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犹太人的金钱观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当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在社会的底层,受到凌辱和压迫;而当他们有了钱时,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不已。

上帝的奖赏——金钱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是上天对人们美好人生的祝福。他们对金钱的热爱不仅出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精神的寄托。简言之,金钱成为犹太人现实生活的精神寄托。

犹太人有着经商传统,钱在犹太商人那里永远是商业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判断其成败的最终标准,犹太人对金钱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两千多年的流浪历史中,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唯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经商而赚来的钱,金钱在犹太人的世界无疑成了万能的工具,它不但给犹太人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犹太人争得权力和地位。

犹太人在各地流浪,当他们遭到各地统治者驱逐的时候,金钱可以换取别人的收留和保护;当当地人发起反犹暴乱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金钱而求得一条生路;他们外出做生意遭到土匪抢劫的时候,钱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保护神”,是可以永远保护他们,让他们平安的“上帝”。金钱让世间的权势们都对他们青眼相加,让犹太人能够真正地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在历史上,金钱曾多次充当犹太人的保护神。比较著名的当数20世纪70年代末的“摩西行动”。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是黑人犹太人,他们自称“贝塔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家”。为了让这些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返回家园,以色列政府在埃塞俄比亚政府不肯放犹太人出境的情况下,必须先设法搞好同埃塞俄比亚邻国苏丹的关系,让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先通过边境到达苏丹,然后再由苏丹返回以色列。而苏丹政府当时是敌视以色列的,为了让其同意以色列的计划,以色列政府采用了赎买的方式。以色列一方面请求美国向苏丹提供高达数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另一方面也以差不多每人3000美元的费用,向苏丹支付了6000万美元的赎金。资金来源于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这次行动被称为“摩西行动”,共有1万多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被接回以色列。由于此次行动是在苏丹政府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做得过于公开。在这个关键时刻,以色列政府得到了一个位犹太商人、比利时的百万富翁乔治·米特尔曼的大力协助。米特尔曼拥有一个航空公司——跨欧洲航空公司,其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对苏丹首都喀土穆的机场情况非常了解。米特尔曼同意将公司的飞机交由以色列政府自由支配并对此事保密。后来,由于情报泄露,苏丹通道被关闭了。这样从1979年起到1985年上半年为止,共有1万多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回到了以色列,另有约1万名仍滞留在埃塞俄比亚。这意味着,以色列政府为每个犹太人由苏丹返回家园支付了6000美元。以色列以政府名义赎回犹太人的这一行动还得到许多犹太巨富的资助和支持。可见,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代表财富,而是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神圣性”。

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历史上犹太人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遭受异族排挤时,在面临反犹分子的血腥杀戮时,他们不止一次地用钱消灾。这时,我们应当能明白犹太商人不惜一切赚钱的真正原因了——赚钱对他们来说是为了生存。

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一方面已经摆脱了西班牙的军事、政治统治,另一方面也摆脱了宗教的干涉和纷争,工商业尤其是商业发展很快,它的资本总额比当时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资本总额还要多。1654年9月,一艘名为“五月花”的航船由巴西抵达荷属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行政区——新阿姆斯特丹。这里属于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前哨阵地。“五月花”为北美带来了第一个犹太人团体——23个祖籍荷兰的犹太人,他们是为了逃避异端审判而来到新阿姆斯特丹的。但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这里时,出于宗教偏见,当地的行政长官彼得·施托伊弗桑特却不允许他们留在当地,而是要他们继续向前航行,并呈请荷兰西印度公司批准驱逐这些犹太人。但是,施托伊弗桑特没有想到,当时的荷兰已不是中世纪的荷兰,犹太人也不是毫无权力和任人宰割的。这些新来的犹太人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设法与荷兰西印度公司中的犹太股东取得了联系。在犹太股东,也就是施托伊弗桑特的“雇主”的有力干预下(荷兰西印度公司对犹太股东的依赖远甚于对施托伊弗桑特的依赖),这个小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不得不收回成令,准许犹太人留下,但保留了一个条例:犹太人中的穷人不得给行政区或公司增加负担,应由他们自己设法救济。这个条件对犹太人来说毫无意义,他们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些犹太人就此定居下来,并且建立了北美洲第一个犹太社团。以后,这里发展成了北美洲最大的犹太居住区。

众所周知,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精明的犹太商人早已参透了金钱与权力之间的玄妙关系。他们以金钱为饵,换来了政治上的发言权,又倚靠着政治资本,在商场上自由驰骋。“国会山之王”是美国政治活动家保罗·芬德利在其所著的《美国亲以色列势力内幕》一书中第一章的标题,也是他对美国犹太人院外活动组织“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简称美以委员会)的称呼,从这一称呼里,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政府的最高决策层的决定性影响。用该书中的话来说:“美以委员会实际上已有效地控制了国会所有的中东政策行动,这绝非夸大之词。参众两院的议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遵照其旨意行事,因为多数人把美以委员会视为一股政治势力在国会的直接代表。一位议员能否连任,这股势力可以说是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毫无疑问,这股力量就是美国犹太人的力量。说得更明确些,就是由美国犹太商人的经济权力衍生出来的“政治权力”。美国犹太人虽然占全世界犹太人的40%,但以其600万人口的数量,只占美国总人口的3%,投票人的4%,凭什么“予夺”了议员的连任资格?他们凭的就是手中掌握的大量的金钱。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金钱一直都是他们赖以存活的根本。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就好比生命,因此,犹太人对财富的追求锲而不舍。

犹太哲言

在犹太人看来,“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

金钱是生活的源泉

在很早的时候,犹太人就发现了这样的事实:金钱是全部生活的源泉。犹太人在历史上数次惨遭灭国之祸,他们被迫流亡到世界各个国家。但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会受到歧视。犹太人要想在当地生存就必须缴纳各种高额的税金和不明缘由的捐税,甚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所纳的捐税。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一起祈祷要纳税,结婚要纳税,生孩子要纳税,连给死者举行葬礼也要纳税。他们稍有异议,别人就说他们是吝啬鬼,假如他们少缴了什么税金,立即就会遭到驱逐和屠杀。

犹太人所在国家的统治者们更是时刻离不开他们的钱,建造豪华的宫殿、维持贵族的奢侈生活、显示帝国的威严、和其他国家进行战争,都需要犹太人提供大量的金钱。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可笑的事情,统治者们动辄嫌弃犹太人的吝啬,瞧不起他们拼命地赚钱,因此就把犹太人驱逐出境,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必须把他们召回来。因为对统治者们来说,犹太人纯粹就是“钱袋子”。

反犹太主义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19世纪一位法国人道出了原由:“反犹太主义是一场经济的战争。”犹太人明白自己是输不起这场战争的,一旦失去财政上的必要性,就是他们被遣散、驱逐和杀戮的时候。因此,为了自己的生存去获取成功已经成为犹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金钱让当地的人不敢小看他们,也让当地的政府对他们恭敬。一位观察家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写道:“犹太人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和他们的经济权利之间的矛盾也是政治与金钱势力之间的矛盾,虽然在观念上,政治权力凌驾于金钱权利之上,其实前者却是后者的奴隶。”金钱,让犹太人能够真正地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在这种情况下,获取钱财成了犹太人的一种反射式行动,就像手还未碰到眼珠,眼睛就会本能地合上一样。犹太人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来发财,让自己变得有钱。如此,他们对钱的崇拜也就达到了极端的地步,对于犹太人来说,钱居于生死之间,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钱居于中心地位。

犹太人因为金钱获得了安全和保障。但是也因为他们实在是富可敌国而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仇恨。他们只好再次拼命地赚钱来获取更大的保护。为了获取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让自己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他们理财、生财、发财的本领越来越高,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富有。于是,犹太人为了赚钱,几乎变成了经济动物。

就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对金钱的崇拜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加重,金钱继续对犹太人产生着磁铁般的吸引,生活在美洲的其他民族仍然对犹太人的金钱观推崇备至。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在今天的世界,获取经济成功已经成为一条生存的基本法则:要生存就必须发达。

犹太哲言

金钱给人间以光明,金钱给众生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直,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愣;金钱给善良的人带来了希望,为他们的人生旅途点亮明灯。

金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著名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唯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发亮。”在犹太人看来,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应该拥有。

在驻日本的联合国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一声,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议论、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然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衔仅仅是低微的军曹,因此更是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小钱,然后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白人士兵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因此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戚尔逊借钱给他们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借贷附带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拿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这样过了不多久,戚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反而对他惊羡不已。

犹太人对金钱的热爱不仅仅源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实现美好人生所必需的手段和工具。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形成了对金钱的独到看法——“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犹太人洛克菲勒在自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变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的时候,依然感觉不快乐,因为他知道这些钱还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别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洛克菲勒激动地回答:“哦,他们不需要这些钱,这些钱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洛克菲勒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上饭,并且上学接受教育,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地把钱花在那些需要它的人们身上。他的孩子们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达到了10多亿美元。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金钱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用金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拥有的金钱是他所作出巨大社会贡献的标志。而且他使世人明白,金钱只是他美满人生的一个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种表达。

有一天,一个犹太财主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并使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位仆人3份金钱。犹太财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1年后再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

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进行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1年后,财主召回三位仆人检查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1倍,财主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没有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犹太财主听了大怒:“你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没有好好利用金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财富指标日益成为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人们工作价值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都在努力地赚钱,尽管只是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富有追求的人们来说,金钱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犹太哲言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物质上的生存,它是必需的;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它可以成就重大的事情,是人们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保证。

现金优先的犹太人

在生活中,犹太人对银行存款似乎不感兴趣。银行存款虽然短期内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会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者本人死亡时,还需向国家缴纳继承税。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将会变成零,这就是税法上的原则。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手持现款,避免了在银行的财产登记,在财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这样看来,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当然是现金可靠。小心谨慎的犹太人自然在二者择一的条件下选择了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基本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从古至今,对钱财的保管,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我国在银行出现以前,人们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把金银元宝埋藏在秘密的地方,只有自己或家人知道。在那个保险措施不健全、技术落后的时代,这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现款保藏法。

犹太人认为世界变化太快,没有谁能预测明天会怎样。一切都在变,只有现金不变,只有现金才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才可以对付难以预料的天灾人祸。这表现在商业活动中,就是彻底的“现金主义”,即唯有现金是最实在的。

再来看一则笑话:有一位犹太人,临终之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到了床前,对他们嘱托后事,说道:“请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床最高档的毛毯和一张最昂贵的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亲友们按照他的安排,买来了毛毯和床。这位富翁躺在豪华的床上,盖着柔和的毛毯,摸着枕边的现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遗嘱,死者留下的那笔现金和他的遗体一起被放进了棺材。这时,死者的一位老朋友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他听说死者的财产都换成了现金并已随死者的遗体一起被放入了棺材时,立即从衣袋里掏出了支票和笔,飞快地签上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时,又从棺材中取出现金,并轻轻地拍着死者的脑门,说道:“老朋友,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痴爱现金的犹太商人。19世纪的南非首富之一、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就说:“始终和现金或现金之类的东西打交道,喜欢钻石、金镑和纸币。”这位富翁从来不喜欢那些称为“股票”的纸类玩意儿。

还有一位英国犹太富商,欧洲第三大食品生产和经营集团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文密斯爵士也特别迷恋现钞,他有这样的怪癖:他在卖东西时,一般都要求别人支付现金,但是在买别人的东西时,他尽量地用股票或者以长期赊购的方式支付。

犹太人之所以奉行彻底的“现金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流散中可以随身携带现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将商品赊出去,拿不回钱来怎么办,此时如果马上要逃难,岂不要白白遭受损失?所以,唯有现金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我们知道,自从罗马帝国沦亡以来,犹太人便开始受到驱逐,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动荡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犹太人在财产选择上与众不同。他们通常是持有现金,或将其换成黄金及钻石,固定财产则少之又少。因为土地、建筑物等固定财产是无法携带的,一旦时局紧张就得弃而走之,这对爱财的犹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聪明的犹太人不会去购买土地、营建奢侈豪华的别墅,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看政治风向不对,他们马上就卷起家产而逃,能随身携带的财产是他们逃难时的生活依靠。现金既然是犹太人生活的保障,他们对现金的偏爱程度自然是无以复加的。在一家犹太人的小餐馆的墙壁上贴着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只能不借,怕借了你便不再上门。”说白了,就是“现金交易,恕不赊欠”的意思,然而其言语却很婉转。其实,这小餐馆里的一杯酒才几元钱,老板却为何绞尽脑汁编出这样的歌谣来拒绝顾客的赊欠呢?答案很明显,如果小餐馆允许顾客赊欠,其中的损失势必自己承担。换言之,自己所得利润必然被侵蚀。再者,小本经营的生意,如果赊欠太多,必将影响餐馆的资金周转,甚至使餐馆经营陷入困境。从这首歌谣,便不难看出餐馆主人是如何煞费苦心的了。

采取“现金主义”,是犹太人的商法之一。这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与他国商人打交道时,他们心中想的是:“那个人今天究竟带了多少现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公司的评价:“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总的来说,他们关心的是现金,他们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

犹太人这一“保守”观念,决定了他们的商品交易力求是现金交易。纵然交易对方也许在一年后能变成亿万富翁,但也难保证他明天不发生意外。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念。此外,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现金化,犹太商人奉行如下原则:

(1)在契约上标明付款条件。

(2)互惠互利,不强买强卖;商品不卖给没有支付能力的顾客。

(3)以信用限度决定赊欠多少,超过限度不予赊欠。

(4)收款态度坚决,不让对方有拖延的余地。

(5)约定期一到,立即上门收款。

(6)对经常拖欠货款的顾客慎重发货。

由于犹太商人奉行“现金主义”,长期以来,在犹太商人中流行着两条铁的交易规定:

(1)钱只有一直处于流动状态才能够发挥它的增值功能。

(2)经济社会里,白条不可流通。

犹太哲言

在当今的贸易活动中,现金仍是十分重要的,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潜伏在各种买卖活动中,如果忽视了“现金主义”,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然而时间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就会把握生命,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当你去计算时,就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所谓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弥补,但都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让自己以后感到后悔,那么现在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有约,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丝毫没有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回答:“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里我又萌生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也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一旦规定了工作的时间,就要严格遵守。下班的铃声一响,打字员即使只有几个字就可以打完,他们也会立即放下工作回家。他们的理由是“我在工作时间没有随便浪费一秒钟,因此我也不能浪费属于我的时间”。这就是犹太人的时间观念。

他们把时间和金钱看得一样重要,认为无缘无故地浪费时间和盗窃别人钱柜里的金钱一样是罪恶的事情。一个犹太富商曾经这样计算过:他每天的工资为8000美元,工作8小时,那么每分钟约合17美元,假如他被打扰而因此浪费了5分钟时间,这就等于自己被盗窃现款85美元。在犹太人的思想观念里,时间是如此重要,千万不可以随便浪费。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很有必要的活动,也会被他们简单化。比如客人和主人约定时间谈事情,说好在上午10:00~10:15的,那么时间一到,无论你的事情是否谈完,都请自动离开。犹太人为了把会谈的时间尽量压缩,通常见面后他们便直奔主题,“今天我们来谈谈某某事情……”而不是见面就先谈一些客套话。在犹太人看来,那些是毫无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约定时间,请务必准时到达,即使差一分钟也是不礼貌的;一进办公室,立即开始谈话,这样才是礼貌的商人。在规定的时间把话题说完,如果需要,请来之前做好谈话的准备,既然来了,切勿拖延对方的时间。钱可以再赚,商品可以再造,可是时间是不能重复的。因此,时间远比商品和金钱宝贵。犹太人把时间看得那么重,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签订合同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交货能力,是否能按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去履行合约。如果可以办到,就与其签约,如果办不到,切不可妄为。

时间的价值还体现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市场上一马当先,把质优款新的产品抢先推出,谁就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时间的金钱价值还呈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企业盈利的多寡,始终是与企业资金周转的快慢相关联的。在企业核算中,如某个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为10亿美元,而它的资金使用率为一年两次,假定该企业每次周转产生的利润达6000万美元,若是企业能充分利用好时间,善于经营,将资金使用率达到每年四次,那么同样的资金每年的利润可达2.4亿美元,这样企业就可多盈利1.2亿美元。它显示出时间将创造价值,而利润来源于对时间的有效利用。

犹太商人看重时间,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的商人。尤其当时间直接显现出金钱或直接创造出财富时,犹太商人会将其价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走进犹太巨商摩根的办公室,就会发现摩根的办公室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是连接着的。他这样做就是为了经理们如果有什么需要请示的事情,能够直接在现场指导;如果工厂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他解决,他不会让问题随便拖延,哪怕是1分钟。摩根和人会面的时候,就是典型的犹太人的处理方式。他直接问你有什么事情要处理,一般简明扼要地交代两三句,就把来人“打发”了。摩根的经理们都知道他的这种作风,于是向他汇报工作时,都会干净利落地说明问题,否则任何含糊和拖泥带水的行为都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但是他有个原则,就是与任何人的聊天时间都不超过5分钟,即使是总统来了,他也一样对待。在犹太人那里,有时候时间还可以使财富“无中生有”。

巴奈·巴纳特是一个旧服装商的儿子,出生于佩蒂扣特巷,曾就读于一所专为穷人孩子建立的犹太免费学校。成年后,巴纳特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业资本来到南非。他把这些雪茄烟抵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而开始了钻石买卖。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个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赶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说到底,巴纳特其实是钻了银行停止营业一天多这个“时间”空子,然而只要他有能力在每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支票的钱,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是在吃透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巴纳特靠打“时间差”生财,真可谓精明到了极点。在此,时间成了商人手中的“王牌”,“一寸光阴一寸金”已不再是一个隐性的比喻,而成为一种现实的陈说。商业竞争就是时间的竞争,学会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这是商人最大的智慧。的确,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它不像金钱和宝物,丢失了可以再找到或者赚回来,时间只要被浪费掉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犹太哲言

最不该浪费的东西就是时间,对我们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对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要经商,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

金钱不问出处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会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深信,通过经营赚来的钱,拿的心安理得。因此,犹太商人通过千方百计地经营,尽量赚取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会受之无愧,泰然处之。

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他本身不存在贵贱问题。犹太人的赚钱观念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他们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他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因此他们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钱是低贱或高贵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自愧不如,他们在从事所谓的低贱的职业的时候,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甚至把它看得如同一块石头、一张纸一样,犹太人才不会把它视若神灵,也不会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一旦失去它,也不会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心,使得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取得了稳操胜券的结果。

赚钱有术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以放债发迹的亚伦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位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由此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了,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一边维持小生意的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金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如果用100元放贷1年,即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财之路的。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在当时的英国是首屈一指的。

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特点,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不值得了。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原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启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以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从你的手中得到钱,这笔生意就可以做。在犹太人的观念里,当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欧洲人还是非洲人,只要和你的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就可以进行交易。

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也就是说要想赚钱,就要打破成见。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和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也不应为赚钱设置种种限制。聪明的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很团结。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但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还是伦敦等地,他们之间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早已把彼此视为同胞,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没有性质的,所谓的性质是人自己主观强加给金钱的。如果说金钱在恶人手里就是罪恶的,那么让善良的人把它赚回来就可以是善的了。犹太人认为,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

由于犹太人对金钱不问出处,这样保证了他们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在他们的眼里,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即使是“卖棺材的也可以赚钱”。正是因为犹太人认识到金钱的性质,所以,犹太商人在经商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是不存在一点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法,拿来用就是了,完全不必过多考虑。

犹太哲言

赚钱是自然而合理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太多的因素。作为一个商人,他的任务就是赚钱,此外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过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不放过身边的每一个小钱

一元钱虽然很少,但却能做很多的事情,你是否珍惜过自己的一元钱呢?要学会从一元钱开始积累你的财富。

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他们都满怀希望,想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天,他们一起走在大街上,发现地上有一枚硬币,英国青年装作没看见就走了过去,而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非常鄙视:真是太没出息了,连一枚硬币也捡!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犹太青年心中感慨万分: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工资低,工作也很累,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英国青年还在找工作,而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会当老板呢?”英国青年对此感到不理解。

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会让财富白白从自己身边溜走。对于每一分钱,我都会非常珍惜,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

也许这个英国青年并非不需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总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但是,没有小钱就不会有大钱,不懂得从小钱积累起,那么财富就永远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积累财富也如用土筑台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小钱做铺垫,方能成为大富翁。

悉尼奥运会上曾经举办过一个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座的有数百位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和记者。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个美分。”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数计的金钱,毫不夸张地说,他甚至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以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财富的积累离不开金钱的积累,这是麦卡锡给我们的启示。而要积累金钱,还得掌握金钱的特性,因为钱是喜欢群居的东西,当它们处于分散的状态时,也许没有什么威力;但当它们由少成多地聚集起来时,成千上万的金币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另外,金钱还有这么一个特性,就是你越尊重它,它越拥护你;你越藐视它,它越避开你。为此,要想积累财富,首先就得掌握金钱的特性,不要放过身边的每一个小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中国圣贤的名训。虽然《塔木德》的故事是流传于国外的经典之作,但其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哲理和中国的圣贤名训是相通的。两个人在面对一枚硬币的取舍时,英国人以他的绅士风度选择了藐视,最终一无所获;而精明的犹太人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积累财富的机会,终于成为大富翁。犹太人告诉我们,金钱也跟人一样,你尊重它们,它们就不会亏待你;你忽略它们,它们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忽视任何一次机会,也不要轻视任何一分钱。说不定哪一天正是那一次机会、那一分钱使你步入了辉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马库斯·戈德曼,在小时候受过很多苦,10岁时就开始自己赚钱。在暑假期间,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把晨报和烤面包片分送到各家。这样,每个星期下来都能挣上几十美元。他不会放弃每一个挣钱的机会,哪怕只挣一美分。这为他长大后积累财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根本不理会小钱,结果常常是两手空空,一分钱也没赚到。

其实,有很多大富翁、大企业家,都是从挣小钱起家的。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因为,挣小钱容易,每当挣到一笔钱后,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也有做大事情的能力。犹太商人的成功往往并不是起点很高,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做大生意、赚大钱。他们懂得,凡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积累,财富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凡事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慢慢进行,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对金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好高骛远的人,才能认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实现自己的目标。反之,不仅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将与他无缘。

犹太哲学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硬币”开始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财富。

金钱是一面镜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犹太人中间广为流传:所罗门时期的某个安息日,有三个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他们由于身边带钱过多而感到不方便,大家商议将各自带的钱埋在一起,然后就出发了。结果,其中有个人又溜回来,将钱偷偷地挖走了。

第二天,大家发现钱被盗了,便猜想一定是自己人所为。但又没有证据是哪个人所为,于是,三个人便一起去素以断案英明著称的所罗门那里请求仲裁。所罗门了解事情经过后,没有急于问案,反而说:“这里正好有道题解不开,请你们三位聪明人帮忙解决一下,然后我再为你们裁决。”

所罗门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姑娘曾答应嫁给某男,并订了婚约。但不久以后,她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于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为此,她还表示,愿意付给未婚夫一笔赔偿金。但这个男青年无意于赔偿金,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但是不久,这个姑娘又被一个老头拐骗了。后来,姑娘对老头说:“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赔偿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约,所以,你也应该如此待我。”于是,那个老头也同样答应了她的要求。

讲完故事后,所罗门问道:姑娘、青年和老头,谁的行为最值得赞扬?第一个认为,男青年能够不强人所难,不拿一点赔偿金,其行为可嘉。第二个认为,姑娘有勇气和未婚夫解除婚约,并要和真正喜爱的人结婚,其行为可嘉。第三个人说:“这个故事简直莫名其妙,那个老头既然是为了钱才诱拐姑娘的,可为什么不拿了钱就放她走呢?”

所罗门不等第三个人说完,便指着他大喝一声:“你就是偷钱的人!”然后,所罗门解释道:“他们两人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爱情和个性,而你却只想到钱,你是小偷肯定无疑。”

可见,从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其人格的高低。犹太人虽然爱钱,但他们却只赚属于自己的钱。他们在金钱的诱惑面前总能保持足够的定力,绝不让金钱腐蚀了自己的灵魂。在《犹太法典》中还有这样的规定:禁止卖牛的时候在牛身上涂抹不同的颜色,也反对把其他各种动物的毛发弄得硬邦邦的。因为牛涂上颜色会比原来更漂亮,动物的毛发弄得硬邦邦的会使它看起来更大一些。相类似的规定还有很多,其宗旨都是不要为了赚钱而出卖灵魂。

也正是因为早期犹太商人严格遵循了这些法典,而且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道德意识,才使他们不管是流散到哪里,都能在那里率先成为富有者。犹太人从来只拿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指已经付过钱的。他们把这当成一种传统,是不可以破坏的。

有个犹太妇女去买东西,当她从百货公司回到家里从袋中取出物品时,忽然发现里面有一枚戒指,而事实上她并没有购买。她把此事告诉了小儿子,并带着孩子一起去找拉比,请教怎样处理此事。拉比给他们讲了《塔木德》中的一则故事:有位拉比平日靠砍柴为生,每天要把砍的柴从山里背到城里去卖。拉比为了节省走路的时间,决定买一头驴。拉比向阿拉伯人买了一头驴牵回家。徒弟们看到拉比买了头驴回来,非常高兴,就把驴牵到河边去洗澡,结果驴脖子上掉下来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徒弟们高兴得欢呼雀跃,认为从此可以脱离贫穷的樵夫生活了,可是拉比却让他们赶快去街上把钻石还给阿拉伯人。拉比说:“我买的只是驴子,而没有买钻石。我只能拥有我所买的东西,这才是正当行为。”

阿拉伯人非常惊奇:“你买了这头驴,钻石在驴身上,你实在没有必要拿来还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拉比回答:“这是犹太人的传统。我们只能拿支付过金钱的东西,所以钻石必须归还给你。”阿拉伯人听后肃然起敬,说:“你们的神必定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神。”听罢这则故事,妇人立即决定回去把戒指还给百货公司。拉比告诉她:“如果对方问你退还戒指的原因时,你只需说一句话就行:‘因为我们是犹太人。’请带着孩子一块去,让他亲眼目睹这件事。他一定会对自己母亲的正直与伟大永记不忘。”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犹太人对待金钱是很有原则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犹太商人最重道义,对于金钱,他们坚持取之有道,从不耍手段去骗钱。从意识层面来说,他们认为对利益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所节制。

以义制利是给私利的追求提出一个标准,凡符合“义”的要求便是正当的,凡不符合“义”的要求则是不正当的,这就是所谓的“求之有道”。在对利的追求上,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追求私利,而在于对私利的追求是否合理。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即使如舜从尧那里接受天下,也是合理的;相反,如果所求不符合“义”的要求,那就是不合理的,即使是一碗饭、一分钱,也是不能要的。

既然对利益的追求要服从和符合义的要求,那么在有利可图时,就要先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以此来决定取舍,符合道义的就取,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取。这就是“见利思义”,即不取不义之财。

犹太哲言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变肮脏了,他就有可能玷污了这个民族,如果民族的灵魂变肮脏了,民族就会趋向灭亡。饱经沧桑的犹太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崛起,而且越来越显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恰似一面明镜,值得学习和借鉴。

懂得享受生活

在犹太人看来:“人生的目的,不外乎是能随心所欲地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

犹太人有个习惯,就是不在餐桌上谈论工作。犹太人的工作简直就和打仗一样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即使是一分钟也要尽量抓紧,他们就是这样拼命赚钱的。在这种紧张的工作气氛下,倘若忙活了一整天,到了晚上能好好地吃顿可口的晚餐,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而这顿喷香的饭菜就是对自己努力工作的最好奖赏。

犹太人说,人生就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要好好地享受吃饭的乐趣。他们还说,喷香的饭菜是上帝赐给自己的礼物,一定要好好享受,他们把吃饭当做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尤其是晚餐,在豪华的饭店里享受喷香精美的食物,犹太人就和朋友们一起开始海阔天空地聊天,但是他们有三不谈:不谈政治、不谈战争、不谈女人。

善待自己,注重享受,这就是犹太人的人生观。

因此,可以说赚钱是为了享受,这是犹太人赚钱的目的,也是他们对于商业目的的最好诠释。因此犹太民族在经商时劳逸有度,使工作与生活两不误,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不会休息的人是愚蠢的人。连“视钱如命”的犹太人也愿意放弃钱来休息,而那些为钱所束缚的人们为什么不保护一下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之余找点时间休息呢?

一张弓如果一直绷着,即使是钢做的,也会失去弹力。同样,不管大脑多么聪慧,长时间的紧张,过度疲劳的思考,就会变得麻木。犹太人就是用八分的紧张和两分的松弛来保持着最佳的工作状态。根据犹太律法,休息日的活动范围原则上是从街口起1公里,当然,这个规则在现在犹太人当中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但是,作为一个思考方式,即以不疲劳为限,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来看看洛克菲勒的教训吧:洛克菲勒在33岁时第一次赚到了100万美元。43岁时,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但他在53岁时又怎么样呢?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已经破坏了他的健康,他的头发全部掉光,甚至连眼睫毛也一样,“看起来像个木乃伊”。

根据医生的说法,他的病是“脱毛症”。这种病通常是由于过度紧张而引起的。他的头部光秃秃的,模样很古怪,使他不得不戴上帽子。后来,他订制了一些假发,从此他就一直戴着这些假发。做不完的工作,无穷的烦恼,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经常失眠以及缺乏运动和休息,已夺去他的健康,使他挺不起腰来。

洛克菲勒早在23岁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笔大钱时,他就高兴地把帽子摔在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来。但如果失败了,他也会随之病倒。“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这体现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他说:“每天晚上,我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许只是暂时性的,然后才躺下来睡觉。”他手上已有数百万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担心失去一切财富。他没有时间游玩或娱乐,从未上过戏院,从没玩过纸牌,从来不参加宴会。正如马克·汉纳所言:“在别的事务上他很正常,唯独为金钱而疯狂。”

这些就是洛克菲勒前半生的真实写照。他为了金钱,为了事业,将自己彻底地搞垮了。美国一个著名企业家福特说过:“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就像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53岁以前的洛克菲勒一直沉溺于不择手段地赚钱,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洛克菲勒选择了退休。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总之,他是彻底地休息,开始善待自己了。

犹太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应该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善待自己。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七十岁了,却要买一套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可以享受了吗?”

这真应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那句话:“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外,还有什么呢?”闲暇有两种,一种是惬意的,一种是折磨人的。大家还记得渔民和富翁晒太阳的经典故事吧?不过很多人却误解了它的意思,认为富翁辛苦了一生,到头来所能享受的,不也就是躺下来晒晒太阳吗?而这一切,渔民能够天天享受到。错了!富翁与渔民在晒太阳的时候,心情的差别是很大的。富翁享受的是闲暇,而渔民却不能享受这种闲暇,他得担心如果打不到鱼会不会饿肚子。如果有了老婆孩子,那情况就更糟了,他必须为家人的生活而担忧,你想他的心情会有富翁的好吗?

无事可做的时光对有钱人来说,那是一种诗意,而对四处找活儿干却没有结果的人来说,那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能够赚到足够的钱,让我们的闲暇时间变得有诗意。如果有足够多的薪水,那么就可以提早退休,然后,要去高山远足还是周游世界,都由你自己决定了。

此外,在犹太人看来只有大把地赚钱、大把地花钱,这才是富人的做法。犹太人认为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开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润的感觉,不要怕花钱,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钱。犹太人喜欢在那些装饰考究、豪华的饭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两个小时,吃得极为丰盛。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赚钱的时候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花钱的时候就大把大把地花,这样才能显示出商人的自信、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也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犹太哲言

犹太民族是一个很会享受的民族。健康是犹太人最大的本钱。犹太人浪迹天涯,常常遭人歧视和迫害,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灭绝,这不能不归功于他们养身有术——注重健康。 GTpHg95V+u/fS4PI5/l0wqVdePRVDhSnrjbUslmXxhG8nZl1gRD9e1tz9Gv8cB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