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跟优秀的人干优秀的事

同事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脉资源之一,和好的同事相交,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水平,而那些表现不佳的同事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主动去接触那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同事,还要主动去掌握和学习与同事相处的方法。

身在职场,你得知道谁对你负责

很多人都说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各种关系、各种权力之间缠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身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职员,我们要谨慎地在各种权力斗争中生存,不要轻易去得罪任何一方人。但是身在职场,你就往往难以置身事外,很显然,无论怎样你都会被牵扯到一些权力体系中来,不是这一帮人,就是那一帮人,你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站在哪一边”类似的选择。

有些人会因此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受到牵连。最常见的就是公司里常常会有一些领导让你干这干那,要么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意见面前左右为难,有人让你这样做,有的人又要求你那样去做,弄来弄去最后引火烧身,两头不讨好。其实这是很多新员工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很简单,既然一碗水端不平,那么你就要懂得就近原则,也就是说你最接近哪个人,你要明白谁才是你的负责人,你是受谁的领导和指挥的。

明白和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有效解除那些不必要的麻烦,能够让自己适当地从各种权力关系中脱离出来,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你只需要按照直属上司下达的命令去做就可以,你的行动只受到直属上级的支配,至于其他的命令和事情,如果并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那么你没有必要去听从。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你属于哪个部门,你的直接上级是谁,你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你接到的命令是什么,什么样的状况对你的上司最有利,什么样的状况对你的团队最有利,你的一切行动都应该围绕你的上司来转,要懂得围绕你所在的群体来转。

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听命于自己的直属上司,对自己所在的部门团队负责,这本来就是你的分内工作,是你的职责所在,所以当其他事情与此发生冲突时,自然要坚持“对领导负责”这样的原则。其实这就是最好的生存法则,有些人喜欢左右逢源,喜欢当墙头草,若是你有能力在所有权力关系之间游刃有余,那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立场和原则地左右摇摆,那么最后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张明在美国留学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到了一家证券公司上班,一开始他觉得同事之间的关系都很和谐,上司们对自己的态度也都不错,各个部门之间似乎也都相处融洽,不像国内某些公司喜欢搞小帮派。可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他发现情况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公司内部依然是矛盾重重,各个部门之间常常互掐,同事之间也各有想法,很多时候,他能明显感觉到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那种分歧,就连公司的厕所也被划分掉了,这边的人绝对不能去那边的厕所。

不过张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分歧所具有的危险性,他常常跑到其他部门去聊天,和其他同事也都相处得很愉快,而对方也常常拜托他办一些事,他也乐于帮忙,毕竟对方都是同事,有些还是领导。但是时间一长,自己部门的管理人托尼有些不高兴了,他委婉地劝告张明要尽量少去别的部门,一些同事也对他经常往外跑的做法很不满。

经过警告之后,张明的确有所收敛,可是别的部门还是常常来找他办事。某一次,两个部门之间开展了一次探讨会,一开始双方还是各抒己见,表现得都还算平静。可是当张明上台提出自己部门的方案时,对方有人站立起来,他认为张明的方案过于空洞,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难以实实在在落实下去,最好还是改一下。张明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点头说自己下去会改一改的,这话一说出口,张明的上司立即坐不住了,直接站起来反驳,认为这是部门内部的方案,是经过大家一致讨论之后的结果,根本就没有修改的必要。接着双方很快争吵起来,会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会后,张明被自己的领导叫到办公室里训斥,领导认为张明竟然帮着外人说话,完全丢了自己的面子,丢了团队的面子。张明觉得很委屈,他想要辩解,可是领导越来越生气,很显然他将争吵时的所有怒气都发泄在张明身上,而到了第二天,同事们都以不习惯和张明共事为由向公司提出要求,结果张明就被公司莫名其妙地辞退了。

说实话,张明只是各部门之间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张明模糊了自己的定位,他没有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自己应该对谁负责,谁又对自己负责,所以不仅得罪了领导,也失去了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都说职场如战场,职场上的斗争完全不比战场上的争斗更弱,其实这也是职场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去了解和适应的,这种竞争对立是与合作相互联系的。所以每个员工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你的岗位,还和你所在的利益群体相关联,你要懂得将自己和团体,尤其是直属上司紧紧捆绑在一起,既然他们才是你的负责人,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他们的利益负责,而这才是职场生存的法则。

与聪明人有上进心的人为伍,你才不会堕落

很多人都说一个公司是否具备竞争力,就要看它的员工是否有实力,是否足够卖力和努力,而一个员工是否卖力,是否有竞争力,往往要看他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工作环境的影响往往很大,好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激发个人的工作潜能,而差的环境则会让员工变得更为消极。

在心理学效应中有一个著名的鲶鱼效应,当渔夫们将捕获的沙丁鱼放在鱼舱中之后,发现沙丁鱼很快会死掉,因为沙丁鱼都不爱动。所以渔夫们想办法在鱼舱里放入鲶鱼,这下沙丁鱼就开始拼命逃跑。其实,就是因为鲶鱼改变了沙丁鱼的生存环境,有了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存在,沙丁鱼自然要更加活跃一些。职场中未必需要放入鲶鱼来刺激我们,只要我们懂得和那些更活跃的“鱼”待在一起,自然会变得更为活跃。

正因为如此,员工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好的环境,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刺激自己的好员工。最好要选择那些聪明人,选择那些有上进心的人,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具上进心,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对此,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毕竟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造成乏味倦怠心理,如果这时候你的员工笨拙、懒惰、缺乏进取心,那么你很快也会受到影响,成为一个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员工。如果你的同事都是聪明人,都努力工作,想着成为最优秀的职员,那么你也会受到刺激和鼓励,你也会变得更聪明,会想办法努力向上爬,防止自己被人淘汰。

艾丽是苹果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自从2008年进入苹果公司之后,她的压力就一直很大,原先她在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待过,在那里,她偶尔也很忙,但是却没有什么压力,毕竟自己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应付各种状况都还比较顺利。可是到了苹果公司后,才发现自己身边都是一些能人,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人才之一,自己到了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自己必须要加快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和这些最聪明的人沟通,才能跟上他们的脚步。

更要命的是,乔布斯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他不大喜欢其他公司那种协作关系,他认为协作在某些方面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使人推脱责任。因此乔布斯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种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机制不仅针对外人,而且也针对同事,同事之间总是相互比对,相互竞争,建立起危机意识,以此来提高个人的水平和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努力做到最好,都想着超越别人,艾丽自然也不愿意落在后面,因此她觉得身上的负担一下子加重了许多,但是自己无疑也更加充实了,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随着各种产品的问世,艾丽找到了久违的那种兴奋和喜悦,那种为科技工作献身的热情。

当有人问她苹果公司的员工为什么总是能够创造出如此让人振奋的新产品时,艾丽笑着回答说:“如果你拥有那么多出色的同事,你唯一的想法就是加紧工作,这种状态下,你没有办法不获得成功。”艾丽的话实际上道出了苹果公司成功的一个原因,正是由于这种相互竞争、强者共存的模式,才激发了员工们的能量,从而确保苹果公司能够快速发展。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需要员工更具有活力,而对于员工自身而言,想要提高自己的活力,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就需要为自己找一个更有实力的同事,要为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只有长时间和那些强者、那些聪明且懂得进取的人待在一起,你才会提高自己的警惕感,才会建立危机意识,才会激发出内在的潜力。

我们常常说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其实是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是喜欢相互比较的,所以每个人通常都是参照外在环境来做出反应的,外在环境很温和,那么我们就常常会表现出安逸的一面,当外在环境比较激烈时,你也会变得紧张起来,你的活力也会被激发出来。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如果你的同事都是懒汉,那么你也会懒于动手,也会懒于思考;如果你的同事都缺乏远见,那么你看待问题时,也难以想得更为长远;如果你的同事都缺乏上进心,那么你也会安于现状,不会去做出什么改变。相反地,如果你的同事很有能力,很有责任感,很有上进心和野心,那么你也会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尽量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富挑战性的环境中去,尽量让自己接触那些优秀的员工,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在相互学习、相互刺激中提高自己。

与业绩突出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提升

在南美丛林中,有一种青蛙非常小,经常成为捕食者口中的美味,就连蝙蝠也常常攻击这种青蛙,每天晚上,只要青蛙一叫,蝙蝠们就立刻飞过来捕食,为此,青蛙们经常跳到水中,而且降低了自己的噪音,于是蝙蝠改为用超声波来捕捉它,之后青蛙也开始进化,它们在背部进化出了吸收超声波的皮肤。蝙蝠为了提高捕食的成功率,将超声波进化到了极致,而这时青蛙则在背部皮肤上分泌出了毒素,这样就能够吓退蝙蝠。

在这场进化游戏中,并没有谁是绝对的赢家,但是很显然青蛙在蝙蝠这个强大的对手面前,不断完成进化,而且变得比原先更加强大了,可以说一个人的强大往往是你对手的刺激造成的。正因为这样,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确保自己的生存,我们要懂得为自己找一个强者,为自己找一个可敬的对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应该这样,要懂得和那些强劲的人待在一起,这种人可以是你的敌人,但也可以是你的同事。你的同事如果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他的业绩很突出,那么他将会有效提高你的能力,一方面,你们两个人拥有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对方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对你起到引导作用,你可以借鉴他的经验来完善自己,可以通过合作和学习来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同事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工资待遇、发展机会、职位提升、关注度这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想着争取这样的机会,因此竞争不可避免,如果你不想被淘汰就会想方设法去击垮你的对手,而一个强劲的对手无疑会给你施加很多的压力,会给你增加很多动力,在这种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之下,你一定会变得更强大。

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同事,尽量多接触那些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尽量和他们多待在一起,既要懂得向他们学习,也要懂得和他们进行竞争,通过这种竞争与合作,可以有效促进个人的成长壮大。

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的名将,他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和尊重,但是巴顿将军的成长主要还是在一战期间。当时他因为作战勇猛受到了潘兴将军的重视,那时候巴顿请求将自己调到最前线,和那些最优秀的士兵一起打仗,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巴顿只是喜欢出风头罢了,但事实上巴顿只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在他看来和那些不善于打仗的次等兵待在一起,自己的战斗力和勇气都不会得到提高,只有和那些最无畏的强者在一起,自己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事实就是如此,经过战争的洗礼,巴顿在那些最强大士兵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技能,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猛士,潘兴将军甚至称他为“军队中的匪徒”,毫无疑问,巴顿将军已经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强者。正因为表现出色,美国军队围绕着他打造了第一支坦克部队。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巴顿将军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职员,他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去提高自己,因此他总是能够成为老板眼中最出色的那一类人。只有和强者在一起,你才能变得更强,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成功的法则,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想要变得更强,想要成为引人注目的优秀人才,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站在那些低层次、低水平的场合,不是为了鹤立鸡群,而是勇敢地和那些最优秀、最强大的人待在一起,这样你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强者。

在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中,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规定:在每一个部门中,至少要配备一个高级人才。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引导和刺激的作用,帮助其他员工完成蜕变。事实上员工更应该拥有自觉提高自己的意识,要主动去接受引导和刺激,要懂得主动去寻找自我提高和完善的方法。就像拳王阿里在成功之前一样,那时他常常和那些最优秀的拳手一起练拳、对打,这样他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技巧,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篮球巨星科比有一句名言:“我从来不和垃圾球员做队友。”在科比看来,你想要获得进步,就需要和一些高水平的人待在一起练球,这样你的进步才会更快。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找一个实力强劲的同事来指导自己,来进行挑战。

美国富豪保罗·艾伦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正是他和盖茨两个人一同创立了微软,所以当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因为我的同事是比尔·盖茨。”也许你觉得他只是说了一句客套话,但实际上他非常注重合作伙伴,做生意的时候,工作的时候都是这样,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和那些最优秀的人在一起办公,才有机会把工作做到完美。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曾经去一家公司求职,面试成功后,他被安排到了公司的基层单位上班,可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对老板说:“你让我和这样的职员待在一起?那么我大概就会成为这样的人。”老板听了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觉得非常震惊,于是就对他进行了提拔,而通过和更优秀人才的不断接触,青年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这个年轻人正是他自己。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具备洛克菲勒这样的气质呢?其实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关键在于你的自觉意识。也许当你和他们一样选择与出色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在一起时,你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成功人士。

远离碎碎嘴、喜欢挑拨离间的同事

在职场上,并非总是那么严肃,很多时候,总是有一些同事喜欢说一些闲话,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喜欢家长里短、谈论个人的隐私,或者在背后造谣。这样的人总是能够吸引别人的眼光,但是也容易惹起祸端和矛盾冲突,但凡喜欢碎碎嘴、嚼舌根、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往往是职场关系的破坏者,是引发矛盾的中心。

职场之中,喜欢造谣和搬弄是非的人,常常会破坏同事之间的关系,破坏团队氛围,而一些虚假消息很可能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严重伤害,给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困扰。有些传播者喜欢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这也是一种不良的传播行为,很容易使传播者和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甚至直接爆发冲突。

正因为如此,我们千万要远离那些喜欢造谣生事、喜欢嚼舌根的人,当你和对方过于亲密地接触时,你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你很容易被人误会和利用,别人会误认为你也是传播谣言的同党,会认为你也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样一来,你的个人形象就被完全抹黑了,这样不利于你和同事和睦共处。

有人对职场做过调查,那些经常端着茶杯到处串门闲聊、搬弄是非的职员往往最不受同事欢迎,而且高达83.6%的人对此表示反感。在那些喜欢多嘴、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当中,一般以女性居多,当然无论是谁,只要喜欢碎碎嘴,那么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排斥。

一般来说,那些喜欢造谣生事的人通常都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工作能力不强、没有爱好特长、思想语言贫乏、不够自信、在办公室缺乏吸引力,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也为了打败那些竞争对手,他们往往需要在言语上偷偷攻击别人,以此来打乱对方的工作状态。和这样的人交往,你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很可能会因此惹上一身骚,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任何一些碎碎嘴和人身攻击的话,你都要装作不知道,也不要主动去听那些话,要懂得远离说出这些话的人,防止自己被人利用,被人拖下水。而且有时候那些人还会将矛盾转移到你身上,让你也成为受害者。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玛利亚曾经说过自己的一个故事,自己的两个同事兼好朋友因为喜欢上了同一个男人而闹掰了,玛利亚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当其中一个同事来找自己哭诉的时候,她还是好心地进行了安慰。为了防止因为爱情而伤害朋友之间的关系,玛利亚答应当一回调解员,她觉得自己可以牵线让两个人重新恢复友情。

可是到了第二天,当玛利亚将另外一个同事约出来的时候,却遭到了对方的责骂,原来玛利亚昨天答应当调解员,却被那个哭诉的朋友利用了,她竟然跑到情敌那里,说玛利亚也支持她的行为。当然她还免不了添油加醋一番,对两个人进行了挑拨离间,这下惹得那个朋友很生气,而玛利亚则觉得很冤枉,原先自己是想帮助这两个人复合,可是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却被人利用。看到这种情况,玛利亚悲伤不已,最后只能选择和那个喜欢挑拨离间的同事绝交。

其实在职场上,类似的事情也很多,有些人就是喜欢编造谣言,喜欢搬弄是非,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利用和欺骗他人的感情大做文章。喜欢在你面前说某某人的坏话,喜欢在你面前肆意捏造一些他人攻击你的话,当然你不能确保他没有在别人面前用同样的方法诽谤过你。偶尔他会向你诉苦,等你施与同情心后,就会发现他会利用你的同情心到处散播,曲解你的意思,甚至将你拉入争斗之中,这样的人往往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随意玩弄他人,随意伤害其他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那些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并非都是怀有仇恨的,他们只是想要利用他人来制造话题罢了,这种人通常都存在心理缺陷,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期望制造混乱以方便自己谋取利益,要么就是为了寻找乐趣。但无论是什么动机,其实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人往往缺乏诚信,缺乏足够的修养,而且还是公司里的定时炸弹,我们没有必要和这样的人交往,过度接近对方的话只会让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所以最好还是要保持谨慎,千万不要被卷入这场害人害己的无聊游戏当中去。

小心应对办公室里的“庸人同事”

在职场中有很多拼命工作的工作狂,这些人通常都怀抱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按部就班的“钟点工”。这些人成天碌碌无为,没事就上网聊天,要么就端着茶杯到处晃来晃去,处处和别人搭讪,他们多数都没有上进心,没有理想,每天所做的就是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吃饭,到月底了领走一份固定工资。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每天的生活也都千篇一律,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出一点改变,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改变。这种人往往被称为庸人,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惊不起半点涟漪。

其实,在职场上,最多的就是这些“庸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清闲的工作岗位上,庸人出现的比率要更加高一些。庸人的出现固然和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庸人们总是觉得工作很乏味,而且没有什么前途,所以每天都只是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其实如果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激情和努力,就能够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此外,庸人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所以常常会主动放弃奋斗。可是如果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一些,也许会更有积极性。第三点就在于庸人缺乏理想,没有什么生活目标和奋斗目标,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工作。如果他们能够树立目标,能够建立起生活的理想,那么就愿意继续奋斗。

庸人看上去是一种个人的状态,但事实上它会传染,那种消极的懒散的工作状态很容易让别人也失去激情和斗志,试想一下,当你的同事们每天都无所事事时,你自己也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缺乏激情,久而久之,别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到你,你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消极。对于那些自我克制能力很弱的人来说,他常常没有办法从环境中挣脱出来,也会陷入浑浊的淤泥之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是有的,但需要很好的自制力,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让自己不那么消极,最好的方法还是选择逃避,要尽量远离那些庸碌无为的员工,只有保持足够的距离,你才能够防止自己被他人影响。比尔·盖茨当年就是觉得学校的生活太过安逸,他不希望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安安逸逸地读完大学,然后领走一个毕业证去找工作,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追求的是一种冒险、创新的生活模式,所以最后他毅然决定从哈佛大学退学,然后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己电脑系统的研究,最后盖茨成为了那一届学员中最出色最成功的人。

2005年,小张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幸运者。一开始,他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毕竟想要进入事业单位还是有些困难的。那个时候,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没准就能够得到提拔。抱着美好的梦想,他很快走马上任,工作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清闲的,而同事们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对人都非常温和,这和想象中的严肃、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很快就融入了集体生活。

一开始,小张总是非常勤快,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也很卖力,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得到提拔,才有机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整个单位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在努力上班,其他人则依然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更无奈的是,大家都喜欢说话,哪怕是上班时间,偶尔也会交谈几句。大家还常常拿小张的工作劲头开玩笑,认为小张没有必要那么拼命,因为这里的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

大家这种安逸懒散的状态很快就影响到了小张,他看到别人都不工作,自己也就慢慢降低了工作节奏,也开始和同事们家长里短,要么就说一些和工作无关的闲话。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很快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和动力,而且离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远了,思前想后,小张觉得这样下去的话,自己肯定会庸庸碌碌地一辈子待在这里,当一个小职员,这显然和自己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最后他还是忍痛提交了辞呈,黯然地离开了这里。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总裁摩根说过:“我的公司里不需要那些只等着领工资的职员。”他曾经建议下属们勇于举报那些偷懒且缺乏上进心的“害群之马”,在他看来,一个碌碌无为的职员比一个背叛者和一个强大的对手更加令人恐惧,因为他会腐蚀所有员工的意志力和激情。事实上,摩根先生的话并没有危言耸听。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哪怕不断做着一些错事,哪怕不断遭遇失败,也要比碌碌无为、什么也不干要来得更有价值。”

有句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个缺乏上进心,成天碌碌无为的同事,往往会给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他们会影响合作的效率,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更重要的是,一旦这种消极状态形成一种风气,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受到影响。所以你一定要谨慎应对那些庸碌无为的同事,要尽量远离他们,不要被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所干扰,无论何时都一定要保持认真、激情、奋发向上的姿态。

和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关系最好

我们常常说做人要懂得和别人拉近关系,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之一,不过并不是距离越近越好,无论何时,都要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彼此之间才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如果太过亲密了,那么就可能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说,恋人之间如果太黏人,如果没有什么个人空间,那么这段感情肯定也缺乏一些弹性,彼此之间迟早会出现问题,而且一旦问题出现了,就因为太过紧密而产生巨大的摩擦,变得难以解决。其实,适当保持一些距离反而能够起到一些缓冲的作用,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适合一起分享的,强行保持零距离,只会失去更多的自由。

恋人之间、朋友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同事之间也是一样,哪怕是关系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你也要适当留有余地和空间,两个人之间不能什么话都要说,也不能什么事都一起做,彼此之间仍然需要留有自己的秘密,仍然需要保持适当的空间。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刺猬原则,当天气变得寒冷时,刺猬们会慢慢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可是当它们彼此之间靠得太近时,身上的刺就会刺到对方,这时候它们就本能地后退,接着调整距离,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取暖,同时又不会让身上的刺刺到对方。

其实,人与人交往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和别人走得更近,但事实上我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最常见的就是隐藏自己的秘密。比如说我们不能轻易就将自己的秘密说给别人听,也不能轻易去打听同事的秘密,因为一旦秘密泄露出去可能会给彼此都带来很大的伤害。另外,也不要轻易和同事交心,因为同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你如果透露了太多的个人信息,一旦你们发生利益冲突时,很可能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这样就失去了竞争力。所以说我们既要保证一个善意的、亲和的姿态,同时也要防止过于接近对方带来的不便,而适当保持距离是最好的方法,也是确保成功交际的一个要点。

陈寒和李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还在同一个公司上班,平时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彼此之间也很少有什么秘密,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有着很多共同的爱好,因此总是能够轻易聊到一块去。唯一的不同点也许就是对待老板的态度,陈寒为人习惯了自由,不喜欢被拘束太多,所以对老板的一些严厉做法颇有微词,他常常在李浩面前说上司没有人情味,而且也不懂得如何管理公司。

李浩虽然对老板也没什么特别的好感,不过他尚且能够适应这种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而且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和老板一样的人,能够管理一个企业,而既然想要管理好公司和所有的员工,那么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是没有问题的。在他看来,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采用什么手段根本就不在乎。

两个人经常因为这事而互相争论,陈寒则经常会抱怨一番。不久之后,公司里准备提拔新人,陈寒和李浩两个人由于业绩突出,成了最热门的人选,老板也准备对他们俩做最后的考核和观察。两个人也都在为自己各自的前程而努力,都希望能够争取到这样的好机会。可是没过几天,陈寒突然被叫到了办公室,老板突然问他是不是对自己的管理方法有成见,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人性化,面对老板的责问,陈寒几乎哑口无言,而更让他惊恐的是,对于老板的评价,他只和李浩说过,难不成自己被同事背叛了?后来他从老板的秘书口中得知,李浩的确到老板那里告了自己一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击垮陈寒这个竞争对手。

陈寒知道实情后,追悔莫及,他万万不敢相信自己会被最好的同事和朋友出卖,但一方面又自责起来,认为自己不该太过轻信同事,如果当初不将那些秘密说出来,也许就不会遭到背叛,也许两个人至今仍然是很要好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关系很好的人就应该相互信任和理解,因此必须经常在一起交流,就必须相互关照,齐头并进,还应该互相分享一切,包括那些最隐秘的心事,可事实上进行自我保护,也为了保护好彼此的感情和关系,最好还是设定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给予对方更多的私人空间,给予对方更多的自由,给予对方更多的余地,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才是真正的信任,这样才能确保同事关系更稳定更健康更巩固。

至慧禅师和道引禅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两个人却一个住在山上,一个住在山下,而且很少往来,很多人因此笑话他们,认为他们是假朋友,好朋友不都是成群结队,无话不谈的吗?道引禅师笑着说:“豺狼也是成群结队的,难道它们也是朋友吗?”道引禅师认为任何人不一定非要相近才能相亲,相反地太过接近了反而会破坏感情,使彼此都感到不舒服,这就像观看风景一样,站得稍远一些,才能将景色尽收眼底,太近了,反而可能什么也看不清了。至慧禅师听后,感慨道:“平生所修缘分,唯此一人。”

这就是真正的相交相知,这才是真正的关系密切,其实,关系的好坏并不完全在于距离的远近,并不在于无话不谈。相反地,关系非常好的人也不一定要亲密无间,都说距离产生美,适当保持距离,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持下去。

任何时候都不要背后说人坏话,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

职场是一个最容易传播信息的场所,尤其是个人的隐私、仇怨、小道故事、家庭纠纷等消息往往会在同事之间到处传播,社会行为学家认为职场之所以会成为各种不良信息的载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忙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乏味常常让员工产生倦怠心理,为了调剂一下生活,很多人愿意说一些和工作无关的生活小事,并以此为乐。此外,很多时候由于同事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很多人会刻意在别人面前来抹黑自己的对手,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事实上,几乎每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对手,都会和某些人发生不愉快,毕竟在狭小的生活空间内,竞争双方很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彼此之间自然容易存在罅隙。有些人会选择沉默,甚至表面上和和气气,尽量不让摩擦扩大化,不让摩擦摆上台面,但却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以此来打击对手。但是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明智,首先,当你将矛盾说给第三者听时,对方很可能不会同情你,也不会选择站在你这一边,因为大家都不想卷入矛盾冲突之中。其次,你到处抹黑别人,这些坏话实际上很容易传到领导那里,甚至是你的对手那里,这样一来,只会把事情越闹越僵。

也许你认为自己只是很隐秘地和其他人说,可职场作为一个非常活跃的信息通道,几乎很难隔绝你所说的坏话,你在背后偷偷数落别人的不是,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迅速传播开来,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职场更是如此,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快速传播和放射出去,而且很可能会被扩大。有人说职场上留不住秘密,除非你不去说,事实就是这样,你的同事往往会成为最佳的传声筒,即便你们的关系很好,但是也无法保证他不会泄密。因为当你都忍不住说出心里话时,就不要指望别人能够帮你保留这些话。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要懂得克制自己,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秘密,更不能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在信息流通比较发达的职场,你的话很快就会被别人截获和传播开来。如果你真的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最好还是回家向亲人或者好朋友倾诉,也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出来,释放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但是如果你一时忍不住将职场和同事当成发泄的窗口,那么你真的要谨慎一些。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曾经在一家报社上班,那时候他工作非常卖力,因为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主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渐渐适应了办公环境,他觉得一切都还可以,唯一让自己感到不爽的就是旁边的同事总是偷懒,而且还动不动就用老职员的身份压自己,让自己帮他做事。

忍无可忍的卡耐基不方便当面和对方说清楚,于是就和自己平时比较亲密的几个人说出了心里话,卡耐基告诉他们说自己非常讨厌身边的同事,他已经不想再为这个懒人做任何事了,他甚至质疑报社为什么会招聘这种不负责任的员工。大家都劝他忍耐一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而说出这些话之后,卡耐基的心情也的确好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以后只要少理那个同事就行了,没有必要为之生气。

几天之后,卡耐基发现那个同事处处找碴,经常有意和卡耐基过不去,以前虽然对方老是让自己干活,但是态度至少还算客气,可现在却成天黑着脸,而且摆明了就是要让卡耐基难堪。卡耐基忍无可忍,于是向对方摊牌,他想要弄清楚对方为什么一而再而三地刁难自己,这时,对方冷笑着说:“你还不是一样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听到这里,卡耐基自知理亏立刻就沉默下来,他不知道是谁将他的话传播了出去,但他的确非常后悔。

心理学家认为倾诉是一种必要的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倾诉的对象,需要弄清楚什么人值得信赖,需要注意倾诉的环境,如果你不管不顾,直接脱口而出,那么实际上很容易为自己的言行埋下隐患。

很多人会把职场环境想得太过简单了,也会把同事想得太简单了,其实职场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和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你如果单调地认为谁值得信任,单调地认为别人不会伤害你,那实际上正好落入别人的圈套。所以在职场上,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说,也不要指望别人会帮你保守秘密,要知道职场中的墙往往都是严重透风的,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传到别人耳朵里,甚至可能重新传回自己耳中。 nYq/fc0iA7Zc71h0cUu2y7bBN8fd0GM1cvbS7eDUsBiDP0M3tYKLVbKfrD2oxR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