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增加男孩艺术修养

一个男人可以没有钱,却不能没有良好的修养。良好的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修养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艺术欣赏和才艺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如果一个活动可以对于男孩气质的养成有益处,那我们做家长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这些,至于他有没有天赋则另当别论。

塑造具有优雅品质的男孩

纵观世界上的艺术家音乐家,很多人都是从小开始接受艺术的熏陶。男孩多喜欢户外活动,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艺术鉴赏,父母要有耐心,不能强硬的要求孩子,而要让孩子感受到艺术的美感,让男孩自愿的放弃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而选择在家里感受艺术的魅力。艺术教育可以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从艺术中孩子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训练用眼、耳或肢体去感受和观察事物,使孩子对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发掘,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1、艺术教育的作用

(1)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

(2)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欣赏璀璨、辉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织锦艺术,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增加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激发孩子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

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还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是观看、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孩子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不但激发了孩子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还提高了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尤其是舞蹈和艺术体操等表演活动,可以锻炼和加强孩子身体健美的谐调性,从而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造就乐观豁达的性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3)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中,使孩子懂得敏锐的用眼去观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体会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

孔子最爱观赏壮丽的江河和雄伟的高山。每到名山大川,必留连忘返。有一次弟子问他:“老师,你为什么总爱在大江大河前一动不动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劳累,好像总也看不够,我们怎么看一会儿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呢?”

孔子回答:对于我来说,这大江大河是最受看的东西,你看这滔滔江水日夜奔腾,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神态和面容,此时之水已经不是彼时之水,从这水中我看到了变动不居的“道”。这水以自己的躯体滋养两岸的植物、牲畜和人类,自己总在付出,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所以最有德;这水虽然不时遭遇险恶的高山和深谷,却从不畏惧,总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对,所以最勇敢;这水,每当填满深谷和浅坑,就变得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所以最公平;这水,纵然千回百折,却始终指向东方,从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实;这水,总避高就低,遇到障碍便绕行,所以最智慧。正是由于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见大水,必留连忘返。

可见,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就像孔子那样,从一种景色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和意味,也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平时经常有人说:“给我一双慧眼吧!为什么你看到了,我怎么没看到?你想到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其实这就是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上升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将来的问题,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发展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孩子在感受艺术美的时候,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这种认识是富于理想和创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记忆到人的脑海中去,而且会显的更加深入和持久。这种激情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孩子个性和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作用。个性是社会组织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艺术课程是最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的课程之一。

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孩子,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作为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正是本着这一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性,它关注的并非单纯是有关艺术知识极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经常表现出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追求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心动神驰的体验、脱俗的品位、广阔的胸怀和伸张正义的勇气。

2、怎样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不一定要上专门的“艺术班”,也无需按成人的意愿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否则,会适得其反。应该把艺术教育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

怎样通过一日生活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呢?

(1)培养孩子爱好艺术的情感。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环境,家长对“美”的浓厚情趣都可以使孩子直接受到熏陶和感染。心理学家指出: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的“父母意识”,即由父母或相当于父母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会自动播放。这种播放具有贯穿人生始终的强大影响。比如,父母喜欢音乐,理解音乐并善于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家长的喜爱自然会感染到自己的孩子。

(2)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倾向。当发现孩子喜欢画画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带他多看别人的画,家长自己最好能通过画画把事物表现出来,使孩子明白,可以用笔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然后,再为孩子准备纸、笔,有意识地带他画,教他用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孩子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对此,家长不要性急,要循循善诱,应尽量鼓励和支持孩子开展他自己喜爱的活动,不要强迫孩子去参加那些他并不感兴趣的活动;要善于引导孩子进行有意识的练习,满足他们正当的活动愿望,从而使他们的兴趣、倾向得以发展、巩固。

(3)多让孩子看现场演出。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看电影总是令人很兴奋的。那儿有巨大的银幕,环绕的立体声,还有好吃的小点心。但是观看一次现场演出会更令人神魂颠倒,为什么不计划去参加一次音乐会或是芭蕾舞剧呢?

如果你准备参加一次音乐会,花点时间给你的孩子讲讲不同种类的音乐知识和一些著名作曲家的故事,还可以从朋友那儿或是图书馆里借些磁带或光碟,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对音乐有个初步的印象。听音乐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调查表明多听音乐可以提高人的计算和思维能力。如果没有机会去听交响乐,可以去听电影音乐演奏会、民乐演奏会等等。

如果让你的孩子早些时候接触音乐,他会一辈子喜欢上音乐的。如果你有幸住在大城市里,就带你的孩子去参加一次特别为孩子们设计的、由孩子们表演的音乐会。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让他报考学生乐队,参加各种演出,让孩子获得做演员的经历。

如果有条件的话,带你的孩子去看一次芭蕾舞表演,这在大部分城市都可以看到。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它那充满魔力的场面——穿上你最好的衣服去听音乐、看芭蕾,然后还可以去美妙的地方喝喝茶。在表演开始之前,可以让你的孩子大概了解一下芭蕾舞剧的背景故事。

看演出时最好坐在走道边上,因为你可能会提早退场。有一些孩子可能只能坚持看半场演出,这没有关系,你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有一次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比谁坐得久。

在高档的剧院里没有包厢,你可以考虑花钱租一个包厢,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在里面随意地活动了,同时你也可以自由地进出(喝些饮料或是去洗手间)而不打扰其他人。你的孩子将会很乐意坐在自己的包厢里——因为这样可以增添一些更有趣的经历。

(4)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当发现孩子有艺术方面的兴趣或才华时,可以送孩子到专门的训练班去训练。但应该注意的是,你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参加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训练。遇到孩子虽有兴趣但又不能认真进行练习时,家长不应急躁,应该考虑训练的时间、内容和形式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若某项活动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那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免半途而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家长切忌急于求成。

教子箴言: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英)斯宾塞

开启孩子的艺术灵感

小孩子天生具有对艺术的灵敏度,而4岁或5岁则是儿童启蒙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急切学习各项“操作”与“控制”的技能,同时他们也喜好模仿,若能善加引导这个能力,儿童便可以透过模仿家长自然地学习艺术。

所以,让孩子亲近艺术愈早愈好!

也许有的父母觉得,要学的东西那么多,学艺术只是“陶冶性情”,看起来好像比较“没用”,所以等孩子长大一点再学没关系。对此专家强调,学艺术和学语文一样,都有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长大以后再学就会比较辛苦。小孩子若是喜欢画画,从小就让他涂鸦,引导他画画的技巧,那么未来他就能自然地进入绘画欣赏的领域,甚至成为画家。反之,如果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后才提笔,那么一定连一个图都画不好,在成就感低落的情况下,很容易把绘画拒之千里外,更别期望成为画家了,所以还是尽早让孩子亲近艺术更好些。

若想让孩子的学艺之旅变得轻松有趣,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他的成长需要。下面这3个小故事,隐藏着孩子在才艺启蒙过程中最重要的3个小秘密。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它们的。

故事一

我很喜欢古老的书法艺术,它确实是我“终身相许”的兴趣爱好。正因为深刻地体会到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女儿能喜欢它。

于是,我急迫地想教女儿写毛笔字。时常追着问她:“静静,要写毛笔字吗?”“宝贝儿,来看这些字多漂亮啊!”女儿一般会给我一个否定答案,然后迅速跑掉,留给我一个后脑勺。后来我放弃了强迫她,但是会在自己每天临帖的时候让女儿在身边玩。她玩她的玩具,我练我的书法。几次之后,当我写了一段时间后,女儿就会提出她也要写一写,这正合我意,接下来就是我们母女俩快乐地书写一阵。

模仿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甚至有些理论认为,小婴儿仅在出生十几天后就会模仿成人的张口、撅嘴等行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与成人比较起来,儿童有更强的模仿倾向,这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独立性有关。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他喜欢的、熟悉的、见得最多的人,他就越喜欢模仿他们。所以,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或者小朋友。

孩子的这个特点,可能需要我们先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吗?那些放给孩子听的音乐,我们自己会欣赏吗?孩子涂鸦的时候,我们会有去参与的热情和冲动吗?其实,父母自身的行为最能感染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

故事二

我从怀孕开始就每天晚上给肚子里的宝宝念一两篇故事或诗歌。他出生后我也保持着每天给他讲故事的习惯。但是,有一阵儿,我每天一回家,儿子就会把一本已经翻得旧旧的图画书放到我面前,让我给他讲,一直讲到他满意为止。有时是3遍,有时是5遍。我也曾经给他买过几本新书,试图替换旧书讲给他听,都被他拒绝了,真无奈,难道他对阅读别的书没有兴趣了?

很多孩子都喜欢反复地听一个故事,或者反复地要求妈妈唱一首歌。如果妈妈这样做了,效果就是孩子强化了他的记忆。而且,孩子喜欢这个过程,是因为他在期待妈妈讲出来的下一个故事情节或一句歌词,和自己知道的正好一致,这让孩子颇有成就感,好玩程度远远超过讲给他新的故事听。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里,除了模仿,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和错误来验证的过程。在尝试和错误中,孩子就需要不断地重复。当重复之后的结果被验证是正确的话,孩子会很快乐;如果被验证是错误的话,孩子就会在下一次的重复中校正自己。

在兴趣启蒙中,如果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或试图去改变他。

故事三

女儿还不到2岁,孩子爷爷就教她看起了地图。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孩子那么小,话还没说利落呢,哪里能明白那些版块和颜色的含义啊?只能算游戏吧?可是没过多久,孩子爷爷就向我展示了成果:“中国在哪儿呢?”女儿的小胖手毫不犹豫地指向了亚洲版图上那只“大公鸡”。爷爷又问:“澳大利亚在哪儿?”女儿迅速去找大洋洲。这真让我吃惊。现在女儿每个洲都熟悉了一个国家,能迅速找到,比很多大孩子还强呢。以后女儿要是成了地理学家,孩子爷爷的功劳可不小啊!

孩子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的主体,即使是小婴儿也有很大的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对外界的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2岁左右的孩子又正是处于什么都想尝试的年龄,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对丰富,孩子就会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反馈是积极的,而且是有帮助的话,对孩子的兴趣发展或各种学习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孩子的兴趣范围。

另外,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往往会出于安全或卫生的考虑,给孩子设置过多的规矩或规定,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而且还觉得他太小,会替他做很多事。其实,只要我们多花费一些精力,就可以给孩子扩大很多活动范围。他们能在这个合理的边界里随心探索,也能被激发出更多的兴趣。

教子箴言: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法)罗曼·罗兰

孩子进才艺班:你是否真正想清楚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领跑世界,所以在学龄前就让孩子去上才艺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有些家长希望让孩子多方尝试,接受不同的艺术熏陶和训练。有些家长则已经为孩子选好了一条理想的发展道路。其实,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还要对才艺班进行仔细评估和慎重挑选,这才是关键。

1、为孩子选择才艺班的标准

从孩子的自身状况来考虑,选择才艺班的基本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一是孩子的才艺基础。

(1)根据年龄来选择

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才艺班,是因为很多才艺都有年龄界定。比如学习珠心算、数学类或围棋等,最好在中班以上,也就是到4~5岁再学习。如果是钢琴,最好等孩子5岁以后再开始,因为钢琴课程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否则认琴谱会有困难。而且孩子的手掌不够大,也很难弹出完美的音符。而5岁以上的孩子则比较适合,因为其手指部分的小肌肉发展较为成熟,也能比较有力地敲击琴键。

当然,如果家长选择的是与肢体动作相关的才艺课程,如画画、舞蹈、游泳等,只要搭配好专业的护具或设施,就可以在学龄前让孩子随意参加,基本不用担心年龄的限制。因为这些活动着重于训练大小肌肉的协调性,而且学习内容也可由抽象到具体逐渐延伸,一般不存在太大的学习难题。

另外,语言也算是没有年龄界定的才艺之一。2~6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最好不要给孩子选择全英语教学的才艺班,除非你将来有移民的打算。虽然英文很重要,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中文的发展。在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无论学几种语言都没关系,但最好是打好中文的基础后再向外发展。

(2)根据基础来选择

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才艺班的时候,除了年龄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那就是孩子是否已经先具备了该才艺所需要的基础常识。比如目前数学才艺班很多,虽然才艺老师教导的方式与应用的理念不尽相同,但孩子最起码应该具备数名、数量等相关的基本常识。如果孩子连数的概念都不懂,那么上这样的才艺班就没什么意思。除了会让孩子感受到挫折感之外,还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在解决了选择才艺班的2大基本要素之后,还需要注意以下6个实际问题。

(1)多方询问

如果身边的邻居、朋友等有帮孩子选才艺班的经验,那么家长可以多多询问。毕竟每位家长不一定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此时他人的建议可作为重要的参考。

(2)教学示范

如果有几家性质相同的才艺班,那又该如何选择呢?可利用孩子上课的时候去亲身体验一下,看看老师的教学内容或方式,考虑一下是否合适。

(3)资质审查

合格的才艺班都会有正规的办学证明,教师也都有相关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

(4)团体人数

如果孩子对某项才艺有专业发展的考虑,那么选择单一式教学比较理想。否则的话,还是群体式教学的效果更好。在团体学习中,孩子能较好地发展出自我约束的行为,对其日后的人际互动会有所帮助。一般来说,每个班的人数最好能控制在15~20人之间。

2、走出“才艺班”的误区

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而且以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以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有一位家长,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子箴言: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中)陶行知

注重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能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将会使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孩子们将通过审美的新角度、新视野,去发现自己、开垦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去发现生活、开垦生活、创造生活。

1、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阶段:

(1)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的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欣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象、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

(3)升华为审美意识

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审美状态反复出现,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自己的审美经验中就会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提高评价美的能力,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追求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5)提高全面素质,形成完善人格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

2、让宝宝有一双审美的眼睛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美盲”,那么仅仅带他们到自然环境中去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和注意知识的陶冶。

怎样使孩子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呢?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进行联想的。培养孩子认识自然美的能力,要从他们思维的特点出发,从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

(1)让孩子认识自然界外部的特征美。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红玫瑰、黄菊花、粉杜鹃、白水仙、争奇斗妍,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自己,金龟子金光闪烁,红蜻蜓通透鲜红,大熊猫黑白分明,孔雀开屏更是灿烂夺目。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效外,能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给孩子讲解颜色的种类特点,相互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构成的自然画而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提高孩子感受自然美的能力。自然界形态美也极其丰富: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相传,初唐杰出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过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家鹅嬉戏水面,本来很平常,而七岁的骆宾王,却能用简练、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对自然美深刻的观察、感受和表达能力,无疑是与他自幼熟诗文和平日熏陶分不开的。这说明,要使儿童真正学会欣赏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获得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知识传授,使他们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2)运用知识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建筑美的欣赏,建筑艺术历来被称作“凝固的音乐”。那些造型精巧、风格多样的古今中外建筑,以其巧夺天工而被世人赞叹,我国是建筑艺术驰名世界的国家,在辽阔的国土上,有数不胜数的宫殿、寺院、石碑、桥、塔、亭、台、楼、阁、轩、廊,像明珠一样灿烂夺目。平时,家长只要有机会就可进行审美教育,在观赏时,先让孩子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古代建筑宏伟、气势的美。有的古代建筑和风景胜地还有动人的神话传说,让孩子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既可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审美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希望广大家长积极创造条件,用知识启迪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子箴言: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中)蔡元培

让孩子至少学习一门才艺

鲁宾逊无疑是男人中的典范,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几乎能用双手打造出一个小世界。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够具体无限的创作力,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己,尤其是现在大家都独生子女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为了让你的男孩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我们都会选择让孩子学习一些才艺,把孩子送去上才艺班,学钢琴、学舞蹈等。通过这种才艺训练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情趣,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对于尚没有选择能力的孩子来说,可以学习一些什么样的才艺呢?

1、孩子学习各种才艺的最佳适龄期

(1)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2)戏剧

戏剧表演需要动用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到音乐、古典、芭蕾等,都要有所涉猎,因此,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从3岁开始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训练。

(3)书法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钢琴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孩子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

(5)围棋、象棋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6)绘画

孩子1岁左右就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并且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受到一些不必要的约束,最适宜学习绘画。

(7)体操

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8)游泳

“游泳训练班”一般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学童”、“高级”等,因此,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9)溜冰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10)乒乓球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打乒乓球得看孩子本身的兴趣与对球的把握能力,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就能掌握丢球、接球的动作,此时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11)芭蕾、现代舞

一般孩子在2岁半到3岁左右就能按照节奏踩出步伐,这个年龄段可以让孩子试着跟着节奏踩出步伐,习惯团体活动,培养正确的音感,其他难度比较大的动作可过两年再练。

2、教孩子学习才艺应注意的事项

(1)不要盲目跟潮流

三四岁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热切的表现欲让他们热爱唱歌、跳舞、画画、体育运动。不过,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每个孩子喜爱的活动会不相同,也许你们家的孩子喜欢舞刀弄枪,而邻家的孩子则常常安静地坐在钢琴前弹奏。因此,为孩子选择兴趣才艺班时,不能看现在社会上流行学什么就为孩子选什么,而应考虑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或属什么类型等因素来选择。

(2)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确定给孩子学一门才艺时,可以先随意带他去参观一些才艺班、兴趣班的活动,或者带宝贝去正在学各种才艺的小伙伴家参观,看别人表扬,或者欣赏他们的才艺作品,一边看一边讲解给他听,让他对那些才艺有个感性的认识。如果可能,也可以让他去试一试,看看他的兴趣如何。

最好多参观一些不同类型的才艺班的活动,以便比较真实地了解宝贝对各种才艺活动的喜好程度。当孩子确实对这门才艺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的时候,可以考虑给他报班或者找老师。

(3)给孩子更多成就感

为孩子确定要学的才艺后,爸爸妈妈不要掉以轻心,仍然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因为这个年龄本来就容易三分钟热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和不快都有可能打击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当发现孩子不感兴趣的时候,要适当地给孩子鼓励,比如将孩子的学习成果展示给亲朋好友或者同龄的小伙伴,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以继续维持学习的兴致。

(4)和孩子一起学习

如果父母能跟孩子一起学习,甚至在某些时候向孩子讨教,他对才艺学习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更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过程。不过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当自己是个学生,而不是孩子的指导者,否则会增大你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5)不要贪多求全

一些父母盲目认为学总比不学好,多学总比少学好,因此,今天让孩子学这个,明天让孩子学那个,结果搞得孩子不堪重负。即便孩子本来对某项才艺非常喜爱,也会在这样的重压下丧失兴趣。

教子箴言:

体操和音乐二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古希腊)柏拉图

让音乐温柔你的男孩

男孩子多数爱动,然后当他感受到一段他喜欢的优美旋律。他的暴力因子会瞬间消失,软化。音乐能让一个男孩变得温柔。年轻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这不但能开发智慧,而且还能陶冶男孩的品德和性格。

1、如何进行早期的音乐教育

首先是多听。电台有专为孩子播放的音乐节目,舒展的乐曲,雄壮的歌声,充实了孩子的听觉,丰富了孩子的“乐感”。培养孩子欣赏音乐,要注意环境不要嘈杂,音响不要刺耳,作品要短小,节奏鲜明,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注意坚持听完一曲,留下完整的感觉。

其次,用童声唱歌,也就是使用儿童的自然声唱歌。唱歌是音乐表现中最易理解,最易接受和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形式。孩子是最喜欢唱歌的,顺口的曲调几遍就能上口。每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一首新歌时,总要一遍又一遍唱给父母亲听,这时,家长不管他唱得水平如何,都应该表示赞赏,切不可讥笑,使孩子产生某种自卑,特别是对唱得不那么好的孩子。

孩子开始学唱歌时,父母要注意培养他自然声唱歌,切忌学着港台流行的“拿腔拿调”的唱,这对训练孩子的唱歌技巧是十分不利的。正确的唱歌技巧,首先要有正确的唱歌姿势,即自然地站着或坐着唱。唱歌的姿势不正确,往往会直着嗓子喊,声音极不悦耳。有时做父母的也许会发现,孩子高兴时,声音宏亮,歌也唱得好,反之则差。因此,在教孩子唱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不要勉强,当然在几个小朋友合唱时,你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唱得特别响或者特别“尖”,做父母的应在唱好后及时告诉她,合唱时要注意协调,歌声齐整才好听。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醒孩子说话要轻,不要大叫大嚷,养成不好的喊叫习惯,注意保护嗓子,你的孩子如嗓音太轻,唱歌像说话,也可以用游戏的办法加以训练和纠正,如模仿公鸡啼,船笛叫等慢慢提高音量,多参加合唱,也能带动嗓音的提高。如果父母不喜欢唱歌,也别忽略孩子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让音乐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音乐天赋,那么就可以重点培养,当然,从打基础的角度说,首先要提高他的欣赏水准。家长可以自己也可以请专职音乐教师加以指导。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强调指示:持之以恒地发挥孩子在声乐方面的能力,孩子其它方面的才能也将得到充分发挥。的确,音乐教育不仅对培养孩子的情操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2、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表达自己感受、思想的愿望。唱歌、跳舞则是孩子用来表达愉快心情的常用方式。正常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兴高采烈的,因此,他们都喜欢音乐、舞蹈。

孩子在音乐方面较早地显露出才能的也比较多,有的还很早就成名成家了。世界上很多少年钢琴家、少年小提琴家就是在孩子时期显露了音乐才能后,经过家庭严格训练而成才的。这里说一说举世闻名的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幼年故事。

被称为“18世纪的奇迹”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生于音乐之家,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获得了非凡的音乐才能,对音乐产生了无比的兴趣。默扎特3岁就能用钢琴弹出他姐姐所弹奏乐曲中的片断,5岁就自己学着谱曲。

有一天,父亲为剧院院长的女儿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叫莫扎特给送去。不曾想,路上一阵大风吹散了乐谱。莫扎特一面哭,一面追赶飞得七零八落的乐谱,但抓到手的已经残缺不全了。为了应付差事,莫扎特只好跑到小伙伴家里,沉思片刻,自己在纸上写了起来,写完就匆匆送去了。

第二天,院长带着女儿登门拜谢,说:“你的舞曲太妙了!”并让女儿把舞曲弹了一遍。莫扎特的父亲一听,呆了:“这,这不是我作的舞曲!不是!”小莫扎特只得把经过说了一遍。父亲把孩子搂在怀里,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你竟能写出这么好的舞曲,我的好儿子。”

莫扎特6岁时,随父亲到维也纳演出,立即轰动了当时在欧洲占有重要地位的维也纳艺术界。莫扎特后来被誉为“世界第一流作曲家”。

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好,首先要有一个和睦、愉快、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当然还必须有音乐。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自己学起了音乐,有的父母宁可不置买急需的家电,也要给孩子买一架钢琴,为孩子创造音乐的环境和条件,使孩子从小接触音乐,诱发他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必然在音乐上显露出比未接触音乐的孩子们不同的才华。

不过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是一个方面,孩子是否有超常的音乐天赋是另一个方面。只有天赋超常的孩子,我们才有必要培养他成为音乐家而努力。那么怎样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呢?

一般地说,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其行为特征如下:

(1)在选择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时,喜好选择音乐。

(2)能准确地定音,能很容易地记住一个曲调,还能顺利地、正确地唱出或奏出这个曲调。

(3)较早的开始抚玩乐器。

(4)能很快的学会识谱。

(5)能自己发明简单的小乐器。

(6)能自己创造出曲调。

具有上述六个方面行为特征的孩子,表明具有较优秀的音乐素质和潜力。父母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向音乐方面发展,使之长大后能够在作曲、演奏、演唱、音乐鉴赏等学科领域有所成就。

3、要讲究音乐才能的训练方法

许多家庭省吃俭用为孩子买钢琴,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也有许多父母为了逼着孩子弹琴与孩子的关系闹得很别扭,甚至弄得孩子害怕弹琴,这就适得其反了。那么,孩子的音乐教育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方面,必须将专门训练融于全面教育之中。一般家庭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音乐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美感、熏陶心灵。所以,父母不要从一开始就一心想让孩子成为音乐家。即便是的确有音乐才能的孩子,也只有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专门训练,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例如,一位日本钢琴家自幼接受专门训练,却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他刚10岁就被称为“天才的钢琴家”,因而小学没读完就由母亲陪着住进了外国的音乐学院,但他在儿童会演中名次却不理想。专家对他的评语是:在精通乐谱和演奏技术上名列前茅,但没有演奏风韵。这个孩子应该多进行孩子式的游戏,应该过与其年龄相称的孩子式的生活。

另一方面,必须精心维护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孩子对音乐有自发的兴趣,如果成人对孩子强制影响太多,孩子会对音乐产生反感。孩子学弹琴,更多地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强迫性地长时间作一种游戏,就连成人也会乏味。因而,维护孩子的音乐兴趣是很重要的,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要自然、和谐地安排音乐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如吃饭时、游戏中、睡觉前)接触音乐,父母切忌命令孩子一本正经地“欣赏”音乐。播放音量要适中,音量过大易生烦躁。播放音乐或练习演奏也不能太多太久。如果孩子处在时时刻刻都是音乐的环境中,肯定使他对音乐麻木不仁,失去兴趣。

其次,对孩子练习演奏的时间安排要合理。对孩子的训练要根据孩子的精力、课业负担、情绪状态作灵活安排,给以适当的要求,不一定每天固定时间布置非完成不可的任务。尤其是刚开始练习的孩子,不应一下子规定太多的任务,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体会练习中的乐趣,逐步养成习惯,一点点地进步,才能持之以恒地练下去。

第三,在欣赏音乐或练习弹奏前后,可把有关乐曲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之处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谈谈听完音乐或练习之后的感受。应把音乐的训练作为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游戏,而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任务。

第四,为孩子选择乐曲,应以经典名作和明快健康的音乐为好。

最后,为孩子选好乐器。许多家长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习哪种乐器,如果从发出声音的角度说,只要一弹就能出声的钢琴当然比小提琴要容易。一般而言,先学习键盘乐器为好,比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这类乐器有固定音高,易于训练初学者的辨音能力。当然,学习任何乐器都应注意正确姿势和身体健康,不应妨碍孩子身体骨骼的正常发育。另外,为了保护孩子的兴趣,可以从孩子自己最喜爱和最想尝试的乐器开始学起,孩子最喜欢的乐器就是最好的乐器。

教子箴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

——(法)雨果

怎样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美术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孩子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画出花花绿绿的图案来,实际上是对美的创造。一些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等和美术有关的技能,可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小时候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很可能成为画家。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大量的事实证明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设计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才,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画家,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无论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

聪聪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喜欢画画,入幼儿园前就爱用彩色粉笔在地上涂鸦,入幼儿园后画画的兴趣更强烈了。爸爸专门给他购买了彩色画笔,用废纸订了一些小本本,有的时候一晚上他就能画上一小本。爸爸妈妈只教了聪聪握笔的姿势和认识红、黄、绿、蓝等颜色,至于画什么他们从来不限定框框。

聪聪的画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十分夸张:飞机千奇百怪;汽车、枪炮是最新“研制”的;人和动物的某些特征相互“移植”,有时头比肚子大,美其名日“未来人”,有的后脑勺多长了一只眼,说是“外星人”;小鸡跟在妈妈身边不是在走路,而是张开翅膀像鸟儿一样飞翔。他还画过一张有关月亮的画,月亮上盖起高楼大厦,与地球架起了索道。问他架索道干什么?他说准备以后到月球上去住;问他想爸爸、妈妈怎么办?他说利用人工索道来接爸爸、妈妈;问他在那里吃什么,他说那里养着狼和老虎,可以吃狼肉和虎肉。他的画和话道出了儿童天真的本性。

聪聪画画的时候非常专注,旁若无人,仿佛完全置身于画的意境之中。画枪炮时嘴里就发出“嗒嗒嗒”、“轰轰轰”的枪炮声;画飞机时学飞机起飞的“轰轰”声;画战斗场面时还不住地喊着“冲呀”、“杀呀”,好像他就是画里的某个人。这种天真的行为,让人觉得很好笑,但是如果用心体味,融进他的那种气氛之中,便会被深深感染。孩子的圣洁、纯真的心境所产生的美妙感觉,难以用言语表达。

现在各种少儿美术培训班乃至幼儿园、小学的图画课,大部分从临摹入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那种单纯把绘画技术、技巧作为美术启蒙教育重点的做法是脱离孩子生活实际的,也是违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记得有份材料介绍,美国的孩子画太阳可以画红的、白的、黄的,而中国的孩子画太阳只能是红的,这充分说明了限制儿童想象力造成的弊端。

有一件事令人难忘:乐乐上幼儿园时,在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让画一只大公鸡,而且老师还画了“样板”。但是,乐乐却画了一座大楼,然后在大楼的最高层画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将头伸向窗外引吭高歌,楼顶上有扩音喇叭,楼内有电视机、录音机,楼下还有绿绿的树木和一群正在散步的鸡娃娃。虽然画得不甚美观,但应该说这是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这幅画出自一位不满6岁的孩子之手已非易事,但因为没按要求去画,老师只给了个“及格”的成绩,乐乐委屈得直哭。放学之后,乐乐又哭着把画拿给爸爸看,爸爸没有责怪他,而对他的想象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用红笔给他打上了鲜红的“优”,然后把这幅画裁下来,贴在乐乐的床头上,乐乐破涕为笑,他认为爸爸的评判是最公平的。

儿童的绘画是儿童本身的一种情感宣泄,体现了他们天真的童心、童趣,其中也折射着智慧的萌芽、性格的动向,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所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行我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任何负担。如果把他们这种本性加以限制,让他们按照既定的意图画这画那,他们会感到不知所措,感到画画很难,有压力,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在指导孩子画画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们都喜欢玩,都喜欢新鲜的东西,所以开头几次活动应该尽量多提供一些绘画工具,油画棒、毛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胶水、毛条、手工纸、铅画纸、卡纸、白报纸、彩色卡纸、旧报纸、广告纸等等,和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手工游戏,吸引孩子动手参与,渐渐地适应活动,乐于活动,期待活动的开始。

2.给孩子积极的肯定,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多为孩子的进步加油鼓劲,多表扬多赞赏,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信。

3.在指导孩子画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多给予引导、少示范、不能让孩子比着已有的画“照抄”。可以会先画给孩子们看,然后将示范画收掉,鼓励他们自己画,画得不一样也很好。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田野,去爬山,去看海,去动物园,让孩子随身带着画笔,在观察浪花、树木、建筑物、旷野、天空以及天上飞翔的小鸟、动物园里的野兽,产生创作的欲望时,马上画上几幅。这样做,比让孩子呆在家里画画效果好得多。

4.注重和孩子交流讨论,帮助孩子丰富画面的内容。可以从主题交流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实物,鼓励孩子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画画的同时也要多交流,当孩子画不下去的时候,进行一些引导性的交谈,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自己来丰富画面。

5.尊重孩子。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喜好色,即使明知不好看也不妨让他尝试一下,然后再比较给他看,这样做远比你说教的效果好。画画过程中不干涉孩子运用图形和颜色,让孩子做画画的主人,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并进一步得到提高。孩子间不做无谓的个体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儿童绘画有一个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应具有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有的家长不理解这些,对儿童的画过分挑剔,不给予尊重。常听说:“这孩子尽胡画,哪有把人画得比房子还高的?这画的是什么呀?难看死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儿童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再画!”这样做会使孩子对画画产生畏缩情绪和厌烦情绪,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他的自由想象空间而使其失去绘画兴趣。作为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任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不失为促进孩子成才的一个秘诀。

教子箴言:

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方,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德)卡尔·威特

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舞蹈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一般与音乐相结合,给人以强烈而直观的美的感受,可以培养孩子对体形美的认识和韵律感。家长可带孩子看歌舞晚会,指导孩子看电视舞蹈节目,丰富孩子的舞蹈知识,如有可能,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参加社会举办的儿童舞蹈班和课外艺术团体。

1、重视舞蹈在幼教中的作用

幼儿时期正是他们身体成长、智力形成、习惯养成、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份,它们都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孩子性格和品德。而且还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1)舞蹈可以发展孩子身体运动的机能。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就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嘀哩、嘀哩》,通过用手模仿小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和花儿开放的动作,可以促进孩子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促进指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通过娃娃步、小碎步、蹦跳步等动作的学习可促进孩子的腿部肌肉的发育。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会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孩子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舞蹈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舞蹈也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

(3)舞蹈可发展孩子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舞蹈教育中,激发和维持孩子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施教者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孩子;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孩子;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孩子;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的语言向孩子说话,这样可以培养年龄较小的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施教者身上。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孩子;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孩子;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且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孩子说话,这些方法特别有助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迅速集中注意力。

2、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1)父母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孩子的舞蹈情趣。

(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乐曲,让孩子听一听,跳一跳。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平时,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

(1)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成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手舞足蹈”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2)音乐是舞蹈之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成人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体会音乐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用舞蹈的动作语汇反映音乐的各种形象。如孩子听到高音区音乐,能模仿蝴蝶飞,小鸟飞;听到低音区的音乐,能模仿大象走、熊走等。

(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学习创编简单的舞蹈。选择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启发孩子结合音乐歌词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4)对孩子进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正在学习舞蹈时,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并根据舞蹈的音乐形象、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语汇,启发孩子在理解舞蹈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子箴言: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

——(英)德莱顿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向我们展示无垠的天空、澎湃的大海、逶迤的山峦、奔腾的江河、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朝霞、落日、白云、星空,都会引起孩子美的想象;昆虫、飞鸟、游鱼、蝴蝶,对孩子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很多孩子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的十分普遍,其实孩子非常向往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家长应该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儿童到外面去游玩,只是对健康有益,儿童小,不会理解大自然的美;还有的家长虽然带领孩子去登山、观海或游览名胜古迹,但没有自觉地引导孩子欣赏和体验自然界的美,只是为了游玩,这都是不对了。

大自然的美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欣赏、领略。高高的山峰好似巨人巍然屹立,坚不可摧,苍松翠柏顽强地生长于悬崖峭壁,显示关旺盛的生命力,急湍的河流飞泻而下,似有千钧不挡之势;青青的小草平凡可爱……

自然界的美不仅表现为美丽如画的景色,而且还有悦耳的自然界音乐。这是一种特殊的乐曲,它是鸟儿的歌唱声,树叶的沙沙声,流水的潺潺声。

那么,走进自然看什么,怎么看?家庭应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1、公园游

周末,父母尽量带着孩子去转转公园,那里是微缩的自然景观,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山石景观都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玲珑的假山,潺潺流淌的小溪,呈现给我们的是和谐、美丽、纯净。动物园里天鹅伸着长长的脖颈,不时展开洁白的翅膀上下翻飞,显出高雅端庄;长颈鹿独自傲立,仪态优雅;敦厚的大象如盘石一般稳重;灵巧的猴类动物上窜下跳,表现出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特质;孔雀有意要与人比美,等待它展开那美丽的屏,你得煞费一番心劲;虎狮咆哮时显示出勇猛威武之美……这一切细细品味,韵味无穷。

公园之游,这是绝大多数家庭能够做到的,家长们陪伴孩子尽情地游玩一天,一定会有收获。

2、四时景色的变换,也是教育孩子欣赏自然美的最好时机。

初春来临,冰雪消融,大河解冻,田野一片嫩绿。这时最适于诱导孩子浓化热爱大自然的优美情趣。春季也是种植的季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在房前屋后,种点向日葵或花花草草,让他们经常照看,这样即可以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炎热的夏季,常有阵雨,雨后天空往往出现彩虹,雨后空气新鲜,河边、池中的小鱼会钻出来,在碧绿的水草间游来游去,十分好玩。夏夜乘凉,草丛中的萤火虫带着小灯笼到处飞游,也会引起孩子无穷的遐想。

深秋降临,遍地是金黄色的庄稼,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白云似的棉桃,火红的枫叶,金黄色的谷穗,变幻无穷的白云,这一切动人的景色,都能引起孩子欢乐的情绪。

寒冬腊月,雪后放晴,银装裹着大地,天空一片湛蓝,雪花和冰柱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晶莹洁净,令人欣喜不已。这时,家长应该带领孩子扫雪,堆雪人,使孩子在白茫茫的雪景中,尽情地欢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家长还可以带领他们到郊外或海滨观看日出或晚霞,一轮红日跃出,银波粼粼的海面,闪出了万道霞光……,这些神奇的景色,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

家长在引导孩子欣赏自然景色时,要边看边指点,边走边讲,有时还可停步欣赏,最好能用简练的语言向孩子描述景色,或者用儿歌来启发孩子的情感,使艺术语言和眼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启示孩子的灵感与想象力,加深对自然美的特点的领会,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例如欣赏春天的景色时,家长可以朗诵:“是谁化开了河上的冰块?是谁送来了桃花的芳香?是谁叫醒了沉睡的麦苗,替它穿上绿衣裳?啊!是你呀,可爱的春姑娘!”用这种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诗歌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比单纯解释、说明,收效要好得多。

3、平时,家庭应购置一些关于旅游类的书籍。

闲暇时翻翻旅游类的书籍,可增长见识,引起探索的欲望;也可与孩子一起看看“人与自然”、“自然探索”、“动物世界”、“国家地理”等关于自然科学的电视节目,加强感性认识,比较多地了解国内国外的自然知识;另外外出时最好携带摄像机、照相机等,培养图像记录或文字记录或语言记录的习惯,一来回忆当时的游玩情景,加深印象;二来可培养业余爱好,增加审美兴趣。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时候,父母应该担当起“审美教师”的角色。欣赏大自然,与欣赏美术作品是不一样的。因为自然景色中的各种视觉要素是相互融合的,而且随着人的位置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就不容易感受出来。加上孩子在大自然中极度兴奋,常常是活蹦乱跳,而顾不上欣赏大自然,所以往往一趟游览回来,孩子依然是一无所获。因此,当家长带孩子外出观赏自然风光时,一定要加以指点,用语言来指导孩子如何去观看和欣赏,让他们充分体会自然景色的美。必要时,可以一边与孩子观景,一边拍一些照片,照片可以加深孩子观赏以后的感受。

教子箴言: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中)陶行知 rDj96jy43Ioaxwz18znDAfpRkQhESmhqwYz8aiP5lSUd81EhMSxFGEcHVuZNJO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