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勤劳可以弥补一切不足

中国有句话叫做“勤能补拙”。勤劳是世界通用的美德,在任何一个国度里,懒惰的人都是被人耻笑的,都是无所成就的。巴菲特创造了投资史上的传奇,源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小到大,勤劳无时不在。这个优秀的品质也被巴菲特传递给了自己的三个子女,他们都很勤奋地做着适合自己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强度越来越小,脑力劳动则越来越大,勤劳如今已经不只是体力上的,思想上也要勤劳,不断开创,不断发展。

勤劳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高人一等的智商可能是巴菲特最大的成功要素,但是他的勤奋也不容忽视,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表示,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惊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专心致力于手上正在进行的工作。

巴菲特10岁读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他天天读,1000招倒背如流。他也始终牢记作者的教导:行动,行动,再行动。巴菲特捡高尔夫球,捡废纸,不断寻找各种赚钱办法,最终找到了送报这个最适合他的工作,在14岁时达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财富目标:1000美元。小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么呢?答案是勤奋。所有成功最根本的一项就是勤奋,没有勤奋,再聪明,再有天赋,都没有用。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巴菲特,每天早上五点钟天不亮就起床,去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威斯切特社区送邮报。如果他晚到了,好心的公交车司机会多等小家伙一会儿。他的公交月票卡编号总是001号,因为他总是第一个去买。下午放学后,再坐公交车回家,骑上自行车,到春谷社区接着送晚星报。每天两趟,风雨无阻,一天要送500多份报纸。小巴菲特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送报时顺便推销日历,还会问人家有没有过期的杂志,他帮忙回收。当时纸张紧缺,有些人把旧杂志扔在楼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顺便义务做清洁。卖废纸之前巴菲特会一本本检查杂志上的标签,看什么时候订阅到期,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是摩科崔尔出版社雇他做推销员专门发的记事本。他一户户做好清楚的档案记录,一看哪一户订期快要结束了,就去敲门推销新杂志。推销出一份杂志,可比送一天报纸挣的钱多。

在早期的投资活动中,巴菲特经营着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投资者、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巴菲特仍承担事无巨细的工作,从打字、记账到申报税收、储蓄本息,不知疲倦,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才到咖啡馆胡乱打发一顿饭。

1962年,巴菲特以每股7.6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成衣制造厂,这就是目前大名鼎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前身。从1956年至1969年的13年间,他取得了30.4%的年平均收益率,远远超过同期道·琼斯指数8.6%的年均增幅。在这13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作投资公司则从未曾亏损。这几乎可以称之为“奇迹”的投资业绩来源于巴菲特勤奋的工作。他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每天早上下床之前就在盘算如何赚钱。在投资迪斯尼公司前,他会一个人穿着格子西装带着公文包去看动画电影,只是为了了解票房情况。周末他与老朋友芒格各自带着家人去迪斯尼乐园,当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时,两人则从财务的角度对每项娱乐设施进行逐一分析。如此勤奋地工作又怎能不会成功呢!仅6年的时间,巴菲特的合作投资公司的规模就超过了恩师、老一辈华尔街投资圣手格雷厄姆,且在转瞬即至的低迷期毫发未损。以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在47岁时,巴菲特已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此时的身价高达72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达到1.35亿美元,他是3家公司的CEO,成功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股票,他最初的合伙人也大都成了超级富翁。

子女们也继承了巴菲特勤奋的优点,各自为了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不畏艰险,勇敢前行。女儿苏茜虽然是一名家庭主妇,但绝不是标准的家庭主妇,她积极地和父亲一起进行各种公益事业,运作自己的基金。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学业上,勤劳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很多名人取得的学识与其勤劳苦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了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就是用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精神的。还有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打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历史上这些名人之所以取得成就,受人尊重,与他们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书山有路勤为径”,贪图安逸,性情懒惰的人是无法取得这样千古传颂的成就的。

智慧箴言

勤劳朴实、勤奋刻苦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范围内衡量人的品质和成就的统一标准。天道酬勤,上天眷顾勤劳的人,成功也亲近勤劳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扇门,但勤劳却是开启事业、学业、财富、智慧等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

总是比别人多付出一些

巴菲特小时候靠做报童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其实报童这份工作与巴菲特后来此事的投资业相比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可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教会了他很多的道理,人要学会思考、要懂得与人打交道,还有就是要勤奋,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就会在一点点的付出中增加一点点的成功。巴菲特做报童时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报纸有《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者报》。

送报纸的时候,巴菲特通常在早上5:20出发,坐上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取报纸、送报纸对他来讲真是太重要了。任何人都不敢碰他放钱的抽屉,一个硬币都不能动他的。”他的母亲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上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些薄薄的报纸,在半年内一共给巴菲特带来了1000多美元的收入。

在很多孩子还只知道玩耍的时候,青少年时代的巴菲特就从事了很多种职业,销售饮料、杂货店小伙计、送报员、高尔夫球童以及股票推销员等,他甚至还开了两家公司专门从事二手弹子机出租生意和出售二手高尔夫球,而且还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了40英亩的土地成了小地主。早在9岁时,巴菲特就开始摆摊卖饮料,而且从通过统计自动售货机里各种饮料的瓶盖数,来推断哪种饮料更受欢迎。就是通过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这些不同种类的生意给巴菲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未来从商的信心。他极度信赖数字,所有的决策都依赖于数字的推断。中学时期,他在商业和投资领域的天才已经被人们广泛关注。在毕业纪念簿上,老师和同学们给他的评语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投机取巧的人会看不起多付出的行为,巴菲特是个稳健的投资人,因此他是绝对不会投机取巧的。他懂得付出越多机会越多的道理、霍华德、彼得,还有苏茜,三个孩子也学到了这个真谛。尤其是霍华德,从事的工作异常艰苦,连巴菲特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霍华德工作总是非常勤奋,做得比别人要多。我们平时的工作也是如此,刚刚参加工作从事的都是一般性的职位,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比别人多做一点点以体现出自己的能力,最终才会获得重用。因为你每多做一点,就能够多一次显示自己是否胜任的机会。多付出一点点,得到的回报是强化了你的技能、增加了你的学识、获得了可以胜任更重要工作的经验等。

那些有着更高胜任目标的人,总是愿意多付出一些。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知不知道南非树蛙的故事。哲学家说:“你可能不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查阅资料。这样,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到时候有人就会邀请你,听你对南非树蛙的讲解。”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体现在一些小事情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点点,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资料,多打一个电话,在适当的时候多一个表示,多做一些研究……再看看你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你会发现,做得好的往往是懂得付出、愿意付出的人。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跑在前面的不是一下子就到了前面,而是一步一步超越的,当落后者发现差距时,这个差距就已经很大了,再想奋起直追就很难了。跑在前面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愿意每天都多付出一点点,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所反映出来的差距或许不大,但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到最后的差距就很大了。因此,每天多做一点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改变自己。

智慧箴言

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点,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一个进步。培育多付出一点点的心态、坚持多付出一点点的精神、养成多付出一点点的习惯,每天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它最终必然会结成丰硕的成果,并给你以加倍的回报。

努力总会有收获

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所收获,巴菲特成功的秘诀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早在小的时候,巴菲特就显现出了这样的劲头。十二三岁的时候,小巴菲特开始做起了报童,送报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让他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是他股市第一桶金的投资灵感来源,是他后来成为世界首富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当时报纸是订了先送,到了月底再由送报的人收费。挨家挨户收费,早上太早人家没起床,白天来收人家可能外出不在。巴菲特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收费那几天,就在前台放个信封,订户路过时可以顺便交费。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寓里的租客流动性很大。有几次订户钱没付人就搬走了,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钱只能由送报的小巴菲特垫付,这可让爱财如命的小家伙非常痛心。谁最清楚哪些人将要搬走呢?是开电梯的女服务生。于是小巴菲特就给女服务生一些小费,一听说谁要搬走就马上通知他,他赶紧上门收费。有一次《休斯敦邮报》的女老板霍比夫人也欠了报费没交,小巴菲特很生气:别人交得迟了,可以理解,你我可是同行啊,你们家几代人都是做出版生意的,你自己就有一家报社,最清楚我们这些送报的风里来雨里去有多么辛苦了,最不应该欠费了。小巴菲特打电话留言,托前台服务生传话,给她门口塞纸条,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醒她付费,都没有用。小巴菲特急了,一大早六点,砰砰砰敲开了她的房门,把收费的信封往她眼前一举,她只好乖乖付钱。小巴菲特当时还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小男孩,但谁要是欠了他的钱,再大的名人,他都会一点也不害羞地上门索要。这是我该得的钱,一分也不能少。有一次在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巴菲特,小孩子要学习投资,最好从什么事干起?巴菲特建议:“从送报纸开始,也许是一个好主意。”现在已经是新世纪,新时代,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资讯,但巴菲特是从他个人的经验说的,其背后的意义是告诉大家,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就会向成功迈进一小步。

上学的时候,巴菲特也是一个非常努力和用功的孩子。1937年夏天,巴菲特进入罗丝黑尔小学上学。他非常聪明并且勤奋刻苦,他可以就美国城市人口问题滔滔不绝地谈上半天,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而跳了一级。所有了解巴菲特的人都能意识到他自身所具有的努力做事的非凡能力,但在巴菲特取得人们所公认的成功之前,那些与他只有泛泛之交的人却不会留意到这一点。巴菲特的事例提醒人们,他是一个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人。

巴菲特后来对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让他们自己去努力争取,三个子女没有任何“富二代”的优越感,巴菲特也几乎不给他们零钱花,即使是创业也是借款给子女,而且要付利息。不依靠父辈,自立自强是巴菲特教给子女的生存之道,三个子女很争气,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纵观他们取得的成绩,无不与努力有关。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而宋濂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智慧箴言

有句歌词为:“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走捷径的心理,但捷径并不是常理,也不常在,努力拼搏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巴菲特在投资界的名头很大,这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巴菲特曾经多次表示,每个投资人都要有一张终生重大决定卡,卡上只打二十个洞就足够了。巴菲特说,几个正确的重大决定为他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巴菲特做过几个错误的小决定,如果不是因为在正确时机做了几个重大投资决策,恐怕他也只会取得比一般人稍微好一点的成绩。这几笔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美国运通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可口可乐。他在1994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表示,他要找的是稻草堆,而不是稻草堆里的针,提前做好准备,试着每年都能想出一个轰轰烈烈的大点子。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巴菲特曾经给想在股市中挣大钱的年轻人提出忠告:先准备足够的会计知识,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你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不要急于购买某个公司的股票,在这之前应该多了解这个公司的情况。虽然有时候不能亲自去公司总部考察,但你可以给他们打电话进行了解,并认真阅读公司的年报。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这家公司的诚信度就值得怀疑,或者是在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

巴菲特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善于提前做好准备。巴菲特认为,当金融海啸来临时,现金在手想买什么股票就能买什么。因此他在投资生涯中总会保留一些实力,平时要备足资金,以便在股市下跌得厉害时有充裕的资金实现任何交易,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抄底机会做准备。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508点。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巴菲特看到他一直看好的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了价值投资区域,这才开始了大笔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前期准备。实际上,几十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在巴菲特眼里一直是只优秀的股票,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巴菲特更是历历在目。既然如此,巴菲特为什么不早投资该股票呢?这就是他在提前做准备工作并随时等待时机的到来。1987年的美国股市暴跌,正好给巴菲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买入机会。当时的股市暴跌在其他投资者眼里几乎是一场灾难,只有巴菲特例外。当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认为该股票的市盈率、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股价与现金流的比率相对来说都处于高位时,巴菲特开始了他的大手笔买入。1988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并且于1989年继续买入,购买了8340万股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到1989年年末,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在伯克希尔公司普通股投资组合中的比重高达35%。这充分显示了此时此刻巴菲特对这只股票的信心和决心。“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巴菲特说,“投资前的准备越充分,失误就越少。”

如果成功确实有什么偶然性的话,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巴菲特也是提前准备,早下手,早引导,以便子女能早日自立。人都是有感情的,巴菲特对子女在金钱上再苛刻,也是出于教育子女的目的。巴菲特曾说,给孩子们留下无数的财富,不如教给他一份生存的技能。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引下,巴菲特给子女准备的不是金钱,而是人生阅历,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子女自我奋斗,有了这样的准备活动,子女们才能站住脚,撑起来。

你的头脑就是你最有用的资产,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改进,做好准备去把握每一个机会。如果一味地事前抱佛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再小的机遇,再小的财富也不会留在你身旁,就更不要说大的机会和大的财富了。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而成为欧洲统一货币,实际上早在此之前,有关统一欧洲货币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报道就有很多,但大多数人对此只是当做一个新闻看看罢了,并没有多想。恰恰就是欧元的出现,其中隐藏了无限的商机,但机会转瞬即逝,如果没有准备的话,就只有羡慕和慨叹的份了。有一位做箱包生意的中国商人提前准备,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当他得知统一欧元的报道后就联想到,原有货币作废,统一启用欧元,势必货币尺寸大小不一样,那么,原来的钱包可能就不适合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他认为机会来了,通过各种途径事前取得了欧元的样式,知道了各面值欧元的大小,并根据欧元的大小生产了一大批钱包,了解了销售渠道,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结果没有任何悬念,他成功了。由于提前准备了,在欧元统一后,他能迅速地供货,从而抢占了先机,等其他企业再开始生产时,市场的占有率和饱和程度导致他们已经无大利可赚取了。

智慧箴言

当机会来临,你要有所把握,每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得要有条件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总之,有所准备,成功才会留下来,而不是离你而去。

不断地阅读和学习

世界时时在发展,刻刻在变化,只有不断地深造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而有所成就。罗斯福总统曾说:“在你所在之地,用你身边所有,做你可以做的事。”毫无疑问,巴菲特对罗斯福这句名言奉行不渝。奥马哈为巴菲特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家,他可以在那里专心做事,不受外界干扰。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写道:“成功的企业分析和成功的投资一样,都需要一个理性的环境,在稳定的价值标准下工作。”巴菲特深知,奥马哈对他的事业功不可没,“我在三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到任何地方,不论是纽约或洛杉矶。这是个非常适合抚养小孩与长久定居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好好地思考,你会对市场有更深入的看法,因为你不会被各式各样的流言干扰,可以专心地坐在桌子前,看着资料好好思考,当你心无旁骛时,你会灵思泉涌。”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之一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学习。巴菲特的这种学习精神,不是说他规规矩矩地抽出时间来学习,而是学习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工作,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知识来源于实践,每一次投资并不断总结经验都是在学习,人生处处皆学问。小时候做报童的工作经历就让他学会了勤奋、为人处世、努力工作等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赚了1000美元。

巴菲特曾说,学习投资很简单,只要愿意读书就行了。学无止境,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学得够多、够深,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且不断更新变化的,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不断为自己充电,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动力,为你的事业不断加油。巴菲特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上,恩师格雷厄姆是他崇拜的价值投资人,当然巴菲特阅读的不仅仅是格雷厄姆一个人的著作。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言:“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巴菲特阅读最多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他不仅仅阅读上市公司年报这些公开披露的信息,还会阅读非常多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并且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年报后面隐藏的真相。

在199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说:“我认为我和巴菲特从一些非常优秀的财经书籍和杂志中学习到的东西比其他渠道要多得多。我认为,没有大量的广泛阅读,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投资者。”可见,巴菲特的投资成功秘诀是大量阅读。巴菲特向投资者推荐了五部值得学习的书籍,其中两部是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的著作,《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证券分析》10遍以上,称赞《聪明的投资者》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一部是费舍尔著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加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还有两部是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著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和《赢》。巴菲特认为杰克·韦尔奇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对于《赢》这部著作,用巴菲特的话讲,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忙得没时间看书”这只是一个借口,只要想看书,时间总会挤出来的。自己不学习了,将会被他人赶超,被时代所淘汰。汽车大王福特年少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当店员,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2.03美元来买机械方面的书。当他结婚时,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外一无所有。就是这些书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开创出了一番大事业。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赚钱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在学校学习仅仅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要靠自学。平时自己可以多读书。书,是向导,它能引导人步出许多误区,步入辉煌,它会使你的智慧展露光芒,也会给你种下希望的种子。思想和学识需要靠不断地积累、积累再积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得到提升,否则,思维干涸,意志暗淡,岁月也会失去斑斓的色彩。发表过《进化论》的达尔文就说过:“我的学问最有价值的全是自己苦读学来的。”

智慧箴言

学校的教育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对我们更有价值的,是要养成不断自我学习的习惯,坚持求学的态度。只要你肯学,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自己才能变得更亮。学习永远不能停止。

用坚持浇灌理想之花

沃伦·巴菲特曾经说:“我遵循所有的规则,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它其实不需要什么天赋,它只需要你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告诫说:“在价值投资中间,你买的不再是一个股份,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你买的公司的意义,不是为了在下个星期、下个月或者下一年卖掉它们,而是你要成为它们的拥有者,利用这个好的商业模式将来帮你挣钱。”

有一次,巴菲特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为此,巴菲特决定一试身手,自己开公司。一群亲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巴菲特的100美元,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之后,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公司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巴菲特的公司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他却清算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后收购伯克希尔公司,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资本扩张之路。正是懂得坚持,坚持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实践,巴菲特才走到了今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坚持不懈的道理很简单,通俗易懂,但遇到诸多障碍,面对困难险阻,即使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也可能打起退堂鼓。所以,我们学习他人的事迹,不是知道了怎么做就可以了,还应确实地付诸实践,理解是一个层面,行动则是更深的层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也广为传颂。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上千吨的矿石中才提炼出几克的“镭”,千吨和几克,两者的重量相差悬殊,如果没有坚持,居里夫人也不能取得成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花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资本论》。

智慧箴言

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却因为面对困难没有坚持而功亏一篑;或者之前的坚持经不起磨难的考验,因最后一步没有迈出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却没有得到成功,就是因为缺少一份坚持的力量。只有坚持,理想之花才不会凋零。

执著于自己的梦想

不少享受父辈恩惠的人早年享尽荣华,不知人间疾苦。可作为亿万富翁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成长的环境却并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回忆说,父亲非常反感溺爱孩子的做法,巴菲特把“金汤匙”比作插在“富二代”背后的“金匕首”,只会让孩子产生优越感而且追逐金钱所带来的权力,这样的“富二代”难以自力更生,也缺少对自我成就的追求,最终可能会深受其害。巴菲特也表示,不会把财产留给子女,平时对子女要钱花也很苛刻,可他给盖茨基金会的钱就达数百亿美元。他是想教育子女,去开创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

彼得是个音乐天才,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舞蹈场景配乐就是他的杰作。然而从心所愿并非易事,彼得与其他年轻人一样,也经过了艰辛的奋斗历程。彼得19岁时,巴菲特给了他价值9万美元的股票。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彼得来到旧金山自己闯天下,没向父亲要钱,而是自己打工养活自己。收入不高,只能居住在一个放了乐器之后屋里已没多少空间的小公寓里。

彼得回忆往事时说,自己从事音乐的职业生涯是从为一家地方电视台写曲子开始的,那时他非常迷惘,但决定找回自我、找回自信。而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彼得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全局。虽然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会让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也从事投资生意,但巴菲特最终并没有逼彼得走上金融投资的职业道路,而是成全其音乐梦想。彼得认为,父亲灌输的对财富的看法和目光长远的理念帮助他克服了早年闯荡的艰辛。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彼得在美国各地用音乐和演讲来谈自己的人生,反对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以及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此外,彼得也热衷于慈善事业,他的基金会在拯救女孩计划上花掉6000万美元,主要是用来帮助女孩对早婚早孕和不安全性行为说“NO”,而对教育和其他的公平权利说“Yes”。彼得还计划耗资1500万美元在西非成立保护女孩计划,防止当地的女孩受到暴力侵害。

从彼得身上看不到“富二代”的傲慢与阔绰,更多的是朴实友善,他表示会像父亲一样投身慈善事业。他在书中写道:“经济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有梦想,就要去追求。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是个喜欢挑战的人,她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小时。取得这个成绩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但因为心中有梦想,促使她第二次横渡,终获成功。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34岁的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女性。那天早晨,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海水。15个小时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的母亲和教练在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上岸后,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但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2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理想,说起来激情无限,可真正去实现时,就未必这么有激情了。梦想不是幻想,需要去追求、去实现。拟定了可行性目标,就要凝聚向前的力量。很多成功者,他们的起点并不比普通人高,有的甚至身处逆境,经受着压力和羞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梦想不是梦,追求不懈终成现实,但如果不去追求,就真的只是个梦而已。

智慧箴言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甚至希望拥有一盏阿拉神灯,用手摩擦唤醒里面的精灵,来帮助我们实现心中的愿望。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还需要自己努力去追求,行动吧,不要停留在口头上。

挖掘潜力,做适合自己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不论高低,只要努力实践,就能不断发掘它,并将潜力变成现实。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对数字着迷,有赚钱的强烈欲望。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喜爱,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巴菲特天生就是一个从事投资事业的料,从小时候开始,就不断地挖掘和培养这种潜力,这为他以后的投资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赚钱,是很快乐的事情。”巴菲特曾经这样表露过自己的心声。

11岁时,巴菲特就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城市服务”优先股,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之后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得意门生。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雷厄姆教授一段时间后,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收购了伯克希尔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以伯克希尔公司为平台开始了资本投资之路。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股票,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最终打造了一个属于巴菲特传奇的金融帝国和投资神话,个人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巴菲特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虽然自己的父亲腰缠万贯,但巴菲特的子女并没因此得到金钱上的帮助。巴菲特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坐享其成。通过自我奋斗的过程,挖掘自身的潜力,寻找自己的人生。巴菲特的每个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长女苏茜生于1953年,是个有追求的家庭主妇,积极地做慈善事业。长子霍华德生于1954年,和父亲巴菲特长得很像,戴着一副20世纪70年代风格的运动型眼镜,从事农业耕作,经常到非洲出差,默默参与一场全球对抗饥饿的战争。小儿子彼得还算小有名气,生于1958年,是一名音乐人,为音乐而生。

巴菲特学成毕业时,他获得了最高成绩A+,可以说是一名高材生。按照多数中国父母的做法,一定要子女也读大学,读硕士,甚至读博士。然而,巴菲特不是这样,他告诉子女们的是,做适合自己的,并非读了大学就会成功,自己还得善于挖掘属于自己的东西。巴菲特的三个子女都考取了大学,但都在毕业拿到学位前就退学了。长女苏茜是从加州大学退学的;霍华德在奥古斯坦那大学念了1年,又在加州大学待了1年;而小儿子彼得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念了1年半。

巴菲特的三个孩子,论事业、论地位、论声誉都不及巴菲特,在芸芸众生中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巴菲特,或许人们不会关注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的确,每个人的潜力在等待自己的开发,通过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要有过多的抱怨,不要抱怨不公、抱怨不足,自我完善才是硬道理。巴菲特也是一样,没有小时候不断挣钱的实践活动,没有小时候认真学习《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即便他从小具有对数字的痴迷,有计算的天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也很难取得日后的成功。

智慧箴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身的潜力,蕴藏在你的思想和行动当中,你是否注意到它的存在了?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好,请不要浪费了它。不断地勤奋努力,不断地学习实践,去挖掘它,去塑造它,去发挥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吧。

要相信一切都有可能

哥伦布曾经说,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就越顺当。哥伦布用自己从西班牙往西航行从而到达东方的事实证明了这句话。可是在他死后,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这个道理。直到500年后的20世纪,华尔街上的美国人巴菲特再一次想起并证明了它。

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股票,成为了新的世界首富,财富总额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超过连续13年排名富豪榜榜首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还在小时候,巴菲特就怀有将来成为富豪的梦想,并积极实践。《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一书熟背于心,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在家门口摆摊,到高尔夫球场拣球,贩卖口香糖、可乐,出租子弹机,送报纸等。或许人们会想这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小商小贩,和以后的投资和经营公司简直无法相提并论。但就是凭着这些积累,成就了他的富豪之梦。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忽视细小琐碎的事情。

巴菲特出生时,正赶上经济萧条时期,上学时看似有些不太合群,梦碎哈佛商学院,不敢在公开场合演讲,所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谁能想象得到小巴菲特未来的身价呢。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梦想,肯追求,关键是相信自己一定行。

在1973年,曼图阿农场即将破产,其股价暴跌。当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这只股票有可能再复苏或者是曼图阿农场不会破产。但巴菲特的思维跟别人不一样,他是这样想的:越是在人们对某一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就越可能是一个值得一挖的大金矿。果然,在他以5美分的极低价格买入1万股之后,没出5年,他就净赚了4700万美元,从而一下子成了众所周知的富翁。

在非洲中部干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种体型肥胖臃肿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这种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连续飞行250公里,飞行高度也是一般蜂类所不能及的。这种蜂被科学家称为“非洲蜂”。根据生物学的理论,这种蜂体型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在能够飞行的物种当中,它们的飞行条件是最差的。从飞行的先天条件来说,它们甚至连鸡、鸭都不如;从流体力学来分析,它们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根本是不能够起飞的,即使人们用力把它们扔到天空去,它们的翅膀也不可能产生承载肥胖身体的浮力,会立刻掉下来摔死。但事实恰好相反,非洲蜂不仅能飞,而且是飞行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得最远的物种之一。非洲蜂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它们为了生存必须学会飞行,才能够在气候恶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起点低,背景差,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没有较广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不能办成某件事,因而放弃了追求和梦想。你可以想想非洲蜂,再比比自己,条件差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是否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每个人都可以像非洲蜂一样展开理想的翅膀高飞远行。

不好的也能变好,有句古话“否极泰来”。不要认为不可能,而是一切皆有可能。一位法国小男孩,因为从小就喜欢玩电脑,刚刚7岁的他便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很自然,没有谁会把他放在眼里,更没有哪家同类公司会将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当成竞争对手,同样,也没有哪家行业公司肯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人们都认为,这个网站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谁知这个小男孩却把网站做大了,他10岁时,通过广告收入成了全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看来,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的确有道理。有的人在成才之前被他人否定过,有的事情在做成之前被认为不可能过,“可能”和“不可能”只不过是辨证的两个方面,行与不行、成与不成,并无定数,关键在你自己,可能的会变成不可能,不可能的也会成为可能。

智慧箴言

一切皆有可能,是强者,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变为可能;是弱者,很可能的事情也会办不成。是强是弱,看你是否勇于挑战,勇于超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巴菲特,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巴菲特一直是投资界的神话,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精神领袖。很多人愿意一掷千金与巴菲特共进一顿午餐,即便这么昂贵的午餐也未必能排得上号。

巴菲特创造了投资神话,但他也并非每一次投资都是成功的,之所以巴菲特能取得整体上的成就,是因为他敢于承认错误,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股神也有失手的时候。在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入股美国航空公司,但是该公司股票随即出现暴跌。巴菲特说,刚付了款,公司股价就暴跌了,从此一蹶不振。为此,巴菲特还在电话语音箱留言自嘲说:“我是沃伦·巴菲特,我是一个飞机狂。”这个幽默的自嘲实际是巴菲特勇于承认错误,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为自己辩护。此外,巴菲特还曾公开承认,投资康菲石油公司是个错误。

虽然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同样没有逃脱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对于动辄亏损的投资家来说,他的业绩仍然值得称道,在2008年该公司账面价值只下降了9.6%。时至今日,从长期投资来看,这一领域内仍然无人能胜过巴菲特。在他漫长的投资生涯中,这也许算是他第3次经历股市危机,虽然相比于别人仍然优秀,但这一次可能是他表现最差的一次。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上一次账面亏损出现在2001年,当时账面价值下降了6.1%。78岁的巴菲特毫不避讳自己的失误,他在致股东的信中说:“2008年,我在投资方面干了不少蠢事。我至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还有一些错误不那么严重,但也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我还犯了一些疏忽大意的错,当新情况出现时,我本应反省自己的想法,迅速采取行动,但我却束手不前。”他说到的其中一大错误就是在国际油价接近空前新高时买进康菲石油股票。

巴菲特一直把买股票和选妻子相提并论,认为其道理相同,妻子是要找白头偕老的,股票要找长期持有的。但在婚姻生活上,他实际上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巴菲特有过两次婚姻,原配苏珊是在巴菲特21岁时和他结的婚,婚后两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来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间很破败,经常有老鼠出没。在日常生活上,可以说,巴菲特完全依赖于苏珊。苏珊以丈夫会在储到800万~1000万美元身家时离开投资工作。可巴菲特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投资经营上去了,投资步伐有增不减。随着巴菲特专注于投资活动而疏于照顾家庭,苏珊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社区生活。

1977年时巴菲特已经有7200万美元的家产,苏珊到旧金山探望朋友,因喜爱当地艺术和接近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小儿子,于是决定在当地买屋定居。她其后回到奥马哈,请朋友孟克斯不时代为照顾丈夫,结果,孟克斯渐渐变成巴菲特的同居女友。从此两人开始分居,但他们仍旧是夫妻。尽管分居多年,巴菲特一直对苏珊怀有深厚的感情。2004年7月29日,苏珊因病去世,享年72岁。2006年巴菲特才正式与同居女友结婚。

在谈及自己的婚姻生活时,巴菲特丝毫不为自己掩饰,他说,与原配分开是他一生的遗憾。回忆起原配夫人苏珊在1977年独自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加州,巴菲特说:“那件事情本不该发生,那是我犯的最大错误。”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没有什么好掩饰的,也没有什么丢人的,敢于承认错误是以后不再犯同样错误的信心保证。相反的,每次失败了都找一个借口为自己辩护,为自己解脱,安慰自己,成功也就渐行渐远。只要不抱着找借口的心态去办事,事情往往能办成。

在生活中,由于事情太过艰难而屡战屡败,于是越来越倦怠、泄气,最后半途而废。可是到后来人们会发现,如果不为失败找借口,如果能再坚持久一点,如果能看得更远一点,就会获得成功。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言放弃的心,鼓足勇气,敢于接受和正视失败,才会等到成功到来的那一天。

有些人做事不顺心时,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正因为他们将精力与时间都花在寻找一个更好的借口上,而不是在失败后积极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法,总结教训。因此,即使下一次重新开始,失败仍然会找到他们。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在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为自己找一堆无用的借口。他们知道借口是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凡事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巴菲特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巴菲特的子女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这些。

智慧箴言

不找借口,就是敢于挑战困难;不找借口,就是勇于拼搏向前。失败的借口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勇于挑战,正视失败,不言败,不放弃。抛弃借口,就是迈向成功。

勇于开拓进取

勤劳不只是体力上的,思想上也要勤劳,要勇于思考、勇于开创、勇于向前。小巴菲特在将《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一书熟烂于心时,他可不是为了只是看看书,或者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记忆力有多么的出色。小巴菲特心里想的是如何运用它,去赚每一分钱,实现自己成为富豪之梦。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之一就是,失败者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停留在计划中;而成功者不但有思想有计划,主要的是去实践它。巴菲特的成功是和他勇于开创的精神分不开的,《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一书只是教给了他方法,教给了他灵感,真正融汇成属于自己的东西,靠的是巴菲特自己的开创。卖口香糖、送报纸等这些最初的付诸实践,是巴菲特财富之梦的开始,踏出了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接踵而来。巴菲特开创了自己的局面,这个局面也随着他的不断开创而扩大,收购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可口可乐等,一步步打造了投资史上的辉煌和成就。

大儿子霍华德32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了开凿挖掘事业。后来他租用父亲巴菲特出资购买的农场,加入伊利诺州谷物加工处理大厂公司董事会,并成为公司的副总裁,开启了他关注农业的全球视角。通过不断的尝试,霍华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继续在农业的道路上不断开创,这是父亲教给他的做人法则之一。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明了勇于开创将带给你光明的前途。

在一次公司的工作例会上,总经理特意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纪律:“谁也不能进保安科旁那个破烂的房间。”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当时大家也没在意这条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纪律,此后也没有人违反这条“禁令”。

5个月后,公司招聘了一批新员工。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总经理再次将上述“禁令”予以重申。这时,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听了后并没有因为这位新人的不礼貌而恼怒,只是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还在思考着总经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同事则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别的不用瞎操心,因为“听领导的,总是没错”。难道那破房还装有金子不成?那个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于是他决定冒着被炒鱿鱼的危险,去那个房间探个究竟。

这天中午,他趁其他同事还在休息时,悄悄来到那间房门前。轻轻地叩了叩那扇门,没有反应。年轻人不甘心,进而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原来这扇门并没有上锁。房间里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张陈旧的桌子。年轻人来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几个字——“请速将纸牌转递给总经理”。

年轻人拿起满是灰尘的纸牌,似乎明白了什么,走出房间,乘电梯直奔10楼总经理办公室。当他自信地把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仿佛期待已久的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年轻人感到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推销部经理助理。”

在后来的日子里,年轻人果然不负所望,不断开拓进取,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并很快被提为销售部经理。事后许久,总经理才向众人做了如下解释:“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敢于对上司的话问个‘为什么’,并勇于冒着风险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勇于开创,就是意味着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一个公司的经营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个公司的产品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地抢占市场;一个人也要不断地创新,有新思想、新思路、新想法,这样才能保持活力,适应发展的需要。惠普公司在2009年第一季度,在亚太区的市场份额达到14.6%,成为亚太区市场第一名。同时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第一季度,其在美国的个人电脑销量也超过戴尔公司。在当时金融危机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样的好成绩,都来源于不断开拓和创新。

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大多数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自然大多数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杰出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总是勇于开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多数人是难以割舍和放弃当时自己的铁饭碗的,规规矩矩上下班。勇于开创的人则能顶住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辞职下海,在市场浪潮中拼搏进取,他们也因自己勇于开创的做法,很快成为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勇于开创是成功者应当具有的品质,巴菲特这个投资界的神话,就是用开创在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他也将这个品质身教给子女们。

智慧箴言

勇于开创,突破自我,突破成规,需要自己下定决心,所以开创需要用“勇于”来修饰。迈出这一步确实有些不容易,但如果你迈出了这一步,第二步就不是问题了,你迈出了这一步,就会发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世界。成功的大门没有上锁,虚掩在你的面前,就看你敢不敢去叩开它。 A/qSORrlmMhrvMEMJyCFE4UPIRf50d0q8lhesY6KPvq7sethWO0Mtluq1S9dr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