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哲学常识第一卷:哲学的基本问题
李问渠 |
本书由明天远航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哲学的定义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本由Phileo(爱)和Sophia(智慧)两个单词所组成,即为“爱智慧”,表示这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黑格尔曾指出,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后来,哲学的“爱智慧”的含意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传统上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另外,狭义的哲学还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信念。
哲学的价值
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定位的一种工具。
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相当于西方近世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形而上学、知识论以及伦理学。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
哲学与科学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做出说明。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与宗教
数千年来,哲学家们一直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所困扰,证明或证伪最高存在的研究不计其数。然而并非所有宗教都相信存在一个无所不在的神。有的坚持认为存在不同的神,有的认为没有神。不以神为中心的宗教对哲学家提出了各种挑战。
从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到文艺复兴初现曙光,西欧的文明火炬一直把持在基督教的手中。随着基督教统治整个欧洲,哲学家们努力寻求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并且改造古希腊思想以便反映基督教信仰。关于上帝的存在,早期哲学史上就出现过不同的论证,这些论长至今仍有各式各样的变种。
只是在晚近,才出现把哲学从神学和宗教教义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学科的思想。到17世纪,哲学家才自认为他们自己不同于神学家。甚至启蒙运动也没有使哲学完全割断与宗教及神学的联系,特别是西方哲学家们的道德和伦理著作都是与基督教紧密相连时。尽管秋分哲学和神学是如今极普遍的做法,但在不少哲学中,宗教仍然是一个核心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