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
阳城县城因着有正太铁路的一条支线横穿其间,因而算是这方圆百里的一处重镇。
鬼子原本在这里驻扎了一个满编大队,后来因着前线战事紧张,所以又调走了近乎一半的兵力。
可就算这样,阳城县的鬼子加起来怕也得要有近千人,再加上摆在县城周遭的两个伪军保安团以及周遭据点中驻扎的零星兵力,鬼子负责此地安保的战力少说也得是三千往上。
只以阳城县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来说,那是不可谓不浑厚。
大和田修人,便正是负责守卫阳城县城的鬼子大队长。
此时的大和田修人刚刚处理手头的公务,本想着稍稍歇息一阵,却在目光触及到眼前一纸印着“绝密”二字的文件以后,目中闪过了几分阴郁。
麻烦!
手指在身前的红木办公桌上毫无节奏的轻轻敲动几下,大和田修人心头泛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正是这“麻烦”二字,又想起那位从联队司令部过来的参谋官以后,心中生起的麻烦念头便变得更为浓郁了起来。
只是,身为一名大日本帝国的军人,就算在阳城县里的短短几个月安逸生活几乎已经扫尽了大和田修人身上本就不甚坚固的好战之心,可既然这件事摊到了自己的头上,那自己就已经没有了半点推诿的余地。
“真是,麻烦啊……”大和田修人口中微不可察的轻叹一声,“为什么非得从我这阳城经过呢?你们这来上一趟,就算每天有花姑娘们陪着,我怕是也不能高高兴兴的玩乐了。”
大和田修人心中的牢骚不少,但不论怎么说,他毕竟也是一名挂了大佐军衔的鬼子军官。
实实在在的,没有半点虚假。
“咚咚。”
忽然响起的敲门声扰断了大和田修人口中接下来的牢骚话,收敛好自己的情绪后,抬头往紧闭房门处瞧去,同时说道,“进。”
办公室的房门随之打开,打外面走进来的,正是那位从联队部一路派来的参谋官——中佐,石川太郎。
这位原本出身九州福冈市政体系,随军负责对华情报工作的中佐参谋官,若是认真算起来,当年的他与安国之间,勉勉强强也能说有那么几分的关系。
石川太郎有一个名叫石川千鹤的妹妹,而他这个妹妹当初恰巧也在九州帝国大学学习,中日两国战事未曾全面爆发的那两年,与安国等人都能算的上是朋友。
毕竟,当初的石川千鹤可是丁毅的女友,而丁毅,则是安国所在的那个小团体里、除去罗昌以外最有分量的一人了。
后来卢沟桥事变爆发,远在日本的安国等人得到国内发生的惊天变局,遂在罗昌的带头下聚集了当时所有身在福冈的中国留学生,于市政府前举行了一场乞求和平的游行示威。
却不妨日本宪兵悍然开枪,对手无寸铁的学生们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腥镇压……
之后侥幸生还的安国等人得知在自己的同学中存在着一名泄露了己方动作的叛徒,并将叛徒的嫌疑锁定在了丁毅的身上。
丁毅愤而出走,后来便是死在了石川太郎的手上。
如果安国此时也在这间属于大和田修人的办公室里,恐怕要找这石川太郎给自己的老同学讨一份公道罢……
石川太郎当然不会还记得自己曾经在数月之前做过的事情,此时的他来找阳城驻军的最高指挥官大和田修人,为的是司令部交代下来的另一件更为要紧的任务。
“大佐阁下。”
走到大和田修人的办公桌前,行礼过后的石川太郎这才对着大和田修人继续说道,“荣世铭那里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何永寿手下的人也都加强了据点哨卡的警卫。”
听过石川太郎所说,大和田修人轻轻点了下头。
荣世铭是这阳城县的县长,他们要做的好些事情,都难免要有需要借助到荣世铭这位县长帮助的地方。
而何永寿乃是鬼子任命的伪军司令,负责统率阳城县一带的那两个伪军保安团,此时此刻命令何永寿的人加强周遭的安全警戒,也确实是应有之意。
不过……
大和田修人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他摇着头不屑道,“就何永寿手底下那些中国人的本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冷笑一声,大和田修人眼中的厉芒一闪而过,“还有两天军列就要从北平装车出发了,到时候车站的警卫,还得依靠帝国的勇士来负责!”
一边说着话,一边向石川太郎抬手示意一下。
等石川太郎在一旁的皮椅上坐定,大和田修人这才继续笑着说道,“到时候,还得靠石川君多多帮忙了。”
“这是当然。”石川太郎笑了笑后,满口答应下来。
略微调整了下自己的坐姿,石川太郎冲着大和田修人笑道,“军列在我们这里停靠半日,为的就是躲开南京政府的耳目。”
抬起头看,直视着大和田修人的石川太郎,口中说出的言语似有所指。
“况且,何永寿那些人的警惕性,确实也应该好好提高提高了。帝国花费力气养活他们这些中国人,可不是为了叫他们空耗军饷的。”
大和田修人闻言轻轻点头,他当然知道何永寿等中国皇协军军官的脾性。
荣世铭倒还好些,毕竟从前就是阳城县里的大户,如今做了鬼子的阳城县长,心知自己权利来源的荣世铭,可是恨不得用出十二分的力气来,替赐予他权势的太君们治理好这阳城县的“刁民”们。
可那何永寿就有些不一样了。
能穿上一身伪军皮,为了性命不惜帮着侵略者一起来欺压自己乡亲的人,哪个不是喜好偷奸耍滑的小人?这些伪军们在鬼子还未打来的时候,怕有大半都是曾经鱼肉乡里的恶霸闲汉!
这些人叫他们帮着鬼子欺压百姓搜集粮饷还行,可要是将什么重要的任务担在他们的肩上,那保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料。
这一点不止石川太郎看得明白,大和田修人也早就瞧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