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简述】

焦裕禄(1922—196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2年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194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焦裕禄主动要求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从第二天起,他就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后来,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事迹】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家庭。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

焦裕禄7岁开始上学,由于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在这期间,焦裕禄所在的“博山县第五区高等小学”,组织了一支“雅乐队”,拥有二胡、笛、箫、琵琶以及西乐军号、军鼓。品学兼优、才华出众、风华正茂的焦裕禄学吹军号,又练二胡,多才多艺,得到大家的赞许。

时逢中国革命风起云涌之际,革命思潮、革命思想已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学校传播。老师中不乏热血青年,因而当时所授课目、所练节目中就有了进步意义的《木兰诗》、《伏尔加船夫曲》等。

但是,自1932年始,这块穷乡僻壤接连遭受了天灾、旱涝,焦家的几亩薄地连年歉收,父亲焦方田愁肠百结,母亲李星英靠破补烂缝、挖野菜、捡干柴已不能维持焦裕禄的求学之用。

1933年,11岁的焦裕禄,这位五年级的高才生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辍学归田,回家参加劳动了,这使他饱尝了人间的苦难。这种痛苦的抉择是焦裕禄自己做出的:他不忍看父亲忧郁的眼睛,不忍看母亲强作笑颜的脸,不忍听爷爷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他成了一名英俊矫健的砍樵郎,让自家的油碾转动起来,碾轧着热锅炒黄的豆粒。他推起爷爷和爹爹推过的独轮车,跟随穷乡亲把自家油坊的油运到博山城里去,再从博山捎回金贵的煤炭。起早贪黑,一天到晚一身黑煤球一样,唯有两只白眼珠转动着白色的茫然。

当焦裕禄推起重载的油车、煤车,蹒跚于从崮山到博山的崎岖山道的时候,他感觉他和推碾的老骡子不同的只是眼睛上缺一副布箍。

可是,那头唯一的病骡死后,油坊也只好停转了。焦裕禄不得不去小煤窑做“活埋了一半”的人。

博山山区有星星点点的小煤窑,此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小时的重活,仅仅换来一点橡子面,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想养家糊口更不行。焦裕禄开始钻爬于狭窄的煤洞,跪在地上刨镐,乌黑的粉尘呛入了气管和肺脏。在窑主工头的斥骂声中,他选择了从十九层地狱返回十八层:与相好的工友一同爬上地面,又推起了破旧的独轮车运送煤炭。

阴来阴去下大雨,病来病去病死人。穷怕、苦怕、累怕了的父亲焦方田,突然不再长叹了,他的目光开始呆滞而奇怪。只有他一人知道,富豪焦兆忠已多次前来逼要十块大洋的债。最初借焦兆忠洋钱的数目,只有两三块大洋。那时油坊的石碾还转,焦方田借了这钱指望买回一点豆料,但是,在他生了大病、骡子没救活、油碾也永远停歇之后,债务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本利已至十块光洋。这个感觉到再也无路可走的软弱农夫,选择了悬梁自尽。

少年焦裕禄伏在哭昏的亲娘面前,一遍一遍地保证:他会挑起穷家的重担。在儿子的劝慰中,母亲李星英越哭越清醒了:她不能再去死,她还有年迈的公公,还有已长成山东大汉的两个儿子。那时节,长子逃荒在外,为亡父“顶包打瓦”的义务,当然地落到了次子焦裕禄的头上。

真是祸不单行,就在父亲下葬的前一天,焦裕禄却又被突然而至的日本兵抓了壮丁。在日本兵的驱赶下,在狼狗的撕扯中,可怜的母亲哭叫着追来,想给儿子递件破衣,却立刻被日本兵踢翻在地。年迈的爷爷抱住了日本伍长的腿,求他放了这个年轻娃娃,日本伍长以刀背击倒了老人。焦裕禄怒不可遏地跳起来,伍长用刀尖顶住了他的喉咙。

焦裕禄和乡亲被押往博山,在狱中受尽了折磨:被灌过辣椒水;背上绑着石块被吊在屋梁上。一间小小牢房的地上,屎尿横流,日本兵还惨杀了一位未能越狱成功的难友:在十几把刺刀的威逼下,又放出饿了几天的狼狗扑向难友,獠牙血口,一撕一块肉,一扯一块骨……

几日后的一个深夜,日本兵和汉奸像拖羔羊一样,将他们拖至火车站,又塞进一节闷罐车皮。几昼夜之后,他们才发现到了东北的抚顺火车站,然后又被分批装上汽车,拖进了抚顺煤矿的窑底。矿工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东洋刀砍头,煤层埋葬,汉奸领班诬陷,狼狗撕咬……

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们每天在煤窑里干15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23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17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刺还要难受。每当这时,焦裕禄少年的心就深深地被刺痛了,一双眼总是朝外张望,多么渴望明朗的天啊!

在抚顺大山煤矿的三百多个暗无天日的岁月里,苦难磨炼了焦裕禄的意志,民族仇恨擦亮了他的眼睛,他开始明白,必须开动脑筋和鬼子汉奸斗:磨洋工、毁机器、制造事故、惩罚汉奸领班……

终于有一天,难友们在焦裕禄的组织策划下,处死了一个作恶多端、血债累累的鬼子领班。为转移鬼子视线、保护难友,焦裕禄毅然决定冒死逃跑。这样,不管能否逃脱,难友们都可以把一切罪责推到自己身上。焦裕禄命大,在好心的把门人的帮助下,奇迹般地逃离了虎口。

焦裕禄虽然逃了出来,但他只有一身破烂的衣裳,除此身无分文,他逃荒要饭跑到了江苏宿迁县,依旧没有容身之地,后来走投无路,不得不给地主当长工干苦力。焦裕禄继续受着人剥削人的残酷折磨,他生病实在无力做事的时候,地主哪管他的死活,恶狠狠地照样逼他做事。

当焦裕禄历尽千辛万苦,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梦回萦绕的家乡,看见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娘亲时,他的体能、精力、毅力的支出已到了极限,他昏倒在娘怀中,高烧三日不退,神志不清。娘亲吻着他,要他告诉自己:再也不离开娘一步了,她要给他娶媳妇,养娃娃,把焦家的香火续下去。

然而,就在焦裕禄清醒过来的那个早晨,本村的汉奸便以查户口为名,逼要焦裕禄的“良民证”。真是阎王不嫌小鬼瘦,他们要借机讹诈,敲骨吸髓。看到真的挤不出半点油水,他们便把虚弱打颤的焦裕禄捆起来,送到了伪镇公所关押三天。

后来,焦裕禄没有硬抗,他假意答应汉奸的要求——参加所谓的“和平救国军”,才被放回来。这时的母亲下定了决心:必须搓一条婚姻的绳索,牢牢地拴住儿子,让他不再离开自己半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焦裕禄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晴空里有了一种希望在闪烁。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焦裕禄,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必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完全不同的生活,让焦裕禄开始思索新的人生,决心扬帆起航奔赴新的征程。他越干越来劲,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1946年元月,焦裕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上他写道: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神速地摸黑到敌人据点,在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故意放冷枪、骂阵、挑衅,刺激、诱惑敌军。敌人气急败坏,一出据点,就被炸得血肉横飞,哭爹叫娘。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大规模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情况相当紧急。在研究对策时,大家急得有点茫茫无计。

这时,聪颖的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大胆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敌人必经之处的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团×营驻”、“×团×营×连驻”等字样。

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以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一时间回不过神来,慌忙下令后撤。

等到敌人打探到真实消息,再回头,真正的主力“团营连”的增援部队已赶到,还乡团中计了,“扫荡”阴谋反被消灭,崮山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同年7月,正是炎炎夏季,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大家开心地送他一个外号“背夫”。焦裕禄听了也不生气,只是一边憨憨地笑,一边擦干挥洒的汗水。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背台词、做表情,完全进入了角色,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沸腾。焦裕禄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一幕幕真实的再现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地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热血青年报名参军。一时间军民情更深,真是有如鱼水,有人参军的家庭成了无尚光荣的家庭。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做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尤其对焦裕禄恨得牙根痒痒,但也怕得头冒虚汗。

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400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15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拥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战友们上啊!抓活的!”

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解放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屁滚尿流,仓皇逃跑。

1949年春,焦裕禄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

1950年夏,焦裕禄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夜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负责收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根据。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后,焦裕禄决心从头学起。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哈尔滨考工业大学去了。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焦裕禄刻苦钻研,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被评为优秀党员。

1955年年初,洛阳矿山机器厂决定提前开工生产。焦裕禄又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担任实习车间主任。焦裕禄问起重机厂的同志:“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对方说:“有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

焦裕禄决心加快步伐,缩短实习时间,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为了早日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

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竟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得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亲切地称焦裕禄是“最棒的车间主任”。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又任厂里的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起来细致、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至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大家热情地称焦裕禄为“政治科长”。最后经过几年锻炼,他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1962年冬天,豫东兰考县。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36万人民正面临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严重考验。

新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这片土地。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上。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持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焦裕禄时时记得,当他离开省委组织部即将上任时,曾经对上级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农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

这天,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屋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焦裕禄就召开了会议。他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朵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他问青年人看过《万水千山》这个电影没有,他说:“你们看,眼前多么像《万水千山》里的一个镜头呵!”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两位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上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这样的县委书记,兰考人能不衷心拥护吗?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慨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像在108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为了制伏涝、沙、碱“三害”,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焦裕禄操碎了心。他下决心要摸透兰考县1800平方千米土地上的自然情况,并抱病参加了全县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许多同志担心这会加剧他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辛劳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了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

有一次,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刚回到县里,一刻也没有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出发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三个青年恳求着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着,一路工作着。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大队支部书记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

这位支部书记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他,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这位支书非常感动,他绝没有想到焦裕禄的工作竟这样深入细致!吃饭时,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焦裕禄和同志们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为彻底改变兰考面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以后,他一直廉洁奉公。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

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很晚才回家来。一问,原来是看戏去了。他问孩子:“哪里来的票?”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没有收票就叫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立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接着,他又建议县委起草了一个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做出贡献,为基层干部做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1964年春天,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了。很多人发现,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县委的同志们劝他去治病,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逼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晚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地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5月初,焦裕禄疼得忍不住。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焦裕禄病重住院后,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焦裕禄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省、地、县各级领导来看望焦裕禄。这时,他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42岁!

焦裕禄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

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每年的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总有上万人从全国各地自发来到河南兰考,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2月9日,董必武写下一首长诗——《学焦裕禄同志》:

兰考存三害,多年患未除,勇哉焦裕禄,受命困难摅。

首抓领导班,思想同一趋,思想革命化,万难排无余。

为了摸情况,县委走各区,访贫兼问苦,同吃亦同居。

亲历邑四境,形势指掌如,灾重可救止,领导决心须。

群众性积极,奋发愿驰驱,农村潜力大,往日久忽诸。

君今一提倡,前进辟坦途,水知来去迹,疏浚理河渠。

风口在何处?膏药贴沙墟,台田暨沟洫,碱洗即成腴。

结合干群力,建设绘蓝图,蓝图非臆造,施行利建初。

自力以更生,粮食云足粗。惜君撄痼疾,功莫赌全敷。

长抱肝癌痛,劳累损其躯,不避风雨恶,不作饥寒呼。

关注人民事,忘身直若无。阶级观点强,斗争岂容诬?

死犹念沙丘,坦骨欲与俱。学毛有独到,自与常情殊。

吾党悼焦君,模范孰能逾?

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总结】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发扬正气,要有成千上万像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受到广大群众真心爱戴的领导。焦裕禄的精神将推动我们自觉地锤炼一颗对人民火热的心,同以权谋私、官僚主义、贪图安逸等不良作风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40多年来,人民群众之所以始终牢记焦裕禄的英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以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的真知灼见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一心一意地抓经济建设,把战胜灾害、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他为兰考人民绘制的是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蓝图。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18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他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焦裕禄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焦裕禄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0天里,倡导并践行的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以民为本、虚心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老百姓鱼水情深,是科学、民主、平等和政治文明的生动体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精神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焦裕禄说过的那些话,我们不禁想起了焦裕禄当年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身影,想起了他住过的草庵、蹲过的牛棚、坐过的破椅,想起了他忍着疼痛伏案工作的背影,一切的一切,哪一件不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以“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广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从而形成了鱼水般的党群干群关系。

焦裕禄一心一意为了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去拼命工作,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表明以民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破解发展难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丰富其内涵,不断发扬光大,找准结合点,抓住关键点,突出着力点,明确落脚点,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拿出大力度的气魄和勇气,拿出大气度的部署和举措,拿出大手笔的业绩和突破,决不辜负英雄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KsMq1Vpv3G/Gk/Cj9ZXqf/B4AlUcg6PGxYUg6lDElyIwZnpvO3+R2YqOzV+dRj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