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课堂,一种生命姿态

课堂是什么?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吗?如果是,那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授课是不是就可以把现实中课堂上的教师取代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样的课堂只是单向的传达和接收,是没有温度的,而真实的课堂里有老师,有孩子们,更有老师和孩子们之间那种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和交流,是自然绽放着的生命姿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带着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渗入骨血的独特气质,这些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正因为此,同样一份教学设计,交给不同的老师或面向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演绎出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呢?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自然不能再做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从学习知识的场所变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历的乐园呢?

首先,作为教师,视野必须开阔,除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控,更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过去”和“未来”,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美好情感的对接和生发,由此增强走入未来生活的勇气与能力。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便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生命的发展历程去支持、去爱护,而不再是每日如老夫子般地耳提面命:“快把课文背给我听!”、“单词你怎么还没默出来!”、“你的数学练习册还没上交,快点!”……不正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在一点一滴地扼杀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吗?试问,当我们冷冰冰地将知识冻结成块,无情地抛向孩子们时,他们弱小的双臂和稚嫩的心灵如何承接得住呢?接住了又如何不受伤呢?伤痛之后的反击和抵制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自己和孩子们都能如沐春风,或者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场“惊心动魄”或“妙趣横生”的知识探索历程。若能让他们也像个作家一样去感知和再现文字的美,体悟文字背后的感情和意蕴,那么“背课文”这件事将会变得多么简单甚至可笑呢;若能激起孩子们牙牙学语时的好奇和热情,英语学习将会是一场怎样的奇异旅程呀……

前言其次,教师要尽量降低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只会用自己的权威与经验牵着学生们走的教师尤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最初在这方面走了一段兜兜转转的小弯路,与传统的评课标准进行了一场异常艰辛的战斗,这样说,绝不是夸张。很长一段时间,我校的大部分教师对好课的认知都牢固地停留在——课堂上,学生稳坐如钟,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流畅地向前跑,整个课堂如同一场完美的戏剧,演绎着事先写好的剧本,到最后,教学内容踏着下课铃声华丽地收场。我们就像龚自珍笔下的鬻(yu)梅者,“斫(zhuo)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其结果是“江浙之梅皆病”,而我们对所谓的完美课堂的病态追求,戕害的可是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呀,他们带着对未知的憧憬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却用“大一统”的标准来限制他们无限可能的发展前景,如何能行?如何能忍!

基于此,我校课题“农村小学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策略研究”也就此立项了。围绕它,我们在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反复地研讨课堂,请专家来评课,用专业性的思维来颠覆固有的观念,教师们慢慢地从最初的不解和困惑中走了出来,重新调整好自己的那根标尺,眼中看到学生,心里装上学生,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而教,创设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丰富情感体验,学会做事的方法,增强每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存在感,这种眷注生命式的课堂教学,最终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悄然改变,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萌发生长着,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了;因为有老师热情宽容的指引,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不是坐等答案,而是敢于尝试,不怕犯错了;他们会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学习和成长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课堂教学理应如此,关注成长,让每一个生命——老师还有孩子——都沐浴在爱里,不断地挖掘和延展自己的经历,然后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这就是生命的姿态吧,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抽出新的枝丫,在雨水里滋润焕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向着天空,看朝霞飞舞,红日腾空,也看晚霞相伴,落日余晖…… Bt8SFfbRdhCpMh8QZVIcXGEzAc1G7m2Cx3Yh2sloEVW0IYI9SmrpN9qGmDVW6O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