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圣经一 早期教育法

照亮成功者道路的,并且不断地给予他们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追求理想的,是蕴含在他们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

——[哈佛] 卡尔文·摩利奇 教授

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他的父母从小就非常注意对小盖茨的智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他出生后,母亲就放弃了做教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由于丈夫很忙,她和儿子经常在一起,担负起开发孩子智力的任务。

家族里的每一个大人都非常重视小盖茨智力的开导和培养,他们知道,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智力竞争的世界,而人的思维素质和悟性是竞争的关键,外祖母每次上街都要从新华书店给他买很多的书。

外祖母还经常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开导盖茨的心智,他们常在一起玩纸牌,尤其是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的游戏。

因此盖茨从小就爱动脑筋,思维方式也与普通的孩子不一样。母亲闲暇时从事一些社区自愿服务工作,其中就有为西雅图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工作内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学校为学生们讲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这时,由于个子小的原因,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他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喜爱读书,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

他7岁的时候,母亲给他推荐的书目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坐在那里阅读这本大书,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为他创造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他9岁时,父母主动报名让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得到了一个孩子应有的乐趣。

自从盖茨到湖滨中学读书,接触到计算机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和吸引力。初中毕业时,他利用自学的一套编程本领为信息公司编写了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考取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更是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编写程序。在读书期间,盖茨几次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创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

但父母坚决反对他离开哈佛,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找到了当时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离开哈佛去创办公司的念头。但当斯托姆见了盖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离开了哈佛。不是他厌倦哈佛,而是他想把自己的伟大计划早一天实现。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与盖茨见面仅仅交谈了5分钟之后,IBM公司的人认为盖茨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此后,盖茨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页页绚丽的篇章。

教子圣经:

现在,乃至将来,智力已经成为一种资本,知识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真正的英雄不必再白手起家。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因此,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

语言掌握的越早越好

老威特根据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指出:“孩子掌握语言越早越好,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我的孩子,我是从教他说话开始我的教育的。”老威特在育儿记录中这样写道:

“我在儿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就用小手去捉我的指头。当他捉到的时候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这时我就一遍遍地用轻柔的声音告诉他这是‘手指’。”就这样,很快,小威特就能识别很多东西了,并开始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出这些东西的名字。

在威特稍大一点以后,父亲和母亲就利用周围所能见到的各种事物,比如说餐具和食物,身体的各个部位,室内的器具,房子的各处,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等让他学习说这些东西的名称。同时把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穿插其中,扩大他的词汇量。

在威特父母看来,没有比讲故事更能激发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了,于是他们天天给小威特讲故事。他们认为,孩子作为一个生客来到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他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他们用故事让孩子尽早地了解这个世界。

五年过去了,在威特父母坚持不懈的教育下,小威特到5岁的时候就能毫不费力地记住三万多个词汇了,而在当时,一个中学生也就是能记住大约两万个词汇。

对于教孩子语言,威特父亲特意强调不要教孩子例如“丫丫”(脚)、“汪汪”(狗)之类的语言,这样只能减缓孩子掌握语言的速度。小威特在两岁左右时就能清晰地说出正式的语言。

在语言教育中,威特父亲非常强调从一开始就要让他们学到标准的语言。为此,老威特总是反复清晰地发音给儿子听,耐心地教他标准德语。并且只要儿子发音准确,父亲就摸着他的脑袋表扬道:“说得好,说得好。”当威特发音不标准时,他就对妻子说:“你看,你儿子不会说什么……”于是妻子就回答说:“是吗?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这样一来,尽管威特很小,也激起了他拼命学标准语言的劲头。经过父母的不懈努力,小威特从小的发音就非常准确。

教子圣经:

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虽然孩子太小。还不明白那些话的意思,但是她从潜意识里能感受到那是“语言”,等到孩子的发音系统发育成熟,他早已懂得的那些词汇和语句便会像喷泉一样冒出来,他的表达能力将远远超过那些学习词汇晚的孩子。因此,对做父母的来讲,要想有所收获,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做。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新加坡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

李光耀1923年出生,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党溪乡。李光耀的曾祖父被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移居新加坡,到了李光耀这一代,李家的日子已经有所好转了。

李光耀有3个孩子,长子李显龙,曾任内阁贸易和工业部长,现为政府副总理;次子李显扬,准将军衔,现为新加坡电信公司总裁助理兼国内服务执行副总裁;女儿李玮玲是一名儿科医生。

在教育子女方面,李光耀认为,如果子女做错事,适当地斥责是必要的,但最重要是双方的沟通。李光耀小时候也受过母亲的训斥,这种训斥使李光耀懂得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李光耀为人父后,继承了母亲教育他的这一“法宝”,孩子们如果做错事,李光耀通常也要训斥一番,让孩子们记住下次不要再犯这种错误,训斥完之后,李光耀还不忘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李光耀公务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和孩子一起共进晚餐,每年至少带孩子们旅行一次,每次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当他去打高尔夫球时,也喜欢带上孩子们。李光耀尤其重视春节的家族团聚,在这种场合,李光耀让孩子们认识家族里的新成员,包括家族中新添的婴儿,同时也让亲戚们认识自己的孩子。李光耀认为:“亲戚们应该经常联系,这样才能互相帮助。”

新加坡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可是李光耀却极力主张让孩子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他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懂得创造和奋斗的重要意义,才能有自强自立的意识。

看到孙子辈优裕的生活,李光耀有他的忧虑:“现在的孩子,有时髦的衣服、漂亮的鞋子、现代化的玩具,他们想要什么,就有‘圣诞老人’式的父母提供给他们。但是总有一天孩子们要进入社会,那时候不会再有‘圣诞老人’无条件地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他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父母们必须让孩子懂得‘一物换一物’的道理。”

所以,李光耀从来不轻易送礼物给他的孙子孙女,他觉得这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新加坡电视业很发达,内容也十分丰富。有人问李光耀:“你觉得电视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吗?”

李光耀认为电视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为了不让孙子孙女在电视机前浪费宝贵时间,李光耀支持小儿子李显扬家不安装电视。李光耀认为,不买电视机也不一定就能教育好孩子,要解决电视机对孩子影响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行为和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一方面,父母不要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视机前一个频道接一个频道地看节目;另一方面,当孩子们在盲目地看电视节目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告诉他们,与其这么消磨时间,不如多读点书,读好书对他们有好处。

为此,李光耀建议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青少年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的问题。比如,新加坡的电视机构尽量选择在孩子们学习之余放映儿童节目等。

从孩子们懂事开始,李光耀便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父母,走自己的路。当长子李显龙从内阁部长升任为副总理时,人们都认为李显龙是父亲的接班人,但李光耀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总理这份工作不是私人财产,不能传给儿子。”果然,李光耀卸任后,吴作栋担任了总理职务。李显龙对父亲的安排也毫无怨言。

教子圣经:

襁褓中的婴儿,温室中的花朵,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才能彰显生命的顽强。对于子女的教育,家长还是应该做到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发掘孩子的兴趣(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父母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孩子正当的兴趣爱好。一个朋友说:在我孩子幼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对音乐和体育的兴趣,花钱让他学二胡,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他对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兴趣,久而久之,他对音乐、体育真的有了兴趣,二胡等级考试已过九级,体育考试又轻松地拿了满分,现在尽管学习紧张,但是每逢礼拜天节假日,我还是允许并鼓励他到体育场去运动,或跑步或踢球。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孩子学习上的兴趣,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一方面告诫他不要着急,慢慢思考,另一方面拿起纸和笔和他一起解答。有时力所能及地和他进行答题竞赛,让他在竞赛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让他在答题中寻找成就感、满足感,同时也让他在竞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认识到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踏踏实实地勤奋和努力。

儿童的兴趣特点是广泛且多变的,缺乏中心性和稳定性。这无疑给家长出了道难题:到底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兴趣好呢?

专家认为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一般来讲,孩子的兴趣往往表现在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上。好奇心是儿童兴趣的赞颂者,有了好奇心,就会萌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兴趣也就在这种欲望中悄然而起。许多儿童智慧的火花就蕴藏在这份好奇和兴趣之中。能不能被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亨利·福特,1863年7月30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市南约19公里的迪尔本农场。他的父亲威廉·福特是爱尔兰后裔,非常勤奋而又性格刚强,极富进取心和挑战性。他十分尊重儿子爱鼓捣机械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成就欲,终于使儿子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王。

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亨利跟父亲搭火车到8英里外的底特律。在火车站里,他第一次看到火车头。这个庞然怪物使他感到惊奇,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位好心的列车长,看他那样着迷,就让他进入火车头,并为他开动了车头,满足了亨利的好奇心。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驾驶台上,把汽笛按得哇哇响。

他回到家里,兴奋得整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他瞒着父亲,从厨房里偷来两个水壶,一个壶里放满烧得火红的煤炭,一个壶里装上烧开的水,然后从贮藏室里取来雪橇,把两个水壶放到雪橇上。他一边在地上滑动着雪橇,一边叫着:“喂,火车头来了,火车头来了!”他沉浸在欢乐之中,为自己的创作而自豪。

亨利在自己的房间里藏有7种“秘密武器”:钻孔机、锉刀、铁锤、铆钉、锯、螺栓和螺丝帽。

亨利对一切机械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不但研究火车头,还研究手表,想把全天下所有的手表都打开看看。这个“疯狂的破坏者”,引起家里人百般警惕,只要一看见亨利回家,便立刻慌忙地把所有的表全部收藏起来,否则那些装饰华丽昂贵的怀表,顷刻便会“五马分尸”。

亨利家中饲养了牛、马、鸡、猪、羊、火鸡等各种动物,开始父亲经常强制他照看这些家禽家畜,但他的全部兴趣都在钟表上。父亲曾责备过他,但也看到,儿子有强烈的成功欲,有孜孜不倦的探求奥秘的精神,还有很强的悟性,这才是一般儿童所难具有的。为了帮助儿子达成“欲望”,父亲在发现儿子的“工作成果”的同时也开始给予及时的鼓励,还特意把一块珍贵的“凯撒表”送给儿子。

亨利·福特从小凭着钻研机械的浓厚兴趣,迷恋其中,乐此不疲,乐得其所,终于成为了日后的汽车大王。

教子圣经:

人生最大的宝藏,就蕴含在你的兴趣上。兴趣是求知的火种,而求知是成功的源头,做家长的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与其给孩子留下各种财富和宝藏,不如给他一把兴趣的钥匙。

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达尔文的父母是一对很注重培养孩子好奇心的父母。

达尔文(1809—1882),出生于英国,进化论的奠基人,是闻名世界的生物学家。他曾乘船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达尔文经过长时间的考证和研究后,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举世闻名的著作,在生物科学上进行了一次新革命。

达尔文从小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他尤其热爱大自然,喜欢探险、采集各种标本。

他的父母对儿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很重视,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努力学习,探索真理,这为达尔文以后能成为闻名于世的生物学家起了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小达尔文和妈妈一起到花园里种树。妈妈对达尔文说:“泥土是个宝,小树只有在泥土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别小看这泥土,它能长出青草,青草又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填饱肚子,才有衣服可以御寒。泥土太宝贵了。”

这些话,又让小达尔文想到了一个问题,他疑惑地问:“妈妈,那泥土里能不能长出小狗来呢?”

“当然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是从狗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妈妈的妈妈生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妈妈微笑地回答。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达尔文接着问。“是上帝!”妈妈说。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小达尔文穷追不舍地问。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儿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快快长大吧,这些谜需要你去解释呢!”

达尔文六七岁时,和同学们相处得不好,因为同学们认为他总在“说谎”。

比如,他不知从哪儿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煞有介事地说:“看,这肯定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

同学们当即哄堂大笑,可是他却并不在乎这些,继续对身边的很多东西发表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看法。还有一次,他向同学们说,他能制造出一种“秘密液体”,这种液体能制成各式各样颜色的花。

但是,他却没有把这次试验搞成功。久而久之,老师也对他有了看法,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达尔文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认为达尔文这是在想象,不是撒谎。

有一次,达尔文在外面捡到了一枚硬币,他把这枚硬币拿给他的姐姐看,并郑重其事地说:“这肯定是古罗马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陈旧罢了。

对达尔文“说谎”的行为,姐姐很生气,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通过父亲好好教训他一下,让他彻底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

可是当父亲听完姐姐的叙述后,并没有过多地在意,他把儿女叫过来说:“这不能算作是撒谎,这正说明了达尔文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这种想象力会用到他的事业上去呢!”

达尔文的父亲还在花园里给达尔文搭了一间小棚子,让他自由地做化学试验,以便能更好地开发他的智力。

达尔文十岁时,父亲还陪他一起去威尔士海岸度过一个月的假期。达尔文在那里大开眼界,他采集了很多的海生动物标本,这更是激发起了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如果达尔文没有好奇心,更没有想象力,今天的“进化论”就不会存在了。而达尔文的父母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支持儿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想象力与好奇心对一个人很重要,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我们的社会也不可能进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就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想象,既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是孩子开发创造的源泉。

孩子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满着想象。

他们把几个小凳子连在一起,便把它想象成一列奔驰而来的火车;他们抱着布娃娃,会想象自己是医生,在给病人认真地治病。

教子圣经:

“好奇是知识生根发芽的土壤”。

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向你提问题,或许这些问题是幼稚的,但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正是他们走上成才之路的开始。

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兴趣

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喜欢游戏。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小狗和老狗互相咬架,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是为了发展它将来捕捉老鼠的能力;而小狗和老狗互咬也是为了发展它将来咬死野兽的能力。显然,动物训练下一代的技能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日本的田木一郎在教儿子认字时即是采用了游戏学习法。在介绍他的经验时,他说:“为了唤起儿子识字的兴趣,我首先施用了一些小孩还无法识破的‘小伎俩’。我给儿子买来很多儿童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带鼓励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我则干脆就不讲给他听,故意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现在很忙,没有功夫给你讲。’这样一来,反而激发和唤起了儿子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到他有了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以后,我这才开始教他识字。”

接着我就用前面用的那种方法教他。我先去打字行,买来十公分见方的日语字母印刷体铅字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再把这些字都贴到十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儿子组字。具体教法是这样:首先用画册让他看猫的画,同时教猫这个词的拼法,然后指着墙壁上的词,反复发猫的音给他听。接着从文字盒中选出组成这个词的所有字母,用这些字母拼写出猫这个词。当然,这些游戏都是由我和儿子二道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儿子学习时,我在边上给他以表扬和鼓励,而且为了学会这些单词也让他适度地、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了好几天。

我还制作了许多小卡片,在上面我画上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房子、树木等,在画面下标出名称。我把这些卡片贴在餐厅、厨房、客厅和儿子卧室的墙壁上,让儿子可以常常看到,以加深印象。我们还常常利用这些卡片和儿子做游戏、编故事。每次出外散步,不论看到什么,马车、教堂、河流等,我看到什么就要儿子说出该怎么念,怎么拼。这些方法很有效,儿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儿子很快就学会了读,也就是说,他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之前就掌握了读。而一旦掌握了读法,他就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再加上他学的是标准日语,所以他很容易就能读书了。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也应该强调游戏的作用。

儿童期是记忆力成长最快的时期,要训练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务必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俳句是诗词中最精炼而简朴的形式,优美而朴素的语言,对训练孩子的记忆大有裨益。

为了加强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以把选出的俳句分别写在纸牌上,用纸牌形式让孩子们高兴地玩游戏。

伴随掌握的俳句增多,说话的技巧和语调也逐步被掌握,甚至进一步向独立创作的方向发展。

教子圣经:

知识智慧,即是美玉和珍珠,人有它的装点和支撑,才倍添光辉,无限秀媚。采掘知识之珠,雕琢智慧之玉,正是我们终生的追求。孩子都喜欢玩游戏。选择他喜欢的游戏,通过反复练习来增长能力,是才能教育方法的一种重要特点。

给孩子做表率(说道就要做到,不失信于孩子)

犹太拉比以利亚拉说:“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

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欺骗孩子。欺骗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在欺骗他,从此以后,他就不会再相信你了。父母失掉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你欺骗了孩子,孩子也会学着欺骗他人或者欺骗你。

欺骗孩子是严重的错误行为,同时也会使教育孩子陷入恶性循环,作为父母最好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的孩子染上这样的坏毛病,你有足够的理由来教育他;如果你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你就不可能让孩子从你身上得到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但事后就把自己所说过的话给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就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在欺骗自己。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也就不会信守诺言。这很不利于孩子诚信品格的养成。

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信守诺言,这种做法的收获也是显而易见。这可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无论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家长的示范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诚信也不例外。现代社会中有些父母在与人交往中,想多留个心眼,多占点便宜,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让孩子打心眼里看不起父母。

要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格,做父母的必须首先诚实正直,作出表率来。父母对孩子的诚信品格的形成可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

不少教育专家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因此,你要求孩子不抽烟,你首先就不要抽烟;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要说话算数。如果确实无法兑现你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原因。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对诚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位学者,提倡忠恕、孝道,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被后世誉为“宗圣”,著有《孝经》、《大学》,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他不仅孝敬父母,更懂得为父之道。他强调,做人要忠诚老实,严于律己,并把这个原则用在教育孩子身上。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小儿子拉着母亲的衣襟不放,又哭又闹,要跟着去。

妻子被闹得没办法,就对孩子说:“好孩子,你在家等着,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终于留在家里。一会儿,妻子从街上回来了,曾子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捆猪的绳子和杀猪用的尖刀,正要动手杀猪。

妻子赶忙跑上前去问怎么回事,曾子说:“你不是说,孩子留在家里就杀猪给他吃吗?”

妻子说:“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哪能真杀猪呀!”

曾子认真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就会说假话,糊弄你。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听了。这样做,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结果,曾子说服了妻子,终于把猪杀了。

教子圣经:

做父母的应该讲究诚信,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否则,就很难和孩子沟通。诚信是走遍世界的通行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需要父母坚守诚信的态度。

赋予孩子坚强的品格

母亲是慈祥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妥协,更不是软弱的,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要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在家庭中,比起父亲的威严、坚强来说,母亲就显得慈祥与温柔,这是母亲与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最大差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在用她无私的温情关爱着子女,保护着羽翼下的孩子不受到伤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但是,如果这种无私的爱护不加适度的控制,就会变成溺爱、纵容,主要体现在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点过分包庇,替办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这样一来,母亲的慈祥就变成了无条件的妥协和软弱,不仅如此,孩子还会深受影响,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会产生软弱性。

其实,慈祥与坚强并不矛盾,母亲既是慈祥的,也是坚强的。慈祥,能给予孩子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坚强,则教会了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生活,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炼一休,让他去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碰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休将手伸给了母亲,可母亲却无动于衷,只说了一句:“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

一休的母亲让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特别是母亲,从其自身慈爱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百般纵容,孰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孩子只有软弱性,而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走入社会而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都应该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列宁的母亲,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列宁性格中的许多优点,刚毅不屈的意志、罕见的坚强都是从他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

列宁的母亲——玛丽娅·亚力山大洛夫娜生于1853年,早年丧母,父亲是位富有学识的医生,因此,列宁的母亲虽未受到学校教育,但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三种外语,从小养成料理生活、操持家务的劳动习惯和自主精神,1804年与列宁的父亲结婚,1870年4月列宁出世。

列宁的母亲聪敏贤慧,不仅同孩子们玩耍,教他们识字,用母亲的慈爱去关心爱护孩子,而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们坚强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1887年3月1日,长子亚历山大·依里奇被控谋杀君王被捕,母亲在爱子和挽救革命者的双重心情下,劝儿子写悔过书请求皇帝赦免,当儿子说出:“我愿意为祖国而牺牲”时,母亲也因深刻地认识到耻辱比死亡更为可怕,而改变了错误的想法,在诀别时仍然叮嘱儿子“要坚强、要勇敢。”

长子被害,长女被逐放,次子列宁团参加学生集会而被大学开除学籍后遭放逐,这一切没有动摇列宁母亲的坚强意志,她从长期斗争中认识到自己子女所走的道路,尽管是冒险的,然而是正确的。所以当沙皇警察威胁她说:“吊绳又悬在你次子的颈上”时,她大义凛然地回答:“老天爷,我却以自己坚强的儿子自豪哩。”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期望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列宁式的大人物,但列宁的母亲的做法却很值得我们借鉴。坚强,是人类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这需要父亲的努力,更需要母亲的努力。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处于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他们的父母应给予保护和关怀,但决不能溺爱和纵容,使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事事都抱着对父母依赖心理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人才吗?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每一位母亲都应该让孩子懂得,无私的爱护并不是纵容,也不是无条件的妥协。

真正爱孩子的母亲,要放开孩子的臂膀,因为自由的小鸟要比禁锢在笼里的雄鹰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独立去面对困难的挑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坚强。

教子圣经: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这里,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母亲的慈爱与鼓励,更是隐藏在慈爱中的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在鼓舞他们,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切体会到,坚强,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挖掘孩子的潜能(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天赋)

人是存在天赋的。人的天赋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但是光有天赋,没有一定的环境与教育,不去开发,天赋是不会发展,甚至还有湮没的可能。

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培养与引导,使其成为有用之材,是每一个作父母的天职。那么,怎么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饮食起居,一般来说都是由母亲负责的,也就是说,母亲比父亲有更多的接触孩子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母亲比较细心,容易注意到孩子各种细微的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母亲,要善于从小事中看到孩子的优点,用细微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天赋。

有丰富的想像力是孩子的特征,思想活跃的孩子更善于幻想和虚构,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在编造离奇和不切合实际的故事而加以打击,而应对孩子的想像加以鼓励。

特别是母亲,更应该表示出对孩子的支持,并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大胆想像。

破坏也是儿童的一大天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所有的破坏活动横加指责,就有可能扼杀掉了孩子舒展创造性智力行为的翅膀,因为孩子在破坏中能明白一些道理,学到一些东西,父母如果细心的话,就可以在破坏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当然,孩子的天赋主要还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经意流露的。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

第一,偏爱:对某类事物发生兴趣,特别偏爱,而且这种偏爱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突出。

第二,敏感: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例如一听到音乐便会专心致志的倾听,这种敏感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专一,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三,探索:对某些事物会锲而不舍的探索,例如专门喜欢钻研数学等,此外,探索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对某一题材内容会不厌其烦地询问,或者凡是有不明白的事总要问个明白。

为了挖掘孩子的天赋、从中观察孩子的偏爱、敏感与探索,做父母的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诱导与测试,从游戏中,从讲故事中,从谈话中,从旅游中,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在动物、植物、矿物、数学、物理、化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哪一个方面具有天赋。也可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某些事物,例如写字、绘画、奏乐、运动、演讲等,为孩子创造接触这些事物的条件与环境,细心观察孩子对哪一样特别感兴趣,哪一样会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哪一样成绩会突飞猛进,天赋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

教子圣经:

作为父母,要善于用细微的眼光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天赋,用心诱导,再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去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样,您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

对孩子要严格要求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其父司马池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作为的人,他对司马光从小就要求特别严格。

司马光小时候特别聪明。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放着盛满水的大缸。一个小朋友爬到缸沿上去玩,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很深,小朋友挣扎着,上不来,其他小朋友拉也拉不上来。有的小朋友赶快跑着去喊大人,眼看那小朋友快被淹死了。这时,司马光灵机一动,抄起一块大石头将水缸撞破,水从破缸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大人们赶来,都称赞司马光很机灵。此事被时人画成一幅《小儿击瓮图》,广泛地流传开来。

司马光聪明伶俐,谁见了谁夸。听到人们都称赞他,司马光有点飘飘然了。

这一年秋天,院里的核桃树上长满了核桃,司马光和姐姐捡了一些掉在地上的核桃,在堂屋里“乒乒乓乓”地砸开了。司马光把剥出来的核桃仁放到嘴里一嚼,立刻就吐了出来,一边吐一边喊:“真涩,真涩!”姐姐看到他那龇牙列嘴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起来:“吃核桃仁要把外边那层嫩皮剥掉!”司马光按姐姐说的那样去剥皮,可那层皮薄得很,实在不好剥。他用小手一点儿一点儿地抠,抠了半天也抠不下来。

这时候,正好一位使女进来送开水,她看见司马光那费劲的样子,觉得很好笑,就教给他说:“核桃皮这样生抠不行,把核桃仁放在茶碗里,用开水一泡,再稍微一搓,那皮就掉了。”司马光按使女的方法一泡,果然很灵,核桃仁的皮轻轻一搓就掉了。司马光特别高兴。这时姐姐回到屋里,看弟弟剥皮的方法很妙,就问他:“是谁教给你这个法子的?”司马光神气地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呀!”姐姐笑了,夸弟弟说:“还是我小弟弟聪明!”

孩子们在外屋说话的声音,早已传进了坐在里面读书的父亲司马池的耳朵里。他已经觉察到司马光近来有点儿骄傲,今天竟然还说起谎来,他不能不管了。于是,司马池放下书,走到堂屋问司马光:“父亲问你,这法子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司马光支支吾吾地说:“是……不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司马光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父亲对他说:“你们在堂屋里说的话,我全都听见了!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更要老实,不能说谎。说谎的人是最傻的,既害别人,又害自己,一个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失信于人,就没有威信,让别人看不起,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父亲不喜欢说谎的孩子,希望你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司马光低着头,向父亲认了错:“父亲,是我错了,我一定改。”

司马池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司马光,在读书学习方面也抓得很紧、很严。他要求司马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读懂;还要求他读书要有选择,不能见什么书都读。为了开扩司马光的眼界,他还带司马光到各地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大大地充实了司马光的头脑。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司马光进步很快,刚刚20岁,便考中了进士。后来,在朝中做谏官,他忠于职守,经常给皇上提出很好的建议,勇敢地揭露贪官污吏,以为官清正廉洁著称。

教子圣经:

拥有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这种品质要从小加以培养。因此做为父母要从小加强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 BreBuHXEWxxEZmtKZb+8193Xn/hMB6qpfskRwdJTQ2xXptH/On80EYnzU+pNMF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