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应酬是一门学问

应酬不是吃饭聊天

有人认为应酬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以真诚打动每个人,和技术无关。这种见解不一定全对,因为即使你有诚意,但怎样才能把这一份诚意传达给别人,这的确是需要技术。

我们列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假设你今天上班之后,要吩咐你的部下办一些小事情,或者要他汇报一下昨天所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已在不知不觉间,面临着重要的“应酬关头”了,因为这样做,是你迫近了对方。如果你不好好考虑到对方的处境和适应他的心情,一味我行我素的话,你会使事情伏下危险。

上班一族的生活中最令人困扰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无法与上司、同事及部属好好地相处。例如:上司唯独苛待自己,老职员暗地里使坏,同事由于嫉妒到处散布坏话,同事心存抗拒,不按命令行事,等等。遇到这些事时,大部分的人都很难突破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而常有逃避放弃、辞职离开的想法,一部分不死心,没法耐心继续工作的人,则往往过着趣味索然的上班生活。

小刘在一家电视台工作,由于某同事比小刘多五年的工作经验,而小刘又是刚到,因此小刘对其心存尊敬,视为前辈,所以,刚开始还以为与他关系非常友好,然而实际上完全错误。因为同事小赵对小刘说:“你是否做了一些令前辈疏远你的事?前辈似乎对科长说了许多对你不利的事情,你最好注意一点。”

原来是小刘和前辈商量了许多有关公事之后,总会在公司附近的酒吧一起饮酒,当时前辈说了许多对科长的不满及工作的不如意事,小刘于是也放松警觉,说了一堆有关科长的批评及科内的问题。据说前辈就根据这些话,再加油添醋地向科长打小报告。

由于这件事情,小刘对前辈的态度转变,并采取警戒的态度,而前辈在情感上明显地表示对小刘的不满,并且在工作上,不管是明或暗,都总是扯小刘的后腿。小刘原对工作充满干劲,认为公司是富有意义的场所,但由于与前辈发生不合后,开始觉得公司是灰色沉闷的工作岗位。

如果在工作岗位上应酬得不好,像小刘一样,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对方不好相处,以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类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人际关系的培养是相对的,而不是孤立的,不和睦的事,是双方的问题。不过,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错的应该是对方,从而仅看到对方的缺点。诚然,就像小刘一样,这是错误的。

于是,这就涉及到应酬的问题——下面看看美国“最佳雇员”洛斯特身为下属是怎样协调他与上司的工作的:美国宾州人洛斯特曾被评为“最佳雇员”。他的工作是替一家百货公司处理文件。他当选后,对记者透露他的“应酬术”时说:“我只是尽量地干。”他的上司,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说:“洛斯特并不是个唯唯诺诺的人,你要他办事,他总是答以‘很好,我尽量做’,但一小时后,他会告诉上司,说他办了一个钟头,但还没有做好十分之一,看来当天很难完成了,如果有误公事,我再去想想办法吧。”

他的应酬真的成功,因为上司的自尊心被维护了,他得到的答复是什么呢?不出下面两个:(1)“这样啊?明天也行。”(2)“我叫别人来帮你。”。

站在上级的一方,通常是较容易控制场面的。控制场面,该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既然是义务,你不妨使对方轻松一些,千万不要让他有“紧迫感”,这也涉及到协调的问题了。

有人以为命令行事是讲求效率的善策。但心理学家指出,其实任何人,都喜欢自己拿主意做事,除了故意怠工者外,谁都有“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的意欲。身为上司的人,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心理,不只可以维持对方的自尊心,也可使工作事半功倍!

许多上司对于下属常有“冲口而出”的习惯,明知需要“尊重”他,但讲起话来那种意识却一去不复返。

因此,上司对下属的应酬,应有下列三个原则:(1)完全记得部下的名字;(2)完全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3)尽量使用可以鼓舞对方的字眼。

这不止适用于单位里面,也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编者小语】

明白在应酬中不被别人左右的人,一定能或是左右别人的人。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左右别人,而是为了在应酬中左右自己,掌握自己。

“不经意”的成功

俗语说“人材容易被人嫉妒”,但在交际圈子里,招人妒者是蠢材。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表现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而又不为人所妒。

因此,为人处世时要懂得运用“不经意”这门应酬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受“自我尊严”的驱使,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允许世上有比他高明的人。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早已没任何意义了。但是,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华西里耶夫斯基,却往往能用他独特的进言策略,使斯大林不知不觉采纳他的意见。

在斯大林与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闲聊”中,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斯大林便会想出一个好计划。不久,斯大林便会在军事会议上提出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十分高兴。而华西里耶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但是,上帝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计划。

在军事会议上,华西里耶夫斯基常用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进言。他首先口齿不清,没有条理地讲三条正确的意见,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欲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处都明明白白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耶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

这样一来,华西里耶夫斯基的意见也就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东西,因而得以实施。

华西里耶夫斯基运用的就是一种看似“不经意”,却很有效用的智慧,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自信心太强而无法操纵别人。他们总以为我是天下第一,最了不起,把自我抬得太高,而对别人却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因此,在无意之中,他们往往伤害、打击了别人的虚荣心,而结果当然是自己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

保持低调,在“不经意”中让对方唱“主角”的人,真正的主角已经或迟早是他自己。

【编者小语】

在领导做重大决策时,要学会三缄其口。一方面锋芒过露,会引起上司的戒备;另一方面,个体无法负担决策失误的后果,需要决策时,也应谨言慎行。

应酬是一门艺术

在应酬的大家庭中每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技巧,那些在交际场上左右逢源的人往往都各有神通,将应酬演变成了一门艺术。不妨看看不同人的表现:有的人站起身来就有人鼓掌,有的人举起杯来就有人呼应,有的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好就能换来现场热烈的气氛。可是同样的动作在某些人做起来,却乏味了,不少,仿佛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其中的深意荡然无存。这就是应酬的真谛所在,那些繁文缛节、程式化的过程不过是表面的套路罢了,真正懂得应酬的人将应酬变成了艺术加以发挥,从而发挥了无穷的功效。

都说官场险恶,往往清官都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远离是非的争论。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好官,他们生在忠奸俱存的时代,如果想为民做实事,就不能卷起铺盖一躲了之,他们必须学会在官场中周旋,学会与各种各样的官员应酬,只有先让自己混得明白,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做实事。刘墉就是一个深得应酬这门艺术的精髓并且运用自如的神人。

刘墉的身世扑朔迷离,传说各异,几半幻化,但他在乾隆、嘉庆两朝挺身立世,智谋多变——既能人局,也能出局,既能靠近,也能走远。可谓出神人化,变幻莫测。刘墉在人世的路上尽管是一个迟到者,但他雷厉风行,果敢行事,做了一个令人称誉的好官;他也非常明白:要真正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还需要相当的智慧。

刘墉知人生之变化,知曲径通幽之处。所谓“鬼灵”,是指他聪明伶俐,左右逢源;所谓“善变”,是指他招法多样,绝处逢生。他精通回旋之功,凭着过人才智,拿出了十八般武艺,亮一亮、抖一抖,从而获得了一张“通行证”。刘墉懂得在你我之间相处的道理,他一方面顾左右而言他,另一方面又能够排除一定干扰,一心只做自己心中的事。他在六千世界里面走动,懂得滑稽取悦于人的方式,也懂得模棱两可的好处。这些人生战术是他秘而不宣的藏身法则。

刘墉在各种碰一碰、挤一挤的场合都能够及时脱身,这与他良好的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何况他认为,碰一碰、挤一挤无妨大碍。他相信自己的鬼灵善变之功,一定能穿过缝隙,走到一个安全地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碰一碰、挤一挤也是一件能让人及时清醒的好事。刘墉把明白藏在心里,善于靠各种招术应对自己的对手,从不把对手当做是一盘小菜,也从不把对手看成一块顽石,他在与和砷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即是采取了护心的办法与之较量,因为他比和坤更明白究竟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么办事,这是他大智若愚的方面。

现代职场虽然“水也很深”,但是还远没到刘墉所处的朝廷那么复杂。可是我们都难免遇到这样的情况:单位里领导之间争权,同事之间分派系,如果你是一个处于这样尴尬境地的人,就要充分展开应酬术,既不能薄了左边,又不能惹了右边,只有把两边都应酬好了,你才有好日子过。

有个小伙子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经理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各经理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的老年人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大家都很喜欢。单位的二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单位里一把手却跟二把手不太和睦。

小伙子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把手有魄力,知人善任,是个正人君子,因此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相反,二把手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琢磨人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因此小伙子对二把手出人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小伙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到了左右逢源,很得两位领导的赏识。

把大家都应酬好了,才能给自己的前进路程扫除障碍。以前总是传言单位的老好人最容易被提升,这是有道理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应酬好。了每一个人,他不属于任何派系,那么提拔这样的人就最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反对和争议。可见,应酬的功效不仅是让你左右逢源,更能平步青云。如果说在平时左右逢源,应酬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那么,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面对恶意的刁难,就更要纯熟地运用应酬这门艺术,化解自己的危机,并赢得大家的支持。

1843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竞选州长,经过争斗以后,人选最终落在共和党的候选人林肯和民主党的卡特·赖特两个人身上。卡特·赖特是个有名的牧师,他为人小气,道貌岸然,而且还爱嫉妒别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身份令人生厌的人。林肯也知道卡特·赖特在说自己的坏话,但他却不以为然,决定去会一会卡特·赖特。

有一天,林肯获悉卡特·赖特又要在某教堂说教演讲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有意让这位牧师看到。卡特·赖特认为好机会到了,正好羞辱一下林肯,让他当众出丑。卡特·赖特开始演讲了,他的演讲很动听,当演讲进入高潮时,他突然对信徒说:“愿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站起来!”信徒全都站了起来。“请坐下!”卡特·赖特继续喃喃祈祷之后,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当然教徒又霍然站立。

这时,牧师用特殊神秘而严肃的声调说道:“我看到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但我又看到一个例外:他不相信上帝,蔑视上帝,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两次都没有作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

林肯知道这是卡特·赖特故意陷自己于窘境,可林肯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在选民中宣传一下自己,不让卡特·赖特的阴谋得逞。他从容地站起来,转身面向选民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恭顺听众的身份来这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有我的理解。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对卡特·赖特说:“我的回答你满意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卡特·赖特窘得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说:“林肯,请你注意,这是教堂,不是演播室。”

林肯接着说:“卡特·赖特,谢谢你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与大家见面,向他们谈谈我的想法。”林肯向观众深深地一鞠躬,并说:“亲爱的听众朋友,我能为你们演说,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是要到国会去。我要去竞争伊利诺伊州州长,我要用我的智慧为州里的每一个人服务,为国家尽每一分力。”

林肯巧妙地把卡特·赖特的话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主题上来,并慷慨陈词,用极其幽默、风趣的话语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他的话语虽不多,但却直接回答了对手的问题,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更可贵的是争取了观众的赞同,为自己增加了威望。

应酬不仅是对自己的客户、上司、朋友,有时候还要针对自己的政敌。就像前文的刘墉和林肯一样,与政敌周旋,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应酬是一门艺术,那些深得其真谛并运用自如的人,都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应酬事小,影响却巨大。

【编者小语】

人在世上走,总离不开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做人、做事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者,都有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助人即是助己

古训《增广贤文》中有一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往往一些原本你并没有在意回报的帮助,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幸运。所以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大银行的秘书,他奉命写一篇可行性报告,这个报告是有关吞并另一家小银行的,因此事关机密,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弄到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资料。那人曾在那家小银行效力了十几年,不久前他们变成了同事。于是查尔斯找到了这位同事,请他帮忙。当查尔斯走进这位叫做威廉·华特尔的同事的办公室时,华特尔先生正在接电话,并且很为难地说:“亲爱的,这些天实在没什么好邮票带给你了。”

华特尔说他在为他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

查尔斯说明来意,开始提出问题。但也许华特尔对他过去的组织感情很深,不怎么愿意合作。因此,他说话含糊、模棱两可。这次见面没什么效果。

起初查尔斯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他突然想起华特尔为他儿子搜集邮票的事,想起他的一个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一度喜欢搜集世界各地的邮票。

于是,查尔斯以一顿法式大餐换来了一些精美邮票。第二天,他带着这些邮票坐到了华特尔的办公桌前。华特尔满脸笑容,客气得很。“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

他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看他儿子的照片,然后在查尔斯没有提议的情况下,华特尔把查尔斯想要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而且还当即打电话给他以前的一些同事,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告诉了查尔斯。“帮人最终会帮自己”,这成了查尔斯后来一直信奉的真理。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忙。但办公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要表示你的关切,必须是诚挚的。这不仅能使付出关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学会为别人效力,你会发现,得到的总是会比付出的多。

【编者小语】

有一句广告语:“世界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给予别人帮助,别人也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会让你在应酬中受益无穷。

聪明的人很“糊涂”

“难得糊涂”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由聪明而转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打败了希腊,此举激起了英国的不满,英国遂联合法、意、美、俄等国代表在瑞士的洛桑与土耳其谈判,企图迫使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派出的外交大臣是克遵,其声如洪钟,是名震一时的外交家。与英国外相相比,土耳其派出的代表伊斯美则相形见绌了。伊斯美不仅身材矮小,耳朵还有些聋,在国内、国际均属无名小辈。

会谈开始后,克遵显然不把伊斯美放在眼里,态度骄横、嚣张,其他列强代表也是盛气凌人。然而,伊斯美却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精心选择外交辞令,有章有法,毫无惧色。特别是他的耳聋具有“特异功能”,对土耳其有利的言辞他都听见了,不利的话好像全没听到。当伊斯美对列强们提出的苛刻条件概不理会,只顾提出维护土耳其的条件时,克遵雷霆大发,挥拳怒吼,咆哮如雷。恫吓、威胁不断向伊斯美劈头盖脸压来,各列强代表也气势汹汹、咄咄逼人,那种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

伊斯美虽然有些耳聋,此时对于克遵盛怒之下发出的“超强度”刺激信号,当然是句句听得清楚,但他仍坐在那里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克遵声色俱厉地叫嚷完了,各国代表都面对伊斯美看他有何表示时,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在耳边,并将身子向克遵移动了一下,态度温和地问:“您刚才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见。”克遵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克遵的暴怒是由对立意向引起的激怒,是由当时的情绪、气氛引起的心理压抑的一种急迫宣泄。这种激怒的宣泄,犹如突然爆发的火山,势不可当,时间短暂却强烈。不过,这种激怒是很难再现的。伊斯美用他的“特异功能”——耳聋,控制了整个谈判局势,在将近3个月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游刃有余,终于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

装聋作哑的人,往往才是具有高深智慧的人,所谓“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种人,他们不是真的傻瓜,而是在装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太认真,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相反,如果我们不去计较一些不必要的是非,然后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成功就比较容易,而我们也因宽宏大量而被人尊敬,有更多的人想和我们交朋友,这不就是“稀里糊涂”换来的人生成功吗?

【编者小语】

郑板桥说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告诉我们,人有时要“糊涂”一点。

从眼睛里寻找结果

眼睛比嘴巴更会说真话——这句话可说是一句名言。同时我们也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它不仅能让我们看见多彩多姿的世界,欣赏各种不朽的自然杰作,而且无论个人内心里正在打些什么主意,眼睛都会立刻忠实地反映出来。

眼睛可以说是人类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经由眼神,可达到交换彼此间的意识的功能。因为就像刚才所说,人类内心所思,所虑,不管对方嘴里说得如何动听,其眼神也会出卖他自己。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正是它的真实写照。

主演名剧的明星最令人欣赏之处就是眼睛的传神,即使是唱歌的歌手也一样,无法以眼神的演技服人者,大概不可能成就非凡的演艺事业。香港娱乐界被其歌迷们称之为天王之一的郭富城,据说就是位善于用眼神传情的人。

托尔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中也曾着重描述了眼神的传播:

渥伦斯奇“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闪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在这里,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把安娜那种常被压抑在其内心深处的不安于贤妻良母型的那种社会叛逆精神,给透透切切地表露出来。

所以说,眼睛它是人体感觉的先锋,它能不断地表达着交谈对手的情态变化,并透露出如何进行交谈的最准确的信号。

某专家说过:“人类不是会彻底的表现内心感受的动物。”社会上多的是毫无表情的扑克脸,我们如果忽略对眼神的注意,就无法解析对方真正的需求。这在应酬当中相当重要,在后面将会为大家介绍几种分析对方眼神的方法。现在,让我们来说说目光的运用。

李刚在他所编著的《奇言妙语》中曾提到:“一个善谈者,既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表现自己的心灵,又要通过对方的眼睛去观测对方的心灵。视觉感知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对交谈对象的认识过程,也是交谈者的情感交流过程。前者形成印象和概念,后者形成情绪和感情。”

但是,在具体上,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目光呢?

首先,目光高度要恰到好处,也就是要适中。

在交谈时,如果一个人坐着,一个人站着,那么,两个人的目光,一个仰视,一个俯视,这在心理上就会给人造成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的交谈,其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太低了,不免让人轻视我们,高高在上,又会使对方恐惧,有压迫感。

于是,有的专家指出,说话时彼此的视线最好平行,不高也不低,既不会抬高任何一方,也不会压抑任何一方。这也就是“有话坐下来说。”

当两个人在交谈中,对方背向我们的谈话,或眼神闪烁,慌慌张张地谈话,不少是生性小心,没有自信,害羞等等,或者是畏缩惧怕、不敢正视他人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当我们正和他人交谈时,不能一味地避开对方的视线,否则会使对方有受到藐视之感,又是一件失礼行为。

不过,和人沟通特别是和初次见面的人,有时过于凝视对方的眼睛,反而会造成不良现象。对方会误以为你有挑战性,造成尴尬的情况,而且被看之人会有种好像已被对方看穿的不快感。

关于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是某位礼仪专家所说的一项原则,即看对方的上半部时,应看对方两眼的连接线,下半部则是胸部以上,而旁边则看由肩宽线所围成的四方型,只要你的视线不离这一带,就不会令对方有种你转移视线的感觉,同时可以很自然地表现出你的关注之情。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人所忽略的。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在交谈时怎样从对方的眼神视线里探出对方的真正意图。

(1)和你谈话时,并不看你,即使你在对他说些什么,他的眼光也是遥视远处。在说话进行最切题的时候,对方时而移开眼光看向过处的话,不是他根本毫不关心你说些什么,就是正在算计某些事情。特别是你决定和她结婚的女性,在你谈到严肃的话题时,时常把眼光移向远处,东张西望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她内心正在进行着各种打算。

(2)瞪着你不放时。有一种人,他长久地瞪着对方,而又避开视线。此种场合的情况下,必定是曾向对方借过钱,至今尚未偿还,或是过去曾有被骗的经验等等,而不愿被对方或第三者获知。这是在“这下可糟糕了”的潜在意识之下,暴露出此种神态。因为对方就是为了怕你知道,所以才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反应。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或许会遇到对方有“啊!事到如今,听天由命吧!”这种态度,则表示越到自己的谎言和罪过即将被揭穿时,越会显示出的这种故作镇定的姿态。

(3)对方眼神忽东忽西的时候。当某人内心正担忧某些事,而无法真正地坦白说出一个所以然的时候,可理解为对你有自卑感,或正想欺骗你。例如,当某人发生交通意外,不得不赔偿对方损失的时候,或无法如期偿还所借的金钱,就会说:“拜托你再宽限个两三天吧?”

面对哪些苦苦哀求的对方时,其眼光必定是上下左右游移不定,闪闪烁烁的。这种眼光大都在与被他人逼迫之下所产生的。而把金钱或东西借与这种人的时候,结果常会变成:“妈的,这小子肯定失踪了!”出现这种眼神的时候,我们可以认定对方正在说谎或是想欺诈。

当你和朋友见面的时候,看到双方一双灰暗的眼光,就应该想到对方有不顺心或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而当你和对方交谈时,对方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则表示你的话正触着了他的心灵和兴趣。

在应酬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原来眼睛确实是会说话的。下面,是从对方视线中识破对方心理的一些其他方法。

(1)虽然想着对方,但总是装出左顾右盼的样子,这不但表示对对方具有强烈的关怀,而且他也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思。

(2)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内向性格者。

(3)将视线落下来看对方,表示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4)尽量开拓视野,或者视野的方向变化得很厉害的人,这种人大体上怀有某种不安和警戒之心。

(5)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的时候,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体上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绌的感受。

【编者小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想什么都会从眼睛里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应酬中,可以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明处吃小亏,在暗中得大福

能够让自己吃亏的人,看似很傻,其实这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吃亏”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气度,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谋略。

彼克是英国哈利斯食品加工工业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他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彼克考虑了一下,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即使暂时吃亏也是值得的。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他这样做之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量锐减,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他们一起抵制彼克公司的产品,彼克公司一下子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彼克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无以为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

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彼克。哈利斯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哈利斯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哈利斯食品加工公司一举成了英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由此可见,肯在明处吃亏的人,往往能够看到暗处之福。

有个砂石老板,既没文化也没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多年以来长盛不衰。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最后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说到底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此,做事真正有心机的人,都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这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可以使人心胸变得宽阔,心态更加乐观、积极,而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

【编者小语】

吃亏是福的道理还在于能够让自己吃亏的人,很少与别人结怨,也就免去了大动干戈之苦,因此在无形之中成了一笔人情债的施予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

把握好藏与露的尺度

为人处世要把握好“藏”与“露”的尺度。出风头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在现实生活中要懂得运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藏自己,这样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就算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也没有人了解你,领导看你就像一张白纸,文章做得怎么样就看你的发挥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说“露”要掌握好时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朱可夫那样的元帅、丘吉尔那样的首相、罗斯福那样的总统。所以要把握住机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藏与露,关键在于“度”,在于时机。

某大企业的策划总监在上任之初就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因年轻气盛,遭到其他中层主管的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力量,反而把他视为障碍。最终,他越唱越难,只好辞职。

在现实生活中,自视颇高的人并不少见,他们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藏与露的关系。

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某单位,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什么都看不惯。未到一个月,他给单位领导上了万言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罗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因此,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且借别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知,锋芒毕露的结果往往是遭到嫉妒和排斥,尤其是在新的关系圈子中,一定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讲究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编者小语】

做人必须讲究“藏”的策略与艺术。有时,你表现得精明过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精明过了头,在外人看来就是犯傻。有时装装糊涂,遇事不那么较真,反而能保护自己,使自己免遭暗算。

应酬不是盲目的跟随

应酬虽需揣摩对方的心思,但也不是要求你完全放弃自己,完全跟着别人走。应酬虽花样繁多,但也不是说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应酬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艺术也有自己的底线,也就是不盲目跟随。

应酬的第一原则很简单,保持距离。虽然应酬无时不在,但是你也不要一天二十四小时总跟人家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你必须学会有进有退,有分寸,才能有良好的收效。

汤姆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汤姆总觉得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汤姆原本只是个“草包”,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汤姆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公事上,汤姆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做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那就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

汤姆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应酬不是把所有人都黏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永不分开,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有适当的表现,而其余时候就各干各事,互不打扰。如果整天黏在一起,那就不叫应酬了,这样的做法也必定没有好的效果。

应酬的第二个原则是恰到好处,学会说话。你跟别人应酬的时间往往都很短暂,也许就是敬一杯酒,也就就是一问一答。如果你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展现自己,那就是成功的应酬;如果你没能把握住机会,不会说话或者办事不到位,就会丧失机会。

比方说,你第一天上班,不免要和同一机构的其他同事们略作应酬,通常是先来一番自我介绍。

简单地说:“我叫刘司,请多指教”也可以,不过太过平常,不出彩。

你也可以说:“我是今天才开始上班的刘司,在会计部管出纳的,请多多指教”,说明你来做什么职位,或负责什么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如果你说:“我在某某会计专科学校毕业,曾在某某银行任会计……”这样就变成过分了。凡是良好的应酬,都应避免自大、分辩或太多的解释。

又比如,你今天上班迟到要向上司解释原因,如果你说“今早二环路发生车祸,汽车大摆长龙,我只得半途下车找出租车,但每一辆出租车都被人截走,等了好久才……”车祸,摆长龙阵,出租车……都是原因,而迟到却是结果,你的上司一定不耐烦听这些的。

这里有两个答案,你看看哪一个比较好?

a.“今天公共汽车出了毛病,所以迟到了,非常对不起。”

b.“今天迟到了,非常对不起,因为公共汽车半途出了毛病。”

上面两句说明,原因与结果互相倒置,听起来一样令人觉得舒服,就比那罗嗦的解释明朗多了,也更能得到上司的认同,最起码不会在迟到这一印象之外再加上“哕唆”或者“麻烦”的坏印象。

应酬的第三个原则是场所问题。有些话在一些场合能说,在另外一些场合就不能说。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场合,恰当地选择语言,是应酬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应酬需要一个场所,而且不是随意的场合,因场所的不同而收效各异。比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就要到僻静的公园或小河边上,而不会到商场的坐椅上。所以,要想得到理想的应酬效果,就必须物色一个适宜的应酬场所。说到场所,人们会想到办公室、家庭、公园,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这些场所,各有各的条件,各有各的特点。

办公室:这里比较严肃,是谈公事的地方。一般上下级之间的应酬或接待来访者,在这里更合适。人们有一种感觉,好像在办公室谈的事能给人以信任。

在家里: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心情较为“解放”,对事物的理解比较清楚,所以,有些事,最好是到别人家里去拜访。在家里就不同于办公室,办公室总给人一种有很多事要办的感觉,不能专心致志地和人谈话。如果下级想请他的上司解决某种困难,最好到上司的家里去,上司会静心、耐心地昕你倾诉苦衷。有时,朋友、同事问为了解除某种误会,也多上门到家去交谈。这样做,一般效果都很好。

在车上:一些很有采访能力的记者,在采访时,往往抓住人们下班回家坐车的时间。因为这时已经下班了,被访问者一心想回家去,坐车这段时间无其他事可做,当然会好好地接受记者的访问了。

在餐桌上:很多人谈生意有了基本意向后,往往主动的一方就要请吃饭。在矮桌上,人们感到更“解放”,似乎有说话不算数之感。其实,只要不是醉后之言,都是算数的,也许是因同餐进酒,把双方的关系拉近了的缘故,会使谈判有明显的进展。一般人说的“我晚上有应酬,”多半是请人吃饭。可见,餐桌上是应酬的一个很重要的场合。

距离、语言、场所是应酬的关键要素,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因素,才能得体应酬,让应酬为自己助力。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应酬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实战中慢慢体会,不断锻炼,以臻成熟了。

【编者小语】

“没有应酬就没有交际,没有交际就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就没有生意,没有生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收益。” +B8tcKx6Yu7gbtLBwnYK816R7VsJLffWq/arjaeWICRo8M5bu+rVgB82nFVTFI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