不易觉察的道理或叫常规在内。
一方面,该问的,即使自己觉得没意义,也要郑重其事地问;即使自己知道了答案,也要明知故问。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例如:“你的钻石戒指很贵吧!”“听说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
明知故问,就是明知道也要问。这时的明知故问会令对方高兴。例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不便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打开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亲近。
另一方面,在日常交际中,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渴望知道,迫切想问,也不要去问,如与女同胞交往,千万少问“你今年多大”、“为什么还不结婚”等类问题,特别是在与女孩子约会的时候。这些话题,有时对方不便作答,自然而然会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对你敬而远之。因此,要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交往对象,就不要在看似不足道的日常问话中留下不好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不是什么事都可以问的。凡事都想知道的人在交际中最容易碰壁。其中有些人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新闻。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则十分令人厌烦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
没结婚其实是个人的问题,但别人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这种问题伤及他人的自尊,往往会被毫不客气地驳斥回来。
这类不该问的问题还包括女性的年龄和婚姻。女人最忌讳别人问她的年龄。在西方,这被视为不尊重女性、不懂得礼貌的表现。“青春永驻”是每个女人的梦想。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地、本能地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就可能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一种局面,有时问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会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这个问话的人(尽管也许此人并不坏)。如若再遇到那种事事在意、处处留神的“查户口专家”,被问者的厌烦之情会更加强烈。
凡事都想知道会使自己变得浅薄庸俗。试想,一个喋喋不休好打听别人私事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千万记住,与别人交谈时,不要无话不问,有些话题是不宜问的。
例如,千万别问他人的隐私,如“哪年出生的”、“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为什么还不结婚”等。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极易惹人反感,甚至导致“战争”爆发。因此,在你打算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和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女士的年龄,工作情况和经济收入,家庭内务和存款,夫妻感情,身体情况,不愿意公开的工作计划,不愿意为人所知的隐秘等。
也不要问对方不知道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去费神记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也不要刨根问底地问问题。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还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是自讨没趣。
【编者小评】
记住,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这样的话,你的问话技巧就决非等闲了。
善意的谎言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了,离1000根弦只差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你才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还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
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充满虔诚、满怀期待地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
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平静下来以后,他明白了一切:原来师父欺骗他说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得到那复明的药方,只是真诚、善意的谎言,自己就是靠着这善意的谎言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弟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去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了……”
小徒弟虔诚地允诺着,他也像他的师父一样,活在这个善意的谎言之中。这个谎言给了他希望的动力,引发他去追求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如果师父不说这个谎,他的徒弟能愉快地面对自己的将来吗?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在传统的观念中,讲实话是诚实的一种表现,被宣扬为一种美德;说谎是品德低劣的一种表现,被批判为一种罪恶。现实却不尽然,有时说实话会杀人,而说谎话会给人生活的勇气,这种谎话是一种善意的表达。
不分场合的诚实,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善意的谎言不是以利己为目的,这种在适当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能让说谎者和被“骗”者共享欢愉。
“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美丽的谎言出自善良和真诚,它无悖于道德。说实话有时比说谎言更伤人,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谎言。
很多时候,真诚的谎言比什么都有力量。
真诚是人人必备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从某种意义来说,说谎成为人们交往和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
在现实中,有时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需要编织一些谎话。例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他的病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更带劲;妻子炒的菜虽然咸点,但要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保持她烹调的积极性。
有时,人们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只能顾及一方面时,只好找借口搪塞另一方,等等。例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恋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这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上,以谎言作为拒绝的手段。
还有人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编入事实,以增强谈话的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在社交中恰当地使用谎言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好休息。这种谎言具有牺牲自己的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说谎时必须注意的是:你的谎言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的。
谎言的设计应该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辞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反感。
如果你能本着真诚,编造他人更容易接受而不伤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的谎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没必要固执于“绝对诚实”。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诚”也会遭人唾弃。
【编者小评】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既不是欺骗也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说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没有丝毫的不纯洁。
不要在背后搬弄是非
有句名言:“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因此,别人有缺点,你可以当面指出,劝他改正,但是千万不要当面不说,在背后却说个不停。否则,会使被说者气愤,同时也会令听者讨厌。
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样想:这次您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也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和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不要随声附和,甚至妄加评论。
背后说人坏话最不受人待见。你可以说说闲话,但是若经常在背后议论别人缺点,那么你的心里或许有病了。
什么样的职员最不受老板待见?搬弄是非者名列榜首。其实,多数街谈巷议往往无伤大雅。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与闲来无事时嗑瓜子一样简单而有趣。然而,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的闲话却像瓜子中的“臭子儿”,不小心吃到一粒,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十足败坏了兴致。
在背后议论他人是一种交往方式。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飞短流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说明背后说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其本身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信息得以传播的一种方式。在人背后说人好话,可以推动我们社会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标准浸染和影响,成为一名被社会接纳的成员。
对普通的个人来说,背后得到他人好的议论,可以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同时能获取友谊、满足亲密交往的需要。在人后说坏话,揭人短处,使我们有机会过度分享第三者的“秘密”,因为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是人的天性。一个掌握众多“猛料”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而使普通人也能充分享受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也有机会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作一下补偿。同时,在说者与听者分享别人的“秘密”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论对象和方向。
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家小公司投资800万美金。当他与这家公司的CEO聊天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名CEO抱怨说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这个投资人立刻告诉他说:“我觉得投资你们公司的风险太大了,你找别人融资吧,再见!”
这位投资人坚持的一项做人原则是:永远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如果一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就说明他平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对立的、易怒的。这样的人一般都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需要靠否定别人来自我安慰,他会不断地寻找别人的缺点和失败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会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所以,一个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必然会常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以获得安全感。
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因为,无论他采取多么卑鄙的手段,他都认为:“某某这个人太坏了,让他倒霉是应该的,我这样做是替天行道,谁叫他有这么多缺点,活该!”他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他在帮别人改正缺点,多么可笑啊!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在背后夸奖别人,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缺点,那么说明这个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有很强的自省能力,敢于直面现实。这样的人能力一般都很强。
当一个人希望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时,他就会观察周围的人,希望能够从周围学到改进自己的办法。当有这种心态后,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所以,他心里时刻想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种心态反应到语言上,就是不断地说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即使他看到别人的缺点,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我是不是也有这个缺点呢?如何防止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因为,公司需要的是不断改进、敢于直面困难的人。这种人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进?谁可以作为榜样?当面试者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缺点时,就说明他平时在不断地反思自己。这样的人有再多的缺点都没有关系,因为他很快就能改正过来。
优秀的人在思考如何战胜自己,能力低下的人在思考如何搞垮别人。所以,说别人的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这一缺点不仅可以使你损失千万美金,而且能像慢性毒药一样,不知不觉、不痛不痒地毁掉你的一生。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小心触犯到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为人处事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群人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徐嫂便随口议论道:“那个儿媳真是不知好歹,不愿意与老人住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张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张平时与婆婆关系紧张,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徐嫂由于不解情况,无意中揭了他人的短而得罪了小张。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伤己。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在矮子面前不说短话”。其实,人生在世,很多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私和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在我们与人相处时,即使知道对方的这些短处,也应当尊重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他们。不张扬或挖苦他人的短处,不仅体现了你的品质和修养,还会使这些人对你敬重有加,从而更愿意向你倾吐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
但是,对于那些专门揭他人之短、传他人之私的“长舌妇”或“大嘴巴”而言,搬弄是非往往是他们心存隐疾的表现。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乱嚼舌根与谩骂他人的心理基础类似,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攻击行为。
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亦有所短。要想为人处世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对方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不要在人背后揭人的短处,那样很容易伤到人的自尊!
嚼舌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如办公室里某个长舌妇,常常会借口“给你提个醒儿”,告诉你某某曾说过你的坏话,某某心术不正。这种人性格中“超我”(或称“良心”)的部分不够完整,他们很难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能对受伤害者产生同情,往往以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为乐,借此衬托自己才能和道德上的优越性。
然而,嚼舌之徒往往不乏听众。其实,攻击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只不过普通人的人格中还包含着社会化和良心的成分,不允许其直接作出过分伤人的行为,所以听坏话成为间接满足攻击性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喜欢看到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物走霉运,因此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总在报端长盛不衰。
尽管听众不少,背后说坏话者仍然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与别人分享第三者的秘密,也包括更进一步暴露自己的秘密。那些爱嚼舌根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秘密,所以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听完天花乱坠的闲话后,生怕自己也成为此人咀嚼的“猛料”,从而对其退避三舍。
其实,要消除这种人际“毒瘤”,最好的方法就是被说者不生气,听说者不凑去听。苏格拉底在得知有人在背后中伤他后说:“他就是想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这样一来,借由中伤他人,以达到自己龌龊目的的人就失算了,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这种人如果没有听众来强化他们的行为,自然也会失去了搬弄是非的劲头,谣言止于智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对于缺乏包容心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喜欢盯着他人的隐私和缺点不放,并大做文章,开口就会说出伤人的话。包容心强的人,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夸奖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编者小评】
“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宽容精神,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使对方在内疚之余,产生一种比任何时刻更为强烈的“立功赎罪”之感,渴望报效的愿望,在行动上有一种竭尽全力式的爆发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做到平时很难或不能做到的事情,对事业的兴旺发达会起到推动作用。
不要在交际迷失自己
在一次宴会上,小罗喝得晕乎乎的。为了表达对他的上司的曲折经历和能力的敬佩,他举起酒杯倡议说:“我提议大家共同为经理的成功干杯!总结经理的曲折历程,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
有人跟着起哄,大声问:“哪三证?”
小罗提高嗓门答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老婆离婚证!”
话音刚落,众人哗然。不料经理却发起怒来,他把酒杯往地上一摔,指着小罗骂道:“你这小子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
原来这个经理,除了没有大学毕业证外,其他两证俱全。小罗多喝了几杯,酒后失言,揭了上司的疮疤,自己害了自己。
喝酒应酬是免不了的,在酒席上或酒后都要忌言,不要乱说一通,言多必失,自己把自己伤了。
酒桌上的“醉话”还是少说为妙,有些人借酒发疯,说了在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这些话,有时会伤害在座的人,有时会伤害不在座的人。这些醉话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也会得罪人。如果你得罪的人是你的上司的话,那就有你受的了。
应酬中喝酒,最好是少喝,不醉为妙,最好不要乱说话,做到闭嘴不谈,那就没有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发生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私交,还是生意场上,面临的应酬都很多。
现代人的应酬越来越多,参加各种宴会、晚会或者陪客人娱乐,受人邀请做嘉宾等。很多应酬是推不掉的,有时还是必须的。
社交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同时也是加强沟通、密切关系的桥梁。生活中不乏游刃有余、巧于应酬的高手。但在现实中还有一些人在应酬中,不注意应酬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加以注意和检点,不注意应酬中的一些细节,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自己。
有一个老板,与外商洽谈业务,同外商一起用餐后,在会客室准备签合同。这时,这个老板因牙缝里有碎屑感觉到不舒服,用牙签剔起牙来,还不时把碎屑乱吐一番。这一切被外商看在眼里,本来就有些犹豫的外商,最终放弃了与这个老板的合作意向。事后外商说:一家企业的领导人这样不拘小节,我怀疑他是否能管理好一家企业。这样,一个不良的小动作影响了一笔大生意。
在应酬中,不注意小节,稍有失礼的地方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交际应酬,离不开酒。赴宴吃饭,吃喝应酬,是应酬中的主要内容。但是,酒多则乱,言多必失。
有些人一端上酒杯,就忘乎所以。往往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头脑发热,嘴巴像打翻了的脏水桶,胡言乱语,甚至对人动手动脚,丑态百出,借酒装疯。
如果你去问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十有八九会答你这样一句话:“要当那个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上班时不要做最后一个,下班时不要做第一个。平时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迟到早退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人,他们经常受到上司的斥责甚至辞退。在那些人中,不乏才华横溢、能力突出者,可终因为时间观念的问题而屡屡受挫,颇不得志。
王杰是一个工作很出色的人,但他有一个毛病,经常早上迟到,下班的时候比谁都走得早。老板看在他工作出色的份儿上,没有说他什么。有一次,老板与他约好时间到一个客户那里签合同。头一天,老板叮嘱王杰早一点来,不要迟到。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王杰差不多迟到了半个小时。
等到王杰和他的老板一起驱车到达客户那里的时候,比约定时间迟到了20分钟。客户已经离开了办公室,去出席一个会议了。
王杰和老板赶紧给客户打电话。客户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迟到,害得我等了将近半个小时?”
王杰以狡辩的语气回答说:“呀!我知道的。但是,我们迟到了20分钟是无关紧要的,你就不能等一等吗?”
客户严肃地说:“无关紧要?你要知道,准时赴约是一件极重要的事。你不要以为我的时间不值钱,以为等一二十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一二十分钟时间里,我本来可以预约另外两件重要的谈判项目的!”
王杰说:“那我们再约个时间谈谈吧!”
客户说:“对不起,你们不守时,我怕你们到时完不成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
王杰因为迟到,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老板一气之下,就把王杰辞退了。
无论什么原因,迟到或让别人等待都是不良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时的人。
办事准时、守时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手段,做生意、签协议最讲求时效,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上班下班或办事迟到几分钟无所谓。
别以为没有人注意你的出勤情况,也别以为老板经常不坐在办公室里,实际上你在办公室里的一举一动,老板都清清楚楚。
如果有一天,老板准时走进办公室,看到其他同事正在埋头工作,而你的座位空空如也,那么,无论你如何开脱,也很难挽回恶劣的影响。
在老板的眼里,你肯定是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随时准备放弃,所以工作起来无法尽心尽力。
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这样告诫我们:“就算不能第一个到办公室,也不能做最后姗姗来迟的人。”在星期一早上,如果你能比其他人都早到一些,即使只是赶在别人还没有进办公室之前查查自己的电子函件,或者整理一下办公桌,都会让自己提早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与周围的人比起来,你的精神显得特别愉快,也绝对是当天最让上司眼前一亮的员工。
就算不能最后一个下班,也不要在众人都埋头工作时扬长而去。你的工作效率可能比别的人都高,那么应该去帮助在今晚必须开夜车的人,问他有什么是你可以帮忙的,就算你到头来也没有帮上什么,光是这点心意,就足以让人感动并产生好感了。但是一定要表现出你的诚意,别让你的同事感觉到你在居高临下地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如果团队里其他人显得灰头土脸,不仅不会让上司认为你的能力比其他人高强,反而会觉得你的工作太过轻松,并且没有团队精神的概念。如果你充满自信地第一个离开办公室,任何人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就是你匆匆忙忙赶着下班的情景,到时候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最好每天都坚持提前一刻钟上班,做一些清洁工作或准备工作。下班时,要等上司或者同事发出可以走了的指示时,再收拾办公桌,结束工作,最后离开办公室。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上司会对你有一个极好的印象——你工作积极热情。
【编者小评】
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愚者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