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制度管人 按规章办事
王剑

第一章一流的企业必有一流的制度

一个企业拥有一流的制度,其员工往往能在科学合理的规范下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进入到一流的行业。换言之,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制度,一流的制度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则制度,都应该严格遵循。家有家法,国有国法,公司制定出来的许多制度,不应该成为一纸空文,作为领导,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坚定地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要切实按照规定严加处置,绝不能心慈手软。领导本人犯了错误,也应该按规定进行惩罚,不能只束人不束己。

有一次,美国IBM老板迈克带客人去参加工厂,走到工厂门口的时候,被一个守门的员工拦了下来,他说:“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去,我们这有规定,进入厂区的员工不戴安全帽不许进工厂。”董事长助理连忙说道:“这是这家工厂的老板,要陪同重要的客人参观。”但是守门人却说:“这是公司的规定,我必须按规定办事,我必须对你们的安全负责!”这时候,迈克笑着说:“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都不按规定办事,那么迟早会出事故的。咱们还是先戴上安全帽,再进去参观吧。”

规则是大家制定的,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老板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一个普通人呢?中国是一个人情大于法的社会,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地位高、权力大的人往往不遵守规则,他们犯错没关系,下属的错误坚决不能容忍,着实的“两面派”。

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在规则面前,应该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地位、权力的高低、大小而有所不同,古代王子犯法还与民同罪,何况现在呢?如果采用两种标准、两种对策,会让员工怨声载道,无心工作,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单从规则这点上讲,我们应该多向外国人学习,崇尚自由的外国人具有很强的规则观念,认为坚守规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判断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虽然现在,崇尚个性、自由是生活的主流,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允许员工拥有不同的观念、思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现代的生活也是一种社会生活,一样也需要人与人进行沟通。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共同的大家都接受的规则,交往就无法继续,企业的秩序也会变得一团混乱。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规则意识,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律意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调动企业里其他人,而作为员工,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一流企业用制度管人,二流企业用人管人

《孙子兵法》指出:要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文,用严格的训练整顿军队,对士兵过于宽松,过于爱怜,结果会导致士兵不能严格执行命令,部队陷入混乱而不能加以约束。当前企业面临的竞争,其残酷程度不亚于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血肉拼杀,如果企业没有严明的制度,做不到令行禁止,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的。

规矩、秩序、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一个团队缺少规章、制度、流程时,团队就很容易陷入混乱,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要想让企业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首先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其次还要让制度产生威慑力,让大家严格执行制度。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会在硬性制度的规范下,稳定有序、高效率地运营。

一家工厂的工人盗窃了厂里的产品,虽然盗窃的产品数量不大,但性质恶劣,属于盗窃。由于这个工人是厂里的老员工,平时找他帮忙的同事很多,大家与他关系都不错。于是乎,当老板准备依据公司的制度惩罚这位老员工时,很多员工都来为老员工求情,有人说:“原谅他吧,只要他知错就好了。”有人说:“少数服从多数嘛!”

厂长理直气壮地说:“厂里的规章制度通过了大家的认可才出台的,既然有了制度,就要按制度办事,绝不能徇私情。”结果,那名老员工受到了制度的严惩,虽然当时厂长有点被孤立的感觉,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理解他的做法,而此后厂里的盗窃案也少了很多。

在这件事中,如果厂长不顾厂里制度,顺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处理或从轻处罚那名偷窃的员工,不仅厂里的偷盗之风得不到遏制,厂规厂纪也会变成一纸空文。届时,厂里一片混乱,厂长的威信扫地,那才是真正的孤立。由此可见,制度出台之后,就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找借口,公然违背制度的规定。只有按制度办事,才能维护制度的威信,才能遏制不正之风,维护企业的利益。

一流的企业用制度管人,二流末流的企业用人管人。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它们几乎高度一致地认同用制度管人。比如,日本东芝公司规定,女工严禁擦粉,男工必须刮净胡子,操作时绝对禁止说话、咳嗽、打喷嚏,以防空气振动,扬起尘埃。正是对工作间的卫生有如此苛刻的要求,于是我们看到了东芝电子产品的“容光焕发、姣美可爱”,备受世界欢迎。

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一个伟大的机制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当企业经历了创业的艰难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管理者们开始意识到:用创业时的管人管事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已经行不通了,于是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企业制度来规范企业,因为优秀的企业制度才是成就伟大公司的保障。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杜邦公司创立于180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寿命最长的企业之一。它的长寿与杜邦家族不断进行制度调整、改革、创新有直接的关系。

在杜邦公司的发展早期,公司的管理明显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公司所有事务都由创始人亨利·杜邦一人说了算。这种管理模式持续了39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当亨利卸任之后,杜邦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制度,马上陷入了混乱。由于继承人管理经验不足,公司效益迅速衰退,差一点就倒闭了。

面对危机,杜邦公司废除了单人决策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集团式的管理模式。杜邦家族成员不再事必躬亲,而是让执行委员用制度去管理公司。这样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在杜邦公司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不断结合客观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公司制度,这是杜邦公司获得持久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最初的个人英雄主义,到后来的用制度管理公司,这是杜邦公司的一大进步。在杜邦家族的历史上,不乏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是,20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但是杜邦的员工却在公司制度的规范下,持续不断地前赴后继,为公司做贡献。这说明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制度。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否有时会感到焦头烂额呢?由于员工不规则的操作,或细枝末节上的琐事,你是否会烦恼呢?其实,要想消除这一切烦恼,你只需要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可以为你斩断一切纷扰。合理的制度可以使企业纷繁复杂的事务处理起来变得简单,你再也不需要在琐事上投入大量宝贵的时间。

其实,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用制度管理公司、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才是企业“定江山”的法宝。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完善合理的制度维护了公平与正义,使员工感到制度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样他们更愿意遵守制度、自觉地维护制度。这是打造和谐团队的根本。由于制度公平合理,管理者再也不用因人为管理造成的不公平而烦恼。

完善的制度体现了公平,维护了正义,使员工获得一视同仁的对待,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会水涨船高。

制度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规范的制度,在某一段时期也许能混下去,甚至在某一阶段还能混得很不错,但是从长远和整体上来看,这种“混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制度、没有规范的企业团队,无异于一帮没有战略战术、没有组织纪律的莽夫,是无法长期保持高效生产率的。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制度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春秋时,楚国为了保证粮食的丰收,派令尹孙叔敖在苟坡县一带修了一条水渠,用于灌溉沿渠的万顷良田。可是到了旱季,沿渠的百姓为了多收一点粮食,就在渠边甚至渠里种庄稼。而到了雨季,渠水上涨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就将水渠偷偷挖开口子分流放水。时间长了,这条曾经为当地百姓造福的水渠就成为了一个祸害——到了雨季,就会发生水灾。

为了保护水渠的正常灌溉,苟坡县的官员没有办法,每到水涨成灾时,就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但是依然无法保护堤坝。后来,李若谷出任苟坡县的知县,面对这一难题时,他派人张贴告示:今后如果水渠决口,县衙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修堤。

从此,再没有百姓在水渠里种庄稼了,也没有百姓偷挖水渠、私自放水了。

人管人,难免有漏洞可钻,因为人都是有弱点的。而制度是客观公正的,只要制度得法,执行到位,它就能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应。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李若谷的管理方法,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并且当人违反制度时,要让他所受到的惩罚要大于他违反制度所获得的收益,这样人自然就不会去做违反制度的事情了。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可执行的,要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还要让员工知道,这些制度为什么要被遵守,它够狠团队协作有什么关系,它跟组织管理有什么关系,跟员工的业绩有什么关系。更应该让员工知道以违反了不被允许的制度时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些问题在制度出台时都应该讲得清清楚楚。

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管理者制定的企业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则,就像国家的法律一样,员工触犯了规则,管理者该如何惩罚员工,不是由管理者自己来决定的,而是由制度明确规定的。制度里怎么规定,管理者就应该怎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威信,才能让人敬畏制度,服从制度。

你不讲制度,别人就跟你讲条件

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而这一套规矩,就是公平合理的企业制度。如果你不讲制度,不用制度管人,而是用人情管人,那么员工就很可能跟你讲条件,这样你就很难服众了。

中国人最爱讲人情,尤其是在员工犯错的时候,老板很喜欢说“下不为例”。可是,有了下不为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作为企业的老板,一定要认识到:在制度合理的前提下,如果你法外开恩,就会为制度的推行埋下地雷。

一般来说,有制度却不严格执行,而是制度之外开恩,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比如,造成员工职责不清。很多企业都有制度,但是却不按制度执行,这就很容易造成某项工作好像谁都在负责,但实际上谁都没有真正负责。于是,两个部门对一项工作纠缠不休,相互扯皮,使原本有序的工作变得无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了避免员工和你谈条件,你一定要把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推行下去,让每个员工按照制度去行事,避免造成管理的无序,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消极的影响。

个人的智慧、水平是有限的,而且很多人对别人的能力往往又不太认同,都认为自己聪明能干,所以不太容易服从别人。因此,如果单纯的“人管人”、“人治人”,就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弊端。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人治”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员工很难适应;“人治”有很强的专制色彩,缺乏公平性、民主性,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也容易造成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紧张;“人治”是以人为主的,很容易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员工很可能会巴结管理者,不利于“人和”;“人治”往往难过人情关,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的关系,一旦发生“奖亲罚疏,任人唯亲”的事情,管理者就会失去威信,团队也会失去凝聚力。

所以,人治不靠谱,建立企业制度,凡事以制度为准,才是最靠谱的。看看战场上,军纪严明,众志成城的军队,总能打败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同样的道理,企业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员工的工作效率才有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有保障。

制度化:用铁的纪律约束每一个员工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把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上,再合适不过了。尽管企业员工不断流动,但只要有牢靠的制度,那么无论员工怎么流动,企业依然能够稳定地发展。反之,如果企业不实行制度化,那么员工就会像一盘散沙,握不紧也抓不牢,无法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美国格利森齿轮机床厂就有十分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员工只要进入车间,不论是工作还是路过,都必须佩戴安全眼镜,穿硬底皮鞋,并把领带放入衬衫里。如果谁不遵守,谁就将受到惩罚。

然而,在不少企业中,当员工不遵守制度时,管理者不严加处理,却碍于情面而放纵员工。比如,一天,一位员工迟到了,这位员工与领导的关系很好,领导不忍心处罚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过几天,又有一个员工早退了,由于这个员工的业绩突出,领导想:如果处罚他,很可能打消他的工作积极性。于是,他“宽容”了这个员工。这两件事情多数人都知道,结果很多员工都不遵守上下班时间。

制度之所以无法约束员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员工违反制度后的处理态度,如果管理者不予重视,不加处理,就意味着默许员工的违纪行为。

一家公司规定,每个月员工的请假次数如果超过三次,就享受不到全勤的奖金待遇。有一次,公司一位骨干的父亲住院了,该员工一个月请了5次假。不过,他为了保证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其他时间来加班,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本月的工作任务。

按照公司的制度,这位骨干的全勤奖要扣除。但是老板为了显示管理的人性化,对他说:“鉴于你已经完成了本月的工作任务,我就不扣你的全勤奖了。”表面上看,这位老板的管理手段非常人性化,但是他却违背了公司的全勤奖制度,会导致全勤奖制度在员工心目中失去约束力。因为按照老板的做法,员工可能会想:只要每个月完成了工作,就不用每天都坐班。如此一来,员工就可能增加请假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那位骨干对工作怀有敬业之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但是他请了5次假,按规定确实无法获得全勤奖。对公司而言,既然制定了全勤奖制度,就应该坚决执行。因为制度就是公司成员间的“信用”,如果制度被随意破坏,那么老板在员工心目中的信用就丧失了。所以,一定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公司的制度。

《孙子兵法》中指出,军队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要用严格的纪律训练整顿军队;对士兵不能过于宽松,过于爱恋,否则,很容易导致士兵不严格执行命令,从而导致部队陷入混乱,没办法约束。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之间的残酷厮杀不亚于战场上的弱肉强食,因此,企业一定要用铁的纪律约束每一位员工。

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

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职场对话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单位的干部说:“我只是轻微违反了‘六不准’规定,却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当时我委屈得一晚上没有睡好觉。”这个干部的上司接话说:“你不知道吧?我考虑是否应该按制度处罚你,连续三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从这位领导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制度与人情这对矛盾的激烈博弈,这种博弈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西安一位36岁的陈女士为了考研,在上班之余苦心复习一年多,可是在考研那天,她来到考场后,却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忘带了。于是,她急忙给家人打电话,等到她拿到身份证时,开考已经过半个小时。

监考人员表示,陈女士的这种行为违反了考试的相关规定,是没有资格考试的。面对这一“宣判”,陈女士两次跪在监考人员面前,只求被允许进入考场,但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

此事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辩,对此,陈女士告诉记者:“我一定会查询相关的法律政策,用法律的武器为我讨回一个公道。”

对于陈女士的遭遇,我们深感同情,一个中年女性,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积极学习、乐于上进的精神,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她的行为确实违反了考试制度,是无法“通融”的。

制度不像人情,说些好话、送点礼,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同情归同情,但同情不能取代理智。毕竟,人情是人情,事情是事情。在处理违反制度的事情时,秉公执法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否则,你违反制度了找理由,他违反制度了也找理由,到时候岂不是乱了套,还有什么规矩可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情是一个极大的困扰因素。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想留住人情,往往会破坏制度,如果遵守制度,就会破坏人情。我们知道,人是感情动物,因此,坚持按制度办事的管理者,往往被认为不近人情,虽然短期内得不到员工的好感,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领导者可以带企业走向繁荣。

试想,当年要不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怎么能建立起“军中无戏言”的组织纪律?蜀军又怎么保证战斗力?诸葛亮的做法告诉企业管理者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制度,工作是搞不起来的;有制度不执行,工作也是搞不起来的。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把人情放在一边,才能把企业管理好。

虽然制度与热情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地方,执行制度就不能讲人情,讲人情就势必会破坏制度,但是人情并不是制度的对立面,它可以成为制度额外的辅助措施,即对制度没有遇到的情况作出特殊的处理,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员工违反了制度的规定,按照制度的规定应当处罚,但是在处罚之后,管理者可以与员工好好地沟通一下,说明一下情况,甚至喝上两杯,这样员工心里的阴影就会消除。

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永远相信下面的人比你强

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怕被别人超越、被别人取代,无法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即便自己无法胜任工作,需要找帮手,也不愿意找一个能力强于自己的人,而更愿意找一个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这样自己才有优越感,才有自信心,才有安全感。

事实上,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自私、狭隘的心理,真正能做到容人之长,任用比自己强的下属的领导者少之又少。当一个领导者不在乎下属超越自己,不担心下属取代自己,大胆地任用强于自己的下属时,这家企业才会有希望,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企业家,敢于并善于使用比自己强的人,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所选择的下属,都是比自己强的人。他们有广博的胸襟足以容纳优秀的下属,这就是他们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过:“领导永远不要跟下属比技能,下属肯定比你强;如果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第一,要比眼光:比他看得远;第二,要比胸怀: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要能容人所不容;第三,要比实力:抗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

一位记者去阿里巴巴采访马云,当他们谈到一个需要从电脑上查找资料的话题时,马云坐在电脑前面忙活了半天,但是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资料。没办法,他只好叫来秘书。秘书只操作了10秒,就把他想要的资料找到了。难道在阿里巴巴,秘书电脑水平这么高吗?

记者好奇地凑上前去,发现难住马云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word文档。再看看马云的电脑桌面,除了几个基本文档之外,什么也没有。马云见记者一脸惊讶,便笑着说:“我只会用电脑干两件事,一是浏览网页,二是收发电子邮件,其他的一窍不通。我连如何在电脑上看VCD都不会,一直保持这种‘菜鸟’级的水平挺好的。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马云这番话不是谦虚,而是事实,他在IT界是公认的“菜鸟”,和公司众多的技术开发人员相比,他就是一个电脑白痴。可就是这个电脑白痴,却领导着一群IT天才,创造了“芝麻开门”的神话。这不正是不懂降妖除魔,却能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披荆斩棘,取得真经的唐僧吗?难怪马云一直认为唐僧是最好的领袖。

马云有一句经典名言:“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永远相信下面的人比你强。”所谓的“比你强”,当然是指下属在某些方面比你强,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在执行上比你强。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借助比你强的下属,毫不费力地达成企业目标。

古人云:“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英明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利用下属的聪明才智来完成团队的目标,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领导者完全没必要担心下属的能力超过自己,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下属之所以是下属,正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强,否则,如果某个下属能做的事情,你自己都能做,还需要这样的下属吗?下属的到来是“补强”你的团队的,而不是来取代你的。作为领导者,要做的就是带领一帮优秀的下属,实现更高的企业目标。

一套好的制度比多几个人管理更有用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论述了制度的重要性,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用制度来管理企业,来解决问题,是一项比“人治”更重要的管理之策,是一项更具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管理之道。

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创始者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出众,即使没有规范的企业制度,他们也能带领企业走向某一发展高度。然而,当他们卸任之后,如果企业依然没有规范的制度,那么新任的领导者就很难带领团队超越创始者,而且很容易走下坡路。即便企业多聘请几个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也难以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好。

相比之下,有些企业在创办之后,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无论企业接班人、管理层如何更替,无论企业经历了怎样的风浪,只要企业按照这套制度去管理,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制度,也能一步步发展壮大。所以说,一套好的制度,比多几个人管理企业更有效,好的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17至18世纪,英国船只经常押送犯人到澳洲,当时私营船主是按上船的人数收钱的。由于每艘船运送的犯人数量过多,船上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船主为了多赚钱,克扣犯人的食物,导致很多犯人因饥饿、患病在中途死去。更残忍的是,有些船主还会虐待、毒打犯人,甚至干脆将犯人扔进大海里。

后来英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新规定:按活着到达澳洲的犯人数付钱给私营船主。这一下,船主们马上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让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从那以后,犯人中途死亡率大大降低,最低死亡率只有1%,而原来最高死亡率竟高达94%。可见,不好的制度会把“活人”变成“死人”,而好的制度能把“死人”变成“活人”。

有一家降落伞制造厂,其产品的不合格率一直高居2%,公司换了好几任总经理,也无法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后来,一位新上任的总经理颁布了一道命令:从今天开始,全体员工立即停工,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全体赶赴跳伞训练场,使用我们厂生产的降落伞接受跳伞训练。此外,公司进一步规定:从今以后,凡是我们生产的降落伞,在出厂之前,都要抽样由工人轮流试跳。这项规定一经颁布,该厂降落伞的不合格率马上下降为零。

可见,不好的制度会使企业遭遇发展瓶颈,走向山穷水尽,好的制度可以使企业迎来柳暗花明,走向充满希望的春天。“把坏人变好人”的制度能造就伟大的公司,而一个腐朽没落的制度只会把聪明人变笨、把勤劳人变懒。

管理企业和员工,靠的是制度。好制度才能激励员工,才能保护员工的积极性,使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得不做好事。时间长了,坏人就变成了好人,这就是最伟大的制度。

别让员工怕你,要让他怕制度

在一些企业,很多员工怕老板,尤其是犯错误的员工。他们为什么怕老板呢?因为老板似乎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员工怕老板是好事儿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员工一旦害怕老板,工作就无法轻松展开,尤其在与老板沟通时,就会显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这同样不利于工作。

员工什么都不怕行不行?当然也不行。如果员工什么都不怕,那他就会无法无天,做事就没了规矩。那么,让员工怕什么呢?怕制度,只有让他怕制度,而不是怕老板,才能在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有利于企业的运作。

在西方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热炉法则”,它指的是当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时,就像触碰了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

热炉法则包含4个惩处法则,分别是预警性原则——通红的火炉,就像一盏信号灯,提醒大家不要触碰;必然性原则——只要你摸上去,必然会被烫伤,所以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即刻性原则——只要你碰到热炉,瞬间就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不论是谁触碰了热炉,都会被烫伤,热炉不辨亲疏,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只要有人触犯了,就要受到惩罚。在这些规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只有做到令行禁止、不徇私情,才能真正实现热炉法则。这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有“铁手腕”,维护制度的威严,不讲任何情面。

毫无疑问,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员工的手段。作为管理者,或许在给员工开罚单时,有一种于心不忍的心理,觉得员工来企业工作,赚钱不容易。但是管理者要知道,这样做对企业是有利的,当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时,从长远来说,对员工也是有益的。反之,如果员工不遵守公司制度,导致执行力不高,影响企业效益,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公司倒闭了,员工的利益怎么保障呢?

古人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者对员工严格一点,其实是为了员工好。当然,在惩罚员工之后,有必要对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教育。只有这样,受罚的员工才会心服口服,才会理解你的做法,并对你产生敬意。

不要让陈腐的制度浇灭了工作激情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每隔几天点开杀毒软件查杀一下电脑是否有病毒,看杀毒软件是否需要更新。如果杀毒软件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出现新的病毒之后,旧版的杀毒软件可能无法查杀,电脑就存在瘫痪的隐患。

公司的制度就像杀毒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地升级。当一项制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时,管理者就要想办法完善它;当一项制度的存在,对解决现实问题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时,管理者就要摒弃、废除这项制度。要知道,条条框框的制度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毕竟,制度的存在是着眼于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还留着干什么呢?

某家大电器制造厂有一则规定:员工如果延迟交货,其单位一律征收违约金。这项制度的出台,在当时确实有必要,因为当时有几名员工时间观念不强,经常拖延交货,公司针对他们才出台了这项制度。这项制度出台之后,也确实对他们起到了约束作用。

然而,多年之后,员工主观上的延迟交货情况已经大有改善,这时候虽然也会发生延迟交货现象,但多半事出有因,比如:生产过程中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或机器出了故障、厂方本身的耽误等等。故此项规定有名无实,应马上改正,可是领导者没有改善,而是依然执行这项制度。这样一来,员工延迟交货被公司罚款后,内心就特别不痛快,因为原因不在他们自己,而在于机器故障、厂房本身的耽误等等。

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与当时的现实情况有关。制度往往都是针对企业的某一时期的某些现实问题,但随着制度的实行,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可能逐渐被解决掉了。因此,原来的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企业不懂得与时俱进,废除意义不大的制度,那么陈腐的、脱离实际的制度就很容易浇灭员工的激情。

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随企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改变,千万不能一成不变。在过去的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下,某项规章制度可能很完善,但由于新的形势及新的经营方式出现,旧的规章制度会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变得不合时宜,这时就要求领导者要及早废止,另行出台新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保护员工的积极性。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员工队伍、组织自身的发展变化,企业实时更新制度是一种必然要求。当然,这种更新不是天天变、月月变,而是当制度不能促进企业发展了,才必须变。否则,随意乱变的制度会让企业人心动荡不安。

管理者不能超越制度权威

在企业中,总有一些管理者喜欢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强行超越制度的权威,任意践踏制度,而自己丝毫不以为然。比如,有些管理者要求员工在公司不得抽烟,自己却一天到晚叼着烟,在员工面前吞云吐雾;有些管理者要求员工不得在上班的时候玩游戏,自己却整天在上班的时候玩游戏;有些管理者要求员工上班不能迟到,自己却经常姗姗来迟……

如此这般,怎能让员工信服呢?这样会严重损害制度的威信,也影响老板的领导形象。对企业实现规范化、公平化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真正高明的管理者,绝不会超越制度的权威,他们懂得带头遵守制度,努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1946年,松下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松下幸之助要求全体员工不准迟到、不得请假。然而,规定出台后不久,松下幸之助本人就迟到了10分钟。原因是司机先生没有准时来接他,他只好坐公共汽车,可是左等右等,公共汽车也没来,最后迟到了10分钟。司机之所以没有准时来接他,是因为司机班的主管督促不力,导致司机睡过了头。

松下幸之助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按照规定批评和处罚了相关人员,也包括自己。首先,他以玩忽职守为理由,处罚了司机;其次,他以监督不力为理由,处罚了司机的直接主管、间接主管,共计8人。最后,松下幸之助处罚了自己,而且处罚最重——退还了全月的薪金。

仅仅迟到了10分钟,就处罚这么多人,连自己也不放过,有这个必要吗?在松下幸之助看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维护制度的威信,对全体员工起到教育作用,使大家今后坚决遵守公司的规定。

我们常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意思是,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管理者,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谁都没有特权,谁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身为管理者,应该带头做遵守制度和规定的榜样,当自己不小心违反制度时,应该积极接受处罚,这样才能树立公正、平等的企业风气,让员工们信服你。只有你得到了员工的信服和支持,你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地展开。 ST+0vHyLeeQGKSolFwxYDF/f0SeVMbIe9y1DbIi+O2FgqFaVyVxGIt03CYgJk/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