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因贫穷受人讥笑

罗盛教罗盛教,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马龙坳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父母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心里盘算着,就算家里再困难,自己怎么吃苦,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学校认识一些字。就这样,在罗盛教11岁时,父母倾尽所有,让儿子进入了文德小学读书。

学校处在离村子较远的地方,所以孩子们的中午饭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有钱人家的孩子带的饭菜里经常会有鸡鸭鱼肉等好吃的食物。穷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母亲经常为准备罗盛教的午饭发愁,因为家里的生活很拮据,连一家人每天吃顿饱饭都困难,更别说吃肉了。但她还是想尽办法给儿子做得可口些。母亲知道儿子读书用脑子,所以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大米分成很多份,然后每天取一份大米加些粗粮、土豆、红薯等一起做成干饭,再把咸菜之类的尽量放几滴油炒一下。但这并没有影响罗盛教的学习成绩。

罗盛教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和有钱人家不一样,他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父母是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才把他送到学校里学习的。他非常珍惜父母让他进学校读书识字的机会。自打第一天到学校,他就暗下决心,决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一定努力学习。所以他学习非常刻苦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每次看到罗盛教取得好成绩,就从心里不服气和妒忌。他们不敢在上课时胡闹、找麻烦,就在休息的时候找各种各样的碴子欺负他。尤其是在吃午饭时,这些富家孩子会借机羞辱、嘲讽他。所以罗盛教一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会躲开他们,找一个离他们远一点的教室的角落吃饭。

这天,罗盛教的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又是第一名。他同往常一样,找了一个角落,打开母亲精心为他准备的中午饭。他刚打开盛饭的家什,就见一帮人走向他。“哈,带的什么好吃的?”一个一向称王称霸的富人家的孩子,凑到罗盛教的饭篮子前,装腔作势地说道,“有白米饭呀!啊!那是什么呀?红一块黄一块的,你们看看,我看着就想吐。”说话间,一帮人围了上来。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戏弄起来:“不知道呀,他家米少呗,里面掺得好像是咱们家里喂猪吃的那个,那个什么来着……”

还没等这个同学把话说完,另一个孩子就抢过话头说:“对,猪吃的,我家猪吃这个可香了。”

“是呀,我还亲自喂过我家的猪呢!罗盛教,你家如果没有猪,可以到我家去喂,你看怎么样?”

“哈、哈——”接着,这帮人肆无忌惮地发出一阵嘲笑声。

“我吃什么饭关你们什么事?”罗盛教愤怒了,蹭地站起身,怒视着他们,叫道,“你们谁想不要命,就上来试试。”说着,随手抄起身边的一把扫把。这帮人一时被罗盛教的举动吓住了。他们没想到平日里一声不吭、随他们欺负的罗盛教也有发怒的时候。待他们醒过神来,再看罗盛教要瞪出血的眼睛,几个人只好打着趣趁机离开了。

虽然从此以后,这帮有钱人家的孩子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欺负罗盛教了。但罗盛教还是迫不得已辍学。

到叔父家读书

就在罗盛教辍学没有多长时间,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又降临到罗家。财主受命抓壮丁,抓到了罗盛教父亲的头上。在母亲再三苦苦地央求下,财主才答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交出他提出的一定数量的大洋,才能免去被抓走。虽然父亲逃过了当壮丁这一劫,但财主提出的条件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到哪里去筹这么多的钱呢?全家人思来想去,把该卖的都卖了,可离财主规定的钱数,还是远远不够呢!父亲来到院中的牛栏边,痴痴地看着牛发呆。其实全家人都想到了家里仅有的这头牛,只是谁都不愿意先开口。因为全家人都知道,庄稼人是不能没有牛的。可是思来想去,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父亲还是一咬牙,把牛给卖了。没有牛的日子,家里的农活干起来非常的辛苦。罗盛教眼看着起早贪黑劳作的父亲,腰一点点地弯了,背一点点地驼了……但就是这样,全家人从早到晚地辛苦了一年,除了给财主交粮、交债外,家里几乎所剩无几。到头来,一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一天,父子俩在田间休息,罗盛教看着父亲疲倦的神情,问道:“为什么那些财主的家里已经很有钱了,他们的孩子也都吃好的穿好的了,还经常抢夺我们的收成?而且还那么不讲道理,经常欺压我们穷苦人……”罗盛教越说越气愤,竟把两只拳头握得紧紧的。他见父亲想说又停住了,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就接着说,“我们穷苦人为什么都敢怒不敢言,难道就这么一直受他们的欺负,被他们当牛马用吗?为什么,为什么大家不一起反对他们呢……”

“唉!”父亲看着义愤填膺的儿子,又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孩子,这都怪你生在了穷苦人家,一生下来就跟着我们过这种艰苦的日子,父母从心里想让你识字读书呀……”父亲说着,声音哽咽了。

罗盛教看着父亲因生活所迫,憔悴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愁容,从内心里充满了对那些欺压他们的财主和有钱有势人的仇恨。

转眼春节就要到了。那些富有的人家都忙着到集市上采买年货。穷苦人家眼瞅着一天天临近的春节,可开始犯难了。罗家同其他穷苦人家一样,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发愁。就在这时,在乾城所里镇一家小店当账房的叔父来到罗盛教家。

谈话间,叔父见罗盛教虽然年纪小,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而且还非常喜欢读书,于是就和哥嫂商量,想把他带出去见见世面,有机会的话能继续进学校读书更好。父亲听罢,沉默了一会儿,说:“是啊!哪个父母不喜欢让孩子读书识字呀!但就现在家里的情况,欠着债不说,就连糊口都难呀!这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也是家里的一个小劳动力,能帮大人一把呀!”母亲却很支持儿子跟叔父离开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父亲还是依了母亲,最后决定让叔父带走罗盛教,让他到外面见见世面,闯一闯。

临走前,父母一再嘱托儿子。父亲摸着他的头说:“你一人在外,一定要听叔父的话,多帮叔父家干活。什么事情不要由着性子来,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记住,要常给家里写信,免得我们牵挂你……”母亲已经泪眼模糊了,拉过儿子的手抚摸着,依依不舍地说:“儿呀,你一个人在外面要自己多照顾自己,天气冷了多穿点衣服,什么事情要自己多操心,尽量少给叔父家添麻烦,要懂事些……”罗盛教听完父母的叮嘱,认真地点了点头。当初,听说叔父想带他到外面闯荡闯荡,高兴坏了,他每分每秒都盼着叔父赶快把自己带走,离开这个不公平的地方。他要读书、要学本领,可现在真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亲人了,一时心里不知怎么难过起来,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罗盛教是快到年根时来的叔父家,第二年一开春,叔父就托人想办法,让他进入了省立第九师范附属小学插班读书。因为他在家乡时没有读多长时间的书,这一下子就插班到小学高年级去学习,一时间让他感觉到有些跟不上。但他没有气馁,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补上。于是从此以后,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习,有时为了弄明白一道算术题,一算就是一小时,经常学习到深夜。他不服输的性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付出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并且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同学对他开始刮目相看。

最后罗盛教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升入省立九师学习。从此以后,他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了,自信心更强了。

向“英雄”学习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同年的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学员。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是罗盛教盼望已久、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自打解放军来到家乡,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向贫苦愁容的老百姓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欣喜笑容。

军校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让罗盛教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锻炼。由于他在工作中吃苦耐劳,总是把危险、困难的活儿留给自己并且抢着干;在学习上努力进取,刻苦学习,所以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赞许。

一天,指导员找到罗盛教,说:“小罗,现在我们的基层部队很缺少像你这样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组织上对你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所以经过研究决定,组织准备选拔你参加文书训练班。你看对组织的这个安排有什么……”还没等指导员把话说完,罗盛教就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坚决服从分配,谢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指导员拍着他的肩膀笑了。

学成后的罗盛教成为了某部侦察连的一名文书。

侦察连为了便于剿匪,战士们居住得很分散。罗盛教一下部队,就感觉到自己虽然在培训班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毕竟是理论上的多一些,所以对基层部队战士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便请示部队领导,希望尽快到各分散地的战士中间了解情况,让自己的工作尽快进入状态。领导一听,有些担忧,因为罗盛教刚来此地,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战士的居住地又相当分散,有的甚至会在陡坡密林里钻进钻出。想到这儿,领导就说,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先了解一下连部的情况。罗盛教一听,可不行,心想到基层就是要了解基层战士的情况。于是又对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领导担心的这些困难对他不算什么。在他一再的请求下,领导只好答应,于是要求他将连里统计得不够详细的战士、武装设备等情况,重新核定,并做成册子。就这样,罗盛教一上任,就开始翻山越岭,寻找分散在老百姓家中的战士,了解情况、统计枪支、手榴弹等的数量情况。

罗盛教每天都奔波到很晚,才往回返。但无论再累,他都先回到文书办公室,把当日掌握的数据进行核实后认真填写好。每当他看到有些数据经核正后准确地记录在册时,心里都会由衷地高兴。他跑了一天路的身体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虽然他回房东老妈妈家时,几乎都是半夜时分,但脚步是轻盈的。

一个现象总是让他感到奇怪,就是自打他入住老妈妈家后,每次半夜回来,都会看到房东老妈妈独自一人在门前的黑暗处坐着。罗盛教感到有些纳闷,便问老妈妈怎么还不休息。老妈妈每次都说外面凉快,多坐会儿。但一等罗盛教回来了,老妈妈就回自己屋里休息了。过了两天,他又问起老妈妈天天这么晚睡觉,是不是在等他,并告诉老妈妈要早睡,不然会伤身子的。老妈妈笑笑,说她不是只等他一个人;还有一个战士,自打来就把行李背包一放,走了,十多天了都没有回来过。罗盛教被老妈妈的话语感动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想,眼前的老妈妈多像自己的母亲呀!多少母亲都是等儿子回来了才肯睡觉。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拉过老妈妈的手,让老妈妈答应他必须不要睡得太晚,还讲了一些老年人年纪大了,经常熬夜会得病之类的道理。

罗盛教想起来了,刚来时就听说过老妈妈家还有一个战士,只是自己从来了老妈妈家以后就开始一天到晚地往外面跑,就没和那个战士见过面。

这天晚上,罗盛教如往常一样,回老妈妈家时已经半夜了,但这一次他没有发现老妈妈坐在门口。他心里感到很舒服,但回到自己房间时,又出现了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他发现自己的房间被人收拾得很整洁,尤其床上的床单和被单,只有受过训练的军人才会整理得那么有条理。他心里明白了个大概。老妈妈说的那个走了十多天的战士可能回来了。想到这儿,有些冲动,他想去敲那战士的门,可一想时间太晚了,就停住了脚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罗盛教就起床了。刚走出门,就见一身材魁梧的男子,正对着他微笑。“你……”罗盛教刚想开口说话,这位男子就说:“小罗,对吧,家是马龙坳的,在第九师范上学,我说得没错吧?”然后“哈哈”笑了两声,接着自我介绍说,“我们认识一下,我叫陈征,你以后就叫我老陈吧。”

“啊!你就是陈征?”罗盛教惊讶的目光中流露的不仅是此人对自己情况的了解,更惊讶站在自己眼前的人就是陈征。陈征的英雄故事经常在战友们中间传颂:这个大英雄的枪法是指哪儿打哪儿,而且一打一个准儿,哪怕是骑在飞奔的马上也是如此……他从骑兵部队调到侦察连后,可是立过大功,活捉过敌人的师长……”他陷入回忆中。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人人传颂的大英雄,就和自己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怎么,小罗,发什么愣呢?”陈征的话把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罗盛教上前一下子拉住陈征的手,充满敬意地说:“我早就听说你是个战斗大英雄。我今天必须外出,等以后我们都有时间时,你一定要多给我讲讲你的故事!”

陈征撤回自己的手,拍了拍罗盛教的肩膀,开启了另一个话头儿,说:“怎么样,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吧,工作还顺利吗?”

陈征的一句话,让罗盛教昂扬的饱满的情绪像霜打茄子,一下子蔫了。他有些沮丧地说:“其他的事情做起来还算顺利,就是总感觉到战士们和我接触起来,不像是战友之间的那种无话不谈,像兄弟一样,好像对我有距离……”

陈征从他话里感觉到了罗盛教心里的疙瘩和委屈,于是忙开导说:“我想可能是战士们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又知道你是从学校里出来的文书,所以不敢和你太亲近……我想只要你是像对待自己兄弟一样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像对兄弟一样对待你的……人心换人心嘛,你说呢?”

罗盛教听了陈征的话,想一想,说:“是啊,我是从心里把战友们当成兄弟,也希望他们把我当成兄弟,可能我只顾想了,没有好好表达出来。”

陈征见罗盛教一脸真挚的表情,就耐心地说:“你是个文化人,这在战友们心里是最羡慕的了。我想他们从骨子里也和你一样,想把你当成兄弟。但你的言行要给他们把你当成兄弟的感觉,比如除了工作上的事外,还可以和他们拉拉家常,问一下战友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给家里写信之类的事呀……而且还要从心上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自己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外人。渴了就找战友们要水喝、累了就找战友们要个凳子坐……这样才显得像一家人嘛!不要战友们看你走了很多路了,给你倒杯水,结果你说不喝;给你找个凳子坐,你说不累……这就见外了,战友们还认为你看不起他们呢!”

罗盛教聚精会神地听着陈征的话,心里渐渐地亮堂起来,并从心里敬佩这位老战友。他长出了一口气,说:“我明白了,为什么战友们不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是因为我的一些言行无意之中就把战友的心推远了。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还有,遇到你真是太好了,窝在我心里这么长时间的疙瘩一下子就被你解开了。”

从此以后,罗盛教经常想起陈征对他的教诲,时刻牢记着陈征的每一句话,以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他的行动很快有了效果,也很快和战友们打成了一片,而且关系越来越亲密,真的如亲兄弟一般,无话不谈。这对他做好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部队的生活,老同志的谆谆教诲和带头模范作用,使罗盛教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教育。他努力进取、刻苦学习,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赞许。1950年,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罗盛教坐在奔赴朝鲜的列车上。祖国辽阔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从他的眼前飞过,他思绪万千……

志愿军经过几天的行进之后,在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中,踏上鸭绿江浮桥。罗盛教深情地、恋恋不舍地看了祖国最后一眼。因为下了桥,迈向的就是朝鲜的土地。

他一踏上朝鲜的土地,出现在眼前的是成片被烧毁的房屋、建筑……一片狼藉!成群结队的无家可归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拥挤在坍塌的墙角、广场上……

罗盛教看到眼前的惨景,泪眼模糊了、愤怒了。他亲眼目睹了侵略者对朝鲜人民犯下的罪恶行径,激起他对外国列强的憎恨和对朝鲜人民的同情。他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

这天,志愿军接连打了五大战役,虽然最后迫使敌人退守到“三八线”接受谈判。但是战争每天都有发生。

侵略者一边讲谈判一边凭着武器的先进,对朝鲜人民发动了猛烈的轰炸。一天,敌机叫嚣着俯冲下来,进行了一阵激烈的扫射之后,又无情地抛下了凝固汽油弹。顿时,整个村子浓烟滚滚,房屋在烈火中纷纷倒塌。这时侦察连除了他一人忙于文书工作留下外,其余的都赶赴了前沿。

罗盛教听到轰炸声越来越猛烈,便冲出掩蔽部,随着火光的闪烁,就见一处被点着了的茅屋正冒着浓浓的火光和烟雾。罗盛教刚跑到燃烧的房前,就从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循着哭声摸索过去,烟雾快让他窒息了,意识有些恍惚。这时一阵强烈的灼烧感刺痛了他,反而让他清醒了许多。他终于发现了蜷缩在墙角的老人和女孩,身上好似增添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他奋不顾身地冲过去,背起老人、抱起孩子,勇敢地冲出火海。

敌机似是发现了目标,对着他们俯冲下来。罗盛教见状,一下子放下了老人和孩子,扑倒在她们身上,隐蔽了一会儿;然后借助浓烟的掩护,再一次背起老人、抱起孩子,钻到防空掩蔽部。罗盛教看到老人和孩子安全了,欣慰地笑了。

傍晚时分,战友们都回来了。此时罗盛教已经将自己收拾了一番,如平日里一样为战友们忙碌起来。等战友们吃完饭,连长命令大家集合开会。会上,连长总结了一下当天的情况后,对罗盛教特别提出了表扬,并号召全体战士向他学习。罗盛教心里纳闷起来:连长怎么知道自己救人的事呀!他肯定想不到,被救的老人和孩子待敌机飞走,从隐蔽部出来后,就一直在村头等候着部队回来,一见到连长就把罗盛教冒着生命危险从火海中抢救她们的事汇报了。

罗盛教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化成工作的动力。他经常抽出时间和战友们交流思想,对每个同志的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家里情况,入伍、入党时间,哪里受过伤,获得过什么荣誉等。罗盛教所在连的受伤的战友救治得最及时,而且每次都会得到救治医生的表扬,说他们送去的受伤战士的情绪稳定,没有思想上的波动,这给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队领导当然知道这与罗盛教平时工作做得及时、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可是战友们每次把对他的表扬传达给他时,他都会平静地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应该做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会为前线的战士服务。

一天,他同战友给前线的战士送完饭往回返时,敌人的大炮又轰炸过来。罗盛教在心里骂道:“这叫什么谈判,说是谈判,还一次次地轰炸我们。”突然,罗盛教听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传来孩子凄惨的哭叫声。他忙跑过去,发现就在离隐蔽部半步远的地方,一个小男孩一边大哭,一边摇晃着躺在地上的一个女人的身体。那女人除了脸之外,其他的部位已经被炸弹炸得血肉模糊。这幅惨景揪扯着罗盛教的心脏,撕裂般地疼。他怕自己的表情吓到孩子,努力使自己镇定了一下,将孩子扶起,抱在自己的怀里。他一边为他清理身上的血迹,一边安抚小男孩。小男孩双手紧紧搂着他的脖子,整个身子都在颤抖着,惊恐的眼神里流露出几分仇恨。此时罗盛教的心里更是充满了仇恨。

“无辜的孩子,按常理,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需要母亲爱抚的年龄,但可恶的侵略者却剥夺了这对母子的权利,让年幼的孩子从小失去了母亲……”罗盛教想到这里,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他将孩子抱得更紧了。这时,战友带着一位老人走过来,罗盛教将孩子交给大爷抚养,并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交给老人。罗盛教转头离开孩子的时候,眼泪再次忍不住地流了出来。他将侵略者在朝鲜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一笔笔地记在了心里,并对侵略者的仇恨越来越强烈。

第一次上火线作战

这天,罗盛教听说有打伏击的消息,心想一定要参加,一定要到战场上亲自杀几个敌人。于是,他急忙向连部冲去。路上,他碰到别的班的班长。从他喜悦的表情上,罗盛教就可以断定这个班长领到了打伏击的任务。于是就拦住询问情况。那班长一看罗盛教激动的神情就知道他想参加这次伏击,忙阻止道:“打伏击这种事情,你不能去。就你这么一个文书,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我们可负不了这个责任。”“为什么我就不能去……”还没等罗盛教把话说完。班长就往罗盛教的身后一指,说:“好好,别跟我急。你看,正好连长来了,只要连长同意,我没意见。”

罗盛教一回头,发现连长与陈征一同向他们这边走来。罗盛教情绪激动得有些面红耳赤,急步走上前。连长刚才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再一看小伙子目光中透出的坚定,还没等他开口请求,就主动地说:“我知道你的想法了,同意!你去参加救护组吧!”罗盛教一听,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心想一定要控制住,让连长看了,还没打仗呢,就流起眼泪了,多丢人。于是他努力地克制住,重重地点头。同时,他也向一旁的陈征投去感激的目光。他知道连长同意他去,有一半的功劳是陈征的。

罗盛教这是第一次上战场,深更半夜和战友们一起在山坡上修好工事后,就隐蔽下来侦察着阵地里的一举一动。他的心此刻怦怦地跳着,按捺着打击敌人的激动心情。因为他终于实现了亲自上战场和敌人战斗的愿望了。他摸了摸别在腰里的手榴弹,眼睛瞪得更大了,精神更足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人渐渐进入了伏击圈。随着一声命令,我方的机枪、冲锋枪开始射击,把整个战场打得狼烟四起、火光冲天!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敌人比以往要多一倍,战争异常激烈。

可是,这次敌人的优势明显大起来。罗盛教看到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战友们,右手紧紧地按着腰间的手榴弹。突然,他看到一个战友在硝烟中倒下了。“啊!”他不假思索地爬起身,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那个受伤的战友奔去。

“身子放低!快卧倒!火力太大,停下!快卧倒!”罗盛教此时哪听得到这些。他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连滚带爬跑到伤员身边,将他从阵地上背了下来。

另一边的陈征一边指挥着战斗,一边叫喊道:“注意,照着敌人的指挥官打,要节约子弹!”鬼子看到陈征这边的人少,于是扑了上来。正在给一个伤员包扎伤口的罗盛教,一侧头,见两个鬼子端着刺刀正从陈征的一侧逼近,急忙高喊:“老陈!当心身后的鬼子!”

眼疾手快的陈征猛一侧身,左脚踢飞了一个敌人的刺刀,右手猛地握住另一个敌人的刺刀。两个鬼子被陈征神速的反映吓住了。那个被踢飞刺刀的敌人早逃了。那个被握住刺刀的敌人见状,使劲往回抽。正在这时,罗盛教正好赶到,一个猛扑,将敌人拦腰抱住,摔倒在地。他哪有身高马大的敌人的力量大,于是很快就被敌人翻身压在了身下。顽强的罗盛教,抱定了死都不放过敌人的决心,双手死死地卡着敌人的脖子不放。一旁的陈征对付着其他的鬼子,看到罗盛教被鬼子压在身下,抽空向他靠拢过来,一枪结束了罗盛教身上鬼子的性命。之后,他连忙返身还击敌人。还没等罗盛教从地上爬起来,就见不远处爆炸了一颗炮弹,正跑着的陈征,身子一歪倒下了。

罗盛教看到远处冲过来的鬼子越来越多,忙跑过去,背起陈征冒着敌人的烟火就往山下跑。他感觉到陈征在背上微弱的气息,心如刀绞,心想绝不能让我们的英雄就这样离开我们。正在他有点不知该怎么办时,就听耳边传来陈征微弱的声音:“听着,小罗,别着急!听我说,先隐蔽,要避开敌人的炮火!”他背着陈征跑了一会儿,就又听老陈用微弱的声音说:“好,把我放下,帮我包扎一下后,马上离开这里。”罗盛教知道陈征的伤势很严重,哪肯离开,流着眼泪摇着头。陈征不知哪来的力量,推了他一把,命令道:“别管我,现在前面战斗很激烈,需要你,快走!”罗盛教使劲点点头,看了陈征一眼,只好转身离去。

经过浴血奋战,战士们终于取得了胜利。罗盛教一下来,就寻找陈征的下落。当得知陈征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时,他马不停蹄地跑到医院去看望。在他赶到医院时,医院正准备将伤势较重的陈征转院治疗。

罗盛教上前握住陈征的手,看着病情恶化的陈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强忍着泪水,用目光和陈征告别。他在心里祈祷着:“你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一定会重逢的……”

头顶罐子打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奋勇抗击下,赶跑了侵略者。侦察连撤到朝鲜北部石田里进行修整。

这里是个美丽的村庄,坐落在西山坡上,住着十几户人家。其实这个村庄原来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是因为侵略者有一次途经这里,无情地进行了烧、杀、抢、夺。部队到这里一落下脚,指导员就把队伍带到侵略军屠杀朝鲜人民的现场,倾听存活下来的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的愤怒控诉……

部队安顿下来后,罗盛教就和战友们主动帮助房东大娘干起了农活。几天下来,他看到大娘每天都要去打水,就主动承担下这个任务。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种四边无把手的罐子顶在大娘的头上看起来很容易,但顶在他头上就没那么容易了。他打好水后试了半天,用手提又没有把手,所以只好把罐子抱在怀里。结果一路走下来,因为天气温度低,摇晃出来的水洒到他身上立刻就结了冰。等罗盛教抱着水出现在大娘眼前时,看到他的衣服上都结挂着冰,可心疼坏了。大娘忙让他把罐子放下来,疼爱地拍打着他身上的冰,硬拉他进屋烤火。

罗盛教此刻的心情可没在烤火上。他正在考虑怎么能像大娘那样自如地把装满水的罐子顶在头上。于是他和大娘商量,借走一个罐子,想学学顶罐子。大娘死活不同意,说以后不会让他再帮忙去打水了。罗盛教说自己喜欢顶罐子这种方式,非常想学学,这也是一种本事。大娘在罗盛教一再地请求下,答应了他。

罗盛教一回去,就开始学起来。他蹲下身子,让战友帮忙把装满水的罐子放在自己的头上,然后,用一只手扶着罐子的罐檐,另一只手插着腰站立起来。顶着罐子站起来对罗盛教来说不是难事,可是一挪步就坏了,摇晃出的水顺着他的脸、脖子进入了衣服里。一不做二不休,他想就是把全身都湿透了,也要学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终于掌握了顶罐的技巧。于是,罗盛教经常会利用休息时间,冒着严寒,顶着装满水的罐子出入在每家每户。当地人见到他都对他露出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房东大娘更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热心肠、勤劳的小伙子,逢人就夸她家住进的志愿军多么多么的好。从大娘喜悦的表情上看,感觉像是在夸自己的儿子一样自豪。

舍己为人献出生命

1952年1月2日早晨,风雪弥漫着石田里。山野间,银色的外衣耀眼刺目,青青的泥栎河,已被厚厚的、亮晶晶的冰雪盖得严严实实。窗台上拥着积雪,屋檐下挂着冰凌。整个村庄,仿佛还沸腾着节日的欢笑。

罗盛教和小赵朝河边走去。出完早操,盛教记起河边扔着两个拉不响的手榴弹,心想用来练习投掷,比木制的更能得心应手。朔风怒吼,吹在脸上像刀子刮一般,黄棉帽上、眉毛上、睫毛上都挂着白花花的霜絮,嘴里呼出的气在空气中马上结成霜。

走到岸边,盛教凝望着前边,河上有几个朝鲜少年在滑冰。他们蹲坐在自制的滑雪车上,手握小木棍用力一撑,雪车就跑动起来。随着双手不断用力,雪车越跑越快,滑速升到一定程度,他们便直起身,两只胳膊像昂首展翅的燕子似的,疾速滑翔飞掠,当他们滑近河岸时,向盛教招招手,一转身,又溜远了。

对了,前面就是那棵小椿树。盛教仿佛记得那个坏手榴弹就在附近。他扒开深深的积雪,聚精会神地搜寻,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手指,像被针扎一样难受。

“咔嚓!”

“哎呀——”

盛教惊得猛一回头,只见河中央有个孩子连同雪车一起掉进了冰窟窿中。他双手扑打着,周围的冰不断破裂。岸边的孩子呼喊着,奔跑着慌作一团。有个孩子手握一根小木棍,向前探着身子,想救那水中挣扎的小伙伴。然而冰水中一双小手晃了一下,便没有了踪影。

“崔莹掉下去了!”孩子们尖利的惊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事情发生得这样突然!冰层下水急,又那么冷!盛教的心仿佛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他像一支离弦的箭,棉帽、棉衣、棉裤和大头皮靴被甩在身后,飞也似的冲向河边。由于用力猛,纽扣向四处蹦飞。那一身白色的单衬衣在风中呼啦啦直抖。

“搬杆子过来!”盛教边跑边指着岸边的废电线杆子对紧跟身后的小赵说。随后,便“扑通”一声跳入冰窟窿。河底顿时浑浊了。岸边的孩子们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冰河中溅起的夹着冰碴儿的浪花,心都绷得紧紧的:叔叔能把崔莹救上来吗?过了会儿,听到一阵哗哗的水声,只见盛教猛地蹿出了水面。他脸色苍白,浑身红紫,大口地喘了口粗气,又钻进了水中。

水面晃荡着,凛冽的寒风呜呜地涌进冰窟窿,大大小小的冰块撞击着,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盛教又一次猛地钻出水面,脸色像张白纸,浑身肌肉都抽搐着,张不开嘴,喘不过气来。

孩子们急得直招手,“吆包!吆包!”地喊着想让他快上来。

罗盛教攀住冰沿,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满是泪痕的脸,听着那声声焦急的呼唤,嘴一抿,鼓起腮帮,又一次扎了进去。

水面上又是一阵晃动,终于伸出了两只通红的小手,接着是崔莹的头,像旋风中那不稳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盛教站在水底,用双手将他托着。崔莹终于扒住了冰沿,颤抖抖地往上爬。冰上的孩子们,紧张地伸出了小手,屏住了呼吸。忽然“咔嚓”一声,眼看着崔莹的小半截身子都上来了,冰窟窿边沿又崩塌了一大块,水花溅得老高,崔莹又不见了。

天阴风紧,低压的云团前搡后拥。小赵终于哼哧哼哧地扛着杆子飞奔而来,把杆子迅速地伸到盛教的手边:“抓住!快!快噢!”

在这时候,只要盛教伸手抓住它,就可以脱离险境。生与死只在这刹那之间,眼前的木杆就是一条生命线。由于过度劳累和严寒,罗盛教没有说出话来,但他的眼神,却是异常坚决的命令:先救崔莹!

小赵望着班长那坚毅的神色,完全明白他的意思,急忙把杆子伸到崔莹手边。崔莹抱住了杆子,终于被拖了上来。

可是罗盛教却再没有上来……

闻讯的人们,带来斧子和铁锤,一齐动手,砍砸着冰面!

人们终于在离冰窟窿几丈远的下游,捞起了罗盛教!

无数个声音在呼喊:“罗盛教!罗盛教!”

罗盛教没有回答。

他显得那么平静,那么坦然,眼睛闭着。

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军医摸了一阵又一阵,人工呼吸做了一次又一次……只好难过地向期待的人群摇摇头。

群山折腰,青松垂首,一片深重的沉默。

他,走了,离开了这些可爱的同志和朝鲜的乡亲。因为他对自己的理想尽忠了,在需要这样做的时候,他这样坦然地做了。

一段插曲:从事故通报到请功报告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与自然气候相仿的是,朝鲜战争也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47军141师与兄弟部队经过英勇作战,刚刚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部队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休整。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与师里其他领导分别下到各团,指导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总结。

作为一师之长,叶健民在团里“蹲点”期间,要经常返回师机关处理一些急需办的工作。这天,他乘坐吉普车刚从团里赶回位于平安南郡石田里的师部驻地,透过车窗,他看到师部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朝鲜老百姓,他们的面部表情既激动又悲痛。

叶师长叫车子停下,让参谋人员下车打听一下。一会儿参谋人员回来报告说,师侦察连有个叫罗盛教的战士,为救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牺牲了。今天这些朝鲜老百姓自发地来到部队,是请求部队用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安葬这位舍己救人的年轻战士的。

叶健民想起,几天前曾看到过师里印发的一份事故通报,里面提到了一位名叫罗盛教的战士发生淹亡事故的经过。在战争条件下,各种事故很难避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这个“普通的淹亡事故”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从今天朝鲜老百姓自发前来师部请愿的情况来看,师长叶健民感到这可能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淹亡事故,否则不会在朝鲜群众当中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响。他立即嘱咐部下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后再向他报告。

不多时,了解情况的参谋人员回来向叶健民报告说,这些朝鲜老百姓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其中有一位55岁的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说:“这块墓地原本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的同志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

听到这些情况,叶健民师长立即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叶健民问:“你们是否知道罗盛教究竟是怎样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知道这件事,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做了通报。现在还没接到什么情况反映。”

按理说,师里向上向下的通报已经发出,如果再做什么改变,势必对本师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作为一名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老军人,多年的战场经历使叶健民养成了实事求是、毫不含糊的工作作风。他感到作为师长,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即使是弄错了,也要有勇气坚决纠正过来。

后来才知道,师直工科和宣传科在处理罗盛教事件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给事故定的性。对此,叶健民当然是不满意的。他对两位科长语重心长地说:“机关干部办事情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官兵对我们的希望啊!”第二天,叶健民专门带着两位科长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石田里泥栎河边进行实地察看。

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的母亲听说罗盛教的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小崔莹赶到出事地点。一见面,母子俩就跪地向叶师长深深地施礼,而后又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

听完崔莹母亲的介绍,叶健民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身不由己地走近烈士献身的地方,俯下身来。叶健民看到,小崔莹落水和被托出水面的那个冰窟还没有完全封冻,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小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的情况下被救上来的。而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人在水中所能坚持的极限时间顶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人的四肢将变得生硬僵直,从而丧失自救能力。如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而并不是通报所说的“淹亡事故”。当时在场的宋志云和三个朝鲜少年所提供的情况,也充分证明了叶健民的推断。

叶健民离开时,小崔莹的母亲眼含热泪地恳求道:“元善女大娘已献出了自己的墓地,我们要用朝鲜人民的葬礼,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十里八乡的朝鲜老乡也赶来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罗盛教这名普通中国士兵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一致要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现场的勘察和朝鲜群众的强烈要求,完全改变了叶健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为有这样的好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叶健民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纠正这一事件的结论,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英雄、记住英雄、学习英雄、拥戴英雄。

回到师部,叶健民立即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时任师政委的彭清云同志。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在重新向上级报告关于罗盛教这个正面典型的同时,在全师官兵中开展一次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激发全体官兵高昂的士气和勇于为正义献身的精神。决定得到了其他几位师党委委员的一致赞同。

当天夜里,一份由师长叶健民、政委彭清云签名的有关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报告材料拟写完毕。与先前不同的是,“事故通报”变成了请功报告。

第二天,师党委召集了全师司、政、后机关各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各团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先由政委彭清云宣读了师机关对罗盛教救人事件的调查结果,并表明了师党委对罗盛教救人事件的鲜明态度,认定它是一个国际主义的英雄壮举。接着师长叶健民代表师党委,宣布了关于在全师官兵中开展向罗盛教烈士学习的决定。

永远的怀念

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连队将罗盛教的遗体交给他们,他们要按照朝鲜人民最隆重的礼节来安葬烈士。

黄昏,村里村外的人们都赶来了。阿妈妮用村民们跑了十多里路买来的白布赶制葬衣;崔莹一家同老乡一道流着泪为救命恩人供上最好的祭品;明玉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搜挖来青翠的小松柏;元善女老大娘在山坡上,把那原准备给自己用的风水很好的墓地,扫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人们用白丝绸把烈士的遗体裹好,中间穿上朝鲜衣服,外面穿上志愿军军装后,抬着向墓地走去。全村男女老幼跟在后面,迎着呼啸的寒风,端着供品,默默地走在堆满冰雪的山路上。千言万语,说不尽心里沉重的哀痛。

乡亲们轻轻地将烈士的遗体送进墓坑,最后一次深情地凝视着亲人的容貌。四周一片沉寂。这时,当支部书记用颤抖的声音轻声说道:“乡亲们,记住他吧!他埋在大地上,也埋在我们的心中!”人们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罗盛教的战友们,一个个垂首肃立,低声呜咽,他们为有这样的英雄战友而骄傲,他们觉得,罗盛教仍在他们的行列中。

崔莹早已泣不成声,他手里拿着一瓶酒,端了一碗豆腐、一碗饭,放在墓前的石桌上,跪在墓前,悲痛地说:“罗盛教叔叔,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纪念着你!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和志愿军一块,打败可恶的美国侵略者!”

浸满朝鲜人民感情的泥土,轻轻地覆盖了烈士的遗体。墓前栽满松柏,放满花圈,一块不朽的纪念碑矗立在烈士墓前。

支部书记指着雪裹冰河的泥栎河,激动地说道:“就是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孩子,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而美国强盗,则杀死我们的亲人,让尸体染红了河水!谁是我们真诚无私的朋友,谁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我们朝鲜人民永世不会忘记!乡亲们,让我们永远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烈士,将石田里改为罗盛教村。将泥栎河更名为罗盛教河。在河对岸安葬他的佛体洞山上,树立着“罗盛教亭”和金日成同志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的“罗盛教纪念碑”。

在罗盛教烈士的陵园里,天天人群不绝,鲜花不断,人们永远地怀念着这位英雄。

罗盛教河畔的朝鲜人民,更是用美丽、动听的歌声,来颂扬英雄。你听:

罗盛教山上的花常开不谢,

罗盛教河里的水永流不断。

罗盛教村里的人夜夜梦念,

罗盛教这个名字哟,

会千秋万代地传遍!

……

青青河,高高山,

中国英雄万万千。

我们心爱罗盛教,

赞美的歌儿唱不完。 lqWOZP/BkNfbK16HxSczr+VJz+8/mXCwa7Ngd4fo+yx5iSTL6Z2TfV4AGJrILP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