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建好心态,这么做就对了!
宏远

第一章 接纳自己

1.活在当下

接受自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一切:身体、心灵、习惯、美丽、丑陋、坏毛病等等。这与我们接受的文化习惯不符,老人们总是会对年轻人说:改掉坏习惯,不要如何如何。那么,对于这种劝诫,究竟该不该听?

一人如果不接受自己,那么就没有人会接受你。不接受自己的人,生命也不会再美丽。

从小学到高中,曾江华一直非常努力,门门功课都要求自己考第一,假如有的考试没有得第一,他会非常自责。他这样的勤奋,是希望人们喜欢他,他受不了别人那种不满的眼神。

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名震小城。

清华大学汇聚了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学子,相形之下他的成绩并不算好。刚入学了解到这一切的曾江华无所适从,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刻意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有时,他甚至会为了一个小细节做得不够完美而纠结,他的心态非常紧张,时常怕犯错失误导致其他同学的嘲笑。

时间长了,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都达不到完美的高度,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爱他。积压得太久的情绪爆发了,他开始自暴自弃。大三放暑假后他回到了家中,有一天竟然从7楼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他没有接纳自己,放弃了自己。无论是谁,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一旦偏执苛求,就很容易发现现实中存在的缺憾,导致心理压抑。压抑的情绪积压太久,使人整日生活在唉声叹气里,失去对人生的控制力和幸福感。

○ 接受自己

悲剧往往来自那些没有被接受,没有被正视的情绪。的确,好好学习和工作是正向的鼓励,而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与取得好的业绩,却给人以压力。努力都无法完成的理想,其实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应该被取消,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追求当下的幸福。

美国有一部有名的电视剧《绝望主妇》,主人公布丽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非常注意细节的完美,因此而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模范主妇。可是这位模范主妇也有烦恼,她总是感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完美,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却不照顾丈夫和子女的感受。不仅仅如此,她还“严格”要求丈夫和孩子都要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她总是为了维系好理想化的自我与其他家庭成员爆发“战争”,只要他们不以她为首,遵从她的要求,家庭就不得安宁。

她的完美情结严重到有一次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治时,发现医生的衣服上掉了一颗扣子,在她完美主义的脑海里,竟然容不下这个小细节。开始时她勉强集中精力去听医生在说什么,后来竟然实在忍不住了,拿出包里的针线盒把医生衣服上的扣子当场缝起来了。

这样完美无缺的贤妻良母结局却出人意料,不但遭遇了丈夫的背叛,而且她的子女都很怨恨她,从此家庭土崩瓦解。

布丽常年用一种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庭成员,导致背叛和怨恨,这其实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其实家庭成员包括她自己都达不到她的标准。可以这样说,布丽展示给我们的模范幸福,带有强迫倾向,她不断地强迫自己,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也同时把要求施加给了周围的人。完美主义者认定生活应该是他们想要的样子,一切都必须按这个标准发展。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吹毛求疵的人,能够放大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抱怨生活多么不完美。也是因为这种超乎现实的理想,使得完美主义者难以接受自己,他们比普通人的期望值高,所以比其他人都难以接受失败。

每个人对生活都会产生失望和不满,但是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纠结、伤感、沮丧、甚至抑郁。朝花夕拾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不是超人,人有生死、美丑、贵贱及善恶等之分,又如何苛求得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缺陷。就像维纳斯没有双臂,再美的花也遵循朝花夕拾的规律,能够活在当下,唯有接受自己。

○ 根植于虚荣的完美类型

事事要求完美,而拿到这完美的结果只是为了心理满足而已,说到底,还是虚荣在作祟。虚荣心就像是一个被吹大的气泡,虽然可能飘得很远很高,但破碎也会随之而来。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佳话,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毅然放弃就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乡野,从此千古留名。诸葛亮《戒子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虚荣心像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应该卸下身上虚荣的包袱,轻装远行,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追寻成功。范蠡洞明世事,知道名利只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而范蠡的同僚文种却反之,接受人越王赐予的荣华富贵,最后却又被越王杀死。

虚荣心人皆有之,并不至于到达爱慕虚荣的程度。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等,女人会更多滴关注自己的衣着、容貌、首饰等。尤其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不能象老子《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但妒忌本身容易招致祸端,自然界无不如此。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它长长的尾巴闪耀着金黄和青翠的颜色,在阳光下妙不可言,当时的画家们都难以描绘出这种美。

但是这只雄孔雀好妒,它看到有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就会尾随啄他们,所以得到了一个雅号:妒公。孔雀对尾巴的真爱程度超过了人们爱护衣服,它每天勤于清理,坚持晾晒,即使休息也会先找地方将尾巴搁置好才蹲下来。

一次春季的暴雨来袭时它来不及回到窝里,被大雨淋湿的孔雀羽毛都黏在身上,长尾更是滴水不止。这时有个猎人悄悄靠近了孔雀,孔雀明知有人在近旁却不肯飞走,它怜惜地看着自己的尾巴,不停用喙清理黏在一起的长尾,结果被猎人轻易地捉住了。

孔雀其实不是被猎人捕获的,它是被虚荣心所戕害。虚,即虚无,不切实际的意思;荣,即光华,茂盛;虚荣心就是在追求一种表面的、不切实际的光华和繁盛。虚荣心是对自己的外表、名利、地位、财富等表现出的虚妄自大的感受。虚荣的人大多会卖弄自己的见识,爱追赶潮流,爱大声说话吸引人们注意,等等。一个正在炫耀自己的人,最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

《尚书·洪范》里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福、康宁、修好德、终命,书中唯独对“贵”只字未提。因为在我国古代,贵贱虽然相袭却难以持久。有的人虽然位列公卿,但是时刻有被参奏贬职的可能。有的人暗中积攒不义之财,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一朝东窗事发,可能流离失所,甚至被收监斩首。而进京赶考的学子金榜题名,不止光宗耀祖,还能改换门楣。人生不可测的因素太多,没有永远的贵族。

而当今人们对“贵”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古代,家庭供养读书人是为了面子,人们请客挥霍钱财是为了面子,买车买房成了炫耀的资本也是为了面子。虚荣心的作祟使得人互相攀比的心理更加严重。这是变相的攀比,是追名逐利之心导致的。人人心中都有想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的思想,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名缰利锁面前,人的思维是混乱的,是为了活着给别人看,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完美主义这个观念的本身就充满问题,人要改变自身完美主义观念,就要放弃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作风。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们都有一套苛刻的标准,感觉自己能通过检验就拿它来衡量其他的人。以自己为中心,常常会要求别人的做法符合自己的意愿。但是无论他人做得好坏,只要以自己为中心,就不会对他人感到满意。完美主义者要学会尊重个体的不同,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降低标准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比较难,毕竟完美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降低标准能够增加满意度,这样使得完美的观念得到了洗礼。任何过高的标准对完美主义者本身都是有害的。完美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降低标准能够让梦早点醒来。可以试图现将自己的某类不太敏感的标准,如:女生恋爱时要求交往的男性必须超过180CM。这时可以把这个交往标准稍微定低一点,不但能发现未到180CM的男性还有其他的魅力,还增加了更多的异性朋友。逐级把标准降下来,更多地关注彼此的切合度,能够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别处去。

当完美主义发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备受打击。虽然他们追求的目标跑偏了,但是不可否认,完美主义者大多是很上进的人。学会从不完美中发现优点,能够让完美主义者意识到在不完美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当自己被完美的要求弄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妨回到现实里,感受一下没能把所有事都做好,也是人的一种常态。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完美主义者最忌讳的就是他人取笑自己,这比物理打击更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内心。如何看待失败,是完美主义必修的课程。如果完美主义者能够坦然地接受失败,发现人生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不再美丽时,失败便不再可怕,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要苛责自己。

接纳自己的人不会被负性情绪驱使,活在当下让我们更加体味到生活的美好。

2.拓展内心的空间

在佛经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迈的老人非常富有,这些财富是他一生辛苦经营所得,因此老人非常节俭。到了晚年,又怕这些家业被儿子挥霍掉,于是老人给儿子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艰难创业的,儿子听后大受鼓舞,决定跨海去寻找父亲说的宝藏。年轻人终于历经艰难,在热带雨林找到了被父亲称为宝贝的东西。这个宝贝是一棵大树,高足有十几米,唤作沉香。被砍下来的大树需要一年的时间表皮才会朽烂剥落,而大树的心发黑的部分会散发香气,把它放进水里,更是香气四溢。而普通的木头放进水里是不会散发出什么特别气味的。这个发现令年轻人兴奋不已,他当即决定要将沉香木运到市场销售。

奇怪的是,他的沉香木一直无人问津,而对面那个卖木炭的人生意却好的不得了。很多天过去了,生意毫无进展,于是他模仿对面那个商人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卖,竟然很快就卖完了。年轻人喜出望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父亲。

被烧成木炭的沉香,比沉香木好卖得多,虽然不如生的沉香那样能卖大价钱,但是这个老富翁的儿子能够转换思路,将生意做起来,不固守老观念,盘活了自己,实在难得。

不想放弃大的利益,又不满足于小利,这就是人内心的纠葛,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的根源就在于此。心不够宽广,把一些利益看得比生存还重要,最后可能连小利益也保不住,人生最怕患得患失。

并非只有平凡的人纠结于小事,宋高宗时期,有一次御膳房端上来的馄饨没有熟透,因此高宗大怒,将厨师打入大牢。未过多久,高宗在一次宴会上看节目,演的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在客栈相遇,于是两人便互相询问对方的生辰八字。

一位书生说自己是“甲子生”,另一位书生说自己是“丙子生”。这时台下一位演员在高宗面前跪下,状告这两个书生:“好大的胆,应该把他们投进大牢!”

高宗不解,认为必有蹊跷,于是询问为何。这个演员假装糊涂说:“甲子和饼都是生的,这不是和那位馄饨没煮熟就端上来的厨师同罪吗?”高宗顿时明白他的用意,于是赦免了那位厨师。

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天子与庶民同样是人,糊涂并非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假借糊涂来点醒了高宗,反而比明着进谏效果好上千倍。装糊涂不是真的糊涂,是内在清醒而装给糊涂人看的。有些事情不能太过清醒,否则“人至察而无徒”。开拓内心的空间,少不了这种戏谑的智慧。而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人,总热衷于表现自己聪明的一面,由此得到众人的赏识和青睐。这种方式经常容易给人聪明过火的感觉,反而使人不敢亲近。生活原本就是世俗的,过于精明会令人敬而远之。而对于何时都非常精明的人来说,时刻保持神经的紧张,自己也很难拥有恬淡的心态,更不要说保持好的情绪了,郑板桥先生那句“难得糊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装糊涂者,大多是明白大智若愚的道理,而凡事都过于敏感较真,会在人生复杂的利害关系中痛苦不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一个好的教材。金鱼面对老太婆不断升级的要求,最终也看出了她内心的贪婪,收回了一切,最后老太婆仍然一无所有。过于太贪婪人会被欲望所控制,冲昏了头脑,不再满足于现状,最后结果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帮助别人,与人恩德不求回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注意拓展内心的空间,不要太过在乎小利。人与人如果出现利益的瓜葛,就要注意保持利益的平衡。如同幼儿学习走路,刚开始走不稳,是因为还没有学会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自己能够舍弃一些利益,让内心达到平衡,试着抛开一切烦扰,也是调节的好办法。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外界压力越来越大,自己内心的弹性要更大。我们的内心就像是水,能够承受压力也能释放压力。否则一味地能够抗压,终会被高压迫使而喘不过气来。一个人拥有弹性的内心,才能释放自如。历史上不乏智慧之人,能运筹帷幄,何况是处理个人情绪问题。当代开国功臣房玄龄,一生举重若轻,作为这样的一个人,本身是快乐的。智慧之人往往能打开死结,变通自如,能将负性情绪化为幽默、自嘲。

要改变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性格,必须学会“放下”,所谓的放下并非放开别人,而是放开自己。

○ 紧紧抓住自己

世间不存在过不去的事,是人紧紧抓住了自己。当你放开自己,不在意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这件事也就过去了。我们看到那些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人,其实在放过他人的同时,放过了自己。结束毫无意义的纷争,将眼光从别人身上转回来,放下小利益,让自己活得快乐些。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意思。

无谓的纷争究竟是什么?在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你遇到了很强势、不赢你不会罢休的人,那么认输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把这种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吧,逞强的本身就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了。

○ 降低期望值

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追求完美的人是痛苦的。因为放眼望去,无论何事都是那样的不尽人意。生活因为有了不完美,所以才需要人更加努力去创造。可是苛求完美的人随处可见,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人怎么可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物质世界有自己的规律,这些都不会因为谁而改变。

人的期望值高并没有错,过于追求完美就陷入了僵局。追求完美本身也是心理能量不足,心不够宽广的一种表现。只可容下美的,对有瑕疵的便无论如何都忍不下。想想连追求完美的这个人本身,也存在无数的缺点,甚至于追求完美的这个观念本身可能就存在瑕疵。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就会被自己逼进死角里。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的宽广才能使自己拥有快乐能力,不在一点小事上计较,破坏了自己的心情。我们必须要学会容忍付出了而没有收获,因为付出得到收获是人生的常态,而付出没有获得收成也是人生的常态。不必过于看重结果,只要过程中你努力过了,不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有利于平复自己的内心。

○ 比出来的小心眼

不与人比,或许难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但是与人比,一定会产生不良情绪。

话说古代有个人被贬了官,回到家乡做了个小官。一次过节,村上人都来庆祝。村里的屠夫也前来喝酒,与他行礼。屠夫高兴地说:“今日我有幸能进贵府与您饮酒,实在是祖上烧了高香,高攀了您!”

小官不但没有接受对方真心的祝愿,反而想:“看我落到了什么田地,都有屠夫来我家喝酒了!”

这两人原本学识和地位相差甚远,完全无可比之处,然而小官竟然对屠夫的话斤斤计较,甚至从对比里自虐,看来大多数小心眼都是比出来的。

毕淑敏说过:“人们常常以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是不同的存在,尊重这种不同,让心的空间能够容纳下别人,容纳下不完美。

3.切勿和自己过不去

当心态不好的时候,人容易感觉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这时苛责自己毫无意义。好坏本身是一个浮动的量化指标,有一句说得好:“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紧紧抓住问题,怨怪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也许生活本身并没有改变,需要改变的只是我们的心态。

罗勃·摩尔是一位美国人,二战前他的工作是一名税务员。他的工作比较简单乏味、待遇不高,他感到升迁无望所以总是心存抱怨。而因为工作的不顺利,他回到家里也总是带着这种不愉快的心情,常与妻子发生争吵,生活使得感到非常绝望。

二战时期他进入军队服役,一次战斗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那次战斗中,他们的潜艇正潜伏在印度洋水中,摩尔用潜望镜发现附近有一支日本舰队。正当摩尔的潜艇准备偷袭日军水雷船的时候,被那艘水雷船觉察到了,掉头向他们的潜艇直冲过来。

如果动作慢几分钟,恐怕满潜艇的人都会被炸飞,所幸的是美军潜艇发现水雷船后迅速下潜到83米的深水处。但是日军的水雷船像有嗅觉器官,一直尾随着美军潜艇。在潜艇关闭所有电动系统后,潜艇上的官兵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躲避日军水雷船轰炸的过程中,摩尔的脑子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清醒,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将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片段都回放了一遍。

那些不堪回首的小事,曾经被他视为生活的重灾,而相比此时死神的临近是多么的渺小可笑。他感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从容。假如当年自己也能这样,又何来的那么多辛苦,他发誓再也不为小事烦恼了。

终于他在轰炸后和幸存下来的战友一同撤离了潜艇,当潜艇浮上水面,摩尔看到阳光,他感觉这个瞬间无比幸福。战争结束后,摩尔回国重新开始工作,他已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懂得如何去生活了。

烦恼原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寻烦恼。总是觉得生活很糟糕,提不起一点精神去改变它,那往往是自己不够宽容的结果。任何人的生活都由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组成,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生活。对于所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不如看开一些,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 看得开,想得透

林清玄写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年轻时候发誓要娶一个完美的女人。他历经辛苦到了60多岁也没有实现愿望。有人问他这么多年是否找到过一个完美的女人?老人叹气告诉人们,他年轻的时候确实碰到过完美的女人,但是他们没有结婚,因为那个完美的女人也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其实世间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林清玄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和自己过不去。

我们常常看得开一些事情,想得透一些事情,但是到了行动上,却不见得能做到。苛求无法改变的事情是在为难自己,不如转变思想,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中太过认真的人活得很累,因为他们给自己制定了比较高的标准,这种高标准很少有人能达到,包括自己。

著名作家哈理斯和一位朋友来到报刊亭买报纸,拿到报纸后那位朋友礼貌地向卖报的商贩表示感谢。但是商贩却冷眼相对,并没有理睬哈理斯他们。

哈理斯忍不住对朋友说:“这个商贩的态度真差啊!”

朋友说:“他每天都是这样的。”

哈理斯说:“那为什么你还是对他这么客气呢?”

朋友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

的确,态度不好是卖报者的问题,所以他们也不必改变自己对报者的态度。就像跑步,有的人天生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可以做运动员;而有的人乐感比较强,适合练习歌唱。喜爱歌唱的人无需要求自己在体育方面超过他人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有位女子叫戴丽,她的个性很好强,总是不服输。有一天清早晨练,她跑着跑着被后面的晨练者超过了,于是她加快步伐向前跑,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超过她。

她发现,有的人并不像她一样气喘吁吁,你追我赶,他们步伐均匀,轻快自如,享受着晨练的美好。而众多的晨练者中比她跑得快的人很多,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总会有人超越自己。

她认识到了不应该勉强自己,于是放松了很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晨练上,而不再与他人赛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认清自己,不要总是看见别人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无需比较,量力而行。

要想生活得快乐,要学会宽容自己、理解自己。如果总是想与人比较,就会出现不平衡,而就会带来负性情绪。

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做自己的事情,从容走自己选择的道路,你会发现自己也有自己的精彩。我们只有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不在比较中产生嫉妒心理,消磨时光。

4.弱化关注焦点,转移压力

一位大学教授正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压力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压力。他拿了一杯水,问有谁知道这杯水的重量。学生们开始猜测杯子的体积,有人说是300克,有人说500克。教授告诉大家这杯水只有200克,继而又问学生们,可以端多久?同学们都笑了,觉得这么轻的东西端多久都是可以的。教授否定了学生们的回答,他说:“关键不在这杯水的重量,而在于举杯的时间。如果端一分钟当然没问题,但是端一个小时手臂就会酸痛,那么端一周呢?一个月会怎样呢?”学生们不笑了,他们意识到了严重性,估计端不了一个月,一周就得叫救护车了。教授继续说:“压力就是这杯水,我们端着不放下,就会感觉它越来越重,最后不堪重负。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放下水杯,需要的时候再拿起来。”刚开始笑的人,脸上都现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教授继续说:“压力就像这水杯一样,如果我们扛在肩上,不会释放,它会越来越重,最后不堪重负,我们肯定会累死的。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放下水杯,然后再举起它。”

压力无处不在,只要生存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压力大小主要看“端”的时间,端得越久压力越大。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放下压力,才不至于被压力压垮。

○ 转移视角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两方面去看待问题,否则容易有失偏颇。而我们常常纠结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往往就是只看某一面造成的。糟糕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都是生意人,一个在卖雨伞,另一个开洗衣店。天晴老太太担心大儿子卖不出雨伞,而下雨天时她又操心小儿子店里的衣服晾不干。

老太太于是每天都忧心忡忡,烦恼不堪。

有一天有个过路的人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老太太根据路人的话反过来想了想,就感到很快乐。因为晴天小儿子洗衣店的生意会很好,而雨天大儿子的雨伞卖得快。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晴天雨天,都是好事啊。

转换角度是弱化关注焦点的最有效办法之一,人太过关注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就像这位老太太,会把原本并不糟糕的事情看得很糟糕。所谓福之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更全面。

○ “移情别恋”:分散注意力

泰戈尔的妻子去世时他非常悲痛,他将这种悲痛的心情转移到了诗歌创作上,为妻子创作了27首悼亡诗,每首都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深沉的爱和刻骨的怀念。

在妻子去世的第二年,他的二女儿也因病离世,继而他13岁的儿子也因患霍乱夭折,家庭连遭不幸,泰戈尔遭遇的身心重创可想而知。在这接二连三的事故中,泰戈尔全心投入桑地尼克坦学校的教务工作中。他每天专心地编写教材、创作诗歌、给孩子们授课、带孩子们玩耍,时间被填得满满的。谁都想象不到连遭不幸他,竟然还能用手中的笔热情地歌颂生活的欢乐与幸福。

在悲痛中耗费心力,不如移情到能分散自己压力的事情上去,使得自己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被压力打垮。

适当的压力能够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是当有些事情不可挽回,也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与其任由事态发展破坏我们的情绪,不如坦然接受不饱满的现实。

每个人都有情绪聚焦的能力,会被一种情绪捕捉而待在某种状态里。刚开始转移压力也许只需要我们抽空满足一下自己,比如:吃一顿大餐,给自己买点向往已久的户外用品,等等。

在感受到压力时,躲避不是办法,只要问题得不到解决,压力就会存在。因此好的调节方法是要先“心胜”,心中没有忌惮行为便更加有力。“心胜”是明知有压力,却感受不到压力,不让压力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想要彻底根除某个阶段的情绪,解决好情绪来源很重要。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放下比纠结更好。

○ 关注焦点此消彼长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包里放很多钱,会产生一种过一会就去看一下的情况,这些细微的动作很容易被小偷捕捉到,最后可能钱会被小偷偷走。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就是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几率有多么小,它总会发生。这是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发生几率低但不是不可能。不管什么事都会有不好的一面,而关注那些不好的因素,错误就会时有发生。

而假设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那么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精力,关注烦恼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当人们弱化对外界的关注度,就会更多地注意到自己,是否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关注到自己的喜好,状态等等。错误的关注会使得人产生痛苦的感觉,比如过度关注人的衣食住行、对工作回报的关注远超过付出、对失败的关注度高于取得成功的方式,等等,都会导致内心的失衡,产生痛苦的感触。因为过度关注工作回报,可能会忘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所以要有选择地关注。

有一头毛驴不慎掉进一口井里,主人花了很大功夫也没能把它救上来。为了让其他的动物不再跌落下去,人们便开始铲土填埋这口井。驴子明白众人的意图哀叫连连。后来驴子在每次土掉落在身上时将它抖落,然后站在新铲进的土堆上。最后驴子靠着人们铲的土上升到了井口,最后从井中逃脱。

驴子掉进井里象征着人遭遇压力,而当无处可逃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土能掩埋驴子也能帮助驴子上升,而转换角度看掩埋这种方式使得驴子成功逃离了枯井。

将关注点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去,分散那些在消极事情上的关注意识,利用关注意识,转移压力。 e1kg9fOEryiUQNTPU4o7pOyZY6xe59zYAz9lynDzEwaeIA/uk90ijvAxdSIYrL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