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 你的话能卖大价钱 第一章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1.“搭讪”千万别脸红

“搭讪”是一个销售员和陌生客户建立“信息桥梁”的基本途径。但在现实中,有很多经验不足的新人还没进入正题就会摔倒在起跑线上,而导致这些新人惨遭出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脸红!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抹“红晕”,它总是出其不意地横插一脚,让你摔个大跟头,前功尽弃。

实际上,在最初起步阶段,大多数销售精英都曾经历过“脸红心跳”不够自信的日子,而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能重视这些“面子问题”,并且积极自我疗治。

1993年,风和日丽的一天,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在街上行走,突然被人拦住:“年轻人,我们公司正在招募化妆品销售员,你有兴趣加入吗?有高提成哦!”

还是大四学生又急需用钱的年轻人一听到这个送上门的赚钱机会,当即报名加入了这个化妆品销售队伍。

那个时候,化妆品还并不容易被国人接纳,市场也还不够成熟,推销难度可想而知。

最要命的是,这位年轻人有个“坏毛病”:见人就脸红。当他把第一批货全数推销给亲朋好友后,他不得不面对与陌生人搭讪的窘境,这给他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挫败。每当他硬着头皮拉住一位顾客,而这位顾客也勉强停下了脚步时,他却未开口,脸先红。不敢直视对方,也不敢“大胆”说话,他的羞怯模样不仅“赶跑”了顾客,也丢了大好机会。

自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脸红,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并没有放弃,他知道没有一个营销人天生就是出类拔萃的。虽然只是一份兼职,他却暗自定下了一个个高目标,磨炼自己的“脸皮”,并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次,公司请来一位台湾讲师,为了“解惑”,囊中羞涩的他仍不惜自掏钱包参加培训课程。在这次培训课上,他把几个月来的“疑难杂症”一股脑儿地抛向讲师,虚心求教。在讲师的帮助下,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这次讲课他受益良多。

培训完后,茅塞顿开的年轻人立即抓起一大包的化妆品,奔向大街,充满激情地推销起他的产品。

为了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和羞怯感,他给自己定下“硬性目标”:每天最起码拜访20位陌生客户,否则不准吃晚饭。

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一旦到了极致,反而就不“新鲜”了,包括脸红在内。显然,重复是让他自己麻木的最好方法。

为了快速提高销售业绩,从来不写日记的他开始记“销售总结日记”,他不顾白天的劳累,每天晚上坚持这一枯燥的工程:把当天的销售经过“记录在案”。他会分析自己的每个销售细节,不放过任何纰漏,不断反省、不断精益求精。

他知道,销售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碍”。慢慢地,他的“犯病”次数越来越少,最后,“脸红”变得难得一见。等到199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然变成了一个小“富豪”,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营销事业中。

这个年轻人就是俞雷,曾任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部区域经理,著有《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从一个对营销知识懵懂无知、遇人脸红心跳的大学生,到一个声名显赫的外企资深营销经理人,他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有些才能,是天生的;另外一些才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俞雷靠着后天的努力,克服“红脸症”,激发潜能,成为一块销售“好材料”,证明了自己在营销领域的强劲实力。

脸红这种“小儿科”的事,往往比较集中出现在“新人”身上。原因并非仅仅是缺乏经验,或者是“胆小怕事”。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紧张,紧张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又是因为什么呢?那便是你还不够专业。

由此可见,自信和专业,恰恰是“搭讪”不脸红的先决条件。

如果你在客户面前满脸通红、羞羞答答,客户绝不会觉得你“可爱”。你的底气不足,在他人眼里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就是对产品的不自信。

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如果无法“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那么客户有何理由购买你的产品?又如何有耐心继续听你的“喋喋不休”呢?

有心理学家对此曾说:“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表露出的则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正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当然,自信并不是盲目地去逞强,而是基于自身完善的专业素养。像俞雷,当他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种种阻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参加培训班,稳固基础,蓄势待发。只有本领强,才敢闯梁山。

一个有远见的销售员,会懂得随时随地去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立于风口浪尖,让自己“底气充足”。

当你的言谈举止中,闪现着自信满满的专业性时,即使是一个顽固的陌生客户也会赞同你,也会被你所吸引。你就会发现,那令人烦恼不已的“红脸”症早就不治而愈了。

优秀销售员支招:

要想克服“搭讪”的局促不安和羞怯,并有效抵制“红脸”,除了让自己更专业和自信外,有一些“妙笔生花”的小方法是很有必要掌握的:

1.求人不如求己,“忘我”是自救的良策。当你内心产生胆怯、害羞等消极情绪时,立刻转移视线。比如,去关注客户的兴趣,脑袋里填满客户的喜怒哀乐,把其他一切都忘了。这种专注,会让你的胆怯奇迹般地消失。

2.准备充分。恐惧会藏身在你的脑海里,是因为你没有“万事俱备”,当你胸有成竹、掌控全局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惶恐不安。

3.把客户当成自己的朋友。与朋友交谈是最轻松自如的,除了不脸红、不紧张,还最能散发个人魅力,这种魅力甚至可以俘获新客户的“寒冰之心”。

2.和陌生人说的第一句话一定要好听

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它总是最鲜明、最牢固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面对陌生客户,一旦把开场搞砸了,你就永远没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机会了。

好的开场,绝对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和陌生人说的第一句话一定要“扣人心弦”。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只有当你的第一句话把人说得又笑又跳,说得到位又在理时,才能赢得话语权。

如果你对邻居说:“帮我家把那盆花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懒得搭理你,人家凭什么给你卖苦力?门儿都没有!

但换一种说法,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你的花修剪得多漂亮啊!你的花艺造诣一定很高。我家那盆花,你觉得怎么剪才好看呢?”

你会发现,这次对方会主动帮你把花修剪一新。

大名鼎鼎的推销专家戈德曼博士强调:在当面推销中,“说好第一句话”尤为重要。

你的第一句话,客户最能听进去,也会比之后的话听得更认真。听完开场白,许多客户就会下意识地决定是尽快打发掉你呢,还是继续下去。因此,第一时间抓住陌生客户的注意力,才能保证谈话顺利进行。

在登门推销时,很多推销员都习惯这样说第一句话:“先生,你看看××牌牙刷”或者声情并茂地推销表演——牙刷质量如何好之类的话,这种“唐突一口气”的句式很常见,却也是最不聪明的。

这么说的下场,多半就是吃一回闭门羹。

那么,如何才能把第一句话说得“动听”呢?

著名推销专家贝尔那·拉弟埃,当年刚加入“空中汽车”公司时,遇到的第一项挑战就是:向印度推销汽车。这是一个“烂摊子”,早在初审时,这笔交易就被印度政府给否决了,能否“起死回生”,只能靠特派员的“口吐莲花”了。

作为特派员,拉弟埃肩负着这个重任登上了飞机。抵达印度后,面对谈判对手,拉弟埃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正因为你,才使我有机会在我生日这一天重回了我的出生地。”

这句得体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它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感谢主人慷慨赐予的机会。二、这个见面日意义非凡。三、作为出生地,我对贵国深有感情。

就因为如此简单利落的一句感谢之辞,不仅取得了“开门红”,更架起了拉弟埃与对方国的桥梁,最终使得这次印度之行圆满成功。这就是“说好第一句话”的魔力。

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要想与陌生顾客打开话匣子,把第一句话说得漂亮,并“俘获人心”,以下几招必不可少。

1.用“钱”投石问路

“李厂长,我有一个让贵厂省下一半电费的方法。”

“张总,相比较您目前使用的机器,我手中的这款速度更快、耗电更少、精确度更高,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

“陈经理,在牙膏生产上,你希望每年节约5万元吗?”

……

钱很多时候确实是万能的,没有人会对钱提不起兴趣。所以,最能吸引客户的便是“省钱”和“赚钱”的好点子。

2.带着真诚去赞美

“王先生,听朋友说,跟您做生意最痛快了!他总夸您是位爽快又热心肠的人。”

“恭喜您了!您的特别报道,我刚从报纸上看到,祝贺您上榜十大杰出企业家。”

赞美,是“接近”客户的捷径。谁都喜欢听“甜言蜜语”,客户也不例外。但是,赞美必须要找出别人忽略的点,必须要真诚。否则,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您这套房子真漂亮!”这句话,让人听起来就像是在拍马屁。

“王总,这房子的客厅设计得真是别出心裁。”这就是“一针见血”的赞美了。“如果屋顶上再加一盏水晶灯就更美观了!”后面你就可以继续推销水晶灯了。

赞美远比拍马屁难,它需要技巧,选定既定目标的同时还必须付出“真心诚意”。

3.好奇俘获“猫”

一个推销员说:“先生,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您知道是什么吗?”客户听到很迷惑,也很好奇。推销员继续说,“就是那些被藏起来不花的钱。本来它们可以用来购买一把我们的电动拖把,让您省时又省力。”

一个推销地毯的推销员说:“每天只需花一毛八分钱您就可以使卧室变得温馨舒适。”顾客对此表示惊讶。推销员接着说:“我厂地毯的价格每平方米23.8元,14平方米的卧室,只需333.2元。这种地毯使用寿命为5年,一年365天。那么,平均每天的花费只有一毛八分钱。”

心理学上说:好奇,是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那些不熟悉、不了解或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会引起顾客的强烈好奇心,你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第一句话上就营造神秘气氛,引起对方好奇心,然后,在答疑解惑时,巧妙地把产品介绍出去。

4.不断地打出“问号”

“刘总,您知道影响贵公司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吗?”老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质量。这么一问,无疑把对方引向了后面的谈话。

直接提出问题,以此来引起客户的关注,这是一种迂回战术。当然,第一次见面,问题不能乱问,打出的“问号”,必须是对方关心、在意的。同时,提问必须有的放矢,不可言辞不清、模棱两可。否则,只是徒劳。

5.向客户虚心“请教”

“张工,计算机方面您可是行家啊。这是我们最近研制的新产品,望您指出不足之处。”给客户一番“糖衣炮弹”和“抬举”,对方必然不好意思拒绝,一旦他接过产品资料去翻阅,被产品的先进技术所吸引,推销便成功在望了。

这便是利用“请教之便”,让客户掉入“推销陷阱”。很多客户好为人师,喜欢“倚老卖老”、喜欢“莅临指导”、喜欢“彰显自我”。一个聪明的营销员,会刻意“不耻下问”“懂装不懂”地向客户请教,“师者风范”的客户又如何会拒绝如此虚心讨教的人呢?

优秀销售员支招:

想仅仅三言两语就打动人心?想让第一句话就立竿见影?打有把握的仗,才能有赢的希望。在“说话”前,你必须做足准备:

1.除了高超的语言天赋,还必须“多心”,以便更好地深入敌“心”。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客户,才能切中要害。

3.知道如何让客户“开心”,是至关重要的。

4.谈话方式一定要风趣活泼,沉重的氛围绝对不会有助于双方的交谈兴致。

3.大胆挖掘陌生人的潜力

很多销售员总是抱怨好客户难“遇”、难“等”。客户难道是傻兔子?难道会主动撞上门来吗?客户是需要你有胆识、有魄力地去寻找、去挖掘的。

其实,只要不“挑三拣四”,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准客户,关键看你是否深谋远虑,是否胆大心细,是否能火眼金睛挖出陌生人的潜力,然后,用“巧言”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年,“销售大王”乔·吉拉德刚踏入卖车这一行业时,就遇到了一个严峻考验:如果一个月内卖不出一部车子,就卷铺盖走人。29天一晃而过,没有卖车经验的他,始终没有打破零的销售记录。然而,时间却只剩最后一天了。

那天,他大清早就爬起来,争分夺秒地四处推销。眼看下班时间就要到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订购。老板看见他一无所获,便准备收回配备给他的车钥匙,让他另谋高就。

不死心的乔·吉拉德坚持道:“到晚上12点才是下个月,我还有机会!”于是,他固执地坐在车里寻找最后一个机会,睁着闪闪发光的眼睛,就好像一只觅食的豹子。

午夜时分,“咚咚咚”,乔·吉拉德的车窗玻璃被敲响了。敲窗的是一个中年人,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浑身上下挂满了锅,他小心翼翼地询问吉拉德是否要买一口锅。看到这个卖锅的男人比自己还狼狈,吉拉德便递上一杯暖烘烘的咖啡,并说:“请到车里来暖和一下吧!”

就这样,两个落魄的人坐在车里开始了天南海北的聊天。

对卖锅者有了一定了解后,乔·吉拉德突然问:“如果过会儿我买走了一口锅,紧接着,你准备干什么呢?”

对方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继续找人,继续卖锅喽。”

“那么,等你把身上这些锅全卖光后呢?”

“回家,再拿几十口锅,然后出门,再接再厉。”

“那么,你觉得如何才可以让自己在最短时间里越卖越多、越卖越远呢?”

卖锅者顿了顿说:“我想,那就得买辆车子吧。不过我现在还没这个能力。”

吉拉德会心一笑。两人像多年未见的朋友一样,越聊越起劲。

快天亮时,这位“落魄”的卖锅者,被吉拉德几个简单的问题所“说服”,用一口锅的钱作为订金,签下了一辆车的订单,并定于5个月后来提货。因为这张“救命稻草”般的订单,老板把乔·吉拉德这个不同一般的销售员留了下来。

之后,一切就像剧本安排的一样,那个深夜卖锅人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火。在比预期提前2个月的时候,从吉拉德那儿,他买走了那辆作为送货专车的新车。此后15年间,吉拉德共卖了一万多辆汽车。

要想打动客户,你必须设身处地,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提问、“说”事,当你以客户的烦恼为“己任”,击中其“脆弱点”时,便能赢得订单。

曾经有一个汽车销售员因为客户难找,而觉得很苦恼,便去讨教吉拉德。吉拉德没有说大道理,只是指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对他说:“这些人全都是你的准客户!”

如果是你,会去在意一个大半夜在外卖锅的人吗?你一定不会觉得这样一个“小人物”会成为你的客户,而乔·吉拉德却大胆想、大胆说,找到小人物的“潜力”,也就找到了“商机”。这就叫作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什么是胆大?胆大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战无不胜,就是独具匠心地选定目标,就是大无畏地挑战已定目标,就是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一个“胆大妄为”的销售员,必然能见人所不能见、想人所不敢想、说人所不会说。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已“胆大包天”呢?

1.对公司、对产品、对自已信心十足。时刻自我“催眠”:我的公司最有实力,我的产品最让人信赖,我是个行家,我不同一般,我是最棒的,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

2.好将军不打无把握的仗,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客户,“对战”前,都要做足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仔细检查自己: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资料是否配备齐全?个人形象是否无可挑剔?走路是否抬头挺胸?脸部表情是否轻松自然?

3.面对客户,要随时保持平衡心态。虽然客户是“上帝”,作为销售员,你也应该“理直气壮”,因为,你和客户是同等重要的。合作,是相互的,不仅是你个人业绩提高,对方也得到了创造财富和实现抱负的机遇。

当然,仅仅“胆大”只能沦为“有勇无谋”,胆大的同时还要“心细”,只有心思缜密才能发现别人忽略的,捕捉别人看不见的。

什么才叫心细?心细就是察言观色,以小见大,就是随时备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投其所好,挖掘潜在商机。不要让目标虚无缥缈,就好像“水中月,镜中花”。面对陌生客户,脑袋要高速运转起来:他最关心的是什么?此刻在担心什么?他对什么忌讳?他未来有什么计划?……要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找到答案。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心细如发”呢?

1.学习永无止境。每一个销售员都应该是“杂家”,不仅要对公司业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专业知识了如指掌,还必须“知识渊博”,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更好。脑子里的才学越多,你就会越敏锐,你就能想得更周到、更远。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陌生人交谈时,要认真注视对方的眼睛。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一种自信的表现。同时,你也可以从对方的眼神变化中探察到一些“细枝末节”和言语所没有表达出的“内涵”,这样才能了解对方更真实的意愿。大多数时候,眼睛是不会骗人的。

3.注意细节,与客户互动起来。面对陌生客户,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少说多听。倾听,才能更了解对方,交流,才能更快与陌生人“打成一片”,产生默契。

优秀销售员支招:

“有勇有谋”的销售才是成功的销售:

1.勇气就是胆量。如果连“胆”都没有,那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东流”,馅饼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错过了也怨不得别人。只有大胆设想,主动实践,才能发现细微的“发力点”。

2.谋略来自心细。当你心细如发、观察入微,找到对方的“软肋”,才能有的放矢,说出来的话才能一针见血,陌生客户才会被你的言语所带动、所“引诱”。否则,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瞎折腾。

4.第一次见面,千万别让人觉得你目的不纯

不管你如何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把死的说成活的,只要客户不买你的账,你再口若悬河,也只有自娱自乐的份儿。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一味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会让他觉得你“目的不纯”,是想使花招让他“上当受骗”。

千万不要用任何方式“强迫”陌生客户。把“主导权”交到对方手中,才是聪明的做法。让对方觉得一切都在他自己的掌控中,而不是任你摆布,被你“极力说服”后才妥协接受的。

要想化解那种“目的不纯”的氛围,就必须运用巧妙的言论,把客户的注意力从销售上转移达到销售的目的。

一步步地“暗算”,让对方的思路跟着你走,才是真正的握有主导权。

有一个卖电动拖把的推销员,每一次上街,总能把拖把全部卖掉,而他的客户多数竟然都是养狗人士。他是如何“百发百中”的呢?

只要在街上遇见遛狗的陌生人,他总是热情地走上前去搭讪:“哎呀,这小狗真可爱!是纯种雪纳瑞吧?”

陌生人看见他一脸欢喜地称赞自己的小狗,说话热情,又对狗一副很了解的样子,于是防备之心顿消,也高兴地回答道:“是啊,快1岁啦。”

推销员又继续说:“这小家伙的毛色真好,你一定每天都给它打理吧?”

陌生人自豪地说:“是啊,它就跟我儿子似的,每天都要为它操心、操力。但也习惯了,没了它还真不行。”

推销员顺着陌生人的话,说:“人嘛,就是不能太孤单了。有个伴来排遣孤寂,调节精神,这是很有利健康的!”

推销员的话说得陌生人很舒服,陌生人便不自觉地与他聊了起来。

时机成熟后,推销员把话题引向关键处:“最烦人的,就是地板上那些狗毛吧?”

陌生人:“是啊是啊,掉毛的时候最麻烦,尤其是那些角角落落,总是拖不干净,把人累得够呛!”

推销员立马抓住这个机会:“哎呀,你应该使用那种能灵活转动的吸尘电动拖把嘛,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啦。”

“哦?你好像挺了解的。你有什么好推荐呢?”

“我这边有一款产品……”

就这样,推销员巧妙转换话题,自然地推销起自己的产品来。这一招,屡试不爽,并且每一次都能正中目标,“满载而归”。

这位推销员是如何让自己轻易得到陌生客户信任的呢?

原因只有一个,他把客户的兴趣和产品相互结合起来,用爱犬作为媒介与主人“搭上腔”,热烈谈论生活话题,以引起狗主人的共鸣,在天南海北的“乱侃”中把对方引向“正轨”,先得到肯定答复,再转移话题,最后“言归正传”,“直捣黄龙”。

很多成功的销售员的销售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当你接近陌生人的时候,必须用一些陌生人能接受的话题“抛砖引玉”,这是成功销售的最基本的法则。

如果话还未投机,你就开门见山地说:“你想要买我的产品吗?”这样,只会让自己撞个头破血流,还让人觉得你“心怀不轨”。所以,第一次见面,还是聊聊“家常”,侃侃“大山”吧,不要急匆匆地把你的商品摆上桌面,到了火候再进入正题也不迟。以静制动,才能掌控主导权。

销售往往不是产品之战,而是“交心”之战,最高境界是:不谈销售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有一个酒厂业务员正挨家挨户地推销新产品,当他踏入一家小酒肆的时候,发现这家店门可罗雀,业务惨淡。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推销员一定立马走人,因为,没有生意的酒肆怎么会大量订购酒呢?怎么会欢迎一个推销员上门呢?但是,这位业务员还是“不知好歹”地走了进去。

愁眉不展的酒肆老板看见他进门,立刻大动肝火,心想:客人的人影不见一个,你倒还敢来售酒,这么没眼力见儿,看我不好好宰你一刀!

老板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就等着这个推销员往自己的刀口上撞。谁知,对于“售酒”话题,推销员只字不提,一屁股坐下就开始与老板大谈酒店生意,从酒店管理的经营理念,到饭厅的座位摆设、灯光明暗,再到菜单制作、菜价范围……无所不谈,并客观分析了酒肆“门庭冷落”的原因。

老板一开始还有点不屑,不一会儿就越听越起劲,并且深受启发。于是,他马上摆了一桌酒菜,与这个“见解独到”的推销员边喝边聊,相谈甚欢。

最后,这个聪明的推销员在没有“销售”的情况下,把酒厂的新酒推销给了这个酒肆老板。不仅如此,在推销员的“出谋划策”下,酒肆的生意也风生水起,从而也扩大了酒厂的销量。真可谓一箭双雕。

有一位推销高手曾经说过:“怎样才能把产品卖给客户?我只告诉你一句话,只要你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你的产品就卖出去了!”

其实,仔细想一下,客户买你的商品,难道只是为了单纯地花钱消费吗?就好像这个酒肆老板,如果他的生意继续惨淡,酒继续卖不出去,那又怎么会花钱去买推销员的酒呢?当客户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即使你把自己的酒吹嘘得如同琼浆玉液,即使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在酒肆老板的眼中,佳酿也只是垃圾罢了。

真正高明的销售员不仅不会让客户明显看出自己的“目的性”,更会不失时机地助客户一臂之力,只要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迎刃而解了,那么自己的商品也就自然而然卖出去了。当客户需要你和你的商品时,就不愁商品无主了。

因此,不管你遇到的陌生客户是春风得意也好,马失前蹄也罢,作为一个聪明的销售员,就应该学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那句话,第一次见面时,千万别让人觉得你目的不纯,千万别“暴露目标”,千万别把“销售”两字挂在嘴上。

优秀销售员支招:

1.第一次见陌生客户,切忌急功近利。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旦你的第一印象被定义为“不择手段”的“奸商”,那么在这个客户面前你将难再翻身。

2.第一次见陌生客户,切忌喜怒形于色。碰到再难缠的客户,你的情绪点都不能被“一触即发”,当你心平气和时,才能冷静思考问题,陌生客户也会更容易对一个沉着、诚恳的人产生信任。

5.适当的时刻,用点小恩小惠

人们总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那些成功的销售员,往往最懂得这个道理,并在销售过程中融会贯通,抓住适当时机,以小恩小惠“诱惑”陌生客户。

不管遇到的客户是否刁钻,不管自身是否能言善辩,如果一个销售员知道什么是别人需要的东西,知道如何巧妙撩起客户“贪小便宜”的欲望,并善于“退让”——先让对方尝点甜头,就必定能掌握整个“战役”的主动地位,就必定能轻易地把东西卖出去,就必定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

只要你学会“小虾钓大鱼”的秘诀,“财源滚滚来”是必然的。

唐慕先生在一个高档别墅区有一幢自己的房子,为了利滚利,他决定把房子转手卖出去。这天,一对夫妇前来看房洽谈,一个是中年丈夫,一个是年轻妻子。等到一切都谈得八九不离十后,自然就说到了价格问题。但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双方立马产生了严重争议,互不相让。显然,如果再这样持续争执不下,洽谈就可能会宣告破裂。

那位中年丈夫异常强硬,甚至得寸进尺地说:“先生,我估过价了。希望您好好斟酌一下,完全可以再降10万美元。”

“真抱歉,这实在太苛刻了。这个价,已经让这房子非常‘自降身份’了。”唐慕一副非常无辜的样子。

唐慕明白自己遇到了砍价高手,他决定暂时“息战”,以便见机行事。于是,他“好商量”地对中年丈夫说:“您可以再看看房子。我也好仔细考虑一下您的其他提议。”

这时唐慕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过来询问售房情况的,他把“严峻形势”告诉了妻子,并让其尽快回来“唱双簧”。挂掉电话后,他没有继续这个价钱问题,而是盛情邀请这对夫妇去观赏附近的风景:“这里的环境非常舒适,不仅空气清新,有山有水,还鸟语花香。”

“嗯,很不错呢!”年轻妻子显然对环境非常满意。

中年丈夫则经验丰富地问:“既然有这么美的水,那么,能划船荡舟吗?”

“啊!要是每天傍晚,我们都能依山傍水,荡舟私语,该多么浪漫呀!”年轻妻子对此充满了憧憬。

“哈哈!当然可以!完全没有问题!”他心中窃喜,热情地邀请两人去划船。

“真的吗?太好了,我们去划一下吧?”年轻妻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听到这番话,中年丈夫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但并没有阻拦这个“合情合理”的提议。而唐先生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今天自己不但可以把房子顺利卖出去,并且还能顺势提一提价格,大赚一笔。

不一会儿,唐先生驾驶着一艘漂亮的小船出现,驶到离别墅不远处的河边,然后,邀请这对夫妇上船。

在河上,中年丈夫带着年轻妻子边泛舟边畅笑,唐先生则在岸边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大鱼”归来。此时,唐先生的妻子也过来了,得知最新情况后,妻子也很默契地笑了笑。

差不多过了3个多小时后,那对夫妻终于驾舟回来了,年轻妻子脸上一副意犹未尽的快乐样子。

不等中年丈夫开口,唐先生就“先发制人”说道:“你们可真恩爱呀,羡煞旁人了!”唐先生的妻子也敲起边鼓:“是呀,真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老公,你就不如人家了,都三年多没陪我一起泛个舟、赏个景了吧?”

中年丈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先生,请问您这艘小船卖多少钱?”

“小船吗?不要钱,送你们了!”唐先生“慷慨大方”地说。

“真的吗?太好了!”年轻妻子喜上眉梢,心里乐开了花:这条小船这么漂亮,应该不便宜,捡了个便宜啊!

与此同时,唐先生脑袋里想的则是:哈哈,大鱼儿终于上钩了,可以收网了。

结果可想而知,中年丈夫不但同意了他的报价,还答应了苛刻的房款交付期。在这场内心攻防战中,唐先生因为一条小船而大获全胜!

唐先生其实是一位非常“大智若愚”的销售人,虽然在最初,那位中年丈夫阅历丰富,十足的一块“老姜”,死咬着低价不松口,使得唐慕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突破点”而僵持着。但是,他稳扎稳打,伺机而动,终于在年轻妻子那里,发现了可以“下饵套狼”的绝佳机会。

在整个讨价还价过程中,看似是中年丈夫居于主动地位,但“决定权”在哪儿,却有点“扑朔迷离”。唐慕经过细微观察得知:掏钱的是中年丈夫,但起着绝对影响、最终拍板的人却是——年轻妻子。不管中年丈夫如何富有经验,却抗拒不了已然被鱼钩钩住的妻子。

在销售过程中,找到适当时机,先给对方一小块儿甜点,抛出一点小恩小惠,是最令陌生客户难以拒绝的手法。

一旦知道谁是掌握决策权的人,就应适时给对方一些“甜头”,以便掌握全局的主动地位。这样,对方会下意识地对你产生一些好感,然后渐渐放松警惕,在不知不觉间,掉进你精心设下的“圈套”,最终达到你“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实,施赠“小恩小惠”是销售的一种“诱惑”手段,类似商场里经常搞的那些“有奖大酬宾”“买一送一”“购物送积分、积分换礼物”等促销活动,只是一种“赚大让小”的表现形式。

一旦你学会了“施小恩”,就能让陌生客户“蠢蠢欲动”,就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听你差遣”,就能“满足”对方的需求,从而让对方也满足你的需求。

优秀销售员支招:

1.大多数人都喜欢“意外之财”,或者说,人人都喜欢“惊喜”,所以要想销售成功,就不要太“吝啬”,一些小小的优惠或者赠品,都是必不可少的“销售工具”。

2.所谓无功不受禄,你的牺牲绝对不会“打水漂”,当陌生客户接受了你的“馈赠”后,难免“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就算自己不需要、不掏钱,为了“讨个心安”,也会“意思意思”,给你介绍那么几个有效客户。

6.多和陌生人讲话,常说口里顺

鲁迅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多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提高口才和锻炼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

原一平,是日本的“推销之神”,有一次在演讲时,一个年轻推销员急不可耐地问他:“您推销成功的最关键秘诀是什么呢?”

原一平没有马上说话,众目睽睽下,他当即脱掉了自己的鞋子和袜子,然后示意那个提问者上台来,笑着对他说:“现在,你可以试着摸摸我的脚板。”

那位年轻人疑惑地摸了摸,随即一脸惊讶地说:“您脚底好多老茧!好厚啊!”

“为什么这些老茧长这么厚?那是因为,我走的路比其他人多,跑得也比其他人勤!”

当你羡慕那些成功大师的“天赋异禀”时,不要忘了他们在幕后的“勤奋加苦练”。原一平的成功正是来自那些“日积月累的老茧”。他给自己定下练习目标,每天必须要外出访谈15位陌生客户才能休息。如此,平均每月,他就能送出去1000张左右的名片。这一生,他足足“积攒”了差不多有2.8万个准客户。他创造的那些推销奇迹,靠的就是一个“勤”字——眼勤、腿勤、嘴勤和脑子勤。

在美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汽车销售员,在当地的汽车行业里,他一连好多年的汽车销售量都是排在第一。很多销售员慕名而来,向这个销售高手讨教成功经验,问题无非都是:“你是怎么保持第一的?”“为什么你卖掉的汽车总是这么多这么快?”“即使我学你说话,为什么销量还是少得可怜?”……

每个人都认为成为“销售高手”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然而这位销售高手却说,他的成功完全只是因为一张小小的纸条!这张纸条到底有什么秘密?写了什么样的成功秘诀呢?

这位销售员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当他疲累地回到家,走进自己的卧室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书桌前贴的那张纸条。它上面只写了短短一句话:“上床睡觉前,你必须得立刻再去结识一位陌生客户才行!”

于是,他赶紧穿上衣服,又匆匆跑了出去。为了能尽快“上床睡觉”,他努力地寻找目标。路边的公交站牌下、小胡同里的酒吧、附近学生公寓的周边、24小时便利店……这些都是他会去“转悠”的地方,不结识到一个潜在陌生客户,他就不会回家睡觉。

正是这种想赢得客户的强烈欲望,正是这种很“自虐”的自强方式,正是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毅力,正是这种不停走、不停说的勤奋,使他长久地占据着“销售第一”的宝座。其实,成功的真正捷径是什么呢?就是把与陌生人交流当成家常便饭!

只要坚持不懈地“说话”,你会发现“一回生,两回熟”,与陌生人“讨价还价”将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启齿”。

一旦那种“害怕被拒绝的惰性”涌上来时,你就应该立刻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只有不停地讲话,才会成功!总有一个客户会停下脚步,我要做的是:马上行动!”

也许,陌生人的拒绝和“粗暴”总是让你备受挫折,失去自信,可是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有“长进”,才能熟能生巧。即便销售失败,也是一种人际经验的积累,这比你卖出一件商品更具有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箭法高超的人在众人面前表演射箭,每一次他都箭无虚发,周围看热闹的人纷纷高呼喝彩。唯独一个站在最前面的卖油老头儿,面无表情,连掌都没鼓一下。于是,那人傲慢地来到老头儿面前喝道:“怎么?你难道瞧不起我的本领么?”

老头儿平静地说:“小老儿只不过觉得这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哼,难不成你也能百步穿杨?”

“这本领倒没有。不过我另有雕虫小技可以献一下丑。”说着,老头把一枚铜钱摆在一个空瓶的口上,然后舀了一大勺油,在离瓶口三尺多高的地方开始往下倒油,油徐徐地流成一条细线,笔直地进入瓶子里。一眨眼的工夫,瓶子就满了,而铜钱上竟“滴油未沾”。

面对众人的惊诧,老头只是淡淡地说:“其实,这并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

有句俗语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一个销售员若想成功,若想“天下无敌”,拜访的客户量,必须达到一定“庞大”的量。多和陌生人说话,不仅可以让你消除与人沟通的胆怯,更能让你的口才日渐精湛。只有熟才能生巧,只有勤才能补拙,一分辛劳才能一分“口才”。

抱着“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断地与陌生人交谈,然后,不断地吸收经验教训,去了解人性,去收集资料,当你自信满满时,就能“谈笑风生”地面对陌生客户了。

一个伟大的推销员,往往经历过比常人更多的羞辱与挫折,这是因为,他曾和大量的陌生客户无数次地交锋。他即使失败,即使困难重重,仍然摔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勇敢地去找“麻烦”。所以,在最困难时期,他往往愈加锋芒毕露。

如何让自己越说越“顺”?应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练习呢?

1.早练习。也就是准备性练习。当你去见一个陌生客户前,先把自己或同事曾经遇到过的棘手问题拿出来“预练”。可以拉上同事,一起练习。未雨绸缪,做足准备。

2.实战练习。利用好每一次拜访客户的机会,抱着一种“不管能否做成交易,至少我得到了一次实战练习的宝贵机会”的心态。通过那些大量练习,你就能从量的积累跨向质的飞跃。在练习过程中,除了会成交一部分客户、提高销售能力外,还可能遇到意外收获。

3.晚练习。每天晚上睡觉前,总结一下当天实战练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锤炼出更好的讲话方式。

优秀销售员支招:

1.不主动出击,不率先拔刀,不开口讲话,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有人这样定义推销的意义:主动接近潜在顾客,说服并诱导其接受你的产品,就叫作推销。

2.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只有认识的陌生人足够多,才会出现“交易敲定”的机会。 ka6RUE260Tm3xI76mOQfhfHN2WCn+ZnmKcqqeSNaX6ohp8av1K8mds/dcgl62w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