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好心态让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

优秀是一种心态,成功也是一种心态,好的心态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的心态却是向失败敞开的大门。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一点点,只要每天多想一点,就是领先的预兆;只要每天多做一些,就是成功的积累;只要每天多走一步,就是卓越的开端。

一、告诉孩子“你最棒”

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作为家长,如果你告诉你的孩子:“你是最棒的!”那么,他就一定会相信自己是有前途的,他的心态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自强。即便你的孩子不那么优秀,你也要多夸奖他,运用赏识教育,你可以把你的孩子变成天才,让他在各方面都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最终迈向优秀和卓越。

1.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一个温度在20℃左右的房间,再让这位母亲告诉孩子,房间的温度会慢慢下降,最后可能停留在12℃,可能那个时候孩子会觉得冷。母亲说完这些话后,把孩子一个人留在那个房间里,自己走了出来。

心理学家从摄像头中看到,孩子缩着脖子,后来把手也缩到衬衫袖子里去了,而且还打起了哆嗦,最后孩子拼命敲门。孩子出来后,对母亲抱怨说:“那个房间实在太冷了!我冻得直打哆嗦!”

事实上,那个房间的温度一直没有改变,始终保持在20℃。这样的试验,又在其他孩子身上做了几遍,结果他们也都是感觉冷。

母亲告诉孩子房间温度将会降低,孩子就接受了这种暗示,他们甚至会因此“冷”得打起哆嗦。由此可见,母亲的话会对孩子起到多么强烈的暗示作用。这实在是太奇妙了!

有关孩子心理学家建议说,如果家长能把这种方法用在教育孩子方面,那么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一位年轻的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她满怀期待,老师会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呢?她做了种种幻想。可是,轮到她了,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特调皮,不听话,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应该多管管孩子。”

回家的路上,不知情的儿子高兴地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28个小朋友,唯有自己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喜欢。这位妈妈并没有把老师的原话告诉孩子,她只是微笑着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后来,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43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1名,而且他的反应奇慢,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坐在街心的长椅上哭了一场。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不安地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点马虎,要是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3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是主动起床的。

后来,孩子上了初中,初三时,她又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她都没有听到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特意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老师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再后来,儿子从重点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是个笨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谢谢妈妈,我爱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批评贬低声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沉沦,这位伟大的妈妈一直在“骗”他的孩子,然而她善意的谎言却给她的孩子带来了信心和勇气,年幼的孩子相信了妈妈的话,妈妈一直都在用语言、用行动暗示他:“你是最棒的孩子!”

2.用欣赏法教育你的孩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好孩子,成为天才。但一个孩子到底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欣赏他、教育他,能不能给他一个天才的感觉。

比如,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们,在开始比赛前,几乎都有一种预感,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好,肯定能出好成绩,而且现场的热烈气氛对他们的情绪高涨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运动员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精神的鼓励作用,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父母来说,鼓励孩子并且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前途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教育的最佳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赏识和喜爱优秀的孩子是每位家长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但是,我们目前所谓的好孩子毕竟只有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孩子则属于“普通孩子”甚至“顽劣的孩子”,关爱那些没有达到父母预期效果的“坏孩子”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必须用更多的激励,运用赏识教育让他们相信自己确实是最出色的孩子。

一些教育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对于任何一个孩子,只要他所崇拜的人给他热情的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期望,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给孩子制造出“我很棒”的感觉,智慧而坚定的“谎言”不可缺少。因此,在孩子心态出现偏差时,父母们就可以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孩子,用善意的谎言把孩子的心理调整到一个最活跃的状态,使孩子真的如期望的那样达到一个个目标。

二、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人生的希望,就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寻找辉煌!每一次面对困难都是一种学习,战胜困难就是抓住机遇。生活就好像登山一般,只有努力,永不放弃地向前,才能登上山顶,迈向成功的人生。

1.希望是成功的曙光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希望就有了成功的曙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填满精彩。

希望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一天晚餐后,伯杰正在欣赏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弱。

他转身下楼,来到青年身边,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这里。

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不可及了。”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你睡在这儿,保证像天堂一样舒适。”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

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这里,伯杰不仅领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伯杰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他就是30年前那个青年,他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希望,伯杰帮他实现了最近的愿望,后来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遥远的梦想。

2.有希望就有美好人生

我们每天都在时间里度过,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它从不偏私谁,不会说给你多一分,给他少一秒。在这样的公平的时间里,每个人的收获和成功度又有着天壤之别。其实起作用的是我们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这段美好的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愿望。

有好多人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美好的愿望具体到每一天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希望。我们可以无所事事,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没有了希望。我们可以偶尔偷懒,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哪个令你朝思暮想的成功的美好希望。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是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够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一个人。”

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

三、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心态

现实中存在不少喜欢抱怨的人,他们把抱怨当成是聊天的一个内容,而不会寻找其他的话题。即使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他们可以抱怨的事情也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天气、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变老的事实、待遇太少、疾病的困扰、子女的问题等等。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抱怨,当他遇到问题或经受挫折的时候,他就会把注意点全都放在抱怨上,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发泄,但是后果却不容乐观。

抱怨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好像也很值得人们理解。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抱怨是很好的发泄工具,在受到挫折或面临困难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心情,然而却往往忽略这种情绪对自己的严重影响。

1.原谅代替抱怨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得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早点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如果你被别人欺骗了,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但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会改变你日后的生活,让你的生活更加不如意。

2.抱怨越多失去越多

爱抱怨的人,可能很难意识到:很多抱怨都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你的工作没做好,上司自然会找你的麻烦;你不注意减肥,当然没有适合你的衣服;你不看天气预报,被雨淋了只能怪自己。所以当你试图抱怨的时候,不妨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否则,一旦你养成了抱怨的习惯,就会把自己的问题隐瞒起来,结果你成为问题重重的员工,上司只能痛下决心开除你;你会失去那些本来喜欢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抱怨让他们感到心烦;你的家人会感到失望,因为你让他们跟着你遭受了太多的不愉快。这会形成恶性循环,你的抱怨更加严重,你的心境会变得更加糟糕!

如果一个人把抱怨当成习惯,就会失去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你心情很好的时候碰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上来就说天气有多么糟糕,他的生活多么黯然无光,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随着他的语言思考,结果,你脑中的画面是一幅幅不愉快的景象,你的心情也会因此而变得莫名压抑。下一次碰到这位朋友,你会尽量避开与他交流了。

有些人喜欢抱怨,究其原因,往往来自于内心的恐惧。他害怕别人知道做事不利的根源,在于他自己本身,他害怕面对事情,他害怕面对问题本身,他害怕和别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例如,有的人事业上失败了,他就带头抱怨,因为他害怕遭到别人的质疑或嘲笑,于是,他告诉他的朋友,他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客观环境多么恶劣,好像这个行业不可能成功一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失败的原因多半在于他自己本身,要么就是没有努力,要么就是没有找对方法。而那些听他抱怨的人,则会根据他所说的频频点头,这样的结果让他满意,然而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他失败的事实。

当你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你的恐惧之心占了上风,你害怕不能战胜难题,你同样害怕自信心被伤害。于是你又开始抱怨,想避开痛苦,你想通过抱怨削弱自己内心的恐惧。今天上司给了你一个策划书,让你在明天早上开会前准备好。天哪,这对你来说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真的害怕准备不好而遭到上司的责备和同事的鄙视,最后你自己都否认自己的能力。于是,在你开始行动之前,嘴里不禁又开始抱怨起来:“老板真是不公平,让我用这么短的时间做这么难的事!小李明明比我清闲,为什么偏偏不找她?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你恐惧的内心让你终日抱怨,于是你意志消沉,变得软弱。遗憾的是,你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做事的成败取决于你做事的态度。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有的人采取的是积极的方法,比如说像福特汽车公司前总裁唐纳·彼得森,当他接手管理福特公司的时候,正赶上美国汽车业不景气和通用汽车一枝独秀的情景,他的做法不是跟自己说:“天哪,真倒霉,赶上这么个光景!”而是不断寻求设计者的建议,推出“金牛”和“黑貂”两种车型,在当年的盈利上首次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不如意的现实。

3.请你放弃抱怨

如果你想放弃抱怨,你就必须学会如何凭借意志力重组你的心态。想一想,如果你能把消极负面的情况当成是正面的机会,那么你就对自己的生命取得了掌控的权利。要去注意那半杯水中有水的一半,而不是老盯着空空的半杯。在生活中,要学会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问“如何”。

把“为什么”转变成为“如何”,能够给你超过你所想象的更有建设性、更愉悦的人生。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抱怨的语言结构?你可能经常说:

“为什么我父母不是富翁?”

“为什么老板没有让我晋升?”

“为什么我不能受到更多的训练?”

“为什么我没有做到?”

“为什么没人告诉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我就是找不到爱我的人?”

所有这些“为什么”对你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它们控制了你的心态和情绪,让你把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样的抱怨之中,这样长久下去只会加剧你害怕自己是一个无价值、无力量、无用的人的恐惧。现在,你可以尝试用“如何”来替换它们,使自己充满热情和挑战,例如你可以问自己:

“我如何才能做到?”

“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

“我如何将亲身经历变成一种好的力量,变成一种不仅能帮助我自己也能帮助他人的力量?”

“我如何能够不受痛苦?”

“我如何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优点和成就?”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从现在开始要记住:不要抱怨别人,不要抱怨环境;你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就努力改变未来。

四、帮助孩子们调整好心态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1.帮助孩子调整心理

开家长会时,一位家长问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现在孩子上高中了,我感到无能为力了。以前,孩子上小学、初中,我还能辅导;可是高中那些东西,我就不懂,也辅导不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

王老师说:“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一般极少给孩子辅导。其实,做家长的,即使你能辅导你孩子的功课,但那是你应该干的事吗?如果家长来辅导孩子的功课,那要老师干什么?孩子的学业不好,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没有道理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家长。”

“教书是老师的事情,做作业是学生的事情。家长要干什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灵的依靠。不要看孩子有时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在乎父母,孩子太在乎父母了,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这种交流。如果交流的大门被关上,我觉得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你孩子小时候那么讨你喜欢,为什么突然间不跟你说话了?你应该想想啊。”

“好多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为什么?比如,孩子上次数学考了90分,这次考了80分。其实上次90分,排在班里30名;而这次考了80分,却排在班里第20名。但家长有时不懂,不了解这个情况,他本来进步了,需要得到你肯定的时候,你却不管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批评。他跟你能没有距离吗?”

“我觉得许多家长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他们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地归结到聪明不聪明、用功不用功。可是,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因素出了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出了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理,比敦促他们做作业,或辅导他们,要重要得多。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是作为家长的责任。”

2.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一次,有位教育专家给家长开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些家长领着孩子,向专家咨询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一位父亲,当着自己孩子和众人的面,说自己孩子多么多么差,甚至还说孩子偷偷摸摸、行为不端正。听他说到一半,专家就开口说:“请你打住吧。”有句老话说:“人前教子,人后教妻。”但这位专家不这样认为。专家觉得,不管在什么场合,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就更应该给孩子留一点尊严。当着那么多家长、那么多学生的面,那个家长竟然把他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专家对此颇为不满。

专家说:“你知道你孩子的缺点,你能不能说出孩子的优点?”那位家长想了半天才说:“孩子挺聪明的,可就是不爱学习。”专家建议道:“我想,我们最好也来听听孩子对家长的看法。”

那孩子已是五年级学生了,他就朝他父亲说开了:“第一,你好喝酒,喝完酒以后,你经常回家发酒疯,有时候把我吓得心惊胆战。你还经常耍酒疯打我。第二,你还说谎。有一年你答应我考到哪个名次,就给我买个好礼物,结果我达到这个名次了,你却不兑现。好多事情,我在家里想要和你沟通,可你总是劈头盖脸地怎么怎么着,根本没有我说话的权利,所以后来我就不听你的了。我跟你没有共同语言。”那位父亲承认孩子说的是事实。

专家说:“我们大人不也是有许多缺点吗?孩子更不可能没有缺点,孩子有缺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才需要教育,才需要成长。而我们是成人,我们要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榜样,对不对?”

这位父亲就开始跟孩子道歉,那个孩子也很感动地说:“爸爸,其实你优点挺多的,你也挺不容易的,你工作很累,很能吃苦,咱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与你的吃苦是分不开的。”孩子还说了爸爸的很多其他优点。那天,父子之间得以沟通,孩子的自尊心也得以抚慰。

五、坦然面对别人的怀疑

怀疑,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虽非令人望而生畏,却也常常搅得你心神不安。被人怀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谁都曾经怀疑过别人,也被人怀疑过,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一一品尝过。但只有当你学会了泰然自若地面对别人的怀疑,才可能把问题处理得好一些。

1.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怀疑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

一个人为社会和他人做了一件好事,理当受到人们的夸奖和赞誉,但有时候却会迎来一些人不信任的目光,甚至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他的动机纯吗?”对此,也许你会不屑一顾,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也许你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又一时难以自拔。

有的时候,一班同学、同乡、朋友一块参加工作,由于主客观因素所致,有的可能进步快一些,有的可能慢一些;有的原来是自己的下级,后来却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有的成了某领域的“明星”,出人头地,领尽风骚,有的却仍旧默默无闻,被无情的生活搁置一旁。按说,这是合乎规律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竞赛不可能也不应当总是停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这里也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于是,很自然地会引发出一些朋友的猜测与纳闷:“他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宠爱,想必也是凭走后门、找靠山、拉关系爬上去的。”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倘若你果真遇到此类情况,那么,如何处置为好呢?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怀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一时的误解,缺乏沟通与解释,进而形成了对某件事情的疑点;有的由于性格脾气的差异,缺乏相互间的包容与补充,逐渐引发了对对方的不信任情绪;有的由于嫉妒心的缠绕,由此而产生了对朋友的疏远甚至敌意;有的由于心胸狭小,为人疑神疑鬼,处事患得患失,对人产生怀疑那是很自然的事;有的由于心理变态,而又缺乏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对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虑的目光;有的由于自命清高,唯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对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等等,都可以产生上述现象。诚然,怀疑也有其另一面,并非都是贬义。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产生怀疑是一件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么,你面对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2.坦然面对别人的怀疑

多些宽容,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怀疑,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被人怀疑的事情也许就会减少一些。面对他人的怀疑,你的任务首先不是指责与疏远,倒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我怎么知道他在怀疑我?”或者:“我是不是无意间夸大了他人对自己怀疑的程度?”事实上,大凡疑心比较重的人,也往往容易产生被人疑的错觉。说得干脆一点,你的这种感觉在好多情况下是由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引起的,或者说,别人还没有怀疑你,你却感受到了别人怀疑的威胁。于是,苦恼、恍惚、忧郁、不安等便会接踵而来,这实在是一件自找苦吃的事情。对此,有的朋友也明明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又苦于跳不出这个泥淖。

(1)要允许别人的怀疑

怀疑并非都是恶意,有的朋友每每感受到别人的怀疑,总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认为这是小人之心,是专门对自己过不去。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态度却不足取。事实上,对怀疑也应当面面观,不要一股脑儿往坏处想。有人说,怀疑也是一种矛盾,如果没有了怀疑,那么,丰富多彩的世界也会骤然失色。平心而论,在实际生活中,怀疑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重要的在于我们应当学会怎样从怀疑中去汲取营养。有人说,怀疑是一位老师,它可以使你得到引导;怀疑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你照到不足。比方,你在想问题、做计划、办事情时,不可能那么十全十美,无一纰漏。当朋友对你的某个观点、某种方法提出疑点时,你首先应当想到这是对你的关心和支持,人家是为了把事情办好才向你提出的。想到这些,你也许就不会把怀疑视为一种恶意的威胁了。当然,在有些时候,善恶是难以一时分清的,希望你能够本着善意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怀疑。

(2)要尽量避免他人对你产生疑心

面对怀疑的挑战,从战略上讲,你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强烈心理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契机,这就需要你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实际上,在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怀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方对你的误会引起的。对此,你只要主动出击,心平气和地找对方谈一谈,说明原委,怀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有的时候,仅有此举还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尤其是对那些疑心比较重的人来说,莫过于用事实说话了。比如,有人怀疑你生活不够检点,你可以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事实予以回答;有人怀疑你不守信用,你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来证明;有人怀疑你分亲疏远近,你可以用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行动去表现;有人怀疑你不诚实,你可以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格言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且不说你还没有这方面的毛病,即便有那么一丁点儿,只要能按上边说的那样去做,久而久之,别人的怀疑就会逐渐消除。

2.用真诚换取信任

教育孩子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如果你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雪上加霜,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他怀疑你偷了斧子,你怀疑他诬陷好人,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其结果只能是扩大裂痕,说不定,即使人家已经找到了斧子,还会对你耿耿于怀呢!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不要惧怕怀疑。要知道怀疑与看法之间还有一截距离。这并非是一句宽心的话。事实上,往往是你愈惧怕怀疑,怀疑就愈向你靠近,即使费了很大的劲,也使你难以脱身。俗语说,越害怕就越有鬼。想来也是有道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克服惧怕怀疑的心理,除了要有宽阔的胸怀、生活的勇气、正直的形象外,还要有辩证的思维。此时,你不妨这样想一想:怀疑只是向你提出了一个问号,并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问题是对方提出来的,正确的答案却要由你来做出,如果你硬要将怀疑推向结论的边缘,对方也就只好将错就错了。想到此处,也许你就不会感到怀疑的可怕了。

六、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提升自己

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终其一生却少有所成,其原因在于他们深为令人泄气的自我暗示所害。无论他们开始想做什么事,总是胡思乱想着可能招致的失败,他们总是想向着失败之后随之而来的羞辱,一直到完全丧失创新精神或创造力为止。

1.幸运与思想有关

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他的脑子里总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不幸之人,命运女神总是跟他过不去。在我们自己的思想王国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命运女神。我们是自己的命运女神,我们自己控制、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在每个地方,尽管有一些人抱怨他们的环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就是在这种相同的条件下,也有一些人却设法取得了成功,使自己脱颖而出、天下闻名。

一个自认为天生就是失败者的人能取得什么成就呢?成功是不可能来自于这种失败的思想的,就好像玫瑰是不可能来自于长满杂草的土壤一样。当一个人非常担心失败或贫困时,当他总是想着可能会失败或贫困时,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这种失败思想的印象,因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换句话说,他的思想与心态使得他正试图做成功的事情变得不可能了。

我们的幸运或是那种属于我们思想的所谓残酷的命运与我们自己的心态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我们中间那些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的人却干得非常不错,而我们自己却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往往认为有某种神秘的命运在帮他们,而在我们身外有某种东西总是在拖我们的后腿。但是,真实的事实却是我们的思想和心态有毛病。

其实,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我们对自己不够严格,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我们应当希望自己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应当认为自己是具有辉煌、超凡潜质的了不起的人物,要敢于很高地评价我们自己。

2.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们要全心全意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绝不能容许自己去想那些不健康的事情。一定要拥有健康的心态,我们的所思所谈都是健康。一定要对自己说,健康是我们生来就该享有的权利。

我们也该以同样的心态对待成功。除了成功之外,我们绝不应该再想别的事。一定要有成功的心态、思想和行为举止。一定要像一个成功的、先进的人士一样行动,穿着打扮和思想都要表现得像一个成功的、先进人士的样子。务必相信,我们心中的图景,我们的心态,便是我们将可能使之变为现实的图案。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敢作敢为的人,我们一定要坚定地拥有无所畏惧的思想,绝不能害怕任何事情,绝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懦夫、一个胆小鬼。一定要痛下决心加强我们品格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卑怯胆小,容易害羞,那就激励自己将再也不会害怕任何人或任何事,昂起头来,挺起胸来,显示有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或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胆怯、害羞时不妨对自己说:“其他人太忙,不会来操心我或观察我,即使他们看着我、观察我,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将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和生活。”如果能表现出这样自信的心态,对我们的生活和前途往往大有裨益。

如果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说我们是一个笨蛋,是一个傻瓜,那么,每当我们想到这一说法时,我们要坚决否认。我们要不断地宣称,我并不愚蠢,我有能力,我将向那些不相信我的人们表明,其他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我们将发现,当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经常断言自己能成为希冀成为的人而增强的时候,我们的能力也会相应地增强。无论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的能力,我们绝不能容许自己怀疑自己有能做渴望做的事情的能力,我们绝不能对自己能否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心存怀疑。在很大程度上,运用自我暗示能使我们成功地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3.积极地暗示自己

个人的自我暗示中有一笔很大的财富,有一笔极大的资本。我们在立身行事时,要不断地暗示自己一定会成功,会获得发展、提高。光是这种发展的声明、积极进取的声明、有所成就的声明、在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声明,就足以抵得住任何困难。

我们绝不要自轻自贱,绝不要把自己视作一个软弱无能的、不健康的人,而应该把自己视作是完整、完美、完全的化身。我们绝不能容许自己有可能会一生失败或一部分人生失败的念头。

我们要坚定地宣称自己在世界上将占有一席之地,自己将在这一席之地上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生活。一定要训练自己树立期待成就伟业的思想。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绝不要表现出认为自己一生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样子。如果我们躬行践履并坚定地坚持这种积极的、建设性的、丰富的思想和心态,那么,有朝一日我们的这种心态会使我们获得成功,并会创造出我们所希冀的东西来。一定要相信,没有任何东西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源于一定的思想或心态。

思想就是力量,正是通过这种思想的力量,我们塑造了我们自己,也塑造了我们的环境。这些细小的力量正不断地雕刻、塑造人的品格,不断地塑造人生。我们不可能摆脱我们的思想,我们必定会实现我们的思想。

七、养成自我反省的好心态

自我反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秘诀,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走向成熟。孩子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精神信息系统接受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确保信息系统不出现紊乱。学会自我反省的孩子,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该怎样来培养自我反省的好心态呢?

1.学会接受批评

一位法国心理学家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让自己在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这不仅能够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而且可以帮助自己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因此,在接受他人批评的时候要认真倾听,要持有平和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例如,一个孩子用打架来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亏,他会想:“上次我感到生气的时候是用打架来表达我的愤怒的,结果我被别人打了。那么下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时,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用打架可以吗?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当我们直接感受到行动与结果之间有某种关系后,我们往往会先想一想再采取行动。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预先的评价,看是否会出现我们预料的结果,如果结果正如我们想的,那么我们会继续这么做。如果结果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就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学会了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就会学会自觉地进行反省,这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3.预见事物的后果

我们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凭一时冲动而不考虑后果。通过这种预见做事后果的过程,我们就会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4.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让父母承担后果,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对的。这不仅会让我们失去责任心,更使自己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要坚持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样我们才能在担当中好好反省,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X/iSpR2PjrUBvTIUqYOYNJmPWbfKTLUk25/pEu15U8VDnqwzpH3443wq1hXGKX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