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相信自己,你能行

生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并不是问题本身有多难,关键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常常把问题想得太过于复杂化了,人为地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行!

信心是所有奇迹发生的源泉

在宋代,有一段时期战争频频,国患不断,一位大将军叫李卫,带领人马杀赴疆场,不料自己的军队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被困在小山顶上,注定被敌军吞没。就在士气大减,甚至有要交枪投降的可能之际,将军李卫站在大家的面前说:“士兵们,看样子我们的实力是不如人家了,可我确一直都相信天意,老天让我们赢,我们就一定能赢,所以我这里有9枚铜钱,向苍天乞求保佑我们冲出重围,我把这9枚铜钱撒在地上,如果都是正面,一定是老天保佑我们,如果不全是正面的话,那肯定是老天告诉我们不会冲出去的,我们就投降。”

此时,士兵们都闭上了眼睛,跪在地上,烧香拜天乞求苍天保佑,这时李卫摇晃着铜钱,一把撒向空中,落在了地上,开始士兵们不敢看,谁会相信9枚铜钱都是正面呢!可突然一声尖叫“快看,都是正面”大家都睁开了眼睛往地上一看,果真都是正面。士兵们跳了起来,把李卫高高举起喊到:“我们一定会赢,老天保佑我们了!”

李卫拾起铜钱说:“那好,既然有苍天的保佑,我们还等什么,我们一定会冲出去的,士兵们,鼓起勇气,我们冲啊!”

就这样,一小戳人马竟然奇迹般战胜强大的敌人,突出重围,保住了军队。后来将士们谈起了铜钱的事情说:“如果那天没有上天保佑我们,我们就没有办法出来了!”

这时候李卫从口袋了掏出了那9枚铜钱,大家竟惊奇的发现这些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由此可见,信心能创造奇迹。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成为天才,在某种程度上说,天才也是普通人,在大多数方面,天才并不比别人强多少。但经过专家学者的总结研究发现,天才与普通人的智商相差不多,但情商明显高于普通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天才都有高度的自信,自信不但使他们的智慧更具有魅力,也能让他们的智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生长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脱离饥饿。奖金丰厚,应答信件众说不一。巨额奖金的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丢出去。

生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并不是问题本身有多难,关键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常常把问题想得太过于复杂化了,人为地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行!放下思想包袱,勇于挑战,你会发现许多所谓的难题居然迎刃而解了。其实创业和生活也一样,有时候很多的问题都是自己在钻牛角尖,有时候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情,如果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去思考,就会发现解决的方法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很多时候,转个角就看到灯光了,相信自己,简单也是一种方法。

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家长的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相信,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持这种认识的家长一般都能比较放手地培养孩子,并经常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行!”幼儿是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发展。

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总结过这一条宝贵的经验。

在1998年的亚运会上,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女子马拉松赛。当12名选手站在起点的时候,古城大成府皓月当空,东方微明。她们当中,还没有人们熟悉的明星。

当高桥尚子在曼谷的烈日下冲过终点的时候,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孩已经成为曼谷亚运会上的第一位赛场英雄。

42公里195米,这段2500多年前古希腊勇士用生命丈量出的艰难征途,成就了高桥今日的辉煌。

2小时21分47秒,高乔用她坚强的双腿把“东方神鹿”王军霞5年前创造的亚洲最好成绩提高了近3分,获胜当之无愧。

曼谷的酷热,让所有人不敢奢望会出现什么奇迹。但高桥创造的佳绩,仅比世界最好成绩慢1分钟,位居世界第四。许多行家甚至评价,这可能是历史上最艰难、最令人敬佩的成功。

安静、秀气,看上去甚至有些文弱,但在漫长的征程里,她始终遥遥领先;10公里过后,回头已经看不到对手的踪影。轻松赢得本届亚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后,她手执国旗,怀抱鲜花,频频向欢呼的观众鞠躬致意,尽显日本妇女的传统风采。

“我早已经预料到会碰到炎热的天气,我知道最重要的是战胜自我,保持信心。”26岁的高桥说。

高桥的教练是培养出去年世界锦标赛冠军铃木博美的著名教头小出义雄,而这次高桥并没有象往常一样听从教练的指导。

小出义雄说:“因为天气炎热,我本来让她压住步子,但她非要尽全力去跑不可。不过她的长处就是从来不愿意和其他选手并驾齐驱或是跑在别人的后面。”所有的日本官员几乎都用“奇才”来解释高桥的成功。

日本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小挂照二说:“我们只期望她赢得金牌,但从来没敢想她能跑出这样惊人的成绩。”

如果不是奇才,又该如何解释她在平生第三个马拉松赛中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毕业于大坂大学的高桥在大学时开始从事田径训练,曾屡次在日本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进入过1500米和3000米的前三名。1995年她师从小出义雄,1997年首次亮相世界田径锦标赛,在5000米中仅获得第13。这一年她参加大坂国际马拉松赛,这也是她参加的第一个马拉松赛,以2小时31分32秒名列第七,这个成绩在当年的日本马拉松选手排名中仅列第15位。

今年3月,她第二次出战马拉松赛,在名古屋大赛中摘取桂冠,2小时25分48秒的成绩令人吃惊,这是日本的全国纪录。之后,她的形象开始出现在日本的杂志上。

谈到最近两年火箭般的攀升,她说:“我感觉自己并没什么改变,我只是按照教练的指示去训练。”

小出义雄却说,他训练的秘诀是每周训练5天,外加每顿让她吃“两斤牛肉”。

这位著名教练曾给高桥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即先拿下亚运会冠军,再到明年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取得金牌,最后夺取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当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给高桥挂上本届亚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块在开幕前决出的女子马拉松金牌时,人们再次记起高桥夺取冠军后自豪的宣言:“如果有机会,我就有信心夺取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冠军。”

高桥尚子的真实经历,也许给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没有能力的人敲响了警钟: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创造奇迹。

在法国的一个公园里,有一个叫约瑟的朋友因为万念俱灰想用自杀了此一生。因为他长得个子很矮、相貌一般、语言也不纯正,更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他感觉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真得活得太累!在这时,他的一位朋友拿着一张兴冲冲地跳进了公园大叫:“约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约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困惑地瞪着跑得满头大汗的朋友:“我会有什么好消息?”“你看,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找拿破仑后人的消息,我怎么看,感觉你肯定就在是!个子不高,说话的口音也对,朋友,真得祝贺你了!”约瑟的眼睛亮了,他大声问道:“是真得吗、是真得吗,天呀,太好了,我是拿破仑的后代!”自此,约瑟充满了自信,做任何事都充满的信心!几年后,他成为了一个企业的总裁。

在一个PARTY晚会上,约瑟的朋友来到他的身边说:“对不起,约瑟,我要向你道歉,因为有一件事我欺骗了你!”“是什么事,我的朋友”,约瑟问。“其实你根本不是拿破仑的后代,那一天,我见你那么消沉,所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来安慰激励你!”“不,我的朋友”,约瑟大声说:“我应该好好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给我带来了生活的信心,对我来讲,是不是拿破仑的后代已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我现在已经取得了成功!”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抑或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一直是积极上升的,可以想象其累积效果是十分壮观的。

智慧箴言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的,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

——艾蜜莉·顾埃

学会积极乐观的对待每一天

乐观的人把生命活得多姿多彩,即使他们可能正生活在逆境中;悲观的人即使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也会觉得生命实灰暗的。如果我们想为生命涂抹上鲜亮的色彩,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晓玲是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女孩,但她从没有让可怕的病魔打倒,一直乐观的生活着,是学校里最为活跃的一份子。在一次学校体检中,同学们知道了她的病情,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们看到晓玲每天都是快快乐乐,而且很喜欢运动,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晓玲有病。

当他们关切的问候晓玲的时候,她只是微微一笑,说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它,只要有乐观的心态,没有什么困境是不能战胜的。

晓玲的病多年前就得到了确证:心动过缓\早博\偷停,每次检查后医生都会对她说:你什么感觉都没有吗?晓玲说:“是啊”,连医生都不相信,他们说这病得这样怎么能没有反映哪。也许是乐观心态的作用吧。

学校里的医生对晓玲很不放心,找到她开始询问:你知道你的病情吗?晓玲笑着说:知道。医生又问:那你知道有什么后果吗?晓玲微笑着回答说:有猝死的危险。医生惊讶的说:你知道啊?!你这病随时都有晕倒的危险。晓玲着说:知道了,谢谢医生。其实这些我早就知道。

每天都快乐的过,感恩和感受幸福,让每天都过的充实,不要让困境吓倒,只要有这样的心态,人生的任何风浪都不会难住你。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多大关系。幸福由自己思想、心态而决定,我们的心可以造“快乐的天使”,也可以造“阴险的魔鬼”。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阴险,你就生活在“悲哀”里;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快乐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里。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丑陋的魔鬼,你就在制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就在制造“愉快”怎么才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呢?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我们享受生活,要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这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至关重要。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善于发现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该放下的放下,学会谅解、宽容。不原谅别人,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要学会放下,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

一个人没多大本事的时候,养自己;本事大了,养家人;本事再大了,造福社区;然后就是造福社会,这个人的生命就很有价值。所以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

心态是我们调控人生的控制塔。心态的不同导致人生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会有天壤之别。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心态是后天修炼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修炼我们的心态来成就我们的事业,改变我们的人生。

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为你唱歌,小草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留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因为快乐的心态会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心里的阴云,阳光会铺满每个角落。

愿我们能带着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在人生中,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青春时期更是不可避免。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有趣的多。悲观是一个幽灵,能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人生中悲观的情绪不可能没有,要紧的是击败它,征服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风卷云舒。”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可看到“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举目只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譬如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夜空明媚;有的人看到的是黑暗一片。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光的灿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自信,一个心态不正常的人让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就要微笑着对待生活,微笑是乐观击败悲观的最有利武器。无论生命走到哪个地步,都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微笑看待一切。微笑着,生命才能征服纷至沓来的厄运;微笑着,生命才能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一点点打开。

守住乐观的心境实在不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以找到,而乐观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悲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乐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宽,选择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一种机智。在诸多无奈的人生里,仰望夜空看到的是闪烁的星斗;俯视大地,大地是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美景……这种乐观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看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守住乐观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就能看遍天上胜景,“览尽人间春色”

智慧箴言:

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最多能持续一天、一月、一年,不会有结果。精神的快乐无涯。所以,要尽你所能,热忱地用爱的光辉来点亮你的心灯。

——阿博都

面对困难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坚强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愁眉不展、束手无策,而是满怀信心的去克服苦难。父母如果能成功的让孩子形成这样的品格,那么无疑孩子的人生之路会有更多成功的砝码。

孩子最初面对世界时是一无所知的,因而到处碰壁,到处都有阻碍,让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愿望,因而他们感到无助,甚至有片刻的“绝望”。

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此时需要我们的帮助吗?如果回答“是”的话,那么我们应当在什么时候,如何提供帮助,并且帮到什么程度为止?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应该完全学会自己应付一个个小问题?

家长们要知道的是,孩子们在最初几年与挫折打交道所形成的经验,会对他以后的生活、处理问题、寻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孩子应该学习尽可能独立地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然而这些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轻松。

孩子们在积极地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慢慢面对问题、接近问题。但前提是孩子们必须有足够的自信认定问题可以解决。

不是每个孩子都生下来就喜欢依赖父母,他们更喜欢独立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穿鞋,自己夹菜,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而且也只有大人允许他们尝试这些事情,他们才会有独立的感觉。比如说,孩子的纽扣系错了,毛衣穿反了,大多数父母立刻就会说“我来帮你”,或者是“这你还做不了。”父母不应该总给孩子这样一种暗示,“你做什么事情都笨手笨脚的”,最好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去尝试新的东西。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要单枪匹马解决问题,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候去调动别人帮助自己。要么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要么找其他的小朋友,找老师,甚至是找陌生人。我们可不希望培养出自闭的孩子,或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孩子。而是要教育孩子有协作的能力,有团队工作的能力,并且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懂得如何体谅与关怀别人。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小孩子把玩具不小心弄到了沙发底下,他的胳膊太短,没有办法把玩具取出来,孩子跑到家长中间寻求帮忙。或许很多大人会毫不犹豫地很快把玩具从沙发底下取出来,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然而更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一个衣架,或者是一个长一点的东西,让他们自己把东西从沙发底下取出来。这样做也符合一句习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孩子们应当学会在危急情况下及时与大人联络,就好像他们碰到生词要查字典一样正常,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即便是有不爱求人习惯的孩子,也要让他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帮助。当孩子确定在危急的时候可以获得帮助,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在解决问题时也更有自信。

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挑战,战胜了挑战就会获得一种荣誉。进一步说: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种像运动员一样的荣誉感。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给意志坚强的人以独特的成功感受。

有些事情孩子能轻而易举的坚持到底(如爬山,把漂亮的小石头搬到家里),然而也有另外一些领域孩子很难调动自己的情绪去坚持:打扫房间,刷牙,倒垃圾。这里面最好不要用一副管教的语气,而是要多费点儿心思以身作则,身教毕竟胜于言教嘛!

任何困难都有一定的解决方法,要让孩子学会与问题周旋,及时认识和发现错误,并且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到了“无力回天”的时候了。毕竟,我们都不希望教育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比如车钥匙不小心卡在车门上,我们需要停下来考虑一下:是拿错了钥匙,还是开错了车?这种停顿会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这种面对问题时先不操之过急地采取行动,而是用点时间冷静思考一下的性格,是需要我们从小培养的。

每当我们马上想帮助孩子的时候,应当先试着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孩子说:“可以再试试别的方法”,仅仅一句简单的话,就会给孩子一种启发,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它会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另辟蹊径的勇气。一旦孩子能够将这句话融入个性,它就会帮助孩子们在无限纠缠的混乱中学会摆脱。

军军是个有一些独生子女常见的小问题: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玩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看到别的孩子都学一些特长如弹琴、画画、跳舞、书法,自己心里就痒痒的,想去学,但每个事情,遇到困难就不想学了,比如学琴坐久了就说屁股痛,学书法,觉得自己画得不像,就不画了!真是让人没有办法!?

军军的妈妈为此很头疼,于是根据军军的自身特点,让他去学滑轮,学好后,再去学骑赛车。家附近的体育馆有小孩子滑轮培训班!每周六、周日都开课,一天四个小时,军军真的要进学习班去滑,那肯定就会面临到困难:会摔跤,会出血,最大的困难当然就是难以坚持下去!

于是妈妈给军军讲了很多成功人士战胜困难的故事,用来激烈军军的斗志。

七届环法冠军阿姆期特朗是个睾丸癌患者,但他勇敢地克服的疾病的折磨,多次登上冠军宝座。

还有一个叫朗朗的男孩,还是2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从小跟妈妈一起生活,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滑轮和自行车,每天下午他就跑到操场去看别的小孩子滑滑轮,在操场学滑轮的孩子有6个,等他们滑完回家后,朗朗就从窗子里爬进孩子放鞋的小房子,穿上别人的鞋子到操场滑!

穿着别人不合适的鞋子,小朗朗经常摔跤,膝盖被捽得流出了红红的血,但他还是坚持滑,朗朗捽倒,又爬起,爬起来,又开始滑。最后一位神父看朗朗太可怜,就给他买了双合脚的鞋子。有了滑轮鞋,朗朗更加努力煅炼,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去学滑轮,五年后他参加全美国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军军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后,深受启发,决定也想这两个小英雄学习,面对困难坚持到底。

智慧箴言: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孩子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中国有句古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对世界没有认识的孩子或青年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勇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成年人思想里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些条条框框往往抑制了成功。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正在审议斯米勒设计的实验方案。教授们看清楚米勒的实验方案后,不禁大吃一惊:年仅20岁的米勒,竟然想在容器里人工合成氨基酸!

教授们都警告他:“年轻人,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虽然米勒的方案在一些教授看来只不过是个荒唐离奇的梦想,但米勒充满自信:“只要我们能模拟出原始地球的还原性大气,再模仿当时经常电闪雷鸣的自然条件,就很有可能产生氨基酸!”血气方刚的米勒不顾教授们的反对,坚持进行实验。

米勒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大玻璃容器。为了保证实验制成的复杂化合物一定不是活细胞形成的,他先把仪器抽成真空,并用130℃高温连续消毒了18个小时。然后,再通入氨、甲烷、氢气,这些气体混合的比例与推测的原始大气基本相同。接着,他在另一个同样消毒过的玻璃容器中将水煮沸,形成的蒸气经过一根玻璃管进入第一个玻璃仪器中。在蒸气的推动下,氨、甲烷和氢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又经过另一根玻璃管回到沸腾的水中。米勒让第二根玻璃管保持冷却状态,因而蒸气在尚未滴回原来的容器前就转变为水了。

现在,米勒只需要时间和认真的观察。他发现,水和空气开始时是无色的,但是到了一天晚上,水变成了粉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的颜色越来越深,直到最后成为深红色。

经过漫长的110个小时之后,容器里氨的浓度迅速下降,氨基酸的比例则持续上升。一个星期过去了,实验的第八天,米勒终于得到了期望的结果:在这个容器里面,出现了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重要的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和丙氨酸是构成各种蛋白质的19种氨基酸中最基本的两种,也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

就这样,一个新的科学奇迹诞生了。米勒把小小的容器变成浓缩了的原始地球,重演了几十亿年前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演变,展示了原始地球合成有机物的生动图景。人工合成氨基酸的成功,震动了整个生物学界。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征途上,人类又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假使米勒在教授的权威下犹犹豫豫,害怕失败,那么他就不能成功的合成氨基酸了。

有一位跳高选手,一天,他照例来到训练场,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叹息连连,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教练平静地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如实回答:“我只要一踏上起跑线,看清那根高悬的标杆时,心里就怕。”突然,教练一声断喝:“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教练的厉声训斥,让他如梦初醒。他撑起跳杆又试跳了一次,一跳而过。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横亘着一道道横杆,倘若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势必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只有坚定信念,心无杂念,鼓足勇气,突破心障,才能像这位跳高选手一样不断地超越自我,跃上人生之巅,达到更高境界。

所以,家长们不要为孩子画地为牢,要让孩子自己主宰人生,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做成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

但是,现在的孩子常常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这是什么原因呢?

1、环境的改变。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2、父母性格的遗传。

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3、不愉快经验的影响。

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成人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4、父母教育方式错误。

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胆小、恐惧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带领孩子多接触外界。

因环境影响而造成孩子胆怯、怕事的,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如带孩子外出作客;带孩子到军营去观看解放军叔叔训练的场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和他们一起游戏等。

2、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地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应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3、多鼓励、多激励。

当孩子独立做完某件事时,不管结果怎么样,成人应尽量多给予鼓励,切忌讽刺嘲笑,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多给他讲解放军、科学家等如何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和好成绩的故事,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励孩子的勇敢精神。

4、多让孩子做简单的事情。

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爸爸妈妈应尽可能地陪孩子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爸爸妈妈因事不能陪孩子一起玩,可以规定他们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并要注意安全,如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切不可用可怕的事物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里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使孩子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毅力。

智慧箴言: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具有自信的,这些品质都是孩子成长必备的。——杨广德

别让他人的否定毁了孩子的信心

朝朝在学校闯了比较严重的祸,并被开除了。当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时,他以为一定会受到责骂。可是母亲只是说:“既然事情都发生了,后悔有什么用呢?关于这次的事,我想,你一定有你的想法才会这么做,我没有话说,我想学校可能不再收留你了,对将来,你要好好地考虑。”

这使朝朝感到十分意外,并由此幡然醒悟,最终脱离了劣等生的行列。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母亲当时对他横加指责,那么他也许永远不会抬起头来。

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讲分量很重,我们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孩子。

莉莉是个聪明伶俐的学生,能言善辩,能歌善舞,文才好,绘画好。一次老师为了挑选一个得力的领读小助手,亲自设小考场,她读完后,老师了她三个字的评价:“不行啊!”而把领读员的任务交给了另一生。其实,老师的本意是作为领读员,莉莉这样的朗读水平还不够。然而,对莉莉而言,老师毫不委婉的评价等于在朗读这方面给给她判了“死刑”,即全盘否定了她。以至于后来老师虽竭力重新评价她的朗读水平,以挽回她几近失去了的信心,但仍未能“起死回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莉莉几乎每次都举手,而且滔滔不绝,除了朗读课文。直到两年后,莉莉才逐渐走出那个失败的阴影。为此,老师追悔莫及,责问自己怎么能这样轻易去否定一个自尊心、上进心那么强的好孩子。

妈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而老师的一些话也能改变学生许多,影响学生许多。所以身为教育者,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孩子的说法、想法或者做法。

也许成年人挨了领导的批评,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会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奋斗,以求更好的业绩,但是孩子一般缺乏一股化耻辱为力量的冲动,过于严厉地责备他、讽刺他,绝对不会造成正面影响。

有个学生叫赵明,贪玩成性,经常拖拉家庭作业。有一回,因为他数学试卷没签名,所以被个班主任拉到办公室很狠骂了一顿,但他不好好承认错误反而说谎,说家长不肯签,一会儿又辩解说自己昨天挂了盐水,所以没订好也没签名,老师打通了他爸爸的电话,才知道全是一派胡言。于是老师忍无可忍,便把没出息、老师讨厌你之类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一股脑儿泼给了他!当天下午,赵明就逃学了!家长找,老师找,学校找,田野里也四处找寻,影响十分恶劣。

这件事虽说孩子有一定的责任,但关键还是怪老师责备得过于严厉,再怎么着,也不应该对孩子发那么大的火。如果当时老师能静下心来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果一定不会是这样。由此可见,责备过于严厉,只会伤害孩子,不利于他们的进步。

刘玲是个12岁的小学生,曾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钢笔字组一等奖。但是,在报名参赛前,她对自己写字毫无信心。当时,妈妈建议她参赛,可她说什么也不肯,而且没有理由。妈妈并没有因此而无端责备她,只是轻轻地问:“玲玲,你的字写得那么好,为什么不参加?”“妈妈,我真的不想参加。”还是回答得很肯定。“为什么呢?”妈妈追问。“我觉得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得出她非常消极,甚至有点委屈:“我上次参加过,没有得奖。”这下妈妈明白了,原来三年级时她参赛过,但失败了。看着眼前这个聪明文静、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妈妈微笑着但很肯定地告诉她:“你上次没得奖又能说明什么呢?第一,你没得奖,不等于你就比别人差。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第二,现在的玲玲已不是从前的玲玲,以前得不到奖,不等于现在也得不了奖。第三,各人的眼光不同,我觉得你进步很快,字写得很好,所以我对你有信心。”一席话,说得女儿展开了笑颜。以后她勤学苦练,写字实力渐渐凸现,以至后来在学校开办的书法班上脱颖而出,最终她在比赛中以傲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如果当时妈妈对这件事不闻不问,也许她就这样失去了进步的契机、成功的机遇;或者不问清缘由,只是责备她一通,后果又将会怎样呢?只会让她更委屈,更消沉。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严而有爱”。孩子成功了,我们要给予表扬;孩子进步了,我们要不断鼓励;孩子犯错了,我们当然也要批评责备。但责备不是无端的漫骂,也不宜于过分严厉,那样只会伤害我们的孩子。我们应当知道:责备不仅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更重要地是,让他进步!

智慧箴言:

“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

——拿破仑

只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孩子可以做到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自卑的孩子。自卑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也有碍于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同样的境遇,悲观和乐观的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如果只有一个柠檬,乐观的孩子会想到做一杯甜美的柠檬水,而悲观的孩子就会报怨自己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柠檬,于是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溺在自怜之中。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一次音乐会,他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可是欧利·布尔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

“这就是生活,”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说,“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这不仅是生活,这比生活更可贵——这是一次生命上的胜利。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我们会把威廉·波里索的这句话告诉孩子,让他从小懂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之间的区别。”

所以,要培养孩子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请遵守这一条规则:

“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的时候,让我们试着去做一杯柠檬水。”

著名诗人道格拉斯·马罗区曾说过: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

让公路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

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

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一名

孩子的乐观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每天愁眉苦脸,那么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一定是晦暗的。如果父母每天都积极乐观的生活,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自卑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孩子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自卑感强的孩子,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造成孩子自卑性格的原因比较复杂,即有个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动辄就训斥子女“蠢驴”、“笨猪”、“朽木不可雕也”,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导致自卑;教师把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无意中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社会舆论对个别差异的评头评足,说长道短,也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自我评价的偏颇,如有些学生受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额角小的人天生笨”“女生天生不如男生聪明”等,或者不能冷静地分析和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自怨自艾,也会丧失自信而导致自卑。

如果您的孩子存在消极自卑的情绪,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给孩子更多的爱。

父母首先应以乐观的情绪、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帮助孩子摆脱痛苦、失意的情绪,给以精神的支持,让他意识到父母在爱护他,使孩子知道把手伸向别人是有勇气的表现。

2、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具体做法:让孩子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教孩子懂得生活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各自经历的痛苦不同而已。借助榜样的力量。可经常给孩子讲电视、小说、现实生活中的和他同样具有自卑心理的名人的事例,增强孩子的抗挫折意识,激发抗挫折的勇气。

3、发掘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如成绩一般,却能唱好听的歌;个子矮小,却能画好看的画等等,在优势方面使其获取成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4、改变形象。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5、语言暗示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6、预演胜利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7、发挥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8、储蓄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9、洗刷阴影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10、逆向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1、降低追求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12、正确地补偿自己。

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为了能克服自卑,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积极的心理补偿:一是“勤能补拙”。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补短。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屡见不鲜。我们读达尔文、培根、亚里斯多德等人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格和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个人的某些缺陷造成的。像拿破仑是因为身体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像苏格拉底是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所以,人们的缺陷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关键在于自己愿意不愿意改变。只要我们能下定决心,讲究方法,因势利导,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上述规律,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逐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家长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则就不一定能成功。家长要多教育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其它方面,要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感,他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母亲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母亲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子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不扬而十分敏感。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是一个大猩猩一样。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方面都不行。但他没有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爱因斯坦在校时被称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爱迪生的绰号叫笨蛋,是学习劣等生;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曾排在第42位;丘吉尔则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家长可以用事实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智慧箴言:

当你喜欢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自卑——罗曼·罗兰

教会孩子勇于战胜自身的缺点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一些优点,少一些缺点。对于孩子的缺点,一些家长采取极端的手段,非打即骂,想以高压政策使孩子改正。却不知现在的孩子大多存有逆反心理,你越是打他骂他,他越是不改正缺点。即使改了,也维持不了多久,以后仍然会犯老毛病。

家长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缺点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缺点转变为优点。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些荒唐,但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的缺点实不足取,但如果认真研究,就会发现孩子的缺点里面有可利用的优点,让孩子缺点中的优点放大出来,优势战胜劣势,孩子的缺点就变成优点了。

那么,怎么才能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呢?家长可以参照以下的意见:

(1)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

根据孩子缺点的恶劣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大多数孩子都有撒谎的缺点,犯了错误故意隐瞒,让家长搞不清事实真相。孩子撒谎当然是致命的缺点,但如果辩证地分析,孩子撒谎的背后,也有可以转化的优势。孩子做错了事情对家长撒谎,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孩子害怕家长批评,想自己悄悄改正,二是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因与家长不同,会被家长认为是做错了事情。如果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又对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不会对家长撒谎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善于撒谎的孩子有头脑,有思想,有独立解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看到这个优势,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撒谎频率,事情的严重程度,对孩子进行引导。例如,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却对家长说是猫碰的,而猫一直都在家长的眼皮底下,根本没有“作案”的时间。家长就可以对家猫说:“猫猫,花瓶是你打碎的吗?啊,你不肯认?没有关系,这样的小事情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花瓶打碎了再买一个就行了,撒谎可不是好习惯,我知道你以后不会再不小心打碎花瓶了,你可要想到做到啊!”孩子听了,自然知道家长原谅了他,以后定会小心,不再打碎花瓶,如果真的打碎了,也不会再撒谎。再例如,孩子考试考得很糟,却对家长说考得很好,家长引以为荣,四处宣扬,后来才知道孩子撒谎,弄得家长很没面子。这个谎撒得就有点大了,让孩子悄悄改正就不足取了,应该好好跟孩子谈一谈:“你想让家长为你自豪是正确的,但不实事求是就是错误的,你应该继续发扬想让家长为你自豪的精神,但要用实际行动,要用真正的成果,而不是虚报浮夸。”这样,家长在批评孩子缺点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他的动机是好的,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把好的动机发扬光大。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孩子在为家长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给家长额外捎一些家长喜欢吃的东西,然后留一小部分钱自用,向家长报账时抬高那些东西的价钱。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但如果辩证地看,这里面又包含着孩子对家长的一片孝心。因为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家长,在家长享受快乐的同时,他也从家长那里分享一部分。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对症下药了。发现孩子这样做了几次之后,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想着我,很让我感动,但反过来一想,你买东西花的还是我的钱,你只不过是跑跑腿而已,我就又不太感动了,如果你能用自己挣的钱给我买东西,我就会真正地感动,而且会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孩子听了之后,就会深受鼓舞,以后会渐渐改掉这个毛病,并在心底里种下一个念头:“我要挣钱,用自己的钱给家长买东西,让他们感动,让他们自豪。”这样,孩子的缺点就被优势淹没了。

(3)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

随时随地地分析孩子的缺点,通过缺点中的优势与劣势对比,让孩子懂得应该怎样排除缺点中的劣势,发挥缺点中的优势。比如,家长在和孩子逛街时,孩子与同学碰面了,在和同学的谈话中,孩子对同学撒了谎。等孩子的同学走后,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分析。一般说来,撒谎不是好习惯,但辩证地看,撒谎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撒谎有几种类型,有善意的谎言,撒谎是因为关心对方、爱护对方,比如一个人得了癌症,为了不让病人难过,就要对病人说病人得的不是癌症。也有正义的谎言,撒谎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保护他人。比如一个人被坏人绑架,如果不撒谎把坏人骗到有警察的地方,那个人就会被坏人害了。这两种谎言是可以撒的,而那些损人利己的谎言则不可以撒,那些是恶意的谎言。说完这些,再问孩子:“你刚才撒的谎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你认为你刚才的谎可以撒吗?”孩子是有主见的,是有辨别是非能力的,他自然会承认自己刚才撒的谎不是善意的,以后会知道什么样的谎可以撒,什么样的谎不可以撒,缺点就能转化为优点,在关键时候,说不定还会用撒谎保护自己。

(4)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

家长故意设局,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缺点的致命之处,使孩子醒悟,彻底改正缺点。比如,孩子做事一贯草率,马马虎虎。这个缺点非常致命,如果不改正,将来会影响孩子一生。针对有这个缺点的孩子就可以多次设局。比如,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一贯潦潦草草,没有顺序,总是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家长就可以把孩子最急需的东西藏起来,让他找不着,让他急上几次,再教他有条不紊地做事情,让他把找不到的东西找到。这样多次设局,孩子会对自己的缺点深恶痛绝,渐渐地就会改掉缺点。

家长们要记住的是,每个人都有缺点,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缺点后不要大惊小怪,只要耐心的加以引导,孩子一定会不断克服缺点,走向完美和成熟。

智慧箴言:

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

——德谟克利特

过于规矩的孩子可能成为大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从小文静腼腆,见到生人不敢说话,也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大家都夸这个孩子乖巧懂事。只有以为学过心理学的老专家,觉得这个小女孩的性情太过内向不是好事,果然,在女孩长大后,因为一点小小的感情挫折就进了精神病院。

小孩子吵吵闹闹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是难免同他人发生争吵和矛盾的。如果一个孩子永远也没有同别人吵过架,那么不是说明这个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是说明这个孩子过于懦弱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主见。

小明一直是老师眼里的乖宝宝,经常是全班孩子都被老师训,惟独他是例外。小明的妈妈对此很担忧,认为儿子过于老实,甚至不敢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一天,妈妈接小明回家,看到一个男孩子正骑在小明脖子上,于是妈妈半真半假地大喊一声:×××,你欺负我儿子?

事后,妈妈问小明:你喜欢他骑在你身上吗?小明:不喜欢。妈妈又问:那你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小明:我如果动的话,他就要摔下去了。

“我如果动的话,他就要摔下来。”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语言,无疑小明的谦让、随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如果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孩子还有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经历过交往挫折,一旦与别人冲突便会出现退缩或一味忍让行为;过分关怀呵护或给孩子定的“规矩”太多,都会让孩子在与人交往时畏手畏脚,甚至连正当权益都不敢维护。

无论是哪一类原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和耐心等待他的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不要凡事都持忍让迁就的态度;

在生活中,要让孩子能独立自主地作出选择,自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大胆说话,家长应多用“你觉得应该怎么呢?”“妈妈是这样想的,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孩子能更好地听进家长的建议。

老实的孩子通常温柔、体贴、谦让,在家这样的孩子无异于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是,上幼儿园之后,受欺负怎么办?走上社会,不适应压力和竞争怎么办?

有一个两岁的男孩儿,特别懂事可爱,妈妈生病了,他会帮妈妈拿药拿碗,会摸着妈妈的额头说:“妈妈没事儿,不烧了。”……大家都说他很老实,很多人都认为他将来会吃亏,所以妈妈常常会心痛他,不忍心这么懂事的孩子吃亏。他从不抢人家的玩具,但他的玩具被抢了好几次,在游乐场他每次都排队上,总是有个别插队的小孩,他总是让给别人,有时上了一半,他又退回来了。有一些特别“精”的孩子,发现他很好欺负,每次都插在他前面,结果他辛苦排队也玩不上几次。有些人当着孩子的面说他老实,说他胆小,告诫他要吃亏的。他也听得懂,心里很难受。

孩子乖到这个程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建议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比如遇到有小朋友插队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这样表达“你要排队,不然我不高兴了”等等之类的语言,要让孩子懂得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尽量不让孩子经常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让他慢慢学会为自己争取。

其实,这种小朋友在小朋友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他的宽容会减少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比任性的孩子受欢迎得多。但孩子的这种谦让、宽容或者说是小绅士风度应该是有原则的,遇到比他小的孩子或者老年人,应该鼓励他谦让(让座,让位,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是同伴之间,那种谦让应该是一种有竞争的谦让。

人的性格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这仅仅代表性格的两种心理取向,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性格的不同有先天遗传因素,在医院的新生儿房里,有的宝宝哭个不停,有的则很安静,自顾自地睡觉,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类型不同。这种生理基础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发展倾向。虽然性格有先天遗传的基础,但后天环境仍然是影响性格形成非常重要的因素。

过于规矩的孩子内向者偏多,这与大人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散步,见到一个小女孩,爷爷说:“瞧这小姑娘,多听话呀,一点都不闹。”奶奶接着半真半假地对孙子说:“你要是有她一半乖就好啦!”

家里来客人了,爸爸正和客人说话,孩子兴冲冲地把作业拿给爸爸看,爸爸很不耐烦地摆摆手:“去去去,大人说话呢,别添乱!”

孩子是敏感而又善于学习的,他们很快就能够学会按照大人的喜好去行动,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博得成人的喜爱。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不再表达自己,渐渐朝着内向性格发展。

内向的孩子不大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将使他在各种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说:幼儿园诗歌朗诵比赛,外向的孩子会主动要求参加,内向的孩子,却很少主动去争取这种需要在众人面前展现、表达自己的机会。如此发展下去,将给他们成人后的社会生存造成困难。

同时,由于内向的孩子不懂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容易受到别人的忽视和误解。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只好将所有的烦恼、忧愁、痛苦压抑在内心深处,独自一个人扛。这样做的后果,又会导致别人更多的误解和忽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人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

让内向的孩子走出这种恶性循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那么,家长该怎样才能帮助内向型的孩子呢?

1、多让孩子参与日常事务。

家里有客人来了,不妨让孩子学着去接待客人,如帮客人拿拖鞋、端茶倒水等,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唱歌并表扬他,让孩子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家长出去串门时,尽可能把孩子带上,可以让他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从中学习社交礼仪和规矩。

2、多交往外向的孩子。

可以把别人的孩子请到家里来玩,逐步发展到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刚开始时,最好先把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请到家里来,因为内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在一起时,容易产生自卑感,经常会冷冷地在一旁观看,不积极参加游戏。因此,应等孩子和内向孩子的交往产生愉快体验之后,再扩大交往范围,过渡到和外向孩子一起玩。

3、给孩子展现自己的忌讳。

如利用孩子的生日,邀请朋友聚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节目。

4、帮助孩子做好充分准备。

提早训练,延长准备时间,让孩子对幼儿园或学校的功课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多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邻居家借东西。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遇到问题要尽量让他独立解决,同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及早解决。

6、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指责孩子太老实、没出息,或当着外人面说孩子不大方、见不得人等。这种责备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使他更加内向。

智慧箴言: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冰心

过分保护会让孩子失去该有的自信心

面对弱小的孩子,家长不由自主的会对他们过分保护。孰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它给予孩子的心理暗示是“你不行,我来保护你”!渐渐地孩子应有的自信随着您的保护会越来越少,依赖性越来越强。众所周知,主宰一个人命运的,不是财富,而是勇气和自信。

在美国有这样一幅图景令我们深思:去加勒比海的豪华游轮的乘客开始陆续上船了,人人都背着旅行袋,兴高采烈,在佛罗伦萨的阳光下,显得健康而有朝气。在一群游客中,有一家人最吸引人们的注意。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对夫妻带着4个孩子,孩子都是中学生的样子,其中一个女孩是瘸的,而且瘸的很厉害,人们不禁多看她几眼。但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不是她的瘸,而是她背上背的包袱,里面都是她的旅行用品。

如果她一人旅行到不奇怪。但是,她身边的兄弟姐妹都比她强壮高大,他们轻松的背着自己的背包,很坦然的的跟在父母后面上船。他旁边的父母也丝毫没有照顾自己弱女儿的意向。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就是美国父母的做派。他们认为,由于孩子身体上有缺陷,很容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畏惧之心,甚至悲观失望。家人如果对她特意呵护,只会加重他这些感觉,使她对自己失去信心。

父母们,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成长去实验自己的能力,才能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让我们不要成为包办型的家长,让我们做绿色健康型家庭教育。

一位即将毕业的某大学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生却一口回绝。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做饭、不会买东西、不懂得与别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来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其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儿一样;还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之心,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实行了直接、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和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从家庭内部来说,子女教养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子女教养成功对父母是最大的奖赏和鼓励,他有效地促进了青年父母的成长,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生活满意程度,也是深化父母之间感情的有力因素。

虽然都知道子女教养的重要性,但很多父母爱孩子,却不知如何做,替孩子做了许多事,操了许多心,却不知某种程度是害了孩子,好心没办好事。过分保护就是父母经常犯的错误之一。

过分保护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过分限制(限制自由)。

包办代替是指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做许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反而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吃饭了,母亲却要喂孩子,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母亲却替他穿,似乎总是怕孩子做不好,不忍心让孩子面对困难,又怕耽误时间。

过分控制指父母对孩子实行直接的和尽可能的完全的控制。担心孩子跑来跑去有危险,所以尽可能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被限制在卧室或起居室内,或限制在自己身边,充其量不能超出自己的视线。孩子想到户外去自由活动或到邻居家找同伴玩耍总是不被允许。这样,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都被切断。即使外出,也总是牵着孩子决不撒手。不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触和游戏,似乎唯恐受人欺负和受到不良影响。有些母亲甚至禁止父亲管孩子,似乎只有把孩子完全放在个人控制之下她才满意。这种母亲对孩子是绝对权威,强调孩子要听话,要服从,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断进行“审判”和惩罚,经常发出各种指示和禁令,如不许淘气,不许闹,不许乱跑,坐着不许动,手不许这儿摸那儿摸,身体要坐直等。在我的诊室就经常出现这种情景,有时父母两人一起纠正一个孩子,“不要乱动”,“看着医生”,“声音大点儿”,“没礼貌”等,没完没了地指责和纠正。

过分保护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性过强。

由于父母不给孩子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生活中始终是个行动的低能儿,连一些简单的生活也不会料理。有些孩子甚至在考上大学后,还要妈妈亲自去照顾。

2.社会交往能力极差。

由于在儿童时期父母害怕孩子被人欺负、被坏孩子影响等原因,导致孩子没有从小形成自己的交往经验和技巧,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过于内向害羞,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社会环境。

过度保护下长大的青年,学校成绩可能优秀,但一出校门踏入社会就会碰到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知识和技术无法发挥。因为他们一点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会跟别人互道信息和配合协作,更谈不上组织才能。

3.心理极端幼稚。

隔代教育的孩子对祖辈过分依赖,使感情完全固定在老人身上。使他对其他人不能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系,甚至对自己的父母情感也不深。

4.自私自利。

在家里一贯处于中心或第一的地位,使孩子产生牢固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模式,不了解别人,更不会关心体贴别人,从来也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儿童时期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为成年后极不健康又极难改变的性格的核心。

5.责任感淡漠。

过分控制造成孩子经常不自由和受压抑的体验,有时便爆发为不可控制的冲动,各种不顾后果的违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便出笼了,逃学、斗殴、说谎欺骗、偷窃等在过分保护的儿童少年中是常见的。这种行为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一种解脱,行为本身伴有冲破约束的快感。这样一来,每次行为都被快感所强化,所以很容易成为习惯,孩子在过度保护下生活,似乎什么都能得到满足,但牺牲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使孩子感到不愉快、不舒畅。但是不知道他的不顺心、不愉快是怎么来的,只能体会到发泄性的行为能使他获得快感。因此,这种孩子往往有盲目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事后,孩子也知道不对,但隔些时候还是照样发作,累犯错误却不知根源何在,想改过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家长和教师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如果让孩子脱离父母一段时期,例如,到夏令营去生活几个星期,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就会暂时得到发挥,自由不受限制,好奇和创造受到鼓励,不负责任的行为自然就减少甚至消失了。

6.一面抱怨,一面依赖。

过度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强烈依赖感。生活细节也需父母代劳,精神上也就谈不上独立,而只有情感上的依赖。这种孩子到了青年期离家住校读书可以诱发抑郁症(离别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寝食不安,无精打采。而回到父母身边便恢复。所谓思家病、怀乡病,说的就是这类情况。有些父母除包办代替以外,还对孩子的独立自由干预和限制过多,这就引起孩子不愉快和对父母的不满。强烈的依赖和高度的不满二者同时并存,叫做两价性依赖。这种心理一般在童年早已埋下根苗,而在少年时期便开始明显化和尖锐化。在有些人,两价性依赖已经成为他们性格核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待人处世中有恒定的表现,这就构成一种冲突性格。无论如何,两价性依赖的人容易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也就是患神经症。两价性依赖最先限于孩子和他的父母之间,后来很容易扩展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例如,这种人对领导也有两价性依赖,一方面事事依赖领导出主意下指示,领导一天不在,便感到失魂落魄,工作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又容易对领导不满,怨恨领导管得太多太死,对他的才能不重视,对他的职权不尊重,等等。又例如,这种人结婚后对配偶也有两价性依赖,即事事依赖配偶,感情上离不开配偶,同时又像抱怨领导一样对配偶不满,抱怨配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自由活动的余地。

严格的讲,过度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精神虐待,一种伤害,父母在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鹿,他们自由地生活着,但是,有一群恶狼常常冷不丁地吃掉一些鹿。为了保证鹿不会受到伤害,当地居民组成了一支杀狼队伍,九年里,打死了6000多只狼!鹿由于再也不会受到伤害,大量繁殖,结果森林却被吃光了;同时,由于生病的鹿也得到保护,疾病却在蔓延着,使更多的鹿遭受不幸,多么让人痛心哪!人们想保护鹿,却适得其反,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奉劝天下的家长,千万不要过分保护、溺爱孩子,要知道,孩子终要离开你的怀抱,如果不让他锻炼出一双坚硬的翅膀,是无法在人生中展翅翱翔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由于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于是父母就在指导孩子的时候把作业完全包办下来,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自学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每个父母的本意都是好的,认为孩子太小,不能承受这样重的课业负担,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养成根深蒂固的懒惰心理,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影响了考试成绩。有些孩子常在考试后说,有些题我不会做,平时都是妈妈帮忙,现在没有妈妈帮,只好硬着头皮做,结果也没做出来。

过分保护还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大学后都不会叠被子,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就等于折断了你孩子高飞的翅膀!

智慧悟语:

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扫干净,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平平安安,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孙蒲远

不要拿孩子和他人比较

现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呈增多的趋势,其中以高中生居多,占总数的70%,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神经哀弱和强迫症等。据分析认为,引发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社会不良影响大而心理排解少。

扬扬的妈妈一说起儿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老姐们儿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

除了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外,生活上小飞的爸妈真可算是无微不至了,再困难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然而,小飞和爸妈却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由于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过大,喜欢用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攀比,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于孩子心理的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种,外驱力来自于环境,内驱力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形成追求的目标,而外在压力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使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了一名乘客而不是司机。

2、不了解孩子之间没有可比性。

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3、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个别差异,不要拿他与另一个孩子比较,即使是兄弟姊妹也要避免。

在比较中,孩子无论比较的孩子还是被比较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

1、经常被比较为不如人的孩子常会表现:

丧失信心、退化或幻想、仇视或敌意、害怕被遗弃、攻击别人的缺点、为赢而不择手段等行为。

2、经常被比较为比人强的孩子会表现:怕退步的焦虑、担心失去手足朋友的情谊、凡事求完美而造成压力、骄傲自大或不合群等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教育的影子。

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攀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对家长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其次,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面前。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还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心理伤害极大。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不妨冷静下来,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老想他的这不好那不好。调整好你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成成有一位好妈妈,因为她的妈妈从来不拿她同别的小朋友比较。

一天晚上妈妈女儿去奶奶家练琴,成成照例是玩玩弹弹,不时偷个懒,讲点条件。奶奶见成成这样,就又教育了她两句:“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你看哥哥练琴多认真,你怎么就老想玩呢?”之类的话。练完了琴,爷爷把成成叫到身边:“成成,给你拿了乒乓球板子,你练颠球了吗?”成成回答:“我没时间。”然后就跑开了。爷爷接着问:“你一天都干什么呀?你比哥哥还忙吗?你看哥哥现在打的多好呀。”成成没有搭理爷爷,继续在小屋找她爱玩的玩具。奶奶不依不饶,问成成的妈妈:“成成的唐诗背的怎么样了?我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孩才3岁,就会背唐诗三百首呢。”成成的妈妈已经很长时间没让女儿背过唐诗了,她觉得女儿太累了,所以没回答婆婆的话。过了一会,她借口带女儿出去看跳舞,拉着成成赶快出了门。

成成的妈妈讨厌听到拿成成和别的孩子比较的话。她一直觉得现在的桐桐已经很辛苦了,要在幼儿园学舞蹈,要学钢琴,练钢琴。很多时候,成成想玩,却挤不出时间。现在的孩子们因为入学等压力,要多学太多东西,即使如此,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文武全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或许平凡普通,但他一定有自己的优点,和他自己相比,他每一天都在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可能要求你看到别的孩子会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会什么。因为你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孩子的一个闪光点。你怎么能够要求若干个孩子的闪光点都集中在你一个孩子的身上呢。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只要孩子能做好自己,家长就应该感到知足。

智慧箴言: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

——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psVmgC/LwZiLhsakVBxA1ua2gHK8MvwJOxUeaUD+82DPoj+ymQoY3ozBJN3CGi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