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人生苦短,让心灵回归宁静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只是世界的一个匆匆过客。在这个看似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得点儿,失点儿,又有何妨呢?得不到的或已经失去的,固然会让你觉得遗憾,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保持宁静,好好把握手中的幸福,好好珍惜当下的快乐。

心灵回归宁静,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

水能照万物,但前提是水面平静;人能看清最真实的自己,前提是心如止水。如果我们不能戒除浮躁的内心,就无法让心灵回归宁静,而一波动荡的水面,怎能照出最真实的容颜呢?所以,只有当心灵回归宁静时,才能宁静致远。

每个女人都想看见最真实的自己,但若心神不宁,浮躁不安,轻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看见最真实的自己将成为空幻的梦。这个时候与其做一些无意义的改变,不如静下心来观照自己。只有静心走自己的路,才能做最自在的自己,才能找到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对女人看见最真实的自己非常有启发: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生活在大山里,在父母去世之后,他决定到山外面去闯荡一番。走出大山之后,年轻人发现外面的人和自己很不同,他们大声说话,中气十足,而自己性格温顺,却被别人说成“娘娘腔”。

为了摆脱这个不雅的绰号,年轻人开始学着大声说话、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开始不打理衣服,不梳理头发。可是,后来别人又说他太“粗鲁”、太“野蛮”,于是,年轻人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处处小心谨慎。

总之,他不断受到周围人评价的影响,不断地改变自己,并因此换了好几份工作。他得到过很多人的“建议”,这些建议有些截然相反,这让年轻人非常苦恼,左右为难,也让他在不断改变中变得疲惫不堪。

为了看清最真实的自己,排解心中的苦闷,找到快乐的源泉,年轻人在一位老人的建议下去寻找一位禅师解惑。禅师问年轻人:“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苦恼不堪呢?”

“禅师,我的内心好烦好乱,我不知道该听谁的建议,但我又不能做得让别人不满意,我心中有很多矛盾在纠缠,现在我的生活没有一点快乐,请禅师为我解除心中的苦恼吧!”

在听完年轻人的讲述之后,禅师用充满智慧的双眼注视着年轻人,说:“如果我给你一盆清水,你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

“当然可以!”年轻人说。

“如果我把各种色料加到这盆水中,你还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

“染色之后水就浑浊了,自然照不出我的脸。”

“我们继续假设,如果我把一盆清水加热,让水沸腾不止,你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禅师又问道。

“当然不可能!因为水在滚动,而且一直冒气。”年轻人表现出一副“你明知故问”的不耐烦。

禅师没有理会年轻人的不耐烦,只是继续问:“如果池塘的水是静止的,但水面有很多青苔浮物,你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

“这也很难,因为杂物太多了,甚至连水面都看不见,怎么能照出自己的脸呢?”

禅师意味深长地说:“既然这些道理你都懂,你怎么不能解除内心的烦恼呢?人的心就像水面,只有当它平静且没有杂物时,才能照出脸的轮廓,而别人的意见、评价、建议都是杂物,比如水中的色料、青苔浮物,当这些东西落在一盆清水中时,你越是震荡,就越会把水搅浑。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沉淀下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那么你的心就会像盆中的清水一样清澈了,这样你就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就能看清事物的本相,也就知道什么意见该听,什么意见不该听了。这样你还会烦恼吗?”

年轻人听了禅师的话,幡然醒悟:“我现在明白了,原来我心不静的时候,才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看来,原来那些烦恼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是我自己蒙蔽了自己啊,我真是糊涂啊!”

禅师说:“年轻人,你要记住,只有当心静如水的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你的心灵才会得到解脱。”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浊而静之,徐清;安而动之,徐生。”意思是,谁能让一滩浑浊的水慢慢地静止、变清澈,谁就能让平静的生活激发出勃勃生机。说的就是即使周围环境再糟乱,只要你能让心平静下来,你的生活就会生机勃发,充满希望。

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那么“现实”的世界,权利、地位、名利、财富、美色等等都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每个身处其中的女人都感到生活的不易,感到自己的渺小。这个时候,你能对着一盆清水,看着自己的脸,回答这些问题吗?

你能做到心如止水,心明如镜吗?

你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吗?

你懂得怎样把握自己,不让自己在物欲的世界迷失和沉沦吗?

面对所谓的流行、明星,你能淡定如水,不随波逐流吗?

面对高富帅和吊丝男的同时追求,你能不为他们的物质条件干扰,公平客观地选择吗?

……

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没有多少女人能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能!”因为很多女人的心缺少宁静,缺少自我的把持。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生比看上去晦暗、惨淡的表面现象,要丰富得多;而将生活的表现当做生活的全部,这种看法是何等的荒谬与无知。”

也就是说,每个女人都经历着两种人生,一种人生是在表面的生活中生活,一种是活在更深刻、更真实的内在生活中。而从根本上支撑我们的,是心灵、内在的生活,这是一种无法压抑的主导力量,是我们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嫁给了有钱的男人,却在风光一时、美貌一时之后不再受宠,在快乐、幸福一时之后不再逍遥自在的原因。因为当初她们没有看见最真实的自己,所以,看不清别人,看不清这个世界,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什么。

所以,内心缺少宁静是可怕的。因为只有内心宁静,心智才能明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看清自己,才能坚持自我,才能看清别人,看清这个浑浊喧嚣的世界,才能轻松自地生活,感受真实的快乐。

心不静就不安,心不安就无所依

内心的宁静,是一种已然明了,却不去道破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只有永恒不变的心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宁静。当心回归宁静了,人才能活得轻松。

当山茶漫山遍野地开放,你看到红的、白的花,看到一树一树的,一簇一簇的花时,你会激动得热血澎湃吗?当你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时,你会喜怒形于色,手舞足蹈吗?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年年不都如此吗?夏种秋收,有付出才有回报,拿到奖金不就是你平时的付出所得吗?有什么值得兴奋失态的呢?

老子说过,万物生于静归于静,庄子说过“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平静如水的,心不静就不安,心不安就无所依。也就是说,如果心静不下来,生活就会失去依托,人就失去了主心骨,就会变得心神不宁,变得怅然若失。

有个美国农夫不小心把一块心爱的怀表丢失在谷仓里。他心急如焚,因为这是他妻子送给她的礼物,可是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时他看到谷仓外面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就对孩子们说:“谁能把我的怀表找出来,我就奖励他1美元。”

孩子们听说有奖励,一窝蜂地冲进谷仓寻找怀表,他们找了很久,几乎把谷仓翻了一遍,但也没有找到怀表。天色已晚,孩子们失望地回去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留下了。他对农夫说:“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一定能找到怀表。”

农夫说:“好吧!那你就快点找吧!”

这个孩子再次走进谷仓,找了一个位置,安静地坐在那儿。慢慢地,周围越来越安静,他隐约听到了怀表秒针的滴答声,而且声音越来越清晰。这个孩子轻轻地向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终于在一堆谷子里找到了那块怀表。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够找到怀表?因为他能静下心来,排除周围的一切干扰。所以,他能听到细微的天籁之音。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也越来越忙碌,大家或为经营事业奔波,或为职场应酬忙碌,或在网络游戏中寻欢作乐,内心充满了喧嚣,很难沉静下来。因此,人们才有“心太累了”的感叹。希望活出轻松,让内心回归宁静,已经成了整个时代的需要,当然更成了女人的需要。下面,让我们不妨从《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寻找快乐的启示吧!

战国时代,塞外住着一位老翁。一天,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丢了。在当时,马是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失去了一匹马是一大损失。所以,邻居们都来安慰老翁,没想到老翁却平静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

几个月之后,那匹走丢的马又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的骏马。这真是赚了,邻居们都来庆贺,但老翁却平静地说:“这未必不是祸!”

又过了几个月,老翁的儿子骑着这匹胡马,不慎摔了下来,把大腿摔成了骨折。邻居们都来慰问,并且赞叹老翁料事如神,但老翁依然平静地说:“这未必不是福!”

半年之后,胡人入侵,塞外的壮丁都被征调去当兵,很多人都战死沙场,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大腿骨折免于兵役,从而保住了一条性命。

古语有云:宁静而致远。塞上老翁不正是这样吗?因为宁静,所以理智,因为理智,所以看得长远,料事如神。既然长远的事情都看到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还有什么不安心的呢?在塞外老翁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可以武装我们的思想,纯净我们的内心,会为我们营造一种难得的心境。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在饥饿的状态下,表现是截然不同的。你给他们每人一袋麦子,一种人心静如水,他们会先把一部分麦子留下来用于播种,把另一部分麦子磨成面粉,然后当做口粮;一种人则心浮气躁,他们会急不可耐地把所有的麦子磨成面粉,恨不得一顿吃掉。前一种人心静,能理智思考,能看到长远,后一种人急功近利,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被尘世的欲望所羁绊。

宋朝名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你心若止水时,你方能心如明镜,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正确地面对成败得失。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心若止水,那么你就能沉静下来,更好地追求新思路。反之,一颗浮躁的心让你变得不安,一颗杂乱的心让你变得茫然,你的工作就很难达到高效,这对个人的进步和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心静才能尽心,心静才能生智。老子说过:“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不要有太多的旁骛,否则就很容易丢失智慧。

在如今这个社会大熔炉里,人心也被烧得沸腾,变得喧嚣起来。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之间,女人们,你可曾想过,你有多久没有安下心来读一本书,你有多久没有伏案写写自己的心灵感悟,你有多久没有回到故乡,看望那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

也许,一时的纵情潇洒,可以让你沉醉,暂时忘掉生活的烦恼,忘掉工作的压力。然而,纵情之后留下的是空虚,沉醉之后透支的是健康。德国心理学家发现,城市繁华的背后,是人们紧绷的神经和脆弱的心灵,因此,是时候停下脚步,让心灵回归宁静了。

作家薛来彩在《珍爱心灵》中写道:“心灵,给心灵一片自由的空间,在领略和感受霏霏细雨、花花柳绿中,让心境纯净,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最终,又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期望得太多,你便受累太多。只要心是自由的,生活总是美好的。”

倾听潺潺流水,鸟唱虫鸣,在倾听自然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渐渐淡忘记红尘里的功名利禄;凝望高山流水,夕阳晚照,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渐渐归于平静,找到最有意义的精神寄托。做一个心如止水的人吧,让心平静,让一切随着时光的流失而归于平静。

心灵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船舶前行时,双浆却在不停地往后划动;船夫点篙时,双手总是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往后移动;箭在即将射出之时,弓总是往后拉。人世间,不争一时、懂得退步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活得更快乐。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农民插秧?或者你是否有过插秧的经历?农人插秧的时候,总是插几枝秧苗,便会往后退一步,往后看一下再往前看一下,看自己走的路线直不直。整个插秧的过程,农人看似一直在退后,但等到他退到田岸上时,你却发现秧苗都插好了,这却是一大进步。

唐朝有个布袋和尚,他天资聪颖,生活阅历丰富,经常游历农村,时常帮农家劳作。在这种朴实的劳动中,体验人生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给世人留下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奇思妙语。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插秧偈》:“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后原来是向前。”这首偈语诗通俗易懂,却含义丰富深刻。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做进步。生活中,很多女人有一种倾向:只有前进才是进步,才是风光,退步是没面子的。比如,在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懂得忍耐;在与人争夺利益的时候,却不懂得退让。殊不知,在是非面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在功名富贵面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女人要明白,人生不能只往前冲,有时候不妨退一步思考,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海阔天空。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怀若谷,经常低头才能看清自己。生活中,很多女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比如,别人的学历比我高,学识比我渊博,我就尊重他;别人比我有权有势有钱,我就巴结他。如果别人的条件比我差,我就看不起别人,不理会别人。然而,布袋和尚的世界观与常人明显不同,就像诗中所说的“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经常低下头来,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把荣辱进退看淡一些。现实中,不少女人行走四方,奔波在名利之间,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其实,内心的快乐、幸福感却一直在下滑、在沉沦。人生在世,不应太在乎荣辱得失,对于外在的物质不应该过于牵挂,而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烦恼。有道是:“万法本闲人自闹,更从何处觅心安。”为何不让一切顺其自然呢?

退后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进步。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心甘情愿地退后,也才能顺其自然地进步。有时候为了让自己快乐,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们要学会低头,学会退后,这种顺应万无规律的做法才是明智的。

在一个寺院中,有两个小沙弥在观摩一幅画,此画名为《龙争虎斗图》。只见他们在这幅画面前观摩了很久,总找不出其中的缘由。

正在他们焦急的时候,师傅经过此处,他们便请教师傅。师傅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退后一点看,就能看出其中的缘由了。”

两个小沙弥半信半疑地退后几步,定眼一看,果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首先,画中的龙和虎外形都很逼真;其次,他们看到了龙和虎发起进攻前,都有后退的倾向:龙的头往后退缩,虎的头压得很低。

小沙弥不懂得其中的意味,就问师傅,师傅说:“龙之所以把头往回缩,虎之所以把头贴近地面,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冲得越迅猛,跳得越高远。”

两个小沙弥恍然大悟。接着,师傅对他们说:“这和参禅悟道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样的,懂得适时退一步,才能走得更远;懂得谦虚一点,才能飞得更高。”

生活中,许多天资聪明的女人不成功,是因为她们忽视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成功,而不懂得安下心来埋头耕耘。等到有一天,她们看见比她天资差的、行动晚的人有了不少收获时,她们才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才慌了手脚。这时她们才后悔,当初一心只想收获,却忘了播种;当初只想前进,却忘了退一步审视自己。

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就是在爬山的时候,只能低着头,耐着性子攀登,才能登到山顶。登上了山顶,往下看,才可以看见自己所克服的困难,所走过的险路。唯有这样,每一次小成功,才能带给你喜悦,每一段走过的路,才让你珍惜。唯有这样,小成功才能撑起大梦想。

人们常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果不埋头在泥土中,就无法发芽、长出大树;人如果不埋头于生活中,就难以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可贵。所以,女人要静下心来,要埋头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而不要让一颗浮躁的心飘摇不定,随波逐流,这样的人生才能清净悠然,才能快乐常伴。

有张有弛,在一呼一吸之间享受生活

人生不是马拉松赛跑,不必计较谁先到达目的地,也不必在意谁先成功,谁的成就更大。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应该珍惜沿途的风景,学会在一走一停之间欣赏美景,在一呼一吸之间享受生活,这样的生命才会张弛有度,韵味无穷。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小兔子在路上拼命地奔跑,青蛙看见了就问:“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得这么着急呢?歇歇吧!”

“我不能停下来,我要早点看到这条道路尽头的风景。”小兔子边跑边回答。

于是小兔子不停地奔跑,一刻也不停歇,直到有一天,它撞到了路尽头的一颗大树桩上。这时兔子感叹道:“原来路的尽头是大树桩。”更遗憾的是,这个时候它发现自己老了,它后悔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会好好享受沿途的风景,那该多美好啊!”

看到这只傻兔子,或许很多人忍不住笑它,但转念一想,很多女人和这只小兔子有什么差别呢?她们每天沉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嘴里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没完没了地加班,仿佛在和时间赛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们就像一台连轴转的机器,永不停息,早已忘却欣赏生活中的美景。

在《羊皮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拉比看见一个人步履匆匆,就把他叫住了,问道:“你在追赶什么呢?”

这个人气喘吁吁地说:“我要赶上生活。”

拉比说:“生活在前面吗?或许生活在你后面追赶你呢?你这样拼命往前赶,怎么不看看周围呢?怎么不问问自己的生活在那里呢?快静下来吧,这样生活才能与你会合;如果你拼命往前赶,生活会离你越来越远。”

英国歌手约翰·列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生活到底在哪里呢?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自己在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许一开始知道,但慢慢就忘了。就像一开始,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工作,可是到后来,我们却为了工作而工作,直接沦为工作的奴隶,早就把工作的初衷抛到了脑后。所以,我们不妨经常问自己: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答案。

据说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美奂绝伦、神奇诱人的大山。一天,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去游览。多年之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了,或许一辈子都无法抵达。不同的是,拉克苏非常沮丧,苏格拉底非常开心。拉克苏说:“这一路上我拼命地奔向那座大山,可是那座大山实在太远了,真叫人伤心。”苏格拉底却笑着说:“我一路走一路欣赏美妙的风景,难道你没有享受一番吗?”

苏格拉底的话不得不让人佩服,在那么古老的年代,他就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享受路途的风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痛并快乐着”的年代,你是否也感觉到身后有一条无形的皮鞭在催促我们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似乎都是一只拼命打转的陀螺。女人拼命地赚钱,为了票子和房子,为了孩子和过日子,舍不得花钱打扮自己,舍不得花钱去旅游,舍不得假期陪家人。有了一套房子之后,她们还希望有车子。就这样,她们挣扎在无休止的欲望里,“快”成了时代的符号。

其实,“快”、“富”远远不是生活的本色。生活的本色应该是拥有一份闲适与淡定的心态,要有张有弛,既要有工作,也要有放松,而不要急功近利,疲于奔命。当我们有快乐时,要懂得与人分享,同时也坦然地分享别人的快乐。

女人们,千万要记住一句话:追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在阿尔卑斯的山口处,竖着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吧!”多么有哲理的一句提醒,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是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我们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创造价值,还要学会抬头欣赏大自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接受生活的馈赠。

女人,让自己拥有一个闲适和淡定的人生吧!这不是让你消极和消沉,而是让你淡定地生活,这比那些脚不沾地、疲于奔命的人活得更有风度。放慢你的脚步吧,停下来休息一下,做个好梦;走进大自然,闻闻花草的清香,听听百鸟的鸣叫。你要让自己的心与黑夜一样宁静,与秋菊一样淡然,像流水一样从容。这样,再繁杂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再苦累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

停下来,让生命在一张一弛、一呼一吸之间有规律地跳动吧!这不仅仅是为了休息,更是为了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或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忙得焦头烂额时,工作仍没有头绪,没有进展,脑子一团糟。其实,大脑是需要休息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放松下来时,脑子里会突然蹦出一个点子,迸发出灵感。

有人曾问著名的作曲家狄米奇·萧斯塔高维奇:“为什么你作曲的速度这么快?”狄米奇·萧斯塔高维奇答道:“因为我已经思考了很久。”看看吧,只有停下来思考,我们才能得到更多更正确的决策,只有静下来,我们才能提高效率。

人生永不完美,试着容忍瑕疵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无缺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才是真实而自然的美。因此,我们要试着容忍瑕疵的存在,然后更进一步,忽视瑕疵,以一颗包容的心去欣赏万物、享受生活。

有个人买了一块玉,这块玉温润、细腻、晶莹、光滑,只是玉上有一点瑕疵。他想,如果我能把瑕疵去掉,那么这块玉就会完美了。于是,他把这块玉放在磨刀石上打磨起来。可是,他打磨了许久,那个瑕疵依然存在。他索性赌起气来,一直打磨下去,最后瑕疵被打磨掉了,但那块玉也不存在了。

瑕不掩瑜,一点瑕疵根本无法掩盖玉的优点,“瑕疵”是玉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学会容忍,学会忽视,学会包容,学会欣赏瑕疵,才是最明智的生活态度。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那么就会失去快乐,因为人生不存在完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女人抱怨生活不如意,就找上帝诉苦。

上帝问她:“你想要完美是吗?”

女人答:“是的,我想要完美。”

上帝又问:“你想要快乐吗?”

女人又答:“我更想要。”

上帝说:“如果完美和快乐你都想要,那么你注定会一无所有。”

对呀,如果你想要快乐,就请不要总是追求完美。世界上没有哪样东西是完美无缺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为了所谓的完美,费尽心机去做事,往往到最后你依然心存遗憾,因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你的心会累的。

在日本人仓冈天心的著作《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而富有哲理的故事:

茶师的儿子在打扫庭院。当儿子打扫完成之后,茶师却说:“不够干净,再打扫下。”于是,他儿子又花了一个小时打扫庭院。然后,他问茶师:“父亲,你看可以了吗?石阶已经打扫三次了,石灯笼也擦拭了很多遍,地上没有一枝一叶。”

茶师听了这话,不但不高兴,反而斥责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走进庭院,用力地摇动一棵树,让金黄色、红色的树叶飘落下来。

茶师对儿子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一个“度”,追求干净,讨厌脏乱这是优点,是美德,但若过分追求干净,就成了洁癖。正如茶师所言,打扫卫生不只是要求干净,也要求美和自然。生活何尝不是这样,不只是要求完美,还要求自然、真实、快乐,有了这些,生活才会美好。因此,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瑕疵,试着去容忍吧!

学会容忍一些瑕疵,生活会增添一些韵味。很多时候,如果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联想、去欣赏、去品味瑕疵,它未必不是另一种美。当玉上有几粒斑痕时,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几点藓苔;当玉上有几缕蜿蜒的痕迹时,你可以称它为砂岸逶迤;当玉上有稍大一点的疤痕时,你可以把它视为孤云独走;当玉上有一根直些的线条时,你可以说它是铁锁横江……你看看,这些有瑕疵的玉不比百分之百完美的玉丰饶得多,有意蕴得多吗?

有个男人去逛首饰店,想给妻子买一串项链,他看中了一串玉石项链。在付钱的时候,老板再三重复:“我卖你的这块玛瑙,再便宜不过了,你知道为什么这么便宜吗?”

这个人笑笑,说:“我知道,因为它有斑点。”

“哈哈,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如果这串项链没有斑点,那价钱就不得了啦。”

回到家里,男人把买玉石项链的事情讲给妻子听。

听了男人的介绍,看着他买的玉石项链,妻子笑着说:“这块玉石项链的瘢痕如此清清楚楚,然而,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呢?老虎有纹理,豹子有斑点,有谁嫌弃过它的皮毛不够纯色吗?”

“退一步讲,如果这个斑纹算是瑕疵,试问世界上又有谁能如此坦然地把瑕疵呈现出来呢?可以坦然相见的缺点,还是缺点吗?”妻子说。

生活也是一样,完美是难以追求的。每个人都有瑕疵,每件事都有不足,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更要善待自己的瑕疵。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应摒弃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自己轻松快乐地生活。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不仅奉劝世人容忍一些瑕疵,甚至将有没有瑕疵视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实与善良的标准。如此可见,容忍一些瑕疵可以消除看似一尘不染,实则道貌岸然的虚伪,让人显露出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而洒脱的自我。

生活再累,也要学会忙里偷闲

忙碌的生活就像一个被拉得太紧的弹簧,忙碌久了而得不到休息,人就会失去弹性,工作就会失去乐趣,生活也将失去动力。因此,不要因为忙碌而失去悠闲的心灵,而要懂得忙里偷闲,这样,你那颗紧绷的心才会得到放松,枯燥的生活才会变得精彩。

很多女人都说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于是以此为理由,拼命地工作。她们似乎认为,因为忙碌,所以没时间休息,所以才很累。殊不知,休息和放松并不只是在周末或节假日,而是在工作中的每时每刻。一个有悠闲之心的女人是聪明的,她们懂得适时适地地放松自己,或者是喝一口水,或者是深呼吸,或者是向窗外远眺,这些你也都能做到,为什么你不做呢?

当你在户外挥汗作业时,你可以偶尔抬起头来,仰望一下天空,爽爽地喝一口水;当你在家里忙碌着炒菜时,你可以偶尔直起腰来,深呼吸一下,朗朗地笑一声;当你在电脑前拼命地敲打键盘时,你可以偶尔站起身来,推开一扇窗户,深深地眺望远处。如果你能这样做,那么你的生活就不会那么紧张,你的心就不会那么累了。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很多女人早已没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越来越多的女人白天忙工作,下班回家忙着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忙着给孩子讲故事,早上忙着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此一天下来,她们的心丝毫闲不下来,她们过分专注地忙碌,完全忽视了当下的快乐。

列宁曾经说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一个善于忙里偷闲的女人,才是懂生活的女人。因为忙里偷闲既不影响工作,相反,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偷闲”可以舒缓紧张的心情,放松紧绷的神经,让心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玛丽在14岁的时候,就从老师卡尔先生那里明白了一个真理,只是她当时并未在意,但后来回想起这个真理,她从中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卡尔是玛丽的小提琴教练。有一天,他忽然问玛丽:“你每天有多少时间练习小提琴?”玛丽说:“大约每天4小时。”

“哦,这么说来,你每次练习的时间都挺长的,差不多有一个小时吧?”卡尔先生说。

“是的,基本是这样的。”

“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卡尔先生说,“你知道吗?将来你长大了,你每天肯定不会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到那个时候,你如果还想拉小提琴,你肯定没有时间。这样一来,时间久了,你就可能淡忘小提琴了。”

卡尔先生停了几秒钟,继续说:“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一有空闲就练习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小提琴,比如,你在早上起床后,在午饭之后,在工作的空闲时间,你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这样再忙你也可以忙里偷闲,既不影响你的工作,又可以让拉小提琴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玛丽成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很多次她都想从事创作,可是每天都要上课、批阅作业、改试卷、开会,这些事情把她白天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在差不多两年时间里,玛丽根本没有动过笔,她的借口是太忙了,太累了。

忽然有一天,玛丽想起老师卡尔先生的话,于是她决定按照老师的建议去做。虽然很忙,她都会忙里偷闲搞创作,哪怕只有5分钟的时间,她也会坐下来写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有时候在课堂上,学生考试的时候,玛丽也会利用这个时间写文章。

出乎玛丽的意料,在那段忙里偷闲的日子里,她竟然写了很多文章。后来,她利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她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忙,但是仍然有许多可利用的零碎时间。她把写作当做心灵的一种放松,也当做身体上的一种休息,这样一来,她觉得工作和生活变得特别充实。

悠闲与时间无关,悠闲是一种心态,是心灵上的一种忙里偷闲。悠闲与环境无关,悠闲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工作,灵活地抽空休息,给身体和心灵减压。悠闲不一定是看得见的闲暇时刻,更不是给自己放一个长假,而是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一种心灵上的轻松与恬适。

假如你失去了悠闲的心灵,生活注定会枯燥无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忙碌成了现代人的共性,快节奏成了现代人的特征,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都在快马加鞭,周而复始地工作,停不下来的生活,仿佛人生在世就是为忙碌而活。看看我们的身边,一张张眉头紧锁的面孔,一个个疲惫不堪的神色,你是否和他们一样呢?

《菜根谭》中说到:“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一个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适应忙碌的生活,在忙碌的时候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情趣。这就需要一份悠闲的心态,唯有如此,才能让生活多几分悠闲的意境,多几分单纯的味道。

简单是一种平凡、一份温馨、一种幸福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认为幸福是有权有势,有人认为幸福是有儿有女,有人认为幸福是有钱有闲。不可否认,幸福有很多种,但最朴实无华却寓意隽永的幸福是简简单单。

简单是一种美,虽然朴实,却散发着真实的香味;虽然简陋,但是却流露出内在的美感。简单是一种智慧,是经历了复杂之后的大彻大悟,是逃离了喧嚣之后的心如止水。简单是一种平凡,是一种温馨,是一种幸福。简单生活,你才能放下负累,敞开心扉,去用心享受每一天。

她住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被她收拾得整洁有序。下班回家,做点小菜,和男朋友吃完饭后,泡上一壶茶,看看电视,看看书,上上网。

她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也会加班。虽然有些累,但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很快乐。和同事相处和谐,安安静静地负责自己的设计方案。每个月都有属于她的小回报,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她也知足。

她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虽然男朋友不算帅气,也不高大,可他却是她心中最有魅力的男人。虽然男朋友没有多少钱,也少有“闲”,可她依旧不离不弃地与他相依相伴。他们在一起安静地过着小日子。

她没有时尚高档的名牌服装,也没有昂贵的鞋子,更没有金银首饰和名牌手机,也没有大大的房子,可是她觉得简简单单挺好。

曾经她也渴望自己有个大房子,然后把各种她喜欢的家具摆放在家里。在阳台上铺上毛茸茸的毯子,这样就可以躺在上面晒太阳、看书;在客厅里放一对小音箱,躺在沙发上听音乐;在床边摆放两个可爱的玩具熊……

曾经她也渴望有个赚钱的工作,当个一官半职什么的,每天穿着高跟鞋、职业装,穿梭在商业场合,谈笑风生,吃吃喝喝,成为事业上的女强人,不辞辛苦加班加点,每个月拿着5位数的收入,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

曾经她也渴望嫁给一个有钱又有闲的丈夫,开着高级跑车,周游全世界,可以不用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可以背着名牌包包,闲逛于每个大商场……

但是,那只是她曾经认为的快意人生。现在,她的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她似乎看开了一切,房子对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住在一起;工作赚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的事情自己开不开心;背什么牌子的包包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欢,经济适用;用什么手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能收到老公的短信和电话。

不知不觉之间,她发现原来自己很富有,拥有这么多,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快乐。曾经,她是个欲望很多的女人,但是却疲惫地生活。现在,她是个简单的女人,但简单的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简单是一种平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生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没有大富大贵,有的只是小富即安;没有攀比虚荣,有的只是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这种再简单不过的生活,正是我们内心回归宁静所需要的。

简单是一种温馨。有一个真正关心自己的丈夫,他偶尔动手给你做几道小菜,帮你捶捶肩,给你买几件衣服或首饰。小菜虽不可口,但饱含真意;礼物虽不贵重,但是流露真情。这些就像一剂调料,让平凡的生活多了许多温馨。

简单是一种幸福。一杯清茶,一杯咖啡,放在桌边,你的心情会怡然自得。你可以浏览报纸,了解国内外动态;你可以看书,陶冶情操;你可以看趣味节目,捧腹大笑。待到春暖花开季,或是清风送爽金秋时,你和家人一起,和朋友结伴,到户外走一走,来一次假日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芬芳,呼吸新鲜的空气,忘却城市的喧嚣,让身心受到一番洗涤,这种简单是多么与众不同的幸福啊!

为什么简单是一种平凡,是一种温馨,是一种幸福呢?简单有怎样的深刻意义呢?

当你把生活看得简单时,你的内心就会少一些恐惧,多一些轻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活多久算长,活多久算值呢?花园里的花儿一定比悬崖上的荒草幸福吗?天空中的飞鸟一定比地上爬行的蜗牛幸福吗?既然这些都无从揣测,无法掌控,何不搁置一边,顺其自然呢?倒不如简简单单地过自己的日子,平平淡淡地活自己的活法。

当你把生活看得简单时,你的内心就会少一些压力,多一些放松。“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每个人的需求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什么你要背负太多的压力,去拼命赚取自己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呢?为何不把需求看淡一些,把名利看轻一点呢?这样压力又从何而来呢?

当你把生活看得简单时,你的内心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平静。生活原本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女人把生活看成了攀比的擂台,看成了权势的竞赛。如果你让生活回归到原本的简单,回到个人,回到核心的家庭,你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烦恼就自然消散了。你是在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而活,这样烦恼又从何而来呢?

当你把生活看得简单时,你会发现你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有大把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你可以去充实自己的内心,去感知天地万物的美好。这样,快乐和喜悦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汩汩流淌。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唯有自由,快乐和幸福才有了不竭的源头,唯有自由,你的心才能充分放松,唯有自由,你才能在平淡中感知幸福。 s784CgM5Y8vJC4BWjEowEkyIL9MkpksRULssqiEbcIyvP+hplkyDqq6zMqh3/K0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