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立身惟正,清正廉洁是从业之本

清正廉洁才能远离腐败,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坚持廉洁自律、正派做人才能管好自己。一个清正廉洁的人,经得住诱惑不沦陷,守得住底线不越位,不管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值得尊重的人。

1、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意思是说,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廉洁是一个人的品行,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廉洁不是装样子,也不是作秀,更不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演给别人或是自己看的。廉洁要求的是实实在在,是从内心到行动上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在廉洁从业中,我们管好自己必须要注重廉政思想文化建设,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增强廉洁意识,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古代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有一个石门镇,那里有一泓泉水叫“贪泉”。相传,该泉水终年清澈见底,香气四溢,而且十分甜润。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敢喝的,即使非常口渴也竭力忍着,以保证自己的清廉。

东晋时,有一位清廉正直之人,名叫吴隐之,他操守清廉。公元402年,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想一改广州吏治腐败的局面。吴隐之赴任时途经石门,听说关于“贪泉”的故事后,决心前往一探“贪泉”的究竟。他来到泉边,只见周围山清水秀,一股泉水从石岩中汩汩涌出,岩下有一泉眼,泉眼中的水清澈可人。吴隐之忍不住赞叹道:“好泉水啊!”随后,他对随从说:“美好的东西容易引起人的贪欲,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这时,吴隐之蹲下身来,舀上泉水喝了下去,并赋诗一首,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我认为,假如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初衷的!实际上,吴隐之是借赋诗的机会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清白之志,无异于他的就职誓言,他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誓言。

吴隐之到任广州后,时时牢记自己在“贪泉”边的誓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他不沾酒肉,吃的只是蔬菜、干鱼,穿的仍是过去那些旧衣服。他还下令将前任太守使用过的豪华丝帐、帷幕以及各种贵重饰物统统撤除,一并归入国库中。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吴隐之的一位属下发现他天天吃干鱼,误以为他喜欢吃鱼,便弄了些上等鱼来,还将鱼刺剔除,特地献给他。不久,吴隐之觉察到属下的用意后,非但不领情,还狠狠地责罚了下属。吴隐之在广州任上,清廉节俭、率先垂范,不仅使属下官员们不敢贪赃枉法,而且使广州民风日趋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回到京城后,吴隐之住在一个小宅院中,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只有六间房屋,妻子儿女同住一处,非常拥挤。朝廷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此后,吴隐之虽然步步高升,但他清廉俭朴之风不改。家里以竹篷作为屏风,坐的地方没有毡席。他每月领到的俸禄,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家庭的基本开销外,其余大都用来接济亲戚和族人。

千百年来,后世有关吴隐之的清廉故事传承不绝。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魏征等人编撰的《晋书》中,在吴隐之的传记里,不仅勾勒了其廉洁自律的一生,而且作出了“晋代良吏,吴隐之为第一”的评价。唐初诗人王勃在其千古流传的名篇《滕王阁诗序》中,引据吴隐之酌饮“贪泉”的故事,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名句,高度赞扬了吴隐之的人品。

吴隐之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表现出他志向坚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是值得当代人们借鉴的。当今很多人将自己的堕落腐败归咎于客观环境影响,但是我们想想,孔繁森、郑培民等人难道不是跟我们同处一个环境吗?他们又怎么能一尘不染,永葆清廉呢?归于一点,就是廉洁的信念。《宴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这样一句话:“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之,民之贼也。”从政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廉洁从业不仅是个人的作风问题,而且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集体的利益。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它的存亡都与所属个体的素质密切相关,对于个体而言,应该做到清正廉洁,德才兼备。只有这样,集体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群众心目中有如青松立于天地间,因此更要应该树立清正廉洁的志向,做到问心无愧,修身养性,以德服人,处处当为群众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正廉洁是领导人员的一种行为能力,也是一种号召力。

2、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献身精神,就能够夺取胜利、创造辉煌。廉洁从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先后三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党砥砺奋进、再创辉煌的前提和关键。

在廉洁从业中,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阀门,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有些人出现种种问题,其根源都可以从理想信念上去找。所以我们在大是大非、物质利益、亲情友情和灯红酒绿等种种考验面前,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盘”,始终让正确的思想占领自己的精神高地,把职业道德作为立身、做人、处事的准则。在廉洁从业中,不管你文化水平多高、能力多强,如果你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还会因为你有水平和能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伤害,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失,自己也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一个光听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贫穷与落后的小地方,1963年4月22日,方永刚就出生在这里。童年留给方永刚的印象就是挨饿受冻。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方永刚有机会上大学了。1981年,方永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全家都十分感谢党,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方永刚经常告诉别人,“到复旦大学报到的那天,父亲在送我去车站的路上不断叮嘱我,一辈子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不能忘了邓小平。”来到大学,方永刚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书籍。由于家里穷,他只带着被褥来到学校,学校却给了他救济被、救济钱,还给予他甲等助学金,以保证他顺利完成学业。方永刚再一次告诉自己:“是党和国家供我念的书,我要加倍回报。”怀着最朴素的感恩情怀,方永刚把一切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大学时代的他,就已经认真通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历史系的方永刚开始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角度思考中国的命运问题,并从对历史兴衰更替规律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中国就不可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方永刚用了二十几年的《邓小平文选》的四周已经被磨破,厚厚的封面也快被磨穿了,书中空白处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学习体会和心得,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了方永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方永刚成了大连舰艇学院的一名教员。当方永刚走上政治理论课讲台时,正值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艰难探索阶段。方永刚深深感到一个理论工作者肩上担子的沉重,全身心地投入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其丰富深刻的内涵,振聋发聩的话语,拨开了方永刚心中的许多迷雾,让他进一步感受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也让他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他连续撰写了《简论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几个特征》《论邓小平的发展时机思想》等文章,文章中所闪烁的理论亮点和思想火花感染了许多人。

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接近真理,研究的理论贴近现实,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党的领导人的每一次重要讲话,中央发布的每一个重要文件,方永刚都会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和研究,并尽快理解和掌握;只要有新的政治理论书籍出版,他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手,并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2002年,方永刚与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崔常发、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徐明善一起,共同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在理论界第一次用“三个代表”来解析党史。同年,由方永刚策划的研究课题《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成功地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方永刚又倾注大量心血,找准科学理论与当前各项建设的结合点,深入钻研,在《中国军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事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等高质量的论文。就这样,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方永刚的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越是体会得真切,方永刚的信仰就越是坚定,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得就越是彻底。

党的科学理论,是方永刚精神力量的源泉。2007年1月15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上完了本学年的最后一堂课。上午8点,学员到齐,铃声响起。值班员喊起立,学员起立敬礼。方永刚缓缓起身,整整军装,用力地还了一个军礼,并下达命令:开始上课。在课上,方永刚讲到了使命,讲到了责任;讲到了中国的过去,讲到了世界的未来;讲到了对和平的信心,也讲到了对战争的准备。虽然方永刚的声音依然洪亮,眼神依然刚毅,但同学们都知道,方教授的身上还插着导流管,他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的间隙,执意来为大家上完他本学期最后两节课的。“从没有一次课像今天一样,让我感觉如此神圣。”学员们说。

是什么力量让已身患绝症的方永刚依然保持着如此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永刚回答:“我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我愿意把一切贡献给党。”

方永刚堪称廉洁从业的学习典范,永远让我们敬仰。观察今天的一部分人,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一部分人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一部分人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所有这些原因,都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致。在生活中,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成就人生的前进动力、完善人生的精神标杆。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积淀为思想意识的内核,成为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支柱。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的腐化变质,往往始于理想信念上的动摇。精神力量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人精神状态良好,就会有一种追求,有一股力量,有一颗恒心,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反之,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就会失去对事业对生活的追求,失去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迷失人生的坐标和方向,其后患无穷。理想信念失守、异化,危害不容小视。它使精神家园的“堤坝”崩溃,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由此可见,我们在廉洁从业中都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3、一身正气,不为权力折腰

在廉洁从业中管好自己最关键的在于一身正气,不为权力折腰。一个人坚守正直之心,经常做正义之事,久而久之,就凝结成一种正气,形成一种不可屈服的精神力量。正如孟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认为,养吾浩然之气,不仅可以充塞自己的身心,而且可以贯于天地之间而无所愧怍,因而无所畏惧。这就是所谓“至大至刚”。这样的人,自然也能做到廉洁清正,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群体,是正气浩然,还是邪气猖獗,往往是走向进步和兴旺,还是走向衰落和腐败的重要标志。大凡身有正气的人,都是守廉固洁的典范。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他一生清廉,为官刚正不阿,执法严正,有“强项令”(硬脖子县令)的美誉。东汉初年,董宣任洛阳令。当时有很多皇亲国戚居住在京城洛阳,他们骄奢淫逸,飞扬跋扈,连他们的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京城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光武帝特召董宣为洛阳令,希望他能约束皇亲国戚们的不法行为。董宣到任后不久,即有人向他控告: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的心腹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杀人后躲藏在公主府中。董宣闻讯后大怒,但根据当时的律例,他无权进公主府搜查,于是他就派衙役在公主府附近秘密监视,伺机捕杀恶奴。一日,湖阳公主乘车外出,她的心腹恶奴依然洋洋得意地陪乘。董宣得到消息后,立刻率领衙役赶来,挡住了湖阳公主的车驾。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便蛮横地让他立即避让。董宣拔出宝剑,当面厉声斥责公主不该目无国法,窝藏、庇护杀人恶奴;同时喝令恶奴滚下车来,并当场将其斩首正法。湖阳公主何曾受过这等屈辱,随即掉转车头,直奔皇宫,向光武帝哭诉了一番。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面之词,勃然大怒,立即宣董宣进宫,发誓要把董宣乱棒打死,为姐姐出气。

董宣处决了湖阳公主的家奴后,便做好了被杀头的准备。奉诏进宫后,他泰然自若,还未等光武帝开口,便正气凛然地说:“臣请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怒气冲冲地喝道:“你胆敢当众侮辱公主!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可讲?”董宣从容不迫地回答:“皇上靠施行仁德、除暴安良才复兴了汉朝,可如今却纵容公主庇护杀人恶奴,这样下去,还怎么治理天下?臣既入仕途,就只知依法办事,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说罢,便一头向殿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见状,忙令左右上前将董宣搀扶起来。其实,光武帝在听了董宣的慷慨陈词之后,心中就有些惭愧,但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他还是命令董宣向湖阳公主磕头赔罪,如此可免其一死。可是,董宣拒绝了这一要求。光武帝命内侍把董宣的脑袋往地下按。董宣双手撑地,硬挺着脖子,宁死也不肯低头。内侍只好向光武帝报告说:“董宣的脖子太硬,按不下去。”光武帝叹道:“董宣真是个‘强项令’啊。”最终让内侍将董宣搀扶回去,并赏钱三十万,以示安慰和褒奖。

从此以后,京城那些整日目无国法的皇亲国戚一听到董宣的名字就吓得发抖,京城的社会治安也逐渐好转起来。百姓们都敬称董宣为“卧虎”,并有歌谣唱曰:“枹鼓不鸣董少平。”意思是,有了董宣这样的好官,民间再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击鼓鸣冤了。董宣做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那年病逝于任上。光武帝对他的死深感悲痛,便派使者前去吊唁。使者来到董宣家中,见只有一条布被单覆盖在董宣的遗体上,董宣的家中四壁空空,只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光武帝闻奏后感伤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于是,下令以大夫的礼节厚葬了董宣。

董宣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狠狠打击了不法豪强和贵族势力,维护了法律的公平与尊严,至今为世人称颂。正直刚正的气节,廉洁奉公的作风,刚正不阿的品质,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风气。因此,在廉洁从业中管好自己必须先学着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一身正气的人就要坚持原则,就要顶得住压力不屈服,分得清丑恶不扭曲,经得住诱惑不沦陷,守得住底线不越位;就要敢于坚持正义,抵制歪风邪气,切实树立起公道正派、正气凛然的形象。

在新中国的几位总理中,朱镕基是一位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世界的总理,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勇往直前的改革家、刚直不阿的清廉官,对贪官、庸官、昏官不留情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情深意浓。

1998年,年近七旬的朱镕基担任共和国第五位总理。在他就任总理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面对中外记者,慷慨向中国人民发表履新感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久,朱镕基在主持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提出5项要求: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敢于讲真话;从严治政,敢于得罪人;清正廉洁,严惩腐败;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约法三章:在国内考察要轻车简从;精简会议,压缩时间减少人员;减少应酬,集中精力研究处理重大问题。

这一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九江的决堤让朱镕基勃然大怒,他冒雨赶赴现场,当即怒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还是这一年,朱镕基在中央一次反腐败会议上,用铿锵有力的发言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他义无反顾,斩钉截铁的决心和大刀阔斧的行动,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硕鼠巨贪一一现了原形。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段官箴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曾成为历史先贤的为官准则。

任职期间,朱镕基经常呵斥奢侈的干部,当时有的官员月薪不过千元却名烟不离身,被朱镕基逮着了,就是一顿教训。朱镕基是一个正直的人,在他的眼里是容不下那些歪门邪道、贪污浪费的。

朱镕基的墨迹难求,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掌故了,不管是在官方机构,还是在民间场合。就是在他的母校包括他就读的初中、高中、大学都很难看到他只言片语的题词。但这位视字如金的总理,却连续3次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

2000年3月15日,一位记者曾向朱镕基提出了一个他希望中国人民在他离任之后最记得他的哪个方面的问题,朱镕基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用行动证明这一点。

在廉洁从业方面,朱镕基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身正气的人,永远不会向金钱屈服,不会向权势低头,也就绝不会被金钱腐蚀,被权势慑服,出卖良心,不顾底线,同流合污,贪污腐败。一身正气是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只有一身正气,不谋私利,才能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扶正压邪。因此,廉洁从业最关键的在于修炼自己的正气。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心。我们要在政治上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问题;思想上要坦荡磊落,无私无畏。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管得住小节,受得住冷落,把事业看重一点儿,把得失看轻一点儿,把名利看透一点儿,凡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正身。我们要加强个人的修养,牢记廉洁制度要求,自觉淡泊名利,严格节制自己,勤俭节约、洁身自好。我们要在作风上廉洁自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正言。我们要谦虚谨慎,注意形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言感人,让人充分感受到廉洁的风气。

四、正行。我们要抗得住干扰,守得住原则,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切实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尽管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单位还处于高发、易发期,但是贪污腐败毕竟是见不得光的,是歪风邪气,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一身正气,廉洁从业,必定能够割除腐败“毒瘤”。

4、诚信守诺,塑造廉洁品格

廉洁也包含了“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廉为本、诚信做人是人们生活中友好交往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廉洁从业最基本的行为标准。廉洁从业当以诚信为基,在工作中塑造人格魅力,以信服人,以廉立身。只有诚信待人,才能实现共赢。

《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人: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遭遇风浪,眼看船就要沉了。匆忙之中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驾船赶来了,商人急忙朝着渔夫喊道:“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如果你能救我上岸,我一定给你100两金子作为酬谢。”

可是等到渔夫把商人救上岸后,他却翻脸不认账了,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作为酬谢。渔夫责怪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商人却说:“你一个渔夫,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听了非常无奈,只好离去。

不久,商人乘坐的货船又遇到了风浪,在河水中翻了船。有个人准备去救那个商人,可是那个曾被商人骗过的渔夫看见了,就告诉他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人们都不再愿意去救助那个商人,商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河水淹死。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非常偶然的事情,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如果一个人不守诚信,那么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别人对他也就不会以诚相待,更不会对他承诺什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廉洁自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任何时候,你都必须以诚待人,这样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所以,诚信做人是人们生活中交流的桥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诚信是由“诚”与“信”相互联系的。“诚‘是指一个人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正所谓内诚于心。”诚”是代表真诚、诚实、诚恳。“信”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了讲信用,守信用,言行一至。“诚”,“信”合起来使用就是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孔子曾经说过“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强调人们必须把守信用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人这一生,可以没有金钱而过得清贫,可以没有美丽而普通,可以没有荣誉和权力而平凡,但人不可以没有诚信。一个缺失了诚信的人是极难做到廉洁从业的。

2005年12月,上海交大接到对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等人涉嫌造假的举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随即请求国家权威部门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调查。2006年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成立专家调查组并开始工作。据调查,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汉芯一号”,是一款208只管脚封装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为了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汉芯一号”演示系统中使用了印有“汉芯”标识、具有144只管脚的芯片,而不是提供鉴定的208只管脚的“汉芯一号”芯片,调查表明,当时汉芯公司并没有研制出任何144只管脚的芯片,存在造假欺骗行为。“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也存在夸大欺骗行为。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大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同时追缴其经费,终止项目执行资格;撤销“长江学者”称号,取消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底,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两年内在该刊物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一次性予以撤销,并将该校列入黑名单。随后,井冈山大学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立即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发放的相应奖励。不过,2010年3月,撤稿的“续集”再次上演,该校又有39篇文章被撤销。此前,《晶体学报》的编辑在复查相关数据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已发表的数据存在问题。此后更详细的分析表明,来自井冈山大学的投稿人钟华和刘涛以及目前尚未披露的一些作者此前所提交的数据存在造假。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原本用于“纠错”的程序,最终成了检验是否存在造假行为的“测谎仪”。对此,井冈山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晶体学报》发布的结果属实,两名当事人造假属实,70篇文章系钟华一人所为,其中29篇以刘涛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也是钟华代写。两名当事人的爱人是同乡,两家联系密切,一次偶然的机会,钟华爱人向刘涛爱人表示可以让钟华帮刘涛发表SCI论文。在得到刘涛认可后,钟华炮制的29篇署名“刘涛”的论文陆续发表。在被问及为何发这么多文章时,钟华的解释是,自己发现篡改数据能通过《晶体学报,E辑》的自动检测程序,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疯狂地伪造、篡改数据。此外,对利益的追逐也是造假行为的另一个动力,一份被井冈山大学认定为公示版的《2007年论文奖励汇总表》显示,钟华和刘涛分别可获19.5万元和14万元奖励。2010年3月,《晶体学报》再次撤销该校39篇论文,与之前两名讲师造假的暴露过程一样,这次同样是在检测数据是否出错时发现的。与上次犯事的钟华、刘涛只是讲师相比,这次不乏重量级人物:其中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肖宜安教授有两篇论文被撤稿;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隋岩博士的论文被撤稿数达7篇。

诚信是一个人修身立志、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从硕士、博士,到教授、院士、大学校长,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揭发出来。各大名校的知名人士,身陷告假漩涡,让历史尊师重教的国人倍感无语。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诚信何在,廉洁何在?在廉洁从业中,我们不仅需要重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学问,重视“事功”,更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诚信往往是人生境界中最基础的要求。诚信与否,往往会让一个人的处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诚信的人终究会得到人生的奖赏;而不诚信的人,等待他的将是失败和一无所获。我们只有通过廉洁自律,从自己做起,始终诚实守信,才能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守住做人的底线。

5、坚守廉洁情操,提升自我素养

廉洁从业需要坚持高尚的情操。情操即情感操守,指人的坚定而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在人类历史中,凡是那些同广大人民利益相符合,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情操,才是高尚的情操,它具有重大的精神价值,它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和因素。在今天,它也是社会义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是廉洁从业中的重要内容。廉洁的操守源自于善良的心灵、源自于崇高的理想、源自于不间断的精神修养。恪守廉洁的职业操守,离不开个人的严格自律。一个坚守职业道德、清正廉洁的人,不管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值得尊重的人。

周敦颐是在西夏侵犯北宋那年,抱着济天下的浩然之志入仕的,“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等,既是他对自我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又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当时已进入以文立国的一代统治新风,官场既有腐朽无为者,也确有一些官员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注现实,格守职责。但周敦颐的拥有自己的高远志向,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即使官场有淤泥浊水,他也能做到光明磊落、冰清玉洁。

周敦颐有着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办案能力,但尤为突出的还是他的清正廉洁,不结党私营,更不谋私利,心胸坦荡,为人正直,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后人树立起一座儒者从政的丰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树立了高尚的道德,就能够在从政时做到廉洁奉公。他在回答“圣人”是否可以学到时说,关键是要克服私心杂念,做到“无欲”,“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薄。明通公薄,庶呜呼”!

周敦颐在从政过程中,始终按照“明通公薄”的原则办事,廉洁奉公,从不谋私。他曾在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等省内为官,除接受朝廷俸禄外,不贪不挪,超然洒脱。他任南昌知县时,有次患病昏睡,友人潘兴嗣到访,见他的行李只是一个破旧的竹织的方形小箱子,里面仅有一百钱,可谓身无长物。他从道县离开后,再也无钱回归故里,也没有留下深宅大院与百倾田园。他在永州当官时曾咏诗一首:“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可见,他自知廉洁从不要担惊受怕,而把精力集中在公务上并不知疲倦。《宋史·道学传·周敦颐传》这样称赞他:“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激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周敦颐曾经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文中“出淤积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名句一直流传至今,这些名句也成为清正廉洁的美好象征。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他的官位并不显达,但在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风上,却如同他笔下的《爱莲说》中的莲一样冰清玉洁,堪称古今清廉典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敬仰。周敦颐主张重德治、倡正气、主廉洁、讲官德、守诚信,其深刻的廉洁思想内涵对对于我们仍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廉洁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有追求,但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忘记了人格。要讲究修身,经常想自己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个高尚人格的要求。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做人是做好事业的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廉洁做人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追求。我们要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必须提升自我素养,廉洁工作,这是维持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促使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做呢?

第一,坚守思想道德底线

任何东西都是有底线的,底线之上就是正义,底线之下便是深渊。道德底线就是人的世界观的底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给“私有”和“私心”一席之地,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不需要强调克服私心杂念,不需要净化心灵,不需要摆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了。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拨乱反正。我们是有国家、有集体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个体,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为企业利益而活、为社会服务而活,其次才是为自己和家庭活着。如果把个人追求名利地位和家庭的幸福放在首位,那就突破了应当具有的世界观底线,就会出现诸如用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工作,给集体造成损失,个人对职位和利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放松要求、贪污腐败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作为人生的指明灯,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就会坚守心中的信念,就会拒腐败于千里之外。

第二,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员工要讲职业道德,但要以思想道德为基础。如果员工“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占着位置使别人失去了为企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且因不做事、不做好事贻误发展时机,影响个人发展。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廉洁。当员工走上领导岗位时,很容易为腐败埋下伏笔。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洁身自好,严于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行为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廉洁。

6、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廉洁从业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能盲目与他人攀比。大千世界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会蒙蔽人的眼睛,会阻止人前进的步伐,甚至成为人生的陷阱。我们也是普通人,同样会面临很多诱惑,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对待。正确对待诱惑,必须耐得住寂寞,坚守理想信念,强化廉洁意识,加强个人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蝜蝂传》中写了一种奇怪的小虫蝜蝂,这是一种“贪心”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它总要捡起来,抬起头来使劲背上,随着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小虫越来越疲劳,可它还会不停地往背上加东西。蝜蝂背部非常粗糙,东西堆积在上面散落不了。最终它被压倒在地,爬不起来。这种小虫还很喜欢登高,用尽所有力气也不停止,但是由于身上的东西太多,它总是从高处摔下来。

在这则寓言故事里,柳宗元借小虫蝜蝂揭露和讽刺了嗜取者贪得无厌的面目和心态。由此可见,过渡的贪婪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在今天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可谓缤纷眩目,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而这些诱惑大部分都很有魔力。所以,在廉洁从业中管好自己,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就显得无比重要。

《玉堂丛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明代的曹鼐,年轻时,任山东县典吏,古代的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警察,主要是维护治安,捉拿犯人。有一次,他逮住了一个女盗贼,这个女子年轻貌美。由于当时天已经暗下来,曹鼐与女盗贼来不及回县城,便在一间破庙里夜宿。两个年轻的孤男寡女不免有些干柴烈火之势,而那个女盗贼更是以色相诱,三番两次,曹鼐也有所心动,有些把持不住了。但是,理智却告诉他“不可”。怎么办呢?他用随身携带的笔墨写了“曹鼐不可”四个大字贴在墙上,提醒自己。就这样,生理与理智不停地交锋着,曹鼐将墙上的纸条撕去又贴上,一连十多次。最终熬到了天明,一夜平安无事。后来,曹鼐官至吏部左侍郎,史书说他是位有作为的好官。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离贪腐远一点,离廉洁近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自己,不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我们要戒除内心的贪欲,就要经得住生活中种种诱惑。在世俗社会里,面对诱惑,谁都免不了怦然心动。面对诱惑,虽怦然心动,但却能用自己的意志战胜诱惑,这样的人,仍然不失为君子。战胜诱惑,虽有几分痛苦,但换来的却来一尘不染、堂堂正正。在经济大潮下,很多人被物欲冲昏了头脑,“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唯利为大,贪心无尽,欲壑难填,官升了,级晋了,却永不满足,一贪再贪,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毀了自己的一切。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经不起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而让自己身败名裂。所以我们一定要战胜自己的欲望,才不会成为贪腐的殉葬品。任他人花样百出,因为我意志坚定,诱惑又能将我怎么样呢?

菊美多吉是位藏族同胞,生前系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是菊美多吉一生鲜明的写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勤奋工作。舍小家为大家,他十二年如一日,为人民群众献出了全部真情、青春和热血,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

2001年,年仅22岁的菊美多吉从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成为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扎拖乡的一名乡镇干部。初到扎拖乡,经验不足的他多次碰壁,难与群众沟通,工作陷入困境。为此,他暗下决心,不论困难多大都绝不退缩。12年间,他想百姓所想,忧百姓所忧,一心为民,对乡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困难麻烦他总是第一个扛,就像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这片高原。2003年“普初”工作时,为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及时入学,他深入农牧民家中做动员,面对个别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他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讲道理,直到家长同意为止,乡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节节攀升。扎拖乡海拔高,农牧民住地分散,即使是一件小事,都要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严峻考验。面对恶劣的环境,只要群众需要,他被子一卷就出发。2008年,他调到海拔4000米的龙灯乡工作,这年查出他有高血压,头痛、头晕、胸闷……但他没有退缩。2009年,全省“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他带领同事翻山越岭、走村入户、风餐露宿,对54户农牧民逐户进行动员。规划、选址、协调施工队、落实补助资金……他总是走在前头。

2010年,他调到瓦日乡工作。修桥、铺路……帮助群众致富。在拉日牧民新村定居点,每当看到一幢幢充满藏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牧民新居拔地而起,菊美多吉脸上总是溢满快乐。菊美多吉的事迹报道后获得了极大的反响。2013年4月10日,由中宣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菊美多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每一个在工作或是某方面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有的人苦苦追寻成功的真谛,但就是找不到。其实不是找不到,而是他做不到。他们害怕孤独和寂寞,他们不愿付出。他们喜欢热闹,喜欢寻乐,他们今天走进大酒店,明天走出迪厅,试想,这样的人能成功吗?成功只能属于那些无畏于孤独、寂寞和辛勤工作的人。寂寞是对心灵的洗礼,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廉洁从业中,我们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才能冷静地思考人生的方向,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 +BXmNf2REW7mR0BTQBvka4L7trJE1rMADPDZa0M723FSXd1M6Sl4psEfhkSa2H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