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善待自己,关爱他人

关心别人需要付出,也能得到收获

中国有句古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是这样,生活的社会化不断加深,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帮助,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办法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要想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因此,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关爱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19世纪中叶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流浪的少年来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沃尔森镇,小镇上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收留了这个少年。那个冬季,小镇上总是雨雪交加,杰克逊镇长家花圃旁的那条小路因此变得泥泞不堪,于是人们纷纷从镇长的花圃中穿过,将他的花圃弄得一片狼藉。看到这种情况,那位被镇长收留的少年十分不忍,因此他站在雨雪中看护着镇长的花圃,不让行人从那里穿行。镇长看到这种情形,就从家里运来了一堆炉渣铺到小路上,于是泥泞的小路变得好走多了。看着有些迷惑的少年,镇长解释说:“孩子,关爱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啊!”

镇长这句简单的话语给少年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启迪。他领悟到:虽然关心别人需要付出,但是同样也能得到收获。镇长的一句话成了这位少年一生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后来,少年在生活中时时以镇长的那句话为座右铭,最终成了一位成功的人。他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可见,帮助关心他人是我们在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准则。只有关爱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孟子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因而更容易成功;而那些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往往会孤立无援。

在皖南的山区有一位青年农民,他种植的水稻品种好,产量非常高。因此,他总是把自己优良的水稻种子无偿地送给村子里的人。有很多村民十分不解地问他:“你这样做不怕我们的收成比你好,超过你吗?”那位青年农民笑了笑,回答道:“我把好的水稻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是在帮助我自己。”村民们更加迷惑了,明明是他自己吃亏了,怎么还会是帮助自己呢。接着,青年农民解释说:“如果我们村子里的人都种上了优良的水稻,就能防止我的水稻与其他品种的水稻杂交而产生异变,以致减产。这样看来,我帮助你们提高水稻的产量,不也是在帮助我自己保持产量吗?”

是啊,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故事中的青年农民一样,多一些宽容和慷慨,多为别人考虑,那么人们之间的相处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好,而在帮助和支持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想遭到别人的拒绝和冷漠,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用热情和友善去对待别人。凡事多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来考虑,善待自己,也关爱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也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要想到达目的地,就必须自己行走

在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小城——A城,那里有一个佛陀传法中心。有一个年轻人每周末都会来坚持听法,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他竟没有任何长进,也没有任何修为,这让他很是苦恼。

于是,有一天,他很早就来到了传法中心,想单独请教佛陀一个问题。他到达传法中心时,见只有佛陀一个人在闭目养神,他走上前去问道:“大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对此事我一直疑惑不解。”

佛陀微睁双眼,笑着问道:“说吧,什么问题?我们就是为修行的人解惑答疑的,你有什么疑惑尽管说就是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你这里听法,并且一直坚持不懈。我也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听法多年的人们,可是为什么人们的修为却大有不同呢?有些人在你这里已经达到了修行的最终境界,已经完全解脱了;有的人虽未完全解脱,可是修为大长,比刚来的时候进步了许多;而有些人,包括我在内,竟然没有一点修为。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再者,佛陀你讲法本来就是来普度众生的,可是你为什么不帮助我们这些没有长进的人也早日解脱呢?”

佛陀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你打哪儿来呀?”

“我就住在A城。”

“是吗?可是我觉得你不像是A城的人,你的老家也是这里吗?”

“不,我生长在离这儿不远的C城,那是一个小城,我为了自己的发展,几年前来到了这里。”

“哦?那么你在C城还有亲人和朋友吗?”

“有的,我几乎所有的亲人和朋友都居住在那里。”

“那么就是说,你是经常回C城去了。”

“是的。”

“那就是说你对A城和C城之间的路线都非常熟悉了。”

“当然,我闭着眼都可以走回去。”

“哦,那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有两个人向你问从A城到C城的路,而你告诉他们同样的答案,一个人去行走,而另一个人却寸步不行,你认为谁会到达目的地呢?”

年轻人认为佛陀问的话十分可笑,说道:“大师,这不是明摆的事吗?恐怕连三岁孩子都知道,当然是行走的人能到达了。”

佛陀也笑了:“既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就想不明白呢?我在这里讲法,同样的话语传达到不同的人耳中,有的人听完了之,而有的人不但记在心里,而且去实践了。你说谁会理解得更透彻呢?”

年轻人顿时明白了,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在修行的道路上,有的人只是听法而不曾实践,所以他就会待在原地不动;有的人虽迈出了脚步,可是却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也是达不到目的地的;只有那些已经出发并把路走完的人,才会达到修行的终点,得到完全的解脱。”

听到这番话,佛陀会心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到达目的地,就必须自己行走,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修为。

善待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它清楚地表明,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决不是那种闭眼不看世界、逃避尘世乐趣的禁欲主义者,而是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却又能不越出一定限度的人。换句话说,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往往懂得如何善待自己。

从前有个优秀的牧师,很受大家的景仰。因为他的行为高尚,为人亲切而富于慈爱之心,做事十分拘谨,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受到弟子们的衷心爱戴。

过了80岁后的某一天,他的身体突然变得很虚弱。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了床边。

弟子们到齐了之后,牧师却开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哭呢?难道您有过忘记读书的一天吗?有过因为疏忽而漏教学生的一天吗?有过没有行善的一天吗?您是这个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照理说,老师您没有任何哭的理由。”

牧师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刚刚问了自己:有没有读书?有没有向神祈祷?有没有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有没有参加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一般人的生活”就是指感性地对待自己,善待自己,从平常的生活中得到快乐。

雷蒙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陪家人。女儿丽莎迎来了她7岁的生日。她好几个星期前就念叨着她的首次生日派对了。雷蒙的妻子塔米告诉他,这个派对他必须参加。但那天雷蒙在旧金山有一个不能错过的生意,他查到,会面之后有班飞机能够在女儿生日派对前及时赶回西雅图,于是就订了票。

到了那天,会面顺利地结束了。即将做成一笔大生意,他兴奋不已。雷蒙赶到机场,却发现飞机晚点了,而他必须赶回家。他试着订另一班飞机,但是仍然赶不回去了。他坐在候机室,用手机拨通了办公室电话,对他的搭档弗兰克说:“会面很成功,但是我被困在飞机场,错过了丽莎的生日。”一阵失落的感觉袭击了他,他非常难过。

他回到家时,餐桌上的一束气球向他摇摆,他不胜悲哀。气球上贴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对不起,我迟到了——爱你的爸爸。”他想,这肯定是弗兰克的主意。这时妻子塔米从后面走进来,疲惫却面带微笑的丽莎跟在身后,尖叫道:“爸爸!”

“生日快乐!”他说着走到女儿面前,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和一个吻。他不好意思地对妻子说:“至少这些气球没有迟到。”

妻子说:“雷蒙,你知道,这张生日卡片很有趣,真的一点也不像你的作风。”

“嗯,实际上……不是我送来的。肯定是弗兰克的主意,他知道我会迟到的。”

他以为这时他的妻子会责怪他,但是没有,只见她握着卡片,说:“雷蒙,你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看着卡片上的笔迹,这些话是送给妻子、女儿这样的亲人的,却是由一个根本不认识她们的人写下的……他感到很惭愧。

一天早晨,他把公司的每个人都叫到会议室,宣布说:“从今天开始,公司将有一些改变。新的工作时间将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早晨9点到下午5点,最迟到6点。在休息日我不接任何有关工作的电话。过去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守着你们工作,现在,我要让你们独立做自己的工作。”他看得出来,大家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忍住要欢呼的冲动。

他想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会高兴和欢呼起来。因为,我们需要工作,更需要生活,需要家庭,千万不能为了工作而忽视家庭和亲情。

有这样一个员工,在公司里一向业绩出色,深得老板器重。有一次,公司有意委派他去海外工作两年,让他考虑,之后给个回复。在旁人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在海外工作有不菲的补贴及薪水不说,按公司惯例,从海外回来后,公司一般都会委以重任,大家都以为这位同事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然而出乎大家的意料,一个星期后,同事委婉地拒绝了公司上层的好意。大家对他的做法很是不解,有人终于耐不住好奇心,向他问起了原因。他是这样说的:“我当然知道去海外的种种好处,可是我觉得目前的工作已经让我有点超负荷,如果再给自己不断施压,一心想着升职赚钱,我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彻底地被工作占满。更何况我已经有了家庭,有个深爱我的妻子。我不忍心两个人就此分开那么久,她会寂寞痛苦,我也会过得不快乐。工作和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生活得更好,我宁可选择放弃一部分。”

这位员工的豁达与坦诚着实让同事感慨良多。他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更知道自己应该放弃什么。他追求事业与财富,但不会为了这些而放弃美好的生活。相比之下,他更热爱生活本身。

生命在不断流逝,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善待自己,享受上苍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美的风景,美的心情,美的意境。

当众拥抱对手和敌人

当众拥抱自己的对手和敌人是低调做人、宽容待人的重要体现,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而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

当众拥抱自己的敌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的人看到敌人往往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心理,虽然可能不会有什么攻击性的具体行动,但至少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由此可见,要拥抱敌人是件多么难的事情。因为难能,所以可贵。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其成就往往比不能拥抱敌人的人更高、更大!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是低调做人、智慧做人的人,同时当众拥抱敌人的人站在了主动的位置,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有误认为你们已化敌为友的可能。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和你拥抱,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他气度太小。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了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你都是赢家!

当众拥抱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你的拥抱动作,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的谴责。

而最重要的是,当众拥抱自己的对手和敌人是低调做人、宽容待人的重要体现,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而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对手和敌人的情景。

事实上,要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首先你要克服心理障碍,你可以这么做:

在肢体上拥抱你的敌人,例如拥抱、握手……尤其是握手,这是较普遍的社交动作,你伸出手来,对方好意思缩手吗?

在言语上拥抱你的敌人,例如公开称赞对方、关心对方,表示你的诚恳,但切忌过火,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一间小杂货店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这家商店即将“挤”垮杂货店。杂货店的老板忧愁地找牧师诉苦。牧师说:“如果你对这家连锁商店心存畏惧,你就会仇视它,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敌人。”

杂货商慌乱地问:“我该怎么办?”

牧师建议:“每天早上站在杂货店门前祝福你的杂货店生意兴隆,然后转过身去,也同样地祝福那家连锁商店,当众拥抱你自己的敌人。”

杂货商气愤地说:“为什么要拥抱我的敌人?”

牧师说:“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回归于你。你所给的任何诅咒,也同样会将你自己引向失败。”

一段日子后,杂货店关门了,但杂货商却被聘请为那家连锁商店的经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多。

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这样才能做到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跨进成功之门。

平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态做人,自然就能很好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也就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低调做人的要义。

宋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推行新政,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位。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有一天他在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也许是那个侍卫不小心走了神,他拿着的蜡烛竟然烧到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并没有发脾气,也没有说话,他急忙用袖子蹭了蹭,接着又低头写起了字。不知写了多长时间,当他回头的时候,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猜到也许主管侍卫的长官要鞭打那个侍卫,于是就赶快把他们召了进来。他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

军中的将士们在得知韩琦如此爱护侍卫以后,无不感动佩服。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一声不吭,这是处处为侍卫着想,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胜过了批评和责罚,韩琦统帅的是一个大部队,事情虽小,影响却大,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件事后,他们都觉得为这样的统帅效力很值得。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非常精美,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奖励给献宝的人很多银子。以后每逢大宴宾客时,韩琦总要吩咐专设一桌,铺上锦缎,用来专门放那两只玉杯。有一次宴席期间,一个官吏不小心把玉杯碰到地上,玉杯摔了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毫不动容,他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时数的,该有时自然会献出来,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只不过是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没有罪啊!”这番话说得很好!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责骂、痛打一顿当事者,显然无济于事,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不愉快,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损坏自己的形象。而韩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而当事者对韩琦更是感激不尽,他没有想到韩琦会如此对待他。

元代吴亮在谈到韩琦时说:“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功劳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他经常巧妙地在官场周旋,躲避不测之祸,很少见他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一生不弄虚作假。他处世很真诚,如果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天下之事,并不是处处如人所愿,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如果不这样,就很难生存下去。如果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不过应该知道不要过多地来往。”这就是韩琦处世的秘密。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这样才能做到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跨进成功之门。

活出真实的自己,迎接更美好的自己

毕淑敏说过:“我不美丽,但我拥有自信。”能倾听自己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立场,并带着充足的自信、踏踏实实地做最真实的自己,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我们小时候,认真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孩子;我们上了学,努力地遵照老师的期待做好学生;我们工作了,勤奋地服从领导的安排做好员工;我们结婚了,耐心地听从爱人的心声做好伴侣……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认真做回真实的好自己?

有的孩子不高兴了,会痛哭着发泄一次;有的员工累了,会找个地方稍稍休息一会;有的夫妻疲惫了,会对爱人抱怨一通……可是,我们却在疲惫中迷失了真实的自己。

那么,还是去找回遗失的自己吧,唯有做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我,才会深深体验到生命的快乐。

“做真实的自己”是两千多年前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经典名言。这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实在是有其魅力所在。假如我们能深谙这句话的内涵,并且按照这句话去做,一生必将受益无穷。

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时说过,他拍这部电影就是希望人们能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找到那种最真实最单纯的感动。一个社会的浮躁,不是个人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依然坚持做好最真实的自己。

刘若英在录制节目中谈到她的好朋友侯佩岑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一个可爱而真实的女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如果今后无论发生什么,她还是能做最真实的自己,那她一定可以一直幸福下去。”也许这就是侯佩岑保持魅力的秘诀,因为真实,所以在娱乐圈这么多年,她依旧可以保持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质。

活出真实的自己,其实就是为了迎接更美好的自己。

吟唱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渊明,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要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人生,就已足矣,只要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并不违背原则、不妨碍别人,就是一种快乐。

著名主持人杨澜写过一本书《一问一世界》,在这本书中,杨澜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二十年的生命跨越中,采访过的五百多位世界前沿人物。在杨澜娓娓述说的描写中,人们感受着不同时代的脉搏,引发了无数的回味和思考。

这本书带领人们近距离地走入杨澜的内心、走进采访现场,感受着不同时代、不同的力量与爱。

杨澜在这本书中毫不避讳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也一样,我也想实现最美好的自己。我采访过很多成功的人,也很好奇他们成功的秘诀,渐渐地,我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为了“成功”,我们忽视了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需要的生活;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之处的幸福。”

杨澜说,后来她才发现,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了多少,而是有一天当你辉煌不再的时候,还有人在你身边陪伴着你,还能真实地感受着幸福的美好。

那一刻,杨澜说她有了一种顿悟,在她看来,真正的成功首先就是要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做自己,做最好最真实的自己,就是一种成功,这正是《一问一世界》要表达的真谛。她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曾经告诫张海迪要将大波浪的长发夹起来才符合英雄的标准形象,一次张海迪即将进入人民大会堂,就在进去之前的一瞬间,她取下发夹,将秀发披在肩上。她不想成为被别人塑造的英雄,她要做真实的自己。那一刻的张海迪,在杨澜眼中有一种独特的美,那种美,是一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自信。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我”,一个是现实中的“我”。理想的我,是你做给别人看的;而现实的自我,则是做给你自己看的。

当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那么生活就会失去平衡,心里也会失去平衡。如果你努力地去迎合别人,而做了一个不真实的自己,那只是自寻烦恼。你会不断地使自己陷入失望,也会让别人对你不满。

当你极力去做一个不真实的自己时,就会把压力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这就是一个人总觉得活得很累的源头。而且这样的自我掩饰,别人尤其是了解你的人往往能一眼就看穿,对方不仅清楚地知道哪个是真实的你,也很清楚你为了达到那些自己原本不想要的目标,而苦苦挣扎的纠结。而你要知道,当你维持着那个虚假的自我、并试图掩盖你真实的自我时,这就像一个人想在上帝面前掩饰自己一样,是徒然的。

我们为什么会苦恼?因为我们总是太看重别人眼中那个理想的自我,而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所以,做最真实的自己,首先要学会放下那个理想的自我,坚持做真实的自我,关照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在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向着自己向往已久的路走去……

做最真实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所以,我们要活得自在逍遥、要活得洒脱无羁、要活得一身无虑,只有自然单纯地做真实的自己,摒除一切妨碍幸福的因素,保持心境安然舒畅,展现出你真实的本色,就能获得幸福,因为不需要掩饰的本色本真,恰恰是最美好的。

我们为什么会苦恼?是因为我们总是太看重别人眼中那个理想的自我,而迷失了真实的自我。所以,做最真实的自己,首先要学会放下那个理想的自我,坚持做真实的自我,关照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在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向着自己向往已久的路走去…… 2RCpoaXV929+huQAQr7ujj+5d15m2Qu5rMYodPGl+XkPgma+OAbnmlXIxQxiPx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