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诱发不好意思的因素

在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有用得上借口的时候;在同一个情境之下,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借口。看起来,借口似乎所向无敌,能帮我们面对所有的问题。

1.借口的来由

借口源于心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户人家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突然,家里来了一群老鼠,到处乱窜,四处偷吃。狗只好拼命捉老鼠,从早忙到晚。猫见了很不屑地说:“你怎么能捉老鼠呢,那不成了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么!”“那你为什么不捉老鼠?给主人消灭鼠患,不是猫应该做的事吗?”狗生气了。“因为主人不给我鱼吃,我饿得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哪还有力气捉老鼠啊!”猫躺在地上,懒洋洋地说。于是,狗从主人那儿讨来一大串鱼给猫吃。猫吃完鱼,继续往地上一躺。狗问道:“你现在该有气力捉老鼠了吧?”谁知猫眼皮也不抬一下地答道:“这么多鱼吃都吃不完,捉老鼠干什么!”

故事中的猫,总是找借口来解释自己不办分内之事的行为,的确令人感到可气。在人类当中,也不乏喜欢找借口的人,甚至我们自己,也经常找借口。当有人邀请我们去参加某个活动,而我们不感兴趣,于是想方设法找一个“没有时间”的“证据”,当然,这是借口;当我们答应某个人要做某件事,最后竟然忘记了,根本没有做,于是极力解释,要么没有天时,要么缺乏地利,总之不能如实告诉对方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这也是借口;遭遇失败了,却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于是从周围的人和事上努力找原因,这还是借口。

借口是这个世界上最微妙的存在。无法想象,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借口”,我们将如何拒绝、否定、解释、为自己找一个台阶,让我们的行为看起来合情合理,让我们的失误或者失败看起来情有可原,让我们的处境或态度看起来多么值得理解。

在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有用得上借口的时候;在同一个情境之下,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借口。看起来,借口似乎所向无敌,能帮我们面对所有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仔细去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借口并不能真的帮我们解决问题,它只能帮助我们逃避问题。对于不想做的事,不想见的人,不愿说的话,这一次用借口逃避了,下一次还会再来,因为你从来没有直接地告诉他人:你不喜欢、违约了、失信了,用一时的借口骗过对方(假如对方相信的话),但难免日后不被人知道;犯错了、失败了,将责任推掉要有借口,要么自欺欺人,要么继续失败,要么在自欺欺人中继续失败。你想用借口掩盖真相,但借口就是借口,真相就是真相,既不能互相掩盖,也不能互相代替。

因此,越是心虚的人,越是在不好意思的时候,越需要借口的掩护。反过来,越找借口,内心就越觉得不好意思。而越是坦荡、敢于直面现实的人,越容易看透借口的逃避本质而摒弃它们。

借口是懦弱者的纸质盾牌

美国内战期间,总统林肯先后任用了四名联邦军队总指挥官,而他们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他们。最后,格兰特完成了这项任务,带领美国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许多人开始寻找格兰特致胜的原因,直到格兰特做了美国总统后,谜底才被揭开。一次,格兰特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问格兰特:“总统先生,请问是西点的什么精神使您勇往直前?”“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简短地回答。“如果您在战争中打了败仗,您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时,您怎么做?”学生继续问。格兰特想也没想就回答他:“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这就是格兰特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执行任务,然后完成,不找任何借口。早在格兰特还是一名士兵的时候,他就将这一点当做了他人生的信条。刚进入西点军校学习时,许多新兵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难免牢骚满腹,想尽办法偷懒。格兰特却不找任何借口地服从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在他看来,有两种人老是为自己找借口。第一种人是从一开始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他根本“不想去做”。第二种人是一开始未尝不努力,但难以坚持到最后,稍遇失败就开始找借口。格兰特拒绝做这两种人,坚持贯彻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精神,最终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历史使命。

相较而言,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听到和提到的那些“那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只是没想好”,“我今天状态不好,所以没有完成计划内的事”,“这件事不能怪我,是别人没有配合好”等等,诸如此类的借口,看起来更像是一张纸质的盾牌,不仅不能帮你开脱责任,反而显得脆弱可笑。

所以,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抛弃借口。首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找借口的危害。借口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在战争中,不找借口是一条铁血法则。因为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敌人不会因为你有任何借口就对你手软。生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战争?那些总是找借口的人,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做事就会拖拖拉拉,或者干脆不做,这样的人自然最后被失败消灭。更要命的是,那些找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好处和轻松后,不再对撒谎和自欺欺人感到自责,变得无所谓,反而变得越来越麻木,最后再也不会尝试追求成功。这比找借口本身更可怕。

其次,丢掉借口,学会直接对自己、对他人说不。

喜欢找借口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否定别人,不愿意否定自己。他们对自己无限宽容,遇到自己懒散、怯懦、犯错的时候,他们会从环境、条件、他人等一切客观方面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然而,在某些时候,他们又对别人特别宽容。比如,在收到不愿意参加的邀请、面对不能或无法兑现的请求时,他们有常常碍于面子不愿意直接拒绝,非要找一个借口说服对方“我很愿意为你……,但我因为……的缘故,不能……”或者,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借口,他们干脆来者不拒。那些跟随狐朋狗友干鸡鸣狗盗勾当的人,不就经常这样吗?

这样的人,看起来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得罪别人,好像活得八面玲珑,内外轻松。但量的积累总会带来质变,总有一天,他们会被自己的借口所害,面对失败,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与其这样,不如在一开始就不要用借口为自己开脱,直面自己的错误,在一开始就拒绝,不因不好意思妥协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既然纸质的盾牌不能起到真的保护作用,不如抛弃吧。没有了虚幻的保护屏障,你才能坦然地面对问题,让借口离你越来越远,让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2.不好意思本身是一种对抗行为

最大的敌人催生内心的对抗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

“你认为呢?”老和尚反问道。

“是孤独吗?”

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

“是误解?”

“不对。”

“绝望?”

“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都被老和尚否定了,小和尚只好放弃。这时候,老和尚告诉他:“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他自己。”小和尚不解地盯着老和尚,老和尚解释道:“你刚刚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而不是外界放进去的东西,所有的感觉,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当你感到害怕,也是因为你给了自己害怕的感觉。那你说,一个人是不是最应该害怕他自己?”

小和尚恍然大悟。

拿破仑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他一生纵横天下,指挥过无数场战争,却不承认有任何敌人,唯独觉得自己是最难以战胜的强敌。无独有偶,爱斯基克当初在创建洛带利公司的时候,经历了无数坎坷,最终取得了成功。然而,20年后,一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让他的公司被维多利亚钢铁公司吞并。他的手下提出建议:“维多利亚钢铁公司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落井下石,我们应该报复。”爱斯基克却冷静地说:“它不是我们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才落得今天的下场,怨不得别人。难道我们有权阻止别人强大吗?”

是的,没有人能够打败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自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理想自我、真我与实我。理想自我,是经由理想以及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对个体而言,它是完美无缺的。真我是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潜能中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命中心。实我是真我受环境的熏陶炼铸,所表现出的状况之综合,它是实际的,是现实的。简而言之,理想自我是想象中的标准,而实我则是一切实际行为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想自我与真我会发生激战,在内心产生对抗。人类需要不停地与自我、与别人战斗,以求解决一系列的冲突——理想自我与真我间的冲突,单一自我与周遭人们间的冲突。人性发展的真义在于发展潜能、扩展自我,以求内心的安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不利的环境却可能使人陷入无限的冲突与对抗中,遂造成许多不正常的发展过程,不好意思便是其中之一。

不好意思是内心对抗的外在体现

在我们的内心,因为不同自我之间,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冲突,常常有一场战争在进行着,这个主意无法说服那个主意,那个主意又不能取代这个主意,于是不停地纠结、斗争,迟迟不能下决定,这才给了不好意思萌芽的契机——选择这个主意觉得对不起那个思想,选择那个主意又难以对这个想法交代,左右为难。最终,我们败给了自己的纠结、犹豫、挣扎、对抗。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好意思,还是因为内心的对抗在作怪。

唐朝第十代皇帝唐德宗李适,便是一个内心充满对抗的典型人物。在唐德宗的整个少年时代,大唐处于安稳浮华的盛世。然而,在李适14岁那年,安史之乱骤然爆发,唐朝国运衰败到低谷。在这场江河日下的时代大变迁中,德宗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亲历了战火硝烟,逐渐形成了激情扬厉和消极颓废的双重性格。从此,这双重性格不断在他的内心制造对抗与冲突,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国运。

唐德宗即位后,长期动荡和民众的离乱之悲,使德宗对开元之前的盛世局面充满了深刻的怀念,他立志励精图治,锐意实施革新,准备重振大唐王朝的雄风。然而长期累积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已非一日之寒,急于求成的唐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不但不合时宜,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在一系列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壮志竟然消失殆尽,情绪一落千丈,他的性格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且终其一生在这种矛盾的痛苦中挣扎而不能自拔。例如,他即位之初听信杨炎的话,杀了主张改革的宰相刘晏,任命杨炎为宰相进行改革。后又听信大奸人卢杞的谗言,赐死杨炎,导致人事变动和政策变动频繁,吏民都有些无所适从。德宗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重用宦官的弊端,所以即位伊始就下决心整治,“疏斥宦官”而亲近朝廷官员。但在遭遇“泾师之变”出逃避难的过程中,德宗逐渐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最后还固定了宦官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办法,专为担任监军使的宦官置印,大大提高了监军的地位。这些纷争对抗的根源,都在于德宗心怀宏图壮志,却遇挫则怠的矛盾性格。

在当代社会中,也存在许多这样的矛盾现象:内心向往自由却迫于现实而向条条框框投降;想要积极竞争取得成功,却又担心违背传统的谦虚友爱精神;即使濒临崩溃也强颜欢笑,只是因为要坚强给别人看;真我被束缚在为他人包装的外表中逐渐迷失……

太多的矛盾和对抗激荡在我们的心中,心理冲突像被雨水滋润的春笋,任何力量都抵挡不住它们的疯长,伴随疯长的,还有压抑、焦虑、纠结、不好意思等负面情绪。我们一方面不肯向任何一方低头,一方面又意识到这种对抗是有问题的,我们为自己内心无法和谐统一的主意、为自己是自己的敌人感到尴尬,为难,焦虑,并且,这些情绪都通过不好意思的心理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对抗中,我们要么与心里那个最强大的敌人死磕到底,两败俱伤,要么与之合体,将对抗消除,化敌为友。

而那些内心笃定的人,总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拒绝什么样的行为,因此也很少感到不好意思。

心病还需心药医,想要解决不好意思的根本问题,还得从化解内心对抗做起。具体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将有详细介绍。

3.如何截留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一般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它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其通路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主观心理上竭力趋向于认同假设的内容。

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群体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神秘杀人方法,名叫“骨指术”。达尔文医院曾接收过一位被执行过“骨指术”的病人,他的病症是无法吞咽,不能进食和喝水。然而,医生给他做了各种检查,却怎么也查不出病因。病人也放弃了治疗,声称自己“已被指过,肯定活不成了”。果然,几天后,这名病人在医院里突然死去,身上看不出任何异状。

经过调查,医生得知这名病人是澳大利亚的美利族人,曾触犯族规,又拒绝接受族人的审判,于是族中杀手便对他执行了“骨指术”。如果你去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历史,便会对这种神秘的杀人方法有所了解。在记载中,施术者用人骨和头发制成杀人骨,赋予它超自然的力量,之后,在根本没有与受害人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施术者就可以通过骨指的仪式使受害人犹如长矛刺心,然后不留伤痕地死去。

据说,这种杀人方法屡试不爽,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心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方法很难讲得通。后来,人们不得不对这种方法从其它角度展开研究。心理专家提出了他们的看法:“骨指术”的杀伤力应该不是来自神秘的力量,而是来自心理暗示。因为被施以“骨指术”的人对它的法力深信不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极端恐惧的情绪,进而引起一些列不良的生理反应:肾上腺激素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等,从而造成喉咙失声、口吐白沫、全身发抖、肌肉抽搐、无法进食等症状,最后导致死亡。

心理免疫学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到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在消极的心理暗示下,如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暗示下,人的免疫能力会迅速降低,与免疫系统有关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改变,使生理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这一点早已经过了科学的验证,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家里有丧事的人,在丧期中免疫细胞的活性会下降,而那些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人,很容易被病毒侵袭。

心理暗示引发不好意思

同样的,心理暗示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的不好意思心理,甚至堪称其源头。不过,个体接受心理暗示的能力高低因人而异,一般来讲,人格相对独立的人,比较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心理暗示。而那些本身就存在心理缺陷的人,则易被他人的暗示控制。原因是,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自我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那些自我十分完善的人,是很难被人找到心理暗示的突破口的。

比如说,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不成系统,对别人依赖性极大,不够自信,这个人就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人云亦云,自我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控制。由于这些人内心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和不安,他们比较容易相信各种神话和来自他人的观点,幻想别人能拯救他们,为他们拿主意,给他们带来好运。可以说,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操控的渴望和需要。当心理暗示出现时,就刚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

而那些人格比较独立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误的,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并且总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轻易受别人的影响,也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而轻易推翻自己的原则。这一类人,不能说他们从不受心理暗示的影响,但心理暗示对他们的作用的确是有限的。

巧妙截留心理暗示

与自我暗示一样,心理暗示也分积极的和消极的,前者能够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后者则会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令被暗示者更自卑、害怕、悲观、不好意思。但是,心理暗示又与自我暗示不完全一样,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心理暗示的通路是:A对B施加,它主要是利用B对A信任、崇拜、恐惧等情感,允许A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自己,并让这种观念影响甚至控制自己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或生理机能。自我暗示的通路是B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在心理暗示中,A的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当A处于积极状态时,B也会接受积极暗示;而当A处于消极状态时,B则会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心理暗示必须转化成自我暗示,A才能够影响B,否则将收效甚微。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防止消极心理暗示的机会。当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消极的心理暗示时,可以进行截留,防止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心理暗示转化为自我暗示。你甚至可以将截留下来的心理暗示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之变成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

例如,你正尝试着学习某项新技能,以便通过某项考试获得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但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考试中,你失败了。更不幸的是,一些平时就妒忌你的人终于抓住了取笑你的机会,也许他们会说“那谁真是个笨蛋”,或者说“瞧那谁,这把年纪了还考证,真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如果你因为对方的评价感到羞愧、不好意思,真的认为你自己很笨,不自量力,那别人就成功地给你施加了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时候,如果你能坚信自己只是一时的失败,你完全有能力获得更高级别的资格,挑战全新的高度,那么,你就等于成功地截留了他人的心理暗示。如果再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或其它方法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初的计划,你就成功地对自己展开了积极的自我暗示。

瞧,一切就是这么简单,你需要的,仅仅是弄清楚什么暗示是对自己有利的,然后去尝试,去改变。

4.他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意愿

从身体的奴隶到心理的奴隶

在长达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大部分人被小部分人牢牢地控制着,任凭奴隶主或封建主人奴役和驱使,不敢反抗,甚至不思反抗。诚然,统治阶级一般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力控制着被统治阶级,但他们并非需要时时拿出这些东西来威慑被统治阶级,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意愿,就可以让被统治阶级俯首帖耳。因为在被统治阶级的心中,统治阶级的意愿是绝对不可违背的,他们天生具有支配权和统治权,违背他们的统治意愿,是大逆不道,其罪行要大大超过一般的道德犯罪。

然而,陈胜用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去挑战统治阶级的意愿,对抗命运的不公平,在生死困境中率众起兵,在密不透风的封建统治牢笼上挣破一个缺口,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他用响彻历史长河的声音告诉我们:没有谁的意愿是不可违背的。

满清王朝,在封建统治与八国联军的围困下,中华民族身压三座大山,民族尊严被压迫到极低的水平线,人民苦不堪言。终于,不堪重负的人民在孙中山的带领之下,冲破封建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的意愿,喊出了自己的声音:民族、民权、民生!他带领革命者用热血写下一行大字:没有谁的意愿是不可违背的。

如今,一般人的生活中没有大苦大悲,也不存在压迫与奴役,但恰好就在这太平盛世,个体才得以被放大来审视,我们才得以看到:就个体而言,他人的意愿仍是干扰个人内心独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被父母的理想操控的子女,到被领导的目标操纵的员工,再到轻易被他人意愿俘虏的普通人,太多的人在从事着自己厌恶的工作,生活在自己不满意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别人的想法、他人的评价、舆论的导向、不恰当的自我评估,一步一步使他们深陷一种无形的牢笼之中,成为心理的奴隶。这些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别人怎样想”的奴隶。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心理奴隶”。这类人心理不够成熟,人格不够独立,因而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会怎么想,会怎么评论自己。他们不仅被“别人怎样想”所奴役,还会盲目听信这些五花八门的“忠告”,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也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

2.借口的奴隶。

这种类型的“心理奴隶”,喜欢从别人或外界环境的身上找原因,用借口解释自己的失败,经常抱怨,就是不肯好好努力。他们用借口纵容自己一生,也用借口欺骗自己一生,最后用借口浪费自己一生。

3.时间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通常认为,在某一年龄阶段时应当做这种事情,到另一年龄阶段时,就不再适合做这件事。然后,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已经晚了,只能听天由命”。

4.“安全感”的奴隶。

许多人宁愿吃“大锅饭”也不愿改革,宁愿固守庸常的现状也不肯冒险尝试更多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隶。这类人害怕失去,害怕冒险,害怕一切不在他们控制范围内的事物,为了确保自己拥有的一切处于“安全”的状态,他们情愿扼杀内心追求更好未来的意愿,选择小心翼翼地守着现有的成就过日子,还美其名曰“知足常乐”。

5.失败经验的奴隶。

有些人在遭遇了一次失败后,便败得一塌糊涂,心灵被失败的创伤所控制,不再有勇气重新尝试。他们被失败打击得灰心丧气,连总结经验教训的勇气都丧失,停留在过去的失败中,就像把自己关在过去的牢笼里。

除此以外,一项新的研究还表明,售货员、服务员这类服务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被迫微笑”,这种微笑多是在有违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假笑”的状态,人的健康会受到影响。

具体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将一些志愿者安置在一个模拟的呼叫中心里,并让他们遭受到客户的“虐待”。然后,其中一部分人必须对顾客毕恭毕敬,绝对顺从。作为实验对比,另一些人则被允许反唇相讥。结果证明,那些可以将心中不满情绪发泄出来的研究对象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心跳加速,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而那些必须对客户强颜欢笑的人,心跳也会加速,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结果意味着:违背意愿地保持友好态度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适当发泄不满情绪,对健康反而是有益的。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查普夫教授认为,伪装出来的亲切友好会使人情绪沮丧,压力倍增,从而使免疫系统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种压力长时间持续且得不到释放的话,高血压或心血管病就很容易侵袭人们。

因此,不管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应该遵从自己的意愿,不强迫自己违背意愿去认同他人、服从他人。

拒绝做心理的奴隶

违背自己的意愿,或者顺从他人的意愿,很可能让你成为心理的奴隶。但话说回来,没有谁的意愿是不可违背的,只要你活得不犯法、不违规,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模式去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你要遵从自己的意愿,避免被他人的意愿牵着鼻子走,将你人生的控制权交到他人手里。

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如下几点:

1.拒绝做他人的心理奴隶。

拒绝过多模仿他人的想法和行为,独立地思考,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遇到问题独立思考,适当考虑他人的建议,但应以自己的意愿为主。理性判断他人的评价,理智对待他人的批评指责,对于那些缺少根据的闲言碎语可以完全不予理会,与家人、朋友、恋人采取“求同存异”的相处模式。

2.少找借口,多自我鼓励。

借口代表消极的意愿,很容易掩盖你心中那些积极正面的意愿。不妨用良好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词汇鼓励自己,激励自己正视问题,正面做出努力,并积极寻找各种有助于成功的方法。不管是否成功,至少尝试过,而不是在行动之前就被借口俘虏。

3.努力永远都不会太晚。

“年龄的限制”不过是庸人制定的世俗标准,那些充满雄心壮志的人,从来不受时间的限制。晋文公在七十岁时受大臣师旷的启发,仍然在学新的东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八十六岁开始使用电脑,八十九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畲太君百岁挂帅……这些事例都证明,努力与时间无关,一个人只要不苟且偷安,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4.敢于尝试,永远追求进步。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人类之所以生存、发展,就是因为冒险精神在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和尝试,不断奋斗、消除不安全因素。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就要敢于去尝试新鲜事物,让潜力在压力中得到发展,让能力在困境中得到增长。

5.失败是投资,而非损失。

保持乐观的心态,将失败看成一种投资,而非损失。这种投资换来的不是现成的成功,却是未来成功的筹码,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获。他人认为爱迪生为了造出第一个实用的电灯泡失败了9999次,他本人却认为自己排除了9999种无效的方法。如果能有爱迪生的乐观精神,及时总结经验,将失败看成收获,失败迟早会转化为最终的成功。

此外,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意愿时,弄清楚他人的意愿是否与你的意愿一致,分析他人的意愿对你是否有利,如果是与你的意愿一致的,对你有利的,则可以顺水推舟作势服从,如果他人的意愿与你的不一致,对你不利,则应想办法避免被他人的意愿操控,甚至可以反客为主,让他人的意愿臣服于你。

尽管,在当代这个浮躁、浮华和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坚持做一个人格独立、具有强大自我意识的人很难,有时候,我们会被迫改变自己的意愿,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但不管怎样,在能够坚持的时候,还是独立思考,在能够独立的时候,还是拒绝随意附和吧,在拒绝了他人的意愿控制后,还是勇敢承担吧!毕竟,千百年来革命先驱们所做的所有努力,不过是为了让后来人能够人格独立,意愿独立。 j0bSxABuMLHIllxt8teRvoAgkGnW5hP1bmZlbihdSfC59CP7PANg3uhhBNDBON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